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学案人口迁移1
1.2人口迁移(学案)

学案(1课时)【目标解读:】1.基础要求: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及其发展状况。
2.核心要求:利用有关资料或图标分析某地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及其对迁出地迁入地的影响【课前自主学习】一、基础概览1. 人口迁移是指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 的行为。
2.按照人口迁移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 和 。
3.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主要有 、 、 、 、 。
其中 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二、预习思考1、 我国古代人口迁移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课堂合作探究】一、人口的迁移 1.人口迁移■特别提示,目前我国庞大的民工潮由于其定居地并没有发生改变故不算人口迁移而是一中 2.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课堂活动:比较二战前后,由迁出地变为迁入地有 ,由迁入地变为迁出地有 ,始终是迁入地的是 。
3.4.人口迁移的意义总的来说人口迁移可以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主要因素-经济因素2.政治因素3.社会文化因素4.生态环境因素5.其他因素〖基础过关〗北京市某学生的爷爷在年轻时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边疆,携带全家人到了新疆定居;爸爸在北京寻找到好的工作后携全家落户北京;叔叔求学移民美国,并且在美国结婚,现在全家在美国定居。
分析所给材料,回答1-3题。
1.该同学的爷爷一家的迁移属于A.短期流动B.自发的国内人口迁移C.经济因素迁移D.政策因素迁移1.关于该同学的爸爸迁移的说法,错误的是A.自发的国内人口迁移B.国家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的迁移C.爸爸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D.爸爸的迁移方向是从落后地区向较发达地区迁移3.该同学的叔叔的迁移属于A.国际人口迁移B.劳务输出C.政治因素迁移D.集团性迁移下图是不同城市间人口流动趋势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符合图中所示人口流动趋势的国家是A.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B.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C.20世纪90年代的英国D.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5.引发图中所示的城市人口流动的最主要原因是A.国家组织B.环境恶化C.经济差异D.投亲靠友6.下图是我国80年代下半期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人口迁移日趋活跃,其特点表现为。
1.2人口迁移(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2、人口机械增长(1)概念: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这种人口数量的变化。
人口机械增长=年内迁入人口数—年内迁出人口数(2)人口机械增长率: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通常为1年),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又称人口净迁移率。
人口净迁移率>0,人口机械增长率为正,当地迁入人口>迁出人口;人口净迁移率<0,人口机械增长率为负,当地迁入人口<迁出人口。
3、人口迁移的影响从明清初期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华北大批的迫于生计的穷苦百姓历尽艰辛,闯荡到东北大地谋求生存,其中尤以山东人为多。
这股移民大潮,是我国近代最大的一次移民浪潮,被称为“闯关东”。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黑龙江,由此导致了两地人口迁移的方向出现反转,出现了“雁南飞”的现象。
这两次人口迁移对东北地区产生了不一样的影响。
思考:1、阅读上述材料结合课本内容,思考“闯关东”对东北地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阅读上述材料结合课本内容,思考“雁南飞”对东北地区有什么影响。
1、“闯关东”增加了东北地区的劳动力,利于东北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经济发展。
但由于人口大量迁入,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社会问题突出。
2、“雁南飞”使人口迁出,缓解了东北地区的人地矛盾,利于生态环境改善,同时因劳动力减少,影响了地区产业开发和经济发展。
人口迁移对区域其他方面的影响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们为什么要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呢?推拉理论解释了人口迁移的原因。
推拉理论认为人口迁移的动力由迁出地的推力( 排斥力)与迁入地的拉力(吸引力)共同构成。
1、“推力”因素:消极因素,促使移民离开。
2、“拉力”因素:积极因素,吸引移民迁入。
3、迁移阻碍:距离远近、语言相同/不同、文化和民族宗教信仰差异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往往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①早期的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是基础因素。
1.2人口迁移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掌握人口迁移的类型、原因及特点。
2.学会运用图表、数据等资料分析人口迁移的趋势,了解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3.能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GIS)分析人口迁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培养地理信息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2.培养实证意识:通过数据分析、实例讲解,让学生学会用事实说话,增强实证研究能力。
3.提高数据分析能力:教授学生运用图表、地图等工具分析人口迁移问题,培养空间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
4.注重价值观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口迁移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在高一地理的学习中,学生对人口分布、城市化等概念已有初步的了解,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然而,在人口迁移方面,学生的认识尚浅,对迁移的原因、特点及影响等方面的理解有待提高。此外,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往往缺乏实证意识和数据分析能力。因此,本章节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1.激发学生兴趣: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人口迁移现象,提高学习积极性。
2.强调人口迁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提醒学生关注人口迁移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迁移观念。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人口迁移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为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关于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原因、特点以及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趋势等知识点。
-人口迁移对家庭的影响有哪些?
