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意耳定律教学设计
《玻意耳定律》 导学案

《玻意耳定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玻意耳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
2、掌握玻意耳定律的适用条件。
3、能够运用玻意耳定律解决相关的物理问题。
二、知识回顾1、气体的状态参量气体的状态参量包括压强(p)、体积(V)和温度(T)。
2、压强的计算压强的计算公式为 p = F / S ,其中 F 是压力,S 是受力面积。
三、新课导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与气体相关的现象,比如给轮胎打气、气球的膨胀和收缩等。
那么,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玻意耳定律,它将帮助我们揭示其中的奥秘。
四、玻意耳定律的内容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 p 与体积 V 成反比。
五、玻意耳定律的表达式p₁V₁= p₂V₂(其中 p₁、V₁表示气体在初始状态下的压强和体积,p₂、V₂表示气体在变化后的压强和体积)六、玻意耳定律的适用条件1、一定质量的气体这意味着气体的质量不能发生变化,如果有气体泄漏或者增加,就不满足这个条件。
2、温度不变在研究过程中,气体的温度要保持恒定。
如果温度发生了变化,就不能直接应用玻意耳定律。
七、对玻意耳定律的理解1、反比例关系压强和体积成反比,意味着当体积增大时,压强会减小;反之,当体积减小时,压强会增大。
2、数学推导由 p₁V₁= p₂V₂可得 p₂=(p₁V₁)/ V₂,这更直观地展示了压强和体积的反比例关系。
八、玻意耳定律的应用1、计算气体的压强变化例如,一个封闭的气缸中,初始体积为 V₁,压强为 p₁,当体积压缩到 V₂时,求此时的压强 p₂。
2、计算气体的体积变化已知一定质量的气体,初始压强为 p₁,体积为 V₁,当压强变为p₂时,求体积 V₂。
九、例题讲解例 1:一个容积为 20L 的氧气瓶,内装有压强为 150atm 的氧气。
现把氧气分装到容积为 5L 的小钢瓶中,使每个小钢瓶中氧气的压强为10atm,能分装多少瓶?解:已知氧气瓶的容积 V₁= 20L ,压强 p₁= 150atm ;小钢瓶的容积 V₂= 5L ,压强 p₂= 10atm 。
玻意耳定律应用设计

《玻意耳定律应用》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从近几年高考试卷不难看出,在理综合考试的模式下物理学科在选修部分的模式基本上确定,考一个6分的选择题和一个9分的计算题,而这个计算题基本上以气体的实验定律为主,出现几率最大的是玻意耳定律的应用,这部分的命题特点是一般不会是直接应用定律,气体的等温变化适用的条件,气体状态的选择,状态参量的确定,多个研究对性以及一个研究就对象的多个变化问题是这个知识点的命题重点和热点,尤其是气体状态的确定和状态参量的求解时难点。
因此本节课从拆分高考真题人手,引导学生学习拆分多研究对象和多过程的等温变化问题。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选修3-3第八章《气体》。
《玻意耳定律的应用》这节课是在《气体等温变化实验》之后加的一节专题性质的习题课。
是前一节课的应用,也对后面学习《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做好铺垫。
本节课是选修的内容,从现在的高考试题来看,考生要必选一个模块作答,而这一模块的选取会对考生的成绩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计算题的9分,而等温变化又是选修3-3这一部分的常考内容,是热点也是重点。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普通班的学生,他们经过了一年半的高中训练,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自己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有学习热情,这部分知识又和前面的知识联系不大,因此他们有学好的愿望,也有学好的可能,但是他门的分析能力还有待加强,也不太愿意动笔。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判断等温变化的方法2.学会选择气体的状态并确定状态参量3.会应用玻意耳定律求解未知参量(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讨论、阅读,学会审题,明确等温变化的使用条件,尝试拆分高考真题(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要认真、全面分析的科学态度。
引导学生养成面对问题要冷静不要畏难的习惯五、重点难点重点:气体进行等温变化过程的判断,状态参量的确定难点:将高考试题拆解成等温变化的模型六、教学策略与手段提问、质疑、讲解、练习反馈及多媒体辅助教学七、教学过程学生自主分析(09·上海物理·九、教学反思。
4. 1《气体实验定律(第一课时)玻意耳定律》教案1(鲁科版选修3-3)

4.1《气体实验定律<第一课时)玻意耳定律》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气体的状态及三个参量。
2、掌握玻意耳定律,并能应用它解决气体的等温变化的问题、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3、知道气体等温变化的p—V图象。
【学习重点】玻意耳定律的应用【知识要点】一、气体的状态及参量1、研究气体的性质,用、、三个物理量描述气体的状态。
描述气体状态的这三个物理量叫做气体的。
<压强体积温度状态参量)2、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从分子运动论的观点看,温度标志着物体内部的剧烈程度。
在国际单位制中,用热力学温标表示的温度,叫做温度。
