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博物馆
甘肃省博物馆红色甘肃展厅观后感

甘肃省博物馆红色甘肃展厅观后感甘肃省博物馆是一座以展示甘肃省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其中的红色甘肃展厅更是吸引了许多游客的目光。
这个展厅以红色为主题,展示了红色时代甘肃的历史和文化,让人们对红色甘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一进入红色甘肃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红色宣传画,画面鲜艳夺目,栩栩如生。
这幅宣传画展示了当年人们对红色革命的热情,画面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栩栩如生,表现出革命时期人们的激情和豪情。
这幅宣传画深刻地勾勒了红色时代甘肃人民的坚定信念和英勇精神,让观者在瞬间感受到了那个英雄般的年代。
通过这幅宣传画,观众可以深刻地感受到红色甘肃的历史氛围,对红色时代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展厅中还展示了大量的珍贵革命文物和照片。
这些文物和照片记录了红色时代甘肃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伟大的人物,包括林彪元帅、钟山元帅等,他们为红色甘肃的革命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些珍贵的文物和照片,凸显了红色甘肃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性,也让观众对红色时代的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
此外,展厅中还展示了大量的红色时代的实物文物,包括革命时期的武器、用具和日常用品等。
这些文物是红色时代的重要见证,它们的存在让观众置身于当年的场景中,亲身感受红色时代的生活和革命。
这些实物文物的展示,让观众对红色甘肃的历史有了更加具体的认识,也让人们对红色时代的生活有了更加真实的了解。
红色甘肃展厅还结合了现代科技手段,采用了多媒体展示技术,通过影音资料、沙盘模型等形式,让观众对红色时代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有了更加生动的了解。
这些多媒体展示形式,不仅丰富了展览内容,也让观众在感受红色甘肃历史的过程中得到更加全面的信息。
红色甘肃展厅以其丰富多彩的展品和生动鲜活的展示形式,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让他们对红色甘肃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认识,也让人们对红色时代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总的来说,红色甘肃展厅的展览内容丰富多样,展示形式生动鲜活,让观众对红色甘肃的历史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六年级作文】参观甘肃省博物馆_800字

【六年级作文】参观甘肃省博物馆_800字
今天,我们全班同学去参观了甘肃省博物馆。
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旅行,我们看到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历史遗迹。
首先,我们来到了甘肃省博物馆的大门口,门口立着两个巨大的石雕狮子,它们威武庄严,给人一种肃穆的感觉。
我们进入博物馆,看到了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各种器具、文字、织品、陶器等等,它们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代人民的生活和文化传承。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件叫“化蝶纹酱缸”的青铜器,它上面有着精美的纹饰,十分美丽,而且它是战国时期的文物,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除了这些文物,博物馆还有许多历史遗迹,比如“三岁婴戏图”、“陇西子午岭墓出土文物”、“莫高窟”等等,这些遗迹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甘肃这个历史悠久的地方。
同时,博物馆还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
我们了解了甘肃地区的历史背景、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这些知识也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我们伟大的祖先们的历史贡献和文化遗产。