-家庭成员对人口迁移的看法和态度是什么?
-家庭如何应对人口迁移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5.视频观看:观看与人口迁移相关的纪录片或新闻报道,例如《中国人口大迁移》、《城乡巨变:人口迁移的喜与忧》等,并撰写观后感。
2019-2020年高一地理《人口迁移》导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一地理《人口迁移》导学案新人教版
第一节第三节人口迁移导学案(新课)
【学习目标】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及人口迁移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2)掌握并会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了解中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和成因(4)理解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自主学习】
一、人口的迁移
1.何为人口迁移?它与人口流动有何区别?
2.人口迁移可划分为哪些类型?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什么?
)国内人口迁移(以我国为例)
(2
3、意义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补充下表)
自然环境因素
经济因素因素
政治因素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 【合作探究】
活动1:1.如何界定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活动2:我国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什么?探究其原因 1).近年来,我国人口出现了“一江春水向东流”、“孔雀东南飞”的现象,你知道这其中的原因吗? 读教材P20“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图和“2001年我国流动人口城乡结构”图,探究如下问题。
(1)人口流入和流出省区构成及人口迁移的特点。
(2)由“2001年我国流动人口城乡结构”图探究我国人口迁移的主流方向。
(3)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活动3:判断下列人口移动的主导因素各是什么?
①巴勒斯坦人沦为难民或迁居国外 ②我国历史上的贫苦农民“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 ③1947年印度穆斯林迁入巴基斯坦
⑤21世纪,大洋洲岛国图瓦卢举国搬迁
小结:
【课堂检测】【课后作业】见《学海导航》P 18-19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教案:人口迁移与环境

高中地理教案:人口迁移与环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及其特点。
2. 使学生掌握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3. 培养学生分析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人口迁移的概念、特点、原因及影响因素。
2. 难点: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人口迁移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 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探讨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
3.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相关的人口迁移数据和环境变化情况。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人口迁移案例和数据。
2. 准备与环境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3. 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任务。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关于人口迁移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
2. 讲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特点:解释人口迁移的含义,阐述其特点,如规模、速度、方向等。
3. 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探讨导致人口迁移的原因,如经济发展、政策、社会因素等,并分析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人口迁移。
4. 探讨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环境的影响,如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变化等。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应对人口迁移对环境带来的挑战,并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6. 总结与反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
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教案框架,具体的内容和教学活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六、教学活动活动1:案例分析目的:通过分析具体的人口迁移案例,理解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
步骤:1. 教师展示案例,学生阅读并填写人口迁移原因和影响表格。
2. 学生分享案例分析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活动2:小组讨论目的:培养学生合作分析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步骤:1. 教师布置讨论任务,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七、教学评价评价方式: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表现、案例分析报告。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人口迁移

课时44人口迁移一、人口迁移1.概念: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
2.分类: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3.人口机械增长(1)概念: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这种人口数量的变化称为人口机械增长。
(2)影响①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正时,该区域为人口净迁入区;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负时,该区域为人口净迁出区。
②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是由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共同决定的。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推拉理论(1)人口迁移的动力由迁出地的推力(排斥力)与迁入地的拉力(吸引力)共同构成。
(2)任何一个地区都同时存在某些促使人口迁出的推力因素和某些吸引人口迁入的拉力因素。
(3)不同的人作出迁移决策时,往往考虑不同的因素。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因素: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和资源丰富的地区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拉力。
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等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推力。
(2)人文因素①经济因素往往对人口迁移起着主导作用。
②政治、军事、文化等多种人文因素也会影响人口的迁移。
三、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1.国际人口迁移时间特点迁入区迁出区19世纪以前集团性、大规模美洲、大洋洲欧洲、非洲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规模减小、方向不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外籍工欧洲、北美、西亚和北非拉丁美洲人成为主要形式近年来战争移民欧洲西亚、北非2.国内人口迁移(1)改革开放以前: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20世纪50年代,国家有组织地移民边疆的各类人员达百万之众。
(2)改革开放以后: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快,吸引大量内陆人口迁入。
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主要因素(2)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的分析思路①全面分析抓重点: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既要全面分析,又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
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甚至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时间差异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小,社会经济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地域差异由经济落后地区迁入经济发达地区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年龄差异青壮年人口迁移主要是经济因素或婚姻因素;老年人口迁移可能是家庭因素或环境因素;青少年人口迁移最可能是家庭因素或教育因素性别差异男性人口迁移,迁入区可能重工业发达,以第二产业为主;女性人口迁移,迁入区可能轻工业发达,以第三产业的服务业为主文化差异学历水平较高的人群迁移,迁入区一般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学历水平较低的人群迁移,迁入区一般劳动密集型产业较多产业结构调整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高端技术人员的迁入,加快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伴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发生变化2.人口迁移的影响(1)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人口迁移对年龄结构的影响对迁出地来说,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出,会使其青壮年人口比重下降,人口老龄化加重;对迁入地来说,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入,会使其青壮年比重上升,人口老龄化减轻。
高一地理(人教版)-人口迁移-1教案

3.结合资料说明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及迁出地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资料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导入
提问:“每年春节期间,我国都有大量的人口流动。有的人回乡走亲访友,有的则是利用假期出门旅游。这样的人口移动属于人口迁移吗?”
