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官窑(1)
南宋官窑瓷器的形状

南宋官窑瓷器的形状
南宋官窑瓷器是中国历史上瓷器制作的辉煌时期之一。
南宋时期,官窑是由皇室直接管理和监督的窑厂,生产出了许多具有独特形状的瓷器。
南宋官窑瓷器的形状多样,包括盘、碗、盒、壶、罐、瓶等。
其中,常见的形状有以下几种:
1. 盘:南宋官窑制作了许多精美的盘子,如浅盘、深盘、碟等。
这
些盘子形状优美,造型简洁,通常呈圆形或方形,边缘多呈弧线状。
盘子的底部通常有一个小孔,以方便挂在墙上展示。
2. 碗:南宋官窑的碗形状也非常丰富。
有深碗、浅碗、腹碗等。
这
些碗的造型精致,口沿多为弧线状。
南宋官窑瓷器的碗通常采用青瓷或白瓷制作,釉色淡雅,给人以清爽的感觉。
3. 盒:南宋官窑的盒子形状多种多样,有圆形、方形、多边形等。
这些盒子常常用于盛放香料、药物或贵重物品。
它们的盖子通常采用刻花或浮雕等工艺,装饰精美。
4. 壶:南宋官窑的壶通常具有独特的造型和设计。
壶的形状常见的
有瓶形、梅瓶形、田园壶形等。
南宋官窑瓷器的壶造型优雅,线条流
畅,常常被视为艺术品。
5. 罐:南宋官窑的罐子也是非常精美的瓷器之一。
罐的形状多种多样,有腹形、球形、方形等。
它们通常用于贮存食品、茶叶或其他物品。
罐的外表装饰用的常见技法有刻花、绘画等。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形状之外,南宋官窑的瓷器还有许多其他形状,如瓶、罐、杯、碟等。
这些形状各具特色,展示出了南宋时期瓷器制作的高超技艺和独特风格。
南宋官窑瓷器的形状多样,不仅满足了使用的功能需求,更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趣味和文化氛围。
南宋官窑

历史演变
宋代(北宋960-1126,南宋1127-1280年)是我国陶瓷业发展史上的一 个辉煌的时代。 江南一带由于其富庶的地理条件和以外贸易的发展,已 形成商业繁荣、人口密集的城市。临安(今杭州),是当时政治、文化、 经济的中心,又是最大的消费城市。还有明州(今宁波)、越州(今绍 兴)、温州、婺州(今金华)、处州(今丽水)等地,这些市镇,历史 悠久,瓷业甚为发达,既是瓷器生产中心,又是瓷器消费市场和销售集 散地。越瓷、婺州窑瓷、龙泉青瓷已久负盛名,各树一帜。 "靖康之难", 标志着北宋五朝的灭亡。中原地区诸名窑被毁。宋高宗赵构避逃东南, 定都临安,建立了南宋朝廷。在杭州凤凰山设立修内司官窑,并在乌龟 山八卦田郊坛下附近另建新官窑。内窑和新官窑集中南北的精工巧匠, 烧造官庭和达官贵人需要的青瓷。这是北宋汴京官窑的继续,历史上称 为南宋官窑。 据南宋人叶寊的《坦斋笔衡》一书中记载说:政和间(北 宋1111-1117年),就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中兴渡江,有邵成章 提举后苑,号邵局,袭故宗遗制置窑 于修内司,造青器, 名内窑,澄 泥为花,极其精制,釉色莹沏,为世所珍,后郊坛下别立新窑,比旧窑 大不侔矣。此段文献资料是迄今发现的关于南宋官窑历史的最早文字记 载,后人研究都多以此为考证。文献说明,北宋时期已烧制官窑。南宋 官窑继承了北宋官窑的技术和制作方法。文献把南宋官窑划分为"修内 司"和"郊坛下",前者"名内窑",后者系"别立新窑",并明确指出新窑" 比旧窑大不侔"。 据浙江省文管会1956年所发掘出来的一座南宋乌龟山 窑址已确认了郊坛官窑的存在。但文献所指的"修内司"官窑址迄今未发 现,有考古专家提出,抑或是它和郊坛下仅是一处窑 址的两 种称谓, 这也有特研究与考古发现的印证。
南宋官窑的知识点总结

南宋官窑的知识点总结1. 官窑的起源南宋官窑起源于唐代,但真正兴盛的是在南宋时期。
南宋绍兴年间,官窑因为官方的扶持和制度的规范,生产出了大量的优质瓷器,成为了中国古代瓷器中的一大名窑。
南宋的各官窑在制瓷工艺上都有不同的特点,其中最为著名的有景德镇官窑、汝窑、钧窑、官窑和定窑等。
2. 官窑的特点南宋官窑的瓷器在制作工艺上非常讲究,窑变釉色多样化,烧成瓷器时往往呈现出浓厚的玫瑰色、淡黄色、青铜色、铁斑点和铁红色等多种釉色,其釉色之美无与伦比,这是其他窑口所不及的。