此次参观,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与历史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也更加珍惜我们拥有的文化遗产。
同时也明白了懂得历史、重视文物,才能更好地传承我们的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未来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参观甘肃省博物馆,不仅仅是一次出游,更是一次文化之旅,它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了中国历史文化,更加坚定了我们弘扬中华文化的信念。
甘肃省博物馆第二层作文

甘肃省博物馆第二层作文篇一《甘肃省博物馆第二层之旅》话说我到了甘肃省博物馆的第二层,那感觉就像是闯进了一个装满宝藏的大仓库,只不过这个仓库特别高大上。
刚上二楼,我就被那些古老的陶器吸引住了。
一排排架子上摆满了形态各异的陶器,有的像个圆滚滚的大胖子,有的又像是婀娜多姿的瘦子。
我凑近一个有着奇特花纹的陶罐子,那花纹就像古人随手画的天书一样。
我看啊看,想着啥时候我也能在自己的破碗上画这么酷的纹路呢。
就在这时,我看到一个小朋友也凑了过来,这小家伙眼睛瞪得老大,和我小时候看动画片似的,就差口水没流出来了。
再往前走,看到了好多古代的兵器。
那些刀啊剑啊的,看起来特别威风。
有一把剑,剑身虽然有点锈迹斑斑了,但还能感觉到它当年的锋利。
我想象着以前那些手持这把剑的大侠,在战场上左劈右砍的,那场面肯定特别热血。
旁边有个大叔在那学着古装剧里大侠拿剑的姿势,结果差点把旁边的一个展柜给划到,他自己也吓了一跳,涨红了脸。
周围的人都憋着笑,我也没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角落里还有一些古老的钱币展览。
那些钱币的样子和我们现在的钢镚儿可是大不一样啊。
圆形方孔钱,一堆堆地放在那儿,好像在诉说着它们当年的故事。
我心里琢磨着,要是我能穿越回古代,拿上一把这样的钱币,是不是就可以过上大财主的生活啦?在甘肃省博物馆的第二层转了一圈,就像是穿越了一次古代的集市,看到了各种稀奇古怪又让人惊叹的玩意儿。
这一趟,可真是没白来。
篇二《探秘甘肃省博物馆第二层》到了甘肃省博物馆第二层,我感觉自己像是一个探险家闯进了未知的宝藏领地。
一上来,我的视线就被一些色彩斑驳的青铜器占据了。
这些青铜器安静地站在展柜里,有的像严肃的老者,肚子圆鼓鼓的还刻满了各种图案。
那些图案细细看来特别有趣,有像龙一样盘旋的线条,还有一些像小动物的刻画,要是我小时候画画有这么细致就好了。
我在一个大青铜鼎前面站了好久,这个鼎大得都能当一个小水缸了。
鼎身上有一些明显的磨损痕迹,我猜这一定是经历了数不清的岁月洗礼。
参观甘肃省博物馆心得体会

参观甘肃省博物馆心得体会甘肃省博物馆位于甘肃省会兰州市的中心地带,它是一座庄重而富有历史韵味的建筑,给人一种古老而庄严的感觉。
近日,我有幸来到这座博物馆进行参观,对于我这个对历史充满兴趣的人来说,这是一次无比精彩的体验。
进入博物馆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巍峨的大殿,正中央高悬着一块巨大的牌匾,上书“甘肃省博物馆”。
大殿两边是两条宽敞明亮的回廊,回廊上陈列着一幅幅古代壁画,每一幅壁画都生动地诠释着历史的故事,让人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古代的风采。
走进博物馆内部,我首先进入了甘肃历史文化陈列区。
这里展示了甘肃省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从文物到历史文化,几乎展示了甘肃从古至今的一切。
一幅幅历史图表、一件件珍贵文物,无不展示着这片土地的悠久历史。
我特别留意到了一件叫做“甘肃马蹄金”的文物,它是中国古代制作工艺的珍品,代表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这种金饰品经过精细的打磨和铸造,呈现出细腻的花纹和华丽的外观,给人一种震撼和敬畏的感觉。
接下来,我来到了甘肃的自然风光陈列区。
这里展示了甘肃省的自然风光和自然资源,如黄土高原、河湖流域、雪山草地等。
我看到了一幅无比壮丽的大幅画卷,画面上是甘肃的草原风光,绿色的草原、白色的云彩、蓝色的天空,给人一种宽广和自由的感觉。
同时,展厅里还摆放着一些石头和矿石等自然产物,让人对这片土地的丰饶和独特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些与甘肃有关的历史故事和传说。
比如,甘肃是中国历史上的西北边疆要塞,曾经是西北地区的军事重镇。
在博物馆的展厅里,陈列着一些古代兵器和战争遗物,这些展品让人想起了《西游记》中的火焰山和兵发西行的故事。
此外,还有许多有趣的民间艺术品和传统手工艺品,如甘肃的马头琴、羊皮画等。
这些作品展示了甘肃独特的民族文化风貌,引人入胜。
参观甘肃省博物馆不仅仅是一次观赏,更是一次文化的洗礼。
