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大学医学综合(西医)考研大纲
307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2017年考研大纲

2017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研大纲Ⅰ考试性质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是为医学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招收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
目的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所需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基本技能。
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医学院校中医临床医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校及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中医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范围包括临床医学人文精神,基础医学中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临床医学中的中医内科学和针灸学。
临床医学人文精神重点考查医学职业责任意识、医患沟通能力、医学伦理法规等基本职业素养;基础医学部分重点考查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临床医学部分重点考查运用中医学的理论知识,对临床常见病进行辨证论治,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中医学理论知识以及医学人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1.熟悉记忆:熟悉记忆中医学基础理论,诊法与辨证,常用中药的药性功用,方剂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配伍意义,腧穴的定位主治,刺灸法,以及临床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医学人文等知识,并准确理解相关概念和基本原理。
2.分析判断:运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释病症发生发展及诊治的机制,并对常用中药、方剂、腧穴、治法及病症进行分析与判断;运用医学人文相关知识,分析判断医患沟通、医学伦理法规等问题。
3.综合运用:综合运用中医学基本理论和方法,阐释有关的理论问题,并对临床常见病症进行诊断、立法、遣药处方、针灸治疗;综合运用医学人文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临床和医学研究中常见的伦理法规等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浙江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浙江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2017年我校计划在305个学科专业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500余名(其中学术学位3000余名,专业学位2500余名),其中接收推免生约为2700名左右(最终以实际录取人数为准);在30个学科专业(领域)招收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600余名(均为专业学位)。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完成学业后,均可获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详细政策参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教研厅[2016]2号)。
一、报考条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4、参加全国统考的考生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
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
其中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初试成绩合格后,须加试二门大学本科主干课程,具体加试科目将在复试前通知)。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均按同等学力身份报考,须满足以下条件:不得跨专业报考;提供大学教务部门开具的相应专业本科的8门专业课程成绩单;须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及以上与所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署名前2位)。
初试成绩合格后,加试二门大学本科主干课程,具体加试科目将在复试前通知。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5)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并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向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提交所在培养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
5、报考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学位的考生,除满足以上条件外,前置专业应为非法学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不得报考)。
2024年考研306大纲

2024年考研306大纲是指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考试大纲,是临床医学专业考研的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大纲。
该大纲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制定,规定了临床医学专业考研的考试范围、考试要求、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等,对于考生备考和考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根据2024年考研306大纲,临床医学专业考研将考察临床医学综合能力,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来说,考试内容涵盖了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预防医学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该大纲还规定了考试的形式和试卷结构,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和病例分析题等。
