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象棋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
围棋、象棋、国象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

围棋、象棋、国象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围棋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一、国际级运动健将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授予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一)世界智力运动会、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世界围棋公开赛个人、混双前8名,团体前2名;(二)世界围棋大师赛个人前8名;(三)亚运会个人、混双、团体前2名二、运动健将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授予运动健将称号:(一)世界智力运动会个人、混双第9-16名,团体第3-4名;青少年组前6名;(二)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世界围棋公开赛个人第9-16名,团体第3-4名;(三)世界围棋大师赛个人第9-16名;(四)亚运会个人、混双、团体第3-8名;(五)全运会公开个人、公开混双前16名;(六)全国智力运动会职业个人、混双前16名,职业团体前4名;(七)全国围棋锦标赛职业组个人前16名、团体甲级前6名。
三、一级运动员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授予一级运动员称号:(一)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世界围棋公开赛个人第17-64名;(二)世界围棋大师赛个人第17-32名;(三)亚运会个人、混双、团体第9-16名;(四)全运会公开个人、公开混双第17-32名,业余个人、混双前16名,业余团体前8名;(五)全国智力运动会职业个人、混双第17-32名,职业团体第5-8名,业余个人前16名,业余团体前4名;(六)全国围棋锦标赛:1、职业组:个人第17-32名,团体甲级第7-16名;2、业余组:个人前16名,团体前8名;3、少年(U16)组:个人前6名;4、儿童(U12)组:个人前3名;(七)全国围棋定段赛青少年组个人前16名。
四、二级运动员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授予二级运动员称号:(一)全运会公开个人、公开混双第33-72名,业余个人、混双第17-64名,业余团体第9-32名;(二)全国智力运动会职业个人、混双第33-72名,职业团体第9-32名,业余个人第17-64名,业余团体第5-8名;(三)全国围棋锦标赛:1、职业组:个人第33-72名,团体乙级前16名;2、业余组:个人第17-72名。
象棋运动员等级标准

象棋运动员等级标准第一条等级称号和等级标准一、特级大师(国际级运动健将)(一)全国个人赛冠军;(二)三年内,两次获全国个人赛前三名;(三)四年内,在协会指定的比赛中,达到规定之标准。
(四)四年内,两次达到规定之胜率(见胜率表)。
二、大师(运动健将)(一)全国个人赛甲组前十八名。
(二)全国少年赛甲组冠军。
(2007年已经取消)(三)四年内,在协会指定的比赛中,达到规定之标准。
(四)四年内,两次达到规定之胜率(见胜率表)。
三、一级棋士(一级运动员)(一)全国个人赛乙组前十六名。
(二)全国少年赛甲组二至六名。
