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垦整地造林结合林下中药材种植效益双赢
林下中药材套种技术措施

林下中药材套种技术措施引言林下中药种植是一种将中药材种植与森林经营相结合的种植模式。
通过在森林内种植中药材,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是实现林业与农业的融合发展的一种方式。
林下中药材套种技术措施是保证林下中药种植成功的关键,本文将介绍林下中药材套种的技术措施。
一、选择适宜的中药种植品种在进行林下中药材套种之前,首先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中药种植品种。
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适宜的中药种植品种也会有所不同。
根据市场需求以及中药材的生长适应性,选择品种要根据地域的适应性、耐灌溉性、耐寒性、抗病虫害性等因素考虑。
二、合理规划建设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在种植林下中药材之前,需要对种植基地进行合理规划和建设。
首先要选择土地质量较好的区域,确保土壤的肥沃和排水良好。
其次,要根据中药材的生长特点,合理划分种植区域和生态功能区,确保不同中药品种的生长空间和资源利用。
此外,种植基地的道路、水源和施肥设施的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科学施肥和浇水在林下中药材套种中,科学施肥和浇水非常关键,能够提高中药材的生长速度和品质。
根据中药材的生长需要,可以选择有机肥或无机肥进行施肥,合理控制施肥量和施肥时间。
在浇水方面,要根据中药材的生长需求,保持适度的湿度和水分,避免过度浇水造成病害。
四、合理控制病虫害林下中药材套种的一个重要挑战是病虫害的防治。
为了保护中药材的生长和提高产量,要合理使用农药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
但是,在使用农药时要注意合理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对环境造成不必要的污染。
另外,也可以通过中药材间的轮作和混种,提高病虫害的抵抗力。
五、定期修剪和疏采为了保持林下中药材的生长稳定和提高中药材的质量,要定期对中药材进行修剪和疏采。
修剪可以促进中药材的分枝和分叶,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疏采可以调整中药材的密度,减少竞争,提高生长空间和养分利用率。
结论林下中药材套种技术措施的合理运用,可以实现中药种植与森林经营的良性循环。
林下经济模式及综合效益

林下经济模式及综合效益林下经济是指利用林地下部的土地资源和植物资源进行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模式。
林下经济模式具有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等优势,对于林地资源的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践中,林下经济模式不仅可以带动农民增收,更可以有效保护和利用林地资源,实现良性循环的发展。
林下经济模式具有丰富的资源及多样性。
林下资源包括药材、竹笋、野生果蔬、花卉、蜂蜜等,这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农业生产,为农民提供增收的机会。
与农作物不同,林下资源具有天然优势,无需化肥农药,环保健康。
林下经济资源种类繁多,可以满足市场多样的需求。
林下经济模式利用了林地的空间资源,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在我国,林地资源相对丰富,但是许多地区的林地资源并没有得到合理利用。
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这对于农业生产、生态保护以及生态旅游等领域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林下经济模式可以有效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
由于林下资源的收入相对较高,可以为农民提供增加收入的机会。
林下资源的采集、加工、销售等环节,也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对于农村的劳动力输出具有积极的作用。
林下经济模式的发展还可以有效实现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
林下经济模式还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益。
许多林下资源是天然生态资源,其采集、加工及销售的过程会为林地资源的保护带来积极的意义。
与此林下资源的种植和采集也可以为土地水土保持带来重要的意义。
通过实践证明,林下经济模式的发展可以有效保护和利用林地资源,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重目标。