对于备考临床医学专业考研的学生来说,掌握好2024年考研306大纲所要求的知识点和技能是至关重要的。
建议考生在备考期间,要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各科目的知识点,注重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加强记忆和巩固。
同时,也要多做真题和模拟题,熟悉考试形式和出题规律,提高解题技巧和应试能力。
浙江大学医学院

间不少于 24 个月。
3、协议到期未办理出站或延期手续的,自动终止人事关系,并
办理退站。
四、博士后待遇
1、博士后协议期内年薪由合作导师、学校、学院/医院(合作导
师工作单位在附属医院的由医院补贴)三方资助,具体标准见列表:
资助 类型
特别 资助
培育 计划
毕业学校、学科或 其它条件
世界排名前 100 高校士、海外知 名高校外籍博士、 特别优秀的博士
资助 学科领先高校的
基础医学 5 及以上
12
博士和外籍博士 预防医学与
公共卫生
4
11
一般 资助
其他博士
临床医学 6 及以上
8
口腔医学
5
7
基础医学 5 及以上
8
预防医学与
公共卫生
4
7
3
21 及以上
19
20 及以上 3
18
17 及以上 3
15
16 及以上
3 14
2、协议期满后,因研究工作需要申请延期或做二站博士后者,
本实施办法未提及事项,参见《浙江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博士后 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浙大发人〔2017〕19 号)及相关解释。
浙江大学医学院 2017 年 4 月 28 日
抄送:人事处 浙江大学医学院党政办公室
2017 年 5 月 2 日印发
投票表决的事项,赞成票数应大于或等于参会人员的二分之一方为通 过。未出席会议的委员不得委托投票或补充投票。 九、其它
1、获学校资助的博士后因个人原因退站的,应退回已发放的学 院资助部分。该博士后退站一年内其合作导师新招的博士后只能申请 学校一般资助,差额部分由合作导师支付,学院不予补贴。
2023西综306考研大纲

2023西综306考研大纲2023西综306考研大纲是针对临床医学综合的考试大纲,主要涵盖了内科学、外科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诊断学和医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
以下是具体的考试内容:1. 考试性质:西综306考研大纲的目的是考查考生是否具备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和知识,是否具备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能够适应临床医疗工作的需要。
2. 考试范围:考试范围包括内科、外科、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诊断学和医学统计等多个学科的知识点和技能。
其中,内科和外科是重点,占比大约60%左右。
同时,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考查也是非常重要的。
3. 考试形式:考试形式包括选择题(A型题、B型题、X型题)、简答题、病例分析题等题型。
其中,简答题和病例分析题是重点,需要考生对基础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和应用。
4. 试卷内容及题型比例:内科学和外科学分别占40%和60%,其中外科占比例较高;选择题占比约75%,简答题和病例分析题各占约25%。
在内容分布上,主要集中在基础理论、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接下来是对各部分内容的详细解析:* 内科学:主要考查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等疾病的基础理论和临床知识。
考生需要熟练掌握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 外科学:主要考查普通外科、骨科、泌尿外科等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考生需要熟悉外科基本操作技能,如切开、止血、缝合等。
* 生理学:主要考查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原理、器官和系统的功能等基础知识。
考生需要掌握基本的生理学概念和原理,如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等。
* 生物化学:主要考查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和激素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等知识。
考生需要掌握基本的生物化学概念和原理,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病理学:主要考查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西医综合考研大纲

西医综合考研大纲
西医综合考研大纲,是指西方医学综合专业的考研内容
和要求的总结和规定。
该大纲是考生备战考研的重要参考资料,旨在帮助考生全面了解所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备考。
西医综合考研大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医学基础知识。
这一部分主要涉及生物化学、生
理学、解剖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基础医学科目。
考生需要熟悉人体的基本构造和功能,掌握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了解疾病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第二,临床医学知识。
临床医学是西医综合考研的核心
内容,主要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等各个临床学科。
考生需要了解各类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熟悉临床操作技能和常用医学仪器的使用。
第三,医学科研方法和论文写作。
科研方法是医学研究
的基础,考生需要了解科学实验的设计、数据统计和分析方法等,掌握科研论文的写作规范和结构。
第四,医学伦理学和医学法律法规。
医学伦理学和医学
法律法规是医学工作者必备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考生需要了解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和道德规范,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医疗纠纷处理和医患合同等。
总的来说,西医综合考研大纲对考生进行了全面而细致
