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混凝土抗冻性 抗渗性及混凝土耐久性研究

关于混凝土抗冻性 抗渗性及混凝土耐久性研究
关于混凝土抗冻性 抗渗性及混凝土耐久性研究

关于混凝土抗冻性抗渗性及混凝土耐久性研究

发表时间:2019-09-11T08:47:40.423Z 来源:《建筑模拟》2019年第31期作者:王刚

[导读] 混凝土是建筑工程施工中重要的原材料之一,由于施工工地环境复杂,且混凝土性质不够稳定,导致混凝土的抗冻性、抗渗性、耐久性等性能在施工过程中会受到不同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

王刚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路科学技术研究所

摘要:本文分别对混凝土的抗冻性、抗渗性的机理及改善措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介绍,并着重探讨了混凝土的耐久性即耐磨性、碳化、钢筋锈蚀等作用机理和改进措施,全面的分析了混凝土的几种性能,并为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的使用提供了参考,以保障混凝土的质量,提高工程安全性和使用性。

关键词:混凝土;抗冻性;抗渗性;耐久性

混凝土是建筑工程施工中重要的原材料之一,由于施工工地环境复杂,且混凝土性质不够稳定,导致混凝土的抗冻性、抗渗性、耐久性等性能在施工过程中会受到不同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为了确保混凝土在工程施工中的使用质量,相关人员必须对如何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抗渗性以及耐久性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一、混凝土的抗冻性

1.冻害机理

混凝土的抗冻性在寒冷地区体现的较为明显,抗冻性是指经过多次冻融循环后,处于饱和水状态下的混凝土的性能仍没有被破坏的能力。寒冷地区结构经常接触水的混凝土的部位,温度过低甚至低于混凝土中水的冰点以下,此时,混凝土中的水会成冰态,致使混凝土体积增大,增大后混凝土的孔壁后受到更大的压力,导致混凝土微小裂缝的产生,若反复冻融,将不断扩大裂缝并使其纵深发展,破坏混凝土结构。此外,混凝土的密实度、孔隙构造及数量、饱水程度等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抗冻性。

2.改善措施

试验证明,在混凝土中掺用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能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作用机理是通过在混凝土内部产生互不连通的微细气泡的方式将内部的渗水通道截断,组织水分渗入混凝土内部。引气时注意引入适宜的量,以4%一6%为宜,成分利用气泡的适应变形能力来减缓冰冻对混凝土结构的损害。此外,还可以通过严格控制水灰比、选用优良的施工材料以及加强早期养护等方式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

二、混凝土的抗渗性

1. 抗渗性机理

混凝土的渗透是由于的多孔性构造存在的内外压力差,导致混凝土中的液体或气体从其高处向低处迁移、渗透的现象。抗渗性能是指混凝土内部对气体或液体的渗透的抵抗能力。混凝土抗渗性强,则会有效阻止水向混凝土内部渗入,提高混凝土使用质量。

2.改善措施

降低毛细孔数量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混凝土的抗渗性随着水灰比的增大而降低,因此,要合理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较高的水灰比形成的水泥凝胶会阻隔水泥面中的毛细孔,降低抗渗性,因此,可直接控制毛细孔数量达到提高抗渗性的目的。此外,还可通过减小石料最大粒径、掺用符合要求的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和适量的磨细粉煤灰以及施工中确保混凝土搅拌均匀等方式提高混凝土抗渗性。

三、混凝土的耐久性

1. 混凝土的耐磨性

混凝土的耐磨性指的是混凝土工程在使用过程中对反复荷载的磨耗及长期受侵蚀等的耐用性的反映。

(1)影响因素

混凝土的品种、强度和混凝土骨料硬度、最大粒径及其粒料级配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耐磨性;水灰比会影响混凝土的耐磨性,较大水灰比会加大混凝土的孔隙率,并加大粗骨料与水泥浆之间界面的裂隙和孔隙,降低混凝土耐磨性;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也是影响混凝土耐磨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2)改善措施

有效的提高混凝土耐磨性的措施包括:浇筑混凝土时要防止出现离析现象;控制好混凝土的水灰比,防止泌水现象出现;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要确保混凝土涂抹密实、平整,并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2.混凝土的碳化

(1)碳化机理

混凝土的碳化指的是二氧化碳由混凝土表面向内部逐步扩散深人从而改变水泥石化学组成及组织结构,进而使得水泥石中的氢氧化钙发生化学反应,降低的氢氧化钙浓度会使得水泥石中所有的水化产物被侵蚀和分解,形成硅胶和铝胶,影响混凝土的化学性能和物理性能,破坏混凝土的碱度、强度和收缩的平衡。

(2)混凝土碳化的影响因素

施工质量、集料种类及混凝土表面是否有涂层等均会影响碳化速度;施工中使用的水泥品种以及是否在水泥中掺入其他混合材料也会因影响混凝土的碳化速度,一般掺入水泥较硅酸盐会加快混凝土的碳化速度,且掺入的混合材料越多,碳化速度越快;混凝土的水灰比也会影响其碳化程度,较小的水灰比,水泥石有较好的密实性和透气性,因此,有着较慢的碳化速度;当混凝土处于气干状态时,碳化速度较快,若处于干湿交替或潮湿状态下,则碳化速度较慢;此外,若在混凝土中添加外加剂如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等,会使得混凝土的和易性改变,进而降低水灰比,减缓混凝土碳化速度。

(3)改善措施

由以上总结的影响混凝土碳化速度的原因可知控制混凝土碳化的措施主要包括:将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适当增大、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及掺入合适的混合料、将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适当引入以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和密实程度。此外,施工人员还应该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控制,确保混凝土施工时振捣密实;混凝土的水灰比要尽量降低;还可以用刷涂料或用水泥砂浆抹面的方式保护混凝土表面不受二氧化碳的侵入

浅谈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

④ XXXXXXX(XX)现代远程教育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浅谈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 学习中心:XXXXXX 年级专业:函授XXX 专升本 学生姓名:XXX 学号:XXXXXXXXX 指导教师:X X X职称:副教授 导师单位:威海职业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论文完成时间:2012 年 6 月30 日

