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生态金字塔1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 鄂教版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生态金字塔课件

人类活动
人们的活动对生态系统有广泛的影响,如森林砍伐、 重金属污染和气候变化等。了解如何使用可持续发 展技术。
生态金字塔的应用
生态金字塔有许多应用,例如饲养动物、环境监测和生态保护。探索这些应用。
1 历史上的应用
生态金字塔可以应用于农业、畜牧业和农业,以评估这些系统的最佳健康状态。
2 现代应用
当我们想象环境进行课程中的变化,生态金字塔是一种很好的手段来监测生物占有率等 数据。还可以帮助解控生态威胁。
生产者
它们是生态金字塔的基础。它们 从非生物物质中合成自己所需的 有机物质。
消费者
消费者消耗生产者和其他消费者 以满足其能量需求并获得营养。
捕食者
它们是生态金字塔的顶点。它们 以其他动物为食,维持生态平衡。
种类与数量的关系
生态金字塔中有一般法则,即低层的生物种类比高层的生物种类多,数量比高层的生物数量大。这是什么原因? 这个规律对环境会有什么影响?
结论和总结
通过这张课件,掌握了生态金字塔的概念、结构和分类、能量的流动和转化、 种类与数量的关系、生态平衡与破坏以及生态金字塔的应用。准备好了吗? 让我们来测试你的知识吧!
1
能量流动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逐级下降,所以低层
物质转化
2
生物的数量比高层生物的数量多。
许多“层次”使得生物在生态系统中转移物
质。
3
竞争
由于资源匮乏和竞争力差异,低层生物 种类比高层生物种类多。
生态平衡与破坏
什么是生态平衡?如何保护它?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了哪些影响?
生态平衡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物种、物种之间的关系和物种 的数量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树立保护生态平 衡的意识。
《生态金字塔》教学设计之一

《生态金字塔》教学设计之一教学目的要求:1、学会10个生字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说明方法3、热爱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说明方法2、理解生态金字塔的构成以及它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教学难点: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一份2、学生课前预习,收集有关生态金字塔的资料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多媒体播放有关生态环境的短片;同学们看到了什么?说说你的感受。
2、教师相机激情导入:在非洲广漠的原野上,羚羊在奔跑,狮子在游弋,苍鹰在盘旋……尽管它们的生存方式不同,但几千年过去了它们却都能在这片大草原中生存下来,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在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找到答案。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质疑自学1、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问:什么是生态金字塔?生态金字塔是怎么样构成的?2、带着问题,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3、试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4、学生说分段情况三、研读赏析,理解课文内容1、自读课文1、2自然段,看看自己能读懂哪些内容,还要哪些内容自己不理解,边读边在书上勾画。
2、反馈交流。
通过反复朗读,品味有关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有趣的生物现象1)第1自然段的后两句就向大家介绍了生物世界的一般规律。
(“不被”或者“少被”这些词语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理解)2)指导学生读好这两句,在读熟的基础上,通过板书或画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其意思。
3、生物世界真的是这样吗?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举例说明的。
4、交流反馈,读文画示意图,加深理解1)第2自然段的前4句列举事例来说明各个等级生物的数量的多少杂草的数量大于并养活——食植物性动物食植物性动物数量大于并养活——食肉性动物2)学习作者的说明方法。
在读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辨别“一只甲虫,地下1平方米的采食空间便可以满足它的能量和营养的需要,而鹰则需要在几十平方千米的范围内觅食才能得到足够的食物。
(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生态金字塔》教案设计第2课时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读中感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完成课后练习,理解含义深的句子。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1、2自然段,我们知道了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那么谁用自己的话来说说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表述。
科学家考察了生物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后,给这种相互依存关系取名为“生态金字塔”。
1. 自由朗读课文3-6自然段,思考:课文是怎样向我们介绍“生态金字塔”的?学生在朗读,小组讨论的基础上交流明确:打比方告诉我们什么是“生态金字塔”。
二、紧扣关键,上贯下连,落实训练。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齐读第3自然段。
