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风景区景观规划中的可视性分析
浅谈山地公园利用现状打造生态景观

浅谈山地公园利用现状打造生态景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山地公园已经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健身锻炼、亲近自然的理想场所。
山地公园的开发利用往往面临一些问题,比如过度开发导致环境破坏、生态系统受损等。
如何在保护山地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山地公园资源,打造生态景观,成为了我们急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我们需要了解山地公园的现状和特点。
山地公园广泛分布于各个地区,拥有丰富的植被、独特的地形地貌和丰富的生物资源。
它们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充满了野趣和未知的美感。
山地公园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资源,这对于打造生态景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
要想打造生态景观,首先需要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
山地公园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环境破坏和生态系统受损的问题。
保护山地公园的生态环境,保护各种生物物种的多样性,是打造生态景观的首要任务。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还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合理控制游客量,避免过度开发,确保山地公园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恢复。
接下来,我们需要加强山地公园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通过举办生态文化节、科普讲座、生态游览等活动,增强游客对山地公园的认知和了解,引导人们珍爱自然、爱护环境。
也可以通过设置展示区、生态教育基地等手段,让人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山地公园的生态美景,亲近自然,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提升生态文明。
我们还可以发挥山地公园的文化、历史、风土人情等方面的资源优势,打造生态景观。
在山地公园内开发生态旅游体验项目,比如登山、露营、观鸟、赏花、摄影等,让游客在享受自然风光的体验到山地文化的魅力。
还可以开展山地特色手工艺品销售、特色美食体验等活动,让游客感受山地公园的独特魅力。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山地公园生态景观的保护和建设。
比如应用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进行生态环境的监测与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污染、野生动植物保护等问题。
通过建设数字化导览系统、智能化解说设备等科技手段,提供更加便捷、丰富的游览体验,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回头率。
山地风景旅游区规划设计探析 ——以大明山风景区为例

• •
4规划方案
4 .1总体布局 针对大明山风景旅游区980 平方千米的规划控制范围将其划分为大明山外围乡村休闲 控制带、外围景观控制带和生态培育区。
• •
①外围乡村休闲控制带位于规划控制范围以内,研究范围以外的地 域,即大明山公路以内、大明山风景旅游区主体山脉山脚以外的地域, 共计355 平方千米。 ②外围景观控制带是指位于大明山研究范围内除大明山国家级自 然仪护区和龙山自治区区级自然保护区以外的地域。 ③生态培育区——划分为核心区和缓冲区的部分作为大明山风景旅游 区的生态培育区,进行严格的生态保护,以恢复和培育原生的自然生态 系统为原则,该区域内不得规划任何的旅游接待设施和项目。
4规划方案
4.5典型景观规划
4规划方案
4.5典型景观规划
4规划方案
4.5典型景观规划
4规划方案
4 .6生态环境保护 规划
5结语
大明山立足于山地的自然资源条件,充分挖掘该旅游区的山体和水体景观,结合当地 所特有的壮族龙母文化,秉承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的理念,通过”一带八区“的功能 区划定,以及编制道路交通与游览设施规划,土地利用协调规划,风景游览规划,典 型景观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策划山地攀登、探险、考察、野外拓展等特色旅游 项目,增加景区的吸引力。是该区成为一处融山地观光、休闲度假、健身、娱乐、教 育、运动与一体的游览胜地。
• • • • • • • • • • • • • • •
1.概况
