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合集下载

循环系统结构与功能

循环系统结构与功能
右颈总动脉
右锁骨下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腋动脉
降主动脉
胸主动脉
腹主动脉
髂总动脉
3 体循环的动脉1
3 体循环的动脉2
主动脉的行程和分支
添加标题
心脏的动脉
添加标题
头颈部的动脉
添加标题
锁骨下动脉
添加标题
上肢的动脉
添加标题
胸部的动脉
添加标题
腹部的动脉
添加标题
髂总动脉及盆部的动脉
添加标题
髂外动脉及下肢的动脉
髂总静脉
髂外静脉
髂内静脉
下肢
盆部
下肢的静脉
深静脉:和同名动脉伴行 浅静脉: 髂外静脉 大隐静脉 小隐静脉 股静脉 腘静脉
盆部的静脉
肛静脉
髂内静脉 和同名的动脉伴行
直肠下静脉
阴部内静脉
腹壁的静脉:
腹腔脏器的静脉:
成对
肾上腺静脉
肾静脉
睾丸静脉(卵巢静脉)
不成对
肝静脉 入下腔静脉
肝门静脉 入肝
腹部的静脉
6 心包
纤维心包
01
浆膜心包
02
壁层
03
脏层
04
心包腔
05
7 心脏的体表投影
锁骨中线
心尖的体表投影:
左侧第五肋间隙,左锁骨中线内侧1—2cm。
血管
肺循环的动脉
体循环的动脉n
肺循环的静脉
体循环的静脉
1 肺循环的动脉
2 肺循环的静脉
主 动 脉
升主动脉
冠状动脉
主动脉弓
头臂动脉
左颈总动脉
非自律性细胞
是正常情况下不具上述自动去极特性的细胞,即心脏收缩肌细胞。 这些细胞在病变时,可表现出自律性而引起心律失常。

生物体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生物体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生物体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循环系统是人类和其他有机体中最重要和最复杂的系统之一。

它使得氧气、营养物质和其他必需的分子能够被输送到细胞内,同时也将废物从细胞中清除出来。

本文将深入探讨生物体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 循环系统的组成循环系统主要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心脏是位于胸腔内的肌肉,可以通过不断地收缩和松弛来推动血液流动。

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它们的主要功能是输送血液和分子。

血液是循环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它由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

白细胞主要负责免疫功能,而红细胞则含有大量的血红蛋白,可以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个部分。

血浆则包括水、蛋白质、糖类和其他分子,主要的功能是输送和携带细胞和分子。

2. 循环系统的功能循环系统有三个主要的功能:输送、调节和过滤。

输送功能:循环系统可以将氧气、营养物质和其他必需的分子输送到身体各个部分。

红细胞在血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通过血压将氧气输送到身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中。

调节功能:循环系统还可以调节身体的温度和水分平衡。

当身体过热时,循环系统可以通过血管将血液输送到皮肤表面,以达到散热的目的。

当身体缺水时,循环系统可以通过调节血浆中的水分来维持身体的水平衡。

过滤功能:循环系统还可以过滤掉身体中的废物和不需要的分子。

肝脏、脾脏和肾脏等器官都可以通过循环系统来清除体内的废物和代谢产物。

过滤功能对于维护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3. 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心搏、血流和过滤。

心搏是指心脏在每分钟内收缩的次数,每次收缩可以推动血液流入动脉。

血流是指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它由血流速度和血压来控制。

过滤是指身体通过不同的器官来清除废物和代谢产物。

循环系统的调节机制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

当身体处于应激状态下时,自主神经系统会释放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来提高心率和血压,以满足身体的需求。

4. 循环系统的常见疾病循环系统常见的疾病包括高血压、心脏病和动脉硬化等。

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知识点总结

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知识点总结

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知识点总结循环系统是人体重要的生物系统之一,它由心脏、血管系统和血液组成,具有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维持体内稳定环境等重要功能。

下面将对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总结。

一、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器官,位于胸腔中心,呈锥形。

心脏主要由心肌组织构成,分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

它具有以下功能:1. 心脏起搏与传导功能:心脏自身具有起搏与传导能力,通过心脏节律的调节,使心房和心室以一定的节奏收缩。

2. 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心脏在收缩时将血液推出动脉,完成收缩工作;在舒张时,心脏充分吸收静脉血回流,为下一次收缩做准备。

