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三生态工程及其原理作业3
《专题5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3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作业旨在巩固学生对生态工程基本原理的理解,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基本概念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理论复习:学生需复习生态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规律等。
2. 案例分析:选取一至两个典型的生态工程案例(如湿地修复、森林恢复等),学生需分析案例中涉及的生态工程原理,并讨论其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需围绕“如何利用生态工程原理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主题进行探讨,并形成书面报告。
4. 动手实践:学生利用所学的生态工程原理,设计一个简单的生态工程模型(如校园绿化规划),并绘制模型示意图。
5. 反思总结:学生需总结本次作业的学习成果,包括对生态工程原理的理解、案例分析的收获以及动手实践的体会等。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复习部分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回顾,确保对基本概念和原理有清晰的认识。
2. 案例分析需关注案例的背景、涉及的具体生态工程原理及其作用机制,并做出客观的评价。
3. 小组讨论要积极发言,互相学习,共同形成有深度的书面报告,报告中应包括讨论的过程、主要观点和结论。
4. 动手实践要求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出具有可行性的生态工程模型,并使用规范的绘图工具绘制示意图。
5. 反思总结要真实反映学习过程和体会,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改进意见。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论复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
2. 对案例分析的评价关注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的报告评价重点在于团队的协作能力和观点的深度与广度。
4. 动手实践的模型设计和示意图的评价注重创意和实践性。
5. 反思总结的评价关注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提升能力。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逐一评阅,并给出详细的评价和建议。
高中生物选修三优质课时作业3: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40分钟课时作业基础过关知识点一生态工程的概念和建设1.下列观点不符合生态农业建设思路的是()A.调整产业结构,开发多种经营B.保持生态系统内的生态平衡C.以高能量获得农业的高产量D.循环利用农业有机废弃物[答案] C[解析]以高能量获得农业的高产量是“石油农业”的做法,生态农业的设计要求是投入少,产出多。
2.生态工程建设的实质目的是()A.减少生产消耗,增加生产效益B.减少环境污染,发挥资源潜力C.征服自然世界,主宰经济发展D.遵循自然规律,实现可持续发展[答案] D[解析]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人们为了解决某些在农、牧、渔业等生产中产生的生态问题而采取了下列各项措施,其中导致完全相反的结果的是()A.更好的人口控制方法B.制造更强、更有效的农药C.合理地放养牲畜D.把科学的耕作技术运用于海洋[答案] B[解析]人口的迅速增加必然会给生态系统增加更大的压力,所以控制人口增长是解决生态问题的有效方法;合理地放养牲畜和科学合理地利用海洋资源是解决生态问题的有效途径;但制造更强、更有效的农药必然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这与人们的愿望是完全相反的。
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应致力于生物防治方法的研究与开发,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病虫害的防治和环境污染问题。
知识点二生态工程的原理4.下列叙述违背生态工程中生态学原理的是()A.充分考虑环境因子对生物的影响B.尽可能减少种间竞争所产生的耗损C.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D.以单一种群获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答案] D[解析]设计生态工程的目的是在促进自然界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D选项单纯追求经济效益,显然违背了生态学原理。
5.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如粮食、烧柴以及收入等问题。
2021年高中生物 专题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3

2021年高中生物专题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31.下列观点不.符合生态农业设计思路的是( )A.循环利用农业有机废弃物B.调整产业结构,开展多种经营C.保持生态系统内的生态平衡D.大量使用化肥以获得农业的高产量解析:选D。
生态农业首先要保持生态系统内的生态平衡,然后遵循生态经济的原理,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理,循环利用农业有机废弃物,调整产业结构,开展多种经营,把废弃物资源化。
大量使用化肥以获得农业的高产量是“石油农业”的模式,不符合生态农业设计思路。
2.(xx·江苏南通高二检测)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原理不.包括( )A.生态位原理B.食物链原理C.物种多样性原理D.高能耗原理解析:选D。
生态工程的建设要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同步发展,显然D选项的高能耗不是生态学原理。
3.生态农业比一般农业( )A.投入多,产出多,污染少,可持续发展能力强B.投入少,产出多,污染少,可持续发展能力强C.投入一样,产出相当,污染少,可持续发展能力强D.投入和产出都较少,污染相同,可持续发展能力强解析:选B。
在生态农业中,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因此投入少,污染少,同时产出多,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4.在我国“三北防护林”建设中,某地区单一种植了大片的樟子松林,后来在水肥充足的情况下很多地方的樟子松林被松毛虫吃成了“不毛之地”。
而在澳洲的大堡礁内养分稀少的深海中却生活着约1 100种鱼类,还有超过300种的造礁珊瑚以及无数已被命名或尚待发现的海洋无脊椎动物和藻类,这说明在生态工程建设中应遵循什么原理( ) A.协调与平衡原理B.物种多样性原理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整体性原理解析:选B。
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多,食物网复杂,即使某个物种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也会很快有其他物种占据它原来的生态位置,从而避免了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失衡。