2.为什么称为“生态金字塔”?(1)回顾第2自然段中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中画的图。
(2)抓住课文中的句子“它恰似一个底大顶尖的金字塔”来理解。
(科学家发现生物链的构成是底大顶尖,与金字塔的样子很相似。
)3.再读体会。
4.埃及金字塔是用一块块巨石垒砌而成,那“生态金字塔”又是怎样构成的呢?(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 读第4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生态金字塔”的构成。
学生说,并完成结构图。
“生态金字塔”各个营养级有着怎样的关系呢?预设:“在金字塔的营养级序列中,上一个营养级总是依赖于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而存在;但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只能满足于上一个营养级中少数消费者的需要。
”(强调:“依赖”:是指各个事物或现象互为条件而不可分离。
)2.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什么?营养级序列之间的关系是“底层是生产者,上层是消费者”。
3.教师小结:在“生态金字塔”中,低一级是生产者,上一级是消费者,而低一级的营养级的能量不能满足上一个营养级中所有消费者的需要,只能服务于少数消费者,所以“生态金字塔”的等级是森严的。
4. 那么你认为,在“生态金字塔”中那一个层级最重要,为什么?学生从文中找到句子回答,谈体会。
预设:“绿色植物是一切生物的能量基础,是初级的生产者,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一营养级。
生态金字塔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预备1. 教学目标1.学会10个生字。
2.默读课文,明白得课文的要紧内容,学习说明方式。
3.酷爱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明白得课文的要紧内容,学习说明方式。
教学难点教育学生酷爱大自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进程一、导课1.多媒体播放有关生态环境的短片;同窗们看到了什么?说说你的感受。
2.教师相机激情导入:在非洲广漠的原野上,羚羊在奔跑,狮子在游弋,苍鹰在盘旋……尽管它们的生存方式不同,但几千年过去了它们却都能在这片大草原中生存下来,这是什么缘故呢?让咱们在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找到答案。
二、新授(一)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不熟悉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在文中画出本课生字,读熟会认,再用自己的方式记一记,再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认字方式,“开火车”认读生字。
4.指名分节读课文。
(二)质疑自学。
1.质疑:读了课题,你想明白什么?学生可能会问:什么是生态金字塔?生态金字塔是怎么样组成的?2.带着问题,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试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4.学生说分段情形。
(三)研读赏析,明白得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1、2自然段,看看自己能读懂哪些内容,还要哪些内容自己不睬解,边读边在书上勾画。
2.反馈交流。
通过反复朗诵,体味有关语句,联系上下文,明白得有趣的生物现象。
(1)第1自然段的后两句就向大伙儿介绍了生物世界的一样规律。
(“不被”或“少被”这些词语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帮忙学生明白得)(2)指导学生读好这两句,在读熟的基础上,通过板书或画示用意,帮忙学生明白得其意思。
3.生物世界真的是如此吗?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做者是如何举例说明的。
4.交流反馈,读文画示用意,加深明白得。
(1)第2自然段的前4句列举事例来讲明各个品级生物的数量的多少。
(2)学习作者的说明方式。
在读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分辨。
“一只甲虫,地下1平方米的采食空间即能够知足它的能量和营养的需要,而鹰那么需要在几十平方千米的范围内觅食才能取得足够的食物。
精编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生态金字塔》教案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生态金字塔》教案篇一1.认识、会写:“链、狮、蜘、基、础、颖、供、遵”等生字。
2.了解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增强爱护大自然,维护自然界生态平衡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生物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生态金字塔的有关知识。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学法与教法: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完成。
小组交流,学生合作完成,突破重点、难点。
一、预习反馈“蛇吃老鼠,老鼠吃庄家,,”这是生物界中有趣的生态现象——食物链。
到底是这么一回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自主学习1.自学本课生字词2.选词填空⑴.甲虫吃草,蜘蛛吃甲虫,山雀吃蜘蛛,鹰又()山雀。
⑵.一只甲虫,地上一平方米的()空间便可满足它的营养需求。
⑶.鹰需要在几十公里的范围内(),才能得到足够的事物。
三.展示交流1.说明是生态金字塔?作者用说明方法来介绍着写知识的?2.自己设计生态金字塔示意图。
并说说这三个营养的相互依存关系。
3.联系实际,谈谈人类遭受了哪些惩罚?4.我们如何去保持生态金字塔的平衡呢?四.检测下面语句各用了说明说明方法?1.蝗虫、尺蠖、菜蚜、甲虫等昆虫,田鼠、兔子、羚羊、鹿等哺乳动物,即靠杂草生存。
2.肉食动物,如黄鼠狼、狐狸、狼、狮子、虎,比草食动物少得多。