林下经济模式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
由于林下资源种类繁多,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也较大,这就需要政府和企业对于林下资源的市场需求进行有效预测和引导。
其次是资源保护的问题。
由于一些林下资源具有野生性,它们的过度开发可能会影响到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需要加强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最后是政策支持不足。
遂昌发展林下中药材经济实现“绿富双赢”

遂昌发展林下中药材经济实现“绿富双赢”作者:***来源:《浙江林业》2024年第03期近年来,遂昌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林业产业发展工作部署,以“林长制”为抓手,以“千村万元”林下经济增收帮扶工程为引领,立足资源禀赋优势,积极推进以黄精、三叶青为主的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全力打造经济发展“绿色引擎”。
截至目前,全县林下经济种植面积0.9万亩,实现年产值1.3亿元,累计带动1.5万名林农实现人均增收3万元。
“遂昌县国家油茶林下仿野生中药材栽培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成为《浙江省标准化工作白皮书》首个入选的农业领域案例;“遂昌三叶青”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登记。
做优“三项举措”激活林下“绿色银行”高站位谋划。
坚持把林下中药材产业作为加快乡村振兴、林农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先后出台《遂昌县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若干意见》《遂昌县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遂昌县中药材中药饮片一体化质量控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配套政策机制,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细化职责分工,将中药材作为特色产业予以政策扶持,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
对首次通过药品GMP符合性现场检查并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的农业企业,给予50万元奖励。
同时,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为“遂昌三叶青”高质量绿色发展建设、化验室和仓库配套设施技改等项目提供财政补助资金累计近千万元。
体系化推进。
坚持以林长制为牵引,实行“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工作专班”推进机制,强化统筹协调,定期研究解决林业产业发展问题。
如应村乡为进一步管理好黄精种植,黄精基地建立了“管家+学堂+工坊”管理模式,成立由乡联系领导、驻村干部、村干部、党员、网格员组成的“2+3共富管家”队伍,五人一组,每组包联4—5户种植农户,协调解决林地流转、种植等问题。
全方位培训。
依托遂昌成人技校、国家开放大学遂昌分校等平台,重点围绕林草中药材生态种植、野生抚育、仿野生栽培三大通则,以技术讲座、外出参观、上门指导等形式开展多层次、多类型培训。
核桃树下种药材 一地两收效益高

龙源期刊网 核桃树下种药材一地两收效益高作者:来源:《农业知识·瓜果菜》2017年第01期核桃苗栽种后,需要几年才能见效益。
近年来,章丘市曹范镇在大力发展核桃产业的同时,推广核桃树下套种柴胡、丹参等中草药,有效地利用了核桃林下空间,实现生态和收益的“双丰收”。
“之前我们村种柴胡的种柴胡,种核桃的种核桃,收入都不高,现在大家把它们合在一起,在核桃树下套种柴胡,收入立马提高了。
”村党支书张元英组织村里在东山上新栽了一批核桃苗和柴胡,他每天都要上山去看看这些“金苗苗”。
庙岭村位于曹范镇西南部,位置偏僻、发展落后,村内青壮年多外出打工,仅有老人孩童留守。
借助退耕还果政策,最近几年,村里栽植了1.7万株核桃苗。
由于庙岭村有10多年种植柴胡的历史,在林业局专家指导下,庙岭村还在核桃树下套种了20公顷柴胡,并由合作社统一规划、统一供种、统一技术。
张元英表示,村里新种的核桃树,需要三年时间才能达到盛果期,柴胡却不需要这么长时间。
林下套种中药,既没浪费了土地,种植户生活又有了保障。
“我算了下这笔账,667平方米丰产期的核桃能赚3000元,柴胡至少可以赚2000元,两项加在一起,老百姓的收入一下子就上去了。
”“中草药多喜湿耐阴,成活率比较高,而且套种之后可以与核桃树一起打理,节约了时间和精力。
”曹范镇林业站李站长说,“部分中草药因为习性特殊,甚至能起到防病害的作用,实现林药相生的双赢。
