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第一章:认识美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定义和分类,认识到美术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思考、表达等能力,参与美术活动。
二、教学内容:1. 美术的定义和分类2. 美术的重要性3. 美术活动的参与方法三、教学重点:1. 美术的定义和分类2. 美术的重要性3. 美术活动的参与方法四、教学难点:1. 美术的分类2. 美术的重要性3. 美术活动的参与方法五、教学准备:1. 教材、课件2. 范例作品3. 绘画、手工工具六、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对美术的认识,展示相关范例作品。
2. 新课:讲解美术的定义和分类,让学生了解美术的重要性。
3. 示范:展示绘画、手工制作等美术活动的方法。
4. 练习:学生动手实践,创作自己的美术作品。
5. 展评: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七、教学反思:1. 学生对美术的认识是否有所提高?2. 学生是否掌握了美术活动的参与方法?3. 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第二章:线条与形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线条和形状的基本特点,学会运用线条和形状进行绘画。
2. 培养学生对线条和形状的感知能力,提高造型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和形状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二、教学内容:1. 线条的特点和运用2. 形状的特点和运用3. 线条和形状的情感表达三、教学重点:1. 线条的特点和运用2. 形状的特点和运用3. 线条和形状的情感表达四、教学难点:1. 线条和形状的特点2. 线条和形状的情感表达五、教学准备:1. 教材、课件2. 范例作品3. 绘画工具六、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对线条和形状的认识,展示相关范例作品。
2. 新课:讲解线条和形状的特点和运用,让学生学会用线条和形状进行绘画。
3. 示范:展示线条和形状的情感表达方法。
4. 练习:学生动手实践,运用线条和形状创作自己的绘画作品。
人教版一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影子的游戏教学目标:1、通过描画自己的影子,感受图形的外形美。
2、通过描画和添加的表现手法,对简洁图形的艺术美有初:3、在描画中,能运用合理的构图、丰富的想象进行添加和]教学重、难点:通过合理的构图使影子图形作为主体鲜明、饱满的反映在画]事物外形变化的观察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和理解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皮影、剪影作品、录像,准备投影仪。
学生:收集剪影作品,在大自然中寻找影子。
准备手电筒、:作业纸、铅笔。
教学活动过程:活动一:看影子放有关皮影戏表演的录像,体会其中的乐趣。
利用投影仪做1 带领学生来到校园里,在阳光下观察自己和大树及其它事物的影- 的奇特造型。
试着在阳光下做手影游戏。
活动二:再现影子以游戏的形式与学生一起通过阳光的照射画影子。
学生们自教学目标1、能够利用自然界中垂手可得的材料进行造型游戏。
2、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作品。
3、走进自然,更加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1、是否能积极参与这次活动的全过程。
是否能与学生团结合2、是否能对自己所选材料的特性有近一步了解,是否进一步的美丽。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幅欣赏图片、有关录像资料、电教设备。
学生:收集各种废旧瓶子、彩色纸、绳子、竹竿等,带小碗或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活动一:通过录像、实物投影设备观看岩画、沙雕等装饰大自然的造型欣赏大地艺术作品的图片。
请学生谈一下观看的感受,说一说这种艺术形式与自己以前接形式有何不同。
活动二:出示教师制作的小冰花,请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引起学生兴己的经验说一说它是怎样做成的新课标第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毯的实用性和装饰性。
2、引导学生运用剪贴及绘画方法来设计一块小地毯。
3、指导学生用许多“小地毯”拼成一张“大地毯” 乐趣。
教学重、难点:1、能否创作出富有特色的图案。
2、能否积极参与讨论、绘画、拼贴、欣赏等活动。
3、在拼贴“大地毯”的过程中,是否发扬合作精神,色彩: 教学准备:教师:实物投影仪、准备若干绘画和剪贴的小地毯的范例及各学生带一块泡沫拼图地垫。
人教版一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一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一年级学生全面了解和研究美术下册的内容。
第一课:认识颜色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和比较物体的颜色,学生能够认识并说出常见的颜色。
- 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学生对颜色的敏感性和初步的画画能力。
教学内容1. 通过展示不同颜色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物体的颜色。
2. 利用彩色纸板和颜料,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绘画,表达自己对颜色的认识。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物体,并鼓励他们说出物体的颜色。
2. 准备彩色纸板和颜料,让学生使用这些材料进行简单的绘画活动。
