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电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电子教案
2019-2020年高二地理《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教学设计

2019-2020年高二地理《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教学设计【考点搜索】大型水利工程建设需要解决的地理问题——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问题【教材分析】教材首先介绍了三峡工程生态环境效应,即三峡工程建设对生态与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三峡工程作为一个超大型水利工程,它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十分复杂。
教材对三峡工程建设产生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分类说明。
最后,教材简要介绍了三峡工程对三峡的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的影响。
知识纲要三防洪峡三防治血吸虫病工峡有利于中下游减轻洞庭湖淤积程工增加枯水期流量,改善水质对程调节局部气候,减轻环境污染生的淹没土地、耕地态生加剧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环态诱发地质灾害(地震、滑坡)境环对库区不利加重泥沙淤积和境加重泥沙淤积名效影响物种生存胜应增加蚊虫孳生古不可逆转的——补救或挽回迹生态与环境问题对策影响较大的——有效控制的影响较小的——有效防治影自然景观:影响不大、形成新景观响对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的影响和对策文物古迹:迁建、保护、抢救【学习策略】1、知识准备:在课前通过查找报刊、书籍和上网搜集有关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
2、读图分析:通过读图了解钉螺、中华鲟、白鳍豚的生活习性,理解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学内容】一、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是指建设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1、有利影响(1)防洪:三峡工程的建设,可以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坏,改善中下游平原湖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2)防治血吸虫病:三峡工程的建设,将改变钉螺“夏水冬陆”的生存环境,从而有利于中下游血吸虫病的防治。
(3)减轻洞庭湖淤积:三峡工程的建设,使长江中游的水位在洪水期间有所降低,减轻了长江洪水对洞庭湖湖水的顶托作用,从而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4)增加枯水期流量,改善水质:三峡工程的建设,可以调节长江径流的季节变化,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
水环境保护课设-三峡大坝建成后对库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目录目录 ------------------------------------------------------------------------------------- I 1 工程概况和工程分析----------------------------------------------------------------11.1 三峡工程概况----------------------------------------------------------------11.1.1 库区气候情况--------------------------------------------------------11.1.2 库区地理特征--------------------------------------------------------21.1.3 库区社会经济文化---------------------------------------------------31.2 工程分析 ---------------------------------------------------------------------41.2.1 水库特征 -------------------------------------------------------------41.2.2 水库运行方式--------------------------------------------------------41.2.3 工程主要效益--------------------------------------------------------52 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63 确定评价范围和等级----------------------------------------------------------------73.1评价范围----------------------------------------------------------------------73.2 评价方法 ---------------------------------------------------------------------73.3 评价等级 ---------------------------------------------------------------------84 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84.1 对局地气候的影响-----------------------------------------------------------84.1.1 对气温的影响--------------------------------------------------------84.1.2 对相对湿度的影响------------------------------------------------- 104.1.3 对降水量的影响 --------------------------------------------------- 114.1.4 对蒸发量的影响 --------------------------------------------------- 134.1.5 对风速的影响------------------------------------------------------ 