(三)全国少年赛乙组冠军。
(四)四年内,在协会指定的比赛中,达到规定之标准。
四、二级棋士(二级运动员)(一)全国少年赛乙组二至六名。
(二)全国少年赛丙、丁组冠军。
(三)四年内,在协会指定的比赛中,达到规定之标准。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行业体协个人赛前十六名,计划单列市个人赛前八名。
(五)省、自治区、直辖市、行业体协少年赛甲组前六名,乙组冠军。
(六)省辖市、地区、自治州个人赛前六名。
(七)省辖市、地区、自治州少年赛甲组冠军。
五、三级棋士(三级运动员)(一)全国少年赛丙、丁组二至六名。
(二)四年内,在协会指定的比赛中,达到规定之标准。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行业体协个人赛十七至三十二名,计划单列市个人赛九至十六名。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行业体协少年赛乙组二至六名,丙、丁组冠军。
(五)省辖市、地区、自治州个人赛七至十六名。
(六)省辖市、地区、自治州少年赛甲组二至六名,乙组冠军。
(七)县级个人赛前六名。
(八)县级少年赛甲组冠军。
第二条评定技术等级称号的有关规定一、凡达到等级标准中任一标准者,即可获得申请该项技术等级称号的资格。
二、世界象棋锦标赛的成绩等同于全国个人赛成绩。
三、非各级正式比赛的成绩和未明确的名次,不得作为确定技术等级称号的依据。
第三条批准权限一、特级大师、大师由国家体育总局批准授予。
中国象棋级别

中国象棋级别大家知道中国象棋的等级称号和等级标准吗下面店铺给大家分享中国象棋级别相关知识吧,欢迎阅读。
第一条中国象棋等级称号和等级标准(一)棋协大师1.中国象棋协会批准举办的各类全国性个人赛的前6名。
2.中国象棋协会批准的14岁以上的全国青少年个人赛的前3名,12岁组冠军。
(二)地方棋协大师1.中国象棋协会批准举办的全国性个人赛前12名,14岁以上组前8名,12岁组前3名。
2.省、自治区、直辖市、行业体协个人赛前6名。
3.计划单列市个人赛前3名。
4.省、自治区、直辖市14岁以上青少年个人赛冠军。
(三)棋协一级棋士1.中国象棋协会批准的全国性个人赛前24名,14岁以上组前16名,12岁组前8名,10岁组前3名。
2.省、自治区、直辖市、行业体协个人赛前16名,14岁以上组前6名,12岁以上组冠军。
3.计划单列市个人赛前16名。
4.地、市级个人赛前6名。
5.省辖市、地区、自治州14岁以上组冠军。
(四)棋协二级棋士1.中国象棋协会批准举办的全国性个人赛前36名,14岁组前24名,12岁组前16名,10岁组前8名。
2.省、自治区、直辖市、行业体协个人赛前32名。
3.地、市级个人赛前16名。
4.省辖市、地区自治州14岁以上组前6名,12岁以上组冠军。
5.县级个人赛前6名。
6.县级少年赛14岁以上组冠军。
7.在地区、省辖市棋协指定的比赛中,达到规定之标准。
(五)棋协三级棋士1.地、市级个人赛前32名。
2.地、市级青少年赛前6名。
3.县个人赛前16名。
(六)棋协四级棋士1.地、市级青少年赛前16名。
2.县个人赛前32名。
3.县青少年赛前6名。
(七)棋协五级棋士1.地、市级青少年赛前32名。
2.县青少年赛前16名。
(八)棋协六级棋士 1.县青少年赛前32名。
第二条中国象棋评定技术等级称号的有关规定(一)本技术等级标准为中国象棋协会象棋业余棋手技术等级序列。
其技术等级称号的申请,只能依据全国各级协会举办的比赛及全国各级青少年宫系统比赛的名次。
象棋棋手技术等级标准(中国象棋协会业余序列)》

《象棋业余棋手技术等级标准》(中国象棋协会业余序列)第一条等级称号和等级标准棋协大师1.中国象棋协会批准举办的全国象棋业余比赛个人前16名,团体前2名。
2.中国象棋协会批准的全国象棋少年比赛16岁组个人前8名;14岁组个人前6名。
3.省、自治区、直辖市、行业体协象棋个人赛前8名。