XXXXXXX(XX)现代远程教育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发给学员xxx 1.设计(论文)题目:浅谈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 2.学生完成设计(论文)期限:2012 年 1 月30 日至2012 年6 月30 日3.设计(论文)课题要求: 1)、重点论述提高我国中小型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2)、论文字数不少于6000字。 3)、论文要求结构完整,思路清晰,论据缺凿,论点明确,有说服力。 4)、要从安全角度分析,从各个方面去论述。 5)、针对论文所重点阐述的内容,广泛查阅相关资料,为论文的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提供有力的证据。 4.实验(上机、调研)部分要求内容: 如果条件具备,可深入企业进行实际调研,写出调研报告,为论文写作提供充分的素材 5.文献查阅要求: 广泛查阅与本文相关的文献材料,为论文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通知注意文献材料的真实性。 6.发出日期:2012 年 1 月30 日 7.学员完成日期:2012 年 6 月30 日 指导教师签名: 学生签名:

摘要 混凝土耐久性是指结构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在各种环境条件作用下,不需要额外的费用加固处理而保持其安全性、正常使用和可接受的外观能力。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因素有很多,本文通过从混凝土的渗透破坏、冻融破坏、侵蚀性介质的腐蚀、碱骨料反应、碳化和钢筋锈蚀六个方面论述了混凝土发生耐久性失效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对混凝土耐久性问题进行了研究。最终提出从混凝土材料的选择、结构设计和质量的生产控制三方面进行提高混土耐久性的处理措施。混凝土结构以其整体性好、耐久性好、可塑性强、维修费用少等优点广泛使用,随着混凝土结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大量的混凝土结构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提前失效,达不到预定的服役年限,混凝土耐久性发生失效现象日趋严重。 关键词:混凝土;耐久性;影响因素;措施

关于混凝土抗冻性 抗渗性及混凝土耐久性研究

关于混凝土抗冻性抗渗性及混凝土耐久性研究 发表时间:2019-09-11T08:47:40.423Z 来源:《建筑模拟》2019年第31期作者:王刚 [导读] 混凝土是建筑工程施工中重要的原材料之一,由于施工工地环境复杂,且混凝土性质不够稳定,导致混凝土的抗冻性、抗渗性、耐久性等性能在施工过程中会受到不同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 王刚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路科学技术研究所 摘要:本文分别对混凝土的抗冻性、抗渗性的机理及改善措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介绍,并着重探讨了混凝土的耐久性即耐磨性、碳化、钢筋锈蚀等作用机理和改进措施,全面的分析了混凝土的几种性能,并为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的使用提供了参考,以保障混凝土的质量,提高工程安全性和使用性。 关键词:混凝土;抗冻性;抗渗性;耐久性 混凝土是建筑工程施工中重要的原材料之一,由于施工工地环境复杂,且混凝土性质不够稳定,导致混凝土的抗冻性、抗渗性、耐久性等性能在施工过程中会受到不同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为了确保混凝土在工程施工中的使用质量,相关人员必须对如何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抗渗性以及耐久性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一、混凝土的抗冻性 1.冻害机理 混凝土的抗冻性在寒冷地区体现的较为明显,抗冻性是指经过多次冻融循环后,处于饱和水状态下的混凝土的性能仍没有被破坏的能力。寒冷地区结构经常接触水的混凝土的部位,温度过低甚至低于混凝土中水的冰点以下,此时,混凝土中的水会成冰态,致使混凝土体积增大,增大后混凝土的孔壁后受到更大的压力,导致混凝土微小裂缝的产生,若反复冻融,将不断扩大裂缝并使其纵深发展,破坏混凝土结构。此外,混凝土的密实度、孔隙构造及数量、饱水程度等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抗冻性。 2.改善措施 试验证明,在混凝土中掺用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能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作用机理是通过在混凝土内部产生互不连通的微细气泡的方式将内部的渗水通道截断,组织水分渗入混凝土内部。引气时注意引入适宜的量,以4%一6%为宜,成分利用气泡的适应变形能力来减缓冰冻对混凝土结构的损害。此外,还可以通过严格控制水灰比、选用优良的施工材料以及加强早期养护等方式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 二、混凝土的抗渗性 1. 抗渗性机理 混凝土的渗透是由于的多孔性构造存在的内外压力差,导致混凝土中的液体或气体从其高处向低处迁移、渗透的现象。抗渗性能是指混凝土内部对气体或液体的渗透的抵抗能力。混凝土抗渗性强,则会有效阻止水向混凝土内部渗入,提高混凝土使用质量。 2.改善措施 降低毛细孔数量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混凝土的抗渗性随着水灰比的增大而降低,因此,要合理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较高的水灰比形成的水泥凝胶会阻隔水泥面中的毛细孔,降低抗渗性,因此,可直接控制毛细孔数量达到提高抗渗性的目的。此外,还可通过减小石料最大粒径、掺用符合要求的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和适量的磨细粉煤灰以及施工中确保混凝土搅拌均匀等方式提高混凝土抗渗性。 三、混凝土的耐久性 1. 混凝土的耐磨性 混凝土的耐磨性指的是混凝土工程在使用过程中对反复荷载的磨耗及长期受侵蚀等的耐用性的反映。 (1)影响因素 混凝土的品种、强度和混凝土骨料硬度、最大粒径及其粒料级配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耐磨性;水灰比会影响混凝土的耐磨性,较大水灰比会加大混凝土的孔隙率,并加大粗骨料与水泥浆之间界面的裂隙和孔隙,降低混凝土耐磨性;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也是影响混凝土耐磨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2)改善措施 有效的提高混凝土耐磨性的措施包括:浇筑混凝土时要防止出现离析现象;控制好混凝土的水灰比,防止泌水现象出现;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要确保混凝土涂抹密实、平整,并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2.混凝土的碳化 (1)碳化机理 混凝土的碳化指的是二氧化碳由混凝土表面向内部逐步扩散深人从而改变水泥石化学组成及组织结构,进而使得水泥石中的氢氧化钙发生化学反应,降低的氢氧化钙浓度会使得水泥石中所有的水化产物被侵蚀和分解,形成硅胶和铝胶,影响混凝土的化学性能和物理性能,破坏混凝土的碱度、强度和收缩的平衡。 (2)混凝土碳化的影响因素 施工质量、集料种类及混凝土表面是否有涂层等均会影响碳化速度;施工中使用的水泥品种以及是否在水泥中掺入其他混合材料也会因影响混凝土的碳化速度,一般掺入水泥较硅酸盐会加快混凝土的碳化速度,且掺入的混合材料越多,碳化速度越快;混凝土的水灰比也会影响其碳化程度,较小的水灰比,水泥石有较好的密实性和透气性,因此,有着较慢的碳化速度;当混凝土处于气干状态时,碳化速度较快,若处于干湿交替或潮湿状态下,则碳化速度较慢;此外,若在混凝土中添加外加剂如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等,会使得混凝土的和易性改变,进而降低水灰比,减缓混凝土碳化速度。 (3)改善措施 由以上总结的影响混凝土碳化速度的原因可知控制混凝土碳化的措施主要包括:将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适当增大、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及掺入合适的混合料、将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适当引入以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和密实程度。此外,施工人员还应该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控制,确保混凝土施工时振捣密实;混凝土的水灰比要尽量降低;还可以用刷涂料或用水泥砂浆抹面的方式保护混凝土表面不受二氧化碳的侵入