144.1.6 对雾的影响--------------------------------------------------------- 154.2 对库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64.2.1 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174.2.2 对动物多样性的影响---------------------------------------------- 174.2.3 对珍稀、濒危水生动物的影响 ----------------------------------- 194.3 库区水土流失-------------------------------------------------------------- 194.4 三峡大坝对库区水环境的影响 ------------------------------------------- 204.4.1 库区年径流量------------------------------------------------------ 204.4.2 库区水文泥沙------------------------------------------------------ 214.4.2 库区水质 ----------------------------------------------------------- 234.5 库区淹没与移民 ----------------------------------------------------------- 274.6 文物古迹 ------------------------------------------------------------------- 284.7 库区泥沙淤积和坝下游河道冲刷----------------------------------------- 294.8 环境地质 ------------------------------------------------------------------- 294.9 长江三峡工程对中游平原湖区涝渍和潜育化影响---------------------- 304.10河口生态环境 ------------------------------------------------------------- 305 对主要生态影响进行影响预测 --------------------------------------------------- 315.1 气温变化趋势-------------------------------------------------------------- 315.2 相对湿度变化趋势--------------------------------------------------------- 325.3 风速变化趋势-------------------------------------------------------------- 325.4 降水量变化趋势 ----------------------------------------------------------- 335.5 蒸发量变化趋势 ----------------------------------------------------------- 335.6 雾日变化趋势-------------------------------------------------------------- 345.7 耕地面积变化趋势--------------------------------------------------------- 355.8 鱼类变化趋势-------------------------------------------------------------- 355.9 水质变化趋势-------------------------------------------------------------- 365.10年径流量变化趋势-------------------------------------------------------- 365.11年输沙量变化趋势-------------------------------------------------------- 375.12输沙模数变化趋势-------------------------------------------------------- 375.13总人口变化趋势----------------------------------------------------------- 385.14长江珍稀濒危物种-------------------------------------------------------- 385.15三峡诱发地震、库区发生新老滑坡变形和坍塌的情况---------------- 396 结论--------------------------------------------------------------------------------- 407 建议对策措施---------------------------------------------------------------------- 40 参考文献------------------------------------------------------------------------------ 42 附录实现BP网络预测的Matlab源程序------------------------------------------ 441 工程概况和工程分析1.1 三峡工程概况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具有防洪、发电、改善航运等综合效益,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工程。
5.3《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教案(旧人教选修二).

5.3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三峡工程建设产生的生态环境效应,以及针对不利影响所采取的相应对策;2.了解三峡工程建设对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所产生的影响,以及采取的相应措施。
教学重点、难点:三峡工程产生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有关课件等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归纳整理法等。
教学过程:一、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有利有弊,利大于弊。
引导学生读课本文段并填表:(表5-6)(1)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仅仅是指因为三峡工程的建设而引起的生态和环境发生了有利于或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改变,并非所有三峡工程造成的变化和影响都属生态环境效应。