器型上以瓶、罐、壶、盖盒、钵、盘、碗为主,别具一格,造型优美,线条流畅,富有韵味。
3. 官窑的釉色南宋官窑釉色丰富多样,其中以青釉、紫砂釉、白釉、珐琅彩、海水青等最为著名。
青釉是南宋官窑的代表作之一,其青色婉转悠远,浑然天成,给人以清新淡雅之感,是南宋官窑的镇窑之宝。
紫砂釉在南宋官窑中也有独特的表现,其呈现出深邃浑厚的紫罗兰色,给人一种高贵典雅之感。
而白釉和珐琅彩则展现了南宋官窑多彩的一面,其明快的色调和光华的通透性更加丰富了南宋官窑的艺术内涵。
4. 官窑的烧制工艺南宋官窑的烧制工艺十分精湛,采用多种陶土和釉料的混合配方,经过数次研磨、搅拌和过筛,最终制成优质的陶瓷原料。
在制作过程中,工匠们对制胎、刻花、涂釉、烧造等环节都非常讲究,且具有很高的技艺和经验。
烧制时,采用高温还原烧成,使瓷器的釉色更加鲜艳耐久,胎体更加坚韧致密。
5. 官窑的装饰工艺南宋官窑的装饰工艺十分精湛,采用的装饰手法主要有刻线、刻花、划花、轧花、雕刻、泥塑、贴花等,工艺技法相当复杂,尤以泥塑和刻线为代表。
这些工艺手法不仅赋予了瓷器以美丽的外观,更为其增添了不俗的艺术价值。
此外南宋官窑的瓷器上也常出现有字画题款,往往能看到书法工整而又富有韵味的字体,其中也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总的来说,南宋官窑是中国古代瓷器中的精品,其独特的釉色、精湛的制作工艺和精美的装饰工艺,使其在中国瓷器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宋朝五大官窑

蚯蚓走泥
“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件”。“钧瓷无对,窑变无双”,“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等等。对于钧瓷的商业价值,当地民谚说: “进入西南山,七里长街现,七十七座窑,烟火遮住天,客商天下 走,日进斗金钱”。
釉色 作用
器物釉面呈现出的纯正而淡雅的 青瓷釉色晶莹惕透,有开裂或呈冰片
天青色
状,粉青紫口铁足是其特色。
为宫廷所用
宫廷设窑烧造
釉面颜色 天青色
釉色有淡青、粉青、月白等
胎质特点 外观特点
胎色灰中略带黄色,俗称“香灰 胎
釉面开有细密的本色纹片
胎体显厚,胎骨深灰、紫色或黑色
釉质莹润温雅,尤以釉面开大裂纹片著 称,底有文钉烧痕,有“紫口铁足”的 特征
类别 朝代 年代
窑址
汝窑
官窑
北宋
神宗元丰(公元1078—一公元 1085)
北宋
宋宣政间(宣和、政和即公元1111- 1125年)
河南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内及 宋大观及政和年间于汴梁(今开封)所
村南台地
设的官窑
洗类器,盘,椭圆水仙盆,尊、 樽、碗、碟,纸追瓶,莲花式 主要造型 碗,盏托,深腹洗,钵、罐、盂 器多仿古,主要有碗、瓶、洗等
花盆、盆托、洗、盘、炉、钵、碗、尊等
釉色华丽夺目,釉结晶结构,莹光一般幽雅蓝色乳光,其色 调之美,妙不可言。釉色分两种,一曰细平釉,一曰橘皮釉。以烧 制色釉“窑变”为其特色
专为宫廷烧制供养植奇花异草用的各式花盆与盆托 玫瑰紫、海棠红、茄子紫、天蓝、胭脂、朱砂、火 红,还有窑 变,窑变的颜色玫瑰紫、海棠红、茄皮紫、鸡血红、葡萄紫、朱砂 红、葱翠青、胭脂红、鹦哥绿、火焰红,还有天青、月白、碧蓝、 米黄诸色。釉中红里透紫、紫里藏青、青中寓白、白里泛青,可谓 纷彩争艳,瑰丽多姿。
南宋官窑拍卖成交记录

南宋官窑拍卖成交记录
由于南宋官窑瓷器的稀缺性和价值,成交价格通常非常高昂。
以下是一些南宋官窑拍卖成交记录:
1. 南宋官窑青瓷碗,高26.3厘米,底径21.9厘米,拍卖价格为1.1亿港元(约合1.4千万美元),成交于2017年于香港苏富比春拍。
2. 南宋官窑渣黄釉小四足碗,直径18厘米,拍卖价格为1.07亿港元(约合1.3千万美元),成交于2014年于香港苏富比秋拍。
3. 南宋官窑青瓷大盘,直径48.2厘米,拍卖价格为3,570万元人民币(约合520万美元),成交于2017年于上海瑞金拍卖。
4. 南宋官窑大片刻花瓶,高29.8厘米,拍卖价格为1,674万元人民币(约合240万美元),成交于2019年于北京保利春季拍卖。