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

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 摘要:随着城市化建设力度加快,混凝土以价格低廉、性能优越在基础设施中成为了首选的施工材料,具有用量大、用途广等特点。对于混凝土结构,它的耐久性是施工质量以及安全的重要保障[1]。碳化、钢筋腐蚀、冻融及碱-骨料反应等构成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内容, 而耐久性与强度作为混凝土的两个重要指标,在施工与设计中,受各种因素影响,对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视力度明显缺乏。针对这种情况,为了促进混凝土施工持续发展,必须在环境保护与基础设施上,提高混凝土施工的耐久性。本文从混凝土的抗冻性、混凝土的碳化、碱集料反应、耐磨性、钢筋锈蚀等5个方面对混凝土耐久性影响因素改善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度研究和探索,通过从结构形式、原材料、细节构造、工艺措施等方面进行综合对比,从施工、设计与维修上提升施工质量。 关键词:混凝土耐久性;抗冻性;碳化;钢筋锈蚀;碱骨料反应; Abstract:LiFePO4is an important cathode material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Regardless of the biphasic reaction between the insulating end members, Li x FePO4, optimization of the nanostructured architecture has substantially improved the power density of positive LiFePO4 electrode. The charge transport that occurs in the interphase region across the biphasic boundary is the primary stage of solid-state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s in which the Li concen-trations and the valence state of Fe deviate significantly from the equilibrium end members. Complex interactions among Li ions and charges at the Fe sites have made understanding stability and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the intermediate domains difficult. Long-range ordering at metastable intermediate eutectic composition of Li2/3FePO4has now been discovered and its superstructure determined, which reflected predomi-nant polaron crystallization at the Fe sites followed by Li+redistribution to optimize the Li Fe interactions. Keywords: cathode material; LiFePO4; lithium ion battery; metastable mesophase; Li2 / 3FePO4; solid material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浅谈

网络教育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浅谈 学习中心: 层次:专科起点本科 专业:土木工程 年级: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3 年11 月14 日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浅谈 内容摘要 混凝土由于其具有经济、耐久、节能等众多优点, 而成为重要的建筑材料, 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作为目前世界最大宗的人造建筑材料, 其在给人类带来巨大文 明进步的同时 , 也面临由此造成的严峻的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传统意义上的混 凝土由于自身结构材料和使用环境的特点, 还存在着严重的耐久性问题, 已不能满足混凝土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 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是实现混凝土 环保化、节约化的积极有效措施。本文综述了耐久性对混凝土的重要意义, 并着重分析了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因素。最后介绍了目前世界上提高混凝土的耐久 性的研究结果以及目前国际上对混凝土的耐久性设计要求。 关键词:耐久性;混凝土;影响因素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浅谈 目录 内容摘 要 .................................................. ..................................................... ....................I 引言......................................... ......................................... ......................................... . 1 1 绪论......................................... ......................................... ......................................... . 2 1.1 混凝土耐久性问题的提出................................................... (2) 1.2 混凝土耐久性的概 念 .................................... ........................................ (2) 2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的分 析 ........................................... (3) 2.1 混凝土冻融破 坏 .................................... ........................................ (3) 2.1.1 破坏机 理 .......................... ............................. ............................. (3) 2.1.2 影响因 素 .......................... ............................. ............................. (4) 2.2 混凝土渗透破 坏 .................................... ........................................ (4) 2.2.1 破坏原 因 .......................... ............................. ............................. (4) 2.2.2 影响因 素 .......................... ............................. ............................. (5) 2.3 碱骨料反 应 ..................................... ........................................ (5) 2.3.1 破坏原 因 .......................... ............................. ............................. (5) 2.3.2 影响因 素 .......................... ............................. ............................. (6) 2.4 混凝土的碳 化 .................................... ........................................ (6) 2.4.1 破坏原 因 .......................... ............................. ............................. (6) 2.4.2 影响因 素 .......................... ............................. ............................. (7) 2.5 钢筋锈 蚀 ..................................... ........................................ (7) 2.5.1 破坏原 因 .......................... ............................. ............................. (7) 影响因 素 ..........................