正面的生态环境效应往往带来生态环境效益,而负面的生态环境效应则容易发展成为生态环境问题。
(2)就生态和环境效益而言,水利工程在本质上就是改造环境、趋利避害的工程,三峡工程本质上也是一项保护环境的工程,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长江中下游防洪能力,保护并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产生正面的生态环境效应。
但是任何一项大型工程(包括水利工程),都难免会对其周围及相关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3)正面生态环境效应与本单元第二节所介绍的三峡工程建设的综合效益密切相关,是综合效益的有机组成部分。
对于有利的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发扬光大;对于不利影响,我们要分析影响的程度,并寻求解决办法,使其降低到最小程度。
二、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通过对三峡工程建设对库区生态与环境的不利影响的分析,根据其所受影响程度的大小,可分为三类,并由此可以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
读“三峡工程对库区生态与环境的不利影响分类表”,完成下表5-7:问题:为什么水库的选址应该避开断层带?避免诱发断层活动,避免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三、三峡工程对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的影响和对策1、影响有些景点虽然存在,却将失去其从前的魅力。
但总的来说,三峡景观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还会形成一些新的旅游点,而三峡大坝所形成的“高峡出平湖”的宏伟景观,将成为当代世界奇观。
水环境保护课设-三峡大坝建成后对库区生态环境影响

目录目录------------------------------------------------------------------------------------------------- I 1 工程概况和工程分析 ------------------------------------------------------------------------ 11.1 三峡工程概况 ------------------------------------------------------------------------ 11.1.1 库区气候情况 --------------------------------------------------------------- 11.1.2 库区地理特征 --------------------------------------------------------------- 21.1.3 库区社会经济文化 --------------------------------------------------------- 31.2 工程分析------------------------------------------------------------------------------- 41.2.1 水库特征 --------------------------------------------------------------------- 41.2.2 水库运行方式 --------------------------------------------------------------- 41.2.3 工程主要效益 --------------------------------------------------------------- 52 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 63 确定评价范围和等级 ------------------------------------------------------------------------ 73.1评价范围 ------------------------------------------------------------------------------- 73.2 评价方法------------------------------------------------------------------------------- 73.3 评价等级------------------------------------------------------------------------------- 84 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 ------------------------------------------------------------------------ 84.1 对局地气候的影响 ------------------------------------------------------------------ 84.1.1 对气温的影响 --------------------------------------------------------------- 84.1.2 对相对湿度的影响 ------------------------------------------------------- 104.1.3 对降水量的影响 ---------------------------------------------------------- 114.1.4 对蒸发量的影响 ---------------------------------------------------------- 134.1.5 对风速的影响 ------------------------------------------------------------- 144.1.6 对雾的影响 ---------------------------------------------------------------- 154.2 对库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164.2.1 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 174.2.2 对动物多样性的影响 ---------------------------------------------------- 174.2.3 对珍稀、濒危水生动物的影响 ---------------------------------------- 194.3 库区水土流失 ---------------------------------------------------------------------- 194.4 三峡大坝对库区水环境的影响 ------------------------------------------------- 204.4.1 库区年径流量 ------------------------------------------------------------- 204.4.2 库区水文泥沙 ------------------------------------------------------------- 214.4.2 库区水质 ------------------------------------------------------------------- 234.5 库区淹没与移民 ------------------------------------------------------------------- 274.6 文物古迹----------------------------------------------------------------------------- 284.7 库区泥沙淤积和坝下游河道冲刷 ---------------------------------------------- 294.8 环境地质----------------------------------------------------------------------------- 294.9 长江三峡工程对中游平原湖区涝渍和潜育化影响 ------------------------- 304.10河口生态环境---------------------------------------------------------------------- 305 对主要生态影响进行影响预测 ---------------------------------------------------------- 315.1 气温变化趋势 ---------------------------------------------------------------------- 315.2 相对湿度变化趋势 ---------------------------------------------------------------- 325.3 风速变化趋势 ---------------------------------------------------------------------- 325.4 降水量变化趋势 ------------------------------------------------------------------- 335.5 蒸发量变化趋势 ------------------------------------------------------------------- 335.6 雾日变化趋势 ---------------------------------------------------------------------- 345.7 耕地面积变化趋势 ---------------------------------------------------------------- 355.8 鱼类变化趋势 ---------------------------------------------------------------------- 355.9 水质变化趋势 ---------------------------------------------------------------------- 365.10年径流量变化趋势---------------------------------------------------------------- 365.11年输沙量变化趋势---------------------------------------------------------------- 375.12输沙模数变化趋势---------------------------------------------------------------- 375.13总人口变化趋势------------------------------------------------------------------- 385.14长江珍稀濒危物种---------------------------------------------------------------- 385.15三峡诱发地震、库区发生新老滑坡变形和坍塌的情况 ------------------ 396 结论-------------------------------------------------------------------------------------------- 407 建议对策措施-------------------------------------------------------------------------------- 40 参考文献----------------------------------------------------------------------------------------- 42 附录实现BP网络预测的Matlab源程序------------------------------------------------ 441 工程概况和工程分析1.1 三峡工程概况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具有防洪、发电、改善航运等综合效益,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工程。
《三峡》教案:三峡工程影响与历史遗产保护

《三峡》教案:三峡工程影响与历史遗产保护简介三峡大坝位于中国长江三峡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工程之一,由中国政府投资数百亿美元兴建。
该工程在建设期间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随之而来的是一些问题,如灾害性洪水和环境污染等。
本文将讨论三峡大坝建设对环境和历史遗产的影响,以及对三峡历史文化保护的影响。
1.三峡大坝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三峡大坝的建设需要在建设区域造福于地方,但是这也对当地的传统村庄和人口造成了影响。
在三峡建设期间,许多村庄和乡村被淹没,导致当地人们的生活和生计被迫发生改变。
由于建筑工程对长江生态系统的影响,三峡大坝对环境和野生动植物的生存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例如,三峡大坝使得历史悠久的古树和生态系统不断遭到破坏,而对于高层建筑、不必要的道路和附属设施的建设,都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和破坏。
2.三峡大坝建设对历史遗产保护的影响三峡大坝建设对三峡历史遗产保护进展产生了影响,尤其是建设中所需的土地和道路开发。
由于现代建设的发展方式和应用技术不同于传统的历史遗产保护,因此建设过程中很容易对长江流域的历史文物遗址造成破坏。
