衡器计量检定规程
衡器计量检定规程

衡器计量检定规程衡器计量检定规程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法规文件,是关于衡器计量检定的一系列规定和要求的总称。
它的发布旨在保证衡器计量检定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靠性,为保障产品质量和公众利益提供保障。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衡器计量检定规程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衡器计量检定规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衡器计量技术术语、检定工作的基本要求、检定方法和检定程序、检定结果的表示和判定、检定证书的发放和使用等。
其中,衡器计量技术术语是衡器计量检定工作的基础,它的标准化和统一有助于不同单位、不同地区间的信息交流和数据比对。
检定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指相关检定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如勤勉尽责、专业技能、客观公正等。
检定方法和检定程序是指检定人员在执行检定工作时应当遵循的技术规范和操作流程,这也是保证检定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手段。
检定结果的表示和判定是指如何对检定结果进行表述和判定,这需要严格遵循检定规范和标准,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检定证书的发放和使用是指检定机构应当为符合检定要求的衡器颁发检定证书,并告知其使用注意事项和有效期等。
那么,衡器计量检定规程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作用呢?首先,它有助于提高衡器计量检定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保证检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它可以有效地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共利益,避免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从而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
最后,它也有助于促进企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综上所述,衡器计量检定规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法规文件,它的发布和实施对于保障产品质量和公众利益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积极遵守执行,共同推动我国衡器计量检定事业的科学发展。
衡器检定实施细则

衡器检定实施细则一、引言衡器检定是指对衡器进行检测、校准和评定的过程,以确保其准确度和可靠性。
衡器检定实施细则旨在规范衡器检定的程序和要求,保证衡器检定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二、适合范围本实施细则适合于各类衡器的检定工作,包括但不限于电子衡器、机械衡器、天平等。
三、术语和定义1. 衡器:指用于测量物体质量的设备,包括电子衡器、机械衡器、天平等。
2. 检定:指对衡器进行检测、校准和评定的过程。
3. 检定员:指具备相应资质和技能,从事衡器检定工作的人员。
四、检定准备1. 检定设备准备:确保检定设备的准确度和可靠性,包括校准仪器、标准物质等。
2. 检定环境准备:提供适宜的检定环境,包括温湿度控制、电磁干扰防护等。
五、检定程序1. 检定前准备:包括对待检衡器的外观检查、功能测试等。
2. 检定方法选择:根据衡器的类型和检定要求,选择合适的检定方法。
3. 检定过程:根据选定的检定方法,进行检定操作,记录相关数据和结果。
4. 检定结果评定:根据检定数据和标准要求,对检定结果进行评定。
5. 检定报告编制:根据检定结果,编制检定报告,包括衡器的基本信息、检定数据、评定结果等。
六、检定要求1. 准确度要求:衡器的检定结果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要求。
2. 可靠性要求:检定结果应具有可重复性和可比性,确保衡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检定周期:根据衡器的使用频率和重要性确定检定周期,确保衡器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七、检定记录和报告1. 检定记录:对每次检定过程中的操作、数据和结果进行记录,确保检定过程的可追溯性。
2. 检定报告:对每次检定结果进行编制,包括衡器的基本信息、检定数据、评定结果等,确保检定结果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八、检定质量控制1. 检定员资质要求:检定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持有相关的检定员资质证书。
2. 检定设备管理:对检定设备进行定期校准和维护,确保其准确度和可靠性。
3.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衡器检定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文件管理、流程控制等,确保检定工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衡器检定实施细则