”曹范镇是有名的“核桃之乡”,所产的薄皮核桃已形成规模,每年核桃成熟期均有客商前来收购,具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
近年来,曹范镇一方面通过退耕还果、免费发放核桃苗、政策补贴等方式,帮助贫困村种植核桃树,发挥集群优势,实现贫困户增收。
同时,通过提升园区管理、林下立体种植、建立加工基地等措施,提高核桃产值、实现核桃产业的新发展。
目前,林下经济在曹范镇已颇具规模,在林下间套种的有中草药、小米、地瓜等作物,实现“一地两收获、一地生二财”。
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的优势及建议

林下中药材种植是林下经济模式的其中一种,江西政府对林业产业的扶持力度逐年增大,这使得林下中药材种植的发展势如破竹,特别是江西应用范围最广的林下经济模式便是林下种植。
江西地区发展的林下经济模式主要有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与加工等,其中林下种植时江西省应用范围最广的经济模式,而林下中药材种植则是最具特色也最优潜力的林下种植模式。
中药材的发展前景可观,而且能够为地区及民众带来极高的经济效益,江西地区凭借自身丰富的中药资源,已经尝试种植车前子、栀子、吴茱萸等药材,并获得了一定收益。
一、林下种植是什么林下经济模式有很多种,有种植业,也有养殖业,其中林下种植是林下经济中能够充分利用林业资源的一种发展模式,它主要是依托于当地的土地资源、环境、森林空间等发展起来的,是林业与农业的结合。
林下种植的种类多种多样,可以是蔬菜、农作物,也可以是菌类,还可以种植中草药,这些种植的植物,能够利用森林资源,使土地的利用率得到充分的提升,还能够使土壤变得更加肥沃,进而可以促使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从某种程度上将,林业和林下种植二者之间是互相协调,相互促进的关系。
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可以减少退耕还林造成的经济利益冲突,能够使传统种植模式下的成本得到节约,能使生态环境发展更和谐还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进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在种植时发挥林业的优势,能够依据林业发展情况选择生长周期长或短的植物进行种植,能够满足林业农业共同发展的需求,而这也是当代农业发展中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二、江西地区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的优势1、资源优势江西地区是我国南方的重点林区而且中医药资源丰富,高达3000多种资源,全省中药材资源的蕴藏量也将近达到1亿kg,其中包括防己、金樱子、蛇舌草、海金沙、吴茱萸、蔓荆子等特色药材,中医药文化悠久,种植生产的时间也长,药材功效好。
江西地区80%以上的中药材都源自于森林,森林覆盖率极广,位居全国第二,在2018年江西省森林药材种植的总面积就已达到19.18万亩,如此丰富的森林资源为江西地区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提供了基础条件以及发展空间。
中药材林下种植、稻药轮种、间种、套种等模式

林下种植1.林下种植是一种在森林中种植农作物的农业生产模式。
它兼顾了林木和农作物的生长需求,能够有效利用土地资源,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实现农林协作发展。
2.林下种植中的农作物种植模式有稻药轮种、间种、套种等。
稻药轮种3.稻药轮种是一种常见的林下种植模式,通常在林地中间种植水稻和药材。
水稻是一种浸水作物,适合在水稻生长期间林下种植。
而药材则是一种中草药,对林地的土壤和环境要求较高。
稻药轮种能够充分利用水稻秧田和林地的资源,实现农作物的互补生长。
4.稻药轮种的优势是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减轻人工的农作业强度。
而且,这种种植模式能够为农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间种5.间种是一种农作物和树木的混合种植模式。
在林下种植过程中,间种能够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同时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促进农业和林业的协调发展。
6.间种的主要作用是可以改善土壤环境,减轻病虫害的发生,提高树木和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也能够丰富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拓宽农民的经济收入渠道。
套种7.套种是一种在同一块土地上交替种植两种以上农作物的种植模式。
在林下种植中,套种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农作物的丰产力,减轻病虫害的发生,促进作物的有机循环。