地方大师1.中国象棋协会批准举办的全国象棋业余比赛个人第17至36名,团体第3至6名。
2.中国象棋协会批准的全国象棋少年比赛16岁组个人第9至24名;14岁组个人第7至16名;12岁组前3名。
3.中国象棋协会批准的全国网络、通讯象棋比赛个人第1名。
4.省、自治区、直辖市、行业体协象棋个人赛第9至24名,团体赛前2名。
5.省、自治区、直辖市14岁以上青少年象棋个人赛前8名。
6.计划单列市象棋个人赛前8名。
业余一级棋士1.中国象棋协会批准举办的全国象棋业余比赛个人第37至72名,团体第7至12名。
2.中国象棋协会批准的全国象棋少年比赛16岁组个人第25至48名;14岁组第17至36名;12岁组第4至16名;10岁组前8名。
3.中国象棋协会批准的全国象棋儿童比赛10岁组前8名;8岁组前6名。
4. 中国象棋协会批准的全国网络、通讯象棋比赛个人第2、3名。
5.省、自治区、直辖市、行业体协个人赛第25至48名,团体赛第3至6名;少年赛14岁以上组第9至24名;12岁组前8名;10岁组和8岁组前6名。
6.计划单列市个人赛第9至24名。
7.省辖市、地区、自治州象棋个人赛前8名。
8.省辖市、地区、自治州象棋少儿赛各组冠军。
业余二级棋士1.中国象棋协会批准举办的全国象棋业余比赛个人第73至120名,团体第13至24名。
2.中国象棋协会批准的全国象棋少年比赛16岁组第49至84名;14岁组37至64名;12岁组第17名至48名;10岁组第9至24名。
3.中国象棋协会批准的全国象棋儿童比赛10岁组第9至24名;8岁组第7至16名;6岁以下组前6名。
中国国际象棋协会棋士等级

中国国际象棋协会棋士等级
中国国际象棋协会棋士等级是由中国国际象棋协会认可的全国通用称号,由高到低排序分别为:棋协大师、候补棋协大师、一级棋士、二级棋士、三级棋士、四级棋士、五级棋士、六级棋士、七级棋士、八级棋士、九级棋士、十级棋士、十一级棋士、十二级棋士、十三级棋士、十四级棋士、十五级棋士,共计17个级别。
其中,十五级至十一级为鼓励性质,具有一定资质的单位可直接授予。
十级(含)以上证书一般通过比赛并达到规定胜率才可获得。
一级棋士、二级棋士一般由省级相关管理部门才可授予。
棋协大师、候补棋协大师只有中国国际象棋协会有权授予,是国际象棋业余最高的两个等级。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访问中国国际象棋协会官网查询。
象棋棋手技术等称号和等标准中国象棋协会业余序列

象棋棋手技术等级称号和等级标准(中国象棋协会业余序列)象棋棋手技术等级称号和等级标准 (中国象棋协会业余序列)第一条等级称号和等级标准(一)棋协大师1.中国象棋协会批准举办的各类全国性个人赛的前6名。
2.中国象棋协会批准的14岁以上的全国青少年个人赛的前3名,12岁组冠军。
(二)地方棋协大师1.中国象棋协会批准举办的全国性个人赛前12名,14岁以上组前8名,12岁组前3名。
2.省、自治区、直辖市、行业体协个人赛前6名。
3.计划单列市个人赛前3名。
4.省、自治区、直辖市14岁以上青少年个人赛冠军。
(三)棋协一级棋士1.中国象棋协会批准的全国性个人赛前24名,14岁以上组前16名,12岁组前8名,10岁组前3名。
2.省、自治区、直辖市、行业体协个人赛前16名,14岁以上组前6名,12岁以上组冠军。
3.计划单列市个人赛前16名。
4.地、市级个人赛前6名。
5.省辖市、地区、自治州14岁以上组冠军。
(四)棋协二级棋士1.中国象棋协会批准举办的全国性个人赛前36名,14岁组前24名,12岁组前16名,10岁组前8名。
2.省、自治区、直辖市、行业体协个人赛前32名。
3.地、市级个人赛前16名。
4.省辖市、地区自治州14岁以上组前6名,12岁以上组冠军。
5.县级个人赛前6名。
6.县级少年赛14岁以上组冠军。
7.在地区、省辖市棋协指定的比赛中,达到规定之标准。
(五)棋协三级棋士1.地、市级个人赛前32名。
2.地、市级青少年赛前6名。
3.县个人赛前16名。
