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史思考题

合集下载

中外城市建设史思考题6.9

中外城市建设史思考题6.9

中外城市建设史思考题6.91.宫城集中在城北,市集在城南。

2,充分利用地形,宫城建在高城上。

3,重视城市分区。

4,继承了择中立宫的传统。

城东北系手工业作坊,集中设市,长安城内东北部地势最低,是平民百姓的闾里所所在,住宅区内有很多里巷,实行严格管理。

宫殿建筑区是长安城中心,改变了战国时期都城两城相依的旧章,也不同于秦咸阳松散状的布局,而将宫殿,官署,市场,居民区置于同一大城之内。

从长安城的总的形制和布局来看,多少有些附会《周礼考公记》的规则。

宫殿占据了城市的很大空间布局:长安城由宫城、皇城和外郭城组成。

宫城位于都城北部的正中,平面成规整的长方形。

四周的城墙均是版筑的夯土墙。

宫城内有太极宫、东宫、掖庭宫三宫。

太极宫位于宫城的中央,本为隋之大兴宫。

宫内有16座大殿,其正殿名太极殿,是唐初政治的中枢所在。

太极宫东边为太子居住的东宫,西边是宫女居住的掖庭宫。

掖庭宫的北部为太仓所在。

宫城北面设三门,南面设五门,其正门承方正宏大,宫城居中,对称严谨,分区明确,街道整齐,坊里匀称。

——、我国从宋代开始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试述这一变化的主要表现和主要原因。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封闭的“坊”“市”制度解体,开放型空间结构开始形成。

由于受封建社会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这一转变很不彻底,始终处于“开”而不“放“的状态——元大都都城建设的成功之处的主要特点。

1,继承发展了唐宋以来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优秀传统手法——三套方城,宫城居中,中轴对称的布局。

2,规则的宫殿与不规则的园囿有机结合。

3,完善的上、下水道。

4,元大都的规划与建设有统一领导与指挥,规划设计意图得到执行与贯彻。

——阐述清明时期我国城市发展和建设的主要特点。

发展特点:1,城市数量和类型增多。

2,城市之间、城乡之间具有密切联系的特点。

3,众多小城镇特别是江南地区市镇蓬勃兴起。

4,沿江、沿运河城市发展轴线进一步增强。

5,边陲地区的城镇分布地域有了较大扩展。

中国城市建设史思考题

中国城市建设史思考题

中国城市建设史思考题1、我国新时期时期原始社会居民点布局形态与社会文化发展阶段有何关系?初期城市生产的条件是什么?2、现已发掘的商代主要城市有哪些组成物质要素?其布局特征如何?当时城市建设技术发展水平有哪些表现?3、为什么说我国周代发生过两次筑城高潮?西周时期有哪些主要城市?各有何不同性质?4、简述《周礼·考工记》中关于营国制度的内容并加于解释。

周代王城制度对我国城市发展规划的历史发展过程有何重大影响?5、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重要的诸侯国都城?其规划和平面形状有何特点?对照周代营国制度的规定,为什么他们大都未予遵守?试加于分析。

春秋战国时代有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师及理论?6、为什么秦统一全国后城市能得到空前的发展?发展概况如何?7、简述汉代城市发展的特点?8、秦明都城咸阳建设有何成就?如何评价?9、汉长安修建过程及其平面布局有何特点?略述汉长安平面布局的形成要素。

10、汉长安城门、道路、市集和居住区规划有何特点?汉代皇家园林最大者是哪一个?其规模如何?11、汉代东都洛阳是如何形成的?其布局有何特点?12、西汉“五都”有哪些?13、三国至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相应的城市的发展受到哪些重大因素?14、曹魏邺城规划的主要内容及其划时代意义是什么?15、北魏时期洛阳改建后的布局有哪些主要内容?16、古代南京城是怎样形成的?南朝建康有何发展?其规划布局有何特点?17、隋唐时代我国经济社会有哪些重大发展?城市发展概况如何?18、隋大兴城选址重建的原因是什么?其建设经过、选址布局如何?绘平面示意图。