浅谈钢筋混凝土桥梁的耐久性

浅谈钢筋混凝土桥梁的耐久性 摘要:在进行桥梁结构设计初期,就需要结合桥梁所处地理位置、周围环境及 实际运行环境对桥梁结构的耐久性进行合理设计。对于建设施工过程中可能影响 桥梁耐久性的隐患因素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力求在设计初期就能考虑到所有可 能出现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提高钢筋混凝土桥梁的耐久性。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桥梁;耐久性 1钢筋混凝土桥梁结构的耐久性分析及其重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钢筋、混凝土材料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钢筋混凝土结 构的建筑发展历史远低于木质结构和钢制结构的建筑。19世纪中期,随着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的发展,钢筋混凝土结构也迅速发展起来;到了19世纪下半叶,法 国设计建筑了第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梁,随之越来越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梁 逐渐问世,呈现在人们的视野范围内。据科学数据调研发现,截止到2007年底 世界上钢筋混凝土桥梁总数超过57万座,桥梁建设已慢慢演变为基础设施工程 建设的重要环节。由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2003年底发布的混凝土桥梁相关研究 报告可以发现,世界上有1/4的钢筋混凝土桥梁耐久性不达标,严重影响了桥梁 的后期运营寿命[1]。国内外相关工程研究人员对不同桥梁的耐久性进行比较分析 发现,桥梁结构的构件损坏均由桥梁耐久性差引起。通过对近些年钢筋混凝土桥 梁事故原因分析,钢筋腐蚀、结构机械磨损、桥梁冻融循环及混凝土碳化均是导 致桥梁事故的主要原因,而引起这些桥梁故障的最终因素是桥梁耐久性差。 2影响桥梁耐久性的因素分析 影响桥梁耐久性的因素十分复杂,不考虑洪水、地震、超载及船舶的撞击, 主要取决于以下三方面因素:一,混凝土材料、钢材的自身特性;若想保证桥梁 的耐久性好一些,首先,一定要保证混凝土材料以及钢材的质量是绝对高的,然 而就目前我国桥梁事业的施工现状来看,很多建设单位存在以次充好的现象,进 而导致材料的质量不是很高,严重影响了桥梁的耐久性;二,桥梁结构所处的环境;我们都知道,任何物体都符合热胀冷缩的原理,针对于桥梁也是一样,而在 桥梁发生热胀冷缩的过程中,桥梁的结构会发生改变,结构改变了,桥梁的耐久 性自然就会降低,尤其是在北方地区,北方的天气冬夏温差比较大,冬天问题特 别低,桥梁发生缩变,而夏天天气比较炎热,桥梁开始胀裂,这也是为什么桥面 很容易存在裂缝的原因;三,桥梁结构的使用条件与防护措施。部分地区由于建 筑行业比较发达,因此每天都会有大量的货车从桥梁上经过,长时间下来,桥梁 的耐力自然就会降低很多,加上部分地区针对于桥梁的保护缺乏一定的意识,进 而导致桥梁只被使用却不被保护的现象,久而久之,问题自然也就应运而生了。 3钢筋混凝土桥梁耐久性改善措施 3.1确保混凝土灌注的密实性 提升混凝土灌注的密实性是提升钢筋混凝土桥梁耐久性的重要措施之一,可 以从水灰比、骨料及振捣工艺三方面入手,如精确把控水灰比,认真检查骨料质 量以及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混凝土振捣等,提升混凝土密实度。 3.2提升混凝土和钢筋间的黏附力 为保证混凝土各项性能指标满足施工需求,避免坍塌程度太大,需严格按照 设计规范进行钢筋布设,混凝土振捣要充分,尽可能降低混凝土和钢筋间的缝隙。 3.3保证碱一集料反应工艺满足建设需求 为保障碱一集料反应工艺满足工程设计需求,需从以下方面入手:当混凝土

混凝土抗冻等级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混凝土抗冻等级 混凝土抗冻性一般以抗冻等级表示。抗冻等级是采用龄期28d的试块在吸水饱和后,承受反复冻融循环,以抗压强度下降不超过25%,而且质量损失不超过5%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冻融循环次数来确定的。GBJ50164—92将混凝土划分为以下抗冻等级:F10、F15、F25、F50、F100、F150、F200、F250、F300等九个等级,分别表示混凝土能够承受反复冻融循环次数为10、15、25、50、100、150、200、250和300次。抗冻等级≥F50的混凝土称为抗冻混凝土。 抗渗等级是以28d龄期的标准试件,按标准试验方法进行试验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水压力来确定。GB 5016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根据混凝土试件在抗渗试验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水压力,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划分为P4、P6、P8、P10、P12等五个等级,相应表示能抵抗0.4、0.6、0.8、1.0及1.2MPa 的静水压力而不渗水,抗渗等级≥P6的混凝土为抗渗混凝土。维勃稠度法采用维勃稠度仪测定。其方法是:开始在坍落度

筒中按规定方法装满拌合物,提起坍落度筒,在拌合物试体顶面放一透明圆盘,开启振动台,同时用秒表计时,当振动到透明圆盘的底面被水泥浆布满的瞬间停止计时,并关闭振动台。由秒表读出时间即为该混凝土拌合物的维勃稠度值,精确至1s。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按维勃稠度大小,可分为4级:超干硬性(≥31 s);特干硬性(30~21 s);干硬性(20~11 s);半干硬性(10~5 s)。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因素与其提高的措施

