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点儿声》教学设计
道德与法治教案《我们小点儿声》

《我们小点儿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在公共场合保持安静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公共道德意识。
2. 培养学生在与他人交流时,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习惯。
3. 引导学生学会在不同的场合中,如何控制自己的声音大小,做到既表达自己,又不妨碍他人。
二、教学重点1. 公共场合保持安静的重要性。
2. 学会在交流中尊重他人,倾听他人。
三、教学难点1. 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学会控制自己的声音大小。
2. 培养学生在与他人交流时的礼貌态度。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不同的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如何在公共场合保持安静。
2.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在公共场合保持安静的经验和方法。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用于展示不同场合下的声音控制情况。
2. 教学道具:例如小蜜蜂玩具、耳机等,用于模拟不同声音大小。
3. 教学场地:教室或室内活动场所,用于进行情境模拟和小组讨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公共场合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在公共场合保持安静的思考。
2. 创设情境:展示不同场合下的声音控制情况,让学生感受在公共场合保持安静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在公共场合保持安静的经验和方法。
4.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公共场合如何控制自己的声音大小。
七、课堂练习1. 设计一份宣传海报,主题是“我们在公共场合要小点儿声”。
2. 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在公共场合保持安静的心得体会。
八、课后作业1. 观察身边的同学和老师在公共场合的行为,记录下他们是如何控制自己声音大小的。
2. 家庭作业:与家长共同探讨如何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公共道德意识。
九、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了解他们对公共场合保持安静的认识和实践。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通过观察学生的宣传海报和短文,评估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二上道法《我们小点儿声》(教学设计)课教案

二上道法《我们小点儿声》(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在不同的场合中,说话声音的大小应该有所不同。
2. 培养学生文明礼貌、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
3. 引导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做到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明白在公共场合保持安静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调控情绪,做到文明礼貌。
三、教学难点1. 让学生学会在公共场合小声说话。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互动教学法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情景图片。
2. 准备关于公共场合的短视频。
3. 准备课堂游戏所需的道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相关情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这样的情景?在公共场合说话应该注意什么?”2. 新课导入:教师播放关于公共场合的短视频,让学生初步感知在公共场合保持安静的重要性。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在公共场合保持安静的原因,以及如何做到文明礼貌。
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会给他人带来困扰。
4. 互动环节:教师组织课堂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在公共场合保持安静的重要性。
例如,模拟在图书馆、电影院等场合,让学生学会小声说话。
5. 案例分析:教师呈现一些关于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的案例,让学生进行评析,并提出改进意见。
6.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在公共场合保持安静、文明礼貌的重要性。
七、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一些关于公共场合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是正确的做法,哪些是错误的做法,并说明原因。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在公共场合保持安静的方法和技巧。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观察家人、朋友在公共场合的表现,并给予建议。
八、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在公共场合保持安静、文明礼貌方面的表现。
2. 学生自评、互评,评价自己在公共场合的表现和进步。
3. 家长评价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了解学生是否能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我们小点儿声》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我们小点儿声》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在不同的场合需要不同的声音大小,培养学生的公共道德意识。
2. 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学主题:我们小点儿声2. 教学课时:2课时3. 教学对象:小学中年级学生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在合适的场合使用合适的音量。
2. 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办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教室2. 教学器材:音响设备、卡片、小道具等3. 教学资源:相关教学课件、视频等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声音嘈杂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声音环境。
2. 提问:你们在哪里曾经遇到过声音很大的情况?当时你是怎么做的?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讲解在不同场合需要使用不同音量的原因。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声音大小问题,共同讨论解决办法。
三、情境演练(10分钟)1. 教师设置情境,如在图书馆、电影院、教室等场合,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在这些场合使用合适的音量。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实践的情况。
二、课堂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如何在团队协作中保持合适的音量,提高沟通效果。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在团队协作中遇到的声音问题及解决办法。
三、实践活动(10分钟)1. 教师设置一个团队协作的情境,如小组讨论、表演等,学生分组进行实践。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在团队协作中使用合适的音量。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13课 我们小点儿声》教学设计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统编版(2024)