19、隋唐长安城规划有哪些特点、成就和问题?对其他都城规划有何影响?20、隋唐东都洛阳建设的经济社会背景是什么?其规划选址布局有何特点和问题?21、试比较隋唐长安洛阳两京城规划的异同点和后者的改进与问题?22、我国古代名城扬州的城市地理条件自春秋时期以来发生过哪些变迁?战国、秦汉至隋唐时期坡址、规划如何变化?扬州为何能在隋唐时期成为全国最大的城市?23、山西新绛在唐代的城市轮廓是如何通过文献记载分析和遗址考察与现代比较后判断的?新绛在唐代繁荣的地理条件是什么?24、南北朝至隋唐时代少数名族地区城市建设有哪些类型?25、宋元时代我国城市有何重大发展?26、试从隋唐东都的建设和五代以后在开封建都说明我国中原及东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对政治中心东迁的影响?27、唐代和宋代开封的布局有何特色?《清明上河图》告诉我们哪些都城的情况?28后周世宗柴荣关于改建扩建开封的诏书中包括哪些措施?有何意义和价值?29开封在宋代的城市道路系统、市政街道、手工业区、文化娱乐设施布局有何特点?宋开封居住区对汉唐时代严格封闭的坊里制的废除有何意义?绘开封平面简图。

中国城市建设史思考题(未删减版)

中国城市建设史思考题(未删减版)

第一讲中国城市的产生与夏商周时期的城市思考题:1、城与廓的概念▲●《墨子•非攻篇》、《孟子•公孙丑篇》、《战国策》中都提到:“三里之城,七里之廓”。

《管子•度地篇》:“内为之城,外为之廓”。

传说在夏代,“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

从以上的记载中,可见城与廓是有区别的,廓比城大,或城在廓内,城廓均是防御性的。

这时已有阶级分化,奴隶主贵族居城内,一般人民居城外廓内2、城与市的概念▲●城与市的概念不同,市指交易场所,城指防御城垣,有城的不一定全是市,市也不一定全有城墙。

而且,城市的经济性质不同于农村居民点,城市代表这种居民点产生的时代,即私有制及阶级产生后,需要用城垣保护私有财产(城郭沟池以为固)。

同时也指这时商业、手工业与农业分开,而需要专门的固定的交易场所。

3、我国最早的城市规划建设制度出现于何时、何书中?并阐述书中规定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附图说明)。

▲●春秋时代齐国人记录手工技术的官书《周礼·考工记》。

(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以井田为原型的城市规划)营国制度的所奠定的规划系统的主要内容是:1, 整体规划结构:以宫城为中心,宫城南北轴线作为主轴线,前朝后市,左祖右社,围绕宫城对称布置。

2, 以礼治国的规划秩序。

3, 棋盘式道路,具有方位感——方格网的规划方法。

4, 营国制度主要反映了城邑建设体制,提出了城邑建设体制的基本内容,即王城——都城——诸侯城建设的差异。

反映了礼制营建建筑制度,依据爵位、尊卑而定。

意义《周礼·考工记》体现的营国制度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较早成形的制度,体现了完整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宗教礼法关系,体现的是以儒家为代表的维护礼制、皇权至上的理念。

4、解释“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的意思。

▲●译:匠人营造的王城(都城),呈方形,每边长九里,各开三座城门。

外国建筑史思考题

外国建筑史思考题

思考题现代建筑派的主要贡献是什么?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原则有哪些?国际主义风格的建筑由哪几种建筑派别组成?什么是理性国际主义?它的代表人物是谁?代表作为哪几座?何为粗野主义?它的代表人物是谁?代表作品什么是典雅主义?它的代表人物是谁?代表作品何为有机功能主义?它的代表人物是谁?代表作品何为“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它的代表人物是谁?代表作品何为讲究“人情化”与“地方性”的倾向;它的代表人物是谁?代表作品何为讲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它的代表人物是谁?代表作品钢笔建筑画-美国驻印度大使馆;-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候机楼;-华盛顿杜勒斯机场候机楼;-密斯克郎楼立面;思考题:(建筑大师格罗皮乌斯和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在现代建筑运动中起到了哪些主要作用?他的的主要思想和主要作品是什么?画出包豪斯校舍的总平面及各层平面图。