用符号表示,它的单位是,简称,符号是。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数量关系是:T= t+。
< 冷热程度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绝对 T 开尔文开 K 273.15 )3、体积:气体的体积是指气体。
在国际单位制中,其单位是,符号是。
体积的单位还有升<L)、毫升<mL)b5E2RGbCAP 1L= m3,1mL= m3。
<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压力立方M m3 10-3 10-6 )4、压强:器壁单位面积上受到大量气体分子的压力叫做气体的压强,用表示。
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的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符号。
气体压强常用的单位还有标准大气压<atm)和毫M汞柱<mmHg),p1EanqFDPw1 atm=Pa=mmHg。
< P Pa 帕 1. 013×105 760 )5、气体状态和状态参量的关系:对于一定质量的气体,如果、、这三个参量中有两个参量发生改变,或者三个参量都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气体的状态发生了改变,只有一个参量发生改变而其它参量不变的情况是发生的。
DXDiTa9E3d<温度体积压强不可能)二、玻意耳定律1、英国科学家玻意耳和法国科学家马略特各自通过实验发现: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p与体积V成。
这个规律叫做玻意耳定律。
“气体的等温变化 玻意耳定律”优化教学设计

“气体的等温变化玻意耳定律”优化教学设计王志宏(青神中学校四川 620460)教学设计说明:玻意耳定律是高中热学中的重要内容。
本课教学,采用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和从实验入手,通过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进行科学猜想,来探求物理规律,得出科学结论,这两个中学物理实验定律的重要的研究方法。
在形成知识,巩固知识和应用知识这三个教学环节中,应以形成知识为重。
目前的物理教学中,有轻视知识形成偏重知识应用过程(重在解题)的倾向,这种倾向影响学生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本节课将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目的是让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在老师引导下积极思维,分析处理实验数据,探究物理规律,重视知识形成过程。
另外,精心安排教师主导内容,精选例题,精讲内容,通过个别例题概括出一般思路,训练学生推理、判断能力。
因此,本课教学过程主线设计为:学生分组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定律―→练习巩固―→概括对定律的应用和求解实际问题的思路。
本节课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分析数据,得出定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通过实例剖析来掌握定律的应用,由此概括出分析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用投影仪映出下列两题,让学生回答)1.求如图1所示的各种情况下用水银封闭在玻璃容器中的氧气的压强相当于多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已知大气压强相当于76c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甲乙丙丁图1- 1 -2.描述气体状态的参量有哪几个?气体状态发生变化有哪几种情况?肯定学生回答正确后,引入新课:我们今天就来研究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时,气体的压强随着它的体积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这种变化叫等温变化。
怎么研究呢?下面就通过同学们自己动手,动脑来发现这一规律。
二、分组实验,得出规律(每四名同学共用一套实验装置)1.研究方法介绍:在科学研究中,当需要研究两个以上物理量之间关系时,我们往往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即先研究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在研究的过程中控制其它物理量不变,这样可以使研究问题简化。
高中物理玻意耳定律教案

高中物理玻意耳定律教案
课题:玻意耳定律
教学目标:
1. 了解玻意耳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能够应用玻意耳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3.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和观察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玻意耳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玻意耳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玻意耳定律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
2. 玻意耳定律的实验验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讲解压强的概念和单位
2. 提问:什么是玻意耳定律?为什么说玻意耳定律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定律?
