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土力学-管涌,流沙,渗透系数

合集下载

土力学名词解释

土力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考10个,每题2分)1、管涌:在渗流作用下,土体中的细颗粒在粗颗粒所形成的通道中被移动、带走的现象。

(P29)2、灵敏度:原状土样的单轴抗压强度q u与重塑土样的单轴抗压强度q u’之比成为土的灵敏度。

(P85)3、不均匀系数:4、团结度:有效应力与初始超孔隙水压力的比值。

(P67)5、有效密度:土的浮密度是土单位体积中土粒质量与同体积水的质量之差。

6、相对密度:土粒的质量与同体积纯蒸馏水在4℃时的质量之比。

7、基础埋置深度:指室外设计地面到基础底面的距离。

(P124)8、滑坡:9、渗透系数:衡量土的透水性强弱的重要力学性质指标。

(P27)渗透性:土具有被水等液体透过的性质叫渗透性。

(P25)10、缩限:指土从半固体状态转变为固态时的界限含水量。

(P17)塑限:指土从半固体状态转变为塑性状态时的界限含水量。

(P17)液限:指土从塑性状态转变为液性状态时的界限含水量。

(P17)11、水力坡度:i=△h/L渗流流过单位长度时的水头损失。

(P29)12、饱和度:指土孔隙中液体的体积与孔隙的体积之比。

(P15)13、自重应力:在没有修建建筑物之前,地基中由于土体本身的有效自重而产生的应力。

(P33)14、附加应力:由于外荷载作用,在地基中产生的应力增量成为附加应力。

(P39)15(网页)16、比重:土的重量和它的体积的比值叫物体的比重。

(网页)17、流土:在向上的渗流作用下,局部土体表面隆起或土颗粒同时起动的现象。

18、基底压力:基础底面传递给地基表面的压力,又叫基底接触压力。

(P36、53)19、地基承载力:单位面积的地基承受荷载的能力成为地基承载力。

21、土:是自然界在漫长的地质年代所形成的性质复杂、不均匀、各向异性且随着时间而不断变化的材料。

(P6)22、最终沉降量:地基土层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不断产生压缩,直至压缩完全稳定后地基表面的沉降量成为地基的最终沉降量。

(P55)23、变形模量E:土样在无侧限条件下的应力增量与应变增量之比。

土力学课后思考题答案2则

土力学课后思考题答案2则

土力学课后思考题答案2则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土力学课后思考题答案的资料2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后思考题答案范文一》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二章2.1土由哪几部分组成?土中水分为哪几类?其特征如何?对土的工程性质影响如何?土体一般由固相、液相和气相三部分组成(即土的三相)。

土中水按存在形态分为: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液态水分为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自由水又分为重力水和毛细水)。

特征:固态水是指存在于颗粒矿物的晶体格架内部或是参与矿物构造的水,液态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气态水是土中气的一部分。

影响:土中水并非处于静止状态,而是运动着的。

工程实践中的流沙、管涌、冻胀、渗透固结、渗流时的边坡稳定问题都与土中水的运用有关。

2.2土的不均匀系数Cu及曲率系数Cc的定义是什么?如何从土的颗粒级配曲线形态上,Cu和Cc数值上评价土的工程性质。

不均匀系数Cu反映了大小不同粒组的分布情况。

曲率系数Cc描述了级配曲线分布的整体形态,表示是否有某粒组缺失的情况。

评价:(1)对于级配连续的土:Cu>5,级配良好;Cu (2)对于级配不连续的土:同时满足Cu>5和Cc=1~3,级配良好,反之则级配不良。

2.3说明土的天然重度、饱和重度、浮重度和干重度的物理概念和相互联系,比较同一种土各重度数值的大小。

天然重度、饱和重度、浮重度和干重度分别表示单位体积的土分别在天然、饱和、湿润、干燥状态下的重量,它们反映了土在不同状态下质量的差异。

饱和重度>天然重度>干重度>浮重度2.4土的三相比例指标有哪些?哪些可以直接测定?哪些通过换算求得?为换算方便,什么情况下令V=1,什么情况下令Vs=1?三相比例指标有:天然密度、含水量、相对密度、干密度、饱和密度、有效密度、孔隙比、孔隙率、饱和度。