3. 心脏瓣膜的控制功能:心脏四个腔室之间分别有三个瓣膜,分别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它们的开闭协调控制了血液的流动方向。

二、血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血管系统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血管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输送血液,使新鲜血液和氧气分布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

以下是血管系统的详细介绍:1. 动脉:动脉是血液从心脏流出的管道,具有弹性和收缩能力,能够将血液快速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2. 静脉:静脉是血液回流至心脏的血管,与动脉相比,静脉腔较大且壁较薄,静脉内的血流速度较慢。

3. 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相当于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联结通路,它们的特点是壁薄、通透性高,能够充分进行物质交换。

三、血液的结构与功能血液是循环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液体组织,它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

具体结构与功能如下:1. 血浆: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主要由水、蛋白质、营养物质和废物等组成。

它在输送血液和调节体温等方面发挥重要功能。

2. 红细胞:红细胞是血液中最多的细胞元素,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和运输二氧化碳,其中含有丰富的血红蛋白。

3. 白细胞: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防御和清除异物、病原体等。

白细胞可分为多种类型,如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

4. 血小板:血小板参与血液凝固过程,当血管受损时,血小板会聚集起来形成血栓,防止过度出血。

第6章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第6章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前负荷、身调节 等长自身调节
1.前负荷对博出量影响-异长自身调节
异长自身调节: 这种不需要神经和体液因素参与,只是通过心肌细
胞本身初长变化而引起心肌细胞收缩强度的变化过程。
特点:调节范围小 生理意义: 能精细调节每搏输出量。
剩余血量:心缩力↓→剩余量↑ 前负荷 V血回流速:大V压>房压→回流速、量↑
②特殊传导系统(自律细胞) 特点:有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无收缩性。
(一)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1. 静息电位(RP) 静息电位约为 – 90mV,阈电位约为-70mV 离子基础:是K+的平衡电位。
2. 动作电位(AP) 分为5个时期。
K+
小结: ◄ 0期(去极化期):
1)Na+快速内流; 2)快反应细胞: 心房肌、心室肌、浦肯野纤维;
脉搏压 = 收缩压 - 舒张压
正常值: 4.0~5.3 kPa(30~40mmHg)
平均动脉压 = 舒张压 + 1/3 脉搏压
正常值: 13.3 kPa(100mmHg)
3.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 (1)每搏出量↑→血压↑→收缩压↑(明显)
收缩压反映搏出量
(2)心率↑ →血压↑ →舒张压↑(明显)
(3)外周阻力↑→血压↑→舒张压↑(明显) 舒张压反映外周阻力
(4)大动脉管壁弹性↓→脉压↑
(5)循环血量/血管容积的比例改变
(二)动脉脉搏 动脉脉搏: 随着心脏的舒缩,大动脉内的压力发生周期性的波动, 这种压力变化可引起动脉管壁起伏搏动,称之为动脉 脉搏。
动脉脉搏是能量传递的表现而非血流速度。
三、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静脉的舒缩可有效地调节回心血量和心输出量。
2窦房结(慢反应细胞)

第六章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第六章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二、血液的大循环、小循环、微循环 (一)大循环(体循环):心脏与全身(除肺泡毛细血管)所 有器官的血循环 (二)小循环(肺循环):心脏与肺之间的血循环。 (三)微循环: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微细血管中的血循环
三 心脏
(一)心的位臵、外形
心脏被心包包裹,位于胸腔两肺间 的纵隔内。心脏似前后略扁的圆锥 体,尖向左前下方,底向右后上方, 近心底处有环行的冠状沟。心外形 分为心底、心尖、胸肋面和隔面。
五、淋巴系统
淋 巴 管 道 毛细淋巴管 淋巴管 淋巴干:9 条 毛细淋巴管汇合成淋巴管 淋巴 胸导管 导管 右淋巴导管 脾 淋巴 淋巴结 器官 胸腺 淋巴组织
淋巴组织 组织液中的水、从血管溢出的 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细胞和异 物进入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 的瓣膜作用,只进不出)。
全身共汇集成9条淋巴干: 头颈部淋巴管汇合成左、右颈干。 上肢及部分胸壁的淋巴管汇合成左、右锁骨下 干。 胸腔器官及部分胸腹壁的淋巴管汇合成左、右 支气管纵隔干。 腹腔不成对器官的淋巴管汇合成1条肠干。 下肢、盆部和腹腔成对器官及部分腹壁的淋巴 管汇合成左、右腰干。
窦房结细胞跨膜电位的形成机制 0期:Ca2+内流(ICa-L)
3期:K+外流(IK) IK激活 ICa-T (1)★渐减的K+外流; IK失活 If (2)渐强的If(Na+内流) (3)Ca2+内流(ICa-T) (4)背景内向(Na+)电流
二、心肌的电生理特性
(一)心肌的兴奋性 1.决定和影响兴奋性的因素
与骨骼肌细胞明显不同 主要分为5个时相:
0期:去极化
刺激 RP
达阈电位水平(-70mV) 快Na通道开放 Na+迅速内流 膜内电位升至+30mV