《第13课我们小点儿声》教学设计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统编版(2024)一、教材分析《我们小点儿声》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的内容。
教材以校园和生活场景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环境,意识到在不同场合保持适当音量的重要性。
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大声喧哗带来的不良影响以及小声说话的积极意义。
教材首先呈现了教室、走廊等校园场景中同学们大声喧哗的情景,引发学生对声音问题的思考。
接着通过讨论、体验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在图书馆、电影院等公共场所需要保持安静,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和文明素养。
同时,教材还引导学生探究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小声说话的习惯,如通过自我约束、提醒他人等方式,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素养核心目标1. 公共意识素养帮助学生认识到公共场所的声音环境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培养学生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公共责任感。
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在安静环境中的权利,提高学生的社会公德水平,促进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
2. 自我管理素养培养学生自我约束和控制音量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在不同场合自觉调整自己的行为,做到小声说话。
通过制定规则和自我监督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3. 沟通与合作素养鼓励学生在与他人交流中注意声音的大小,学会用恰当的音量表达自己,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技巧。
在小组活动和讨论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共同营造良好的声音环境。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在不同场合需要保持不同的音量,明白大声喧哗的危害和小声说话的好处。
引导学生掌握在日常生活中降低音量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小声说话的习惯。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将小声说话的意识内化为自觉行为,在没有他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做到在合适的场合保持适当的音量。
帮助学生理解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紧急情况或需要表达强烈情感时,如何正确地控制音量和表达方式。
四、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活泼好动,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因为兴奋或不自觉而大声说话。
《我们小点儿声》课教案教学设计

《我们小点儿声》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通过展示不同的声音场景,如课堂讨论、音乐会、街道交通等,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特点和影响。
1.3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我们小点儿声”,旨在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声音的能力,提高课堂纪律和交流效果。
第二章:声音的特性2.1 教师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实际操作(如拍手、唱歌等),体验并描述不同声音特性的差异。
第三章:声音的控制3.1 教师通过示范或视频,展示在不同场合下如何控制声音的大小,如图书馆、电影院等。
3.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场景下声音的控制,如在教室里提问、在公园里与他人交谈等。
第四章:声音的礼仪4.1 教师通过讲解或案例分析,介绍声音礼仪的重要性,如在公共场合保持安静、尊重他人等。
4.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在不同场合下声音礼仪的具体表现,如在餐厅、医院等。
4.3 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声音礼仪,提高自身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第五章:课堂实践5.1 教师设计不同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要求学生在活动中注意声音的控制和礼仪。
5.2 学生参与活动,实践在不同的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
5.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持续改进和提高。
第六章:家庭实践6.1 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与家人一起,观察并记录在家中不同场景下的声音情况。
6.2 学生通过家庭实践,了解家庭中的声音环境,观察家人在不同场景下的声音控制情况。
第七章:社区探索7.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社区探索活动,让学生观察并记录社区中不同公共场所的声音情况。
7.2 学生通过社区探索,了解社区中的声音环境,观察社区居民在公共场所的声音控制情况。
第八章:声音与心理健康8.1 教师通过讲解或邀请专家讲座,让学生了解声音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8.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在不同声音环境下,如何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我们小点儿声》教案

分钟
(一)环节一:通过听声音,体会吵闹环境的不良影响。
1.谈话:同学们,老师采集了一些声音,我们一起来听听。
2.提问:这些声音从哪里来?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3.学生思考并交流。
4.追问:在校园里,你在什么时候感觉到吵了?你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5.学生讨论。
6.小结:吵闹的校园环境会让人心情不悦,影响大家的学习和生活。在教室、图书馆、礼堂等这样的公共场合,我们都应该小声说话,不打扰别人。
4.谈话:那怎么做才能小点儿声?
5.学生交流具体方法。
6.引导:如果我们把自己能控制的声音分为安静、小声、大声三个档,你会调节好音量吗?
7.小结:在公共场所活动时,要时刻心中有他人,动作轻小,自律自觉,举止文明。同时,在看到“大声”的不文明行为时,也要想办法进行提醒。
8.出示儿歌。
9.总结:只有我们自己的声音小了,才能听到更多美妙的声音。希望同学们都能在公共场所做好小小调音师,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美好动听的声音。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和体验,引导学生总结保持安静对策,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指导,帮助学生自觉形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我们小点儿声》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懂得在公共场所要控制自己说话的音量的意义。
2.学会控制自身音量和提醒他人控制音量的具体方法。
3.初步养成在公共场所小声说话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懂得在公共场所要控制自己说话的音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初步养成在公共场所小声说话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6分钟
环节三:通过讨论和体验,探究小点儿声的具体方法,初步养成在公共场所小声说话的好习惯。
(三)环节三:通过讨论和体验,探究小点儿声的具体方法,初步养成在公共场所小声说话的好习惯。
《我们小点儿声》课教案教学设计

