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成本效益分析

绿色建筑成本效益分析
绿色建筑成本效益分析

绿色建筑成本效益分析

组内成员:葛云丽李轩潘敏慧胡珊林森

第一章绿色建筑的分析背景(葛云丽)

1.1绿色建筑定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迅速,人类在对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同时,也对自然环境造成了越来越多的破坏,这些破坏正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害。人们逐渐认识到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于是绿色建筑的理念逐渐形成。绿色建筑的主要理念就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过程中,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各项资源;同时又要兼顾到对于环境将造成的影响。

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对绿色建筑的定义是: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1.2绿色建筑成本效益分析背景

在建筑规划设计、施工以及运营使用过程中,实施绿色建筑方案往往需要增加成本投入。绿色建筑能否为市场所认可和接受,关键在于其成本效益状况是否良好,即绿色建筑所产生的额外效益能否大于所支付的额外成本。作为绿色建筑的供求双方,开发商需要判断为实施绿色建筑方案而多付的成本是否能够在售房过程中得以回收,购房者也需要了解绿色建筑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所节省的运营成本是否大于购房时多支付的费用,双方只有在成本效益评价结果可行的前提下,才会对绿色建筑产生开发和购买意愿。由此可见,在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过程中,成本效益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现有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BREEAM、LEED、CASBEE等体系未涉及成本效益评价,GBTool 体系作为一个评价框架,虽提出要进行成本效益评价,但并未提出具体评价内容和方法。在英国建筑研究中心开发的Envest 和美国商务部标准技术研究所开发的BEES 等建筑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工具的最新版本中,增加了建设、维护和更换成本的计算功能实施绿色建筑方案而产生的成本,也未考虑绿色建筑在使用阶段产生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因此,绿色建筑成本效益评价成为当前绿色建筑评价研究中亟待加强的重要内容之一。

1.3绿色建筑成本效益评价内容

绿色建筑是指在满足居住健康和舒适性要求的同时,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并减少对环境不良影响的建筑。在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和施工阶段采取节能、节水等措施,虽使设计和建设成本有所增加,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因持续产生资源节约效益而显著降低了运营成本;采取减少污染、生态保护与环境改善等措施,虽然增加了一定的建设和运营成本,但减少了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减轻了所在地市政公用设施(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的处理负荷,并通过改善建筑物理环境以及周边生态环境,使居住健康和舒适性要求得到更好的满足。因此,可将绿色建筑成本效益评价指标分为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大类,建立绿色建

筑全生命周期成本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图1)。

图1 中的各项成本效益评价指标具有不同的支付或受益主体,包括开发商、购房者以及代表社会公共利益的政府,而开发商最终将在售房过程中将自身所负担的成本转移给购房者。各项成本效益评价指标的定量计算结果应符合以下关系:

CB=WTP+Cs-Cc (1)

WTP=WTPt+WTPi-Co (2)

式中:CB 为绿色建筑的成本效益计算结果(正值表示效益大于成本,负值表示效益小于成本),Cs 为绿色建筑因政府采取经济激励措施而获得的税收优惠和补贴,Cc为绿色建筑的增量建设成本,WTP 为购房者对绿色建筑的支付意愿,WTPt为因存在资源节约效益预期而产生的购房者支付意愿,WTPi 为因存在居住健康和舒适性效益预期而产生的购房者支付意愿,Co 为绿色建筑的增量运营成本。在上述各项中,CB由开发商获得(若为负值则变为由开发商支付),Cs 由政府提供,Cc 由开发商在规划设计和施工阶段支付,WTP 由购房者在购买过程中一次性支付,Co 由物业管理者在运营使用阶段向业主收取。

第二章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李轩)

2.1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理论

全寿命周期过程是指,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到产品寿命历程的所有环节,将所有相关因素在产品设计阶段得以综合规划和优化的一种设计理论。全寿命周期设计意味着,不仅要设计产品的功能和结构,而且要设计产品的规划、设计、生产、经销、运行、使用、维修保养直到回收再利用的全寿命周期过程。

2.2 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

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指的是工程项目前期的决策、设计、投标、招标、施工、工程验收直到建筑的拆除阶段等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成本,即建筑的研发费用、设备的安装费用、后期的运行维护费用以及拆除安置费用。按照建筑阶

段的费用,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包括工程的决策设计成本、建筑成本、使用和维护成本以及回收和处理成本四大部分;如果从社会学角度来看,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包括企业的付出成本,消费者的付出成本以及社会成本三个部分。

(一)绿色建筑的决策设计成本

绿色建筑的决策设计成本包括项目建议书的提出,对项目建筑地点的选择、勘查和研究期间发生的费用。绿色建筑决策设计阶段的准备对建筑整体的影响非常大,不仅影响建筑的后续使用情况,还影响绿色建筑在建设过程中的费用以及经济效益,决策设计阶段准备完善,就可以为整个项目节约资金。虽然建筑的决策设计阶段所花费的成本在整个寿命周期中的成本比重不大,但是决策设计阶段影响其他阶段的成本。

(二)绿色建筑的建筑成本

绿色建筑的建筑成本即在建筑的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物料的采购成本、建筑设备的采购成本、人工工资成本、管理成本以及其他成本。施工过程是绿色建筑最为重要的阶段,在本质上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施工阶段所花费的成本也是最高的,在建筑施工阶段,会有物料的消耗、设备的消耗以及人工成本和税费的消耗。在这个阶段,国家政策、设备价格、物料的价格波动以及市场需求等都影响着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成本。

(三)绿色建筑的使用和维护成本

绿色建筑的使用和维护成本即绿色建筑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居民需要付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包括建筑中的设备维护成本、能源消耗成本等多方面。一般情况下,绿色建筑的使用周期相对较长,其使用和维护成本在整个全寿命周期成本中占比较大。

(四)绿色建筑的回收处理成本

当绿色建筑在使用过程中达到使用年限后,就需要对其废弃的物料进行处理,这个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就是绿色建筑的回收处理成本。废弃物料处理手段不同,对环境以及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同,所产生的成本也不同。

2.3 分阶段进行成本控制

(一)决策阶段

1.项目的规模、资源和位置等情况

调查项目的社会需求状况以及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确定项目的规模;调查和分析相关的资源状况,确定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2.项目的环境和能源状况

根据项目的特点,确定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状况,以及项目室内空气质量的目标值和项目的隔音隔热效果,做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根据全寿命周期成本最小化目标的要求,评估建设项目的能源消耗水平、可再生能源利用、材料与资源利用等。

3.根据全生命周期成本最小化的原则,给出项目的备选方案

根据以上调查研究结果,从技术、经济、社会、财务等各个方面综合论述项目的可行性,根据全寿命周期成本最小化的原则,到全寿命周期成本数据库中查找类似工程,根据类似工程的特点选择适合的估价模型,计算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推荐几个方案供建设单位选择。然后咨询单位把决策方案提交给建设单位,建设单位根据相同功能下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的原则。尤其重要的是,在以上步骤中要寻求将绿色方法结合进来。要适应自然条件,保护自然环境,充分利用建筑场地周边的自然条件,考虑当地气候特征和生态环境;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减少有害气体和废弃物的排放,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设计阶段

1.充分做好可行性的研究工作

根据投资限额的底线,要求各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对设计方案尽量优化。在确定投资决策后,最大幅度地节约投资,降低工程造价,因此需要充分做好可行性研究工作。

2.加强实际阶段的技术经济分析

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选择,不仅从技术上,更重要的是从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背景下,在满足工程结构及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依据经济指标和综合效益选择设计方案,使控制成本的创新得到应有的关注和认同。

3.建立各种建筑类型的造价数据库

为了完善设计方案,以达到从源头上控制成本,设计单位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各种建筑类型的造价数据库,包括收集外部资料和整理已有的资料,不仅方便设计人员查询、选择,也能真正使节省成本工作落实到实处。

4.采用限额设计

限额设计就是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技术设计,再按技术设计的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在各专业保证达到使用功能,业主提出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额进行设计,严格控制不合理变更,保证总投资额不被突破。

(三)施工阶段

绿色施工阶段内容包括有场地保护、环境影响控制、材料与资源、节能与节水、人员安全与健康等等,既要满足施工需要又要符合绿色施工原则。绿色施工并不是完全独立于传统施工的施工体系,它是在传统施工的基础上按科学发展观对传统施工体系进行创新和提升。要贯彻“清洁生产”和“减物质化”等绿色理念,使之体现在传统的施工方案、施工技术及工艺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中。

首先制订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已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正确选择施工方案是降低成本的关键所在,并且要积极做好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查工作,提出合理、可行、可靠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