8.套种的优势在于它能够充分利用农作物生长周期的差异,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也能够丰富农民的生产经营方式,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
结语在林下种植中,稻药轮种、间种、套种等种植模式都是有效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农林协作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这些种植模式将为我国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健康、可持续发展。
林下种植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农业生产模式,它不仅能够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还能够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实现农林协作的有机发展。
在林下种植中,现代农业科技的应用和具体的种植模式选择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林下经济模式及综合效益

林下经济模式及综合效益在当今的农业发展领域,林下经济作为一种创新且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正逐渐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和巨大的潜力。
林下经济,简单来说,就是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等多种产业的复合经济模式。
林下种植是林下经济的常见模式之一。
在树林下种植各类农作物或中药材,既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能减少阳光直射,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比如,在林间种植一些喜阴的中药材,如天麻、灵芝等。
天麻的生长需要较为阴凉潮湿的环境,树林恰好能提供这样的条件。
种植天麻不仅不会对树木的生长造成影响,反而能借助树木的遮阴和保湿作用,提高天麻的产量和品质。
再比如,在林下种植蔬菜,如韭菜、生菜等,这些蔬菜对于光照的需求相对较低,在树林的庇护下,能够减少病虫害的侵袭,同时也能降低夏季高温对蔬菜生长的不利影响。
林下养殖也是备受青睐的一种模式。
林间广阔的空间为家禽家畜提供了良好的活动场所。
养鸡是常见的林下养殖方式之一。
鸡在树林中可以自由觅食,啄食青草、昆虫等,这样不仅降低了饲料成本,还能减少鸡的疾病发生率。
同时,鸡的活动有助于疏松林地土壤,鸡粪又能为树木提供天然的肥料,实现了生态的良性循环。
养羊也是不错的选择。
羊在林下吃草,能够控制杂草的生长,减少火灾隐患。
而且,羊在自然环境中活动,其肉质更加鲜美,市场价值更高。
除了种植和养殖,林下采集也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
在一些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人们可以采集野生的菌类、竹笋、野菜等。
这些天然的绿色食品在市场上颇受欢迎,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不过,在采集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合理采摘,不能过度破坏生态平衡,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森林旅游业则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对生态环境的追求而兴起的一种新兴林下经济模式。
依托美丽的森林景观和丰富的生态资源,开发建设森林公园、露营基地、生态农庄等旅游项目。
游客可以在这里呼吸新鲜空气,欣赏自然风光,体验农事活动,享受休闲时光。
国有林场中药材林下种植政策

国有林场中药材林下种植政策在中国国有林场中,林下种植中药材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有林场作为我国重要的森林资源保护和培育基地,其发展中药材林下种植政策对于提高林场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国有林场中药材林下种植政策进行全面评估,并分享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中药材林下种植政策的意义中药材林下种植是指在国有林场林地下面种植一些对林业资源有利、对人体健康有益的中草药材。
这样的种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国有林场的经济效益,还可以促进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另外,中药材林下种植还能够促进林木的生长和更新,减少土壤的流失和水土流失。