3.一只甲虫,地上一平方米的采食空间便可满足它的营篇二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3、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投影片、挂图。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中国的首都是北京,在北京可以看到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你们可知道,埃及的首都在哪里?埃及又有什么名胜呢?2、根据学生的回答。
(板书:埃及的金字塔)3、埃及的金字塔在哪里?它为什么叫“金字塔”,怎样建造起来的?我们学了这篇课文就知道了。
《生态金字塔》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ppt文档(3篇)

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1.(1-2)说明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2.(3-4)讲生态金字塔的构成。 3.(5-6)讲生态金字塔与人类的关系。 4.(7)总结说明人类的活动必须遵循生 态金字塔的规律。
“当你察看生物食物链的时候,会发现一 个有趣的现象,就是生物链越往上,不被 别的生物吃,或者少被别的生物吃的动物 数量越少,这些动物所含的能量也越少。 而越往下层,被别种动物大量吞食的生物, 其数量越庞大,所含能量也越多。”
科学课件:/kejian/kexue/ 物理课件:/kejian/wuli/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kejian/shengwu/
地理课件:/kejian/dili/
历史课件:/kejian/lishi/
哪些内容,给课文分段。
课文详解
一(1-2):说明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 系。 二(3-4):生态金字塔的构成。 三(5-6):生态金字塔和人类的关系。 四(7):说明人类的活动必须遵循生态 金字塔的规律。
“科学家考察了生物世界的食物链,发 现它恰似一个底大顶尖的金字塔,便 把这叫做生态金字塔。”
为什么称为“生态金字塔”?
“在金字塔的营养级序列中,上一个营 养级总是依赖于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 而存在;但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只能 满足于上一个营养级中少数消费者的 需要。金字塔的底层是生产者,上层 是消费者。”
18 生态金字塔
生态环境短片
食物链:乙种生物吃甲种生物,丙 种生物吃乙种生物,丁种生物又吃丙种 生物……这种一连串的食与被食的关系, 叫作食物链。草食动物吃绿色植物,肉 食动物吃草食动物,是最基本的食物链。
什么是金字塔?生态金字塔是怎 样构成的?
生态金字塔:把生态系统中各个营 养级有机体的个体数量、生物量或能量, 按营养级位顺序排列并绘制成图,其形 似金字塔,故称生态金字塔或生态锥体。
《生态金字塔》教学设计

《生态金字塔》教学设计1、学会10个生字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说明方法3、热爱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说明方法2、理解生态金字塔的构成以及它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1、多媒体课件一份2、学生课前预习,收集有关生态金字塔的资料2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多媒体播放有关生态环境的短片;同学们看到了什么?说说你的感受。
2、教师相机激情导入:在非洲广漠的原野上,羚羊在奔跑,狮子在游弋,苍鹰在盘旋……尽管它们的生存方式不同,但几千年过去了它们却都能在这片大草原中生存下来,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在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找到答案。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质疑自学1、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问:什么是生态金字塔?生态金字塔是怎么样构成的?2、带着问题,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3、试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4、学生说分段情况三、研读赏析,理解课文内容1、自读课文1、2自然段,看看自己能读懂哪些内容,还要哪些内容自己不理解,边读边在书上勾画。
2、反响交流。
通过反复朗读,品味有关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有趣的生物现象1)第1自然段的后两句就向大家介绍了生物世界的一般规律。
(“不被”或者“少被”这些词语要结合详细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理解)2)指导学生读好这两句,在读熟的根底上,通过板书或画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其意思。
3、生物世界真的是这样吗?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举例说明的。
4、交流反响,读文画示意图,加深理解1)第2自然段的前4句列举事例来说明各个等级生物的数量的多少杂草的数量大于并养活——食植物性动物食植物性动物数量大于并养活——食肉性动物2)学习作者的说明方法。
在读文的根底上,引导学生比较区分“一只甲虫,地下1平方米的采食空间便可以满足它的能量和营养的需要,而鹰那么需要在几十平方千米的范围内觅食才能得到足够的食物。
生态金字塔教案

生态金字塔教案标题:生态金字塔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生态金字塔的概念和结构,以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2. 掌握构建和解读生态金字塔的基本方法;3. 分析生态金字塔中各层级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准备:1. 教材:生物学教科书、资料和图表;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3. 生态金字塔实例:在课堂上使用图示或模型。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真实或虚拟环境的图像或视频来引起学生对生态金字塔的兴趣。