大明山,是广西弧形山脉 的组成部分。位于广西壮族自 治区中部偏西,红水河和右江 之间,上林、武鸣、马山3县交 界处。西北 ─东南走向,长约 60公里,宽约25公里,与东面 的大瑶山等合成广西弧形山脉。 山体海拔千米左右,主峰龙头 山1760米,是桂中壮族地区最 高峰。分布有原始森林、多种 珍稀生物,特有物种及古老的 地层,是一个巨大的自然生物 宝库。 大明山具有良好的区位 优势,地处南宁北部,距市区 仅93公里,是城市游人周末度 假休闲的适宜距离。大明山山 地景观多姿多彩,类型多样。
浅谈山地公园利用现状打造生态景观

浅谈山地公园利用现状打造生态景观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生态旅游也逐渐成为人们假期选择的热门项目。
山地公园作为自然生态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为人们提供了理想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山地公园利用现状存在一些问题,如景观开发不够充分、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等,这不仅影响了公园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了游客的体验。
如何利用现有资源打造更具吸引力的生态景观成为了当前山地公园管理的重要课题。
要充分认识山地公园的自然资源价值和生态环境保护意义。
山地公园的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包括植被、地貌、动植物等,而这些自然资源本身就具有较高的价值。
珍稀的植物和动物种类是山地公园的独特景观,不仅具有科研价值,还具有观赏价值。
在开发利用山地公园资源时,需充分认识其珍贵性,加强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
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保持景观的原始状态,使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
应注重提升山地公园的游憩设施和服务水平。
山地公园作为旅游目的地,游憩设施和服务水平的提升直接关系到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
要以提升服务水平为导向,完善游客设施,改善环境卫生,增加旅游便利设施,提供优质的服务,使游客在公园内得到良好的游览体验。
要加强对游客的引导和管理,合理安排游览路线和游憩区域,避免因游客过多而对公园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要大力开展生态教育和科普宣传。
山地公园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人们认识自然、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窗口。
要通过举办生态科普展览、开展生态教育活动等方式,向游客普及自然生态知识,引导游客尊重自然、保护环境。
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倡导游客爱护环境、文明游览,形成全社会关注、支持和参与山地公园保护的良好氛围。
要加强山地公园的管理和监管。
山地公园的管理制度和监管力度直接关系到公园的发展和保护。
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和权限,加强对公园内各项活动的监管,保障公园的正常秩序和生态环境的完整。
景观站点视线分析报告

景观站点视线分析报告
根据经过调查和分析,我们对景观站点进行了视线分析。
视线分析是指对观景站点所拥有的视线进行测量和评估,以确定观众能够观赏到的景观元素和景观站点的视觉质量。
我们选择了城市公园的一个观景台作为案例进行视线分析。
观景台位于公园的高处,可以俯瞰整个公园景观。
通过测量视线角度和距离,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首先,观景台的位置十分理想。
观景台位于公园的高处,视线开阔,可以看到公园内的大部分景观元素,包括湖泊、绿地、花坛等。
观众可以在此处欣赏到美丽的自然景观。
其次,观景台的视线质量较好。
观景台的视线角度和距离使得观众可以清晰地观赏到景观元素。
观众可以远眺湖泊的湖面,近观花坛的花朵,感受到不同距离和角度带来的视觉感受。
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视线质量的不足之处。
观景台的视线被树林部分遮挡了一部分,影响了观众对景观的全面观赏。
同时,观景台周围的建筑物也影响了部分视线质量,使得观众在观赏景观时有时会遇到一些遮挡和干扰。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首先,可以考虑对周围的树木进行修剪,使得观景台的视线更加通畅。
其次,可以通过景观设计的手段,将周围的建筑物融入到景观中,减少其对视线的影响。
总结起来,观景台的视线分析显示出在远景的观赏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在近景观赏上存在一些问题。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改进的建议,我们相信可以进一步提升观景站点的视线质量,提供更好的景观观赏体验。
浅谈山地公园利用现状打造生态景观