二、中药材林下种植政策的具体内容国有林场中药材林下种植政策主要包括政策引导、技术支持、财政补贴、市场保障等方面的内容。
政策引导方面,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国有林场开展中药材林下种植。
技术支持方面,林业部门要加强技术培训,提供种植指导和技术咨询服务。
财政补贴方面,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补贴,鼓励国有林场开展中药材林下种植。
市场保障方面,要建立中药材林下种植与销售的产地直供体系,保障中药材的市场需求。
三、中药材林下种植政策的实施措施为了更好地推进国有林场中药材林下种植政策,需要实施以下措施:一是加强中药材资源的调研和评估,为林下种植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加强中药材种苗的培育和推广,提高种植质量和效益;三是加强中药材种植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高国有林场的种植技术水平。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才能更好地促进国有林场中药材林下种植政策的顺利实施。
四、我对国有林场中药材林下种植政策的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种新型的林业经营模式,中药材林下种植对于促进国有林场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和企业都应该加大对中药材林下种植的支持力度,鼓励更多的国有林场参与其中。
我认为国有林场中药材林下种植政策的实施需要更多地关注市场需求和品质保障,多种植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科学评估,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重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垦整地造林结合林下中药材种植效益双赢
摘要:2013年,我国中央财政启动了林下经济中药材种植补贴项目,基于此各地区积极响应,因地制宜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
林下中药材种植不争农地,充分、高效利用林地,提高了林地综合利用率,一定程度解决了长期以来林地经营水平不高、林业生产力低的问题。
本文主要以兴仁县数嘎生态林场为例,对全垦整地造林结合中药材种植技术开展具体分析。
关键词:全垦整地造林;中药材;种植;林下经济
林下中药材是林下经济的代表,发展林下中药材,利用森林独特的生态环境,再加严格的生产标准控制,可生产出大批无污染、无农药残留的优质中药材,比耕地种植出的中药材品质要好得多,可从源头上保证我国中药材的品质,对于破解“中医将亡于药”的尴尬局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桔梗作为常用大宗药材,栽培技术简单、效益高,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种植。
利用林下土地资源优势,人工栽培桔梗,进行立体复合生产经营,可以提高林地产出,增加林农收入。
一、全垦整地造林结合中药材种植
1.林地选择与全垦整地造林。
桔梗属于是深根性植物,适合在气候温和、湿润的地区生长,土壤最佳选择是沙壤土,
要求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pH值处于6.5~7.0,生长季温度宜为10℃~20℃。
可选择向阳背风缓坡或较平的幼林、疏林地,总体要求郁闭度为0.3~0.7。
若是排水不畅,盐碱
过重,保水保肥性差的瘠薄林地十分不适合栽培。
现在规划造林的荒山上于2013年秋季进行砍灌割草炼山,其后用挖掘机进行全面整地,整地费用每亩投资240元,整地结束冬季进行造林。
2.树种选择与造林。
因为荒山、荒地属于是特殊种植环境,加上区域气候大环境的影响,故而不是所有树种均适于种植于荒山、荒地上,需选择和区域气候条件相符的树种,即使相同地区,立地条件也具有差异,对此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树种。
同时,在选择树种时,还需要考虑树苗来源、劳动力资源、购买成本等,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方能够选择出性价比最高的树种。
3.中药材(桔梗)种植
(1)繁殖技术。
①繁殖方法。
在对桔梗进行繁殖时,
主要包括三种方法:一是直播法;二是育苗移栽法;三是宿根繁殖法。
其中,直播法的应用最广,适合大量繁育秧苗。
②播种时间。
桔梗可于春、夏两季播种,春播最佳,植株的生长期长,产量、质量均要高于春播。
桔梗可春播、也可夏播。
春季播种应在5月中旬左右,即在地温达到15℃以上时播种,夏季应在7月下旬之前播种。
当地以接雨水时(5月
中下旬)开沟进行条播为宜。
(2)种子处理。
桔梗种子需选择当年生的新鲜种子。
