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官窑
南宋官窑形成机制

南宋官窑形成机制如下:
南宋官窑是南宋时期的官方窑场,专门用于生产宫廷专用的御品瓷器。
这个时期,劳动人民的制瓷技术有许多创新和进步。
当南宋建都临安(今杭州)时,便在这里建立了修内司、郊坛下窑等窑场。
南宋官窑继承了北宋官窑的技术和制作方法,并结合了南方青瓷的技术,将青瓷烧造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南宋官窑的特点是釉层丰厚,静穆优雅,有很强的玉质感,这主要是因为使用了石灰碱釉。
此外,南宋官窑的瓷器还具有薄胎厚釉的特点,素烧增加了培体强度和对釉的吸附力,使得多次上釉成为可能。
一般来说,南宋官窑的瓷器要经过素烧施釉2次以上才会装钵入窑。
南宋官窑的瓷器沿袭了北宋的风格,规整对称,宫廷气势,高雅大气,一丝不苟。
因为胎土含铁量极高,手感沉重,胎土呈深黑褐色,因此被称为“紫口铁足”。
釉面沉重幽亮,釉厚如堆脂,温润如玉。
釉面多层反复细刮,釉光下沉而不刺眼,纹理布局规则有致,造型庄重大方。
总的来说,南宋官窑的形成机制是南宋时期劳动人民在继承北宋官窑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南方青瓷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最终形成了独特的南宋官窑风格。
南宋官窑——因祭祀而生的宋代名窑(二):南宋官窑概述

南宋官窑——因祭祀而生的宋代名窑(二):南宋官窑概述南宋官窑是官方的烧造瓷器的窑场,南宋时期劳动人民的制瓷技术有许多创造和进步。
南宋建都临安(今杭州)时,建立修内司、郊坛下窑,生产宫廷专用御品,故称“南宋官窑”。
(作者:程彦林,来源:老程家的业余生活)南宋官窑概述宋钦宗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国军队在围困多日之后,攻破了北宋首都——汴京,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难”。
有多种正、野史料记载了靖康之难中金人对汴京的破坏和宋人朝野的惨状。
北宋丁特起著《靖康纪闻》记载了靖康之难时汴京朝野的惨状据北宋末太学生丁特起所著的笔记《靖康纪闻》(又名《孤臣泣血录》)记载,汴京军民虽合力抗敌,也没能阻止金军破城。
城破时,诸路金军纵火烧了各个城门、新城里居民居宅、王公大宅,劫掠杀掳,火光亘天,达旦不灭,百姓哭声震动天地……士庶号恸,皇上亦为之掩泣……旧城外新城里金人渐次下城,掳掠城中,凶豪小人导引金人,于坊巷劫掠,放火大扰,人们迁徙入角门内,由汴河冻冰上过,所过既多,践履冰陷,溺及弃掷小儿不可胜计。
亦有全家入井自缢者,亦有赴火死者。
是日,日色如丹,烟焰中如有二日相斗之状,众目相视,莫能辨别。
昔日繁华的都城,此时已是人间地狱。
当时还处在奴隶制的金国,在攻入富足的汴京之后,野蛮地肆意烧杀掠夺,给大宋造成巨大破坏。
综合各类史料:金军入城后,武力搜刮北宋朝廷、商人、百姓的黄金、白银,要求城内“一应店肆居宅蓄收金银之人,并尽纳官”,并“拘交引、质库、金银彩帛铺,家至户到推认拘籍”,商铺、银铺纷纷破产。
金军还搜抓京城的手工工匠,如内臣诸局待诏,手艺染行户,少府监、将作监、文思院等处人匠,木匠、竹瓦泥匠、石匠、鞍作、玉匠、金银匠、军器监工匠等,被拘刮净尽送往金国,工商业造成毁灭性摧残。