《我们小点儿声》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在不同的场合下使用适当声音的社交礼仪。
2. 培养学生在与他人交流时能够尊重他人,学会控制自己的音量。
3. 提高学生对日常交往中礼貌用语的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在不同的场合下使用适当的声音。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与他人交流时能够自然、适度地控制自己的音量。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使用适当的声音。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礼貌用语。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各种情境图片、音量控制图等。
2. 教学道具:小蜜蜂玩具、大象玩具等。
3. 教学资源:相关文章、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一个关于音量控制的故事,引出本课主题《我们小点儿声》。
2. 情境展示:教师展示各种情境图片,让学生判断其中的声音是否适当,并说明原因。
3. 互动环节:教师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如何在不同场合下使用适当的声音,并给予评价。
4.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在不同场合下使用适当声音的社交礼仪,如室内外、公共场所等。
5. 实践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真实场景,练习使用适当的声音。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音量控制。
7.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与家人进行一场模拟对话,练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情况,是否积极发言、主动演示。
2. 情境应对:评估学生在不同情境下是否能正确使用适当的声音。
3.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音量控制社交礼仪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开展“安静的小明星”评选活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音量控制原则。
2.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指导学生在家中练习音量控制。
3. 组织学生参观公共场所,实地了解音量控制的重要性。
(完整版)道德与法治教案《我们小点儿声》

