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卫生保健-蛔虫病和蛲虫病
学前儿童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1)

学前儿童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1)学前儿童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民众健康意识的提高,我国的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升,但是由于环境和生活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前儿童常常还是容易患有各种寄生虫病。
这些病症的危害十分严重,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还可能导致各种并发症。
因此,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寄生虫病是非常必要的。
接下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前儿童常见的寄生虫病进行介绍,并提供一些防治的建议。
1. 蛲虫病蛲虫病是一种由细粒棘球绦虫寄生于人体肠道引起的寄生虫病。
常见的症状包括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
预防和治疗蛲虫病的方法包括:多喝开水和用开水煮熟的食物,定期做驱虫治疗,保持卫生习惯。
2. 绦虫病绦虫病是由细粒绦虫寄生于人体肠道引起的,这种病症的症状包括腹痛、腹泻、消化不良、消瘦等。
预防和治疗绦虫病的方法包括: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避免食用生肉,严格按照驱虫药规定服药。
3. 异尖线虫病异尖线虫病是一种由异尖线虫寄生于人体肠道引起的疾病,常见的症状包括腹泻、腹痛、食欲不振、消瘦等。
预防和治疗异尖线虫病的方法包括:多吃绿叶蔬菜、水果,避免食用生肉,注意个人卫生习惯。
4. 圆线虫病圆线虫病是由圆线虫寄生于人体肠道引起的疾病,常见的症状包括腹泻、腹痛、消瘦等。
预防和治疗圆线虫病的方法包括: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粗粮、豆类、蔬菜等,避免食用生肉,使用驱虫药物。
5. 弓形虫病弓形虫病是由弓形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一种病症,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头晕、头痛、四肢无力等。
预防和治疗弓形虫病的方法包括:避免接触病畜、卫生废弃物和粪便等,不吃未经高温加工的猪肉、羊肉,注意个人卫生习惯。
总的来说,学前儿童患有寄生虫病的情况比较常见,家长和老师应该定期对孩子进行体检,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尤其要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习惯,定期给孩子进行驱虫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同时,如有发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接受规范治疗。
生活养生-饶虫和蛔虫有什么区别

文章导读饶虫和蛔虫同样是我们人体内的寄生虫,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对人体同样有着相当大的危害。
它们同样是因为我们平常吃的一些东西,上带有饶虫和蛔虫的卵,吃进了我们的身体里,慢慢吸收我们的营养,发展的越来越多,越来越厉害。
那么它们有哪些区别呢?今天就给大家普及一下饶虫和蛔虫的区别。
区别在于是两种寄生虫,蛔虫比蛲虫要大的多。
蛔虫是最常见的一种肠道寄生虫,特别是儿童极易感染。
妈妈们可以观察宝宝的表现,宝宝如果出现肚子疼、食欲不振、睡觉磨牙、脸上有白斑、易烦躁等症状, 那说明有可能宝宝肚子里长了蛔虫。
得了蛔虫病要及时检查和治疗, 要不就会影响宝宝的健康成长。
蛲虫是另一种常见的肠道寄生虫,得了蛲虫病常会有肛门、会阴部瘙痒等症状。
蛲虫病很容易广泛流行和传染,其传染的途径可以通过接触、吸入空气等。
如果宝宝得了蛲虫病,全家都要注意,孩子在学校、幼儿园等也很容易被集体感染,所以在治疗时应该同时集体服药治疗,这样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
治疗蛔虫和蛲虫病最快的方法就是吃史克肠虫清片,通过让肚子里的寄生虫不能再吸收人体里的营养,导致它们没有生存的能量, 最终会死掉的,能够杀死成虫和虫卵!而且它是品牌药, 质量有保证,用药比较安全,如果做好卫生清洁,服用一到两个疗程,可见效!另外也可以在肛门涂一些其他外用的药膏,可以起到止痒的作用。
蛔虫是最常见的一种肠道寄生虫,特别是儿童极易感染。
妈妈们可以观察宝宝的表现,宝宝如果出现肚子疼、食欲不振、睡觉磨牙、脸上有白斑、易烦躁等症状, 那说明有可能宝宝肚子里长了蛔虫。
得了蛔虫病要及时检查和治疗, 要不就会影响宝宝的健康成长。
打虫可以用史克肠虫清,它是品牌药, 安全有效, 不仅可以杀灭成虫, 更能杀死虫卵, 让蛔虫都死光光蛲虫是另一种常见的肠道寄生虫,得了蛲虫病常会有肛门、会阴部瘙痒等症状。
蛲虫病很容易广泛流行和传染,其传染的途径可以通过接触、吸入空气等。
如果宝宝得了蛲虫病,全家都要注意,孩子在学校、幼儿园等也很容易被集体感染,所以在治疗时应该同时集体服药治疗,这样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
蛔虫、蛲虫病预防措施