的要求,要求考生掌握医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临床医学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同时注重医学伦理学和法律法规的学习
和应用。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结合大纲的要求,有目标地进行复习和练习,提高自己的学科综合素质。
2017-2018年北航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特种医学701基础医学综合考研大纲重难点

701基础医学综合考试大纲(2017版)考试内容包括生理学、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五大部分,所占比例分别为25%、25%、25%、15%和10%。
第一部分生理学 (25%)一. 人体组织结构1. 生命化学:生命体的基本元素,组织液。
3.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4.人体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及神经组织的功能。
二. 表皮系统皮肤及附属器的功能。
三. 运动系统骨骼肌的组织结构特点,骨骼肌的收缩机制。
四. 神经和内分泌系统1.神经系统功能,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神经突触的结构与功能,反射弧的构成与功能。
2.脑脊液的产生与循环,中枢神经系统的血液供应,自主神经的特点与功能。
3.下丘脑垂体与甲状腺: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与甲状旁腺分泌的激素及功能。
4.肾上腺与胰腺:肾上腺、胰腺分泌的激素及其功能。
6.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的调控方式、负反馈调节机制。
五.感受器1.味觉和嗅觉:味蕾的分布与功能;味觉和嗅觉的传导途径。
2.视觉器官:眼球及眼附属器的结构与功能,视力的形成与调节。
3.听觉器官:声波的传导与听力的形成。
六.循环系统1.血液:血液的组成,血细胞的组成和功能,血液的运输功能,凝血与纤溶的过程与机制,ABO血型与Rh血型的分型依据及输血原则。
2.血液循环系统:心脏的结构,瓣膜、心肌细胞的特点;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心脏的供血;熟悉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体循环与肺循环的循环路径, 组织液的生成;心动周期各时相的特点,血压的形成与调节。
3.淋巴系统与免疫:人体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的机制与特点。
七.呼吸系统1.呼吸系统的构成、结构特点及功能。
2.呼吸膜的结构特点及功能,呼吸的机制,外呼吸、内呼吸的概念,氧、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呼吸的调节。
八.消化系统1.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的结构特点和功能,肝脏的功能。
2.各消化腺分泌的消化酶,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在消化道的消化和吸收过程,门脉循环的功能。
2017考研中医综合大纲变化

2017年考研大纲要求变化一、考试名称的变化由中医综合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二、考查目标的变化1.学科分布简单的六科笼统分布加以细化(1)临床医学人文精神要求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医学职业责任意识、医患沟通能力、医学伦理法规(2)基础医学(中医基础、中医诊断、中药学、方剂学)基本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临床医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常见病辨证论治(没变化)2.培养目标强调能力3.层次仍然为熟悉记忆、分析判断、综合运用三个层次→仅为细化了。
三、科目变化增加了临床医学人文精神四、试卷结构变化A型题中增加了一道病例共用题干题(之前出过)→分值为2分。
中内→12题针灸→6题六、试题顺序(一)A型题1.基础题(1.5分)1~9→中医基础理论10~18→中医诊断学19~27→中药学28~36→方剂学37~51→中医内科学52~55→针灸学2.共有题干(临床题→2分)56~67→中医内科学68~73→针灸学(二)B型题(1.5分)82~85→中医基础理论86~89→中医诊断学90~93→中药学94~97→方剂学98~101→中医内科学102~105→针灸学(三)X型题(2分)106~115→中医基础理论116~125→中医诊断学126~135→中药学136~145→方剂学146~157→中医内科学158~165→针灸学七、各科变化(很多地方看似变化,其实只是说法变化→简练,但要求内涵未变)(一)中医基础理论→变化不大去除了来源)药名变化具体有:重楼→蚤休;巴豆→巴豆霜;大戟→京大戟;藿香→广藿香;白豆蔻→豆蔻;茵陈蒿→茵陈;陈皮→橘皮;绿鄂梅→梅花;紫珠→紫珠叶;禹白附→白附子;白芥子→芥子;鸡血藤→大血藤;升药→红粉。
调整:将降香由止血药调到了活血化瘀药。
(四)方剂学→变化较大重点方剂→加三个(香苏散、柴胡疏肝散、二妙散),总计130首。
非重点方剂→101首。
1.常见病→增加了心衰2.调整→将“自汗盗汗”从掌握辨证论治规律调整到需要全面掌握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 年医学综合(西医)考研大纲Ⅰ.考试性质医学综合(西医)考试是为浙江大学招收医学专业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所需要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有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医学及相关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为学校选拔优秀学子提供一定依据。
Ⅱ.考查目标医学综合(西医)考试范围为基础医学中的生理学、生物化学和病理学,临床医学中的内科学和外科学。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医学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 30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基础医学约 65% (其中生理学约 25% 生物化学约 25% 病理学约 15%)临床医学约 35%(其中内科学约 20% 外科学约 15%)四、试卷题型结构A 型题第 1~9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135 分第 91~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B 型题第 121~15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45 分X 型题第 151~18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Ⅳ.考查内容一、生理学(一)绪论1. 体液、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2. 生理功能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3. 体内反馈控制系统。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1. 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单纯扩散、经载体和经通道易化扩散、原发性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2.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由 G 蛋白耦联受体、离子通道型受体和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3. 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其简要的产生机制。