引出人口迁移的概念
讲授
一、什么是人口迁移?
讲授人口迁移的概念,强调其必备三个条件:①必须改变居住地 ②改变居住地需持续一段时间(一般要达到1年)③必须要跨越一定的行政界线。
理解概念
讲授
引导学生进行《收货地址背后的人口迁移新趋势》案例分析。
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人文因素
过渡
引导学生读 《2005—2010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人口净迁移率分布》图。
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还有其它因素
讲授
引导学生进行美国本土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的人口迁移案例分析。
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自然因素
巩固
引导学生进行15—19世纪国际人口迁移案例分析。落实影响人口 Nhomakorabea移的因素
讲授
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并由此引出现在欧洲的难民危机。
既帮学生了解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又为引出后面内容做铺垫
过渡
教 案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人口迁移
学科
地理
学段:
年级
高一
教材
书名:地理必修第二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6月
姓名
单位
设计者
实施者
指导者
课件制作者
其他参与者
无
无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高中地理《人口迁移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分析人口迁移造成的影响,并能针对具体实例,说明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和影响。
2、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影响。
3、通过本地人口迁移情况的讨论,学会全面、客观地分析某一具体的人口移动现象。
教学重点人口迁移的原因人口移动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教学难点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移动的动因【教学过程】一、人口的迁移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移动。
1. 人口迁移的定义人口移动包括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两个方面,人口迁移人口居住地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人口流动则指临时或短期离开原居住地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去理解:第一,人们总是不断地进行空间移动,但不能把所有的空间移动都当做人口迁移,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和“长期”变化的运动,才被当做人口迁移。
这就是人口迁移的时间性。
强调人口迁移的时间性,就是要把人口迁移与人们每天在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通勤往返、外了购物、出差等活动区分开。
另处,按照这一定义,游牧民的迁徙、季节的季节流动、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的流动等,也不应包括在人口迁移之中。
第二、人口迁移的必须以居住地的改变为条件,即迁移发生前后,人们的居住地各不相同,而居住地的改变包含有人口迁移必须超过“一定距离”。
2.不同阶段的人口迁移特征、原因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阅读P8~10,思考: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哪些因素影响了人口迁移?不同阶段有什么特点?点拨:(1) 人类社会早期:自然条件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
(2) 古代农业社会:土地开垦的吸引或逃避灾荒、战乱、宗教迫害等,是造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 15~19世纪:地理大发现,人口迁移的主流是由“旧大陆”流向“新大陆”,由已开发地区向未开发地区迁移。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永久性移民减少,迁移形式多样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人口迁移 第1课时 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学案(湘
教版必修2)
【学习目标】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学会判断人口迁移的类型。
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1.人口变动的原因
(1)人口的①______________,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动;
(2)人口的机械增长,即②______人口的增加值。
2.人口迁移的概念:是③____________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④________________的空间流动行为。
3.人口迁移的分类
迁移。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 人口迁移与分类
1.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凡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
B .参与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畴
C .我国大学生赴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于人口迁移
D .属于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 000千米以上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完成2~3题。
2.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最有可能表示( )
A.从湖南流往广东
B.从河北流往山东