5. 南宋官窑渣黄釉吉祥纹罐,高18.5厘米,拍卖价格为1,650万元人民币(约合230万美元),成交于2018年于广州保利春拍。
6. 南宋官窑渣黄釉花卉罐,高24.8厘米,拍卖价格为1,650万元人民币(约合230万美元),成交于2017年于北京保利秋季拍卖。
难得一见!大英博物馆藏中国官窑、哥窑瓷器(高清大图)

难得一见!大英博物馆藏中国官窑、哥窑瓷器(高清大图)大英博物馆 95号陈列厅一、南宋官窑南宋官窑粉青釉琮式瓶高 22.6cm;宽 13.7cm;长 13.6cm南宋官窑粉青釉六方盆高 8.5cm;口径 21.5cm;长 19cm南宋官窑粉青釉长颈瓶高 18cm;腹径 8.5cm;底径 5.2cm南宋官窑粉青釉套奁高 9.4cm;直径 19.2cm南宋官窑粉青釉葵瓣盘高 3.9cm;口径 16.8cm;底径 10cm南宋官窑粉青釉葵口折腰盘高 5cm;口径 19.5cm;底径6.4cm附刻乾隆御题:鐡足冰纹火气蠲,口分六出体规圆。
较于瓶斝犹多见,华者脆和朴者坚。
乾隆丙申夏御题南宋官窑油灰青釉牡丹式洗高 3cm;口径 9.9cm;底径7.8cm南宋官窑油灰青釉花口盘“宝用”铭高 2.8cm;口径15.3cm二、元官窑类型元官窑类型浅青釉贯耳瓜式壶高 12cm;腹径7.6cm元~明初官窑类型粉青釉葵口折腰盘高3.3cm;口径 14.9cm;底径 75cm元~明初官窑类型米黄釉高足葵式洗高 5.9cm;口径 19.2cm;底径 11cm南宋~元初官窑类型米黄釉四方入角杯高3.5cm;口宽、长 6.8cm;底宽、长 4.5cm元官窑类型米黄釉葵口折腰盘高 3cm;口径 16.4cm;足径 8.6cm南宋~元初官窑类型油灰釉牡丹式洗高 3.5cm;口径 12.2cm三、元哥窑类型元哥窑类型米黄釉乳钉五足洗高 8.8cm;口径 19.9cm;底径 8.3cm元哥窑类型米黄釉双耳炉高 8.1cm;腹径 11.5cm;口径 11.5cm;底径 8.8cm附刻乾隆御题:考工不入市之器,岁久玆为席上珍。
古丙乎而今甲矣,絜其品格有如人。
弟陶色美兄色淡,火候短长偶一朝。
百圾浅纹微壁暴,也称佳玩实哥窑。
乾隆己酉仲春御题元哥窑类型米黄釉双耳炉高 7.4cm;口径 10.3cm;底径8.3cm附刻乾隆御题:宋器无多巧,大都罏与缾。
南宋官窑鉴定,透彻分析,深度解剖

南宋官窑鉴定,透彻分析,深度解剖“官窑” 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由官府直接营建。
有北宋官窑、南宋官窑之分。
宋顾文荐《负喧杂录》记“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
据此可知,北宋后期在汴京(今河南开封)设官窑,现称“汴京官窑”,亦称“北宋官窑”。
宋高宗南渡后,在临安(今杭州)另立新窑,为南宋官窑。
宋叶《坦斋笔衡》载“中兴渡江,有邵成章提举后宛,号邵局,袭故宫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油色莹澈,为古所珍。
后效坛下别立新窑,比旧窑大不侔矣。
”此文表明,南宋初营建的“官窑”有二:一是“修内司官窑”,亦称“内窑”,明高濂《遵生八笺》说,修内司官窑的地点在杭州凤凰山下,但确切的窑址尚未发现;二是“郊坛官窑”,位于杭州市南郊乌龟山一带,亦称“乌龟山官窑”。
1930年发现窑址,1956、1985年冬至1986年春先后进行两次考古发掘,发掘出龙窑与作坊遗迹,并获得大量标本。
今尚未发现。
宋代官窯瓷器作品特征1、器型和概貌:宋代造型。
大多用来祭祀或陈设,也有部分日用品。
一般概括为厚胎厚釉、厚胎薄釉、薄胎薄釉、薄胎厚釉以及胎不太厚(3.5毫米左右)釉也不太厚(0.8毫米左右)适中型等。
釉色纷繁。
釉质莹润如玉。
釉面开片,大片纹者多。
里外披釉并有纹。
类似哥窑瓷容易混肴,但仔细看能辨清。
在烧制方法上为垫烧(使用匣钵装烧,底部有垫圈)或裹足(釉将底足全部包住不露胎)支钉烧。
支钉烧制底部留有支钉痕,支钉数为三、五、七个或更多不等。
2、胎色和胎骨:宋官窑瓷胎色从传世和窑址出土两种情况看,为黑、黑紫、灰黑、香灰、浅赭、灰(含深灰)、灰白(有的趋白)、土黄(含褐黄红)。
黑胎数量有限,而相当一部分为香灰、灰、灰白等色。
制成的宋官窑瓷胎骨有厚薄两种,厚者5毫米左右,薄者3毫米左右。