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因素与其提高的措施 混凝土耐久性是指混凝土构件在长期使用条件下抵抗各种破坏因素作用而保持其原有性能的性质。近年来,随着混凝土技术的发展,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普遍得到人们的重视,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则是其核心的研究内容。 标签:混凝土耐久性;主要因素;提高措施 1.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因素 1.1混凝土的抗渗性 混凝土的抗渗性是指混凝土在压力水的作用下抵抗渗透的能力。如果混凝土的抗渗性不好、溶液性的物质能浸透混凝土、与混凝土的胶结材料发生化学反应而使混凝土的性能劣化。在钢筋混凝土中、由于水分与空气的渗透、会引起钢筋的锈蚀。钢筋的锈蚀导致其体积增大、造成钢筋周围的混凝土保护层的开裂与剥落、使钢筋混凝土结构失去其耐久性。渗透性对混凝土的抗冻性也有重要的影响。因为渗透性决定了混凝土可能为水饱和的程度。渗透性高的混凝土、其内部孔隙为水分充满、在水的冰冻压力作用下、混凝土内部结构更易于产生损伤与破坏。因此可以说、混凝土的抗渗性是其耐久性的第一道防线。混凝土与其微观结构的劣化和侵蚀性介质的传输有关、混凝土的渗透性取决于其自身的微结构和饱和水程度、是决定混凝土性能劣化的关键因素。因此可能通过检测混凝土的渗透性来评估其耐久性。 1.2混凝土的抗冻性 混凝土的抗冻性决定于水泥石的抗冻性和骨料的抗冻性。从冰冻对水泥石和骨料的作用可以看出诸多因素影响混凝土的抗冻性。这些因素包括:水分迁移路径的距离、混凝土的孔结构、混凝土的饱和度、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以及冷却速度等。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1)引气:这是因为在水泥石受到冻融作用时、水分迁移所引起的压力、可以由引入的微细气泡得到释放。一般说来、混凝土的抗冻性随着阴气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当含气量一定时、气泡尺寸、气泡数量和气泡的间距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抗冻性能。 (2)控制水灰比:水泥石内的大孔隙量与水灰比和水化程度有关。一般说来、水灰比小、水化程度高则水泥石中的孔隙越少。由于表面张力的原因、大孔隙内的水比小孔隙内的水更易于結冰、因此、在同等条件下、水灰比大的水泥石内可结冰的水更多、发生冻融破坏的几率更大。 (3)降低饱和度:混凝土的饱和度对冻融破坏有很大的影响、干燥的或部分干燥的混凝土不容易受到冻融破坏。一般存在一个临界饱和度、当混凝土的含

混凝土抗冻性浅析

混凝土抗冻性浅析 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混凝土抵抗气候变化、化学侵蚀、磨损或任何其它破坏过程的能力,当在暴露的环境中,能耐久的混凝土应保持其形态、质量和使用功能。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内容包括:钢筋锈蚀、化学腐蚀、冻融破坏、碱集料破坏。混凝土的抗冻性作为混凝土耐久性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北方寒冷地区工程中是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我国地域辽阔,有相当大的部分处于严寒地带,致使不少水工建筑物发生了冻融破坏现象。根据全国水工建筑物耐久性调查资料,在32座大型混凝土坝工程、40余座中小型工程中,22%的大坝和21%的中小型水工建筑物存在冻融破坏问题,大坝混凝土的冻融破坏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尤其在东北严寒地区,兴建的水工混凝土建筑物,几乎100%工程局部或大面积地遭受不同程度的冻融破坏。除三北地区普遍发现混凝土的冻融破坏现象外,地处较为温和的华东地区的混凝土建筑物也发现有冻融现象。 因此,混凝土的冻融破坏是我国建筑物老化病害的主要问题之一,严重影响了建筑物的长期使用和安全运行,为使这些工程继续发挥作用和效益,各部门每年都耗费巨额的维修费用,而这些维修费用为建设费用的1~3倍。美国投入混凝土基建工程的总造价为16万亿美元,据估计今后每年用于混凝土工程维修和重建的费用估计达3000亿美元。 2.外加剂改善抗冻耐久性技术研究动态 2.1引气剂 长期的工程实践与室内研究资料表明:提高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的一个十分重要而有效的措施是在混凝土拌合物中掺入一定量的引气剂。引气剂是具有增水作用的表面活性物质,它可以明显的降低混凝土拌合水的表面张力和表面能,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大量的微小稳定的封闭气泡。这些气泡切断了部分毛细管通路能使混凝土结冰时产生的膨胀压力得到缓解,不使混凝土遭到破坏,起到缓冲减压的作用。这些气泡可以阻断混凝土内部毛细管与外界的通路,使外界水份不易浸入,减少了混凝土的渗透性。同时大量的气泡还能起到润滑作用,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因此,掺用引气剂,使混凝土内部具有足够的含气量,改善了混凝土内部的孔结构,大大提高混凝土的抗冻耐久性。国内外的大量研究成果与工程实践均表明引气后混凝土的抗冻性可成倍提高。 美国是最早开始研究引气剂的国家,自1934年在美国堪萨斯州与纽约州道路工程施工中发现引气混凝土,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挪威1974年首次在大坝中使用引气剂,经过20年运行后,掺引气剂的混凝土表面完好无损,而未掺引气剂的混凝土则已遭受较严重的冻融破坏。我国这方面的工作始于50年代。我国混凝土学科创始人吴中伟教授,在50年代初期就强调了混凝土抗冻的重要性,并创先研制了松香热聚物加气剂(引气剂),应用于治淮水利混凝土工程,开创了

砼抗渗与抗冻等级

抗渗性 砼抗渗等级如分5级:P4、P6、P8、P10、P12, 砼抗渗等级如分4级:P6、P8、P10、P12, 抗渗等级≥P6的混凝土称为抗渗混凝土 抗渗砼试块规格175x185x150 据我所知关于抗渗等级的规定,在不同的规范是有不同的要求。《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与《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上都有规定,但两者是有矛盾的。具体见GB50108-2001第4.1.3条和JGJ 3-2002第12.1.9条。 GB50108-2001 第4.1.3条防水混凝土的设计抗渗等级应符合表4.1.3 的规定。 表4.1.3 防水混凝土设计抗渗等级 工程埋置深度(m) 设计抗渗等级 <10 S6 10~20 S8 20~30 S10 30~40 S12 JGJ 3-2002第12.1.9条高层建筑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当有防水要求时,混凝土抗渗等级应根据地下最大水头与防水混凝土的比值按表12.1.9采用,且不应小于0.6Mpa。必要时可设置架空排水层。 表12.1.9 基础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 最大水头H与防水混凝土厚度h的比值(H/h) 设计抗渗等级(Mpa) <10 0.6 10~15 0.8 15~25 1.2 25~35 混凝土的抗渗性以抗渗等级来表示。抗渗等级是以28d龄期的标准抗渗试件,按规定方法试验,以不渗水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水压力来表示,划分为P2、P4、P6、P8、P12 等等级,它们分别表示能抵抗0.2、0.4、0.6、0.8、1.2 MPa的水压力而不渗透。 抗冻性 混凝土抗冻性一般以抗冻等级表示。抗冻等级是采用龄期28d的试块在吸水饱和后,承受反复冻融循环,以抗压强度下降不超过25%,而且质量损失不超过 5%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冻融循环次数来确定的。GBJ50164—92将混凝土划分为以下抗冻等级:F10、F15、F25、F50、F100、F150、F200、F250、F300等九个等级,分别表示混凝土能够承受反复冻融循环次数为10、15、25、50、100、150、200、250和300次。