金国崇拜中原文明,认为凡是宋朝的都是好的,他们将所有皇宫的仪仗法物祭器、宫廷礼仪器具全部掠走,并进国子监拿走藏书,还索取教坊乐人、琵琶、吹笙、弹筝等,带往金国,供女真贵族取乐、享用。
南宋官窑

历史演变
宋代(北宋960-1126,南宋1127-1280年)是我国陶瓷业发展史上的一 个辉煌的时代。 江南一带由于其富庶的地理条件和以外贸易的发展,已 形成商业繁荣、人口密集的城市。临安(今杭州),是当时政治、文化、 经济的中心,又是最大的消费城市。还有明州(今宁波)、越州(今绍 兴)、温州、婺州(今金华)、处州(今丽水)等地,这些市镇,历史 悠久,瓷业甚为发达,既是瓷器生产中心,又是瓷器消费市场和销售集 散地。越瓷、婺州窑瓷、龙泉青瓷已久负盛名,各树一帜。 "靖康之难", 标志着北宋五朝的灭亡。中原地区诸名窑被毁。宋高宗赵构避逃东南, 定都临安,建立了南宋朝廷。在杭州凤凰山设立修内司官窑,并在乌龟 山八卦田郊坛下附近另建新官窑。内窑和新官窑集中南北的精工巧匠, 烧造官庭和达官贵人需要的青瓷。这是北宋汴京官窑的继续,历史上称 为南宋官窑。 据南宋人叶寊的《坦斋笔衡》一书中记载说:政和间(北 宋1111-1117年),就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中兴渡江,有邵成章 提举后苑,号邵局,袭故宗遗制置窑 于修内司,造青器, 名内窑,澄 泥为花,极其精制,釉色莹沏,为世所珍,后郊坛下别立新窑,比旧窑 大不侔矣。此段文献资料是迄今发现的关于南宋官窑历史的最早文字记 载,后人研究都多以此为考证。文献说明,北宋时期已烧制官窑。南宋 官窑继承了北宋官窑的技术和制作方法。文献把南宋官窑划分为"修内 司"和"郊坛下",前者"名内窑",后者系"别立新窑",并明确指出新窑" 比旧窑大不侔"。 据浙江省文管会1956年所发掘出来的一座南宋乌龟山 窑址已确认了郊坛官窑的存在。但文献所指的"修内司"官窑址迄今未发 现,有考古专家提出,抑或是它和郊坛下仅是一处窑 址的两 种称谓, 这也有特研究与考古发现的印证。
南宋官窑瓷器特点和鉴别方法

南宋官窑瓷器特点和鉴别方法
1.器型精致:南宋官窑瓷器的器型一般都较为精致,线条流畅、比例
匀称,并且有一定的规模感。
2.釉面细腻:南宋官窑瓷器的釉面呈现出细腻、润泽的质感,釉面平
滑均匀,没有明显的麻点或气泡。
3.色彩丰富:南宋官窑瓷器的釉色种类繁多,有青绿釉、葱青釉、天
青釉、窑变釉等,每种釉色都展现出独特的美感。
4.烧制工艺高超:南宋官窑瓷器的烧制工艺非常高超,瓷胎坚实致密,瓷质纯净无杂质,烧得均匀稳定,很少出现烧裂、变形等问题。
5.古朴典雅:南宋官窑瓷器的造型简洁大方,没有过多的装饰,整体
呈现出古朴典雅的风格。
1.观察瓷器的烧制工艺:南宋官窑瓷器的烧制工艺非常高超,瓷胎坚
实致密,瓷质纯净无杂质,可通过仔细观察胎质来判断。
2.检查釉色和釉面:南宋官窑瓷器的釉色种类繁多,而且釉面呈现出
细腻、润泽的质感,如果有斑点、气泡等瑕疵,可能是仿制品。
3.辨别器型和造型:南宋官窑瓷器的器型一般都比较精致,线条流畅、比例匀称,如果造型粗糙、线条粗细不匀,可能是仿制品。
4.考察纹饰和题材:南宋官窑瓷器的纹饰多为简洁大方的装饰纹样,
常见的有莲瓣纹、花卉纹等,如果纹饰过于繁琐、复杂,或者题材不符合
南宋官窑的风格,可能是仿制品。
5.借助科学检测方法:现代科技手段可以通过放射性碳定年、X射线
荧光、红外线热成像等方法来辅助鉴定南宋官窑瓷器的真假和年代。
总的来说,鉴别南宋官窑瓷器需要综合考察釉色、器型、纹饰、烧制工艺等多个方面的特点,同时借助科学检测方法,以确保鉴别的准确性。