直测指标:密度、含水量、相对密度。

土力学2.土的渗透性与渗透问题

土力学2.土的渗透性与渗透问题

2.渗透力的计算 考虑水体பைடு நூலகம்离体的平衡条件,可得:
w hw ww J ' w h1 w hw L w j ' L w h1 ( h h L ) w h j w 1 w wi L L
故渗透力 j = j’= w i 从上式可知,渗透力是一种体积力,量纲与w相同。渗透力的大 小和水力坡降成正比,其方向与渗流方向一致。 (二)临界水力坡降 若左端的贮水器不断上提,则h逐渐增大,从而作用在土体中的 渗透力也逐渐增大。当h增大到某一数值,向上的渗透力克服了向下 的重力时,土体就要发生浮起或受到破坏,俗称流土。 土体处于流土 的临界状态时的水力坡降ic值。土骨架隔离体的平衡状态。当发生流土 时,土柱压在滤网上的压力R=0,故 W’-J-R=0 即 ’L- jL=0 所以 ’ = j = w ic 从而 ic= ’/ w 上式中的ic为临界水力坡降,它是土体开始发生流土破坏时的水力 坡降。
三、层状地基的等效渗透系数 大多数天然沉积土层是由渗透系数不同的层土所组成,宏观上具有 非均质性。
厚度等效
层状土层
渗透系数等效
单一土层
等效方法: • 等效厚度等于各土层之和。 • 等效渗透系数的大小与水流的方向有关。
层状土的渗流
(一)水平向渗流 水平渗流的特点: (1)各层土中的水力坡降i=(h/L)与等效土层的平均水力坡降i相同。
的是土样的整个断面积,其中包括了土粒骨架所占的部分面积在内。显然,土粒 本身是不能透水的,故真实的过水面积Av应小于A,从而实际平均流速认应大于v。 一般称v 为假想渗流速度v与vs的关系可通过水流连续原理建立:
Vs= v/n
为了研究的方便,渗流计算中均采用假想的平均流速。

土力学-复习答案

土力学-复习答案

一、是非题1.两个试样的土粒比重相同,含水率也相同,故两者的重度也必定相同。

(2)‘1’为对2.CU试验中,饱和的正常固结土将产生正的孔隙水应力,而饱和的强超固结土则可能产生负的孔隙水应力。

(1)3.达西定律v=ki是土体中渗流的普遍规律,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土。

(2)4.按库伦理论,在许多假定的滑动面中,真正的主动破坏面是沿该面算得的(按主动破坏分析得的)土压力最大值。

(1)5.若基础底面积相同,压力相同,则基础埋深越大,其附加应力和沉降也一定越大。

(2)6.击实功能越大,土的最优含水率越大。

(2)7.当地下水位由地面以下某一深度上升到地面时,地基承载力降低了。

(1)8.附加应力大小只与计算点深度有关,而与基础尺寸无关。

(2)9.完全饱和的土体,含水率等于100%。

(2)10.不同的砂土相比较,天然孔隙比越小的越密实。

(1)11.土中的结合水可分为重力水和毛细水。

(2)12.土的压缩变形是由弹性变形和残余变形两部分组成,且以前者为主。

(1)13.饱和土的渗透固结过程就是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和有效应力相应增长的过程。

(1)14.甲土的饱和度如果大于乙土的饱和度,则甲土必定比乙土软。

(2)15.在任何情况下,土的自重应力都不会引起基础的沉降。

(2)16.颗粒级配累计曲线较陡,表示粒径大小相差不多,土粒较均匀,级配良好;反之,曲线平缓,则表示粒径大小相差悬殊,土粒不均匀,级配不良。

(2)17.液性指数I L可以小于0,也可以大于1。

(1)18.利用e-p曲线可确定土的压缩指数Cc。

(1)19.土的含水量等于土中水的质量与土体质量之比。

(2)20.断裂构造主要包括节理和裂隙两类。

(2)21.抗剪断试验与抗剪试验的不同在于是否施加垂直压力。

(1 )22.岩层层面与假象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成为岩层产状三要素中的倾向。