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颜色的理解。
3. 分享学生的绘画作品,鼓励他们相互欣赏和讨论。
4. 总结课堂内容,强调颜色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 收集学生的绘画作品,评估他们对颜色的认识程度。
第二课:研究画线教学目标- 研究基本的画线技巧,如直线、曲线等。
- 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展示不同类型的线条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线条的特点。
2. 通过练纸和铅笔,让学生尝试画出不同类型的线条。
3. 利用纸板和颜料,让学生进行线条组合的绘画活动。
教学步骤1. 展示线条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线条的特点。
2. 使用练纸和铅笔,让学生尝试画出直线、曲线等不同类型的线条。
3. 准备纸板和颜料,让学生通过线条组合的方式进行绘画活动。
4. 分享学生的绘画作品,鼓励他们相互欣赏和讨论。
5. 总结课堂内容,强调画线是绘画的基本技巧。
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绘画活动中的表现和创造力。
- 收集学生的绘画作品,评估他们对画线技巧的掌握程度。
...(继续编写其他课程的教案)总结通过本教案的学习,一年级学生将具备基本的颜色认知和画线技巧。
同时,通过绘画活动的实践,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美术下册中享受绘画的乐趣,并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一年级美术教案下册人教版全册

一年级美术教案下册-人教版-全册第一章:线条与形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线条和形状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和形状进行创意绘画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线条的种类和用法:直线、曲线、波浪线等。
2. 形状的种类和用法:圆形、方形、三角形、矩形等。
教学步骤:1. 讲解线条和形状的基本概念,展示图片进行举例。
2. 引导学生进行线条和形状的练习,鼓励他们发挥创意。
3. 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
第二章:颜色与色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颜色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颜色和色调进行创意绘画的能力。
教学内容:1. 颜色的基本概念:primary colors(红、黄、蓝),secondary colors(绿、橙、紫)。
2. 色调的种类和用法:明亮色调、暗淡色调、冷暖色调等。
教学步骤:1. 讲解颜色的基本概念,展示图片进行举例。
2. 引导学生进行颜色和色调的练习,鼓励他们发挥创意。
3. 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
第三章:简单的图案与纹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简单的图案和纹理的画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图案和纹理进行创意绘画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简单的图案:点、线、圆、方等。
2. 纹理的种类和用法:粗糙、光滑、条纹等。
教学步骤:1. 讲解简单的图案和纹理的画法,展示图片进行举例。
2.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图案和纹理的练习,鼓励他们发挥创意。
3. 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
第四章:人物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物画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运用人物画进行创意绘画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人物画的基本技巧:比例、动态、表情等。
2. 不同的人物画示例:男孩、女孩、老人、孩子等。
教学步骤:1. 讲解人物画的基本技巧,展示图片进行举例。
3. 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
第五章:风景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风景画的基本技巧。
一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人教版)

一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人教版)第一章:认识颜色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和区分基本的颜色,如红、橙、黄、绿、蓝等。
2.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点:1. 认识基本的颜色。
2. 学会用颜色画出简单的图形。
教学难点:1. 区分颜色的名称。
2. 运用颜色画出漂亮的图形。
教学准备:1. 彩色笔、画纸等绘画工具。
2. 颜色卡片。
教学步骤:1. 教师向学生介绍基本的颜色,让学生认识和区分。
2. 学生用彩色笔画出自己喜欢的颜色。
3. 教师引导学生用颜色画出简单的图形,如圆形、正方形等。
作业要求:1. 学生能认识基本的颜色。
2. 学生能用颜色画出简单的图形。
第二章:画动物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观察动物的外形特征,并用画笔表现出来。
2.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观察动物的外形特征。
2. 用画笔表现动物的形象。
教学难点:1. 抓住动物的特征进行绘画。
