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内能教案.doc

合集下载

《物体的内能》教案3

《物体的内能》教案3

《物体的内能》教案.docx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状态有关。

2. 让学生掌握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3. 培养学生利用内能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内能的概念、改变内能的方法。

2. 难点:内能与温度、质量和状态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内能的奥秘。

2. 利用实验和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内能的变化。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物体的内能》PPT。

2. 实验器材:温度计、烧杯、水、石头、金属块等。

3. 课后习题及答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利用PPT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内能。

1.2 提问:什么是内能?内能与哪些因素有关?2. 自主学习2.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内能的概念。

2.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探究3.1 实验一:观察石头和金属块的温度变化,探讨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3.2 实验二: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烧杯中水的内能。

3.3 实验三:做功改变内能,如推动物体、压缩气体等。

4. 小组讨论4.1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4.2 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后拓展5.1 布置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内能的变化,提高实践能力。

6. 课堂小结6.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6.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7. 作业布置7.1 课后习题。

8. 教学反思8.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

8.2 学生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

六、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物体的内能。

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和状态(固体、液体、气体)有关。

七、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加热水,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内能,以及内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初中物理认识内能教案

初中物理认识内能教案

初中物理认识内能教案1. 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的关系。

2. 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内能的变化规律。

3. 通过实验和观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4. 培养学生节约能源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内能的概念及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的关系。

2. 控制变量法在研究内能变化规律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 教师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冬天感觉冷,夏天感觉热?2.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教师总结:这是因为物体的温度高低不同,温度高的物体具有能量,温度低的物体缺乏能量。

(二)新课讲授1. 教师介绍内能的概念: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学生通过微观粒子模型,理解内能的概念。

3. 教师讲解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的关系:a. 内能与温度: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内能越大。

b. 内能与质量:质量越大,分子数量越多,内能越大。

c. 内能与状态:固体、液体、气体的内能不同,气态内能最大,液态次之,固态最小。

4. 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的关系。

(三)实验探究1. 教师安排实验:比较不同温度、质量、状态的物体内能的大小。

2.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3.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内能变化规律。

(四)应用拓展1.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改变物体的内能?2.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可以通过做功和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3. 教师讲解做功和热传递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暖气、空调等。

(五)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内能的概念、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的关系、内能的变化规律。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观察生活中与内能相关的现象,的思考并分享给同学。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内能的概念和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的关系;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内能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内能教案(7篇)

内能教案(7篇)

内能教案(7篇)内能的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难点:内能与温度有关.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

那么公司也同一切运动物体具有动能一样,也具有动能。

分子动理论还告诉我们: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这又使分子具有势能。

新课教学(1)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物体内部的每一个分子都在运动,都受分子作用力,但每单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

内能是指物体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内能也不同于机械能。

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速度有关,物体的重力势能跟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

一个钢球是否运动,是否被举高,这只能影响钢球的机械能,并不是能改变钢球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

那么物体的内能跟什么有关呢?(2)内能的变化:物体内能既然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那么当分子运动加剧时,物体的内能也就增大。

上节课我们曾进过: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

科学的论断,必须要有证据,在物理学中,通常是用实验来证实论断的。

今天我们同样用实验来证实上面的论断。

实验演示:取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然后分别向三只杯内缓慢地滴入几滴墨汁,观察比较三只杯内墨扩散的快慢。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篇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13.2《内能》教学设计】13.2 《内能》教学设计12345【篇二: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教案】内能教案教学目标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也要随之改变;知道物体内能改变的途径:做功、热传递;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教学重点:内能以及物体内能改变的因素教学难点:物体内能改变的因素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新课引入:1、装着开水的温水瓶有时候会把瓶盖弹起,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2、将半杯热水倒进半杯冷水后变成了一杯温水,是因为热水失去了一种能量,冷水得到了一种能量,从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观点来看,这究竟是一种什么形式的能量呢?二、内能观察对比:运动着的篮球具有动能运动的分子咯?结论:运动着的分子也动能吸引的分子也有势能吗?结论:互相吸引的分子也具有势能被压缩的弹簧的各部分互相排斥而具有势能互相排斥的分子之间有没有势能呢?结论:互相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势能。