二、讲解
1. 介绍玻意耳定律的内容和公式:P1V1 = P2V2
2. 分析玻意耳定律的应用场景:气球、气缸等
三、实验
1.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玻意耳定律
2.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
3. 带领学生分析实验结果,验证玻意耳定律的准确性
四、练习
1. 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玻意耳定律的应用
2. 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玻意耳定律的深层含义
五、总结
1. 回顾玻意耳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 强调玻意耳定律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六、作业
1. 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总结玻意耳定律的应用场景
2. 提醒学生准备下节课的相关知识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玻意耳定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应用这一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波意耳定律-教学设计

气体压强和体积的关系-教学设计洋泾中学肖斌一、教学任务分析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学生已在学习过有关压强的概念、液体的压强、连通器等物理概念、物理模型,这些都是学习本节内容所必需的。
通过“手指堵住注射器的针孔端”学生实验,体验将注射器的活塞轻轻向里推动,手指有什么感觉?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气体的压强、体积的变化,猜测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和体积可能的关系。
并与分子动理论相结合,使学生理解气体状态参量的微观解释。
通过DIS实验,对气体的压强和体积之间的关系作进一步的定量的研究,在采集到实验数据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并要求同学做进一步的交流、反思、改进。
通过小组间、师生间对实验数据的交流、分析、处理,归纳得出一定质量气体等温变化过程压强与体积之间的定量关系,即玻意耳定律。
通过探究实验,认识控制变量、猜测实验与拟合证实、化曲为直等多种科学研究方法;懂得物理定律是建立在实验研究基础上的,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通过小组实验,增强与同组同学之间相互协作能力,通过各小组的交流过程,学会表达与倾听,学会反思与质疑。
本节在探究过程中的经历和收获将为下一节:气体的压强与温度的关系的探究做好全方位的铺垫。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从分子动理论角度知道温度与压强的微观情景(2)通过DIS实验采集数据、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的过程,学会利用DIS系统研究气体不同参量之间的内在关系,提高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物理实验,分析处理数据,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3)理解玻意耳定律的内容,能运用玻意耳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2、过程与方法(1)通过DIS实验进一步感受控制变量法在研究多参量内在关系中的作用(2)通过描绘P-V、P-1/V等图像,明白利用图像反映物理规律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的探究过程,懂得物理定律是建立在实验研究基础上的,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2)通过小组实验,增强与同组同学之间相互协作能力,通过各小组的交流过程,学会表达与倾听,学会反思与质疑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对一定质量气体等温变化时压强与体积的定量关系的探究难点:气体压强的计算四、教学资源(1)计算机、实物投影仪、大屏幕(2)学生用DIS(计算器+压强探头)实验系统、DIS专配注射器针筒(3)学生机与教师机连接的教室局域网(4)上海市二期课改教材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教材(5)学生用导学案五、教学设计思想《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是力图以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拓宽学习时空,促进学生以主体参与、相互协作的方式进行物理规律的探究学习,从而获得知识、能力与情感等多个维度的发展。
高中物理8.1气体的等温变化玻意耳定律第1课时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

气体的等温变化玻意耳定律课题8.1 气体的等温变化玻意耳定律第 1 课时计划上课日期:(1)知道什么是等温变化;教学目标(2)知道玻意耳定律是实验定律,掌握玻意耳定律的内容和公式,知道定律的适用条件;(3)理解气体等温变化的 p--V 图象的物理意义;(4)知道用分子动理论对玻意耳定律的定性解释;(5)会用玻意耳定律计算有关的问题。
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并掌握一定质量的气体在等温变化时压强与体积的关系,理解 p-V 图教学重难点象的物理意义,知道玻意耳定律的适用条件。
关键点拨教学流程\内容\板书加工润色(一)引入新课对照牛顿第二定律的研究过程先m一定,a∝F;再F一定,a∝1/m,现在我们利用这种控制条件的研究方法,研究气体状态参量之间的关系。
(二)新课教学1、一定质量的气体保持温度不变,压强与体积的关系思考:怎样保证气体的质量是一定的?怎样保证气体的温度是一定的?(密封好;缓慢移活塞,筒不与手接触)2、较精确的研究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保持不变,压强与体积的关系(1)介绍实验装置,观察实验装置,并回答:①研究哪部分气体?②A管中气体体积怎样表示?(l·S)③阀门a打开时,A管中气体压强多大?阀门a闭合时A管中气体压强多大?(p0)④欲使A管中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增大,B管应怎样操作?写出A管中气体压强的表达式(p=p0+h)。