衡器检定实施细则引言概述:衡器检定是确保衡器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对于各行各业的计量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衡器检定的实施细则,包括检定对象、检定方法、检定周期、检定记录和检定结果的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一、检定对象1.1 衡器种类:根据衡器的用途和工作原理,将其分为电子衡器、机械衡器和光学衡器等不同种类。
在检定实施细则中,需明确具体检定对象的种类,以便进行相应的检定操作。
1.2 检定范围:根据衡器的精度等级和工作要求,确定检定的范围。
不同精度等级的衡器,其检定要求和方法也有所不同,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规定。
1.3 检定条件:对于衡器的检定,需要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如温度、湿度、气压等。
在实施细则中,应明确这些检定条件,以确保检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检定方法2.1 标准器的选择:在衡器检定中,需要使用标准器进行比对和校准。
根据衡器的精度等级和检定要求,选择合适的标准器进行检定。
2.2 检定过程:衡器检定过程中,需要进行零点校准、线性度检查、重复性检验等一系列操作。
在实施细则中,应明确每一个操作的具体步骤和要求。
2.3 检定结果的判定:根据检定结果,判定衡器的合格与否。
在实施细则中,应明确合格的判定标准,并对不合格的衡器进行相应的处理。
三、检定周期3.1 定期检定:根据衡器的使用频率和工作环境,制定定期检定的周期。
普通来说,高精度的衡器需要更短的检定周期,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3.2 暂时检定:在衡器发生故障或者经过维修后,需要进行暂时检定,以确认其性能是否恢复正常。
在实施细则中,应明确暂时检定的要求和方法。
3.3 特殊情况下的检定:对于某些特殊情况下的衡器使用,如在恶劣环境下或者进行特殊测量时,需要制定相应的检定周期和要求。
四、检定记录4.1 检定报告:在每次衡器检定完成后,应编制检定报告,记录检定的结果、操作过程和检定环境等信息。
在实施细则中,应明确检定报告的格式和内容要求。
4.2 检定标识:对于通过检定的衡器,应进行相应的标识,以示其符合检定要求。
衡器检定实施细则

衡器检定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衡器检定是指对衡器进行检验、核准和评定,以确定其符合法定计量技术要求的活动。
为了确保衡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制定衡器检定实施细则,明确检定的具体要求和程序。
二、检定对象和范围1. 检定对象:衡器检定适用于所有使用计量单位进行衡量的衡器,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秤、机械秤、天平等。
2. 检定范围:衡器检定的范围包括衡器的准确性、稳定性、线性度、重复性等指标的检定。
三、检定准备1. 检定设备:检定机构应当配备符合国家计量法规定的检定设备,确保检定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检定环境:检定应当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确保环境因素对检定结果的影响最小化。
3. 检定人员:检定人员应当具备相关的计量技术知识和检定经验,且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合格。
四、检定程序1. 准备工作:检定人员应当对待检衡器进行外观检查,确保衡器的完好无损。
2. 校准操作:根据衡器类型和检定要求,进行相应的校准操作,包括调整零点、校准刻度等。
3. 检定操作:按照检定规程对衡器进行检定操作,包括测量、记录、计算等步骤。
4. 数据处理:对检定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算衡器的准确度、稳定性等指标。
5. 结果评定:根据检定结果,评定衡器的合格性,判断是否符合法定计量技术要求。
6. 结果报告:将检定结果以书面形式报告给衡器使用者,并保留相关记录和资料。
五、检定周期和标志1. 检定周期:衡器的检定周期应当根据衡器的使用频率、精度要求和法律法规规定进行确定。
2. 标志管理:对通过检定的衡器,应当在衡器上标注检定标志,以示其合格性和有效期限。
六、检定结果的应用1. 衡器使用者:使用者应当根据检定结果,判断衡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衡器在使用过程中的计量结果准确。
2. 监督管理部门: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检定结果,对衡器的合格性进行评估和监督,确保市场上的衡器符合计量技术要求。
七、检定质量保证1. 内部质量控制:检定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检定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衡器检定实施细则