学习要点及难点
• (4)蛲虫病主要在幼儿积聚的场所(托 儿所、幼儿园)流行。
• (5)用透明胶纸法在肛周发现虫卵是感 染的主要诊断依据。
• (6)蛲虫病的防治包括积极治疗患儿, 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
• 2、诊断 – 夜间肛周发现成虫 – 肛门拭子法或透明胶纸法检查虫卵
世界性分布,城市高于农村,儿童高 于成人,国内感染率高低不一,最高可 达71%以上。 家庭聚集性 学校及幼儿园等儿童集体机构聚集性
1、预防
饭前便后要洗手,瓜果蔬菜必须洗净, 小儿不要吸吮手指,且要经常将指甲 剪短;定期烫洗被褥和清洗玩具,或 用0.05%的碘液处理玩具,1小时后虫 卵可被全部杀死。在儿童集体机构, 发现了蛲虫病患儿,要普查普治,避 免反复交叉感染。
虫卵图:
卵壳 线形幼虫
内含蝌蚪期胚胎
内含感染性幼虫
成虫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肛门外 卵
34-36 ºC
感 染
经口
1个月
幼虫
6h
期 卵
(小肠)
成虫
成虫寿命2~4周
感染方式
肛门 手
口(自体感染)
间接接触、吸入
逆行感染(尚待证实)
蛲 虫 生 活 史
生活史特点 –成虫寄生于回盲部 – 成虫寿命短(雄1周,雌1月) –雌虫夜间爬出肛门外产卵于肛周 – 虫卵发育快,6h可发育为含蚴卵 (感染期卵) –经口感染,肛门—手—口,自体感染
• 2、治疗患者: 肠虫清片(阿苯达唑)
速效肠虫净(复方甲苯咪唑)
外用药:蛲虫膏、2%白降汞膏或龙胆紫涂于 肛周,有止痒杀虫作用。
学习要点及难点
三年级健康教案预防蛔虫和蛲虫病

三年级健康教案预防蛔虫和蛲虫病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蛔虫和蛲虫病的基本知识。
3. 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健康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蛔虫和蛲虫病的定义、症状和传播途径。
2. 预防蛔虫和蛲虫病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重点:1. 蛔虫和蛲虫病的基本知识。
2. 预防蛔虫和蛲虫病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难点:2. 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教学素材(图片、视频等)。
3. 课后作业。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健康的重要性,引出本课主题。
2. 讲解:讲解蛔虫和蛲虫病的定义、症状和传播途径,让学生了解疾病的基本知识。
4. 案例分析:观看相关案例视频,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3. 学生对预防蛔虫和蛲虫病的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制作宣传海报、举办知识竞赛等,增强学生对健康知识的掌握。
2. 邀请专业医生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蛔虫和蛲虫病的相关知识。
十、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信息。
2. 教材: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3. 视频资源:寻找相关案例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六、教学活动设计1. 互动游戏:设计一个关于卫生习惯的互动游戏,如“卫生习惯连连看”、“卫生习惯问答赛”,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并巩固预防蛔虫和蛲虫病的知识。
2.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医生、患者、宣传员等角色,模拟情景,演示预防蛔虫和蛲虫病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家里、学校等环境中实施预防措施,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蛔虫和蛲虫病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疾病的基本情况。
蛔虫蛲虫病知多少