(1)23.粘土矿物通常是物理风化的产物。

( 2)24.所谓干重度是指土在完全干燥状态时的重度。

土力学2.土的渗透性与渗透问题

土力学2.土的渗透性与渗透问题

水力坡降 由于渗流过程中存在能量损失,测管水头线沿渗流方向下降。两 点间的水头损失,可用一无量纲的形式来表示,即
i=h/L
i 称为水力坡降,L为两点间的渗流路径,
水力坡降的物理意义为单位渗流长度上的水头损失。
(二) 达西定律与渗透试验 达西根据对不同尺寸的圆筒和不同类 型及长度的土样所进行的试验发现,渗出量 Q与圆筒断面积A和水力坡降i成正比,且 与土的透水性质有关。即

在渗透水流作用下,土中的细颗粒在粗颗粒形成的孔隙中移动.以 至流失;随着土的孔隙不断扩大,渗透流速不断增加.较粗的颗粒也相 继被水流逐渐带走,最终导致土体内形成贯通的渗流管道,造成土体塌 陷,这种现象称为管涌。管涌破坏一般有个时间发展过程,是一种渐进 性质的破坏。管涌发生在一定级配的无粘性土中,发生的部位可以在渗 流逸出处,也可以在土体内部,故也称之为渗流的潜蚀现象 土的渗透变形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有其内因和外因。内因是土的颗粒 组成和结构,即几何条件;外因是水力条件,即作用于土体渗透力的大小。 1.流土可能性的判别 任何土,包括粘性土或无粘性土,在自下而上的渗流逸出处,只要满 足渗透坡降大于临界水力坡降这一个事实,均要发生流土。 可按下列条件,判别流土的可能性: 若 i < ic 土体处于稳定状态 i > ic 土体发中流土破坏 i = ic 土体处于临界状态
土的渗透系数范围
土的类型 砾石、粗砂 中 砂 细纱、粉沙 粉土 粉质粘土 粘 土 渗透系数 k(cm/s) a×10-1 ~ a×10-2 a×10-2 ~ a×10-3 a×10-3 ~ a×10-4 a×10-4 ~ a×10-6 a×10-6 ~ a×10-7 a×10-7 ~ a×10-10
2.管涌可能性的判别 土是发生管涌,首先决定于土的性质。一般粘性土(分散性土例外). 只会发生流土而不会发生管涌,故属于非管涌土;无粘性土中产生管涌 必须具备下列两个条件。 (1)几何条件 土中粗颗粒所构成的孔隙直径必须大于细颗粒的直径,才可能让细 颗粒在其中移动,这是管涌产生的必要条件。 (2)水力条件 渗透力能够带动细颗粒在孔隙间滚动或移动是发生管涌的水力条件,

《土力学》教案——第二章 土的渗透性和渗透问题

《土力学》教案——第二章  土的渗透性和渗透问题

教学内容设计及安排第一节达西定律【基本内容】渗透——在水位差作用下,水透过土体孔隙的现象。

渗透性——土具有被水透过的性能。

一、达西定律v =ki =k Lh或用渗流量表示为q =vA =kiA式中 v ――渗透速度,cm/s 或m/d ;q ――渗流量,cm 3/s 或m 3/d ;i =h /L ――水力坡降(水力梯度),即沿渗流方向单位距离的水头损失,无因次; h ――试样两端的水头差,cm 或m ; L ――渗径长度;cm 或m ;k ――渗透系数,cm/s 或m/d ;其物理意义是当水力梯度i 等于1时的渗透速度; A ――试样截面积,cm 2或m 2。