(六)棋协四级棋士1.地、市级青少年赛前16名。
2.县个人赛前32名。
3.县青少年赛前6名。
(七)棋协五级棋士1.地、市级青少年赛前32名。
2.县青少年赛前16名。
(八)棋协六级棋士县青少年赛前32名。
第二条评定技术等级称号的有关规定(一)本技术等级标准为中国象棋协会象棋业余棋手技术等级序列。
其技术等级称号的申请,只能依据全国各级协会举办的比赛及全国各级青少年宫系统比赛的名次。
《象棋业余棋手技术等级标准》

《象棋业余棋手技术等级标准》(中国象棋协会业余序列)第一条等级称号和等级标准棋协大师1.中国象棋协会批准举办的全国象棋业余比赛个人前16名,团体前2名。
2.中国象棋协会批准的全国象棋少年比赛16岁组个人前8名;14岁组个人前6名。
3.省、自治区、直辖市、行业体协象棋个人赛前8名。
地方大师1.中国象棋协会批准举办的全国象棋业余比赛个人第17至36名,团体第3至6名。
2.中国象棋协会批准的全国象棋少年比赛16岁组个人第9至24名;14岁组个人第7至16名;12岁组前3名。
3.中国象棋协会批准的全国网络、通讯象棋比赛个人第1名。
4.省、自治区、直辖市、行业体协象棋个人赛第9至24名,团体赛前2名。
5.省、自治区、直辖市14岁以上青少年象棋个人赛前8名。
6.计划单列市象棋个人赛前8名。
业余一级棋士1.中国象棋协会批准举办的全国象棋业余比赛个人第37至72名,团体第7至12名。
2.中国象棋协会批准的全国象棋少年比赛16岁组个人第25至48名;14岁组第17至36名;12岁组第4至16名;10岁组前8名。
3.中国象棋协会批准的全国象棋儿童比赛10岁组前8名;8岁组前6名。
4. 中国象棋协会批准的全国网络、通讯象棋比赛个人第2、3名。
5.省、自治区、直辖市、行业体协个人赛第25至48名,团体赛第3至6名;少年赛14岁以上组第9至24名;12岁组前8名;10岁组和8岁组前6名。
6.计划单列市个人赛第9至24名。
7.省辖市、地区、自治州象棋个人赛前8名。
8.省辖市、地区、自治州象棋少儿赛各组冠军。
业余二级棋士1.中国象棋协会批准举办的全国象棋业余比赛个人第73至120名,团体第13至24名。
2.中国象棋协会批准的全国象棋少年比赛16岁组第49至84名;14岁组37至64名;12岁组第17名至48名;10岁组第9至24名。
3.中国象棋协会批准的全国象棋儿童比赛10岁组第9至24名;8岁组第7至16名;6岁以下组前6名。
象棋棋手技术等级标准(中国象棋协会业余序列)》

象棋棋手技术等级标准(中国象棋协会业余序列)》第一篇:象棋棋手技术等级标准(中国象棋协会业余序列)》《象棋业余棋手技术等级标准》(中国象棋协会业余序列)第一条等级称号和等级标准棋协大师1.中国象棋协会批准举办的全国象棋业余比赛个人前16名,团体前2名。
2.中国象棋协会批准的全国象棋少年比赛16岁组个人前8名;14岁组个人前6名。
3.省、自治区、直辖市、行业体协象棋个人赛前8名。
地方大师1.中国象棋协会批准举办的全国象棋业余比赛个人第17至36名,团体第3至6名。
2.中国象棋协会批准的全国象棋少年比赛16岁组个人第9至24名;14岁组个人第7至16名;12岁组前3名。
3.中国象棋协会批准的全国网络、通讯象棋比赛个人第1名。
4.省、自治区、直辖市、行业体协象棋个人赛第9至24名,团体赛前2名。
5.省、自治区、直辖市14岁以上青少年象棋个人赛前8名。
6.计划单列市象棋个人赛前8名。
业余一级棋士1.中国象棋协会批准举办的全国象棋业余比赛个人第37至72名,团体第7至12名。
2.中国象棋协会批准的全国象棋少年比赛16岁组个人第25至48名;14岁组第17至36名;12岁组第4至16名;10岁组前8名。
3.中国象棋协会批准的全国象棋儿童比赛10岁组前8名;8岁组前6名。
4.中国象棋协会批准的全国网络、通讯象棋比赛个人第2、3名。
5.省、自治区、直辖市、行业体协个人赛第25至48名,团体赛第3至6名;少年赛14岁以上组第9至24名;12岁组前8名;10岁组和8岁组前6名。