通过参观,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甘肃这片土地的历史和文化,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独特的魅力。
甘肃省博物馆小学生作文

甘肃省博物馆小学生作文在我的记忆中,有一次特别难忘的经历,那就是参观甘肃省博物馆。
那天,阳光明媚,爸爸妈妈带着我走进了甘肃省博物馆的大门。
刚一进去,我就被那宏伟的建筑给震撼住了。
博物馆的外观看起来就像是一座古老的城堡,充满了神秘的气息。
走进大厅,人可真多呀!大家都在兴奋地讨论着,我也迫不及待地想要去看看那些珍贵的文物。
我们首先来到了“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厅。
一进去,我就仿佛穿越到了古代。
眼前是一幅巨大的丝绸之路地图,上面标着各种地名和路线。
我好奇地盯着看,努力想象着当年商人们骑着骆驼在这条路上艰难前行的情景。
在展厅里,我看到了好多精美的文物。
有一个汉代的铜奔马,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马踏飞燕”,哇,那姿势简直太帅了!马的身子向前倾斜,一只蹄子踏在一只飞鸟的背上,好像正在飞奔。
讲解员姐姐说,这个铜奔马表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也是咱们中国旅游的标志呢。
我站在那儿,眼睛都不舍得眨一下,心里想着:古代人可真厉害呀!还有一个唐代的三彩胡人牵驼俑,骆驼高大威武,身上的毛都雕刻得特别细致。
牵骆驼的胡人满脸笑容,好像在跟骆驼说着什么悄悄话。
看着这个俑,我仿佛能听到沙漠里的风声和骆驼的脚步声。
接下来,我们去了“甘肃彩陶”展厅。
这里面的彩陶可真是五颜六色,形状各异。
有的彩陶上面画着漂亮的花纹,像漩涡,像波浪;有的画着各种动物,像鱼,像鸟。
我看到一个特别有趣的彩陶盆,上面画着一群人在跳舞,他们的动作夸张又好笑,我都忍不住跟着扭了扭身子。
走着走着,我发现了一个很小很小的彩陶瓶,只有我的手掌那么大。
但是上面的图案却一点也不马虎,线条流畅,色彩鲜艳。
我不禁感叹,古代的人们真是心灵手巧啊!然后,我们又参观了“甘肃佛教艺术”展厅。
一进去,就看到一尊巨大的佛像,金光闪闪的,特别庄严。
佛像的脸上带着慈祥的笑容,让人看了心里特别平静。
周围还有好多小佛像,密密麻麻的,我都数不过来。
在一个展柜里,我看到了一串佛珠。
每一颗珠子都圆润光滑,散发着淡淡的光泽。
参观甘肃省博物馆心得体会

参观甘肃省博物馆心得体会甘肃省博物馆是我参观过的最令人难以忘怀的博物馆之一。
这座博物馆位于兰州市中心,是甘肃省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
在参观期间,我对甘肃省博物馆展示的丰富文化遗产和历史文物深感震撼。
通过近日的参观,我不仅对甘肃的丰富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而且也对博物馆的意义和存在价值产生了更多的思考。
当我走进博物馆的大门时,一股庄严又肃穆的氛围迎面而来。
这座独特的建筑融合了当地传统建筑的特色,威严而庄重。
博物馆外部的雕塑和园林设计,为整体增添了一份独特的美感。
进入大厅后,我被展厅的广阔空间和精美陈列所震撼。
通过不同的展览区域和主题,甘肃省博物馆向我们展示了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
在博物馆中,我参观了多个展厅,每个展厅都集中展示了一段特定的历史时期或主题。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甘肃的古代文明展厅。
在这个展厅中,我看到了大量关于东方古代文明的珍贵文物和考古发现。
鲜活的陶器、精美的金银器、华丽的服饰和精湛的绘画都向我展示了古代甘肃的繁荣和灿烂。
特别是一座保存较完整的古代墓室模型,让我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古代甘肃人的生活和葬礼仪式。
另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展厅是甘肃的民族文化展厅。
在这里,我了解到了甘肃是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地方。
通过展品和详细的解说,我了解到壮族、回族、藏族和东乡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艺术、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
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幅壮族姑娘的传统刺绣作品,细密的线条和鲜艳的颜色展现出了壮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精神的追求。
此外,博物馆中还有关于甘肃地理和自然资源的展览,这展示了甘肃地区的独特地理特点和丰富的自然风光。