最重要的是多学习、多观察、多比较,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
南宋官窑的知识点总结

南宋官窑的知识点总结1. 官窑的起源南宋官窑起源于唐代,但真正兴盛的是在南宋时期。
南宋绍兴年间,官窑因为官方的扶持和制度的规范,生产出了大量的优质瓷器,成为了中国古代瓷器中的一大名窑。
南宋的各官窑在制瓷工艺上都有不同的特点,其中最为著名的有景德镇官窑、汝窑、钧窑、官窑和定窑等。
2. 官窑的特点南宋官窑的瓷器在制作工艺上非常讲究,窑变釉色多样化,烧成瓷器时往往呈现出浓厚的玫瑰色、淡黄色、青铜色、铁斑点和铁红色等多种釉色,其釉色之美无与伦比,这是其他窑口所不及的。
器型上以瓶、罐、壶、盖盒、钵、盘、碗为主,别具一格,造型优美,线条流畅,富有韵味。
3. 官窑的釉色南宋官窑釉色丰富多样,其中以青釉、紫砂釉、白釉、珐琅彩、海水青等最为著名。
青釉是南宋官窑的代表作之一,其青色婉转悠远,浑然天成,给人以清新淡雅之感,是南宋官窑的镇窑之宝。
紫砂釉在南宋官窑中也有独特的表现,其呈现出深邃浑厚的紫罗兰色,给人一种高贵典雅之感。
而白釉和珐琅彩则展现了南宋官窑多彩的一面,其明快的色调和光华的通透性更加丰富了南宋官窑的艺术内涵。
4. 官窑的烧制工艺南宋官窑的烧制工艺十分精湛,采用多种陶土和釉料的混合配方,经过数次研磨、搅拌和过筛,最终制成优质的陶瓷原料。
在制作过程中,工匠们对制胎、刻花、涂釉、烧造等环节都非常讲究,且具有很高的技艺和经验。
烧制时,采用高温还原烧成,使瓷器的釉色更加鲜艳耐久,胎体更加坚韧致密。
5. 官窑的装饰工艺南宋官窑的装饰工艺十分精湛,采用的装饰手法主要有刻线、刻花、划花、轧花、雕刻、泥塑、贴花等,工艺技法相当复杂,尤以泥塑和刻线为代表。
这些工艺手法不仅赋予了瓷器以美丽的外观,更为其增添了不俗的艺术价值。
此外南宋官窑的瓷器上也常出现有字画题款,往往能看到书法工整而又富有韵味的字体,其中也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总的来说,南宋官窑是中国古代瓷器中的精品,其独特的釉色、精湛的制作工艺和精美的装饰工艺,使其在中国瓷器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宋朝五大官窑

蚯蚓走泥
“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件”。“钧瓷无对,窑变无双”,“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等等。对于钧瓷的商业价值,当地民谚说: “进入西南山,七里长街现,七十七座窑,烟火遮住天,客商天下 走,日进斗金钱”。
釉色 作用
器物釉面呈现出的纯正而淡雅的 青瓷釉色晶莹惕透,有开裂或呈冰片
天青色
状,粉青紫口铁足是其特色。
为宫廷所用
宫廷设窑烧造
釉面颜色 天青色
釉色有淡青、粉青、月白等
胎质特点 外观特点
胎色灰中略带黄色,俗称“香灰 胎
釉面开有细密的本色纹片
胎体显厚,胎骨深灰、紫色或黑色
釉质莹润温雅,尤以釉面开大裂纹片著 称,底有文钉烧痕,有“紫口铁足”的 特征
类别 朝代 年代
窑址
汝窑
官窑
北宋
神宗元丰(公元1078—一公元 1085)
北宋
宋宣政间(宣和、政和即公元1111- 1125年)
河南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内及 宋大观及政和年间于汴梁(今开封)所