4. 刺激和阈刺激,可兴奋细胞(或组织),组织的兴奋,兴奋性及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
电紧张电位和局部电位。
5. 动作电位(或兴奋)的产生和它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6. 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7. 横纹肌的收缩机制、兴奋-收缩耦联和影响收缩效能的因素。
(三)血液1. 血液的组成、血量和理化特性。
2.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生理特性和功能。
3. 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4. 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与体内抗凝系统、纤维蛋白的溶解。
5. ABO和Rh血型系统及其临床意义。
输血原则。
(四)血液循环1. 心肌细胞(主要是心室肌和窦房结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简要的形成机制。
2. 心肌的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3. 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心音,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4. 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5. 静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及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6. 微循环、组织液和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
7. 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神经及其功能。
8.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心肺感受器反射和化学感受性反射。
9. 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
10. 局部血流调节(自身调节)。
11. 动脉血压的短期调节和长期调节。
12. 冠脉循环、肺循环和脑循环的特点和调节。
(五)呼吸1. 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胸膜腔内压,肺表面活性物质。
2. 肺容积和肺容量,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3. 肺换气的基本原理、过程和影响因素。
气体扩散速率,通气/血流比值及其意义。
4. 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存在形式和运输,氧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5. 外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
二氧化碳、H +和低氧对呼吸的调节。
肺牵张反射。
(六)消化和吸收1. 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和电生理特性。
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和胃肠激素。
2. 唾液的成分、作用和分泌调节。
蠕动和食管下括约肌的概念。
3. 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胃液分泌的调节,胃的容受性舒张和蠕动。
胃的排空及其调节。
4. 胰液和胆汁的成分、作用及其分泌和排出的调节。
小肠运动的形式。
5. 大肠液的分泌和大肠内细菌的活动。
排便反射,纤维素对肠功能的影响。
6. 主要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脂类、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在小肠内的吸收部位及机制。
(七)能量代谢和体温1. 食物的热价、氧热价和呼吸商。
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和临床的简化测定法。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谢率及其意义。
2. 体温及其正常变动。
机体的产热和散热。
体温调节。
(八)尿的生成和排出1. 肾的功能解剖特点,肾血流量及其调节。
2.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及其影响因素。
3. 各段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C1-、水、HCO3 -、葡萄糖和氨基酸的重吸收,以及对H +、NH3/NH4 +、K +的分泌。
肾糖阈的概念和意义。
4. 尿液的浓缩与稀释机制。
5. 渗透性利尿和球-管平衡。
肾交感神经、血管升压素、肾素-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和心房钠尿肽对尿生成的调节。
6. 肾清除率的概念及其测定的意义。
7. 排尿反射。
(九)感觉器官1. 感受器的定义和分类,感受器和传入通路的一般生理特征。
2. 眼的视觉功能:眼内光的折射与简化眼,眼的调节。
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及其依据,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及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作用,视锥细胞和色觉的关系。
视力(或视敏度),明、暗适应和视野。
3. 耳的听觉功能:人耳的听阈和听域,外耳和中耳的传音作用,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
4. 前庭器官的适宜刺激和平衡感觉功能。
前庭反应。