浅谈山地公园利用现状打造生态景观1. 引言1.1 山地公园的概念和意义山地公园是指位于山脉地区的自然保护区或旅游景区,其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植被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
山地公园不仅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休闲娱乐与文化体验的重要场所。
其意义在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发展,提升环境品质。
山地公园作为自然保护区,可以保护特有的动植物物种,维护和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山地公园可以提供人们与自然亲近的机会,享受清新的空气,感受自然的美好,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山地公园也是重要的旅游景点和文化遗产,可以吸引游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升地区形象和知名度。
山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对于保护自然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提升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细心规划和科学管理,山地公园可以发挥其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1.2 生态景观的重要性生态景观在山地公园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生态景观可以提升游客的游览体验,让他们置身于自然环境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通过打造生态景观,可以保护和恢复山地生态系统,促进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生态平衡的保持。
生态景观的建设还可以有效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减少资源的浪费和能源的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在山地公园中,将生态景观作为重点打造和保护的对象,不仅可以提升公园的景观价值和生态功能,还可以为社会大众带来更多的福祉和享受,实现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的目标。
生态景观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山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中,更影响着整个生态环境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通过重视生态景观的打造和保护,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山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目标。
2. 正文2.1 山地公园现状分析1. 山地公园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山地公园一般位于山脉或丘陵地带,地势起伏变化大,气候多样,生态环境丰富。
这些地理特点影响着山地公园的生态景观打造和管理。
景观山地分析报告范文

景观山地分析报告范文景观山地分析报告一、介绍景观山地是指地貌上有较大的高差并且地形起伏较大的区域,通常具有较陡的山坡和山谷。
景观山地因其独特的地形和丰富的生态环境,成为人们重要的旅游景点和户外活动的场所。
本报告将对某景观山地进行分析。
二、地理条件该景观山地位于XX区域,总面积约为XXX平方公里。
山地主要由高山、山脉和山谷组成,最高峰约为XXX米。
山地周围环绕着河流,水源丰富,为周边地区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
山地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年降水量较多,有利于山地植被的生长。
三、景观特点1. 山峰:景观山地有多个山峰,其中最高峰为XXX山,由于其陡峭的山坡和群山相连的形态,具有很强的观赏价值。
登临山顶,可以俯瞰整个山地的壮丽景色。
2. 植被:山地植被丰富多样。
山地上分布着各种树种,如松树、柏树和樟树等。
下山坡则主要是草地和灌木,形成了丰富的生态系统。
山地植被浓密,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吸引了丰富的生物种群。
3. 水系:山地周围有多条河流流经,形成了山谷的景观。
河水清澈见底,丰富了山地的水资源。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水源为山地带来了活力,并为周边的农业和旅游业提供了支持。
四、生态环境景观山地作为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价值。