3.三峡大坝建设后的保护措施三峡大坝建设后,中国政府制定了大量保护措施,以减轻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保护方面,政府对于古镇、文化和历史建筑物进行了修复,并建立了工作队,负责开发,展示和保护三峡文化资源。
同时,政府对开发商和矿业公司要求限制污染,并且政府加强对建筑施工的监督和管理。
三峡大坝建设的负面影响需要通过政府、社会组织和地方居民的开展更多的工作来减少。
通过这些努力,可以为实现国际长江保护联盟成为有意义的组织机构打下基础,加强全球保护长江流域的各种政策、法规和规划,使之成为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大型工程。
结语三峡大坝建设代表了中国在水电工程领域卓越的成就,但对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政府需要在这方面采取更多的措施,以减轻负面影响,同时保护语言、信仰和传统习俗,使三峡文化成为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
三峡水利工程教案设计:剖析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近年来,我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带来的一系列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同步进行着,尤其是对于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的重视程度更是空前,如三峡水利工程就是这样一项令世人瞩目的工程建设项目。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需求的增长,三峡水利工程已经成为我国水利工程的代表项目之一。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如何针对学生们的认知层次及水平特点来进行教学设计,使之更好地推进学生的学习和提高水平?在本文中,我们将会从多个角度来研究分析三峡水利工程的教案设计问题,解读其保护与建设的重要性。
一、课程主题的确定本次教学将以三峡水利工程为主题,通过对三峡水利工程的剖析,让学生深入了解三峡水利工程的整体规划、具体施方案及其建设过程,对此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对于环境、工程、技术等方面的认知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针对不同年级和学生的需求,我们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详细的设定,如下:1、认识到三峡水利工程建设的综合性和未来的重要意义。
2、掌握三峡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及技术方案,了解三峡水利工程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贡献。
3、了解三峡水利工程对于造成的环境影响,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和水资源的珍贵。
4、通过本次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心肺能力及表达能力,进一步强化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的设定本课主要内容是三峡水利工程,包括“三峡”、“水库”、“电站”、洪水调节、发电、水利航运等方面。
教学内容的设定应该从宏观角度思考,包括工程的历史背景、规划、设计、实施等方面,同时需要重点关注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问题,并对比其对于中国三大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的设定在指导学生了解三峡水利工程的实施过程时,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程度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包括教师讲授、案例分析、视频学习、实地考察等多个方面,可以根据不同科目和阶段进行细致的设计,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最大化。
分析《三峡》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说课教案

分析《三峡》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说课教案。
一、电影简介《三峡》是一部由中国著名导演贾樟柯执导,于2006年上映的电影,讲述了在三峡大坝建设过程中,典型的藩镇巨贪—旺财,与基层小官—小岩,贫困家庭—小钱,和不甘心被拆迁的山民—老贵等人之间的纠葛。
同时,该电影还深入描绘了建造三峡大坝过程中所涉及的诸多环境问题,从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二、环境问题描绘在该电影中,导演贾樟柯将环境问题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全片,通过各种手法对三峡大坝建设过程中的环境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描绘。
下面分别从生态环境、水土流失和气候变化等方面进行阐述。
1、生态环境问题建造三峡大坝的一个重要目的是防洪,这也是全国性的重大工程。
但是,大坝的建造不仅仅对水上运输有影响,还会对湖泊、河流、以及蓄水区周边的生态环境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
电影中,小岩所在地区处于三峡大坝蓄水区,但是该地区由于大坝引起的水位上升,使得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
小岩一家人的生活受到了很大影响,包括在水中捕鱼和养鱼,以及鱼苗的生长等等。
在电影的一幕中,小岩赶鱼苗的场景中,不仅仅体现了小岩对生态环境的重视,更是向观众传递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水土流失问题水土流失是自然生态环境中的常见问题,也是三峡大坝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因为大坝建设需要大量的露天开挖和堆填实体工程,这不仅会破坏土壤结构,同时也会影响当地的水土流失问题。
在电影中,当地人获取生活的主要方式是耕作,但是由于三峡大坝的建设,土地大面积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导演在一些场景中,通过描绘农民下山采摘草药的场景、老贵在峡谷中轻松跳跃的镜头,表达了对这样美好自然的关爱。
电影中,不仅仅描绘了土地和河流的破坏,同时也传递了环保的信息。
3、气候变化问题随着三峡大坝的建设,长江的水位上升带来了涨潮和台风等更加猛烈的自然灾害。