在实施方案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方面,清洁生产有鱼末端治理。末端治理是在污染物产生后再进行吃力,吃力设施基建投资大。运行费用高。末端治理把污染物集中在尾部进行处理,这届造成需要处理的污染物数量多、负荷大、一次性投资和运行费用高,尤其是对于分散的污染源,末端治理很难发挥投资的规模效益和综合效益。

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总目标和各阶段目标值,使工程造价的控制有所依据,并为资金的筹集与协调打下基础;如果没有明确造价控制目标,就无法把工程项目的实际支出额与之进行比较,也就不能找出偏差,从而是控制措施缺乏针对性。通过资金使用计划的科学编制,可以对未来工程项目的资金使用和进度控制有所预测,消除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和进度失控。

成本控制优化不仅要重视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控制,同时还要重视施工准备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的控制。所以说,成本控制化工作是一个涉及整个施工项目过程的系统工程,建筑施工企业只有常抓不懈,才能持续不断地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四)运营维护阶段

项目的可维护性是指项目运营期间维修、维护的难易程度、运行期间的维护用的费用高低,项目与新技术接口处理的难易程度及接口处理的难易程度及接口

处理费用状况。只有项目维护简单、费用低,项目才具有生命力,才有发展前景。为了更好地使维修工程顺利实施,维修工程必须做好施工组织管理工作,其基本原则是经济、适用、科学性的均衡性。由于房屋类型的多样性,形成了维修工程的复杂性,导致维修施工的组织管理无一定的固定模式。维修施工必须视实际情况而定,施工作业的程序、计划、管理在一定的“弹性”限度内可做必要的调整、修改和变动。

绿色建筑得以存在的经济理念在今天看来,莫过于对运营费用的节省。一次性投资的回报将是长期的,积累的结果必将远远大于初次投资成本的节约。进入运营维护阶段后,项目已经建成,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关键就是制定合理的运营和维护方案,运营和维护方案分为长期方案和短期方案,运营和维护方案的制定要以生命周期成本最低为目标,要在保证建筑物质量目标、安全目标、绿色目标的前提下,通过制定合理的运营维护方案,运用现代经营手段和修缮技术,按合同对已投入使用的各类设施实施多功能、全方位的统一管理,以提高设施的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降低运营和维护成本。其次,为了减少环境的负面影响,必须改变各种标准、运营方案以及其他与这些设施设计和管理相关的文件,为确保这些修改的标准被执行,应实施全面的培训计划。

第三章成本和效益分析、影响因素(潘敏慧)

3.1 绿色建筑成本和效益分析

相比普通建筑,绿色建筑由于采取了改善居住舒适性、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等措施,导致其全生命周期各项成本值发生变化,其中增加的成本称为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节约的成本称为绿色建筑的增量效益。

图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曲线

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LCC,life cycle cost)包括建筑在全生命周期内产生的各项成本,从项目前期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浚工验收、使用直至拆除等一系列过程发生的费用,也即项目在全寿命周期内所需支付的研究开发费、建设安装费、运行维护费、报废拆除费等费用的总和。具体分类如下图所示:

图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成本

市场所关心的绿色建筑成本,实质上是其相对于传统建筑的增量成本,即在绿色建筑评价所涉及的各个方面,以满足现行规范标准对于建筑的基础性要求或现有建筑普遍达到的一般水平为成本起算点,为获取更大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而需额外支付的成本,与绿色建筑评价内容无关的建筑成本不应包括在绿色建筑增量成本中。

从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和其他方面(包含设计和研发绿色建筑的设计、模拟、咨询费用及绿色建筑运营阶段的运营和维护成本)计算增量成本,计算过程如下

第一,确定绿色建筑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其中技术方案应符合《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和当地建筑节能强制性节能标准,并查阅项目所在地最新建筑安装定额和相关市场报价确定单位定额。

第二,确定基准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其中技术方案应根据项目所在地强制性节能标准设计的达标建筑的技术方案,并根据项目所在地最新建筑安装定额确定单位定额。

第三,确定绿色建筑相对与基准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增量成本,即用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减去基准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成本获得。

绿色建筑的效益根据其模糊程度可分为显性效益和隐性效益。一般来说,显性效益可直接体现出来,且受益主体清晰;而隐性效益一般不直接体现出来,受益主体多而杂。通常来说,绿色建筑的显性效益即是其经济效益,可以通过计算相关的财务指标对其进行评价,而其隐性效益主要包括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绿色建筑的效益见下图:

图绿色建筑效益分析

其中绿色建筑的环境效益的计算比较难以确定,它可分为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及室内环境改善五个主要方面。具体的环境效益分析见下图:

图绿色建筑环境效益分析

资源外部性系数的取得对绿色建筑环境效益的测算和分析非常重要,结合文

献给出几种常见的计算方法:

(1)市场交易价格法

对于许多环境污染物质,许多国家通过采用规定排放量及运行污染无排放交易来控制排放,如碳排放交易等。对于有排放交易价格的污染物,在计算其环境效益时可直接借鉴其交易价格。

(2)机会成本法

当某些环境效益不能直接估算时,机会成本法是一种很实用的评价技术,即用环境资源的机会成本来计量环境质量变化带来的环境效益。

在环境污染或破坏带来经济损失计算中,由于环境资源是有限的,环境污染了就失去了其它的使用机会。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我们可用它的机会成本,作为由此引起的经济损失。这里必须强调,资源必须是稀缺的,资源污染的损失才是机会成本,否则机会成本为零。

(3)恢复和防护费用法

对环境质量改善的话剧效益进行全面评价是很困难的,然而对环境效益的最低估计可以从减少有害环境影响所需要的经济费用中获得,可把恢复或防止一种资源不受污染所需的费用,作为环境资源破坏带来的最低经济损失。

实践中,国家对于排污费的收取即是恢复和防护费用法的一种形式。因此,在绿色建筑环境效益的分析中,如果某项污染有国家相关排污费的规定,可采用此数据作为外部性系数。

(4)影子工程法

影子工程法是恢复费用法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环境破坏后通过人工建造一个工程来代替原来的环境功能,用建造新工程的费用来估算环境污染或破坏所造成的损失的一种方法。

绿色建筑的环境效益评价指标是对绿色建筑进行环境效益评价的依据。由于项目的复杂性,任何一种具体的评价指标都只能反映项目的某一侧面或某些侧面,而没有考虑其他方面,所以仅凭单一的指标很难达到全面评价项目的目的,因此,为了系统全面评价一个项目,往往需要采用一系列评价指标,这些评价指标就构成了绿色建筑环境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绿色建筑的环境效益时,主要运用了以下指标:

(1)净现值法

一项环境保护对策的实施需要成本,环境保护对策实施后带来环境效益。用净效益的现值来评价该项环境对策的效益。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NPV——环境保护净效益的现值;

△CI——年增量环境效益;

△CO——年增量环境成本。

评价:比较各方案的净效益现值以其中净效益现值最大者为最佳方案。

(2)增量投资回收期

投资回收期也称返本期,是反映投资回收能力的重要指标,增量投资回收期是指以绿色建筑项目的增量净收益回收其增量成本所需要的时间。增量投资回收期按是否考虑时间价值分为静态增量投资回收期和动态增量投资回收期。静态增量投资回收期是指在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条件下,以绿色建筑的净收益偿还其增量成本(包括建设投资和流动资金)所需要的时间静态增量投资回收期的计算公式为(自建设开始年算起):

式中:P i——静态投资回收期;

(△CI-△CO)t——第t年净现金流量。

(3)增量内部收益率

内部收益率的实质就是使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的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反映国民经济贡献率的相对指标。内部收益率的经济含义是在项目结束时,保证所有投资被完全收回的折现率。内部收益率是投资方案占用的尚未回收资金的获利能力,而不是初始投资在整个计算期内的盈利率,因而它不仅受到项目初始投资规模的影响,它取决于项目内部,而且受到项目计算期内各年净收益大小的影响。

对于绿色建筑的环境效益而言,内部收益率就是净现值为零时的收益率,即在这个折现率时,绿色建筑建的环境效益的现值和等于其现金流出的现值之和。其数学表达式为:

式中:△IRR——增量内部收益率。

增量内部收益率的计算应先采用试算法,然后采用内插法求得。内部收益率越大,说明项目的获利能力越大;将所求出的内部收益率与行业的基准收益率或目标收益率i c相比,当△IRR≥i c时,则项目的盈利能力已满足最低要求,在财务上可以被接受。其中的i c是有吸引力的最低收益率或称基准收益率。

(4)万元投资环境效益(增量效益费用比)

增量效益费用比是增量效益与增量费用的比值,公式如下:

评价:对于互斥方案,△a越大是效益越好的方案。对于同一工程项目的不同规模方案比较时,当△a>1时,增加的投资在经济上才是合理的,此时,才可选择投资大的方案,否则,应选择投资小的方案。