⑤欲使A管中气体体积增大,压强减小,B管应怎样操作?写出A管中气体压强的表达式(p=p0-h)。
⑥实验过程中的恒温是什么温度?为保证A管中气体的温度恒定,在操作B管时应注意什么?(缓慢)(2)实验数据采集压强单位:mmHg;体积表示:倍率法环境温度:室温大气压强:p0= mmHg① A管中气体体积减小时(基准体积为V)顺序 1 2 3 4 5体积V ……压强② A管中气体体积增大时(基准体积为V′)顺序 1 2 3 4 5体积V′2V′3V′……压强(3)实验结论:实验数据表明: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体积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它的压强就增大到原来的几倍;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体积增大到原来的几倍,它的压强就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
《玻意耳定律》多媒体教学设计.doc

《玻意耳定律》多媒体教学设计用电脑辅助玻意耳定律的教学,尤其对等温线的描绘,更有独到之处。
演示时有声有色, 形象直观,作图准确迅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使用环境】本教学软件利用GWBASIC语言编写。
在中文或非中文环境下,于任何机型的微机上均可运行。
【程序使用】程序执行时,首先显示出彩色p—V坐标、水银压强计示意图、封闭有一定质量(心。
)理想气体的(带活塞)气缸示意图。
接着按屏幕提示,在250K—800K的范围内任意键入一个温度(T)值。
这时电脑便一面模拟显示该温度下一定质量气体(心。
)的体积(气缸的容积)V的变化和模拟气体分子(红色小点)的动态分布图;一面模拟显示相应状态下的压强p的大小(以白色的“水银柱高”表示)。
同时同步地描绘出该温度下对应的(红色)等温线,每一条等温线绘制结束后,屏幕显示,要求再键入另一温度(T)值,电脑随之在原p—V坐标中继续绘制下一条等温线,如图1所不。
当作出n条等温线后,需要结束时,只需敲一下回车键即可,同时显示出不同等温线随温度升高而分布的箭头指向图,如图2所示(本例中n=3) =【附源程序如下】5 REM***电脑辅助玻意耳定律的教学程序** *10CLS: SCREEN 1: COLORO, 115 REM绘制p—V坐标、水银压强计、带活塞气缸20 FOR 1=1 TO 20: LINE (0, 180+1) - (302, 180+1), 0: NEXT I: LINE (40, 10) -(40, 140), 1:LINE (40, 10) - (37, 18), 1: LINE (40-10) - (43, 18), 1: LINE (40, 140) - (170, 140), 1: LINE (170, 140) - (162, 137), 1: LINE (170, 140) - (162, 143), 130 LOCATE 3, 7: PRINT a p": LOCATE 19, 20:PRINT "V”: LOCATE 19, 6:PRINT “o”40 LINE (51, 160) - (51, 189), 1: LINE (52, 160) - (52, 189), 1: LINE (53, 160) - (53, 189), 150 LINE (40+V, 174) - (120+V, 174), 1: LINE (40+V, 175) - (120+V, 175), 1: LINE (40+V), 176) - (120+V, 176), 160 LINE (9, 139) - (31, 139), 1: LINE (31, 191) - (31, 191), 1: LINE (170, 191) - (9, 191), 1:LINE (9, 191) - (9, 139), 1: LINE (15, 140) - (15, 10), 1: LINE (15, 10) - (18, 10), 1: LINE (18, 10) - (18, 140), 1: LINE (28, 190)-(40, 190), 1: LINE (16, 41) - (16, 145), 3: LINE (17, 41) - (17, 145), 370 FOR S=U TO 27: LINE (S, 144) - (S, 189), 3: NEXTS: LINE (27, 189) - (42,189), 2: LINE (27, 188) - (42, 188), 2: LINE (26, 142) - (26, 190), 0: LINE (14,142)- (14, 180), 0: LINE (19, 142) - (19, 180), 080 LINE (15, 180) - (15, 10), 1: LINE (15, 10) - (18, 10), 1: LINE (18, 10) -(18, 180), 1:LINE (30, 190) - (40, 190), 1: LINE (30, 187) - (40, 187), 1: LINE (27, 143) - (27, 190), 1: LINE (11, 141) - (14, 141), 2: LINE (19, 141)- (29, 141), 290 LINE (11, 142) - (14, 142), 2: LINE (19, 142) - (29, 142), 2: LINE (11,143)-(14, 143), 2: LINE (19, 143) - (26, 143), 2: LINE (28, 142) - (28, 189), 2: LINE (29, 142) - (29, 189), 2100 Vl=10: pl=100: FOR J =161 TO 189: LINE (40, J- (50, J), 2: NEXT J)110 LINE (40, 160) - (40, 187), 1: LINE (40, 160) - (170, 160), 1: LINE (40,190)- (170, 190), 1115 REM根据屏显提示,任意键入气体(M°)的温度120 LOCATE 3, 14:PRINT "M” = “”: LOCATE4, 9: INPUT **T (250-800K)";T130IFT=0 THEN 420140 IF T<250 OR T >800 THEN 120150T4*T160FORY=160TO 190: LINE (40, Y) - (260, Y), 0: NEXTY170LINE (16, 41) - (16, 140-P), 3: LINE (17, 41) - (17, 140-P), 3180 FOR P=100TO 10 STEP-0.1: V=T/P190 LINE (42+V, 138) - (42+V, 133), 3: LINE (42, 140-P) - (47, 140-P), 3200 GOSUB 290210 VV=INT (V*100) /100220 IF V>110 THEN 