6.计划单列市个人赛第9至24名。
7.省辖市、地区、自治州象棋个人赛前8名。
8.省辖市、地区、自治州象棋少儿赛各组冠军。
业余二级棋士1.中国象棋协会批准举办的全国象棋业余比赛个人第73至120名,团体第13至24名。
2.中国象棋协会批准的全国象棋少年比赛16岁组第49至84名;14岁组37至64名;12岁组第17名至48名;10岁组第9至24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象棋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
中国象棋等级分为:特级大师,大师,一级棋士,二级棋士,三级棋士。
另外我国象棋选手参加国际赛事,取得一定成绩,还会获得象棋特级国际大师,象棋国际大师等称号。
一、男子中国象棋等级称号和获得等级称号标准:
1、特级大师
(1)获全国个人赛冠军
(4)两次达到等级称号赛规定之胜率
2、大师
(1)获全国个人赛前16名
(2)两次达到等级称号赛规定之胜率
3、一级棋士
(1)全国个人赛第17至32名
(2)省、自治区、直辖市个人赛前6名
(3)行业体协、计划单列市前3名
(4)全国少年个人赛前3名
4、二级棋士
(1)全国个人赛第32至60名
(2)省、自治区、直辖市个人赛第7至16名
(3)行业体协、计划单列市第4至12名
(4)省辖市、地区、自治州个人赛前6名
(5)全国少年个人赛第4至12名
(6)省、自治区、直辖市少年个人赛前3名
5、三级棋士
(1)省、自治区、直辖市个人赛第17至36名
(2)省辖市、地区、自治州个人赛第7至18名
(3)行业体协、计划单列市个人赛第13至24名
(4)县个人赛前8名(5)全国少年个人赛第13至24名
(6)省、自治区、直辖市少年个人赛第4至12名
二、女子中国象棋等级称号和获得等级称号标准:
1、特级大师
(1)两次获全国个人赛冠军
(2)获一次全国个人赛冠军并获国际大师称号
(3)获特级国际大师称号
(4)两次达到等级称号赛规定之胜率
2、大师
(1)获全国个人赛前12名
(2)两次达到等级称号赛规定之胜率
3、一级棋士
(1)全国个人赛第13至24名
(2)省、自治区、直辖市个人赛前3名
(3)行业体协、计划单列市个人赛冠亚军
(4)全国少年个人赛前3名
4、二级棋士
(1)全国个人赛第24至33名
(2)省、自治区、直辖市个人赛第4至12名
(3)行业体协、计划单列市第3至8名
(4)省辖市、地区、自治州个人赛前3名
(5)全国少年个人赛第4至12名
(6)省、自治区、直辖市少年个人赛前3名
5、三级棋士
(1)省、自治区、直辖市个人赛第13至24名
(2)省辖市、地区、自治州个人赛第4至12名
(3)行业体协、计划单列市个人赛第9至20名
(4)县个人赛前8名
(5)全国少年个人赛第13至24名
(6)省、自治区、直辖市少年个人赛第4至12名
三、评定规则编辑
1、有关规定
(1)凡达到等级标准中的一条标准者,即可获得申请该项技术等级称号的资格。
(2)非各级正式比赛的成绩和未明确的名次,不得作为确定技术等级称号的依据。
(3)在国际性比赛中如达到本标准规定之胜率,可作为确定技术等级称号的依据。
(4)与等级分有关的规定另发。
2、批准权限
(1)特级大师、大师由国家体委批准授予。
(2)一级棋士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体委及享有审批一级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权限的单位批准授予。
(3)二级棋士由地区、省辖市体委及享有审批二级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权限的单位批准授予,并报上一级部门备案。
(4)三级棋士由县体委批准授予,并报上一级部门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