村南台地
设的官窑
洗类器,盘,椭圆水仙盆,尊、 樽、碗、碟,纸追瓶,莲花式 主要造型 碗,盏托,深腹洗,钵、罐、盂 器多仿古,主要有碗、瓶、洗等
花盆、盆托、洗、盘、炉、钵、碗、尊等
釉色华丽夺目,釉结晶结构,莹光一般幽雅蓝色乳光,其色 调之美,妙不可言。釉色分两种,一曰细平釉,一曰橘皮釉。以烧 制色釉“窑变”为其特色
专为宫廷烧制供养植奇花异草用的各式花盆与盆托 玫瑰紫、海棠红、茄子紫、天蓝、胭脂、朱砂、火 红,还有窑 变,窑变的颜色玫瑰紫、海棠红、茄皮紫、鸡血红、葡萄紫、朱砂 红、葱翠青、胭脂红、鹦哥绿、火焰红,还有天青、月白、碧蓝、 米黄诸色。釉中红里透紫、紫里藏青、青中寓白、白里泛青,可谓 纷彩争艳,瑰丽多姿。
南宋官窑瓷器特点

南宋官窑瓷器特点
南宋官窑瓷器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高雅精致:南宋官窑瓷器制作精细,形制秀美,线条流畅,器型优雅,呈现出高雅的艺术风格。
2. 料质纯净:南宋官窑瓷器所采用的瓷料通常选用高质量的白色瓷土,制作出的瓷质细腻,质地坚实,胎体均匀,色泽晶莹剔透。
3. 艳丽的釉色:南宋官窑瓷器的釉色丰富多样,釉面厚重,呈现出丰满的釉质感。
其中,官窑以官绿釉、官白釉和官青瓷为代表,官窑釉色独特,浑然天成,给人以美的享受。
4. 纹饰精美:南宋官窑瓷器的纹饰精美细致,制作工艺精湛,细节处理独特,常见的纹饰装饰有金石篆书题跋、题诗、画图案等,形成了独特的装饰风格。
5. 窑变效果:南宋官窑瓷器中常出现窑变现象,即釉色在烧制过程中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使得瓷器表面呈现出斑驳的效果,更增添了瓷器的艺术魅力。
总之,南宋官窑瓷器以其高雅精致、纹饰精美、釉色瑰丽和窑变效果等特点,成为中国古代瓷器制作的瑰宝,对后世瓷器制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宋代官窑瓷器及底足细赏

宋代官窑瓷器及底足细赏展开全文南宋的官窑都是由宫廷内务府的窑务机构主持创建、由窑务机构或者是修内司机构中的宦官进行监督管理的,它和明清时期派遣朝廷命官督造官窑瓷器是不同的。
因此,宋朝的官窑,是特指皇家内宫出资派人建立的、具有皇家独立自建性质的制瓷窑场。
南宋官窑瓷的釉色,主要是粉青色、依色谱的颜色分,是极浅的蓝绿色,但也有以灰色绿色、黄绿色色调为主的。
具有良好的乳浊性和釉层丰厚的多次釉,在质感上追求璞玉的效果。
南宋官窑瓷的胎土有黑褐色、灰褐色、灰色及红褐色等,但以黑褐色占大多数,所谓'紫口铁足'是由于黑胎上釉后,口部及凸棱部位釉向下流,因而造成口棱部釉薄,而显现了胎色,这就是'紫口'。
至于'铁足'则是指圈足部份的黑铁色了,南宋官窑的釉极厚,故便有'原釉薄胎'之说法。
北宋官窑粉青花觚高17.8cm 口15cm 深16.2cm 足5.5cm南宋修内司官窑粉青尊高25.9cm 口16.5cm 足13cm南宋修内司官窑月白双莲房水注高7.2cm 莲蓬面径7.3cm 盛口径8cm北宋官窑天青臂搁高2cm 长22.5cm 宽5.9cm南宋修内司官窑月白葫芦瓶高23.7cm 口3.1cm 深22.7cm 足8.4cm南宋修内司官窑粉青葵花式洗高9.3cm 面经16×16.9cm南宋郊坛下官窑粉青海棠式小瓶高11.3cm 口3.3×5.5cm 深9.7cm 足3.3×4.4cm南宋郊坛下官窑灰青葫芦瓶高18.7cm 