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对内能的理解:1、每个分子具有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三、物体内能的改变a.内能跟温度的关系b.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思考:内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结论:内能的大小跟物体的温度有关思考:改变物体的温度有哪些方法呢?1.热传递(吸热或放热)2.做功.(摩擦生热、压缩气体做功等)1.热传递改变内能.a.物体吸热b.物体放热温度升高温度降低内能增加内能减少讨论: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是什么?转移到高温物体内能发生转移高温部分低温物体低温部分 (不同物体之间) (同一物体之间)思考:内能改变多少可以用什么来量度呢?内能改变多少可用传递的热量的多少来量度.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是利用热传递(三种方式)来改变内能的.晒太阳烧水水变热放在热烫中的金属勺子变热了2.做功改变内能搓手时手变热了滑下时摩擦发烫了钻木取火a.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b.物体的内能减小思考: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什么?内能和机械能之间相互转化能的转化关系对物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物体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四、总结1.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改变内能的方法a.热传递.b.做功3.内能改变多少的量度a.传递的热量来量度b.做功做功的多少来量度4.热传递和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五、课堂练习: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热传递和做功2.物体内部所有分子作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物体温度升高所有分子的动能总和必定增加,因而这个物体的内能增加.3.冬天,用嘴对手呵气,手会暖和,这是用热传递的方法增加了手的内能,而它的实质是内能在物体之间转移 .两手摩擦也能使手暖和,这是用做功的方法增加手的内能,在这过程中,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4.用打气筒打气时,过一会筒壁会热起来,这是为什么?v【篇三: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1】第二节内能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知识与目标1、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能用分子相互作用力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内能》教学设计

《内能》教学设计

《内能》教学设计内能,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物体内部所具有的能量。

内能的理解和应用对于理解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文章旨在设计一节内能的教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内能概念的理解。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会:1.理解内能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了解内能的来源和计算方法;3.掌握内能和热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4.能够运用内能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1.引言(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内能,并解释内能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2.内能的定义和特点(20分钟)通过图示和实验展示内能的存在,引导学生了解内能的定义和特点。

3.内能的计算方法(30分钟)介绍内能的计算方法,包括理想气体和非理想气体的内能计算方法。

通过数学公式的推导,让学生了解内能计算方法的本质。

4.内能的应用(25分钟)讲解内能在热力学性质中的应用,包括热容量的计算、热传导和热辐射现象的说明等。

5.练习和讨论(20分钟)通过解决案例和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三部分: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图示、实验、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

第四部分:教学评价本课程的评价将会通过学生的答题情况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估,并通过练习题和考试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学生对于内能概念的理解情况将是评价的主要指标。

结语:通过设计合理的课程和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内能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效果。

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建立良好的教学氛围,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到更高的水平。

初中的物理内能教案

初中的物理内能教案

初中的物理内能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的关系。

2. 掌握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3. 能够运用内能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教学重点:1. 内能的概念及影响内能的因素。

2.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教学难点:1.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2. 内能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1. 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实验器材:热水、冷水、金属块、木块、温度计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内能现象,如烧水、做饭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内能的关系。

2. 学生分享对内能的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内能”一词。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介绍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讲解影响内能的因素:温度、质量、状态等。

3. 演示实验:热水和冷水混合,观察温度变化,引导学生理解热传递改变内能的过程。

4. 讲解做功改变内能的例子:摩擦生热、压缩气体等。

三、课堂互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内能是物体内部的一种能量,而机械能是物体外部的一种能量。

3. 学生举例说明内能的实际应用,如保暖衣物、热水器等。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内能的概念、影响因素、改变内能的方式等。

2. 教师强调内能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调查生活中利用内能的实例,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分组讨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内能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掌握了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但在课堂互动环节,部分学生表现不够积极,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鼓励。