宋官窑瓷胎土细腻温润,特别是一些精品由黑或紫黑土烧成胎后其质如同古代笔砚(端砚石类),有笔砚胎之说。
如用砂纸打磨可感十分细腻滑润,绝不含砂,玉质感直追或类似古笔砚的效果。
鉴定:重新来认识这些南宋官窑

鉴定:重新来认识这些南宋官窑北宋末年爆发“靖康之乱”,北宋灭亡。
宋室南迁建都临安,建立了南宋朝廷,并先后建造了修内司官窑和郊坛下官窑,烧制专供宫廷使用的青瓷,史称“南宋官窑”。
据文献记载,南宋时期的官窑均位于临安(今杭州)附近,有修内司官窑与郊坛下官窑两处官窑。
宋室南迁后首先建立的官窑是修内司窑,其后又于郊坛下“别立新窑”。
南宋官窑青瓷是青瓷中的佳品,以“紫口铁足”“粉青釉色”“冰裂纹片”“薄胎厚釉”四大特征著称于世,其优美、古朴的造型,晶莹柔润的釉色,可谓巧夺天工。
郊坛官窑烧制器物可分两大类:一类属于生活用器,有碗、盘、碟、盒、盆、罐瓶等;另一类为陈设用瓷,主要是仿周汉的鼎、鬲、簋、奁等形式的香炉,琮式的瓶、觚、尊、贯耳壶、花口壶、花盆等。
两类相比,以烧制生活用瓷为主。
然而,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与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官窑瓷器中,却以陈设用瓷居多。
这可能因为日用瓷损坏率较高,陈设用瓷损坏率较低的缘故。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南宋官窑博物馆的馆藏标本:南宋官窑青釉纸槌瓶(折肩瓶)修复件,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藏南宋官窑青釉梅瓶修复件,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藏南宋官窑青釉贯耳瓶修复件,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藏南宋官窑青釉瓜棱兽耳花口尊修复件,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藏南宋官窑青釉玉壶春瓶修复件,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藏南宋官窑青釉玉壶春瓶修复件(土沁太严重?),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藏南宋官窑青釉镂空卷草纹套瓶修复件,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藏再来看看一组各个馆藏的整器来比较一下:宋官窑青釉贯耳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南宋修内司官窑粉青贯耳穿带方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南宋官窑青瓷葵口盘台北故宫藏南宋修内司官窑粉青长方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南宋官窑洗,台北故宫藏南宋官窑粉青釉花觚台北故宮博物院宋官窑粉青釉海棠式套盒国家博物馆藏南宋官窑青釉圆形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官窑青釉弦纹瓶-北京故宫藏南宋官窑贯耳瓶,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南宋官窑弦纹直颈瓶,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南宋官窑长颈小瓶-香港艺术馆藏南宋官窑青瓷弦纹八棱瓶,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宋代官窑梅瓶,大英博物馆从南官遗址出土器物的底足看,早期盘洗等圆器都以裹足支钉装烧,但支钉痕较汝瓷大且粗,支丁数目较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阅读课文,掌握教材给的信息 1.南宋官窑遗址在哪里?