270225 REM绘制定质量气体(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玻意耳定律教学设计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广东省物理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实践大赛参赛教案课题:玻意耳定律教材:粤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授课对象:高中二年级学生参赛选手:陈丹纯参赛单位:华南师范大学《玻意耳定律》教案【课题】玻意耳定律【教学时间】15分钟【教学对象】高中二年级学生【教材】粤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二章第七节【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玻意耳定律是热学部分的重点内容,它是在“气体状态参量”的基础上,用实验研究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保持不变时,压强随体积的变化规律。
本节内容在气体性质的教学内容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不仅在研究方法上为后面研究气体的等容、等压变化作下铺垫,而且也为得出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奠定了知识基础。
本节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同时也可以开拓学生的眼界,初步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能力。
2.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第一,从实验入手,在定性和定量结果的基础上,得出玻意耳定律;第二,重视图象的运用,能用图象分析说明物理问题;第三,利用玻意耳定律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
可见课程标准要求从“定性到定量”、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等方面理解和掌握玻意耳定律,并注重物理思想和方法的渗透。
3.教材内容安排粤教版教材体现了课程改革的要求,教材的内容的编排顺序如下:通过家用气压保温瓶和内燃机气缸的例子引入气体改变状态的现象,提出问题。
然后应用DISlab系统进行实验探究玻意耳定律,再通过实验数据和p-V、P-1/V图线的分析得出玻意耳定律,最后让学生运用规律解决有关的物理问题。
教材的这一结构(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运用知识)体现了自主性学习的一般方法,也体现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4.教材的特点第一,重视“实验与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第二,突出了得出玻意耳定律的思路和方法。
5.对教材的处理考虑到玻意耳定律这一知识点的内容较为抽象,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做了如下的调整和处理:通过教师演示气压保温瓶模型的实验导入新课,接着引导学生联系所学知识,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组实验,得到定性的结果。
为了更进一步研究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结合DISLab系统进行定量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和p-V、P-1/V图线,并启发学生思考实验中存在误差的原因以及拟合图线不合理的地方。
在得出玻意耳定律之后,利用flash动画分析气压保温瓶的原理,解决一开始提出的问题。
最后介绍玻意耳定律在生活中的有关应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物理的兴趣。
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
【学生情况分析】1.学生的兴趣作为高二的学生因果认识兴趣增强,乐于探索事物的因果关系和物理世界的奥秘,并想了解和探索物理规律,表现出一定的概括认识兴趣。
2.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学过气体的三个状态参量:温度、体积和压强,但难以区分过程和状态;懂得应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问题。
3.学生的认识特点概括分析的思维能力不够,难以得到温度一定时气体的压强和体积的定量关系,利用图像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弱。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玻意耳定律的内容和公式。
(2)知道等温变化的P-V和P-1/V图线及其物理意义。
(3)了解玻意耳定律的有关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验证玻意耳定律,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通过实验数据和图像的分析,让学生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科学态度。
(2)通过观察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玻意耳定律。
【教学难点】P和V之间的定量关系。
【教学策略设计】1.教学组织形式新课程提倡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组织形式来进行课堂教学,本节采用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物理知识,掌握物理方法。
2.教学方法(1)实验法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本节教学设计注重利用实验解决问题和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
为此,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通过体验实验经历探究的过程,能够定性地分析温度一定的条件下气体压强和体积的关系。
在利用DISlab系统进行定量研究时,让学生观察并学会分析和总结实验数据的特点,从而得出规律。