2. 运用色彩表现动物的形象。
教学准备:1. 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绘画工具。
2. 动物图片或实物。
教学步骤:1. 教师展示动物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外形特征。
2. 学生尝试用画笔和颜料表现动物的形象。
3.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动物的颜色和纹理,丰富绘画作品。
作业要求:1. 学生能观察并抓住动物的外形特征进行绘画。
2. 学生能运用色彩表现动物的形象。
第三章:认识形状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和区分基本的形状,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2.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点:1. 认识基本的形状。
2. 学会用形状画出漂亮的图形。
教学难点:1. 区分形状的名称。
2. 运用形状画出漂亮的图形。
教学准备:1. 彩色笔、画纸等绘画工具。
2. 形状卡片。
教学步骤:1. 教师向学生介绍基本的形状,让学生认识和区分。
2. 学生用彩色笔画出自己喜欢的形状。
3. 教师引导学生用形状画出简单的图形,如圆形、正方形等。
作业要求:1. 学生能认识基本的形状。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美术教学教案(精选13篇)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学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美术教学教案(精选13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美术教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学教案篇1教材分析:本课以《五彩的烟花》为题,意在通过中国传统节日放烟花的习俗,表现烟花灿烂辉煌的瞬间。
教材选择以油画棒或蜡笔(这两种作画工具学生可自由选择,以下为了叙述的方便只写油画棒这种作画工具)和水彩涂色相结合为主的作画方法,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初步的作画能力,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平时观察和表现美好事物的能力和良好习惯。
教材中提供了油画棒和水彩涂色的作画步骤,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油画棒和水彩涂色的基本技巧;提供了张凭《忽报人间曾伏虎》的国画作品,让学生领略画家对烟花的感受;四幅烟花照片和两幅学生作品都表现得色彩夺目和富有情趣,使学生有更多的感性知识,为他们的创作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色彩的初步知识,进一步认识各种颜色。
2、初步学习油画棒(或蜡笔)和水彩颜料相结合的`涂色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现力等。
3、观察烟花的色彩变化,表现节日烟花的美,促使学生养成平时观察和表现美好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初步掌握油画棒和水彩相结合的画法。
难点: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后,能较自如地表现对烟花的感受。
课前准备:(学生)油画棒、水彩颜料、纸张等常规作画工具。
(教师)范画、烟花图片等。
1、激趣。
(1)学生回忆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放烟花的情景(注意讲清时间、地点、人物)。
(2)出示烟花图片,提问:你觉得烟花很美吗?为什么?(3)揭示课题:《五彩的烟花》。
2、欣赏。
(1)出示范作,让学生说说最喜欢哪幅,并说明原因(从色彩、形状和构图等方面进行描述)。
(2)学生思考:怎样表现放烟花时的美妙情景?3、指导。
(1)教师示范创作步骤:用油画棒画出烟花,用水彩涂底色,涂满底色(特别强调注意运笔的力度、色彩搭配、主题的刻画和整体的意境等)。
一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第一章:认识美术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认识到美术是一种表达情感、表现生活的艺术形式。
2.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美术的定义: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通过绘画、雕塑、设计等形式表达情感、表现生活的艺术形式。
2.美术的特点:美术具有视觉性、空间性、立体性、创造性等特点。
三、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美术的定义和特点。
2.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五、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思考美术的定义和特点。
2.新课导入:讲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美术的魅力。
3.案例分析:分析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感受美术的艺术魅力。
4.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尝试创作一幅美术作品,培养他们的美术素养。
5.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美术的重要性和特点。
第二章:线条与形状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线条和形状的基本概念,掌握线条和形状的绘制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线条和形状表现事物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美术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1.线条:直线、曲线、折线等。