此外,对于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部分学生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后续教学中进一步讲解和巩固。

初中物理内能备课教案

初中物理内能备课教案

1. 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的计算方法。

2. 了解影响内能的因素,如温度、质量和状态等。

3. 能够运用内能的概念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间势能的总和。

2. 内能的计算:内能 = 3/2 * n * R * T(其中,n 为物质的量,R 为气体常数,T 为温度)。

3. 影响内能的因素:温度、质量和状态(固体、液体、气体)。

4. 内能与热量、功的关系:内能的变化等于热量与功的代数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例,如烧水时水温升高,引导学生思考温度升高与物体内部能量的关系。

2. 讲解内能的概念:结合分子动理论,解释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间势能的总和。

3. 讲解内能的计算方法:引入内能的计算公式,解释各参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4. 讲解影响内能的因素:分别讲解温度、质量和状态对内能的影响。

5. 内能与热量、功的关系:讲解内能的变化等于热量与功的代数和。

6.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问题,如物体吸热或放热时内能的变化等。

7. 练习题:布置一些有关内能的计算和分析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结合实例和图示,生动形象地讲解内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影响内能的因素。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内能的知识。

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内能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

2. 练习题:检查学生对内能计算和应用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 课件:内能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等。

2. 练习题:有关内能的计算和分析题。

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建议1. 加强对内能概念的理解,注意与热量和功的关系。

2. 掌握内能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3.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影响内能的因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多做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内能教案 初中物理内能教案优秀8篇

内能教案 初中物理内能教案优秀8篇

内能教案初中物理内能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案要怎么写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作内能教案,作者整理分享了8篇初中物理内能教案。

物理内能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本节讲述另一类热力学过程——热传递过程以及热传递与改变内能的关系。

首先介绍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进而分析系统在单纯的热传递过程中系统内能的变化,自然引出热量与系统内能概念的区别与联系,较后研究做功与热传递在改变系统内能上的异同。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2.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系统内能的一种方式。

3.能区分热量与内能的概念。

4.知道热传递与做功对改变系统的内能是有区别的过程与方法能举例说明热传递能够改变系统内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感受能量的转移,增强我们学习物理、探索自然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热传递对内能的改变。

难点:热量与内能的区别四、学情分析本节内容稍简单,易于学生接受。

五、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讨论、讲解六、课前准备铁丝、布、酒精灯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基础知识提问:1、焦耳的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2、什么是内能?内能于什么有关?(二)情景引入、展示目标想一想,使一段铁丝的温度升高有哪些方法?回答:将铁丝来回多次弯折,用布摩擦,将铁丝放在火上烧,与高温物体接触……教师:可以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今天我们来学习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热传递。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播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2页有关内容,思考并回答问题。

(1)什么是热传递?(2)热传递有几种方式?举例说明。

(3)热传递过程的实质是什么?1.热传递(1)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叫做热传递。

(2)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3)热传递的实质:能量的转移①热传导:不借助于物质的宏观移动,而靠分子、原子等粒子的热运动,使能量由高温物体(或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物体(或物体的低温部分)传递的过程,这种过程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物理内能教案
初三物理热学部分的内能是重要概念之一,由于内能概念抽象,是学习中的一个难点。

下面我为你整理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物理内能教案【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

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物理内能教案【教学重点】
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物理内能教案【教学难点】
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物理内能教案【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空气压缩器打气筒矿泉水瓶带导管的塞子酒精灯铁丝等
物理内能教案【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 讲授法,实验演示法, 阅读法,科学探究法
物理内能教案【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知道做机械运动的物体具有机械能,那么热现象发生过程中,也有相应的能量变化。

另一方面,我们又知道热现象是大量分子做无规律热运动产生的。

那么热运动的能量与大量的无规律运动有什么关系呢?这是今天学习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
一、内能
1.分子的动能、温度
物体内大量分子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对于每个分子来说都有无规则运动的动能。

我们知道,温度这个物理量在宏观上的意义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而它又是大量分子热运动动能大小的标志,这是温度的微观含义。

