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常规1 、按危重症护理常规进行护理,遵守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

2、除颤器、抢救车预先放置床旁;立即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解除焦虑,必要时给与镇静剂.3、立即给氧气吸入3-5L/min,24h持续吸入。

4、立即给与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神志、血压、心率、心律、呼吸变化。

5、立即建立留置针静脉通路并同时抽血送检。

6、遵嘱给与扩冠、抗凝、镇痛、镇静、溶栓等药物治疗,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必要时做好急症冠脉介入前准备工作.7、密切观察神志、生命体征变化及尿量情况,观察皮肤粘膜牙龈及尿便颜色有无出血倾向。

8、及早发现并处理并发症:(1)心律失常(1室颤的立即电除颤;(2快速室速的遵嘱应用利多卡因或可达龙;(3房室传导阻滞的尤其前壁心梗合并Ⅲ度A VB做好立即行人工起搏器治疗的准备。

(4心率<50次/分,遵嘱给与阿托品静推,654-2或异丙肾上腺素泵入。

(2)急性左心衰氧气调制4-6 L/min,面罩加压给氧或简易麻醉机给氧;遵嘱给与利尿剂、吗啡药物治疗。

(3)纠正休克遵嘱调整前后负荷,适当补充碱液。

9。

被动或主动活动下肢,防止静脉血栓形成,注意观察有无栓塞表现。

10、做好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做好饮食指导和健康教育。

(1)第一周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协助生活护理。

(2)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进食不宜过快、过饱。

第一周流食,第二周半流食,第三周软食,第四周恢复普通饮食。

(3)保持排便通畅,多食富含粗纤维食物,必要时给予缓泻剂.11。

健康指导(1)合理饮食(2)防治冠心病易患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高血脂。

(3)调整生活方式,保持乐观情绪,减轻工作压力。

(4)如没并发症,6周后科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适度。

(5)随身携带急救药物,以备急用。

(6)教育家属配合并支持患者改变生活方式,给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修养环境.。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急性心肌梗死常发病于中老年群体,目前逐渐开始向年轻化发展。

其病症大多发生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之上,临床表现包括严重持续的胸痛、发热、心肌酶谱增高等。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发病快、病情猛、恢复时间长、死亡率高等特点,给患者及患者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因此,为提高心肌梗死治愈率,医护人员及患者应当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一、急性心梗出现的信号多数急性心梗在发病前都会发出预警,若此时能察觉到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积极就医,就可大大提升患者的生存几率。

当身体发出以下求救信号时便要引起重视,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检查。

①心梗。

心脏是人体重要器官,过度劳累很容易引起心脏供血不足从而导致心梗。

当身体疼痛跟工作息息相关时,应当考虑这否是心梗预警,例如开始干活后就出现身体疼痛,一旦休息疼痛立马缓解这种情况。

不过疼痛不一定只位于心脏部位,可能是肩膀或背部疼痛,甚至牙齿疼痛、腹泻等。

如果这些疼痛都与工作有关的话,最好就要去医院进行一个全面体检,判断是否是急性心梗。

②心绞痛加重。

如有潜在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心绞痛情况突然加重且频繁发生,并且由每日服用一次药物到多次服用药物仍无法缓解,应当考虑是否为突发急性心梗。

③胸闷、心跳加快、心慌。

此类等迹象的出现都表明患者的心脏已经处于极大的危险之中,家属及患者应当时刻高度警惕。

④呼吸困难、汗流不止。

急性心肌梗死还有个前兆便是即使在天气非常凉爽且没有进行任何运动时,但却会出现呼吸困难和汗流不止的现象。

⑤每天定时胸痛。

若饭前饭后疼,或者睡觉前后出现疼痛等,这种定时发生疼痛的现象应当引起注意,一旦频繁出现就应该及时前往医院。

⑥没有心脏病病史,却突然出现一系列症状:如胸痛、胸闷等。

这种情况一般会出现在年轻人身上。

因为工作导致长时间的劳作加上长期熬夜,这种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可能导致心血管骤停,引发心梗,严重甚至猝死。

因此,喜欢熬夜、经常上夜班的工作人群必须时刻注意保护自己心脏,尽量避免熬夜。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常规一、心梗急性期护理1、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床上大小便,保持病房安静。