口1.9cm 深18.3cm 足5.7cm南宋修内司官窑月白凹棱胆瓶高16.9cm 口3cm 深13.9cm 足5.7cm南宋郊坛下官窑月白海棠式贯耳瓶高16.6cm 口4.6×5.4cm 深15.3cm 足4.8×5.9cm南宋修内司官窑浅粉青花插高14.7cm 口7.6cm 深12.7cm 底5.1cm南宋郊坛下官窑灰青海棠式花插高22.6cm 口16.5×12.5cm 深21.3cm 足8.2×5.9cm北宋官窑粉青花插高15.8cm 口7.5cm 深14.3cm 底4.5cm南宋修内司官窑粉青花插高17.2cm 口9cm 深16.4cm 底6.9cm北宋官窑粉青弦纹瓶高18.5cm 口5.5cm 深17.4cm 足6.2cm北宋官窑粉青胆瓶高13.8cm 口2.4cm 深12.5cm 足4.7cm北宋官窑粉青弦纹瓶高13.9cm 口2.3cm 足4.6cm南宋修内司官窑粉青长方盆高12.5cm 口20.6×28.2cm 底19×24.9cm北宋官窑天青椭圆水仙盆高7cm 口23.3×16.8cm 底13×19.7cm南宋修内司官窑灰青钵高8.7cm 口13.1cm 足8.5cm南宋郊坛下官窑渣斗高9.3cm 口11.9cm 深8.6cm 足8.4cm南宋修内司官窑粉青钵(匏)高9.4cm 深8.5cm 口14.7cm南宋修内司官窑粉青钵高7.8cm 口9.8cm 足7.7cm宋哥窑米色三足圆炉高8.4cm 口13.2cm 深6.4cm 底12.2cm清仿官釉青瓷圆炉高6.6cm 口10.4cm 深5cm 足7.4cm南宋修内司官窑粉青簋式炉高12.7cm 口17.5×19.7cm 深10.9cm 足15.8cm南宋郊坛下官窑灰青簋式小炉高5.2cm 口7.2cm 足5cm北宋官窑月白双耳三足炉高6.6cm 深3.7cm 口9.9cm谢谢大家关注!转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简介:
南宋官窑博物馆位于杭州玉皇山南面的乌龟山西麓,占地面积约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364平方米,由展厅和郊坛下官窑遗址保护建筑两部分组成,1992年正式对外开放。随着杭州历史文化资源发掘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于2002年进行了扩建和陈列改造。经改造后的南宋官窑博物馆,全方位展示了南宋官窑的风韵与特色,既突出官窑的历史、工艺和美学价值,又充分反映官窑与南宋宫廷文化及社会习俗的密切相关性。(图片展示)
(2)播放影片《南宋官窑博物馆》
三、初认陶瓷
(1)介绍陶瓷的历史:ppt演示
昨日起居——陶瓷与日常生活:
醉香茗海——陶瓷与酒文化:
华堂清斋——庭院厅堂书斋:
荣登庙堂——陶瓷与皇帝贵胄:
慎终追远——陶瓷与丧葬礼俗:
慎终追远——陶瓷与丧葬礼俗:
(2)学生阅读教材资料,猜猜下面这些青瓷珍品图片用来做什么的?
二、阅读课文,掌握教材给的信息
1.南宋官窑遗址在哪里?
(1)遗址之一:杭州老虎洞瓷窑即南宋官窑遗址——修内司窑遗址所在。这是南宋政权建立的首座官窑。这里明白指出修内司窑也称“内窑”,仿汴京官窑形制特征烧制的,用澄泥做坯,制做极其规整,由于釉色晶莹透澈而受到珍视。(图片展示)
(2)遗址之二:杭州玉皇山以南乌龟山西麓的郊坛下遗址,继修内司官窑之后,南宋朝廷在杭州乌龟山下郊坛又建了第二座官窑。(图片展示)
二、阅读课文,掌握教材给的信息1.南宋官窑遗址在哪里?