5.埃及的阿斯旺大坝建成后,尽管改善了电力和灌溉条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但巨大的水库沿岸水草丛生,使血吸虫病病发率高达80%~100%,尼罗河下游农田失去了肥源等,这说明该工程( )A.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良好B.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平衡C.维持了原来的生态系统D.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变得复杂解析:选B。
人教版选修三 生态工程及其原理 作业

生态工程及其原理1.我国农业生态工程遵循的基本原理是A.小流域综合治理B.整体、协调、再生、循环C.大区域综合治理D.增加物种多样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我国农业生态工程需要解决人多地少的突出矛盾,所以应遵循的基本原理是整体、协调、再生、循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农业生态工程遵循的基本原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下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B.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可以提高农作物对土壤中有机肥料的吸收效率D.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答案】C【解析】沼气池中的微生物能够利用农作物秸秆中有机物存储的能量,A正确;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如产甲烷杆菌能将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甲烷(沼气的成分之一),此时的微生物是分解者,B正确;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提高土壤肥力或供肥能力,而不是提高农作物对土壤中有机肥料的吸收效率.因为土壤有机肥料不能直接被作物吸收,必须通过微生物降解成小分子作物才能吸收利用,比如纤维素必须通过纤维素酶降解成糖,粗蛋白降解成氨基酸等等,C错误;农作物为人类提供食物,为家畜提供饲料,产生的秸秆可以用来生产沼气,这种多途径利用农作物的方式,大大提高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利用效率,D正确。
【考点定位】生态农业工程【名师点睛】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高中生物 生态工程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课后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3(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生物生态工程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课后作业新人教版选修3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生物生态工程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课后作业新人教版选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生物生态工程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课后作业新人教版选修3的全部内容。
专题5 生态工程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1.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工程是生态学与系统工程学的结合B.生态工程追求经济与生态的双赢C。
生态工程是无消耗、多效益的工程D。
生态工程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解析:生态工程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消除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答案:C2.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系统学和工程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B。
生态工程主要运用了系统学中的系统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C。
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主要指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不可分割的D.物种多样性原理要求引种的生物种类越多越好解析:系统学和工程学不是生态学的分支,而是独立的一门科学;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是指自然生态系统是通过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而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外来物种可能导致当地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答案:B3。
下列有关生产或经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必须符合生态学规律,改变“人类能征服自然”的错误观念,走生态经济之路B。
“无废弃物农业”所采用的肥料一般是采用人畜粪便、枯枝落叶、残羹剩饭、河泥等通过堆肥和沤肥等方式转变成的有机肥,也可适量地使用化肥C。
《专题5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3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应能:1. 理解和掌握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2. 运用所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3. 提高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小组讨论:选择一个具体的生态工程案例,分析其设计原理,并讨论这些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每个小组需提交一份案例分析报告,报告中需包括以下内容:(1)案例简介;(2)生态工程原理在案例中的应用;(3)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4)个人观点和讨论。
2. 实践操作:设计一个小型的生态工程项目,如一个小型人工湿地或雨水收集系统。
小组需考虑以下因素:(1)当地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2)所选原理的可行性;(3)项目实施的具体步骤和时间安排;(4)项目实施后的预期效果和影响。
3. 查阅资料:小组需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生态工程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应用案例,并撰写一篇简短的综述报告。
三、作业要求1. 小组合作:作业以小组形式进行,每组不超过5人,鼓励团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2. 实践操作:实践操作部分需结合实际,考虑当地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设计方案具有可行性;3. 报告质量:提交的报告应逻辑清晰,内容详实,观点明确;4. 创新性:鼓励学生在案例分析和方案设计中提出创新性的思路和方法;5. 时间安排:请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以便教师及时评价。