3.2影响因素分析

价格涨幅、折现率取值和非年度成本发生时间是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效益评价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价格上涨、折现率降低与推迟非年度成本的发生时间均有利于改善评价结果。考虑到国内外资源价格上涨以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长期趋势,折现率取值未来有望调低,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效益评价结果将进一步改善。

为改善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效益状况,应以实现总量控制为目标,一方面要努力控制各项成本增量,避免不必要的增加;另一方面统筹考虑全生命周期各项成本,适当提高初始成本投入以显著降低后期成本投入并提高节约效益,从而缩短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回收期,这将有利于绿色建筑在市场中获得认可和推广。

第四章案例1:某居住小区节水方面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效益分

析(胡姗)

4.1 数据资料

对获评为绿色建筑的某居住小区在节水方面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效益状况进行评价。小区建筑面积10.9×104 m2,共706户,节水措施包括采用节水器具以及雨水和生活废水的处理回用这2项。按100%入住率,每户3.2人,人均生活用水量按140L/(人·d)计算,小区室内生活用水量为11.5×104 m3/a。据估算,采用节水器具后,节水量可达室内生活用水量的14%。另据水量平衡方案测算,室外绿地浇灌、道路清洁和景观补水的需水量为2.5×104 m3/a。因此该小区节水量合计为4.1×104 m3/a,节水率为29.3%。

4.2 变量取值

小区建筑设计使用期为50 a,节水设施的增量建设成本为404.7×104元,其中采用节水器具的增量成本为127.1×104元,雨水和生活废水处理回用设施的增

量建设成本为276.4×104元。

节水设施的运行成本来自再生水收集处理设施的设备运行电费,每年为2.6×103元。维护成本来自人工湿地填料,每5a更换一次,每次6.9×103元。

节水设施的管理成本来自管理人员工资。再生水收集处理设施需专职管理人员1名。2000-2010年当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8×103元/a增至14.9×103元/a,年均涨幅为8.2%。因此管理成本按初值14.9×103元/a,年均涨幅r m为8.2%计算。

小区节水设施的维修成本来自雨水和生活废水处理设备的大修。2008年颁布的《住宅专项维修基金管理办法》规定房屋专项维修基金按照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的5%~8%计算。为对维修成本做出充分估计,设节水设施每5a大修一次,每次成本为设备购置成本的8%。考虑到节水设施的拆除成本相对很小,因此在本例中忽略不计。

节水设备使用寿命按15a计算,全生命周期内需更换3次。维修成本和更换成本年均涨幅r s按2000-2010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cosumer price index)年均涨幅计算,为2.1%。2000-2010年项目所在城市水价从1.27元上涨至3.50元,年增长率为10.7%;电价从0.37元上涨至0.52元,年增长率为3.5%。据此本文取水价年均涨幅r w为10.7%,电价年均涨幅r e为3.5%。

现阶段中国各行业建设项目中,供水项目折现率为8%,排水项目为4%。由此认为绿色建筑节水成本效益的折现率应在4%~8%之间。绿色建筑不是经营性投资项目,其使用期长于一般投资项目,折现率取值不宜过高,因此本文折现率i c取值为6%。

4.3 结果分析

1)总体评价结果

计算结果显示,该小区节水增量成本回收期为21a(自投入使用时算起),全生命周期累计净收益现值(NPV)为1874.4×104元,逐年累计节水净收益现值见图2。

若今后水价按照过去十年的涨幅继续增长,小区节水措施的增量成本可在建筑使用期内得到回收,但增量成本回收期较长。在各项节水措施中,采用节水器具的增量成本回收期较短,而雨水和生活废水处理回用设施由于还需在运营阶段持续投入运行、维修和管理等成本,因此其增量成本回收期相对较长。

2)全生命周期增量成本构成

小区全生命周期节水成本增量现值为746.8×104元,效益费用比n c为2.5。

其中,设计和施工阶段产生的建设成本占54.19%,运营阶段产生的各项增量成

本共计占45.81%(图3)。

如图所示,管理成本和更换成本构成运营成本的主要部分,因此是进行成本控制的重点内容。其中,管理成本在运营成本中所占比例较大,其主要原因是:管理人员工资的年均涨幅高于社会折现率。如由专人管理改为兼职管理,可有效降低管理成本。

3)水价变动和折现率取值的影响

取折现率i c为6%~8%,水价年均涨幅r w在

8%~12%之间,计算小区节水措施的全生命周期净收益现值(图4)和增量成本回收期(图5)。

如图所示,水价上涨将使节水增量成本回收期明显缩短,而选择较低的折现率会因为未来收益的增加而使评价结果得到改善。

4)非年度周期成本发生时间的影响

为降低更换成本,应采取措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T t,以延迟更换时间并减

少更换次数。以室内节水器具为例,设节水器具的增量建设成本为C节水,延长节水器具使用寿命T t对增量成本回收期T C的影响见图6。

如图所示,延长节水器具的使用寿命可以推迟设备更换的时间,从而降低运营成本,缩短增量成本回收期。在本例中,当节水器具使用寿命从11a延长至12a乃至13a时,节水器具的第2次更换时点将延迟至增量成本完全得以回收的时点之后,从而导致成本回收期出现突然的大幅缩短。将节水器具的增量建设成本C节水分别提高5%、10%和20%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即使因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而增加了购置、安装等初期建设成本,仍可以缩短成本回收期。因此,着眼于全生命周期全过程进行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统筹控制,适当增加初期建设成本以减少后期运营成本,可以使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效益状况得到改善。

4.4 绿色建筑市场供给需求曲线分析

在市场机制中,绿色建筑作为一种盈利性商品,其市场价格和需求数量由市场所决定,其市场供给与需求曲线见图7,其曲线的含义为:

N0—非绿色建筑的需求曲线;

N1—在考虑购房者对获得环境和社会效益的支付意愿后,绿色建筑的需求曲线;

N2—在考虑购房者对获得资源节约效益以及环境和社会效益的支付意愿后,绿色建筑的需求曲线;

S0—非绿色建筑的供给曲线;

S1—在计入增量成本后,绿色建筑的供给曲线;

S2—在计入增量成本并考虑政府经济激励措施后,绿色建筑的供给曲线。

图7 绿色建筑的市场供给与需求曲线

上述所谓绿色建筑和非绿色建筑是指针对同一个建筑采用或不采用绿色建

筑方案而形成的两种产品,二者在绿色建筑评价所涉及的相关内容之外,不存在其他差异。从图7可以看出,即使政府采取经济激励措施对绿色建筑给予税收优惠和补贴,绿色建筑的市场价格(P1)也很可能高于非绿色建筑的市场价格(P0),但只要采取绿色建筑措施后的市场需求数量(Q1)大于不采取绿色建筑措施时的市场需求数量(Q0),绿色建筑的数量就会在市场中不断增加。

第五章案例2:某项目应用绿色技术的经济分析(林森)

5.1 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华南某省会新建金融区,是一座宽156m,进深29m,高6层的多层公共建筑。项目地理位置较好,周边交通便利,北面临河,生态环境优美。项目总投资3574万元,总用地面积为4497㎡,总建筑面积为21511㎡,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于2010年6月建成投入使用。

5.2 项目所用绿色技术

项目主要使用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绿色技术。

①自然通风技术

在本项目的设计阶段,即充分考虑了自然通风的因素。项目根据所在地华南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项目周边的自然地理环境,在设计时采用了多空间组合式自然通风技术,在建筑中应用单纯或错位的直通空间、出入口的大堂式空间、内庭院式空间、拔风塔等设计要素,使用计算机模拟软件对自然通风条件进行量化分析和设计优化,达到充分利用自然通风从而减少建筑能耗,以及建筑防风的目的。

②考虑建筑造型的遮阳技术

设计阶段项目设计人员充分分析项目所在地区不同季节的太阳高度角、方位角,依据不同方位的不同遮阳需求,采用与建筑外立面造型完美融为一体的水平或垂直百叶窗、混凝土花格配穿孔铝板、屋面绿化和架空层等方式实现建筑遮阳功能,并保持建筑外观的美观。另外项目根据需求灵活使用铝合金窗框和单片SUN-E玻璃或普通单片玻璃的组合,进一步实现遮阳效果。

③室内自然采光技术

项目通过设计采光庭院、采光井和采光天窗,辅以小进深和双面开窗的设计要素,结合通风、遮阳等其他方面的技术,与人工光源搭配得宜,综合实现减少传统照明能耗、满足建筑使用者的生理和心里双重需求的目标。

④多层次的绿化技术

项目在室外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合理搭配乔木、灌木、地被等多层次的植物。项目在建筑内部庭院种植耐阴植物,在楼顶绿化了1200㎡的面积。综合项目绿化覆盖面积达到约2500㎡,乔木、灌木、地被的比例约为2:2:1.