山地上有大量的野生动植物,其中包括一些珍稀濒危物种。
这些物种依赖山地的生境,保护山地的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五、旅游开发景观山地作为旅游景点,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可以开发游览线路,安排登山活动和户外探险,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
同时,可以建设一些周边设施,例如停车场、观景台和餐饮点,提供便利的服务。
旅游开发还可以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就业机会。
六、保护措施为了保护景观山地的生态环境和景观价值,应采取以下措施:1.制定环境保护法规,加强对山地的保护和管理。
2.加强巡护和监测工作,防止非法砍伐和破坏行为的发生。
3.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知和意识。
4.建立生态修复项目,恢复和改善受损的生态系统。
山地景观设计方案

山地景观设计方案山地景观设计方案:山地景观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山地的自然环境和地形条件,以及人们的需求和活动方式。
下面是一个山地景观设计方案的简要描述:一、设计目标:1.充分利用山地的地形特点和自然资源,打造独特的景观。
2.满足人们对自然环境、休闲娱乐和健身活动的需求。
3.保护山地生态环境,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
二、景观设计内容:1.步道系统:在山地中设置一条蜿蜒曲折的步道系统,使游客可以欣赏到不同角度的山地风景。
设计步道时要考虑到地势的变化,设置合适的护栏和防滑措施。
2.观景平台:在山地的高处设置观景平台,提供一个俯瞰山地全景的视角。
观景平台可以使用木质或石材材料,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3.休息区:在山地的适宜位置设置休息区,提供供游客休闲、用餐和休息的场所。
休息区可以设计成露天的座椅和遮阳伞,或者是带有休息亭的草地。
4.水景设计:利用山地的溪流和瀑布资源,设计水景区域,使人们可以近距离接触水景,感受大自然的清新和美丽。
5.儿童游乐区:设置适合儿童游玩的儿童游乐设施,如溜滑梯、秋千和攀岩墙。
同时,要注意设置安全防护设施,保证儿童的安全。
6.植物景观:在山地中适当的位置种植花草树木,营造自然的植物景观。
选择适合山地气候的植物,并注重植物的搭配和植被的疏密程度。
7.环境亮化设计:在夜晚通过灯光的设置,让山地景观在夜晚也能给人带来美丽的享受。
灯光可以照亮步道、观景平台和水景区域。
三、环保措施:1.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山地的破坏,如避免砍伐大量树木,保护山地植被的完整性。
2.在建造过程中减少对地质条件的破坏,避免过度挖掘和土壤侵蚀。
3.设置垃圾回收区域,提倡游客垃圾分类和环保意识。
4.合理使用能源和水资源,减少能源浪费和水资源的消耗。
以上是一个山地景观设计方案的简要描述。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还需要更详细的规划和设计,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以确保设计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山地风景旅游区规划设计探析——以广西大明山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为例

e o o ia n ut r l o c p s a d e t b ih so e b la de g t o e . n p r t n pa nn , n c lg c l d c l a c n e t , n sa l e n e t n i h n s Byt s o a i l n i g l d a u s z m t o a
l r e s ae d v lp a g c l e eo me t Da i g Mo na n r s t x l r s n t r l e o r e a d L n mu c l r ,n e i n . r n u t i e or e po e a u a s u c n o g u t e i h r s n r u t
c mpe r i n mal uligc p c Ma ymo nanrs r r c lgc le ev sa dta rv ns o lx e r na ds lb i n a a i t a d  ̄. n u ti o t aee oo ia s re n t e e t e s r h p
民歌;三是民间工艺,如宾阳三宝 ( 壮锦 、竹 阳白切狗;五是历史人文,如上林的 “ 岭南状
:四是特色美食,如马山黑山羊、宾 要核心节点,是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既是 编、瓷器)
要的陆路结合部,是~座以商务、会务、观光 和城市休 闲旅 游为主 的综合型旅游城市,客 的功能,大明山风景旅游区的开发是深化南
的 策 划 , 在 探 索 山 地 风 景 旅 游 区规 划设 计 方 面 进 行 了 实 践 。