普通混凝土耐久性研究

摘要 从上个世纪中期,混凝土结构因耐久性不良造成过早失效及崩塌破坏的事故在国内外都屡见不鲜,世界各国为此付出的代价十分沉重。由于工程安全因素更由于耗费巨资的经济因素,混凝土结构日益突出的耐久性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学术界和工程界的广泛重视。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对节约资源、能源及资金均有重大的意义。 通过阅读大量关于混凝土耐久性方面的文献资料,总结了国内外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状况和研究动态,明确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意义和重要性。 本论文探讨了混凝土的腐蚀类型和腐蚀机理,包括了混凝土基材水泥的腐蚀类型和机理,钢筋的锈蚀机理和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机理,总结了混凝土耐腐蚀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它与抗渗性能和抗冻性能之间的关系;讨论了原材料的选择,包括水泥品种、集料性质、拌合及养护用水的水质情况、外加剂的种类和掺合料对混凝土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混凝土;耐久性;耐腐蚀性

目录 一、绪论 (2) (一)混凝土耐久性的含义 (2) (二)国内外混凝土耐久性研究动态 (2) 二、混凝土的腐蚀类型和腐蚀机理 (3) (一)腐蚀 (3) (二)水泥类材料的腐蚀机理 (3) (三)混凝土的耐腐蚀性与抗渗性和抗冻性之间的关系 (5) 三、原材料对混凝土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5) (一)水泥 (5) (二)集料 (6) 四、普通混凝土高性能化 (6) (一)提高性能的技术途径 (6) (二)提高混凝土耐久性 (7) 五、结论与展望 (8) (一)结论 (8) (二)展望 (8)

普通混凝土耐久性研究 一、绪论 从19世纪20年代波特兰水泥价而成为土建工程中不可缺少的材料,广泛用于桥梁、大坝、高速公路、工业与民用建筑等结构中。据不完全统计,当今世界每年消耗的混凝土量不少于45亿立方米,并且随着逐步增长的城市化建设,年消耗量在不断增长。 混凝土材料经历了低强度、中等强度、高强度乃至超高强度的发展历程,似乎人们总是乐于追求强度的不断提高。但是近四五十年来,混凝土结构因材质劣化造成过早失效以及崩塌破坏的事故在国内外都屡见不鲜,并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些混凝土工程的过早破坏,其原因不是强度不够,而是由于混凝土耐久性不良所造成。 (一)混凝土耐久性的含义 所谓的混凝土耐久性,是指其抵抗环境介质的作用,并长期保持良好的使用性能和外观完整性,从而维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和正常使用的能力。 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因素很多,可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大类。内在因素是指混凝土结构抵御环境的能力,由结构的设计形状和构造形式、选用的水泥和骨料的种类、外加剂的品种,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和直径的大小、混凝土的水灰比、浇注和养护的施工工艺等多种因素所决定。外在因素是环境对混凝土结构的物理和化学作用,包括干湿和冻融循环、碳化、化学介质侵蚀、磨损破坏等诸多方面,不同环境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外在因素是通过内在因素而起作用的混凝土耐久性具体包括抗渗、抗冻、耐腐蚀、碳化、碱骨料反应及混凝土中的钢筋锈蚀等性能。虽然混凝土在遭受压力水、冰冻或侵蚀作用时的破坏过程各不相同,但影响因素却有许多相同之处。混凝土的密实度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其次是材料的性质、施工质量等。 (二)国内外混凝土耐久性研究动态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的日益突出,引起了世界各国学术机构、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对加强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的重视,表现在各种结构耐久性学术