气候变化意味着很多地方的生态都面临巨大挑战,这也是全世界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
在电影中,导演通过描绘夏雨不断的镜头和流过船舷的长江水,表达了三峡大坝对长江水情况的影响。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 教案1

5.3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三峡工程建设产生的生态环境效应,以及针对不利影响所采取的相应对策;2.了解三峡工程建设对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所产生的影响,以及采取的相应措施。
,能力目标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来正确分析三峡工程给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所带来的利弊效应,并从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了解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增强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并在相应对策的了解中认识到,在人地关系中人是积极的因素,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人类可以通过本身的积极行为来减小负面影响。
也从中进一步立良好的生态观,增强文物保护意识。
二、重点难点三峡工程产生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三、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归纳整理法等。
四、教具准备1.投影仪2,投影片:1992~1993年中国年平均降水pH的分布图,正面生态效应与综合效益,几则案例文字材料3.复合投影片: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三峡工程对库区生态与环境的不利影响分类表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三峡工程利弊共存,它在给我们带来巨大综合效益的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三峡库区倍受世人关注的百万移民安置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了解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方面的影响及相应的对策。
[讲授新课](板书)§5,3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一、三峡工程生态环境效应(承接)三峡工程建设的首要目标是防洪。
从本质上来讲,它是一项改造环境、趋利避害的环境保护工程,是为了提高长江中下游防洪能力,确保并改善人民的生存环境。
但作为一项世人关注的特大型水利工程,它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也十分复杂,这一问题同样受到世人所关注。
通过有关部门几十年深入细致的研究、充分讨论和反复论证,到现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总体上基本清楚。
(出示复合投影)“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先出示底图(如下),学生自主阅读相关课文并归纳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水电站对生态环
境的影响
序列号:__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学院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
三峡水电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峡水力发电站的简介
三峡水力发电站简称三峡水电站,又称三峡工程、三峡大坝,位于中国重庆市市区到湖北省宜昌市之间的长江干流上。
大坝位于宜昌市上游不远处的三斗坪,并和下游的葛洲坝水利枢纽构成梯级电站。
三峡水电站1992年获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建设,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开始蓄水发电。
水电站大坝高程185米,蓄水高程175米,水库长600余公里,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建成后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水力发电站。
三峡水电站的功能有十多种,其中防洪、发电、航运成为它的主要功能。
三峡水力发电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型的工程项目,而由它所引发的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
三峡工程对生态坏境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有利影响主要在长江中游,包括减轻洪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燃煤对环境的污染,减轻洞庭湖的淤积等。
(2)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除淹没耕地、改变景观和大量移民外,尚对稀有物种、天气、库尾洪涝灾害、水生动物、陆生动植物等等有影响
三峡水电站对环境有利的一面
1)低碳环保
自2003年7月10日三峡电站首台机组并网运行以来,截止到2008年12月31日,三峡电厂累计发电2885亿kW•h,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10847万t,减
排二氧化碳2.5亿t。
26台机组投产后,年发电量可达847亿度,由此每年可减少煤耗4000-5000万吨,少排放二氧化硫200万吨、一氧化碳1万吨和大量工业废水,并收回成本250亿元。
三峡枢纽2004至2008年货运总量约2.8亿t,超过三峡工程蓄水前葛洲坝船闸通航22年过闸货运量的总和。
蓄水后,单位能耗降低46%,节约了大约37万t标准煤,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约85万t;与三峡枢纽通航前历史最大货运量1800万t相比,2004至2008年三峡枢纽增加货运量累计1.76亿t,与相应公路运输能耗相比,节省约700万t标准煤能耗,相应减少排放约1600万t二氧化碳。