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在现代建筑运动中起到了哪些主要作用?他的的主要思想和主要作品是什么?萨伏伊别墅的作者是谁?有何特建筑点?野性主义有何风格?代表作有哪几座?朗香教堂为何种建筑风格的作品,有建筑何特点?画出它的透视图?思考题:(密斯、赖特和阿尔托)现代建筑大师—密斯在现代建筑运动中起到了哪些主要作用?他的的主要思想和主要作品有哪些?理性国际主义风格是谁创造的?有何特点?何为“皮包骨”的精细建筑?画出伊利诺工学院建筑馆的透视图。

现代建筑大师—赖特在现代建筑运动走了何种独特的道路?他的主要作用、主要思想和主要作品有哪些?赖特的有机建筑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画出流水别墅的透视图,它有何建筑特色?帝国饭店与西塔里埃森有何不同风格?阿尔托的主要建筑思想是哪些?他的主要作品有何为哪几个?何为“地方化、民族化和人情化”建筑?画出萨依诺萨罗市政府中心的透视图,它有何建筑特色?赖特和阿尔托建筑作品的建筑风格有何不同?思考题:(高层和大跨度建筑)高层建筑怎样分类?高层建筑有几种风格?高层建筑有哪些代表作?高层建筑的设计特点是什么? 大跨度建筑有几种结构形式? 大跨度建筑的代表作有哪些?。

同济大学中国城建史思考题

同济大学中国城建史思考题

1.城市形成的评定标准1、聚集性2、经济性第二、第三产业为主非农人口比重大3、社会性----------一定的复杂社会关系所组成2.早期城市产生的基本条件a)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必要前提)b)3.城市的本质特征分析a)以人为主体i.任何城市都是人建造的ii.任何城市都是由人管理的iii.任何城市都是为人类服务的b)高度集中人口稠密、活动频繁、物资雄厚、文化荟萃c)中心作用磁力、吸引力、与辐射力d)多样性、复杂性4.殷周时代城市的特点1.商代商代都邑都邑都邑的特点的特点a)人口众多,密度大,遗址范围大,各种建筑多。

b)城市外围有规模巨大的夯土城墙,垣曲,殷墟有壕沟。

c)尸乡、郑州两座商城基本可划为宫城和郭城两大部分d)城内有大量的手工作坊e)城内有排水设施2.殷商时代城市的特点a)殷商时代已出现为考古证实的城市,城市往往是奴隶主的驻地,因此宫殿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b)城市中集中着为奴隶主服务的各种手工业和商业,如青铜器、骨器、陶器等。

从发掘出的奠基奴隶遗骨可以看出城市中明显的阶级差别和对立。

c)白灰面夯土建筑——由柱础支撑的高大的木构架,可能仍用草屋顶,传说中的“茅茨土阶”3.周代城市的特点a)b)丰京、镐京:西周的都城(今西安)c)王城、成周:(今洛阳)d)已经有一定的规划5.春秋战国时代城市形态特征1.春秋春秋战国时代城市形态特征战国时代城市形态特征a)b)城市平面形态上的巨大变化c)城市防御设施有较大发展d)水陆交通,水系利用有独到之处e)城垣、城壕组成的城圈稳定性,对城市改建影响大。

6.周代的营国制度、产生原因以及其对于古代城市建设的影响?a)营国宏观规划体制:国家由王畿、诸侯封国、卿大夫采邑城(都)。

b)城(国)的规划制度:“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i.匠人营造的王城,方形,每面九里(3000米),各开三座城门。

城内有九条枞街,九条横街,每街宽都可容九辆车子并行(车轨的9倍,约18米);(城中央是宫城)左设宗庙,右设社稷坛,前临外朝,后通宫市,宫市外朝的面积各方一百步(一百亩)。

中外建筑史思考题1

中外建筑史思考题1

中外建筑史期中测试题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填空题1、清代宫廷工匠中专门制作模型的家族被成为。