通过沙漠、草原和高山的模型展示,我了解到甘肃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地方,拥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同时,我也看到了甘肃人民对自然保护的努力和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
参观甘肃省博物馆让我对博物馆的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
博物馆不仅是收藏和保护文物的场所,更是传递和弘扬文化的重要媒介。
参观甘肃省博物馆心得体会

参观甘肃省博物馆心得体会甘肃省博物馆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单位,也是全国知名的博物馆之一。
近日,我有幸前往甘肃省博物馆参观,并在此次参观中收获颇丰。
以下是我的参观心得体会。
首先,甘肃省博物馆的建筑风格独特,充分体现了西北地区的特色。
博物馆外立面呈现出稳重大气的风格,同时还融入了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元素,使整个建筑更具吸引力。
步入博物馆内部,我感受到了宽阔的空间和明亮的灯光,这种布局和设计使得参观者更好地欣赏文物,也更方便地进行学习和交流。
其次,甘肃省博物馆的馆藏丰富多样,展品品质优良。
在参观过程中,我看到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包括陶器、青铜器、瓷器、书画等。
这些文物凝聚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展示出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博物馆还设置了详细的解说牌,对每个展品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使参观者能够更好地了解每个展品的来历和意义。
此外,甘肃省博物馆致力于文物保护和科学研究,将其作为重要使命来履行。
在参观过程中,我了解到博物馆拥有一支专业的文物保护团队,他们精心研究文物的保护和修复技术,力求将每一件文物保护得更加完善。
此外,博物馆还积极参与各类文物科学研究项目,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研究资源。
此次参观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博物馆不仅是保护和展示文化遗产的场所,更是推动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甘肃省博物馆通过举办各种展览和活动,向公众普及文化知识,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和艺术欣赏能力。
同时,博物馆还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吸引了大量国内外的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交流。
这种积极的传播与交流能够促进不同地区和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推动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
最后,我认为甘肃省博物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宝贵的体验。
在这里,我更深刻地了解了甘肃的历史文化,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甘肃省博物馆将会越来越好地发挥其在历史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向更多的人传递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
总而言之,在甘肃省博物馆的参观中,我感受到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甘肃省博物馆观后感

甘肃省博物馆观后感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满怀期待地走进了甘肃省博物馆。
一踏入那扇大门,仿佛瞬间穿越了时空,走进了历史的长河。
刚进展厅,那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就把我给镇住了。
周围的灯光不算特别明亮,恰到好处地营造出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我最先看到的是那些古老的陶器,它们安静地摆放在展柜里,身上的每一道纹理、每一个斑驳的痕迹,似乎都在诉说着远古时代的故事。
其中有一个彩陶盆,吸引了我的目光。
它的形状不算规则,边缘还有些小小的缺口,可就是这些不完美,让我感受到了古人制作它时的那份真诚和努力。
盆上的图案,简单却充满了生命力,像是一些抽象的符号,又像是对生活的某种记录。