衡器检定实施细则引言概述:衡器检定是确保衡器准确度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而衡器检定实施细则则是指导衡器检定工作的具体规范和要求。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衡器检定实施细则的内容,包括检定对象、检定方法、检定准则、检定周期和检定记录。
正文内容:1. 检定对象1.1 衡器检定对象的分类:根据衡器的类型和用途,将衡器分为电子衡器、机械衡器、车辆衡器等多个类别。
1.2 衡器检定对象的要求: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对不同类型的衡器,有不同的检定要求,包括最大允许误差、灵敏度、重复性等指标。
2. 检定方法2.1 检定方法的选择:根据衡器的类型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检定方法,包括静态检定、动态检定、比较检定等。
2.2 检定设备的选择:根据检定方法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检定设备,如标准质量、校准器等。
2.3 检定过程的要求:确保检定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包括环境条件、操作规范、数据处理等方面的要求。
3. 检定准则3.1 国家标准的要求:根据国家相关标准,确定衡器的检定准则,包括最大允许误差、重复性等指标。
3.2 衡器制造商的要求:根据衡器制造商的要求,确定衡器的检定准则,包括灵敏度、稳定性等指标。
4. 检定周期4.1 检定周期的确定:根据衡器的使用情况和重要性,确定衡器的检定周期,包括定期检定和不定期检定。
4.2 检定周期的调整:根据衡器的使用情况和检定结果,适时调整衡器的检定周期,确保衡器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5. 检定记录5.1 检定记录的内容:记录衡器的基本信息、检定方法、检定结果等内容。
5.2 检定记录的保存:根据国家相关要求,保存衡器的检定记录,确保检定结果的可追溯性和可靠性。
5.3 检定记录的使用:根据衡器的检定记录,评估衡器的准确度和可靠性,为衡器的使用和维护提供依据。
总结:综上所述,衡器检定实施细则涵盖了衡器检定的各个方面,包括检定对象、检定方法、检定准则、检定周期和检定记录。
只有严格按照实施细则的要求进行检定工作,才能确保衡器的准确度和可靠性,为各行业的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可靠的衡器支持。
衡器检定作业指导书

衡器检定作业指导书一、引言衡器检定是指对衡器进行定期检验和校准,以确保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规范衡器检定作业流程,确保检定结果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
二、术语和定义1. 衡器:指用于测量物体质量的设备,包括电子秤、机械秤等。
2. 检定:指对衡器进行测量误差、线性度、重复性等方面的测试和校准。
3. 校准:指通过调整衡器的参数或者修复损坏部件,使其满足预定的精度要求。
三、检定前准备1. 确定检定周期:根据衡器的使用频率和精度要求,确定检定周期,普通为一年。
2. 准备检定设备:包括标准物体、温湿度计、电压表等。
3. 检查衡器状态:检查衡器外观是否完好,是否有损坏或者变形情况。
4. 清洁衡器:使用适当的清洁剂清洁衡器,确保其表面干净。
四、检定流程1. 校准前准备a. 确定校准方法:根据衡器类型和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校准方法。
b. 校准环境准备:确保校准环境温度稳定,无明显震动和干扰。
c. 校准设备准备:根据校准方法准备标准物体、温湿度计等设备。
2. 校准过程a. 零点校准:将衡器置于无荷载状态,调整零点使其指示为零。
b. 量程校准:使用标准物体进行量程校准,记录校准结果。
c. 线性度校准:使用不同质量的标准物体进行线性度校准,记录校准结果。
d. 重复性校准:使用同一质量的标准物体进行多次测量,记录测量结果并计算重复性。
e. 其他校准:根据需要进行其他校准,如温度校准、湿度校准等。
3. 校准结果处理a. 计算误差:根据校准结果计算衡器的测量误差。
b. 判断合格性:根据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判断衡器的校准结果是否合格。
c. 记录校准结果:将校准结果记录在校准报告中,包括衡器信息、校准日期、校准人员等。
五、校准后处理1. 校准报告:将校准结果整理成校准报告,包括衡器信息、校准日期、校准人员、校准结果等信息。
2. 维护保养:根据衡器的使用情况,进行维护保养,包括清洁、润滑、调整等。
3. 校准标识:在衡器上贴上校准标识,标明校准日期和有效期限。
衡器检定实施细则