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淋巴系统辅助循环作用
淋巴液回流
淋巴系统通过淋巴管道收集组织间隙中的淋巴液,将其回流至静脉系统。淋巴液中含有从组织中渗出的水分、蛋白质 、脂肪等物质,以及被吞噬细胞吞噬的病原体和异物等。
免疫功能
淋巴系统中的淋巴结和淋巴组织是免疫应答的重要场所。在这里,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和记 忆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同时,淋巴结还能过滤淋巴液中的病原体和异物,防止它们进入血液循环。
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 能
汇报人:XX
2024-01-11
目录
• 循环系统概述 • 心脏结构与功能 • 血管结构与功能 • 血液成分与循环过程 • 循环系统调节机制 • 常见循环系统疾病与防治策略
01
循环系统概述
定义与组成
定义
循环系统是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的一个封闭的管道系统。
组成
循环系统由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组 成。心血管系统包括心脏、动脉、毛 细血管和静脉;淋巴系统包括淋巴管 、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
高血压作用。
醛固酮
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盐皮质激素,主要作用于肾脏远 曲小管和集合管,增加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和钾离子的排泄
,从而调节水盐平衡和血压。
心房钠尿肽
由心房肌细胞合成并释放的一种多肽类物质,具有利钠、 利尿、扩张血管和降低血压的作用。
自身调节机制及意义
01 02 03
心肌的自身调节
心肌细胞具有自动节律性,能够在没有外来神经和体液因 素作用下产生节律性兴奋和收缩。此外,心肌细胞还具有 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等基本生理特性,保证了心脏的 正常泵血功能。
肺循环
肺循环是指血液从右心室出发,经过肺动脉进入肺部。在肺部,血液与肺泡内的空气进行 气体交换,排出二氧化碳并吸收氧气。经过气体交换后的血液通过肺静脉回流至左心房。

循环系统结构与功能

循环系统结构与功能

循环系统结构与功能循环系统是人体内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系统,它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负责运输氧气、营养物质和废物,保持体内代谢平衡。

本文将对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详细的讨论。

一、心脏心脏是循环系统的中心器官,它位于胸腔的中央,通过收缩和舒张的运动推动血液循环。

心脏内分为左右两个房室,左心房和右心房分别接收氧合和脱氧合的血液,左心室和右心室则将血液分别送往体循环和肺循环。

1.1 心脏的结构心脏由心肌组织构成,分为四个腔室: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

它们之间通过心脏瓣膜相连,保证血液的单向流动。

心脏还有自主神经系统的控制,可调节心率和心脏收缩力。

1.2 心脏的功能心脏的主要功能是将血液推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为细胞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

心脏通过心肌收缩和舒张的运动产生压力,推动血液流动。

心脏的收缩受到自主神经系统的控制,心率和收缩力的调节能够适应不同体力活动的需求。

二、血管血管是循环系统的通道,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它们将血液运输到全身各个区域。

2.1 动脉动脉是将氧合血液从心脏推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的血管。

动脉壁由三层组成:内膜、肌层和外膜。

动脉壁具有较高的弹性和收缩性,能够承受心脏泵血所产生的压力。

2.2 静脉静脉是将脱氧合血液从组织和器官返回心脏的血管。

相比动脉,静脉壁较薄,静脉内含有瓣膜,防止血液逆流。

由于静脉回流阻力较小,血液流速较慢,血液中的废物和二氧化碳可以在此处被清除。

2.3 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是血管系统中的细微血管,连接动脉和静脉。

它们的壁非常薄,只有一个细胞层厚度,方便氧气和营养物质向组织和细胞转运,同时也促进废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泄。