蛔虫蛲虫病知多少万医生导读:到底什么是蛔虫病、蛲虫病?很多妈妈对蛔虫病、蛲虫病不太明白,得了蛲虫病宝宝有哪些表现?得了蛔虫病宝宝又有哪些表现呢?两者有什么差别没有?如何预防,家庭如何治疗?蛔虫病和蛲虫病是儿童常见的两种寄生虫病,外部区别在于蛔虫比蛲虫大得多。
蛔虫病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病,儿童极易感染。
妈妈们可以观察宝宝的表现,宝宝如果出现肚子疼、食欲不振、睡觉磨牙、脸上有白斑、易烦躁等症状,那么说明宝宝肚子里可能长了蛔虫。
少数儿童患者可出现类似消化性溃疡症状,但驱虫治疗后症状即消失,婴幼儿患者多有消化不良表现,少数患儿可因高热或其他原因而呕吐出蛔虫,或自肛门排出蛔虫,严重感染的小儿可引起营养不良,发育迟钝,智能低下,皮肤瘙痒,磨牙或惊厥等表现,极个别患者可出现神经性呕吐,顽固性皮疹,视力障碍,听力减退,肌肉麻痹,皮肤血管神经性水肿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蛲虫病是蛲虫寄生所致的常见肠道寄生虫病,以夜间肛门及阴部奇痒为临床特征,多见于儿童,少数于成人。
其中,约1/3的蛲虫感染者可完全无症状。
典型表现为夜间肛门或阴部瘙痒难忍,可引起肛周糜烂、湿疹样皮疹、出血及继发细菌性感染,局部肿痛。
有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脱肛等症状。
部分患儿可有食欲缺乏、消瘦、好咬指甲、烦躁、失眠、磨牙、遗尿、夜惊等神经精神症状。
蛲虫寄生于阑尾中可引起炎症、出血、坏死或类似阑尾炎的临床症状。
雌虫异位寄生于阴道、输卵管、腹腔等处,可引起该部位炎症,并可形成肉芽肿。
还可引起前列腺炎、坐骨直肠窝脓肿、尿道炎、皮下结节等。
家里宝宝若是患上了蛔虫病或者蛲虫病,可以选用百会磷酸哌嗪宝塔糖。
它用于儿童蛔虫和蛲虫感染,具有麻痹蛔虫、蛲虫的作用,使其不能附着在肠壁,随肠蠕动而排出,除此之外,对蛔虫蛲虫亦有驱虫作用。
而且宝塔不苦,不惧怕宝宝吃药难这个问题,非常适合宝宝服用。
网上买药万医生提醒:虽然有药物能够驱除寄生虫病,但宝宝患上了一定会不舒服。
蛔虫蛲虫病预防措施ppt课件word版本

蛲虫病
是由蛲虫寄生于人体肠道 所引起的一种常见寄生虫 病,患者多为儿童。
特性
两种寄生虫均具有生命周 期长、繁殖力强的特点, 容易在人群中传播。
蛔虫、蛲虫病的传播方式
01
02
03
04
食物传播
食用被蛔虫或蛲虫卵污染的食 物或水源。
直接接触
与感染者直接接触,如握手、 拥抱等。
间接接触
接触被蛔虫或蛲虫卵污染的物 品,如玩具、桌椅等。
改善生活环境,加强卫生管理
改善生活环境是预防蛔虫、蛲虫病的 重要措施之一。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保持居住和工作场所的清洁卫生,定 期进行清扫和消毒。
加强对食品和水源的管理,保证食品 和水源的卫生质量,避免蛔虫、蛲虫 的传播。同时,加强粪便和垃圾管理 ,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蛔虫蛲虫病预防措施ppt课件 word版本
汇报人: 2024-01-03
目录
• 什么是蛔虫、蛲虫病? • 蛔虫、蛲虫病的预防措施 • 蛔虫、蛲虫病的治疗 • 如何预防蛔虫、蛲虫病的再次
发生
01
什么是蛔虫、蛲虫病?
定义与特性
01
02
03
蛔虫病
是由蛔虫寄生于人体肠道 所引起的一种常见寄生虫 病,患者多为儿童和青少 年。
其他治疗方法
对症治疗
针对蛔虫、蛲虫病的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如疼痛 、发热等。
支持治疗
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采取支持治疗,如输液 、补充营养等,以帮助患者度过病情。
手术治疗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肠梗阻、肠穿孔等,可能 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04
如何预防蛔虫、蛲虫病的再次 发生
持续的卫生宣传教育
蛔虫和蛲虫有什么症状