(1)遗址之一:杭州老虎洞瓷窑即南宋官窑遗址——修内司窑遗址所在。
这是南宋政权建立的首座官窑。
这里明白指出修内司窑也称“内窑”,仿汴京官窑形制特征烧制的,用澄泥做坯,制做极其规整,由于釉色晶莹透澈而受到珍视。
(2)遗址之二:杭州玉皇山以南乌龟山西麓的郊坛下遗址,继修内司官窑之后,南宋朝廷在杭州乌龟山下郊坛又建了第二座官窑。
(图片展示) 2.南宋官窑博物馆(1)简介:
南宋官窑博物馆位于杭州玉皇山南面的乌龟山西麓,占地面积约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364平方米,由展厅和郊坛下官窑遗址保护建筑两部分组成,1992年正式对外开放。
随着杭州历史文化资源发掘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于2002年进行了扩建和陈列改造。
经改造后的南宋官窑博物馆,全方位展示了南宋官窑的风韵与特色,既突出官窑的历史、工艺和美学价值 ,又充分反映官窑与南宋宫廷文化及社会习俗的密切相关性。
(图片展
示)二、阅读课文,掌握教材给的信息 1.南宋官窑遗址在哪里?(1)遗址之一:杭州老虎洞瓷窑即南宋官窑遗址——修内司窑遗址所在。
这是南宋政权建立的首座官窑。
这里明白指出修内司窑也称“内窑”,仿汴京官窑形制特征烧制的,用澄泥做坯,制做极其规整,由于釉色晶莹透澈而受到珍视。
(图片展示)
(2)遗址之二:杭州玉皇山以南乌龟山西麓的郊坛下遗址,继修内司官窑之后,南宋朝廷在杭州乌龟山下郊坛又建了第二座官窑。
(图片展示) 2.南宋官窑博物馆(1)简介:
南宋官窑博物馆位于杭州玉皇山南面的乌龟山西麓,占地面积约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364平方米,由展厅和郊坛下官窑遗址保护建筑两部分组成,1992年正式对外开放。
随着杭州历史
文化资源发掘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于2002年进行了扩建和陈列改造。
经改造后的南宋官窑博物馆,全方位展示了南宋官窑的风韵与特色,既突出官窑的历史、工艺和美学价值 ,又充分反映官窑与南宋宫廷文化及社会习俗的密切相关性。
(图片展示)
(2)播放影片《南宋官窑博物馆》三、初认陶瓷
(1)介绍陶瓷的历史:ppt演示昨日起居——陶瓷与日常生活:醉香茗海——陶瓷与酒文化:华堂清斋——庭院厅堂书斋:荣登庙堂——陶瓷与皇帝贵胄:慎终追远——陶瓷与丧葬礼俗:慎终追远——陶瓷与丧葬礼俗:
(2)学生阅读教材资料,猜猜下面这些青瓷珍品图片用来做什么的?