三、血液血液是循环系统中的液体组织,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3.1 血浆血浆是血液的液体部分,含有水、蛋白质、电解质、激素和营养物质等。

血浆中的蛋白质在体液平衡和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电解质则调节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

3.2 血细胞血液中的血细胞主要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循环系统是人体内的一个重要系统,它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负责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废物的循环运输。

循环系统的功能多样,包括供应氧气和养分、排除废物、维持体温和平衡体液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 心脏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器官,位于胸腔中心,主要由心肌组织构成。

心脏具有泵血的功能,能够将氧气和营养物质富含的血液从肺部和消化系统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将含有代谢废物的血液回收到肺部和肾脏进行排除。

心脏按照结构分为四个腔室: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

左心房和右心房是血液进入心脏的部分,而左心室和右心室则用于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中。

2. 血管系统血管系统由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是血液在体内流动的通道。

其中,动脉将氧气和营养物质富含的血液从心脏运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而静脉则将含有代谢废物的血液从组织和器官收集回心脏。

毛细血管连接动脉和静脉,其壁薄且富有弹性,使得血液能够顺利通过。

在毛细血管的壁上,氧气和营养物质能够通过扩散进入组织细胞,而废物则从组织细胞扩散到毛细血管中,进一步运输到静脉。

3. 血液血液是循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

血液通过心脏的泵血作用在血管中流动,将氧气、营养物质和激素等输送到组织细胞,同时收集废物和二氧化碳,将其运送到肺部和肾脏进行排除。

红细胞主要负责携带氧气,并通过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一部分,能够识别和消灭病原体。

血小板则主要参与血液凝固,以防止出血。

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其中包含了水、蛋白质、电解质和激素等。

4. 循环功能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4.1 供应氧气和营养物质心脏通过泵血作用将氧气和营养物质富含的血液供给全身的组织和器官。