[ 关键词]山地风景旅游 区;广西大 明山;总体规划 [ 文章编号] 0 6 0 2 (0 1 0 — 0 4 0 [ 1 0 — 0 2 2 1 ) 6 0 6 — 8 中图分类号] U 8 .8 [ T 9 4 1 1 文献标识码] 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规划行业应用)对景观视觉效果的控制和塑造是景观规划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
可视性分析可以将景观的感官认知转化为可量化的指标,成为服务于景观规划设计的一种科学的、有效的决策手段。
可视性分析结果可以作为景观开发和景观空间布局的重要依据。
随着GIS技术的发展,GIS的三维分析功能不仅用于三维可视化,还被广泛用于可视性分析。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GIS可视性分析方法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
1.“可视性”分析所谓“可视性”是指视觉上的通达性,即从一个或多个位置所能看到的范围和所见程度。
可视性分析通常分为通视分析和可视域分析,通视分析是要解决两点之间可见与不可见的问题,而可视域分析是以某些点为观察点,研究某一区域内各点的可视范围。
在景观规划中所涉及到的可视性分析即为可视域分析。
2.案例2.1案例描述在景观规划中,我们需要确定各个景观区域的开发优先级及重要程度。
其中,各个景观区域的可视化程度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由此,设计如下案例:现要开发一个山地风景区,依据各个区域的可视化程度,确定景区内各区域的开发优先级。
2.1实施步骤1. 2.2.1确定可视范围首先使用视域分析工具(SpatialAnalyst tools>Surface>Viewshed),初步确定出当前区域内基于各观赏点的可视范围。
其中,Input raster为研究区DEM。
1. 2.2.2确定开发优先级可视化程度越高的区域越应该被列为重点开发区域,可视化程度可用被观赏点所看到的次数进行表征。
被看到的次数值越大,此区域的开发重要性程度越高。
视域分析结果的属性表(Value字段)中记录了各个区域被观赏点所看到次数,因此,可以基于Value 字段对结果进行渲染,从而确定出区域景观开发优先级。
选中视域分析结果,打开图层属性对话框,选中符号系统(Symbology)选项卡,基于Value字段进行渲染。
从图中可以看出,Value=4的区域开发优先级最高,Value=3、Value=2、Value=1的区域优先级依次降低,Value=0的区域开发优先级最低。
1. 2.2.3三维可视化在ArcScene中对分析结果进行三维展示,分别加载视域分析结果及DEM。
打开图层属性对话框,选中BaseHeights选项卡,将开发优先级栅格表面基于研究区DEM进行建模,生成三维可视化成果。
河流符号化之比例符号上周我们收到了一个制图工程师提出的,关于如何使用锥形符号渲染河流的有趣问题。
图1是使用比例符号,基于河流属性值渲染出的河流地图效果。
我们可以看出,每条河流各部分的宽度都是一样的。
锥形符号可以表现出比图1复杂的多的显示效果,它可以让同一条河流的不同部分显示宽度不同,表现效果平滑。
锥形符号在描绘河流的流量变化和等级时使用更广泛,然而,比例符号同样不失为一条极佳的河流符号化解决方案。
图 1 河流使用锥形符号渲染河流的另一个不妥之处是沿着河流线发生的变化太过均匀。
打个比方,河流中点处的宽度正好只有河流最宽处的一半,这种特性使其不适用于河网数据。
比如,在俄亥俄河及密苏里河与密西西比河交汇处,水流量骤然增加,这种情况应该立即表现出来,而不是沿密西西比河均匀展现。
为了阐明这一点,ESRI上传了一份包含美国大陆水系线数据的的数据集到制图中心的网站上,这些水系线数据衍生于美国地质勘探局和美国环保局联合建立的“地平线系统”所生产的NHDPlus 数据集。
这些水系线数据很有价值的一点,在于它们有属性,属性里包括了这些河流近两年的平均流量值。
在这个练习例子中,我基于水系线的上游流域面积,将它们分成25个流量等级,接着,对分类结果按名称和流量等级进行了融合。
这样就得到了俄亥俄河、沃巴什河(右上)与肯塔基河(右下)的流量分布情况。
图2 河流符号化和标注为了更好的标注这些要素,我们可以根据流量等级,改变标注字体的大小,从而反映出这些河流的重要程度。
为做到这一点,我使用流量等级属性,简化了标注等级——我拷贝了一个数据副本,副本里包含了一个只有三种值的属性列(小=0,中=1,大=2),这样还能方便的扩展,然后根据这个列,设定标注字体的大小,标注效果如图2。
上图中,为加快显示速度且让标注位置更加合理,使用的数据的几何形状较为简单(使用maplex不会舍弃这么多细节),简单的几何形状的要素,对maplex标注算法性能影响较小(如果你想更加方便的编辑标注,你可以将他们转为注记)。
ArcGIS栅格自动矢量化2014-4-10 14:18阅读(117)∙赞∙评论∙转载(7)∙分享(3)∙复制地址∙收藏夹按钮收藏∙更多上一篇 | 下一篇:大规模影像的管理...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GIS研究及应用领域中,数据是一切研究和分析的基础,获取高件费时费力的工作,在GIS数据获取过程中,将栅格数据转换为矢量要素的过程称为矢量化。
ArcG 供了便捷的矢量化工具,可用于将扫描图像自动转换为基于矢量的要素图层,极大的提高作业人员1. 初识ArcScanArcScan 是 ArcGIS Desktop的附加组件,作为独立的扩展模块获得许可,在 ArcMap 环境下运行界面。