因此,三峡枢纽运行有效地减少了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为我国化石能源节约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的减少排放做出了贡献。
2)对周边的气候的影响
三峡工程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非常广,其中对库区的影响最直接和显著,对长江流域也存在重大影响。
三峡水库蓄水后,由于是典型的河道型水库虽然对周围气候又一定调节作用,但影响范围不大。
对温度、湿度、风速、雾日的影响范围,两岸水平方向最大不超过2千米,垂直方向不超过400米。
年平均气温变化不超过0.2度,冬春季月平均气温可增高0.3~1度,夏季月平均气温可降低0.9~1.2度;极端最高气温可降低4度,最低气温可增高3度左右;相对湿度夏季增大3%~6%,春秋两季增大1%~3%,冬季将减小2%。
从整体上来看,三峡水电站对三峡周边的气候起了一定的调节和改善的作用。
三峡水电站对环境不利的一面
1)陆生植物
直接受淹没影响的陆生植物物种有120科、380属、560种。
其中绝大部分在未受淹没影响的地区广为分布。
而以下三种珍惜植物必须重视保护:
1、荷叶铁线蕨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库区特产,断续分布东起万州区、西至石柱县西沱区沿江近100千米长,向两岸纵深3~5千米的狭长地带。
在亚洲大陆仅存与此。
2、疏花水柏枝
三峡地带特有植物,种源数量极少,分布狭窄,分类及地理分布有科学研究价值。
树形美观,有潜在观赏价值;幼嫩枝叶可供入药。
分布在秭归、巴东、巫山县的长江两岸,海拔高程在200米上下幅度内。
3、川明参
我国特有植物,仅此一种,多年生草本,为名贵药材。
野生原产地是夷陵区莲沱。
分布在海拔高程140米上下的页岩风华石缝中野生种已极稀少。
该地位于三峡水库下游,虽不受淹没影响,但在修建对外公路或其他设施时又可能遭受毁灭。
2)水生生物
1.白鳍豚
白鳍豚属鲸类淡水豚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我国特有珍惜水生哺乳动物,已被列入世界濒危物种名单目录,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干流的湖北枝城至长江口约1600千米的江段内,由于历年来人类活动的增加或不当,使白鳍豚以外死亡增加(包括渔具致死、江中爆破作业致死、轮船螺旋桨击毙、误进水闸
等)。
三峡水库蓄水后,枯水期长江中下游流量增加,水深加大,对白鳍豚越冬极为有利。
搁浅死亡可望避免,但由于长江中上游航运事业的发展,中游江段白鳍豚被轮船螺旋桨击毙事件将会增加。
为此长江新螺江段白鳍豚自然保护区将会建立,上起螺山下至新滩口江段全场135千米,该区域江面开阔,河道曲折,水深约25米是目前白鳍豚分布最密集的水域。
2.中华鲟
中华鲟属鲟形目鲟科,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一种大型洄游鱼类。
幼鱼待性腺发育到三期恋爱后,会进入长江口洄游至金沙江下游交尾繁殖。
葛洲坝工程于1981年1月大江截流后,阻断了中华鲟至长江口至金沙江的洄游路线。
三峡工程位于葛洲坝上游,不存在阻隔中华鲟洄游路线问题,但三峡工程每年10月份开始蓄水,将使下泄流量比天然流量有所减少,这就又可能干扰中华鲟在葛洲坝下游的栖息和产卵活动。
3)水库的污染
目前三峡两岸城镇和游客的排放的污水和生活垃圾,都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长江。
在蓄水后,由于水流静态化,污染物不能及时下泄而蓄积在水库中,因此已经造成了水质恶化和垃圾漂浮,并可能引发传染病,部分城镇已在其他水源采集生活用水。
同时大批移民开垦荒地,也加剧了水体污染,并产生水土流失的现象。
蓄水后,库湾及支流回水区多次出现水华现象,主要是由于回水区水流减缓,严重的只有1.2厘米/秒,几乎不再流动,引起扩散能力减弱,使库周围近岸水域及库湾水体纳污能力下降。
针对问题的相关解决措施
1) 陆生生态保护
对陆生生物的保护实施了以荷叶铁线蕨和疏花水柏枝两物种为重点的陆生物种保护,采取了包括种质资源的保存、植物园保存、野外迁地保存、就地保护等多种保护措施。
并针对区域代表性的陆生生态系统,开展了宜昌大老岭植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和兴山龙门河常绿阔叶林保护工程的建设和保护工作。
为保护荷叶铁线蕨,在万州新乡三道河村建立一个2平方千米的物种保护点进行人工栽培;疏花水柏枝的保护点选在秭归县一集中树木产地;川明参的保护点就设在夷陵区莲沱。
2) 水生生态保护 ( 建立自然保护区和人工繁殖放流法)
水生生物地保护措施是建设长江河口中华鲟、白鲟幼鱼保护区,葛洲坝下中华鲟保护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白鳍豚江豚自然保护区等;持续实施了中华鲟的人工繁殖和幼鱼的放流工作,累计放流中华鲟500多万
尾, 2005年至今连续四年组织实施了达氏鲟、胭脂鱼及其它特有鱼类和经济鱼类的人工增殖放流,并将继续实施;组织开展了物种资源保护的相关科学研究,如特有鱼类人工繁殖技术研究、中华鲟和四大家鱼产卵繁殖的生态水文学机制与保护对策研究等。
3)漂浮物清理
长江干流上的漂浮物一般由树木和农作物秸杆、生活垃圾及工业垃圾等组成,主汛期主要是山林植被和农作物秸杆,非汛期漂浮物较少,主要是船舶垃圾和白色污染物。
自2004年开始,中国三峡总公司委托重庆市和湖北省地方政府在三峡库区干流进行清漂,主要清理方式为使用机械化清漂船和机驳船对漂浮物进行打捞并
转运至垃圾填埋场处理。
坝前水域的漂浮物由中国三峡总公司租用拖轮及机驳船进行清理,并建造了一艘为300 立方米的大型机械化清漂船,于2007年进入投入使用。
从2003年蓄水初期至2008年底,三峡水库坝前和库区干流共清理漂浮物约185万立方米。
库区干流没有出现漂浮物大面积聚集和严重的碍航现象,坝前没有因漂浮物而影响通航、发电,水库水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同时,当地政府还正在大力兴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以期解决污染问题,如果发现污染过于严重,也可能会采取大坝增加下泄流量来实现换水。
整体看待三峡工程对生态坏境的影响
三峡水电站在防洪发电和航运所起做的贡献的不可忽略的;它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减少碳的排放量和改善周边的气候,同时也引发了一些问题如影响水生和陆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但是经过不懈的努力还是找到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总的来说,趋利避害是指导管理运作三峡水电站的中心思想,让人们从三峡水电站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保护好生态环境。
专业班级:电气创新班
姓名:xxx
学号:xxxxxx
联系电话:xx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