我盯着它看了好久,想象着几千年前,有个古人或许正用它来盛放食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
接着,我来到了青铜器的展区。
那些青铜器,有的造型巨大,有的小巧玲珑。
有一个青铜鼎,特别引人注目。
它的表面已经氧化,呈现出一种深沉的绿色,但那精美的纹饰依然清晰可见。
鼎身上的饕餮纹,张牙舞爪的,仿佛在警告着人们不要轻易冒犯。
我凑近了仔细瞧,甚至能看到铸造时留下的细小沙眼,这让我不禁感叹古人在技术有限的情况下,竟然能创造出如此精美的物件。
走着走着,我看到了一组汉代的木雕。
这些木雕人物,姿态各异,有的像是在跳舞,有的像是在沉思。
其中有一个木雕仕女,她的面部表情十分生动,微微上扬的嘴角好像藏着一丝笑意。
她的发丝雕刻得极为细腻,每一根都清晰可辨。
我忍不住伸手去摸了摸玻璃,仿佛想要触摸到那个遥远的时代。
在丝绸之路的展览部分,我看到了许多精美的丝绸制品。
那些丝绸的颜色依然鲜艳,图案复杂而精美。
有一块丝绸手帕,上面绣着的花朵栩栩如生,仿佛还散发着芬芳。
我想象着当年的商人们,牵着骆驼,驮着这些珍贵的丝绸,在漫漫黄沙中艰难前行,把东方的美丽带到了西方。
还有那些佛像,一个个宝相庄严。
有一尊坐佛,他的眼神慈悲而温和,让人看了心里顿时觉得平静了许多。
佛像身上的金漆虽然已经有些脱落,但依然能感受到当年的辉煌和神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博物馆
甘肃省博物馆(Gansu Museum)
甘肃地处黄河中上游,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理环境,使甘肃遗存了大量珍贵的文物。
甘肃省博物馆始建于1956年,前身为1939年成立的甘肃科学教育馆。
该馆展览楼主体为仿欧式古典风格建筑,造型挺拔,气势宏伟。
新馆建成后,展厅面积达2. 8万平方米。
馆内现藏历史文物、近现代文物、古生物化石及标本近十万件,其中一、二级珍贵文物3000余件,汇集了甘肃从远古时期到丝绸之路的大量文化遗存和文物精华。
多年来,该馆先后主办和参加国内外各类展览200多次,每年接待观众3万人次,成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展现甘肃古代文明的重要窗口。
甘肃省博物馆,馆藏文物众多。
甘肃彩陶、汉代简牍、佛教艺术珍品和青铜器、瓷器、木雕、丝织品、绘画作品等为稀世珍宝。
馆藏彩陶,类型繁多、图案精美、花纹绚丽,为新石器时代彩陶艺术之冠。
从距今7800年的大地湾红色宽带纹彩陶到以鱼类水族纹贯穿始终的仰韶文化,经过彩陶艺术顶峰时期的马家窑文化,直至2500多年前春秋时期的沙井文化,延续5000年,使甘肃彩陶成为发源最早,历史最久,类型最多的地区之一,在世界远古彩陶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馆藏青铜器,最早出现于马家窑文化中,大批出土于商和汉代。
1969年发掘清理的雷台东汉张姓将军夫妇墓,保存了230多件珍贵文物,其中大部分为青铜器皿。
仅铜车马仪仗就由45件铜俑、39匹铜马(包括铜奔马)、一匹铜牛和14辆铜车等100余件文物组成,是汉墓中迄今发现最完整的铜车马仪仗队列。
而罕见的艺术珍品“铜奔马”,三足腾空、右后足踏一展翅回首的飞鸟造型,符合力学原理,成为举世闻名的国之瑰宝。
1983年,铜奔马被国家旅游局定为中国旅游标志。
馆藏汉代(前206——公元220)简牍总数达2万余枚,其中武威的仪礼简、五枚简、医药简,居延、敦煌木简等,是研究汉代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及丝绸之路的重要文献。
馆藏汉晋艺术作品中,汉代木雕与十六国墓室壁画引人注目。
造型简朴、概括,手法洗炼、纯熟的木雕再现了汉代河西地区车马交通和庄园生活。
汉晋丝麻织品,尤其是汉代的纱、绢、罗、缋、锦等品种繁多,制作精美,反映了当时的染织工艺达到很高水平。
甘肃是佛教传入最早的地区之一。
著名的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永靖炳灵寺三大石窟群,堪称珍贵的艺术宝库。
自十六国至隋唐时期的佛教壁画、彩塑、石造像碑、塔,汉、藏文写经等艺术珍品都以其精湛的制作技艺而闻名遐迩。
馆藏的陶瓷器也有一定数量,釉陶以唐代三彩器为主,造型硕大,气势豪迈,显示了雄伟、厚朴的艺术风格。
而宋元瓷器则是丝绸之路上贸易往来中主要的外销物品,在甘肃发现的青瓷、青白瓷、青花瓷等。
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不辞辛劳的商旅们频繁往来,不仅将中国的丝绸、瓷器、造纸术和炼丹术传至西方,而且将西方的音乐、舞蹈、天文等带入中国,在甘肃也出土了许多诸如东罗马银盘、波斯银币、胡腾舞俑等精美的异国文物。
甘肃省博物馆是中国地方综合性博物馆。
位于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
1956年建。
前身是1939年成立的甘肃科学教育馆,1943年改名为国立甘肃科学教育馆,1950年改称西北人民科学馆。
1956年改为甘肃省博物馆。
1958年新馆建成开放。
建筑面积1.8万多平方米。