(1)遗址之一:杭州老虎洞瓷窑即南宋官窑遗址——修内司窑遗址所在。这是南宋政权建立的首座官窑。这里明白指出修内司窑也称“内窑”,仿汴京官窑形制特征烧制的,用澄泥做坯,制做极其规整,由于釉色晶莹透澈而受到珍视。(图片展示)
(2)遗址之二:杭州玉皇山以南乌龟山西麓的郊坛下遗址,继修内司官窑之后,南宋朝廷在杭州乌龟山下郊坛又建了第二座官窑。(图片展示)
D、南宋官窑青瓷鸭形器(郊坛下窑址出土),南宋官窑青瓷鸭形器(郊坛下窑址出土)高17.1厘米横10.4厘米系鸭形器物所保存下来的鸭首、颈部和鸭身前半部分。圆弧形鸭头,鸭嘴缺损,鸭眼为点状孔;鸭颈线条流畅,弧度舒展;鸭身上部有残存的凸起翅膀造型。整件器物内空,内外皆施釉,器形写实,比例恰当,生动逼真,艺术性强,可能作为香薰使用。
E、南宋官窑翠青釉贯耳扁瓶,高:20.5厘米。口径:5.8--7.8厘米,底径6.2--7.1厘米。此瓶胎薄釉厚,釉层光润,釉色为极珍贵的梅子青色,开片稀疏,鳝血纹疤,釉下聚沫攒珠,紫口铁足。古瓷泰斗赵青云老师对此扁瓶极为赞赏,认为是南宋官窑中的精品。
F、播放视频——《国宝档案——南宋官窑青瓷贯耳瓶》
2.为什么南宋官窑会出现在杭州?南宋官窑的历史演变:
宋代(北宋960-1126,南宋1127-1280年)是我国陶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辉煌的时代。江南一带由于其富庶的地理条件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已形成商业繁荣、人口密集的城市。临安(今杭州),是当时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又是最大的消费城市。还有明州(今宁波)、越州(今绍兴)、温州、婺州(今金年)、处州(今丽水)等地,这些市镇,历史悠久,瓷业甚为发达,既是瓷器生产中心,又是瓷器消费市场和销售集散地。越瓷、婺州窑瓷、龙泉青瓷已久负盛名,各树一帜。“靖康之难”,标志着北宋五朝的灭亡。中原地区诸名窑被毁。宋高宗赵构避逃东南,定都临安,建立了南宋朝廷。在杭州凤凰山设立修内司官窑,并在乌龟山八卦田郊坛下附近另建新官窑。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叫官窑,了解南宋官窑的由来。
2.了解官窑瓷器的基本制作过程,体验制作陶艺的快乐。
3.通过学习体验,感受南宋辉煌的文化历史,了解一些文物鉴赏的最基本的知识,知道保护文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体验制作陶艺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学习陶艺制作的过程中学习南宋官窑的有关知识。
【教学准备】
A、南宋官窑青瓷簋式炉,南宋官窑青瓷簋式炉(郊坛下窑址出土)高10.5厘米口径17厘米底径13.5厘米仿商周青铜簋式样。侈口,束颈,大圈足外撇。腹上部有两周弦纹,龙首形双环耳。灰色胎,胎质较细,粉青色厚釉,质感如玉,器身密布纹片,纹片大小适中,有的开片夹杂有黄褐色。形制朴厚凝重,肃穆大方,属南宋官窑经典之作,用于宫廷礼仪活动。
慎终追远——陶瓷与丧葬礼俗:
(2)学生阅读教材资料,猜猜下面这些青瓷珍品图片用来做什么的?