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它被红细胞携带到组织细胞中,参与细胞呼吸,产生能量。

营养物质包括葡萄糖、脂肪和氨基酸等,它们被消化系统吸收后,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各个组织细胞,为细胞提供能量和原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脏被心包包裹,位于胸腔两肺间的 纵隔内。心脏似前后略扁的圆锥体, 尖向左前下方,底向右后上方,近心 底处有环行的冠状沟。心外形分为心 底、心尖、胸肋面和隔面。
(二)心脏的结构
1.心脏的分腔、各腔的通路及构造 心脏分四腔: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 三尖瓣、二尖瓣、肺动脉瓣、主动脉瓣
2.心脏的传导系统
1/5时间发挥作用) 如果心房收缩缺失,将会导致房内压增加,不利 于静脉血液回流,从而间接影响心室射血。 临床:瓣膜性心脏病(如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 不全、二尖瓣脱垂等)
注:一个心动周期中,右心室内压变化的幅度( 射血时达3.2kPa或24mmHg)比左心室(射血时 达17.3kPa或130 mmHg ) 要小得多。
(三)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
心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数,称 为射血分数 EF=(SV/EDV) x100% 健康成年人的射血分数约为55-65%
(四)心脏作功量 Work of the Heart
四、淋巴系统
淋巴管道 一、淋巴毛细管 二、淋巴管 三、淋巴干:9 条 四、淋巴导管
1.胸导管 2.右淋巴导管 淋巴器官 脾、淋巴结、胸腺 淋巴组织
淋巴结表面包有被膜,被膜的结缔组织 伸入淋巴结内形成小梁,构成淋巴结的支 架。被膜下为皮质区。淋巴结的中心及门 部为髓质区。皮质区有淋巴小结、弥散淋 巴组织和皮质淋巴窦(简称皮窦)。髓质 包括由致密淋巴组织构成的髓索和髓质淋 巴窦(简称髓窦)。
3. 胸主动脉 (降主动脉,以膈为界) 壁支:9对肋间动脉 脏支:食管动脉和支气管动脉
4. 腹主动脉(降主动脉,以膈为界) (1)壁支:4对腰动脉 (2)脏支:成对的有肾动脉、肾上腺动脉和精索内动脉;不成 对的有腹腔动脉、肠系膜上、下动脉 (3)髂总动脉 髂内动脉 髂外动脉和下肢动脉:髂外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胫 前、后动脉
(2) 心室充盈期
快速充盈期——室内压低于房内压时,房室 瓣开启,血液进入心室,持续0.11s,约占 总充盈量的2/3,心室容积增大。
减慢充盈期——入室血流速度减慢,心室容 积继续增持续0.22s。
心房收缩期——心房收缩,房内压 升高,心房内 血液挤入心室,持续 0.1s,占总充盈量的10~30% 。
心肌细胞的类型
根据组织学特点、电生理特性及功能上 的区别,粗略分为两类: 1、工作细胞:普通心肌细胞,无自律性 2、自律细胞: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但 收缩功能基本丧失
窦房结:P细胞及过渡细胞 房室结:房结区,结区,结希区
房室束 左束支 右束支
心脏的传导系统组成和分布
一、工作细胞的动作电位和兴奋性
三、静脉 (一)肺静脉 (二)体循环静脉 1.上腔静脉系统
头臂静脉、颈内静脉、锁骨静脉、 上肢静脉、奇静脉、半奇静脉和副 半奇静脉。 2.下腔静脉系统
髂内、外静脉和门静脉构成
门静脉:是两端都连有毛细血管 的静脉干。门静脉由肠系膜下静脉、 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汇合而成、 回收来自腹腔脏器的血液。门静脉 内没有瓣膜,因此当门静脉高压时, 血液则可经属支逆流。 脾肿大、 胃肠淤血、痔
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左右束支及其终支
(四)心脏的血管 1.动脉:右冠状动脉(1/3)、左冠状动脉(2/3)分
前降支和旋支。2.静脉:冠状窦及其属支、心前静脉、心 最小静脉3条途径回右心房。 (五)心包:包裹心脏和大血管根部的锥形囊,是浆膜层(壁层和
脏层)
浆膜 (serosa )浆膜为衬在 体腔壁和转折包于内脏器官表 面的薄膜,贴于体腔壁表面的 部分为浆膜壁层,壁层从腔壁 移行折转覆盖于内脏器官表面 ,称为浆膜脏层。浆膜壁层和 脏层之间的间隙叫做浆膜腔, 腔内有浆膜分泌的少许浆液, 起润滑作用。 浆膜的组成成
P波:两心房去极化过程 PR间期:去极化从窦房 结到达心室所需的时间. QRS综合波:两心室去 极化过程 S-T段:都去极化 T波:两心室复极过程 Q-T间期:心室从去极化 到复极化的时间。
第三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心脏泵血作用,由心肌电活动、机械收缩和瓣膜 活动三者相互联系配合而实现。
一、心肌收缩的特点
心脏内传导的特点及生理意义:
★特点1: 房-室延搁:兴奋在房室交界处的传 导速度极慢,延搁0.1s.
*生理意义:避免房室收缩重叠, 利于房 室有序收缩, 使心房收缩有 意义,利于心室充盈
★特点2: 在心室内浦肯野系统传导速度快,可几
乎同时(0.03s内)到达心室内壁各处.
*生理意义: 使心室肌能同步收缩 (功能合 胞体), 产生较大力量.
下层和内膜下层 皮下层和内弹
(疏松结缔组织) 性膜
心肌膜
包括心肌和结缔 中膜
组织支架
由平滑肌构成
心外膜 属浆膜
外膜 由疏松结缔组 织构成
3 静脉