该馆藏品计有自然标本、历史文物、革命文物和民族文物7.5万多件,一级藏品110多件,如:甘肃彩陶、武威雷台汉墓出土的世界闻名的铜奔马和成组车马俑、汉代医方简、北宋淳化二年 (991)《报父母恩重经变画》等。
自然标本中珍藏有中国特有动物大熊猫、金丝猴和丹顶鹤等标本。
藏品中历史文物占三分之二。
最具特色的是新石器时代各类彩陶、汉代木简木雕、十六国至唐代的佛教造像、写经等。
革命文物有当年红军长征遗留下的标语等。
该馆陈列面积7500多平方米,有5个大型的固定展览。
《甘肃历史文物》展览,展出了甘肃境内出土历史文物1500余件,系统地反映甘肃历史发展的概况,重点突出甘肃新石器时代的各种文化的彩陶,丝绸之路咽喉要道──河西走廊出土的汉唐文物,十六国至隋唐佛教艺术和写经等有关中西文化交流的实物。
《甘肃自然富源》展览,展出实物、模型1380件,全面介绍了甘肃行政区划、人口、民族、交通、气候、水文、土壤和动物、植物、矿物资源。
《嘉峪关魏晋壁画墓》展览,展出了墓内保存的60多幅砖画。
《黄河古象》展览,展出1973年春在合水县发现的黄河剑齿象化石,长8米,高4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个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剑齿象遗骸。
《红军长征过甘肃》革命文物展览,以长征为轴线,通过照片、文献、实物,介绍长征在甘肃境内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和革命斗争。
该馆单独或合作编辑出版的重要书刊有《武威汉简》、《甘肃彩陶》、《武威汉代医简》、《汉简研究文集》、《炳灵寺石窟》、《红军长征过甘肃革命文物》、《淳化阁帖选》、《汉简书法选》等10多种。
甘肃省博物馆,位于古丝绸之路重镇兰州的黄河之滨,为国内外著名博物馆和旅游地之一。
博物馆历史悠久,前身为1939年建立的甘肃科学教育馆。
馆舍占地7公顷,建筑雄伟典雅,环境葱郁幽静。
馆藏珍贵的历史、民族和自然文物标本14万件,丰富精美而赋特色,其中“国宝”和国家一级品600余件,在国内名列前茅。
闻名遐迩的原始彩陶、青铜器、木雕、文字简牍、丝织品等,珍贵绝伦,异彩纷呈,在中华文物宝藏中占据重要地位。
而东汉铜奔马、魏晋“驿使图”画砖,已被尊奉为国家旅游、邮电事业的标志。
本馆曾举办300余次陈列展览,海外展出20余次,陈展艺术风格独树一帜。
在学术研究、人才方面,力量雄厚,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外合作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
甘肃省博物馆是,为本馆研究的有效进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基础。
人力资源开发研究方向的学术定位于:利用研究中心的综合学科优势,通过国内外的比较研究,动态考察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结合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的变革、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作性质的转换所创造的社会主导劳动的性质和需求;从劳动力的供给方面,研究经济落后地区人力资源的评估,人力资源高层次的开发,提出“以提高经济落后地区劳动力的竞争力为核心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以实现经济落后地区跨越式发展战略目标,并提出实施这一战略的有效途径。
这一战略在库区实施的成功经验,可在中国西部地区以及发展中国家推广。
本研究方向具有前瞻性,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并大力加以研究的重要课题。
李文儒编辑出版陈连营编辑出版
孙关根编辑出版于坚博物馆学
谭斌博物馆学杨伯达古代工艺美术
陈丽华古代工艺美术张广文古代工艺美术
郑珉中古代工艺美术周南泉古代工艺美术
李久芳古代工艺美术胡德生古代家具
石志敏古代建筑杜廼松古代青铜器
甘肃省博物馆建馆以来,举办各类陈列展览约300多个(包括出国展、引进展、临时展、巡回展),主要以本馆长年大型文物、标本陈列为中心,有《甘肃历史文物展》、《从猿到人展》、《阶级起源展》、《甘肃文物通史展》、《解放三十年文物精品展》、《红军长征过甘肃展》、《甘肃自然富源展》、《中共甘肃党史展》、《黄河古象展》、《甘肃民族文物展》、《丝绸之路甘肃文物精华展》、《嘉峪关魏晋壁画墓》、《光辉的历程》展、《甘肃文物新发现特别展》、《敦煌藏经洞发现一百年特别展》、《馆藏历代书画展》等,同时有众多精品展览出展世界各国,如:美国《僧侣与商人展》、克罗地亚《丝绸之路文物展》、日本《丝绸之路文物珍宝展》、《中国八
千年书法源流展》、香港《长城文化展》、台湾《甘肃远古彩陶展》等,特别是铜奔马这一罕见的艺术珍品,自1969年出土以来就作为历史文化、文明进步的使者,飘洋过海,先后在法国、英国、意大利、美国、日本、奥地利、瑞典等世界各国传播友谊,成为友好交往的美好历史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