⑤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考虑到项目所在地区有良好的日照资源,因而引入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其总装机容量达到61.5KW,产生的电力并网供整栋建筑使用。项目还使用太阳能和空气源热泵结合的集中供热水系统,能实现高效率的热水集中供应。

⑥水资源利用技术

项目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设计了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收集的雨水主要用于向项目景观绿化提供浇灌用水。

5.3 项目增量成本

本项目建筑面积的工程造价约为1661元/㎡,整体成本较低。项目从策划阶段开始,为实现绿色建筑的目标多付出了不少的成本。其中项目前期增量成本为73.3万元,检测认证的成本为25万元。即项目间接增量成本为98.3万元。技术增量成本及总的增量成本如下表所示:

表5.1案例的增量成本

增量发生项目分项增量成本(万元)

技术增量成本

围护结构节能措施26 照明及空调92

雨水收集利用8.16 太阳能光电系统267.3 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25.6 技术增量成本总计419.06

间接增量成本检测认证25

前期成本73.3 间接增量成本总计98.3 增量成本总计517.36 单方增量成本(元/㎡)240.5095068

5.4 项目增量效益

①经济效益

1)能耗方面

本项目满负荷运行后的建筑年总用电量约为690000kWh,本项目的参照建筑方案年总能耗为1803821kWh。而项目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在稳定的情况下年发电量约为69000kWh,占建筑年总用电量的10%。因而在考虑可再生能源对节能贡献的情况下,本项目每年节电总量为1803821-690000+69000=1182821kWh/年。项目所在省份执行阶梯电价,可近似按每度电1元来计算。本项目在能耗方面每年可节约118万元。

2)节水方面

随着项目使用,各项指标趋于稳定后,经检测项目年耗水总量为15000m3,其中绿化年耗水总量为1865m3,雨水收集量可稳定于约1400m3。项目每年节水量为1400m3。项目所在地区执行阶梯水费,可近似按2元/m3计算。则本项目在节水方面每年可节约2800元。

表5.2案例的经济效益

年节约量单价节约金额(元)

节能1182821kWh 1 1182821

节水1400m3 2 2800

合计1185621

②环境效益

项目建成后,在各种污染物的减排上起着良好的效果,在考虑节能效果的情况下,经综合评价,项目可实现如下表的减排效果:

表5.3案例的减排效果

节煤减排CO2减排SO2减排NO X减排烟尘减排煤渣395.06 1035.06 3.36 2.92 79.01 98.77

项目中乔木、灌木、地被的绿化面积以及所起到的固碳作用为:

表5.4案例中绿化的固碳作用

植被种类面积面积增量(较参照建筑)CO2吸收量(kg/年)乔木1000 600 399452.1

灌木1000 600 133150.7

地被500 300 4438.356

合计537041.1

深圳排放权交易所(CEEX)2014年2成交均价为75.85元/t。则本项目年环境效益有:

表5.5案例的环境效益

CO2(t)货币化(元)减排1035.06 78509.301

生态537.04 40734.57

合计1572.1 119243.9

③社会效益

本项目的建设没有涉及市政设施的改造。项目一半为建设方作为自身的办公空间使用,另一半作为商业办公空间对外出租使用,商业面积约为9500 ㎡。其出租价格较周边同等条件商业办公空间价格高15%~20%左右,均价约为91元/㎡·月。则本项目年社会效益有207.5万元。

综上,本项目的增量成本效益为:

表5.6案例的增量成本效益

生命周期增量(万元)

间接成本98.3

技术成本419.06

5928 经济效益

596.22 环境效益

10375 社会效益

视频会议系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修改稿)1

视频会议系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视频会议系统自2005年使用以来,该系统覆盖个国内企业分会场,个海外分会场,同时与企业自行建设的视频会议系统级联,形成了集合硬件、软件和电话会议的视频会议系统,自上线运行以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 一、经济效益分析 视频会议系统为的日常运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完全符合提出的“经营一元钱,节约一分钱”和“绿色低碳”的运营理念。提高了办公效率,节约了大量的差旅成本。而随着“走出去”的发展战略,越来越多的海外机构和海外项目发展迅速,国际视频会议的数量也在逐年大幅的增长,其经济效益更加凸显。 根据运维部门对每次视频会议的详细记录,截止2012年11月30日,视频会议系统已召开视频会议1473次,其中重要会议491次,海外视频会议109次,视频分会场共计29893个,参会人数150余万人。若将视频会议折算为现场会议,按照重要视频会议每个分会场参会2人,部门或专业公司视频会议每个分会场参会1人,海外视频会议每个分会场参会1人,国内会议人均差旅费用3000元,国际会议人均差旅费用10000元计算,视频会议系统自投用以来共节省了差旅费1.54亿元。 按照此方法计算,各年度视频会议经济效益如下表:

二、社会效益分析 视频会议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弥补了传统现场会议的局限,除了节省差旅成本,也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1、节省会议时间 视频会议相比较现场会议节省了会议组织和人员差旅的时间,紧急会议能够立即召开,有效地提高了总部和企业的办公效率。 2、会议范围广 视频会议能够快速的将总部的重要决策和精神传达到基层单位,重要的全体会议能达到数万人同时收听收看,而依靠现场会议往往需要逐级传达。 3、形式多种多样 通过视频会议的形式,可以开展远程政治学习、技术培训、知识竞赛甚至文艺演出,能够让更多的基层员工学习和参与,有助于建设和打造的企业文化。 4、生产调度和应急指挥 面对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事件,总部可以通过视频清楚地了解实际情况,从而使得领导和专家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分析判断,更加快速准确的作出决策和部署。 视频会议系统功能丰富、效果良好,为多家中央企业建设视频会议系统提供了借鉴,并将继续为日常办公发挥重要的作用。

绿色建筑成本效益分析

绿色建筑成本效益分析 组内成员:葛云丽李轩潘敏慧胡珊林森 第一章绿色建筑的分析背景(葛云丽) 1.1绿色建筑定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迅速,人类在对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同时,也对自然环境造成了越来越多的破坏,这些破坏正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害。人们逐渐认识到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于是绿色建筑的理念逐渐形成。绿色建筑的主要理念就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过程中,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各项资源;同时又要兼顾到对于环境将造成的影响。 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对绿色建筑的定义是: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1.2绿色建筑成本效益分析背景 在建筑规划设计、施工以及运营使用过程中,实施绿色建筑方案往往需要增加成本投入。绿色建筑能否为市场所认可和接受,关键在于其成本效益状况是否良好,即绿色建筑所产生的额外效益能否大于所支付的额外成本。作为绿色建筑的供求双方,开发商需要判断为实施绿色建筑方案而多付的成本是否能够在售房过程中得以回收,购房者也需要了解绿色建筑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所节省的运营成本是否大于购房时多支付的费用,双方只有在成本效益评价结果可行的前提下,才会对绿色建筑产生开发和购买意愿。由此可见,在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过程中,成本效益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现有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BREEAM、LEED、CASBEE等体系未涉及成本效益评价,GBTool 体系作为一个评价框架,虽提出要进行成本效益评价,但并未提出具体评价内容和方法。在英国建筑研究中心开发的Envest 和美国商务部标准技术研究所开发的BEES 等建筑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工具的最新版本中,增加了建设、维护和更换成本的计算功能实施绿色建筑方案而产生的成本,也未考虑绿色建筑在使用阶段产生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因此,绿色建筑成本效益评价成为当前绿色建筑评价研究中亟待加强的重要内容之一。 1.3绿色建筑成本效益评价内容 绿色建筑是指在满足居住健康和舒适性要求的同时,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并减少对环境不良影响的建筑。在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和施工阶段采取节能、节水等措施,虽使设计和建设成本有所增加,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因持续产生资源节约效益而显著降低了运营成本;采取减少污染、生态保护与环境改善等措施,虽然增加了一定的建设和运营成本,但减少了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减轻了所在地市政公用设施(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的处理负荷,并通过改善建筑物理环境以及周边生态环境,使居住健康和舒适性要求得到更好的满足。因此,可将绿色建筑成本效益评价指标分为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大类,建立绿色建