整个过程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科学思维方法。
(2)谈话法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提出一系列有逻辑顺序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或回答,从而使学生在巩固已有知识的同时获取新知识。
谈话式的问答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唤起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本节课在一开始就提问学生:研究气体的三个状态参量中压强和体积这两个参量之间的关系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加强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
而在得到p-1/V图线之后,进一步提问:这条拟合直线有没有经过原点呢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通过和学生开展对话,让教学过程连贯流畅。
(3)讲授法教学的任何环节都需要教师的引导,将讲授法贯穿整节课,辅以演示实验、直观教具和现代教学技术,启发学生思维,进而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本节课利用讲授法一步步引导学生,使学生经历定性研究、猜想与假设、定量研究以及实验结果分析的过程。
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渗透探究的思想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3.学法指导高中学生的思维已逐渐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并且具备一定的探索能力。
同时,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已发生转化,不再满足于对物理现象的感知,他们对物理现象的产生原因和一般规律有较强的求知欲。
因此学法指导如下:(1)新旧知识联系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从已有知识和经验中总结新知识。
例如,在定性研究之前,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控制变量法”来进行实验。
(2)学生分组实验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通过实验主动建构知识,丰富感性认识。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实验的方法和纠正错误操作。
(3)观察、思考、分析在教学中利用演示实验、DIS系统探究实验和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去观察各种现象、思考和分析问题,从而得出结论。
4.教学媒体设计利用实物、动画、图片等材料,为学生学习物理规律提供必需的感性素材。
利用自制教具“气压保温瓶模型”演示出水现象,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玻意耳定律的应用。
利用DIS系统将平时较难测得的压强输入计算机中,使探究过程更加简便,既增大教学容量,又提高教学效率。
通过图片和动画再现物理情境,使物理现象更加形象直观,有助于教师对问题的分析,提升教学的效果。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Dislab系统、注射器、压强传感器、塑料瓶、自制气压保温瓶模型等。
【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设计】规律命名的由来及玻意耳的事迹。
[知识应用]flash动画:分析按压活塞水会流出来的原因,即气压保温瓶的工作原理。
图片:气压保温瓶图片:生活中的应用1.结合动画并用玻意耳定律解释导入新课时提出的问题,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讲解:当气体体积减小时,压强就增大,在这个过程中水就被压出来了。
2.举例说明玻意耳定律在生活中的有关应用,例如气压保温瓶,洗手液和沐浴露。
回顾思考回答利用flash动画再现物理过程,直观明显,有利于教师的讲解。
联系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和过程,巩固和应用获取的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介绍玻意耳定律在家庭生活中常见的应用,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细心观察的习惯。
玻意耳定律一、定性研究:VPVP二、定量研究:PV=CP∝1/V附录一:本教学设计的特点1.从定性到定量的研究通过学生的分组实验—推动注射器让学生获得感性的认识,得出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和体积的定性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p和V成反比,接着利用Dislab系统进行定量研究,从定性到定量的研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习惯,同时也突出了教学重点。
2.重视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学活动中经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3.重视实验数据和图像的分析对Dislab系统获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并着重分析了由系统拟合出的p-V和P-1/V图线,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规律,学会处理数据的方法,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通过图线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实验中存在着系统误差,拟合直线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加深学生对玻意耳定律的理解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附录二:粤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二章第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