混凝土抗冻性、抗渗性及混凝土耐久性研究

混凝土抗冻性、抗渗性及混凝土耐久性研究 发表时间:2016-09-28T10:51:37.510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3期作者:李展桃 [导读] 摘要:分别对混凝土的抗冻性、抗渗性的机理及改善措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介绍,并着重探讨了混凝土的耐久性即耐磨性、碳化、钢筋锈蚀等作用机理和改进措施,全面的分析了混凝土的几种性能,并为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的使用提供了参考,以保障混凝土的质量,提高工程安全性和使用性。 佛山市三水区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站 528100 摘要:分别对混凝土的抗冻性、抗渗性的机理及改善措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介绍,并着重探讨了混凝土的耐久性即耐磨性、碳化、钢筋锈蚀等作用机理和改进措施,全面的分析了混凝土的几种性能,并为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的使用提供了参考,以保障混凝土的质量,提高工程安全性和使用性。 关键词:混凝土;抗冻性;抗渗性;耐久性 引言: 混凝土是建筑工程施工中重要的原材料之一,由于施工工地环境复杂,且混凝土性质不够稳定,导致混凝土的抗冻性、抗渗性、耐久性等性能在施工过程中会受到不同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为了确保混凝土在工程施工中的使用质量,相关人员必须对如何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抗渗性以及耐久性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1 混凝土的抗冻性 1.1 冻害机理 混凝土的抗冻性在寒冷地区体现的较为明显,抗冻性是指经过多次冻融循环后,处于饱和水状态下的混凝土的性能仍没有被破坏的能力。寒冷地区结构经常接触水的混凝土的部位,温度过低甚至低于混凝土中水的冰点以下,此时,混凝土中的水会成冰态,致使混凝土体积增大,增大后混凝土的孔壁后受到更大的压力,导致混凝土微小裂缝的产生,若反复冻融,将不断扩大裂缝并使其纵深发展,破坏混凝土结构。此外,混凝土的密实度、孔隙构造及数量、饱水程度等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抗冻性。 1.2 改善措施 试验证明,在混凝土中掺用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能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作用机理是通过在混凝土内部产生互不连通的微细气泡的方式将内部的渗水通道截断,组织水分渗入混凝土内部。引气时注意引入适宜的量,以4%一6%为宜,成分利用气泡的适应变形能力来减缓冰冻对混凝土结构的损害。此外,还可以通过严格控制水灰比、选用优良的施工材料以及加强早期养护等方式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 2 混凝土的抗渗性 2.1 抗渗性机理 混凝土的渗透是由于的多孔性构造存在的内外压力差,导致混凝土中的液体或气体从其高处向低处迁移、渗透的现象。抗渗性能是指混凝土内部对气体或液体的渗透的抵抗能力。混凝土抗渗性强,则会有效阻止水向混凝土内部渗入,提高混凝土使用质量。 2.3 改善措施 降低毛细孔数量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混凝土的抗渗性随着水灰比的增大而降低,因此,要合理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较高的水灰比形成的水泥凝胶会阻隔水泥面中的毛细孔,降低抗渗性,因此,可直接控制毛细孔数量达到提高抗渗性的目的。此外,还可通过减小石料最大粒径、掺用符合要求的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和适量的磨细粉煤灰以及施工中确保混凝土搅拌均匀等方式提高混凝土抗渗性。 3 混凝土的耐久性 3.1 混凝土的耐磨性 混凝土的耐磨性指的是混凝土工程在使用过程中对反复荷载的磨耗及长期受侵蚀等的耐用性的反映。 3.1.1影响因素 混凝土的品种、强度和混凝土骨料硬度、最大粒径及其粒料级配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耐磨性;水灰比会影响混凝土的耐磨性,较大水灰比会加大混凝土的孔隙率,并加大粗骨料与水泥浆之间界面的裂隙和孔隙,降低混凝土耐磨性;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也是影响混凝土耐磨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3.1.3 改善措施 有效的提高混凝土耐磨性的措施包括:浇筑混凝土时要防止出现离析现象;控制好混凝土的水灰比,防止泌水现象出现;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要确保混凝土涂抹密实、平整,并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3.2混凝土的碳化 3.2.1碳化机理 混凝土的碳化指的是二氧化碳由混凝土表面向内部逐步扩散深人从而改变水泥石化学组成及组织结构,进而使得水泥石中的氢氧化钙发生化学反应,降低的氢氧化钙浓度会使得水泥石中所有的水化产物被侵蚀和分解,形成硅胶和铝胶,影响混凝土的化学性能和物理性能,破坏混凝土的碱度、强度和收缩的平衡。 3.2.2混凝土碳化的影响因素 施工质量、集料种类及混凝土表面是否有涂层等均会一定程度上影响碳化速度;施工中使用的水泥品种以及是否在水泥中掺入其他混合材料也会因影响混凝土的碳化速度,一般掺入水泥较硅酸盐会加快混凝土的碳化速度,且掺入的混合材料越多,碳化速度越快;混凝土的水灰比也会影响其碳化程度,较小的水灰比,水泥石有较好的密实性和透气性,因此,有着较慢的碳化速度;当混凝土处于气干状态时,碳化速度较快,若处于干湿交替或潮湿状态下,则碳化速度较慢;此外,若在混凝土中添加外加剂如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等,会使得混凝土的和易性改变,进而降低水灰比,减缓混凝土碳化速度。 3.2.3 改善措施 由以上总结的影响混凝土碳化速度的原因可知控制混凝土碳化的措施主要包括:将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适当增大、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及掺入合适的混合料、将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适当引入以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和密实程度。此外,施工人员还应该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控制,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影响因素

浅谈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主要因素及防护措施随着混凝土的广泛应用,混凝土的耐久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了,在实际工程中,混凝土工程质量的优劣对整个工程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混凝土结构以其整体性好、耐久性好、可塑性强、维修费用少等优点广泛使用于整个20世纪,发现混凝土的耐久性问题则是在60至7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的混凝土桥使用了三四十年后,纷纷进入老化期。人们始料不及的是混凝土材料在不利的环境、运用条件下,出现了一系列影响结构耐久性的物理、化学现象,如结构混凝土的碳化、保护层剥落、裂缝的发展、钢筋锈蚀、渗透冻融破坏、混凝土集料的化学腐蚀等等。我国七十年代后期建造的混凝土桥梁亦发现有严重的开裂现象。因而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已成为结构工程师们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概括起来是指混凝土抵抗周围不利因素长期作用的性能。结构耐久性问题主要表现为:混凝土损伤;钢筋的锈蚀、脆化、疲劳、应力腐蚀;以及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粘结锚固作用的消弱等三个方面。从短期效果而言,这些问题影响结构的外观和使用功能;从长远看,则为降低结构安全度,成为发生事故的隐患,影响结构的使用寿命。下面从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主要因素和提高耐久性的技术措施两个方面来探讨混凝土的耐久性问题。 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因素有这么几点: (1)抗冻失效。 原因:混凝土的抗冻性等级过低。寒冷地区,有较长的冰冻期,渗入到混凝土中的水结冰又融化,如此反复,使混凝土的裂缝不断扩大,导致结构慢性破坏作用。冻融的结果,加剧了碱-骨料反应、盐腐蚀的破坏作用。碱-骨料反应、盐腐蚀、冻融作用是混凝土结构的三大主要破坏因素,都因水进入混凝土内部引起。混凝土结构是多孔的,在塑性期或硬化初期会因水分蒸发造成早期开裂。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早期产生的裂缝会随着反复荷载的冲击逐渐扩展。如果没有完善的防水系统,带有腐蚀性物质的水就会从孔隙渗入到混凝土中和从裂缝中流入到混凝土中。在混凝土内部产生的损害,它导致混凝土性质改变。 处理方法:1,调整配合比方法。主要适用于在0℃左右的混凝土施工。具体做法:①选择适当品种的水泥是提高混凝土抗冻的重要手段。试验结果表明,应使用早强硅酸盐水泥。该水泥水化热较大,且在早期放出强度最高,一般3d抗压

混凝土耐久性研究论文.