绿色建筑的成本与效益

绿色建筑的成本与效益 绿色建筑并非不需要成本,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用绿色环保技术将带来绿色建筑成本显著增加。从设计阶段的成本增加一直延伸到建设项目的完成,因而不得不使开发商犹豫是否需要使用绿色技术及设定绿色建筑为项目目标。绿色建筑的内涵及特点绿色建筑是基于全生命周期的观点而定义的,并在全生命周期里为人类提供舒适的生活空间,同时使建筑从高能耗向低能耗方向转变。绿色建筑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体现绿色环保平衡理念,通过科学的建筑设计,综合新能源开发、节能技术的使用以及绿色建筑材料建造的绿色建筑,必定能充分展示“人与自然”的和谐。全生命周期评价绿色建筑的意义全生命周期里项目的建设一般包括项目立项、投资决策阶段、项目前期阶段、项目实施阶段、项目营运阶段。全生命周期评价绿色建筑就是全生命周期里“来源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全过程,也就是从方案决策到设计规划、施工使用到维护翻新,最后拆除的过程,绿色建筑在整个寿命周期内所需要的设计费用、建造成本、运营成本以及维护所需费用等。在我国传统投资理念中,开发商往往只考虑前期阶段到实施阶段成本效益,后期运营阶段的成本效益忽略不计。然而,绿色建筑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应体现在后期运营阶段,而绿色建筑比普通建筑的前期阶段的投入更高,这就是开发商对于发展绿色建筑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我国已出台相关经济激励措施,补贴开发商对绿色建筑的开发,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推广绿色建筑,达到以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扩大市场

需求。因此,开发绿色建筑不一定是不合理的投资。绿色建筑的进一步发展,是响应我国政策理念,并能体现相关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绿色建筑工程造价及成本控制的内容绿色建筑的规划、施工阶段采取节能措施,尽管增加了设计和建设成本和运行费用,但由于长期使用,并采取保护生态和改善环境的措施,以显著的资源节约降低运营成本,减少了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少了市政公用设施的处理负荷,并通过提高建筑物的周围环境,使健康的生活和舒适性的环境得到更好的满足。因此,建立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诠释了绿色建筑成本效益评价指标的经济、环境和社会三大范畴的内容(图1)。在分析绿色建筑工程造价概预算及成本控制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建设项目成本、施工材料和工程造价等方面的建设项目成本控制,实现节能效果,我们还需要考虑建筑施工现场规划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注重项目周边交通状况、城市绿化景观建设情况等。在绿化建设项目成本预算基础上,结合低碳环保要求,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造价以实现低碳环保。尽量减少使用人工、材料,以大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的,以不破坏生态平衡为前提,构建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成本效益评价的特点及方法各种绿化景观给人带来快乐的感觉,良好的室内阳光,自然通风条件,符合居住者健康和舒适的生活要求。并且能节约运营成本要求,从而产生支付意愿总和,计算是否大于购房过程中因绿色建筑多付的购房款。因此,在绿色建筑成本效益的评价中,增量成本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价,对绿色建筑方案的增量收益高于所支付的增量成

建筑工程成本分析报告

建筑工程成本分析报告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泾河新城产业孵化基地项目施工二标段 砌筑工程成本分析报告 2#.3#楼及地下室砌筑工程主要使用600*240*170加气混凝土砌块(以下简称砌块)。170*115*53型实心水泥砖(以下简称170砖)*170型空心陶粒砖(以下简称陶粒砖)。砂浆采用M5预拌砂浆(以下简称砂浆)本工程于2017年开始至2017年9月15日结束,共计117天。 下面分别汇报各项材料使用情况: ①砌体预算用量为5841m3,实际用量为1953m3,节省3888m3,节省% ②170砖预算用量为278m3,实际用量为1053m3,量超775m3,量超% ③陶粒砖预算用量为323m3,实际用量为415m3,量超92m3,量超% ④砂浆预算用量为2244m3,实际用量为734m3,节省1510m3,节省% 主要原因为图纸变更。次要原因为现场工人节约材料意识淡薄,现场随意裁砖,工完场清不彻底。

(7)税金分析 业主确认的税金为元,实际成本为元,亏损,亏损率%,原因为:。 五、项目预计索赔利润分析 截止至2013年05月25日我项目部送于业主现场签证29份,业主已经审核28份签证,审核的降水工程、冬季施工费用签证已经随进度款批复,发生于工程主体外的签证均未付款,合计约10万元未付款,主要原因为:。 目前发生工程索赔一份,于2013年7月18日上报业主,未批复,第二份正在收集资料,着手办理。 六、项目成本控制存在的风险 1、由于业主内部各部门之间人员频繁调换,新旧人员工作流程不统一,业主内部各部门对我项目现场签证内容述写内容、方式及现场工程量的确认要求也有所不同,导致我项目部发生的签证工作开展比较困难,目前所有签证已报送业主,但是27号至31号签证及A07-2003-01至A07-2003-03现在审批停滞。

效益分析报告

1、在投入运行后,将表现出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本项目的完成有助于管理人员及时、直观、有效地了解规划空间信息特征,明确 规划专题、规划执法、规划管理问题,并及时作出科学决策,提高了辅助决策水 平。 2)本项目的建设有效地实现了空间数据的集成,业务人员可以迅速取得相关数据并 进行必要的分析,对于提高科研效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本项目实现了在平板电脑和手机端对空间数据数据的管理、应用和分析,降低了 环境管理工作的难度,大大减轻了业务工作量,促进了规划空间数据的共享。 4)本系统将移动GIS应用与“天地图”成果实现无缝集成,方便了对各类数据系统 的应用,使得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可以进行脱离时间和空间约束的业务处理和信 息浏览。 5)该系统建设,是南京规划局信息化建设的初步尝试,为移动应用,“天地图”的扩 展应用积累了经验也为其他单位的类此应用提供的参考依据。 2、 1效益分析 1.1应用效益 1.1.1地理信息应用效益 项目的建设,改变了传统的地理信息服务方式。由以往用户要用地理信息,需到地理信息管理部门购置地图或拷贝数据,回去后再进行加工处理,以满足专业部门自身业务系统建设的需要,到现在通过网络直接调用所需的地理信息,无须再加工处理;由以往用户如用到不同详细程度的地理信息,需要跑多个地理信息管理部门,到现在通过一站式的地理信息服务就可以使用分散在不同地区、不同详细程度的地理信息;由过去用户配置软硬件环境、开发系统,到不用考虑存储空间、运行和开发环境,利用平台提供的功能服务接口或公共模版,就能搭建一般的系统;从专业系统建设后,用户要长期考虑数据更新,到直接使用平台更新的数据。服务方式的转变,地理信息使用门槛的降低、成本的降低、应用的便捷、效率的提高,极大地推进了地理信息的广泛和深入应用,资源的效益得以充分发挥,同时推动了政府部门信息化进程,提高了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项目效益分析

项目效益分析; 六、项目效益分析 (一)相关参数 本次测算选用现金流量法进行财务分析,以投资人自有资金内部报酬率作为项目财务分析的主要评价指标。 1、建设运营期 本项目属于综合管廊市政工程项目,项目的社会效益突出,经济效益难以在短期内实现。项目规划期限为2016-2030 年,其中近期:2016-2020 年,远期:2021-2030 年,项目计算期为27 年,其中建设期5 年,运营期25 年。由于项目建设需要和道路同步建设,且涉及到大量征地和拆迁工作,项目子工程建设时间根据政府配套工作完备情况来定,项目建设期最长不超过5年。项目建设内容主要为:干线综合管廊25155.9m,支线综合管廊16041.40m,缆线管廊27583.20m。近期总建设长度68780.50 m 2、项目投资 本项目投资为253480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20556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15898 万元;预备费17717 万元;建设期贷款利息为14305 万元。(暂按70%为贷款进行计算)。本项目拟设资本金76881 万元; 项目财务净现金流量投入29399 万元;申请银行贷款147200 万元。(1)第一部分工程费205560 万元; 第一部分建筑工程费用包括:干线综合管廊、支线综合管廊和缆线管 廊的土石方工程、地基处理工程、支护工程、廊体工程、防水、照明、消防、监控、支架、路面恢复等费用。

(2)第二部分工程建设其他费15898 万元; 第二部分工程建设其他费包括:勘察费、设计费、建设单位管理费、工程监理费、工程招标代理服务费、施工图审查费、前期工作咨询费、造价咨询费、环境影响评价费、竣工验收相关费、场地准备及临时设施费、水保费、劳动卫生安全评审费、工程保险费等。 (3)第三部分预备费17717 万元; 第三部分预备费包括基本预备费。按照第一、二部分费用合计的8% 计算。 (4)第四部分建设期贷款利息为14305 万元。(暂按70%为贷款进行计算) 3、项目融资成本及融资方案 项目融资成本取银行5年期贷款基准利率1.15倍,融资期限为30年,融资利率设定为6%,从运营年份第一年开始等额本息偿付外部融资贷款。 融资成本本项目总投资253480 万元。本项目拟设资本金76881 万元; 项目财务净现金流量投入29399 万元;需要提供具体的测算数据,申请银行贷款147200 万元 4、项目经营方式 本项目实行“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一体化+入廊单位付费+可行性缺口补助”的经营方式。 5、项目税收