【注意】由上式求出的v 是一种假想的平均流速,假定水在土中的渗透是通过整个土体截面来进行的。

水在土体中的实际平均流速要比达西定律采用的假想平均流速大。

二、达西定律的适用范围与起始水力坡降对于密实的粘土:由于结合水具有较大的粘滞阻力,只有当水力梯度达到某一数值,克服了结合水的粘滞阻力后才能发生渗透。

起始水力梯度――使粘性土开始发生渗透时的水力坡降。

(a ) 砂土 (b ) 密实粘土 (c )砾石、卵石粘性土渗透系数与水力坡降的规律偏离达西定律而呈非线性关系,如图(b )中的实线所示,常用虚直线来描述密实粘土的渗透规律。

()b i i k v -= (2-3)式中 i b ――密实粘土的起始水力坡降;对于粗粒土中(如砾、卵石等):在较小的i 下,v 与i 才呈线性关系,当渗透速度超过临界流速v cr 时,水在土中的流动进入紊流状态,渗透速度与水力坡降呈非线性关系,如图(c )所示,此时,达西定律不能适用。

第二节 渗透系数及其确定方法【基本内容】一、渗透试验1.常水头试验常水头试验适用于透水性大(k >10-3cm/s )的土,例如砂土。

常水头试验就是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水头保持不变。

试验时测出某时间间隔t 内流过试样的总水量V ,根据达西定律At LhkkiAt qt V === 即 hAtVL k =2.变水头试验粘性土由于渗透系数很小,流经试样的总水量也很小,不易准确测定。

土力学课件--第二章 土的渗透性及渗流

土力学课件--第二章 土的渗透性及渗流
可以说,达西的发现首次从数量上揭示了 多孔介质中水流与多孔介质渗透性之间的数量 关系,使多孔介质中地下水流计算成为可能。 现代地下水流计算中,几乎所有的经典计算方 法和计算模型,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达西定律 推倒而得来。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达西是 水文地质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实验成果开创 了一门研究地下水流在多孔介质中运动的科 学——地下水动力学。
2012-9-20 土力学课件
学习要求
掌握:
1 2 3 4 5 土的渗透性 土的渗流 渗透力与渗透破坏 渗透系数的测定 渗流情况下的孔隙水应力和有效应力的计算
难点:渗流 重点:达西渗透定律;渗流情况下的孔隙水应力和有效应力
的计算
2012-9-20
土力学课件
§2.1
土的渗透性及举例
由于土是具有连续孔隙的介质,当土中两点存在着能量差 时,也就是存在水位差时,水就在土的孔隙中从能量高的 点(水位高的点)向能量低的点流动。这种水透过土体孔 隙的现象就叫做渗透(渗流)。 土具有被水等液体透过的性质叫渗透性。
l aL dh kA h
h2
将上式两边积分

t2
t1
dt
aL dh kA h h1 h2
h1
即可得到土的渗透系数 k aL A ( t 2 t1 ) In
或表示为
k 2 .3
2012-9-20
aL A ( t 2 t1 )
lg
h1 h2
土力学课件
渗透系数的测定
二、成层土的渗透系数
2 管内水流动的两种形式? (1)流动时相邻的两质点流线永不相交的流动称为层流。 (2) 若水流动时,相邻的两个质点流线相交,流动时将
出现漩涡,这种流动称为湍流。

土力学第二章(渗透性)

土力学第二章(渗透性)

第二章:土的渗透性名词解释1、渗透系数:是表征土的渗透性大小的指标,等于单位水力坡度下的渗透流速iv K =。

2、渗透压力:由于渗流作用在建筑物基底产生的单位面积压力。

3、渗透力:由渗透水流施加在单位土体上的拖曳力。

4、流土:在渗流作用下,局部土体表面隆起,或某一范围内土粒群体同时发生移动的现象。

5、管涌:在渗流作用下,无粘性土中的细小颗粒通过较大颗粒的孔隙,发生移动并被带出的现象。

6、接触流失:当渗透水流垂直于渗透系数相差较大的两种土体接触面时,把细粒土带出并透过粗粒土而流失的现象。

7、接触冲刷:当渗透水流平行于不同介质的接触面流动时,把颗粒带走的现象。

8、临界水力坡度:使土体开始发生渗透变形的水力坡度。

简答1、何为渗透力,其大小和方向如何确定?答:渗透力是指由渗透水流施加在单位土体上的拖曳力。

渗透力的大小与渗透水流水力坡度成正比,其方向为渗透水流方向。

2、土的渗透性指标是什么?其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描述土的渗透性大小的指标是渗透系数。