网络高等教育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混凝土桥梁耐久性研究 学习中心: 层次:专科起点本科 专业: 年级:年秋季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年月日

内容摘要 结合现代环境中的混凝土桥梁的耐久性研究的最新发展,首先介绍了混凝土结构破坏机理,其次结合工程实际讨论了耐久性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包括耐久性区段划分、保护层厚度、高性能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耐久性措施、健康监测等。 关键词:混凝土桥梁;耐久性设计;高性能混凝土

目录 内容摘要 (1) 引言 (4) 1 绪论 (5) 1.1 混凝土耐久性的概念 (5) 1.2 混凝土耐久性对桥梁结构的重要性 (5)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5) 2.1混凝土冻融循环 (7) 2.2.1影响因素 (7) 2.1.2 破坏机理 (7) 2.2 混凝土碳化 (8) 2.2.1 影响因素 (8) 2.2.2 破坏机理 (8) 2.3 混凝土渗透破坏 (10) 2.3.1 影响因素 (10) 2.3.2 破坏机理 (10) 2.4 碱骨料反应 (10) 2.4.1 影响因素 (10) 2.4.2 破坏机理 (11) 2.5 钢筋锈蚀 (11) 2.5.1 影响因素 (11) 2.5.2 破坏机理 (12) 2.6 化学侵蚀 (12) 2.6.1 影响因素 (12) 2.6.1 破坏机理 (12) 3 混凝土桥梁耐久性改善措施 (14) 3.1 选材方面 (14) 3.2 结构设计方面 (14) 3.3 施工方面 (15)

4 案例分析 (16) 4.1 工程概况 (16) 4.2 存在问题 (16) 4.3 改善措施 (17) 4 结论与建议 (18) 参考文献 (19)

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综述

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综述X 张鸿雁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00) 摘 要:我国地域辽阔,环境复杂,华北、西北、东北地区的水工大坝,特别是东北地区的混凝土结构物,几乎100%的工程局部或大面积地遭受不同程度冻融破坏。本文针对混凝土冻融破坏问题,结合笔者所做的实验,扼要介绍了影响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的主要因素及相应预防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抗冻;耐久性 中图分类号:T U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23—0034—02 1 综述 混凝土在饱水状态下因冻融循环产生的破坏即为混凝土冻融破坏,混凝土在饱水状态下抵抗冻融循环作用的性能称为混凝土的抗冻耐久性(简称抗冻性)。混凝土冻害发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混凝土处于饱水状态;二是冻融循环交替发生。我国的华北、西北、东北地区的水工混凝土构筑物,几乎100%的工程局部或大面积地遭受不同程度冻融破坏。而且长江以北黄河以南的中部地区,也有大量的混凝土建筑物(构筑物)出现冻融破坏的现象。由此可见,北方地区,混凝土的抗冻耐久性直接决定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1]。 2 冻融破坏机理研究 迄今为止,关于混凝土冻融破坏机理还没有形成共识。得到较多学者认可的假说可以归结为2类:一类是Pow ers提出的静水压假说[2];一类是他此后与Helm uth一起提出了渗透压假说。这两个假说结合在一起,较为成功的解释了混凝土冻融破坏机理。 静水压假说认为:水受冻变成冰时,体积要膨胀9%,从而迫使未结冰的孔溶液从结冰区向外迁移,产生静水压力。静水压力随孔隙水流程长度增加而增加,因此,存在一个极限流程长度,如果孔隙水的流程长度大于该极限长度则静水压力将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混凝土开始破坏。 渗透压假说认为:混凝土孔溶液中含有Na+、K+、Ca2+等盐类,气温降低时大孔中的部分溶液首先结冰,则未冻溶液中盐的浓度就会上升,就会与周围较小空隙中的溶液产生浓度差。这个浓度差将迫使小孔中溶液向大孔迁移。即使是浓度为0的孔溶液,由于冰的饱和蒸汽压低于同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汽压,小孔中的溶液也要向已部分结冰的大孔溶液迁移。可见渗透压是孔溶液的盐浓度差和冰水饱和蒸气压差共同形成的。 目前静水压、渗透压不能由实验测定,也无法准确用物理化学公式计算。现阶段得到公认的影响混凝土抗冻性的参数是平均气泡间隔系数。气泡间隔系数即气泡间距的一半。当混凝土的平均气泡间隔系数小于某个临界值时,毛 很大的影响。严格控制电子间的环境条件,可以延长热控设备的使用寿命,并且可以提高系统工作的可靠性。这一点,一定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一定要提高DCS硬件质量和软件的自我诊断能力,努力提高DCS系统软、硬件的质量和自诊断能力,对提前预防、软化故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电力事业和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发电设备日趋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变得日益重要。这是设计、安装、调试、检修人员追求的最高目标。热控调试在火力发电机组调试过程中的作用并不显眼,但热控系统却关系着机组的安全运行、自动化水平及经济、稳定运行。热控仪表多种多样,控制方式繁杂,与热力系统的关系错综复杂,这就要求热控专业与其他专业紧密结合、通力协作,杜绝和预防各种事故的发生。火电厂自动化技术应用的发展,尽管经历过挫折和重重困难,但仍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可以预见,进入21世纪,我国火电厂自动化技术应用很可能将以更快的速度发展,随着世界高科技飞速发展,火电厂热工自动化的保护与管理也必将进入高科技信息时代。 [参考文献] [1] 黄平森.热工自动化设备的改造对策[J].电力 建设,1996,(3). [2] 樊静明,孙宝义.热控保护标准化作业[M].北 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34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2年第23期 *收稿日期:2012-09-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