建设工程项目成本分析

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 一、公司级成本管理 1、公司成本构成:公司管理费用,公司直接用于某项目的费用, 项目本身的管理费用,用于工程项目的直接费用(人材机 等尸体消耗,大型机械租赁等间接消耗) 2、分项目进行成本管理,公司统筹所有项目成本计划。在项目部 成立之前,由公司和项目部负责人签订目标责任书,并制定 成本计划及奖惩措施。成本计划以中标价为依据,项目成本 与中标价进行比较,根据节超情况进行奖惩。项目成本要扣 除公司管理费用分摊、扣除前期为中标该项目支付的所有活 动费用。工程成本分为直接、间接两方面。直接成本由人工 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和其他直接费组成。间接成本是指 直接从事施工的单位为组织管理在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 项支出。 3、制定成本计划,并由企业经营人员对成本计划分阶段跟踪、分 析,及时发现成本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二、项目级成本管理 1、从四算对比入手。就是合同预算、施工预算、计划成本、实际 成本。 1.1四算的含义 * 第一算合同预算,又称之为中标概算,是工程项目的收入依据。 * 第二算施工预算,又是承包预算,是公司按照施工定额编制的,有企业定额的公司按照企业定额编制,它将作为项目部的控制限额。

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把各种费用的发生控制在该预算内。另外,根据实际情况,施工预算在不同的情况下起着不同的作用。在解决承包计划成本快速估算问题时,第二算是承包预算的概念,是起替代施工计划的作用的;而在解决“三边工程”预算收入问题时,第二算的概念是施工预算,是起替代中标预算的作用的。 * 第三算计划成本,是根据指导施工的各项计划汇总形成的成本,是事前和事中对施工实际成本的估算和控制指标。在编制过程中应强调不突破施工预算,如果实际情况无法达到,那么最终严格控制在中标预算以内。否则,工程肯定会亏损。 * 第四算实际成本,实际消耗的汇集,代表实际消耗水平。在实际成本发生过程中,要时时和计划成本作对比,用计划成本考核实际发生成本。实际成本发生后要及时纪录,保证成本资料的全面、完整、真实。 1.2比较原则:一是比较基准,二是比较内容。 比较基准:财务上一般以时间(月度)为准,对于施工项目成本分析不仅要考虑时间基准,还要考虑施工部位,使成本数据具有可比性。 比较内容:我们已经分析施工项目管理中存在四个层面的数据,即:中标预算数据、施工预算数据、计划成本数据、实际消耗数据。 1.3比较方法 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的分析方法

国内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统计分析

国内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统计分析? 李 菊 孙大明1 (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发展中心 上海 200023) 摘要:随着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兴起,各种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房产商也逐渐开始投身于绿色建筑建设中。绿色建筑因其节能或生态技术应用带来的增量成本,必然引发房产市场成本的波动和变化,对绿色建筑与传统建筑投资成本及效益回收已经成为建筑行业关注的议题。本文针对我国现有案例进行了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统计分析,并对影响增量成本的各个因素做了分析。 关键词:绿色建筑 增量成本 影响因素 根据我国2006年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1]中的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经济学运用成本和收益来解释人类的经济行为,成本和收益是绿色建筑可行性的基础,绿色建筑需要考虑社会、经济、环境的成本与收益。随着绿色建筑事业在国内的蓬勃发展,绿色建筑策略带来的增量成本研究分析也日渐白热化。本文就国内多个在建、已建和拟建的绿色建筑项目展开调研,分析了我国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下,多种因素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影响。 1. 项目概况 1.1 星级概况 19个绿色建筑工程和11 1.2 区域分布 所调研的项目主要分布在我国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北地区,其中华东地区地区项目最多,公居建项目均占样本数量的一半以上;西北项目主要以居建为主,数量仅此于华东区;华中和华南项目数量相对较少,且均为公建项目。调研项目的区域分布,利于结合区域经济状况,进行针对性的成本分析,其具体分布参见表1.1。 表1.1 调研项目区域分布 居建 一星级 1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科技处项目(20070123330750001) 能源世界节 能 建 筑 网 w w w .c h

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与成本控制

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与成本控制 发表时间:2019-05-28T08:51:40.843Z 来源:《城镇建设》2019年第03期作者:杨成林1 王瑞华2 [导读] 制订新的工程造价预算和成本控制方法应依据新型绿色建筑工程特点,以提高对建筑工程中成本控制,确保新型绿色建筑工程实现最大的效益。 1山东恒基消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000 2中正信造价咨询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新型绿色建筑工程符合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新型绿色建筑工程为建筑行业带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制订新的工程造价预算和成本控制方法应依据新型绿色建筑工程特点,以提高对建筑工程中成本控制,确保新型绿色建筑工程实现最大的效益。 关键词: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成本控制 1新型绿色建筑简介 绿色建筑是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通过现代化节能理念与技术满足人们对于建筑保温节水等功能性需求。新型绿色建筑是时代进步的象征,在优化人们生活品质的过程中也深刻契合国家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低碳经济号召。由于我国当前社会发展进程中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并且部分能源趋于匮乏,构建环保生态社会也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新型绿色建筑理念是与现代环保理念的高度融合与拓展,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逐渐具有紧密的联系,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以替代性能源对非可再生性能源进行保护。 2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与成本控制的特征分析 要想充分发挥其环保效能,在施工前需要对建筑施工项目的施工地址以及周围的环境进行充分分析,目的在于构建整体性的城市微观生态系统,建筑施工项目周围城市园林规划、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状况进行分析,将土地成本作为重点考虑内容。 与传统建筑施工不同,绿色建筑工程造价的涉及内容更加广泛,需要对施工区域内的水文环境、动植物种类数量、地形等因素进行科学分析,充分对自然环境加以利用,减少人工材料的应用。并且现阶段来说,绿色建筑材料的市场波动较大,工程造价与成本控制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也是其主要特征,建筑施工企业很难对市场动态作出客观全面的预测。 3工程造价在新型绿色建筑中的作用与影响 3.1工程造价作用 3.1.1提高建筑水平 绿色作为新型绿色建筑工程实施建设的主要宗旨,其在建筑材料的选择和施工技术的要求上比传统建筑又更高一级。为达到既节能环保又符合投资者的需求,新型绿色建筑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必然会更加注重建筑材料的选择及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而工程造价则应综合比对各方面可能影响造价的因素,控制材料的选择及施工技术,提高建筑整体水平。 3.1.2节约成本 通常情况下,投资经费的数额与传统建筑水平密切相关。而现阶段的新型绿色建筑为实现节能环保,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在建设过程中对于材料的选择也应不同于传统建筑。新型绿色建筑应以工程造价为基础,对比施工中所需材料并详细分析优劣,可实现节约成本的目标,避免出现材料浪费。 3.2工程造价的影响 3.2.1工程造价各方提供完整、透明的服务 绿色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及造价受到多方面影响,这些因素既包括新的材料、工艺、技术和设备等,又包括节能、节水、环境等,工程投入资金数量较大,这些都要求参与工程造价的各方提供更加透明、完整和确切的信息,尤其是在新的工艺和技术问题上,都会对绿色建筑工程的建设造成影响。 3.2.2工程造价对绿色建筑采用新材料、工艺的影响 (1)建筑结构的围护体系:如外墙、屋面、门窗等。传统的建筑墙体以普通砖为主,缺点是其自身重量大,并会使建筑造价增加。而新型绿色建筑经常使用加气混凝土以降低墙体自身重量,使房屋的整个承重体系得到良好的改善,且可减少构件配筋使用数量,基础埋深也会随之由深变浅。同时也可使墙体表面相较于普通粘土标准砖更加平整美观,减少抹灰的应用,并减少建筑物自身重量,从而降低墙体及承重结构造价。 (2)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资源通常包括风能、水能、太阳能等。当今阶段,对于太阳能的应用技术最为纯熟。以“向日葵”式的旋转房屋为例,这种房屋以太阳能为驱动力,使房屋旋转运动,始终保持与太阳的最佳角度,保证阳光随时射入屋内,以太阳能对屋内日常供热、供电,并储存光能,满足阴天或夜晚的使用。这些节能措施可有效地减低整个建筑物的能量消耗。 4浅析新型绿色工程的造价预算策略 4.1 对造价预算计算人员进行全面的入职培训 和传统的建筑工程比起来,新型绿色工程的造价计算更为复杂,这主要是由于员工在计算其造价成本时,所需掌握和运用的知识除了一般的造价计算知识之外,还有多种新型绿色材料的相关知识。因此,为了使得造价计算人员能够更好地完成这一工作,就必须在入职之初对他们进行全面的培训,为他们的专业能力的运用打下重要的基础。 4.2 做好相关的造价预算编制 为了做好绿色工程的造价预算工作,就必须着重对以下这两大方面进行深入的考量。首先是实地的工程施工情况。在进行造价预算之前,相关的计算人员必须进行多番的实地考察和调研,并且以其他同类工程的相关数据作为造价的重要基础。并且借助计算机技术来模拟施工现场的各类需求,以此为造价预算的全面性做好铺垫工作。其次,必须着重考察绿色工程的设计方案和设计图纸。图纸所显示的工程量是最为实际的,同时也是整个工程实施的前提所在。因此,相关的造价人员必须熟悉图纸的每一个部分,并且以整体的、宏观的、全面的角度来计算每一个环节所需的资金量,力求贴近实际,同时确保其经济性。 4.3强化工程造价预算动态管理 工程预算管理从广义上来讲并不局限于一个相对固定的数字,受到新型绿色建筑工程施工周期的影响,随着施工周期的变动而变动,