2、持续吸氧及心电监护。

3、迅速描记全导联心电图。

4、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行止痛(杜冷丁或吗啡)、扩管(硝酸甘油)、抗血小板聚集(波利维)等治疗。

嚼服阿司匹林300mg,波利维300mg或者替格瑞洛180mg。

5、抽血急查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

6、急性心肌梗死胸痛发作12小时内可以选择再灌注心肌治疗:有条件者行急诊PTCA术或急诊PCI术,及时完成术前准备; 静脉溶栓治疗。

7、落实心理护理,指导患者避免紧张焦虑,保持情绪稳定。

二、饮食1、急性心肌梗死-4-12小时内给予流质饮食,以减轻胃扩张。

2、恢复期应低脂、低胆固醇清淡饮食,提倡少量多餐。

3、多食新鲜蔬菜及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病人无腹泻的情况下常规使用缓泻剂,防止用力排便导致病情加重。

三、病情观察1、疼痛的观察:观察患者胸痛有无缓解,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2、观察患者有无出现发热、胃肠道症状、心律失常、低血压、休克、心衰等症状。

3、动态观察18导联心电图的变化、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的变化。

4、溶栓疗效的观察:1)胸痛2h内基本消失;2)心电图ST段2h内回落>50%;3)2h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4)血清CK-MB峰值提前出现(14小时内)5、遵医嘱用药,患者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四、用药护理1、硝酸酯制剂:扩张冠脉,改善心肌供血,监测患者血压的变化。

2、β受体阻滞剂:降低心肌耗氧量。

监测血压及心律的变化。

3、钙通道阻滞剂:扩张冠状动脉解除冠脉痉挛,监测血压及心律的变化。

4、抗血小板药物:注意胃肠道反应及出血倾向。

5、吗啡或哌替啶:有无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

五、健康指导1、心理指导,指导患者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情,正确的对待自己的病情,告诉家属配合支持,避免对其施加压力。

2、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戒烟,低饱和脂肪和低胆固醇饮食。

3、出院后可行康复训练: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运动方式包括步行、慢跑、太极拳、骑自行车、游泳。

急诊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护理常规

急诊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护理常规

急诊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护理常规【评估】1.发作前有无诱发因素过度体力活动、精神激动、气候突变、大量吸烟、创伤或手术刺激。

2.疼痛性质呈绞榨样或压迫性疼痛,可向左肩、左臂或上腹部放射,持续时间在30min以上,口含硝酸甘油不缓解。

1/3的病人为无痛性AMI,老年和糖尿病病人比例大。

3.心电图改变(1)S-T段抬高,损伤型S-T段抬高,弓背向上常与T 波融合成单向曲线。

(2)T波改变:梗死前高耸,梗死后数小时变成对称性倒置。

(3)病理Q波:表现为坏死形,Q波粗顿或切迹。

4.血压、脉搏、心率、心律变化5.心理变化6.有无潜在并发症的发生【急救护理】1.绝对卧床休息,防止不良刺激,解除焦虑。

2.吸氧。

3.心电血压监护,备好除颤器。

4.开放静脉通道,使用静脉留置针。

抽血送化验室,并通知心内科医生。

5.遵医嘱给予镇静止痛药:哌替啶、吗啡、罂粟碱。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出现合并症如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时通知医生,配合治疗。

7.有胃肠道反应者,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

8.密切监护下由心内科医生陪同接好除颤器去导管室或监护病房。

9.急性心肌梗死6h之内,须做急诊TUCC溶栓,护士应配合做好以下工作。

(1)留置套管针(抽血用)。

(2)腹股沟部备皮。

(3)碘过敏试验。

(4)遵医嘱给予溶栓药物,常用药尿激酶静脉滴入150万U/30min,缓慢重复使用,通常约用202万U/kg。

(5)效果评价:开始输注溶栓剂后2h内,任何一个30min 间期的前后,均要比较抬高ST段回降≥50%。

(6)效果:开始溶栓后2h,胸痛迅速减轻70%或缓解。

(7)提示:CK-MB峰值提前到发病后14h以内。

(8)观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多发生于2h内,应密切关注。

10.急诊PTCA或支架置入术,术前准备。

(1)腹股沟部备皮。

(2)碘过敏试验。

(3)口服阿司匹林300mg(嚼服)。

(4)复查心电图。

(5)左侧肢体开放静脉通路。

【病情观察要点及记录】1.生命体征的观察:体温(T)、脉搏(P)、呼吸(R)、血压(BP)、意识。

心肌梗死护理常规【范本模板】

心肌梗死护理常规【范本模板】

心肌梗死护理常规【疾病概述】心肌梗死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护理评估】1、病史:1)本次发病特点与目前病情:评估病人此次发病有无明显诱因,胸痛发作的特征,疼痛剧烈程度、是否进行性加重,是否有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的表现。