2.形状:圆形、方形、三角形、梯形等。
三、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线条和形状的基本概念。
2.培养学生运用线条和形状表现事物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掌握线条和形状的绘制方法。
2.如何提高学生运用线条和形状表现事物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线条和形状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线条和形状的概念。
2.新课导入:讲解线条和形状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线条和形状的绘制方法。
3.案例分析:分析一些优秀的线条和形状作品,让学生感受线条和形状的表现力。
4.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尝试绘制一些线条和形状,培养他们的美术表现力。
5.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线条和形状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一年级美术教案下册人教版全册

一年级美术教案下册-人教版-全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和材料使用方法。
2. 通过观察、实践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春天的画第1课:《春天的花朵》教学目标:学习用色彩画出春天的花朵。
教学内容:观察春天的花朵,了解其色彩特点,学习用色彩画出春天的花朵。
第2课:《春天的风景》教学目标:学习用色彩和线条表现春天的风景。
教学内容:观察春天的风景,了解其色彩和线条特点,学习用色彩和线条表现春天的风景。
第二单元:生活中的物品第3课:《可爱的动物》教学目标:学习用线条和色彩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
教学内容:观察可爱的动物,了解其形态和色彩特点,学习用线条和色彩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
第4课:《美丽的建筑》教学目标:学习用线条和色彩画出自己熟悉的建筑。
教学内容:观察美丽的建筑,了解其结构和色彩特点,学习用线条和色彩画出自己熟悉的建筑。
第三单元:我喜欢的食物第5课:《美味的水果》教学目标:学习用色彩和线条画出美味的水果。
教学内容:观察美味的水果,了解其形态和色彩特点,学习用色彩和线条画出美味的水果。
第6课:《美味的食物》教学目标:学习用色彩和线条画出自己喜欢的食物。
教学内容:观察美味的食物,了解其形态和色彩特点,学习用色彩和线条画出自己喜欢的食物。
六、色彩的魔力第7课:《五彩斑斓的世界》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学会运用色彩表达情感。
教学内容:学习色彩的三原色、三间色和互补色等基本知识,通过实践运用色彩创作画作。
第8课:《情绪的颜色》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色彩表达情绪的能力。
教学内容:学习颜色与情绪的关系,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七、创意手工第9课:《手工制作》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
教学内容:学习基本的手工制作技巧,创作有趣的手工作品。
第10课:《废物利用》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学会废物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课题:化妆舞会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综合*探索
教材简析:
本课比起以前课本上的《做头饰》、《做面具》更具人文性,更贴近学生心灵,而且加上了服装、海报、背景,化妆,使学生身临其境进行表演,获得成功的愉悦。
教学目标:
1、
运用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综合性的活动方式,体验“综合*探索”课的乐趣。
2、
引导学生大胆的表现自己。
3、
培养学生集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
头饰形象的设计,大小、比例合适。
2、
引导学生大胆的表现自己。
3、
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设备、各种形象的头饰范作,示范工具。
学生:图画纸、颜料、剪刀、胶水、化妆品、表演的服装,简单的布景。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活动一:
教师化妆成森林通讯员小百灵,放动画片请同学们猜小动物们都去干什么了。
出示课题:化妆舞会。
继续看动画片,体会童话世界的化妆舞会的神奇与美妙。
提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为什么你这样认为?
揭示课题:我们今天也来营造一个童话世界的化妆舞会。
活动二:
教师改扮成大魔法师,向大家介绍参加化妆舞会的三个诀窍:1、灵活的大脑
2、灵巧的双手
3、团结协作。
请学生复述这三个诀窍。
电脑出示化妆的三件法宝:
1、变头
2、变脸
3、变身
活动三:
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多种多样的头饰的形象,启发学生谈谈还可以表现那些形象。
教师用哑剧形式表现制作头饰的几个步骤,请学生总结出来:
1、构思
2、绘制
3、剪
4、贴
5、加上带子
活动四:
请学生运用三个诀窍来制作头饰,为下一节进行化妆舞会做准备。
学生制作,教师辅导,重点是启发学生作出与众不同的形象,制作时比例要合适,带子可做成插接式可调节的。
布置带好下节课要用的服装、佩饰、背景、海报材料。
收拾整理。
第二节
活动一:
请大家戴上头饰,看看大家表现的都是什么形象?