蛔虫和蛲虫有什么症状
人类生活中总是藏着一些意想不到的危险,有时候在不经意间危险就找上了门。
蛔虫和蛲虫是两种可以在人体存活的虫子,但是对人类的危害是很大的,有时候在我们的饮食中,今天小编带大家了解蛔虫和蛲虫有什么症状?
蛔虫和蛲虫有什么症状
蛔虫感染量少没有什么反应,量大形成团会腹痛、肠梗阻。
也有人会因蛔虫进入胆道成胆绞通、胆石症。
长期下去吃饭不长肉,消瘦。
蛲虫主要在肛门产卵引起肛门骚痒,影响到休息。
生蛔虫是有饿肚子会肚子痛,一吃东西更痛,如果蛔虫钻进了胆总管,更会痛得要命。
最准确是看见过大便里有蛔虫大便显微镜查出蛔虫卵。
现在就算是已经生了蛔虫,也要注意清洁卫生,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免得把蛔虫卵传给别人,自己也因为继续大量进食蛔虫卵,增加了肚子里蛔虫的数量。
怎样区分蛔虫和蛲虫
1、蛔虫病、部分小儿上腹部或脐周出现不定时反复疼痛,没有压痛。
有时可伴有腹泻,便出或呕出蛔虫。
部分小儿患者夜间有磨牙、易惊等症状。
成人和小儿都有出现病症。
大量蛔蚴到达肺部时,患者出现发热、干咳、哮喘、痰带血丝、荨麻疹等症状。
2、蛲虫病、以5-9岁儿童多见,有夜惊烦躁、食欲不佳,有时伴有轻度腹痛、腹泻。
夜间儿童入睡后1~3小时查肛周,可见白色细小线状成虫,即可确诊。
蛔虫和蛲虫有什么症状?针对这个问题小编已经做了一些解释,并且在文中小编也特意对蛔虫和蛲虫的发病症状提到了一些,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饮食的洁净,不要吃生冷的食物,饭前便后要洗手,妈妈们要这样提醒孩子。
少吃一些外卖的食物。
学前儿童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V1

学前儿童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V1随着孩子们逐渐长大,他们的身体逐渐成熟,身体抵抗力也逐渐增强。
但是学前儿童因为免疫系统不完善,身体抵抗力较低,所以容易患上一些寄生虫病。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学前儿童常见的寄生虫病及其防治措施。
一、蛔虫病蛔虫病是寄生在肠道中的虫病。
如果儿童身体里寄生有蛔虫,就容易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1.让孩子注意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尤其是洗手卫生。
2.保持室内卫生,经常清洗地面和床铺。
3.注意食品卫生,避免孩子食用污染、不干净的食物。
4.医生开具的药物应严格按照剂量和时间服用。
二、钩虫病钩虫病是另一种肠道寄生虫病。
在学前儿童体内寄生的钩虫会吸取孩子身体内的营养,造成贫血。
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1.干净的家庭环境,包括干净的饮用水、清洁的卫生间等。
2.避免让孩子在露天的场所走动。
3.注意食品卫生,避免食用脏、不干净的食物。
4.定期带孩子进行身体检查,如血液检查、粪便检查等。
三、螺旋体病螺旋体病是通过摄食被感染了的螺旋体,进而在儿童体内引起疾病。
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1.避免食用出售不规范、烧烤后未烤透的食物。
2.经常注意家庭室内的卫生情况。
3.父母平时要排查儿童外出的饮食情况,以保证孩子饮食卫生。
4.医生开具的药物必须按照剂量和时间进行用药。
以上仅是常见学前儿童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家长和孩子应加强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多喝热水,不去摸动物和场地,纠正不良饮食习惯等等,以增强孩子的抵抗力,对于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同时,注意从药物治疗中解决寄生虫病的起因,才能真正根治病症,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名称:幼儿常见的寄生虫病及其预防教学时数:1学时
(第四章第三节)
一、问题的提出
寄生虫病是常见病,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
学习寄生虫病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未来的幼教工作者在工作中采取措施,积极预防此类疾病,以保护幼儿的健康。
广义上来说,病毒和
细菌也是寄生虫,而本节重点探讨的寄生虫病比较特殊,与由病毒和细菌引起的传染病有许
多的异同。
寄生虫病虽是一种常见病,但它与非传染性常见病又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本节
内容独成一体,是幼儿常见疾病的重要补充,教学时应加以重视。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寄生虫病的种类及其病因和症状,掌握预防措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相互交流,增进友谊,并使他们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
三、教学分析与准备
1 •教学重点:蛔虫病和晓虫病的病因、症状。
2.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3•教学方法:谈话法、学生研究性学习相结合。
4、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
四、教学过程
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学生以“寄生虫病是传染病吗?”为题,组织探讨研究,
六人一组,组长负责。
研讨时组内成员各抒己见,形式自由。
要求充分运用已学知识进行分析思考,不论哪种结论都必须有理有据。
组长注意作好记载。
全班交流时每组推举一位同学,汇报组内同学的学习成果。
教师在此基础上再得出正确的结论。
六、课程延伸
钩虫病也是一种寄生虫病,请学生课下查阅钩虫病的有关知识,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七、教学后记
寄生虫病的知识浅显易懂,此类疾病的发生主要与卫生习惯有较大关系。
因此,在学习
过程中要突出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并注意学生知识的扩展及协作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