四、作业评价1. 小组互评:小组间可互相学习和借鉴,提高作业质量;2. 教师评价:根据小组提交的报告和项目方案,教师将对作业进行评价,包括原理分析的准确性、实践操作的可行性、报告的质量和创新性等;3. 评价标准:根据作业的完成情况、团队协作、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给出综合评价,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反馈:学生应根据教师的评价和建议,对作业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方案;2. 教师反馈:教师将根据小组和个人的表现,给出反馈意见,包括优点和不足,并提供改进建议。
【人教版】生物选修三: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课后习题(含答案)

【优化设计】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课时演练·促提升A.生态工程是生态学与系统工程学的结合B.生态工程追求经济与生态的双赢C.生态工程是无消耗、多效益的工程D.生态工程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解析:生态工程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消除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答案:C2.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系统学和工程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B.生态工程主要运用了系统学中的系统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C.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主要指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不可分割的D.物种多样性原理要求引种的生物种类越多越好解析:系统学和工程学不是生态学的分支,而是独立的一门科学;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是指自然生态系统是通过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而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外来物种可能导致当地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答案:B3.下列有关生产或经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必须符合生态学规律,改变“人类能征服自然”的错误观念,走生态经济之路B.“无废弃物农业”所采用的肥料一般是采用人畜粪便、枯枝落叶、残羹剩饭、河泥等通过堆肥和沤肥等方式转变成的有机肥,也可适量地使用化肥C.众多的生物通过食物链关系相互依存,就可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产生或容纳更多的生物量,提高系统生产力D.珊瑚礁之所以能够保持很高的系统生产力,得益于珊瑚虫和藻类组成的高效的植物—动物营养循环解析:“无废弃物农业”不包括使用化肥。
答案:B4.实现循环经济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是()A.大力发展“石油农业”B.消除污染物C.禁止产出污染物D.生态工程解析:石油农业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禁止产出或者消除污染物是不会实现循环经济的,只有实施生态工程把污染物作为另一个系统的原料再被利用,才会实现循环经济。
高中生物 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生物 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课后习题新人教版选修3【优化设计】xx-xx学年高中生物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课后习题新人教版选修3课时演练促提升1、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工程是生态学与系统工程学的结合B、生态工程追求经济与生态的双赢C、生态工程是无消耗、多效益的工程D、生态工程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解析:生态工程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消除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答案:C2、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系统学和工程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B、生态工程主要运用了系统学中的系统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C、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主要指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不可分割的D、物种多样性原理要求引种的生物种类越多越好解析:系统学和工程学不是生态学的分支,而是独立的一门科学;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是指自然生态系统是通过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而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外来物种可能导致当地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答案:B3、下列有关生产或经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必须符合生态学规律,改变“人类能征服自然”的错误观念,走生态经济之路B、“无废弃物农业”所采用的肥料一般是采用人畜粪便、枯枝落叶、残羹剩饭、河泥等通过堆肥和沤肥等方式转变成的有机肥,也可适量地使用化肥C、众多的生物通过食物链关系相互依存,就可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产生或容纳更多的生物量,提高系统生产力D、珊瑚礁之所以能够保持很高的系统生产力,得益于珊瑚虫和藻类组成的高效的植物社会—经济复合系统解析:物种多样性和协调与平衡原理都是生态工程建设应当遵循的原理。
进行牧区草场建设时,既要考虑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复杂性,又要考虑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才能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C10、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当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出现严重的健康问题时,生态工程应运而生B、生态工程能够减少环境污染C、生态工程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前提,生产出更多的产品D、生态工程力求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解析:生态工程是旨在解决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问题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先有生态系统的破坏后有生态工程,A正确;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故C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工程及其原理1•下列生态工程案例与最主要运用的基本原理对应正确的是()A.