提问学生我们还需哪两件法宝才可以举行化妆舞会?
活动二:
以四位学生为例,启发学生来说说根据他们扮演的形象特征、性格,应如何的来变脸、变身。
将四位同学分配到各组,大家一起运用各种化妆品来为它们变脸,再挑选合适的服装或用布、纸、小佩饰等来为它们变身。
请这四位打扮好的同学到讲堂上来随着音乐表演自己的角色,大家评论他们化妆的好不好。
活动三:
鼓励学生以组为单位,资源共享,互相帮助,来为自己变脸、变身。
另外小组中有布置环境的,还有制作海报的。
活动四:
放音乐,各组用海报来介绍自己的节目,在布置好的情景中开化妆舞会。
最后全班一起联欢、表演。
表演完后,可互相谈谈体会和感受。
收拾整理。
课后拓展:
学生表演完后,写一写参加化妆舞会的过程。
教学评价:
1、
是否积极的参与整个活动。
2、
能否大胆的表现自己。
3、
能否与同学合作。
札记:
在上这一课时,我感觉如果让我准备那么多的教具和范作比较困难,所以我在第一课时先将教参中附的这一课的优质课的光盘放给学生们看,让他们“跟着电视里的老师、小朋友一起上课”在看的过程中,电视上的老师提问,由我们的学生来回答,也可以跟电视上的同学一起讨论。
因为光盘中这一课展示了大量的动画片和范作,情节设计的也很吸引人,所以学生们自始至终怀着极大的兴趣参与其中。
看完后,第二课时我问学生:“大魔法师送给了你哪几件法宝?”“要想参加森林舞会要打开宝箱找到哪几件法宝?”学生马上就答了出来,然后再将做的步骤理顺一下,学生就能很快的做出非常棒的头饰,并且利用带来的围裙、纱巾等等吧自己按照想象中的样子打扮起来。
表演时我请学生自由组合,根据自己扮演的形象编一个小情节剧来表演。
孩子们兴趣盎然,表演的相当的出色。
下课了,他们还不舍得将自己的“行头”撤下来,一直戴到放学。
“和电视上的老师、同学一起
上课”时我的一个大胆尝试,起初心里也没有底,经过实践,效果还真不错。
其实,这和电视教育、远程教育的原理是一样的,学生能够利用媒体来进行自主学习,这不正符合新教改的要求吗?但是教师在备课,与教学媒体的交互方面一定要多下功夫,不能完全依靠媒体,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课题:有趣的汉字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教材分析:
将象形文字纳入美术教学中,是新教材的一个大胆尝试。
其实在上学期的语文课上学生已经初步、浅显的了解了象形文字了。
美术课上设立这一课,更应该从培养学生对想象、创新的热情方面入手。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欣赏中国古代的象形文字的造型美感,激发爱国热情。
2、
引导学生用图画形式表现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
1、
引导学生对象形文字的内容和学习过程产生兴趣。
2、
引导学生能够运用象形的造型方法,较明确的表达词语的意义。
3、
培养学生对想象、创新的热情。
教学准备:
学生:回去搜集有关象形文字的资料。
带绘画工具。
教师:光盘《文字国》、电脑多媒体设备、有关中国古代象形文字的图片资料、示范操作的各种绘画制作工具。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活动一:
展示中国古代岩画中的一段象形文字,请学生猜猜这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争辩。
教师公布答案,告诉学生这是象形文字。
教师讲解象形文字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学生将自己搜集、了解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了解祖先创造、运用象形文字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模仿兴趣和表现欲望。
活动二:
教师播放光盘《文字国》,向学生展示象形文字的演化轨迹使学生得到启示。
引导学生寻找象形文字是怎样抓住实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夸张的手法突出特征,略去细节的。
活动三:
学写象形文字。
教师通过实际操作示范,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色彩来临摹象形文字的演变,可以给每一组字画上漂亮的边框。
活动四:
试着自己造一个象形文字,指导学生大胆的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进行夸张表现。
力争表现出词语的意思。
作业完成后又学生来向大家进行介绍。
第二节:
活动一:
教师运用象形文字在黑板上写一段祝福的话给学生,请学生根据每个字表现对象的最主要的特征情况猜猜老师写的是什么祝福。
出示几段学生运用自造象形文字写的话,请学生欣赏、评述。
活动二:
想象自己是原始人,要用象形文字来记日记。
老师在黑板上写几句简单的话,请学生选择一句用自造象形文字来表现。
1、
今天天气真好,我和爸爸去森林打猎,打到一只羊,我们把它烤着吃了。
2、
今天我和姐姐去河边捕鱼,一共捕了三条。
3、
下雨了,我们住的屋子漏雨了。
4、
晚上,我和哥哥坐在石头上看月亮。
在作业过程中激励学生自由的创造表现,通过多次实践,力争表现出词语的意义。
活动三:
引导学生用图画形式表现一段话,内容不限。
告诉学生象形文字能用容易、准确的表现实际的具体形象,但对抽象的概念很难准确的表达,提醒学生注意选择那些可以表达的词语进行作业,增加成功的机会。
活动四:
将做好的作业展览在教室的展板上,互相欣赏、评述。
课后拓展:
让学生回家多看一些古代文字资料,尽可能寻找可以辨认的象形文字,增进对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评价:
1学生对象形文字的内容和学习过程是否产生兴趣。
2学生是否能够运用象形的造型方法,较明确的表达词语的意义。
3是否激发出学生对想象、创新的热情。
札记:
我布置学生做课前预习时并没有想到学生能找到那么多的资料,一年级三班的同学拿来的这张《文字国》的光盘对我这节课的帮助很大。
鼠标经过光盘上的每一个字时,这个字就由象形文字慢慢的演变为现在的文字,还配有这个字的实物原型,非常的形象。
这张光盘帮了我的大忙。
凭借老师一个人的力量是找不到那么多的资料的,而借助于学生的力量不仅渠道丰富,还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值得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