C.从新疆流往甘肃
D.从湖北流往重庆
3.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移到乙地的是()
A.乙地较低的工资待遇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解决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问题
D.甲地优美的环境
4.2011年春运铁路运送旅客2.1亿人,比2010年多发送1 000万人,日均运送旅客能力达620万人,能力增长幅度为历史最大,铁路春运秩序正常。
春运旅客流属于() A.国内人口迁移
B.省际人口迁移
C.人口流动
D.人口迁移
5.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A.国际间人口迁移
B.由农村到城市
C.由城市到农村
D.由城市到城市
6.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________国家历史上和________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2)若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不同的国家,那么表示国际人口迁移的是________(填写图中的序号),表示国内人口迁移的是________(填写图中序号),这种分类是以人口迁移的____________为标准来划分的。
(3)若甲、乙代表城市,丙代表农村,那么图中表示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
____________(填写图中序号)。
(4)人口的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分别产生的影响是:对迁出地而言,加强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和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可缓解迁出地的____________,更好地利用和保护自然环境。
但也可能导致迁出地________________的外流。
对迁入地而言,人口对环境的影响更为广泛,有组织、有计划的人口迁移可使迁入地综合环境得到较大的改善,但盲目的人口迁移可增加迁入地的环境和人口压力。
方法技巧练
判断人口移动是否属于人口迁移的依据
2011年9月4日,从由西安开往上海的火车上四位旅客的谈话中,判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甲说:“我此次是去上海旅游观光”
B.乙说:“我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现在去学校报到”
C.丙说:“我到上海为公司洽谈业务”
D.丁说:“我是去上海采购”
方法技巧从人口迁移的定义可以看出,判断人口迁移有三个标准:必须跨越一定的行政界线、居住地变更和时间限度。
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人口移动才能称为人口迁移。
(1)必须跨越一定的行政界线:这是人口迁移的首要条件。
(2)居住地变更:人口迁移必须以居住地的改变为条件,我国多以户口是否发生变迁作为判断某种人口移动现象是否为人口迁移的标准。
(3)时间限度: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变化的人口移动才能构成人口迁移。
虽然迁移时间间隔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但人们在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通勤往返、外出购物、旅游、出差、游牧民的迁徙、季节工季节性流动、拥有两处或两处以上居住地的人在不同住所间的流动等都不属于人口迁移。
活动思考
1.①不属于人口迁移;②③④都属于人口迁移。
去异地上大学、到另一个县上中学,明显都已经相对较长时间地改变了居住地。
2.①②属于国内人口迁移,③④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P17)
参考答案
知识清单
①自然增长②迁入③人口移动④变更定居地⑤外籍工人流动⑥行政区
⑦行政区⑧农村⑨城市
基础达标练
1.C[人口迁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永久性或长期的改变。
旅游、购物及出差等,也涉及人口地理位置的变化,但这种地理位置的变化是临时性的,不属于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没有具体距离的界定。
出国留学,这种地理位置的改变,相对来说属于长期性的改变,故属于人口迁移。
]
2.A[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是从内陆地区流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因此A项正确。
]
3.C[工资待遇越高、环境越优美、户籍管理制度越宽松的地区,对人口流入越有吸引力,由各选项看,A、B、D三项都不利于人口由甲地流向乙地。
]
4.C[本题主要考查对人口迁移的判断。
只有跨越一定界线且居住地长时间改变的现象才属于人口迁移。
旅客流主要是民工回家、探亲、访友造成的,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居住地。
]
5.B[由于社会发展的总方向是人口的城市化和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并进而向第三产业转移,因此,题中所述的四种人口迁移中,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
6.(1)发达发展中(2)2、3、41、5地理范围
(3)3、4(4)人口压力人才和资金
解析由题目可以获得以下主要信息:①甲、乙、丙分别代表三个不同区域;②区域之间有明显的界线;③A→B、C→D是区域内部的人口移动;A→C、E→B、E→D是跨区域的人口移动。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人口迁移的判定标准和理解人口迁移对区域的影响。
第(1)题,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表现。
第(2)题,若甲、乙、丙分别代表三个国家,则它们彼此之间的人口迁移跨越了国界线,应为国际人口迁移。
而在甲、乙、丙内部进行的人口迁移属国内人口迁移。
第(3)题,据图可判断回答。
第(4)题,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对迁出地,二是对迁入地。
方法技巧练
B[人口迁移是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性变更的人口移动形式。
选项中甲、丙、丁分别去上海旅游、工作、购物,居住地并没有发生长期或永久性变更,而乙是去上海读大学,居住地、户籍都发生变更,应属于人口迁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