2、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四合院遗址是时代的。

3、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实例是。

4、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廊院式建筑是。

5、我国建筑屋面上使用的瓦始于,砖始于。

6、长城始建于瓦始于。

7、是我国春秋时代有名的建筑师,被后代奉为建筑工匠的祖师。

8、中国塔的主要类型有、、、、等五种。

9、我国现存最早的佛塔是(时代)的。

10、我国现存最早的木塔是代的,平面形;我国现存最高的砖塔是代的,现存最高的石塔是代。

11、最早见于史籍的佛教建筑,是东汉明帝时的。

12、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基本形式有、、、、等五种。

13、在木结构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我国很早就实行了类似于近代建筑的模数制,宋代用“”,清代用“”作标准。

14、河北赵县安济桥建造于代,是世界上最早的,其设计者为。

15、石窟寺有、、三种基本类型。

16、北京妙应寺白塔是代尼泊尔工匠设计的。

17、中国现存最古的木构建筑是代山西五台县。

18、唐代佛光寺大殿平面形式采用,晋祠圣母殿平面采用,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平面采用。

19、《考工记》是我国的专著,《园冶》是关于造园的代著作,作者,是我国宋代建筑方面的重要术书,作者。

20、隋代大兴城是由设计建造的;元大都的规划者为和阿拉伯人,大都水系由杰出的科学家规划。

22、、、、、、、为我国七大古都。

24、清代彩画的等级次序由尊到卑是、、、。

25、中国古典木构建筑主要、、三种主要结构形式26、窑洞主要的三种形式:、、。

27、我国的四大石窟为、、、。

30、中国古代礼制化的山川崇拜反映在、、、,四渎是指、、、。

32、描写中国形貌的“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出自。

36、清官式斗拱按位置分、、三种。

41、陵邑制出现在。

42、中国传统的都城核心是。

43、无梁殿作为一种地面建筑出现在。

44、应县佛宫寺塔建于。

(完整版)房屋建筑学思考题及答案

(完整版)房屋建筑学思考题及答案

房屋建筑学思考题1-1 建筑构造研究的对象及其任务是什么?(P110)研究建筑物各组成部分的构造原理和构造方法。

研究的主要任务在于根据建筑物的功能要求提供符合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构造方案,以作为建筑设计中综合解决技术问题及进行施工图设计的依据。

1-2 建筑物由哪些基本部分组成?各组成部分的主要作用是什么?(P110-111)基础:位于建筑物最下部的承重构件,承受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将这些何在传给地基。

墙(柱):建筑物的承重构件和围护构件。

作为承重构件,承受建筑物由屋顶或楼板层传来的荷载,并将这些荷载再传给基础;作为围护构件,外墙还起着地与自然界各种因素对屋内的侵袭的作用,内墙起着分隔房间,创造室内舒适环境的作用。

楼地层:楼板层是水平方向的承重构件,按房间层高将整栋建筑物沿水平方向分为若干部分,承受着家具、设备和人体的荷载,以及本身自重,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墙,并对墙身起着水平支撑的作用。

地坪是底层房间与土层相接的部分,承受底层房间的荷载。

楼梯:垂直交通设施,供人们上下楼层和紧急疏散作用。

屋顶:顶部的外围护构件和承重构件,抵御自然界雨雪及太阳辐射等对顶层房间的影响(隔热保温),承受着建筑物顶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墙。

门窗:门主要起提供人们内外交通和隔离房间之用;窗则主要是采光和通风,同时也起分隔和围护作用。

承重构件:基础、墙(承重墙)或柱、楼底层、屋顶维护构件:屋顶、外墙、窗1-3 建筑物按承重结构的材料分类有哪些?其各自的意义、特点和适用范围?(P112)木结构,混合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

1.木结构:承重构件是木材;来源广泛、加工简单、价格低廉,但防腐防火耐久年限都不如其他材料,不污染环境,但我国木资源紧缺;单层2.混合结构:承重构件由多种材料制成,砖与木、砖与钢筋混凝土、钢筋混凝土与钢,习惯又称砖混结构;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降低造价;适用于高度不高,空间要求不大的多层建筑。