与动脉基本相同,但 (1)管壁薄,管腔 大,数量多,体循环 静脉分浅、深二组, 浅静脉位于皮下,深 静脉行于深部,与相 应的动脉伴行。(2) 平滑肌细胞和弹性成 分较少,结缔组织相 对较多。(3)具有 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 瓣
3 心房的初级泵血功能
全心舒张期,血液由大静脉经心房直 接流入心室
心房收缩期,心房内压力升高,此时 房 室瓣处于开放状态,心房将其内血 液进一步挤入心室
心房舒张,房内压回降,同时心室开 始收缩
4 心房、心室舒缩和瓣膜 在心脏泵血活动中的作用
心室→动脉:心室收缩形成心室-动脉压力梯度 心房→心室:主要依靠心室的舒张 + 心房收缩(后
二、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
心动周期: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 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正常成年人心率平均每分钟75次,每个 心动周期持续0.8s。
1)两心房首先收缩(0.1s),继而舒张(0.7s) 2)心房收缩后心室收缩(0.3s),随后进入舒 张期(0.5s) 3)心室舒张的前0.4s期间心房也处于舒张 期,这一时期称为全心舒张期 心脏的工作与休息。
(2)射血期
快速射血期,左室压力超 过主动脉压,半月瓣开 放,室内压继续上升到 峰值,持续0.1s,射出 总血量的2/3。
减慢射血期,室内压和主 动脉压由峰值逐步下降 ,持续0.15s,后期压力 可能小于主动脉压。
2.心室舒展期
(1) 等容舒张期
室内压下降低于主 动脉压,主动脉瓣关闭, 但室内压仍高于心房压, 房室瓣仍关闭,心室容积 并不改变,室内压以极快 速度,大幅度下降,持续 0.06~0.08s 。
免疫成分、氧气和营养物质送到全身各组织
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带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防御、保护和调节体温
三、血液的大循环、小循环、微循环 (一)大循环:心脏与全身(除肺泡毛细血管)所有器官
的血循环 (二)小循环:心脏与肺之间的血循环。 (三)微循环: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微细血管中的血循环
四、心血管器官的组织结构 (一)一般组织结构:分三层
1.对细胞外Ca2+ 的依赖性 触发心肌收缩的 Ca2+来源于肌浆网和细胞外(心肌的肌浆网 不如不如骨骼肌发达),由细胞外Ca2+内流 引起Ca2+库对Ca2+的大量释放称钙触发钙 释放。
细胞内Ca2+的恢复:a.肌浆网的Ca2+泵 b.细胞膜的 Na+-Ca2+ 交换c.细胞膜的Ca2+ 泵
2. 全或无的式的收缩
分为间皮和结缔组织.
二、动脉: (一)肺动脉 (二)主动脉
1. 升主动脉 左心室至第二胸肋关节 2. 主动脉弓 升主动脉开始弯向右后方至第4胸椎体
(1)头臂干:至右胸锁关节,分右颈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 (2)左颈总动脉: (3)左锁骨下动脉(锁骨下动脉及上肢动脉):锁骨下动脉—腋 动脉—肱动脉—挠动脉和尺动脉
大动脉的结构图
4.毛细血管:一层内皮细胞,细胞下面附于基膜上 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血窦。
5.淋巴管:与静脉相似,但(1)在行程过程中有淋巴 结介入;(2)腔大壁薄、瓣膜多。
6.毛细淋巴管:结构与毛细血管相似,但内皮细胞间隙 大,基膜薄或不存在。
连续毛细血管
有孔毛细血管
五 心脏
(一)心脏的形态位置
淋巴结的主要功能是滤过淋巴液,产生 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 。
毛细淋巴管汇合成淋巴管
淋巴组织 组织液中的水、从血管溢出的大分子物质 如蛋白质细胞和异物进入毛细淋巴管(内 皮细胞的瓣膜作用,只பைடு நூலகம்不出)。
全身共汇集成9条淋巴干: 头颈部淋巴管汇合成左、右颈干。 上肢及部分胸壁的淋巴管汇合成左、右锁骨下
干。 胸腔器官及部分胸腹壁的淋巴管汇合成左、右
支气管纵隔干。 腹腔不成对器官的淋巴管汇合成1条肠干。 下肢、盆部和腹腔成对器官及部分腹壁的淋巴
管汇合成左、右腰干。
乳糜池
全身9条淋巴干最后合成2条淋巴导管,即胸导 管和右淋巴导管,分别注入左、右静脉角
脾位于左季肋区胃底与膈 之间,与第9~11肋相对, 其长轴与第10肋一致,脾 属于网状皮系统,是人体 最大的淋巴器官,其结构 基本上与淋巴结相似,由 被膜、小梁及淋巴组织构 成。其与淋巴结不同的地 方是没有淋巴窦。发挥滤 血、免疫、造血和贮血作
二、体表心电图
(electrocardiogram,ECG)
(一)体表心电图的概念及意义 概念:如果将测量电极放置在人体表面的一
定部位,可以记录到心脏兴奋过程中 发生的电变化,所记录到的图形。 意义:反映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 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 注意:与心脏的机械收缩活动无直接关系
(二)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生理意义
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Structure and functions of Circulation
第一节 循环系统的组成和结 构
一、组成
体液不停的流动和相互交换的过程
血液循环 体循环和肺循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