A、南宋官窑青瓷簋式炉,南宋官窑青瓷簋式炉(郊坛下窑址出土)高10.5厘米口径17厘米底径13.5厘米仿商周青铜簋式样。
侈口,束颈,大圈足外撇。
腹上部有两周弦纹,龙首形双环耳。
灰色胎,胎质较细,粉青色厚釉,质感如玉,器身密布纹片,纹片大小适中,有的开片夹杂有黄褐色。
形制朴厚凝重,肃穆大方,属南宋官窑经典之作,用于宫廷礼仪活动。
B、南宋官窑青瓷盏托(茶杯的托盘),南宋官窑青瓷盏托(老虎洞窑址出土),高6.6厘米口径10.6厘米底径9.1厘米 ,盏敛口圆唇,弧腹中空,与托连成一体。
托作高足盘形,尖唇上翘,圈足。
深灰胎,施青釉,略泛黄。
垫烧,足端呈紫灰色。
C、南宋官窑青瓷八卦炉盖,南宋官窑青瓷八卦炉盖:高4.4厘米口径18.5厘米系覆盖于熏炉顶部的圆形镂孔顶盖,因饰八卦及花卉纹,故名。
熏炉盖方唇平沿,顶心为笠帽形钮,以盖钮为圆心,盖面镂刻有两圈纹饰:内圈为两组对称的镂空缠枝花草纹,外圈为镂空八卦纹。
镂孔也是出烟孔,集实用功能与艺术造型于
一体,显示了工匠们的巧妙构思。
D、南宋官窑青瓷鸭形器(郊坛下窑址出土) ,南宋官窑青瓷鸭形器(郊坛下窑址出土)高17.1厘米横10.4厘米系鸭形器物所保存下来的鸭首、颈部和鸭身前半部分。
圆弧形鸭头,鸭嘴缺损,鸭眼为点状孔;鸭颈线条流畅,弧度舒展;鸭身上部有残存的凸起翅膀造型。
整件器物内空,内外皆施釉,器形写实,比例恰当,生动逼真,艺术性强,可能作为香薰使用。
E、南宋官窑翠青釉贯耳扁瓶,高:20.5厘米。
口径:5.8--7.8厘米,底径6.2--7.1厘米。
此瓶胎薄釉厚,釉层光润,釉色为极珍贵的梅子青色,开片稀疏,鳝血纹疤,釉下聚沫攒珠,紫口铁足。
古瓷泰斗赵青云老师对此扁瓶极为赞赏,认为是南宋官窑中的精品。
F、播放视频——《国宝档案——南宋官窑青瓷贯耳瓶》五、通过学习、参观南宋官窑的有关知识,你想说些什么?
慎终追远——陶瓷与丧葬礼俗:
(2)学生阅读教材资料,猜猜下面这些青瓷珍品图片用来做什么的?
A、南宋官窑青瓷簋式炉,南宋官窑青瓷簋式炉(郊坛下窑址出土)高10.5厘米口径17厘米底径13.5厘米仿商周青铜簋式样。
侈口,束颈,大圈足外撇。
腹上部有两周弦纹,龙首形双环耳。
灰色胎,胎质较细,粉青色厚釉,质感如玉,器身密布纹片,纹片大小适中,有的开片夹杂有黄褐色。
形制朴厚凝重,肃穆大方,属南宋官窑经典之作,用于宫廷礼仪活动。
B、南宋官窑青瓷盏托(茶杯的托盘),南宋官窑青瓷盏托(老虎洞窑址出土),高6.6厘米口径10.6厘米底径9.1厘米 ,盏敛口圆唇,弧腹中空,与托连成一体。
托作高足盘形,尖唇上翘,圈足。
深灰胎,施青釉,略泛黄。
垫烧,足端呈紫灰色。
C、南宋官窑青瓷八卦炉盖,南宋官窑青瓷八卦炉盖:高4.4厘米口径18.5厘米系覆盖于熏炉顶部的圆形镂孔顶盖,饰八卦及花卉纹,故名。
熏炉盖方唇平沿,顶心为笠帽形钮,以盖钮为圆心,盖面镂刻有两圈纹饰:内圈为两组对称的镂空缠枝花草纹,外圈为镂空八卦纹。
镂孔也是出烟孔,集实用功能与艺术造型于一体,显示了工匠们的巧妙构思。
D、南宋官窑青瓷鸭形器(郊坛下窑址出土) ,南宋官窑青瓷鸭形器(郊坛下窑址出土)高17.1厘米横10.4厘米系鸭形器物所保存下来的鸭首、颈部和鸭身前半部分。
圆弧形鸭头,鸭嘴缺损,鸭眼为点状孔;鸭颈线条流畅,弧度舒展;鸭身上部有残存的凸起翅膀造型。
整件器物内空,内外皆施釉,器形写实,比例恰当,生动逼真,艺术性强,可能作为香薰使用。
E、南宋官窑翠青釉贯耳扁瓶,高:20.5厘米。
口径:5.8--7.8厘米,底径6.2--7.1厘米。
此瓶胎薄釉厚,釉层光润,釉色为极珍贵的梅子青色,开片稀疏,鳝血纹疤,釉下聚沫攒珠,紫口铁足。
古瓷泰斗赵青云老师对此扁瓶极为赞赏,认为是南宋官窑中的精品。
F、播放视频——《国宝档案——南宋官窑青瓷贯耳瓶》五、通过学习、参观南宋官窑的有关知识,你想说些什么? 1.说一说,你去南宋官窑是怎么走的?公交线路又是怎样的?
2.说说你了解的陶瓷品价格。
以表格形式出现。
3.说说你在南宋官窑博物馆亲身制陶感受。
以照片、周记的形式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