IT项目效益分析实例

IT项目效益分析实例 通常,IT项目的投资相对都是巨大的,然而花出去的钱是不是得到了相应的回报,这是企业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因而,作为IT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IT投资效益分析是极为重要的。下面将以X公司为例向大家介绍具体的分析模型。 在开始IT项目效益分析之前,我们首先要选取指标体系、计算参数以及具体的数据。在这里,指标体系共包括4项: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报率、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然后,我们确定M公司预测信息化间接效益时需要的五项综合指标以及量值作为计算的参数,具体如表一。 表一:X公司预测信息化间接效益的五项综合指标以及量值 需要指出的是,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改善是个综合效应,企业的每个活动都处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业务流程中,某项指标的提升不可能是绝对单一的活动或者计算机操作就可以实现的,而是相关业务流程改善的结果。但某个具体的业务活动或计算机系统会有针对性的作用。 我们所需要的参考数据以2001年M公司的财务报表为基础,包括下列10项:销售收入、平均库存余额、平均应收账款余额、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制造费用、采购费用、产品销售成本、销售利税率以及资金成本。 下面,我们选取M公司最近一次大型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来分析。在该项目中,M公司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起数字化企业的平台,实施协同制造系统、集团人力资源与财务管理系统、电子协同商务系统、集成化的产品研发系统、协同办公系统以及企业战略管理系统。 (1)项目投资 项目总投资:7800万元,利用原有固定资产净值:100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1500万元。 财务评价总投资=项目总投资+利用原有固定资产净值=7800+1000=8800万元。 (2)项目计算期

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分析

工程管理 CONSTRUCTION 1.绿色建筑概述 绿色建筑是以绿色环保技术为主要手段形成的建筑体系,可以有效提升建筑生态环境指标,提升建筑应用质量。当前绿色建筑主要依照项目标志星级进行等级划分,星级越高绿色环保效益越好。在全球化环保背景倡导下,我国已经开始大量兴起绿色建筑工程,对生态化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应用,绿色建筑已经得到了本质发展。 绿色建筑可以从材料内容、技术手段等出发,对工程成本进行优化,提升资源使用效益,必将成为未来建筑工程施工的首选方案。但是在当前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绿色建筑增量成本认识,对上述内容了解不深入,在实施时非常容易出现增量成本不明确导致的偷梁换柱问题。部分单位认为在绿色建筑中需要大量使用绿色材料及绿色建筑技术,施工成本会大大上升。为了防止上述现象,单位将绿色建筑流于形式,最终导致绿色建筑效益受到影响。导致增量成本误解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早期绿色建筑开发中主要将建筑内容定位在高档建筑中,没有对平民化绿色建筑进行宣传,非常容易给人造成错觉,导致绿色建筑与高成本结合在一起,造成增量成本认识效益大打折扣;第二,绿色建筑在设计初期投入成本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成本会大大降低,绿色环保性效益会大幅提升。当前初期设计成本在一定程度导致人们误以为绿色建筑成本高于常规建筑成本,限制了增量成本分析效果;第三,增量成本内容混淆造成绿色建筑其他成本费用,例如装饰费用、常规材料费用等。上述费用并不属于增量成本范围,将其计算入绿色建筑中直接导致建筑成本大幅上升,给人们造成了错误认识。 2.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内容、方法及方案2.1成本内容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是指在绿色建筑构件过程中所附加的绿色环保技术成本,该成本内容可以分为软成本、绿色建筑技术成本和认证成本三大类。 软成本主要指绿色建筑过程中的软技术成本,包括设计性成本、分析性成本、管理成本、调试成本等。绿色建筑技术成本主要为设计性成本,为绿色建筑技术应用过程中产生的附加资金内容。认证成本主要指用于绿色建筑体系认证过程中的成本,主要指专家评审费用。本次研究的过程中笔者主要对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进行分析,从技术成本角度分析绿色建筑的应用效益。 2.2计算方法 我国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差别较大,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技术体系,各项技术算法千差万别。上述绿色建筑施工现状直接导致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存在巨大差异。为了提升对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分析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在对其计算的过程中我国形成了基础增量成本计算模型。该计算模型中主要包括:(1)绿色建筑增加技术措施成本:该部分成本主要指绿色建筑建设过程中增加的工程成本,指从工程施工初期到施工完成中绿色技术导致的额外成本投入; (2)强化型技术措施成本:该部分成本主要指技术效率成本增量及技术成本效益内容,多为施工过程中的机组投入成本及设备投入成本; (3)交互影响产生的成本:该部分成本主要指绿色建筑中技术相互影响导致的成本负荷,上部分成本可以为正也可以为负,系统中的各项成本交互产生设备初投资。 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绿色建筑增加技术措施成本-基准方案成本±交互成本。 2.3基准方案构建 基准方案在构建的过程中需要依照方案之间的成本比例进行调节。常规基准方案选取的过程中主要是依照方案之间的对比实现增量成本的确定,即选取一种方案为基本方案,以该方案为基准对其他方案各项内容增加的成本进行计算,从而获取两个方案的差额,对系统中的增量成本差别进行分析。 当前基准方案确定的过程中主要依照以下两方面内容完成。 第一,基准方案1的选取。基准方案1在选取的过程中主要依照国家标准或地方设计标准完成,多为国家指定建筑。基准方案1为前期介入方案时主要依照国家或地方标准完成对各项增量成本的计算,依照国家及地方标准节能要求达到对各项绿色建筑成本的分析,从而实现各项成本的明确。该方案过程中主要要对各项方案内容和设备内容进行明确,从而得到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 第二,基准方案2的确定。基准方案2的确定主要是指现有设计设计计划的确定。在基准方案1选取完成后,人员可以依照绿色建筑状况设计现有计划,依照现有计划内容对各项成本进行分析,从而明确系统在构建过程中的增量成本。该增量成本多为基准方案2与基准方案1对比所得,依照两者对比对增量内容进行的明确。 从业主角度而言,基准方案1的选取并对其并没有太多影 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分析 冯 佳 河北冀电电力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 要:文章主要对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分析进行研究,对增量成本控制内容进行强化。本文首先对绿色建筑概念及现状进行明确。而后依照文献资料分析了当前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的对比方法,深入分析了该体系下的建筑状况。最后文章在两种增量成本分析方案基础上设定了对应分析内容,研究科学性大幅提升。文章对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发展具有一定贡献性作用。 关键词:绿色建筑技术;方法;增量成本;分析中图分类号:X799 文献标识码:A 第4卷 第23期2014年8月

绿色建筑成本效益分析样本

绿色建筑成本效益分析 组内成员: 葛云丽李轩潘敏慧胡珊林森 第一章绿色建筑的分析背景( 葛云丽) 1.1绿色建筑定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迅速, 人类在对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同时, 也对自然环境造成了越来越多的破坏, 这些破坏正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害。人们逐渐认识到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于是绿色建筑的理念逐渐形成。绿色建筑的主要理念就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过程中, 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各项资源; 同时又要兼顾到对于环境将造成的影响。 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0378- ) 对绿色建筑的定义是: 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1.2绿色建筑成本效益分析背景 在建筑规划设计、施工以及运营使用过程中, 实施绿色建筑方案往往需要增加成本投入。绿色建筑能否为市场所认可和接受, 关键在于其成本效益状况是否良好, 即绿色建筑所产生的额外效益能否大于所支付的额外成本。作为绿色建筑的供求双方, 开发商需要判断为实施绿色建筑方案而多付的成本是否能够在售房过程中得以回收, 购房者也需要了解绿色建筑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所节省的运营成本是否大于购房时多支付的费用, 双方只有在成本效