2.分子势能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因此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这就是分子势能。

3.物体的内能
(1)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一切物体都是由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并且相互作用着的分子组成,因此任何物体都是有内能的。

课堂讨论题:下列各个实例中,比较物体的内能大小,并说明理由。

①一块铁由15℃升高到55℃,比较内能。

②质量是1kg50℃的铁块与质量是0.1kg50℃的铁块,比较内能。

③质量是1kg100℃的水与质量是1kg100℃的水蒸气,比较内能。

(2)物体机械运动对应着机械能,热运动对应着内能。

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同时还可以具有机械能。

例如在空中飞行的炮弹,除了具有内能,还具有机械能——动能和重力势能。

提问学生:一辆汽车的车厢内有一气瓶氧气,当汽车以 60km/h行驶起来后,气瓶内氧气的内能是否增加?
通过此问题,让学生认识内能是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和分子势能之总和,而不是分子定向移动的动能。

另一方面,物体机械能增加,内能不一定增加。

二、物体的内能改变的两种方式
1、热传递可改变物体的内能
【演示】点燃酒精灯,将铁丝的一端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让一名同学手握铁丝的另一端,一会就觉得发烫. 此实验说明:热量从铁丝的一端传递到另一端,这一端的温度升高了,内能增加了物体的内能改变了. 请同学举出那些生活例子利用的是热传递来改变内能放在太阳下晒;放在
热水中烫。

结论: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用Q表示,单位也是焦耳。

热传递使物体的内能发生改变的时候,内能的改变是用热量来量度的.物体吸收了多少热量,物体的内能就增加多少;物体放出了多少热量,物体的内能就减少多少.通过前面的探究,对物体内能的改变,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热传递的实质就是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

要使学生了解热量的概念,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内能,内能改变的多少不能用功来量度,而要用热量来量度,并介绍热量的国际单位也是焦耳。

2、做功可以改变内能:生活体会――冬天时手很冷,经常通过搓手以取暖;用锯条锯木板时,用手摸一下锯条,会觉得很烫;野外生存中取火的一种方法是钻木取火,等等。

【演示】空气引燃压缩仪.用力猛压活塞,会看到硝棉花燃烧起来。

结论:对物体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
【演示实验】气体对外做功实验用打气筒向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时,在瓶内出现白雾。

解释:瓶内的气体推动瓶塞做功时,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使水蒸气凝成小水滴。

结论: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就会减少。

小结:从能的转化看,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上是其他形式的能与物体内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功可以用来度量内能改变的多少。

小结: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但本质上有所区别。

讨论:有一个装有铁屑的烧瓶,可以用什么方法使铁屑的内能增加?
[练习]:
1.为什么用气筒给自行车打完气后,摸一下气筒外的外壁,会变热? 当我们给充足气的轮胎放气时,能看到在气门芯附近有一些小水珠,能解释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吗?
2.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同质量的两种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内能增量一定相同
B.一定量0℃的水结成0℃的冰,内能一定减少
C.一定量气体体积增大,但既不吸热也不放热,内能一定减少
D.一定量气体吸收热量而保持体积不变,内能一定减少
3.金属制成的气缸中装有柴油与空气的混合物,有可能使气缸中柴油达到燃点的过程是()
A.迅速向里推活塞
B.迅速向外拉活塞
C.缓慢向里推活塞
D.缓慢向外技活塞
4.指出下列事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
a 冷天用热水取热,人体感到热和 .b比中,从竿的顶端滑到底端时手感到发热 c 密封的空气被压缩时温度变高 d 火炉上烤饼子,饼子变热 e 用挫刀挫铁块,铁块变热 f 把火烧热的工件放到冷水中,工件会变凉下来物理内能教案【板书设计】
一.内能
1. 内能定义: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2. 物体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二.改变内能的方式
1. 做功
2. 热传递:
三.热量
1. 定义: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的多少
2. 单位:焦耳符号: J
3. 热量、温度、内能的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