道德与法治《我们小点儿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学校是公共场所,一般说话要低声细语,不打扰他人,才是一种讲文明、有礼貌、守秩序的体现。
2.感受校园里喧闹的环境给人带来的不悦,提升低声细语,不打扰他人的自觉意识。
3.学会在不同的公共场合下调整自己音量的方法,能够做好低声细语,不打扰别人,养成文明好习惯。
【教学重点】感受校园里喧闹的环境给人带来的不悦,提升低声细语,不打扰他人的自觉意识。
【教学难点】学会在不同场合下调整自己音量的方法,养成在学校里低声细语,不打扰他人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40分钟【教学过程】一.感受噪音的影响(13分钟)【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教室场所开始,引导学生对比教室里不同的声音,体会噪音带给他人的不良影响】活动一:教室里的收音机(3分钟)【设计意图:情境教学是学生喜欢的教学形式之一,此环节通过收音机导入,情景再现本班教室里曾经发生过的各种声音,除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外,更重要的是想让学生通过对比不同的声音,引导学生感受嘈杂的声音会让人产生不悦。
】1.教师展示收音机实物导入: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一个有意思的东西。
你们认识吗?你们想不想听一听你们自己的声音呢?2.播放班级收音机:学生听一听各是什么声音?(读书声、唱歌声、小组讨论、课间打闹、铅笔文具掉地上声音)3.提问:说一说你们喜欢哪种声音?不喜欢哪种声音?学生1:喜欢读书声和唱歌的声音学生2:不喜欢吵闹声4.引导提问:为什么不喜欢这几种声音呢?学生1:这些噪音让人感到很不舒服学生2:因为噪音吵得我心很烦,没法安心学习。
5.小结:在公共场所里大家都喜欢这些优美的声音,不喜欢那些吵闹声,因为优美的声音能让人心情愉悦,吵闹的噪音会让我们都感到不舒服、心很烦。
活动二:观看采访回顾经历(10分钟)【设计意图:通过采访同学被噪音打扰过的经历,引发学生的回忆,从而产生共鸣,感受教室里的噪音对别人的影响很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小点儿声》教学设计
12、《我们小点儿声》◆ 教材分析本课是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场所》的第一课。
教材针对学生实际,从“教室里面有点吵”入手,通过图片及文字介绍,让学生什么时候应该小点儿声;通过图文故事“做个小小调音师’”,启发学生自觉减少噪声;“这里也要小点儿声”这一活动主题通过减少噪声的标志以及出示应该小点儿声的场景,引导学生懂得在公共场所我们要保持安静,不影响他人。
◆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在公共场所应低声说话,不影响他人。
(2)培养判断是非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懂得在公共场所应该保持安静。
(2)首先要求自己做到,然后通过自身去影响他人。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结合反面事例,学会做一个讲文明、有公德的人。
(2)尝试运用多种途径,从我做起,保持公共场所安静。
◆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知道在公共场所应低声说话,不影响他人。
(2)懂得在公共场所应该保持安静。
【教学难点】
(1)培养在公共场所低声说话的良好习惯,做到尊重他人。
(2)首先要求自己做到,然后通过自身去影响他人◆ 课前准备◆收集相关图片、动画、视频等,制作多媒体课件。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节,引入新课师:同学们,老师想请大家认识一
位小朋友,他叫军军,和他打个招呼吧!生:军军,你好!师:
军军邀请我们参加他们班的音乐会,你们想不想参加?师播放音乐:孩子们,音乐会好听吗为什么?生:不好听,太吵了,没听清。
二.深入实际,亲身体会师:好可惜,一场优美的音乐会就
被这些声音影响了,看来,欣赏音乐会时我们得安静,孩子们请
打开课本46页。
师:我们的教室里有时候也很吵,大家小组讨论一下,什么时候,我们的教室有点吵?(小组讨论,师测分贝)
生1:讨论声音就很大,我没听清自己的小组。
师:你有什么感受?生1:影响心情。
生2:同桌找东西的声音太大,我没能专心听讲。
生3:有人大声喊叫。
生4:有人追逐打闹,不文明。
生5:有人下课后喜欢唱歌,影响同学休息。
师:老师也有同感。
有一次老师在教室批
改作业,忽然听到有人跑进来大叫一声,吓得老师手一滑,钢笔
掉在了地板上,墨水溅了一地。
唉,教室吵闹我们都是受害者
啊!师:同学们,听听健康小博士的提醒。
师:刚才讨论的声音
有多少分贝,你们想不想知道?生:想。
师:老师有件法宝,瞧
刚才我们讨论已经达到90分贝。
师:真可怕,让我们想想办法,怎样在课堂讨论中既小声又听得清?同学们再讨论一下。
生第二次讨论:生1:我们靠近一点声音就小了。
生2:我们降低点音量。
生3:我们有序发言声音就小了。
师:同学们的办法真具体,刚才也是用这些办法讨论的吧,怪不得分贝只有60。
师:孩子们,第一次大嗓门讨论和第二次轻声讨论,你们有什么不同感受呀?生1:我觉得听得更清楚了。
生2:我听得更专心了。
生3:我的心情更好了。
生4:更有助于我们思考。
生5:能让我们的耳朵更舒服。
师小结:没错,小点声,听得清,小点声,益健康,小点声,心情好。
(板书)3.这里也要小点儿声师:除了教室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小点声,我们做了课前调查,同学们先交流,待会儿来分享。
生小组交流展示:医院,电影院,图书室,公交车,地铁等。
师小结:对!咱们班的小朋友特别会思考,还特别爱分享。
四.做个小小调音师师:细心的孩子在这些场所发现了提示“小点声”标志,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师出示“静”,(没错,这个呢?)“奔跑”(真聪明!)(还有最后一个,请同学们一起用动作告诉我!)“嘘”师小结:太棒了,只要我们在公共场所看到这些标志一定要小点儿声!师:大家都知道什么时候要小点儿声,可是皮皮不知道,让我们来帮帮他吧!(课件播放视频《嘘,小点声》)师:同学们,怎么帮助皮皮呢?请大家在小组内演一演吧!生1:皮皮你该讲文明。
生2:皮皮影院是公共场所,不能大声喧哗。
生3:皮皮你这样会影响到周围的小伙伴,大家都不喜欢你
了。
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用端正的身姿给老师送来暗号,准备好啦!哪一组先来分享一下?师:皮皮,听了小伙伴们的话你怎么想呀?皮皮:对不起,以后我再也不这样了,我会改掉这个坏毛病的。
师:知错就改,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做个文明的小观众。
师小结:他们表演得好不好啊?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老师也要给他们发奖,第一组表演的同学上来吧!师:这个小组领奖的时候自觉排队,还很懂礼貌。
请第二小组上来吧!师:第二小组就更棒了!他们的桌椅都没有发出一点声响。
师:在学校里还有很多地方要小点声,小小调音师,你有什么好办法呢?生1:贴警示标志。
生2:相互提醒。
生3:用笔讨论。
师:还有补充吗?生:人多的时候选代表来说。
师小结:想出这么多主意,真会思考!五.升华情感师:小小调音师们,再来欣赏一下我们的音乐会吧!师:这次音乐会你有什么感受?生1:我觉得更好听了。
生2:这次没有噪音很舒服。
生3:我听清了小鸟的叫声,好像在森林里。
师总结:风声小了,听得见流水的声音。
雨声小了,听得见小鸟的声音。
我们声音小了,听得见心灵的声音,我们声音小了,听得见文明的声音。
(板书文明)(预设:这节课我们知道了,小点声----小点声----小点声—小点声,讲文明,跟老师一起拍拍小手,读一读。
看来小点声这件事已经记在你们的心里,相信在以后公共场所,同学们也一定会主动小点儿声,下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