2. 向学生提问:你是否了解生态金字塔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知识讲解:1. 定义生态金字塔:解释生态金字塔是描述生态系统中能量转移和生物数量的图示。
2. 结构说明:解释生态金字塔的三个层级,即生产者层级、消费者层级和分解者层级,并描述每个层级的特征和作用。
3. 构建生态金字塔:指导学生使用给定的生物数量数据创建一个生态金字塔。
示范与实践:1. 展示一个真实的生态金字塔实例,并帮助学生理解如何解读其中的信息。
2. 学生分组合作: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生态系统,并收集该生态系统中一些物种的数量数据,然后构建一个生态金字塔。
讨论与总结:1. 学生展示各自小组构建的生态金字塔,并解释其意义和特点。
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生态金字塔中各层级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能量传递过程。
3. 鼓励学生提出对生态金字塔的问题,并进行深入讨论。
巩固与评估:1. 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他们阅读相关生态金字塔的资料,并回答一些与之相关的问题。
2. 小组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研究的生态系统,讨论该生态系统中生态金字塔的特点和原因。
3. 提供个人评估:要求学生撰写一个小段落,总结他们对生态金字塔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拓展活动:1. 参观野外: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不同生态系统中的生态金字塔。
2. 研究案例: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生态系统的案例,并分析其中的生态金字塔变化,探讨原因和影响。
注:教案是根据一般情况编写的,实际应根据教育阶段、学生水平及教学时间进行适当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金字塔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说明方法。
3.热爱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说明方法。
2.理解生态金字塔的构成以及它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一份。
2.学生课前预习,收集有关生态金字塔的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多媒体播放有关生态环境的短片;同学们看到了什么?说说你的感受。
2.教师相机激情导入:
在非洲广漠的原野上,羚羊在奔跑,狮子在游弋,苍鹰在盘旋……尽管它们的生存方式不同,但几千年过去了它们却都能在这片大草原中生存下来,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在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找到答案。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质疑自学
1.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可能会问:什么是生态金字塔?生态金字塔是怎么样构成的?
2.带着问题,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试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4.学生说分段情况。
三、研读赏析,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1、2自然段,看看自己能读懂哪些内容,还要哪些内容自己不理解,边读边在书上勾画。
2.反馈交流。
通过反复朗读,品味有关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有趣的生物现象
(1)第1自然段的后两句就向大家介绍了生物世界的一般规律。
(“不被”或者“少被”这些词语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理解)
(2)指导学生读好这两句,在读熟的基础上,通过板书或画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其意思。
3.生物世界真的是这样吗?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举例说明的。
4.交流反馈,读文画示意图,加深理解
(1)第2自然段的前4句列举事例来说明各个等级生物的数量的多少。
杂草的数量大于并养活——食植物性动物
食植物性动物数量大于并养活——食肉性动物
(2)学习作者的说明方法。
在读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辨别。
“一只甲虫,地下1平方米的采食空间便可以满足它的能量和营养的需要,而鹰则需要在几十平方千米的范围内觅食才能得到足够的食物。
”
这句把“甲虫”和“鹰”的采食空间和活动范围做比较,用“1平方米”和“几十平方千米”这些准确的数据加以说明,因此这句采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来说明食植物性动物和食肉性动物的不同。
(3)画图理解:
鹰
山雀
蜘蛛
甲虫
青草
(4)领读课文,加深理解。
三、课堂练习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前文内容,导入下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1、2自然段,我们知道了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那么谁用自己的话来说说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表述。
科学家考察了生物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后,给这种相互依存关系取名为“生态金字塔”。
自由朗读课文3-6自然段,思考:
课文是怎样向我们介绍“生态金字塔”的?