为了能够提早出苗,需通过温汤浸种处理,把种子置在50℃温水内搅拌,直到水凉,浸泡8h后捞出,通过湿布将种子包裹住,上覆湿麻袋,放在室温为20℃~30℃的地方,且每天早、晚使用温水淋洗1次,种子萌动后可进行播种。
为了有效提高发芽率,在播种前需用3%~5%高猛酸钾将种子浸泡24h,播种前需用清水将药液冲去,晾干后播种。
(3)播种方法。
播种前先在垄床上按行距20厘米开5厘米宽2厘米深的小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每亩用种约1~1.2kg,随后立即覆盖腐熟的细粪土或腐质土,覆土深度约3厘米,一定要深浅一致。
稍微镇压,使种子与土壤紧密结合,有利于保墒和发芽出苗。
天气干旱时,在有条件的地方应喷水保湿或在床面覆草保温保湿,促进出苗。
(4)田间管理。
①苗期管理。
在出苗后,将覆盖物撤除,浅松土,并拔除杂草。
10月下旬,幼苗经霜之后,可浇灌掺水的人畜粪,同时上覆土杂肥,确保苗根可以正常过冬。
初春,将覆盖肥扒开,以利出苗。
采取直播育苗的方式,苗高3~4cm,可进行1次间苗,将弱苗、过密幼苗拔除;苗高10~12cm,按照株距6~10cm留1株壮苗,其余弱苗需间除。
②松土除草。
在桔梗的幼苗期,需勤于松土除草,确保幼苗能够生长健壮。
每次间苗需结合除草共同进行,松土
需浅,除草应细心,防止对幼苗根系造成损伤。
③追肥、防倒伏。
定苗后,需及时追施1次复混肥;苗高6~10cm,施1次复混肥,或是每亩追施20kg过磷酸钙、10kg硫酸铵,行间开沟施肥、松土。
6月后桔梗进入花期,需追施1次复混肥,以利植株生长健壮。
入冬后,将行沟清理干净,追施草木灰、土杂肥。
翌年出苗后,施1次复混肥,促进植株返青。
④排水、灌溉。
桔梗若是种植过密,雨季需及时清沟排水,避免积水造成根部腐烂。
在干旱季节需及时浇水保苗,早晚1次,利于根部生长。
⑤植株修剪。
在花期,需将不需的全部花蕾全部摘除,减少养分的消耗,利于根部生长,提高桔梗产量、品质。
使用0.1%乙烯利,花朵沾满药液为准,获得良好的除花效果。
桔梗开花前易倒伏,因此需在入冬之后,结合施肥做培土;春季不宜追施氮肥,从而控制好植株茎秆的生长;4月可喷洒500倍液矮壮素控制营养生长,确保植株粗壮,减少倒伏。
对地上生长过长植株需及时打顶,减少养分的消耗,防止倒伏,确保根部获得较好发育。
4.采收及加工。
桔梗为多年生药材植物,一般在播种2~3年秋末冬初、植株茎叶枯萎后进行收获,收获时间不宜过早,采收过早根部尚未充实,晒干后质量低,影响产量;采收过迟则不易剥皮,且不宜晒干。
收获时,用镐刨出根部,清除茎叶、芦头,浸水中用木棱、瓷片等刮皮,洗净晒干或烘干。
此外,桔梗加工时也可以不刮皮、不去须根,以提高
其药用价值。
二、全垦整造林结合中药材种植优势与效益
1.全垦整造林结合中药材种植优势。
荒山通过全垦整地
种植药材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土壤未感染病菌,不需进行病虫害防治,生产出来的中药材公害;二是节约土地费用,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为有限的土地资源创造土地资源价值最大化;三是节约整地和管理成本,南方雨热同季,不论是种植林木还是种植药材每年都需要抚育除草管理,一举两得;四是采挖药材时促进树木生长;五是降低林木抚育成本,减少森林火灾发生率;六是以短期经济效益促林木长期经济效益,以药促林、促进林业生态健康有序发展。
2.经济效益。
一是在同等立地条件下,全垦整地栽植2
年的杉木幼林与一股荒山造林比较:全垦整地栽植2年的杉木幼林平均树高达205cm,最高的幼树255cm,平均地径达3.5cm;林相整齐,林木生长量大;二是同样在荒山上未经
整地造林栽植2年的杉木,每年也同样进行2次的割灌除草抚育管理,与全垦整地的造林相比较,抚育除草管理用工量多于全垦整地造林的近一半,抚育资金则多一半。
而且幼林树木生长的平均高只有85cm,最高达的115cm,平均地径1.75cm,林相不整齐,林木生长量小;三是在全垦整地里种植2年的桔梗,通过采挖测算,亩产鲜桔梗量为850kg,按
目前的市场价计算,每1kg鲜桔梗4.5元计算,每亩桔梗药
材的产值可达到量可达3825元,经济效益可观。
三、结语
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产业已成为今后林场经济增长的
一个重要途径,目前数嘎生态林场通过全垦整地种植药材,实现了生态、经济效益的双赢。
为了保障林下经济发展更具科学性、合理性,数嘎生态林场在加强自主研究的同时,需与科研院所和社会力量加强合作进行基础性研究,为今后的大规模种植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黎卓林,谢三秀.不同整地方式对杉木造林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J].科技与企业,2012(18):226-227.
[2]沈健,刘磊.简述荒山荒地造林技术措施[J].科学与财富,2015(14):188-188.
[3]张庭周.金秀: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J].农家之友,2015(11):25-26.
[4]蒲建民,赵俊喜.涉县林下经济发展思路及建议[J].河北林业,2012(9):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