衡器检定实施细则一、引言衡器检定是指对衡器进行检验、校准,以确保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了规范衡器检定工作,制定本实施细则。
二、检定范围本实施细则适用于所有类型的衡器,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秤、机械秤、天平等。
三、检定准备1. 检定设备:确保检定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包括标准衡器、校准器等。
2. 检定环境:提供稳定的温度、湿度和电磁环境,以确保检定结果的准确性。
3. 检定人员: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经过培训并持有相应的检定资质。
四、检定程序1. 校准前准备:a. 清洁衡器:确保衡器的工作表面干净,无杂质。
b. 检查衡器:检查衡器的外观、显示屏和按键是否正常。
c. 预热衡器:根据衡器的规格和使用要求,进行预热操作。
2. 校准操作:a. 选择标准衡器:根据被检衡器的规格和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标准衡器进行校准。
b. 进行校准:按照衡器的使用说明书和相关标准,进行校准操作,包括调零、调整灵敏度等。
c. 记录数据:记录校准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包括衡器的读数、标准衡器的读数等。
3. 校准结果评定:a. 比较测量结果:将被检衡器的测量结果与标准衡器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
b. 判断合格性:根据衡器的精度等级和相关标准,判断被检衡器是否合格。
c. 发布校准证书:对合格的衡器发布校准证书,包括校准日期、校准结果等信息。
五、检定周期1. 定期检定:根据衡器的使用频率和精度要求,制定定期检定计划,一般为每年一次。
2. 特殊情况检定:对于衡器发生故障、维修后、搬迁后等特殊情况,应进行检定。
六、记录和保存1. 检定记录:对每次检定过程中的数据和结果进行记录,包括被检衡器的信息、校准数据等。
2. 检定证书:对合格的衡器发布校准证书,并在证书上记录校准日期、校准结果等信息。
3. 保存期限:检定记录和检定证书应保存至少五年,以备查阅和追溯。
七、质量控制1. 内部质量控制:建立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包括校准设备的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技术交流等。
衡器检定操作规程

衡器检定操作规程
衡器检定按照JJG13-1997《模拟指示秤检定规程》和JJG14-1997《非自行指示秤检定规程》、JJG539-97《数字指示秤检定规程》所要求的各种技术条件、环境条件进行检定外,还须从事以下规定的操作:
1、检查要进行衡器测试所使用的设备、标准器是否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测试。
2、首先要按照检定规程检查被检定/校准的衡器的外观、外形,确认满足规程要求后方可进行测试。
3、对测试地点的选择,要避免任何影响测量结果的外界干扰,在测试前须确定被检测衡器已放置平稳。
4、对被检定/校准的衡器的分段测量间隔,由低到高进行。
5、根据衡器的使用情况按照检定规程进行各称量点的测试,分别记录所施加的砝码质量和对应的衡器显示的质量值。
从而得到被检测衡器的测量误差。
6、在检测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安全,作好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施加砝码时注意轻拿轻放,保证人员与各种仪器和器具的安全。
7、整个检定/校准工作完毕后,清扫工作场地,清洁所使用的设备、标准器,盖好防尘罩。
随时注意维护、保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衡器计量检定规程
衡器计量检定规程
衡器是广泛应用于生产、科研、质检、医疗等领域的一种重要的计量设备。
由于其精密度高、可靠性强等特点,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规范的计量检定。
以下是衡器计量检定的规程。
一、检定前准备
1.检定前需确定检定的衡器型号和规格、精度等参数。
2.将检定的衡器从使用环境中拆卸并清洗干净。
3.检查衡器外观是否完好并检查重要部位的功能是否正常。
二、检定方法
1.检定范围
根据衡器的型号和精度,选择合适的检定器具,并按照要求建立检定台账。
2.测量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
在进行检定时,需要确定测量不确定度,避免测量误差的影响。
计算方法为:
U = k × (C2 + L2)1/2
其中,U表示测量不确定度;k表示覆盖系数,通常取2;C表示仪器
标准差;L表示仪器指示误差。
3.检定精度要求
在进行衡器计量检定时,应根据衡器的精度要求,选取合适的防风罩、温度计和平衡器,保持环境温度和湿度稳定,并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
行调整和校准。
4.检定结果评定
衡器计量检定合格的标准为:检定误差不大于衡器相应精度的1/3。
三、检定报告
1.检定报告要包含以下内容:
衡器型号、序列号、检定日期、检定人员名称、检定器具名称、检定
结果,以及检定结论。
2.对检定结果若不符合规定,应说明原因并提出更正和改善方法。
以上是衡器计量检定规程的相关内容。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严格按照
流程要求进行操作,以确保检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