2)患病及治疗经过3)心理—社会状况2、身体评估 1)一般状态:观察病人的精神意识状态,尤其注意有无面色苍白、表情痛苦、大汗或神志模糊反应迟钝甚至晕厥等表现。

2)生命体征: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有无异常及程度。

3)心脏听诊:注意心率、心律、心音的变化,有无奔马律、心脏杂音及肺部啰音。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心电图:常规12导联心电图是否有心肌梗死的特征性,动态性变化,对下壁心肌梗死者应加做右胸导联,判断有无右心室梗死 2)血液检查:定时抽血检查血清心肌物标记以了解心肌坏死程度和病情进展.【主要护理问题】1、疼痛:胸痛与心肌缺血坏死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心肌氧的供需失调有关.3、有便秘的危险与进食少、活动少、不习惯床上排便有关.4、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主要护理措施】一、止痛:一般先给予硝酸甘油含服,随即静脉滴注硝酸甘油。

疼痛不能缓解者可给予镇痛剂,吗啡为首选止痛药物.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禁用吗啡。

吗啡用量为3~5mg,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

派替定止痛效果较吗啡弱,剂量25 ~~50mg,肌肉注射。

①在使用止痛药物过程中,要注意密切观察:观察患者胸痛的性质、程度、部位、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对止痛药的反应情况.②注意是否有呼吸抑制及血压下降等情况的发生。

二、吸氧:吸氧越早越好,方法有鼻导管吸氧法,面罩吸氧法。

通常在发病早期用鼻导管给氧24—48小时,流量3-5L/min.严重低氧血症者经气管插管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根据动脉PaO2变化调节流量。

对于伴有COPD患者,应给予持续低流量低浓度吸氧。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1、患者常规安置于心脏重症监护室或抢救室,进行心电、血压、呼吸监测,除颤仪处于备用状态。

2、观察患者胸痛发作的特征,如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疼痛程度、缓解方式等。

动态监测心电图演变及心肌坏死标记物的改变。

如患者出现低氧血症时,立即给予吸氧。

3、尽快解除疼痛:哌替啶(杜冷丁)50~100毫克肌注或吗啡5~10毫克皮下注射,必要时重复给药,注意观察呼吸、血压。

4、再灌注心肌治疗应在起病3~6小时最多12小时内,有条件的医院尽快实施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若无条件实施介人治疗并且患者无禁忌证,应立即(接诊患者后30分钟内)行溶栓治疗。

5、遵医嘱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各类急性心肌梗死均需要联合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和ADP受体拮抗剂。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磺达肝癸钠和比伐卢定。

有出血倾向、活动性溃疡病、新近手术创面未愈合、血压过高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抗凝治疗。

用药期间均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

6、急性期12小时卧床休息,若无并发症,24小时内应鼓励患者在床上行肢体运动,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关节被动与主动运动、协助患者洗漱、进餐。

若无低血压,第3天就可在病房内走动;梗死后第4~5天,逐步增加活动直至每天3次步行100~150米。

由床上过渡到室内活动时动作应缓慢,并且监测运动时的血压、心率及心电图的变化。

若有并发症,则适当延长卧床时间。

7、起病4~12小时内给予流质饮食,以减轻胃扩张。

随后过渡到低脂、低胆固醇、清淡易消化食物,宜少量多餐。

适量进食水果、蔬菜,常规给予缓泻剂。

嘱咐患者排便时切勿用力,以免加重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发生猝死。

8、卧床期间注意皮肤护理,定期翻身,防止压疮,鼓励患者在床上做肢体的主动运动。

参考文献:《临床常见疾病护理常规》2017年11月第1版拟定:方**萍审核:护理部修订日期:2020年9月。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得护理常规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就是心肌得缺血性坏死。