二、研读赏析,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在朗读,小组讨论的基础上交流。
1.打比方告诉我们什么是“生态金字塔”
(1)学生齐读第3自然段。
(2)为什么称为“生态金字塔”?
①回顾第2自然段中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中画的图。
②抓住课文中的句子“它恰似一个底大顶尖的金字塔”来理解。
(3)再读体会。
2.埃及金字塔是用一块块巨石垒砌而成,那“生态金字塔”又是怎样构成的呢?
读第4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生态金字塔”的构成。
学生说,并完成结构图。
食肉第三营养级
动物
食草动物第二营养级
绿色植物第一营养级
“生态金字塔”各个营养级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学生找到相关句子,出示:
“在金字塔的营养级序列中,上一个营养级总是依赖于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而存在;但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只能满足于上一个营养级中少数消费者的需要。
”
(强调:“依赖”:是指各个事物或现象互为条件而不可分离。
)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学生回答:营养级序列之间的关系是“底层是生产者,上层是消费者”。
教师小结:在“生态金字塔”中,低一级是生产者,上一级是消费者,而低一级的营养级的能量不能满足上一个营养级中所有消费者的需要,只能服务于少数消费者,所以“生态金字塔”的等级是森严的。
那么你认为,在“生态金字塔”中那一个层级最重要,为什么?
学生从文中找到句子回答,谈体会。
“绿色植物是一切生物的能量基础,是初级的生产者,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一营养级。
”
“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是太阳能量的收集者,也是地球能量和营养的供应者。
”
(也就是说,一切生物的能量和营养来源均出于绿色植物。
)
“绿色植物对太阳能量利用效率的高低,它的生产规模的大小,决定了进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有多少,也决定了我们的地球究竟能承载多少食草动物、食肉动物,以至于出于生态金字塔顶端的人。
”
(注意:“承载”:就是托着物体,承受它的重量。
)
(也就是说,绿色植物也影响着人。
)
教师小结:绿色植物的多少决定了地球的承载能力,影响着地球上所以生物的生存。
3.人类也是自然界中的一个成员,人处于生态金字塔的哪个层次?(最高层)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5、6自然段,思考:人类与绿色植物有着怎样的关系?文中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来说明问题?
学生读后讨论交流。
(1)“生态金字塔每经过一个营养级,能量损耗90%左右,越往上,能量流越细,流入塔顶的能量越少,人类可以利用的能量也越少。
”
(注意:四个“越”字,起强调作用。
)
(也就是说,人类可以利用的能量是有限的。
)
(2)“生态学家奥德姆做过一个假设:在食肉为主的国家,一个体重48千克的男孩,以吃小牛肉为食,一年之中他需要吃45头小牛。
为了饲养这45头小牛,需要开垦4公顷的土地,全部种上苜蓿,来生产饲料。
最后的结果是怎样呢?小孩重48千克,小牛重1035千克,苜蓿重8211千克。
小牛的重量是小孩的22倍,苜蓿的重量是小孩重量的171倍!”
由此可见,人的消耗量是最大的。
大家试想:地球上有63亿人需要生存,需要多少绿色植物,需要多少土地啊!(地球上193个国家和地区,63亿人口)
(3)体会作者使用的说明方法
(作者使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来说明“生态金字塔”与人类的关系。
)学生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4.“生态金字塔”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谈谈自己的感受(可以是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也学文后的感受,也可以是自己打算以后怎么做)。
5.教师小结:本文通过向我们介绍“生态金字塔”的构成,告诉我们保护绿色植物,保护耕地,保护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啊!
正如最后一个自然段说的:“人类的活动必须遵循这个自然的法则,否则,将使人类自己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
让我们一起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吧!
三、拓展练习
1.任选文中一个方面的内容,画一个生态金字塔,并写上每一级的内容。
2.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写一篇读后感。
3.试用文中使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写一件自己熟悉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