益评价结果可行的前提下, 才会对绿色建筑产生开发和购买意愿。由此可见, 在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过程中, 成本效益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 在现有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 BREEAM、 LEED、CASBEE 等体系未涉及成本效益评价, GBTool 体系作为一个评价框架, 虽提出要进行成本效益评价, 但并未提出具体评价内容和方法。在英国建筑研究中心开发的Envest 和美国商务部标准技术研究所开发的 BEES 等建筑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工具的最新版本中, 增加了建设、维护和更换成本的计算功能实施绿色建筑方案而产生的成本, 也未考虑绿色建筑在使用阶段产生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因此, 绿色建筑成本效益评价成为当前绿色建筑评价研究中亟待加强的重要内容之一。 1.3绿色建筑成本效益评价内容 绿色建筑是指在满足居住健康和舒适性要求的同时, 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并减少对环境不良影响的建筑。在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和施工阶段采取节能、节水等措施, 虽使设计和建设成本有所增加, 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因持续产生资源节约效益而显著降低了运营成本; 采取减少污染、生态保护与环境改进等措施, 虽然增加了一定的建设和运营成本, 但减少了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减轻了所在地市政公用设施( 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 的处理负荷, 并经过改进建筑物理环境以及周边生态环境, 使居住健康和舒适性要求得到更好的满足。因此, 可将绿色建筑成本效益评价

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分析

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分析 【摘要】:本文分析了信息系统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投资所面临的挑战,管理信息系统的成本以及信息系统经济效益的步骤和方法,最后谈了IT“黑洞”的成因。 【关键词】:信息系统,经济效益 引言 许多企业现在都建立了计算机信息系统,为企业研究市场、做出经营决策提供了各种数据信息。不少企业的信息系统运行良好,对促进企业发展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有些企业所开发的信息系统并未得到充分利用,甚至遭到病毒侵害,出现了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情况。因此,对信息系统开展经济效益分析,提高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已迫在眉睫。 一、分析信息系统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 经济效益就是要以尽量少的劳动消耗和资源占用取得尽量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有用成果。它的一般概念可用如下公式表示:经济效益=有用成果/(劳动消耗+资源占用)。 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就是要以最少的系统操作人员、系统开发维护人员和设备,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服务。对信息系统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具有重要意义:1检查分析计算机的利用情况,使计算机设备能被充分利用。通过检查分析,可以让信息系统正常投入运行,各种设备得以充分利用,尽可能提高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 2分析研究信息系统能否及时、准确地提供企业需要的各种信息。只有分析了各种情况及原因以后,才能采取有效措施,促使信息系统更好地满足企业不同的信息需求。 3检查分析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得到了认真贯彻。企业在使用信息系统的过程中,一般应建立起组织开发控制、软硬件控制、安全性控制、系统数据备份和恢复控制、输入控制、输出控制等规章制度。检查分析制度

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能够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绿色建筑会增加多少成本

绿色建筑会增加多少成本? 文章发表于:2010-9-1 9:21:01 孙大明:中国建筑科学院上海分院,绿色和生态建设研究中心的孙大明主任 【孙大明】:现在绿色建筑是国内一个热点,尤其2008年中国绿色建筑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加速的时代,在这个阶段,绿色建筑大面积推广的话,成本到底会给我们的地产项目增加多大的负担?要做到什么样的绿色建筑,会增加多少成本?今天我给大家报告的主要是探讨这方面的问题,当前中国绿色建筑发展以及成本增量这么一个问题。 首先我们大致回顾一下中国绿色建筑发展和现状。我们国家的绿色建筑的标准体系是从2005年正式开始的,我国第一个绿色建筑意见书的是2005年10月份,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国家以技术为导向形成了整个体系,从2006年开始颁发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到2006年9月又有了一个新的概念,叫绿色施工,当然绿色施工和绿色建筑是既有关,但是也有差别的两个概念,因为绿色建筑更关注建筑物的本身,绿色施工关注施工过程中的节能环保,一直到2007年颁布了绿色建筑实施细则,到2008年颁布了管理办法,成立了办法办公室,一直到今年7月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的实施细则的补充说明,这一系列标准的发布,把我们国家的中国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建立完成了,到2008年11月11日开始,中国的绿色建筑开始有了一个新的标识的生成工作。 地方绿色建筑标准,浙江省是2008年实施,上海是去年实施,重庆是2007年实施,山东的实施细则已经发布,国家的专业委员会今年已经成立,各地方也有五到六个分会开始成立,所以我们看到中国绿色建筑自上而下在各个地方也有充分的发展,目前国内绿色建筑正处于一个申报阶段,国内也有20多个项目正在申报国家的首批的绿色建筑。 讲到我们的评价标识,其实有一个门槛,这个门槛要求我们申报绿色建筑的话,要达到这个星级的标准,必须有一个基本的表现,项目必须是竣工验收交付使用一年以后才能申报,因为绿色建筑不但是对建筑的本身有这个要求,对于它的运营管理也有这个要求,在管理中是否绿色,是否节能,是否达到设计的要求也是一个重要的考核条件,所以我们正式申报的话必须达到这个门槛,最终验收并且运行一年,这样一来我们有很多住宅项目,交付使用一年的话,这个项目可能销售已经完成了,在前期也打着绿色建筑,所以在今年5月我们又有一个新的建筑标识,主要是对规划设计方面的项目进行申报,这个项目拿到国外就是一个论证的阶段。今年5月份评了六个国内设计标识的项目,这是今年8月4号在北京开的新闻发布会,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记者见面会,在这次评价标识的记者见面会上,正式颁发了六个项目的获奖证书、标识证书,同时也宣告了我们中国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正式运作。 2007年为了推动绿色建筑工作,建设部对于了100个绿色建筑的示范,我们来看看大致有哪些地区的项目申报了这个双百项目,湖南长沙,上海的世博中心,世博村的世博楼,上海张江……遍布我们全国的各个地区。从这些项目可以看到,绿色建筑不仅仅是集中在部分沿海发达地区,无论是东部地区、中部地区甚至西部地区也有大量的绿色建筑,当然这些项目也可以说本省的第一个,比如安徽、广西、新疆。 我们看了这个全国的情况之后,我们再来看看11月14号建设部向全国颁发的征集项目的通知,这个也是在拉动内需的背景下紧急发布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对全国绿色建筑以及我们整个经济适用房的节能来说起到了一个很大的推动作用。

绿色建筑经济效益分析

绿色建筑经济效益分析 当前,我国城镇化速度越来越快,建筑和房地产行业也迈入了新的发 展阶段,进一步显示了房地产建筑行业的支柱性地位。不过,在建筑 产业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其高投入、高污染和低效 率的粗放式发展方式,也为我国带来了巨大的能源负荷。近十年来, 发展绿色经济成为世界化经济发展的新趋势,绿色建筑理念自然得到 更广泛的推广1。所以,以高技术为主导的、科学的整体建筑设计方案,成为建筑业的发展主流,它将低碳环保的理念贯穿到了建筑项目的全 寿命周期范围内,将以打造无废无污染、健康舒适的建筑项目为目标,形成建筑经济与节能环保协调发展的新局面。在传统建筑产业向绿色 建筑过度的阶段,充分理解到绿色建筑在全寿命周期内具有显著的经 济效益,是促动绿色建筑更快推广的必要途径。政府应增大引导力度,进一步推动绿色建筑的应用和普及。 1.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阐述 1.1全寿命周期成本的涵义全寿命周期成本这个概念使用于建筑行业 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自从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爆发以来,以英 美国等为首的发达国家开始高度重视建筑行业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先 进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成为各国重点注重和研究的对象,其原理、方法和应用范围在国际理论界和学术界都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国 际上,对建筑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分析和研究均有制度化的手册和 规范化的分析技术,所以其应用性和可操作性都非常的强2。早在20 世纪80年代,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便已引入我国,但是理论界更为重 视对其功能实行分析和研究,而忽略了对其实行更深入的研究和使用。当前,在建筑领域,建设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结构、计算方式和 效益评价也尚未形成统一的规范和标准,有时候甚至将全寿命周期成 本与建造成本混淆,完全忽视了建筑项目的动态成本。而全寿命周期 成本应包含动态和静态成本两个部分,国内研究领域对建筑产品全寿 命周期成本动态的计算方式由建设成本和使用成本构成,尚未形成统

企业信息化工程建设效益分析

企业信息化工程建设效益分析 摘要:信息化具有广泛的行业渗透力,信息化工程是当前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企业信息化工程是其主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企业信息化工程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投入的成本与期望的效果相差甚远。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信息化建设是必然选择。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是信息化战略的关键,也是企业界、理论界关注的重大研究课题。 abstract: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extensive industry penetration, informatization is construction of economy of current our country one of the important tasks,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is the main component of. however, our country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project executive effect is not ideal, the cost and the expected effect differs very far. after our country joins wto, the market competition is fierce day by day, the enterprise wants to be in intense competition,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enterprises in th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in the process of how to reduce cost, improve efficiency is the key of informatization strategy, also be business circl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