“无废弃物农业”——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前面造林,后面砍林”一一整体性原理C.“桑基鱼塘”一一物种多样性原理D.“太湖富营养化”一一协调与平衡原理【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无废弃物农业使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A正确;“前面造林,后面砍林”是没有利用整体性原理的后果,B错误; 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体现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C错误;”太湖富营养化”是违反了协调与平衡原理的结果,D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根据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系统工作最可靠的是【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系统工作最可靠的是最复杂的,所以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3.下列关于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工程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B.要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C.对湿地的恢复,注意退耕还湿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就能奏效D.湿地的恢复除利用生物工程手段外,还要依靠自然演替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就是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如退耕还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废水处理、点源和非点源污染控制、土地处理工程,以及植物物种的引进种植等,使受到干扰的湿地得以恢复。
在湿地的周围,还应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使湿地依靠自然演替等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
故选Co考点: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的实例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在帮助农民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一些实际问题,如“香蕉不宜在北方地区栽种”、“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A.整体性原理B.协调与平衡原理C.物种多样性原理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香蕉不宜在北方地区栽种”、“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说明这些生物不适应当地生态环境,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中生物与环境之间要遵循协调与平衡原理,选B。
考点:生态工程的原理【名师点睛】对具体生态系统所涉及的生态学原理分析:(1)单一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稳定性低,易爆发虫害——物种多样性原理。
(2)草原确定合理载畜量,不能过度放牧一一平衡原理。
(3)引种考虑适应环境一一协调原理。
(4)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既考虑种树又考虑生活问题一一整体性原理。
(5)整体性原理生产成本一消费效益(6)整体性原理和系统整体性原理的比较:整体性原理指社会、经济、自然三方面协调统一,保障整个系统的稳定与平衡,例如林业建设中自然系统、社会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关系问题,即种树的同时考虑经济收入、粮食、燃料等问题。
系统整体性原理指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即 1 + 1 > 2。
原因是系统保持有很高的生产力,具体是指互利共生的生物体现系统整体性原理,如藻类和珊瑚虫、大豆和根瘤菌、地衣植物中藻类和真菌等。
5•“退耕还林还草”是哪种生态工程建设的措施()A.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 B .城市环境生态工程C.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 D .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退耕还林还草属于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故C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态工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的能力。
6.单一的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稳定性低,易遭受害虫危害,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A.物质循环与再生利用原理B.协调与平衡原理C.物种多样性原理D.整体性原理【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单一的人工林生物多样性低,物种数目少,营养级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抵抗力稳定性低,容易遭受害虫危害,体现物种多样性原理,故选: C o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7.总投资超过2000万的贵州兴义市第三批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运用的原理包括()①物质循环再生原理②协调与平衡原理③整体性原理④工程学原理⑤物种多样性原理A.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 D .②③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的对策是应用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工程学原理等,通过保土蓄水、耕作、林草、生物等措施,层层设防控制土壤侵蚀。
综上所述,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8•我国西北一些地区年降雨量小于450mm只适宜种植灌木和草,但却被硬性规定种植属于乔木的杨树,以致到处都是“杨家将”。
生态的不适应使许多地方的杨树长成半死不活的“小老头”状,远不如当地树种那样有较高的生态适应性,结果防护林成为残败的“灰色长城”。
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是违背了()A.物种多样性原理 B •协调与平衡原理C.系统整体性原理 D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答案】B【解析】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呢之一.杨树不适宜栽种在少雨的地方,这种做法违背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考点定位】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名师点睛】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2)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3)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4)整体性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①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②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 1+1 > 2 ”。