3.钢筋混凝土结构:骨料就地取材、耗钢量少、水泥原料丰富、造价便宜、防火性和耐久性好,可现浇可预制,利于工厂化和机械化;适用范围较广,多为高层建筑。

中国城市建设史思考题答案

中国城市建设史思考题答案

1. 论述我国城市是如何产生的。

(包括产生的时期、基础及产生的条件)答:我国最早的城市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也就是在原始社会解体并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产生的大体相当于公元前3000年~前2000年的“龙山文化”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和社会成员的阶级分化,精神文化相应的繁荣的发展起来,频繁的战争,城市逐渐产生。

2. 你对中国城市形成的时期及其形成的评判的标准有什么看法。

答:评判标准是:①城市需要一定的规模;②具有一定的永久性的大型建筑;③具有一定的手工生产场所和商品贸易交换场所;④具有一定的城市基础设施,例如,道路,城垣,壕沟等;⑤有比较密集的居住址。

其中还①是前提,②、③是实质,④、⑤基础和保障。

3. 促成西周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促成西周城市发展较快的原因主要是分封诸侯。

还有一个原因是周王朝也在寻求适中的位置加强都城的建设。

4. 我国最早的城市规划建设制度出现于何时、何书中,并阐述书中规定的主要内容、含义及其影响。

答:《周礼·考工记》中“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夫,市朝一夫”“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环涂以为诸侯(城)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影响深远,如旁三门,宫城居中、左祖右社等,在唐长安、宋汴梁、元大都、明北京等的实例中,表现明显。

5. 试述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都城建设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答:特点:列国都城一般都有大、小两城组成,并呈现多种组合形式。

原因:反映了“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要求。

6.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在城市规划上出现什么先进的科学理论,并阐述其内容。

答:《管子·乘马》说“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

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管子·乘马》说“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