系在冠状动脉病变得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得心肌严重而持久得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临床上表现为持久得胸骨后剧烈疼痛、白细胞计数与血清坏死标记物增高、心电图进行性改变,部分病人可有发热;同时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于冠心病得严重类型、【观察要点】1、疼痛:为早期出现得最突出得症状。

多发生于清晨安静时,诱因多不明显,疼痛性质与部位与心绞痛相似,但程度较重,常呈难以忍受得压榨、窒息或灼烧样疼痛,伴有大汗、烦躁不安、恐惧及濒死感,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小时或数天,口服硝酸甘油不缓解、部分病人疼痛可向上腹部、下颌、颈部、背部放射。

少数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可无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2、全身症状:疼痛后24—48小时可出现发热,体温升高至38℃左右,可持续3—7天。

伴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

因坏死物被吸收引起、3、胃肠道症状:疼痛剧烈时常伴恶心、呕吐、上腹胀痛与肠胀气,严重者可发生呃逆。

与坏死心肌刺激迷走神经以及心排血量下降组织、器官灌注不足有关。

4、心律失常:多在发病1-2天内,24小时内最常见、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尤其就是室性期前收缩。

频发得、成对出现得、多源性或呈R onT 现象得室性期前收缩以及阵发室性心动过速为心室颤动得先兆。

心室颤动就是心肌梗死病人24小时内死亡得主要原因。

下壁梗死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

5、低血压与休克:疼痛中常见血压下降不一定就是休克,而就是低血压。

但疼痛缓解而病人收缩压仍低于80mmHg伴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烦躁不安、尿量减少、反应迟钝,甚至晕厥为心源性休克、为大面积心肌坏死,心肌收缩无力,心排血量骤减所致。

休克多在起病数小时内至一周发生,发生率为20%左右。

6、心力衰竭:主要为急性左心衰竭,为梗死后心肌收缩力减弱或不协调所致。

心肌梗死患者护理常规

心肌梗死患者护理常规

心肌梗死患者护理常规【疾病概述】心肌梗死是心肌长时间缺血导致的心肌细胞死亡。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严重类型。

【护理诊断】1.疼痛2.活动无耐力3.有便秘的危险4.恐惧5.潜在并发症:猝死、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护理措施】1.按照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发病12小时内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限制探视,并告知患者及家属休息可以降低心肌耗氧量和交感神经兴奋性,有利于缓解疼痛,以取得合作。

鼻导管给氧2~5L/min,以增加心肌氧的供应,减轻缺血和疼痛。

起病后4~12小时内给予流质饮食,以减轻胃扩张。

随后过度到低脂、低胆固醇清淡饮食,提倡少量多餐。

遵医嘱给予吗啡或哌替啶止痛,注意有无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

给予硝酸酯类药物时应随时监测血压的变化,维持收缩压在100mmHg以上。

3.溶栓治疗的护理:询问患者是否有溶栓禁忌症,协助医生做好溶栓前检查,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正确应用溶栓药物,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4.评估进行康复训练的适应症,解释合理运动的重要性,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并做好活动时的监测。

5.评估病人排便情况,指导患者如何采取通便措施。

6.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向患者说明用药的必要性,给予心理疏导,减轻消除恐惧心理。

7.急性期严密心电监测,及时发现心率及心律的变化。

准备好急救药物及抢救设备,如除颤器、起搏器等,随时准备抢救。

【健康教育】1.参见心绞痛患者健康教育。

2.调节饮食,即低饱和脂肪和低胆固醇饮食。

3.积极劝导患者戒烟,并实施戒烟计划,每次随诊都必须了解并登记吸烟情况。

4.指导患者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情,正确对待自己的病情。

5.加强运动康复训练,与病人一起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指导病人出院后的运动康复训练。

6.指导病人按医嘱服药的重要性,告知病人药物的作用、用法和不良反应,并教会病人定时测脉搏、血压,定时电话随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而使相应心肌严重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心肌坏死,称急性心肌梗死。

1.【护理评估】
1.1胸痛询问病人有无胸痛,评估胸痛发作的特征,与以前心绞痛比较,其部位、持续时间、疼痛程度有无区别,有无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等伴随症状,胸痛发作前有无情绪激动、劳累、饱餐等诱发因素。