其物理意义是单位水力坡度下的渗透流速。

iv K =3、达西定律计算出的渗透流速是否是土的真实渗透流速?二者有何区别答:不是。

用达西定律计算出的渗透流速是渗透水流在整个土体横断面上的平均流速。

土的真实渗透流速是渗透水流在土体孔隙面积上的平均流速,其值要比用达西定律计算出的渗透流速大。

4、影响土的渗透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影响土的渗透性的主要因素有土的颗粒大小和级配、土的密实度、水的动力粘滞系数和土中封闭气体的含量。

5、防止渗透变形的措施有哪些?答:防止土体产生渗透变形的工程措施是“上挡下排”或“上堵下疏”的原则。

上挡主要是在上游做好防渗措施(如水平防渗或垂直防渗等),下排是指在下游要做好排水措施(如设排水体,挖排水沟和排水井等)。

第1题解:根据题意从板桩外水位至板桩内水位将有渗流产生,采用最短的一根渗径计算,研究在向上渗流时桩尖土A 点的有效应力。

L=10m ΔH=4m H=3m4.001 4==∆=L H i m H i h 2.14.03=⨯=⨯=∆kPa h H h H w w sat w 152.1103)1019()(''=⨯-⨯-=∆⨯-⨯-=∆⨯-⨯=γγγγγσ ∵0'>σ ∴A 点不会产生变形,满足稳定要求,所以3m 板桩长度满足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要提示:以下情况作业将被驳回1)以附件形式提交答案;
2)作业成绩不到60分。

选择题
2-1下列有关流土与管涌的概念,正确的说法是()。

A.发生流土时,水流向上渗流;发生管涌时,水流向下渗流
B.流土多发生在黏性土中,而管涌多发生在无黏性土中
C.流土属突发性破坏,管涌属渐进性破坏
D.流土属渗流破坏,管涌不属渗流破坏
2-2反映土透水性质的指标是()。

A.不均匀系数
B.相对密实度
C.压缩系数
D.渗透系数
2-3土透水性的强弱可用土的哪一个指标来反映?()
A.压缩系数
B.固结系数
C.压缩模量
D.渗透系数
2-4发生在地基中的下列现象,哪一种不属于渗透变形?() A.坑底隆起B.流土C.砂沸D.流砂
2-5下述关于渗流力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其数值与水力梯度成正比,其方向与渗流方向一致
B.是一种体积力,其量纲与重度的量纲相同
C.流网中等势线越密的区域,其渗流力也越大
D.渗流力的存在对土体稳定总是不利的
2-6下列哪一种土样更容易发生流砂?()
A.砾砂或粗砂
B.细砂或粉砂
C.粉质黏土
D.黏土
2-7成层土水平方向的等效渗透系数k
x与垂直方向的等效渗透系数k
y的关系是()。

A.k
x>k
yB.k
x=k
yC.k
x<k
y
2-8在渗流场中某点的渗流力()。

A.随水力梯度增加而增加
B.随水力梯度增加而减少
C.与水力梯度无关
2-9评价下列说法的正误。

()
①土的渗透系数越大,土的透水性也越大,土中的水力梯度也越大;
②任何一种土,只要水力梯度足够大,就可能发生流土和管涌;
③土中一点渗流力的大小取决于该点孔隙水总水头的大小;
④渗流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水力梯度,还与其方向有关。

A.①对
B.②对
C.③和④对
D.全不对
2-10土体渗流研究的主要问题不包括()。

A.渗流量问题
B.渗透变形问题
C.渗流控制问题
D.地基承载力问题
2-1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流网中网格越密处,其水力梯度越小
B.位于同一条等势线上的两点,其孔隙水压力总是相同的
C.同一流网中,任意两相邻等势线间的势能差相等
D.渗透流速的方向为流线的法线方向
1.C
2.D
3.D
4.A
5.D
6.B
7.A
8.A
9.D 10.D 11.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