与其他 ArcGIS 扩展模块一样,该扩展功能必须在有ArcScan使用许可的前提下使用,调用描矢量化扩展模块,调用方法:在菜单栏选择Customize—Extensions,在弹出的界面中勾选 ArcS图1 勾选ArcScan扩展使用前必须将“扫描矢量化”工具栏添加到ArcMap,才能访问支持矢量化工作流的工具和命令空白处单击右键,在弹出的工具条列表中选择ArcScan。
图2 ArcScan工具条2. 自动矢量化前准备工作1) 栅格扫描图配准扫描后的栅格图片通常没有坐标系统,加载到ArcMap中后,默认显示在当前视图的中心位置前,先为栅格图片配准,使其具有正确的坐标系,在软件中能够在正确位置显示。
栅格数据配准请的使用。
2) 准备矢量图层栅格自动转矢量,转换后的矢量数据要存储在某个指定图层上,因此需要建立新图层或直接3) 栅格图像二值化只有将栅格图层符号化为两种颜色的图像,才能使用ArcScan工具条中的工具和命令。
需要将彩色ArcMap中,并在“图层—属性”的Symbology标签项下设置图层的渲染方式为Classified,将类别划渲染。
图3 栅格图像二值化4) 开启编辑打开Editor工具条,选择Editor——Start Editing,加载到当前视图中的矢量数据处于可编辑状态部分图标变亮,可以被使用。
3. 栅格清理执行自动矢量化时,有时需要在生成要素前编辑栅格图像。
此过程称为栅格清理,即从栅格图像中余单元,如:扫描图上标注的文字等。
ArcScan 提供了执行栅格清理的工具。
1)局部手动清理栅格中部分文字在ArcScan工具条上单击Raster Cleanup—Start Cleanup,启动栅格清理会话,然后单击Raster图4 栅格清理工具条单击工具条上的橡皮擦工具,在图面上单击并按住鼠标,擦除栅格中的部分文本。
或者调用工具条上的魔术橡皮擦工具,在栅格的文本周围拖出一个选框,将位于框中的文本移除。
2)批量清理大范围文字上一步骤中,“橡皮擦”和“魔术橡皮擦”工具从栅格图像中移除不需要的单元。
但是,如果所使用这两种方法可能会相当耗时。
为简化这一过程,可以将单元选择工具与栅格清理工具结合使用。
在ArcScan工具条上选择CellSelection——selectconnected cells命令,在选择已连接单元对话框中示将把连续栅格像素小于500像素的要素选中(less than,500)。
原始栅格栅格文字被选中文字被批量清理图 5 选择连接像元文字被选中后,单击Rastercleanup—Erase SelectedCells,命令,则所有被选中的文字被批量删除栅格清理后,选择Rastercleanup—StopCleanup,在弹出的命令窗口中保存清理结果。
4. 栅格自动转矢量1)指定矢量化设置批处理矢量化需要用户定义的设置,这些设置会对生成要素的几何产生影响。
根据所处理的栅有所不同。
为栅格确定适当的设置后,可以将其保存在地图文档中,也可以保存在单独的文件中。
使用“矢量化设置”对话框应用这些设置:选择Vectorization—VectorizationSettings, 在弹出的界修改,以确保生成要素时获得最佳结果。
如设置最大线宽度、压缩容差值等参数,设置完成后,单图6 指定矢量化设置部分参数设置:交叉点解决方案设置:矢量化设置”支持以下三种交点解决方案:几何交点解决方案、中值交点解何交点解决方案专门用于保存角和直线。
此解决方案通常用于工程绘制和街道地图。
中值交点解决此解决方案通常用于自然资源地图(例如,植被地图、土壤地图和支流地图)。
无交点解决方案专格。
此解决方案通常用于等高线地图。
以下为几何交点解决方案、中值交点解决方案和无交点解决“最大线宽度”设置:“最大线宽度”设置用于指定可以进行栅格追踪的栅格线性元素。
可以对宽度小格线性元素进行栅格捕捉和栅格追踪操作。
对于自动矢量化,可以对宽度小于或等于最大线宽度值矢量化操作。
压缩容差”设置:就对输出矢量要素几何的影响而言,“压缩容差”设置最为重要。
此设置用于减少顶点数。
“平滑权重”设置: 此设置用于对矢量化过程中生成的线要素进行平滑处理。
使用的平滑权重值越大但是,使用较大的平滑权重可能导致输出线要素不同于源线的原始形状。
“平滑权重”值不表示地图平滑的强度等级。
2)显示预览在Vectorization—Show Preview命令下,可以在生成要素之前预览批处理矢量化的效果。
就可以影响,从而节省时间。
如对预览效果不满意,可重新微调矢量化设置,直至满足某种特定场景的需3)生成要素在工具条上选择Generate Features Inside Area命令,在需要矢量化的区域上绘制矩形框,则所有被转为矢量。
在弹出的界面上设置生成的矢量数据保存的图层,设置好后单击OK,自动生成要素图7 在指定区域内生成要素预览生成要素准确无误后,结束并保存编辑操作。
基于GIS的旅游辐射区人口统计2014-6-25 14:59阅读(126)∙赞(17)∙评论(4)∙转载(15)∙分享(7)∙复制地址∙收藏夹按钮收藏∙更多上一篇 | 下一篇:创建“隐形”图层在旅游规划中,考虑旅游景点周边的人口负载量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这将直接影响资源的投入和配置可以将人口信息进行空间化的展示,还可以通过空间分析的方法计算出旅游景点辐射区的人口负载量,从而是去找到人口数据和旅游景点的数据,让ArcGIS来帮助我们统计出旅游辐射区的人口信息。
一、数据获取我们可以从该网站上下载到GRID格式的人口密度栅格数据,/data/set/gpw-v3-population-density,而旅游景点的数据则是通过采集到的坐标生成点,操作步骤详见第二部分数据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