1.2症状有无呼吸急促、憋气、濒死感等;是否感到虚弱、乏力、眩晕等。

1.3生命体征变化除早期血压可增高外,几乎所有病人均有血压降低。

大多数病人心率增快,少数也可减慢,心尖区第一心音减弱,伴有心律失常、休克、心衰时可出现相应体征。

1.4既往史病人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是否系统地进行过治疗和用药情况。

1.5日常生活形态了解病人是否抽烟,每天抽多少;平常是否很少运动,是否过于肥胖;病人是否嗜食高热量、高胆固醇食物。

1.6心理社会评估评估病人是否焦虑、恐惧。

病人常表现烦躁不安,不听劝解,甚至治疗欠合作。

病人因憋气,心前区压痛,有窒息感受而感到恐惧、害怕死亡,加之入住监护病房,更进一步增加了病人的焦虑和恐惧。

1.7辅助检查心电图检查为重要手段之一,大约有95%的急性心肌梗死都会出现心电图的变化。

急性期可有异常Q波、ST段弓背向上抬高及T波倒置。

血清心肌酶学测定及血清肌钙蛋白定量为较可靠的诊断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术和心肌显像检查。

2.【护理问题】
2.1、疼痛
2.2、恐惧
2.3、活动无耐力
2.4、自理缺陷
2.5、知识缺乏
2.6、有便秘的危险
2.7潜在并发症:猝死
3.【护理措施】
3.1、ICU一般护理常规
3.2、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限制探视,稳定患者情绪,以减少组织耗氧量,减慢心率、减轻心脏负荷。

3.3、备齐各类抢救物品及药品,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抢救。

3.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心电监护仪持续观察生命体征和心电图的变化,重点监测有无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的发生。

3.5、给予持续吸氧,每分钟2-4升,胸痛发作时可适当调高氧流量。

3.6、开放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硝酸甘油持续微量泵注入,注意调整注入速度,观察血压的变化。

3.7、观察疼痛的部位及程度、伴随症状,遵医嘱给予镇痛或镇静药物,同时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呼吸情况。

3.8、防止便秘,保持大便通畅,如出现便秘可应用缓泻剂或开塞露通便,避免屏气和用力过度二发生意外。

3.9、定时、定量抽取血标本,进行血清心肌酶的检查。

3.10、指导患者进食低盐(2g/日)低脂易消化饮食,少时多餐。

3.11、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4.【健康指导】
4.1.日常生活中避免过度劳累,避免观看刺激、暴力性强的电影、电视、球赛;洗澡水温不要过低或过高,时间不宜过长。

酷冷、炎热的天气避免外出旅行
4.2.肥胖者应控制体重,适当运动;限制钠盐摄入,每天食盐量约5g,不暴饮暴食。

忌热量、脂肪过高饮食,戒烟、酒、浓茶、咖啡等。

4.3.防便秘,应鼓励病人适度而规律运动,如走路、上下楼梯、打太极拳。

多摄取高纤维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必要时服用通便药。

4.4.病人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以备急用,病人及家属应熟知常用药放置地点。

药品应妥善保管,防止受潮、受热、失效。

4.5.调整生活、工作节奏,对竞争性或进取心过强的病人,应设法改其生活或处事态度,寻求放松身心或减除紧张的方法,充分利用或安排休闲生活,以减少身心所承受的压力。

适度地过性生活。

焦虑或抑郁症状严重的病人可咨询精神
科医生或心理医生。

4.6.治疗按医嘱执行,定时到医院复查。

若心绞痛发作频繁,时间延长,程度加重,含硝酸甘油无效者,可能是心肌梗死的先兆,应指导病人及家属做家庭救护,具体步骤如下:①让病人立即就地休息,不要用力②尽快地向急救中心求援,待心率、血压等症状稍稳定后,即送入医院救治③使用抗心绞痛药物,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并可重复使用④有条件时应尽快给病人吸入高浓度(4~6L/min)氧气⑤若病人突然出现面色青紫、意识丧失时,应争分夺秒地在病人胸前区重捶2~3次,然后坚持胸外心脏挤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以等待医生到来,为抢救赢得时间。

5.【护理评价】
5.1.患者对疾病基本知识有一定了解,能自觉坚持服药,定期复查。

5.2.患者能保持情绪稳定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能积极主动与医护人员配合,达到佳治疗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