A、南宋官窑青瓷簋式炉,南宋官窑青瓷簋式炉(郊坛下窑址出土)高10.5厘米口径17厘米底径13.5厘米仿商周青铜簋式样。侈口,束颈,大圈足外撇。腹上部有两周弦纹,龙首形双环耳。灰色胎,胎质较细,粉青色厚釉,质感如玉,器身密布纹片,纹片大小适中,有的开片夹杂有黄褐色。形制朴厚凝重,肃穆大方,属南宋官窑经典之作,用于宫廷礼仪活动。
B、南宋官窑青瓷盏托(茶杯的托盘),南宋官窑青瓷盏托(老虎洞窑址出土),高6.6厘米口径10.6厘米底径9.1厘米,盏敛口圆唇,弧腹中空,与托连成一体。托作高足盘形,尖唇上翘,圈足。深灰胎,施青釉,略泛黄。垫烧,足端呈紫灰色。
C、南宋官窑青瓷八卦炉盖,南宋官窑青瓷八卦炉盖:高4.4厘米口径18.5厘米系覆盖于熏炉顶部的圆形镂孔顶盖,因饰八卦及花卉纹,故名。熏炉盖方唇平沿,顶心为笠帽形钮,以盖钮为圆心,盖面镂刻有两圈纹饰:内圈为两组对称的镂空缠枝花草纹,外圈为镂空八卦纹。镂孔也是出烟孔,集实用功能与艺术造型于一体,显示了工匠们的巧妙构思。
D、南宋官窑青瓷鸭形器(郊坛下窑址出土),南宋官窑青瓷鸭形器(郊坛下窑址出土)高17.1厘米横10.4厘米系鸭形器物所保存下来的鸭首、颈部和鸭身前半部分。圆弧形鸭头,鸭嘴缺损,鸭眼为点状孔;鸭颈线条流畅,弧度舒展;鸭身上部有残存的凸起翅膀造型。整件器物内空,内外皆施釉,器形写实,比宋官窑翠青釉贯耳扁瓶,高:20.5厘米。口径:5.8--7.8厘米,底径6.2--7.1厘米。此瓶胎薄釉厚,釉层光润,釉色为极珍贵的梅子青色,开片稀疏,鳝血纹疤,釉下聚沫攒珠,紫口铁足。古瓷泰斗赵青云老师对此扁瓶极为赞赏,认为是南宋官窑中的精品。F、播放视频——《国宝档案——南宋官窑青瓷贯耳瓶》五、通过学习、参观南宋官窑的有关知识,你想说些什么?
2.南宋官窑博物馆
(1)简介:
南宋官窑博物馆位于杭州玉皇山南面的乌龟山西麓,占地面积约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364平方米,由展厅和郊坛下官窑遗址保护建筑两部分组成,1992年正式对外开放。随着杭州历史文化资源发掘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于2002年进行了扩建和陈列改造。经改造后的南宋官窑博物馆,全方位展示了南宋官窑的风韵与特色,既突出官窑的历史、工艺和美学价值,又充分反映官窑与南宋宫廷文化及社会习俗的密切相关性。(图片展示)
(学生)笔、纸
(教师)图片资料多媒体课件、南宋官窑图片。
【教学过程】
一、何为南宋官窑:
1.观看录像片段,思考:南宋官窑的意思是什么?南宋官窑,顾名思义,是南宋皇室在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沿袭北宋旧制设置的御用瓷窑,专门为皇帝及宫廷烧制高级生活用瓷和艺术陈设用瓷,南宋官窑的青瓷产品风格独特、工艺精湛,而且迄今传世甚少,历代以来均被视为我国古代瓷器中的珍品。
五、通过学习、参观南宋官窑的有关知识,你想说些什么?
1.说一说,你去南宋官窑是怎么走的?公交线路又是怎样的?
2.说说你了解的陶瓷品价格。以表格形式出现。
3.说说你在南宋官窑博物馆亲身制陶感受。以照片、周记的形式出现。
【动态修改】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B、南宋官窑青瓷盏托(茶杯的托盘),南宋官窑青瓷盏托(老虎洞窑址出土),高6.6厘米口径10.6厘米底径9.1厘米,盏敛口圆唇,弧腹中空,与托连成一体。托作高足盘形,尖唇上翘,圈足。深灰胎,施青釉,略泛黄。垫烧,足端呈紫灰色。
C、南宋官窑青瓷八卦炉盖,南宋官窑青瓷八卦炉盖:高4.4厘米口径18.5厘米系覆盖于熏炉顶部的圆形镂孔顶盖,因饰八卦及花卉纹,故名。熏炉盖方唇平沿,顶心为笠帽形钮,以盖钮为圆心,盖面镂刻有两圈纹饰:内圈为两组对称的镂空缠枝花草纹,外圈为镂空八卦纹。镂孔也是出烟孔,集实用功能与艺术造型于一体,显示了工匠们的巧妙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