9•根据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如图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系统工作最可靠的是()【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分析结构示意图,A表示集中式,BC表示环式,D表示分布式,而分布式优于集中式和环式,进而改善优化系统结构和功能。
故A B、C错误,D正确,故选D。
考点: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10.下列有关生物工程与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PCR技术可用于目的基因的获取B.选择单核居中期向单核靠边期过渡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成功率高A. BC.口 DC.在以尿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一定是尿素分解菌D.“三北防护林”建设中,应遵循协调与平衡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PCR可以用于外源目的基因的大量扩增,故A正确。
在花粉选择进行离体培养时应选择单核靠边期的成功率高,故B正确。
在以尿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有可能是尿素分解菌也有可能是以氮气为主的细菌,还要加入酚红指示剂进行鉴别,故C错误。
“三北防护林”建设中,应遵循协调与平衡和物种多样性原理,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现代生物技术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11•我国西北一些地区年降雨量小于450 mm,只适宜种植灌木和草,但却被硬性规定种植属于乔木的杨树,结果防护林成为残败的“灰色长城”。
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是违背了()A.物种多样性原 B •协调与平衡原理C.系统整体性原理 D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 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呢之一.杨树不适宜栽种在少雨的地方,这种做法违背了协调与平衡原理,故选: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相关知识, 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2.生物数量超过了环境的承载力后,违背了生态工程的哪一原理?A.整体性原理 B .协调与平衡原理C.系统性原理 D .工程学原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生物数量超过了环境的承载力后,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降低生态系统的环境容纳量,这就违背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知识,意在考查对生态工程原理的理解应用能力。
1 3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工程的关键是()A.优先选择农作物以提高经济效益 B .选择合适的养殖动物以增加物种多样性C.植被恢复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 D .尽可能依靠自然演替恢复其生态功能【答案】C【解析】植被的恢复必须种植原有的物种,A错误;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工程的关键是植被恢复,而不是养殖动物, B 错误;煤矿废弃后,恢复生态环境的关键是植被的恢复及其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C正确;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工程需要人工制造表土、多层覆盖、特殊隔离、土壤侵蚀控制、植被恢复工程等,而不是尽可能依靠自然演替恢复其生态功能,D错误。
【考点定位】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名师点睛】(1)问题:矿区土体、土壤和植被,乃至整个地区生态系统的破坏。
(2)对策:人工制造表土、多层覆盖、特殊隔离、土壤侵蚀控制、植被恢复工程等, 关键是植被恢复及其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
(3)案例:赤峰市元宝山矿区生态恢复工程。
14.图表示“粮桑渔畜”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模式。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沼气(能源)A. 农田生态系统中除草、治虫可以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B. 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毒蛋白基因培育抗虫作物,利用了其间接价值C. 饲养家禽可以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来提高产蛋率,这是利用了物理信息的作用D. 该生态农业有效地促进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农田生态系统中除草、治虫可以降低其抵抗力稳定性,故 A 错误;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毒蛋白基因培育抗虫作物,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故 B 错误;饲养 家禽可以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来提高产蛋率,这是利用了物理信息的作用,故 C 正确;该生态农业有效地促进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不能提高,故 D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的有关知识, 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5 .生物氧化塘是利用藻类和细菌处理污水的一种生态系统。
下图是生物氧化塘内部分 成分之间的关系,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 生物氧化塘利用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物种多样性等原理B. 在该氧化塘中引进硝化细菌有利于对污水的处理C. B 层中的藻类和细菌具有种间互助关系D. 出水处只要对细菌数量进行有效控制便可排放 【答案】ABC 【解析】 试题分析:据图可知,A 层中有机物被各种微生物分解,产生的产物到 B 层中可与细菌代谢产物一 同被藻类利用产生氧气,而氧气又可被好氧型细菌所利用, 由此可知生物氧化塘利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和物种多样性等原理,且B 层中的再累和细菌具有中间互助关系,故AC均正确;如果在该塘中引进硝化细菌,则可将产生的多于 NH3转变为N03-,禾U 用污水的净化,故B 正确;污水经处理后是否达到排放标准,不仅需要对细菌等微生物数量进 行控制,还要对主要污染物进行检测,故D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