(十)神经系统1. 神经元的一般结构和功能,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神经的营养性作用。
2. 神经胶质细胞的种类、特征和功能。
3. 经典突触传递的过程和影响因素,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
4. 非定向突触传递(或非突触性化学传递)和电突触传递。
5. 神经递质,神经调质的概念和调制作用,递质共存及其意义。
受体的概念、分类和调节,突触前受体。
周围神经系统中的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及其相应的受体。
6. 反射的分类和中枢控制,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中枢抑制和中枢易化。
7.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感觉的特异和非特异投射系统及其在感觉形成中的作用。
大脑皮质的感觉(躯体感觉和特殊感觉)代表区。
体表痛、内脏痛和牵涉痛。
8. 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躯体运动的调节:运动传出通路的最后公路和运动单位,牵张反射(腱反射和肌紧张)及其机制,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
随意运动的产生和协调。
大脑皮质运动区,运动传出通路及其损伤后的表现。
基底神经节和小脑的运动调节功能。
9. 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和功能特征。
脊髓、低位脑干和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10. 本能行为和情绪的神经调节。
11. 觉醒和睡眠。
12. 大脑皮质功能的一侧优势和优势半球的语言功能。
(十一)内分泌1. 激素的概念和作用方式,激素的化学本质与分类,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激素的作用机制,激素分泌的调节。
2. 下丘脑与腺垂体的功能联系,下丘脑调节肽和腺垂体激素,生长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
3. 下丘脑与神经垂体的功能联系和神经垂体激素。
4. 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代谢,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
5. 调节钙和磷代谢的激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和1,25-二羟维生素D3 的生理作用及它们的分泌或生成调节。
6.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和髓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
7.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
(十二)生殖1. 睾丸的生精作用和内分泌功能,睾酮的生理作用,睾丸功能的调节。
2. 卵巢的生卵作用和内分泌功能,卵巢周期和子宫周期(或月经周期),雌激素及孕激素的生理作用,卵巢功能的调节,月经周期中下丘脑-腺垂体-卵巢- 子宫内膜变化间的关系。
胎盘的内分泌功能。
3. 妊娠与分娩。
二、生物化学(一)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1. 组成人体蛋白质的 20 种氨基酸的结构和分类。
2. 氨基酸的理化性质。
3. 肽键和肽。
4.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5.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模体和结构域。
6.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7.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蛋白质的变性与复性。
8. 蛋白质分离、纯化方法的一般原理。
9. 核酸的化学组成,主要碱基(嘌呤、嘧啶)的化学结构。
10. 核酸的一级结构,核苷酸。
11. 核酸的空间结构与功能,DNA 的双螺旋结构,RNA 与其它非编码 RNA 的分类与功能。
12. 核酸的理化性质,变性、复性与杂交。
13. 酶的基本概念,全酶,辅助因子(参与组成的维生素),酶的活性中心。
14. 酶的工作原理,酶促反应动力学,酶抑制的类型和特点。
15. 酶的调节,活性和含量的主要调节方式。
16. 酶在医学上的应用。
(二)物质代谢及其调节1. 糖酵解过程、意义及调节。
2. 糖有氧氧化过程、意义及调节,能量的产生。
糖有氧化与无氧酵解的关系。
3. 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4. 糖原合成和分解过程及其调节。
5. 糖异生概念、过程、调节和意义,乳酸循环。
6. 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维持血糖恒定的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7. 脂肪酸分解代谢过程及能量的生成。
8. 酮体的生成、利用和意义。
9. 脂肪酸的合成过程,不饱和脂肪酸的生成。
10. 必需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理功能。
11. 磷脂的合成和分解。
12. 胆固醇的合成途径及调节,胆固醇的主要去路。
13. 血浆脂蛋白的分类与组成。
14. 血浆脂蛋白的功能与代谢,高脂血症的类型和特点。
15. 生物氧化的概念和特点。
16. 呼吸链的组成和分类,氧化磷酸化及其影响因素,底物水平磷酸化,能量的贮存和利用。
17. 胞浆中 NADH 的氧化。
18. 抗氧化酶体系和微粒体单加氧酶类。
19.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和营养价值,氮平衡与必需氨基酸。
20.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体内蛋白质的降解与氨基酸代谢库。
21. 氨基酸的转氨基、氧化脱氨基及联合脱氨基作用。
22. 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
23. 体内氨的来源和转运。
24. 氨的代谢去路, 尿素的生成(鸟氨酸循环)与调节,高血氨与氨中毒。
25. 一碳单位的定义、来源、载体和意义。
26. 含硫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的代谢和临床意义。
27. 嘌呤和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与分解,合成原料、主要合成过程和分解产物,脱氧核苷酸的生成。
抗代谢物的作用与临床意义。
28. 生物转化,肝的生物转化类型与影响因素。
29. 胆汁酸的合成、分类、代谢及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30. 血红素的生物合成与调节。
31. 胆色素的代谢,黄疸产生的机理与临床意义。
32. 物质代谢的特点和相互联系,肝与其它组织器官的代谢特点和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