”7. 阐述原始居民点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受哲学的影响,古典园林最大的欣赏便是品味园林所营造的意境。园林与自然美结合,用山、水、树、花、名胜古迹、古刹酒肆间接表现氛围,而又在适当处用意象、诗词、匾额来直接点出这一处意境。
总结而言,便是视觉上的自然美景和联想中的超然外化。欣赏时不仅是用人的感官,更是哲学上的思考。
2院落空间中代表着皇权的建筑无论是体量、等级上都是顶级。
3紫禁城整体以中轴线左右对称,而非唐大明宫中宫殿园林错落,强化封建礼教,强调皇权至尊。
6总结中国古代利用阙作为入口引导空间的设计手法,并在世界上找三个与此相似的例子
南天门(武当山?)、太和门、
凯旋门、德方斯、卢浮宫金字塔
7佛教在中国传播过程中,与中国传统文化互相融合,终至难分彼此。这一过程在建筑中的反映是什么?
5包括大门、便门在内的细节,在四合院的使用中亦有严格的礼教规范。(红楼梦中黛玉进贾府便是入的东便门,而非正门)
3不同的气候环境、地理环境和生活习俗如何造就不同的建筑。
气候:北方墙厚,屋顶厚、重视南向、争取日照,如四合院。南方屋檐深挑,天井狭小,以利通风而屏蔽强烈日光辐射,如徽居不重视坐南朝北。藏区降水少而平顶。
因为中国园林从魏晋时期就与文人结缘,开始了美学认知。文人玄谈玩世,道家道法自然,又与中国画、诗词结合。不论是文人重视意境的表达,还是画与词的重意非实,都使得在园林的审美上给予了一份意境。山水植物、空间表达都在营造超脱的精神环境,在园林中儒道两家相互体现,天人合一,引人深思。
1、在中国古代园林中,可以欣赏各种造园手法。尤其是在一些私家园林,体会其空间变化、藏露、对比、建筑小品,华步小筑。
地形条件:平原地区对民居空间的制约小,布局较为宽松;山地则对民居的布局产生较大影响,山地建筑顺自然地形,智取空间,如山西悬空寺。湘西的水边住宅吊脚楼。黄土高原地区独特的窑洞民居。
生活习俗:氏族而居的客家人造就了遍重防御的客家土楼;游牧习惯的牧民造就了易拆的毡房、帖房。
4中国产生了“锢窑”这样的建筑类型,为什么没能发展出中国的拱券建筑体系?
1、佛教引入之初,建筑风格也是印度西域式样。白马寺就是一例典范,以佛塔为中心的方形庭院平面布局。
2、东汉末年浮屠寺的木楼阁式结构和回廊殿阁已改为中国传统式样。
3、两晋南北朝时佛教盛行,当时洛阳最大的永宁寺在平面布局上有了中国古代中轴线对称布置的方法。
4、舍宅为寺的做法,使得佛寺日益重要,成为整个寺院的中心,取代了原本的佛塔。
5、在佛教融入中国过程中,建筑的装修逐渐变成中国固有的形式。
6、佛教中国化中产生了不同流派,寺院中出现了不同用途的殿,如戒坛。
7、藏传佛教中,佛寺反映了厚墙、平顶的藏式特征。布达拉宫金顶的屋顶、斗拱是典型的汉民族风格。小乘佛教在云南地区的建筑反映了当地建筑群体布局的灵活自由、形象的轻巧。
8请举例说明文人园林和皇家园林的异同。
2就城市而言。中国古代长时间处于封建农耕社会,需要有序而安稳的氛围,人口和粮食才能增加。相应需要合理的土地制度及军队制度。尤其是在确立了均田制和府兵制的唐朝,对于人口的控制是国之根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国家利用里坊制,确定每坊人数,便于分田、征兵、收税,维护统治。西方在多次思潮中推崇古希腊,而古希腊文明是追求民主、自由,也相应在城市上有所体现。
1砖石的完全成熟较晚,在明代。
2拱券建筑时间较长,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比木构要多。
3砖石拱券建筑无法表现木构带来的亲盈,与中国古代哲学的审美不相符。石质冰冷而木温馨,木长于土。
4锢窑只局限与在黄土高原,对环境有一定的要求,没有发展到全国。
5明清北京紫禁城如何组织院落空间序列以形成皇权至尊的空间效果?
1利用在中轴线上组织空间院落序列。前殿有千步廊的狭长、太和殿前广场的开阔。人经过压抑、小放松、再压抑而到开阔。后殿是嫔妃、皇子的各种住所以众星拱月的形式围绕着后三宫。
2北京四合院如何体现儒家思想当中的“礼”。
1四合院中的居住分配上。正房是为最尊贵,厢房次之。而正房住长辈或宅主,厢房住晚辈。
2垂花门将前院与后院分开。前院、内院互不干扰,体现男女有别、内外有别宗法礼制。
3院内主仆的交通路线有别。
4人的社会等级不同,对四合院的装修、规模等都会有严格的制度规范,以求门当户对。
同:1利用象征比拟、诗词意象、名胜古迹来营造意境。2把全园划分若干景区,园中空间与景物的布置主次分明3对空间的处理手法相同,因地制宜。例如借景手法,万寿山和玉峰塔,拙政园与北寺塔。4一切从实际条件出发,精心设计,追求自然美。颐和园除宫殿部分之外,其他布置和拙政园一样活泼。
9为什么在古代中国,园林被当做一门艺术?应该怎样欣赏中国古典园林?
以颐和园和拙政园为例
异:1在意境营造上,皇家园林中出现了寺庙街市酒肆。如颐和园的后湖买卖街、万寿山。2颐和园主入口有宫殿建筑群,布局对称,前朝后寝。而拙政园中不止建筑,全园空间布局灵活多变,追求步移景异。3佛香阁是颐和园中的标志。颐和园建筑体量为了控制全园、与空间相称,尺度都很高大。4颐和园尺度大、有真山真水。而拙政园原是洼地,以水为主。水面不似皇家园林的平整而显曲折灵动。山则是造园者对自然山型的提炼再现。5讲究园林的细部处理,花草树木皆有其意,建筑类型不同,与谁同坐轩、水廊、待霜亭。6颐和园气魄宏伟、拙政园宁静雅致。
1中国古代城市往往方整清晰,西方古代城市则形状自由;而园林似乎相反,西方古代园林条理整饬,中国古代园林则自由婉转。你觉得这个说法有道理吗?
请思考一下这种现象的原因。
有道理
1东西方是不同的哲学体系,而美学是依赖于哲学的。中国在魏晋时期,思想再次迸发,崇尚天人合一,园林追求自然美。园林是释放个人的情感而非理性,而西方园林体现的是西方对理性的崇拜,故而是几何型的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