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三十六计”兵法渗透数学课堂
有效教学之三十六计

有效教学三十六计之抛砖引玉计吴玉娥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提高教学效益。
所以教师不能仅仅关注课堂任务是否完成,更要看学生参与完成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课堂上教师不能演独角戏,施以抛砖引玉之计,让学生畅所欲言,轻松有效的学习。
在学习了三角形全等后,学生会利用全等变换知识将一个三角形通过平移、翻折、旋转得到另一个三角形。
在做题时思路正好相反,学生要看出图形是如何有一个三角形变换成另一个三角形的,教师要先由典型例子抛出砖,然后引出学生的发散思维的玉。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教学效果非常有效,我以全等变换中最难的旋转为例说明如下:例1:如图,在⊿ABC 中,∠ABC=45°,H 是高AD 和BE 的交点. 求证:BH=AC.一开始学生没有解题思路。
此时,只要启发学生看出⊿ACD 是由⊿BHD 绕点D 顺时针旋转90°得到的,BH=AC 就可以迎刃而解。
我又出示例2,让学生自己发现解题思路。
A B C E DH 例1、图 ACBD例2:线段BE 上任意取一点C ,分别作等边⊿ABC 和⊿DCE . 求证: BD=AE此时,大多数学生能够自己发现⊿DB C 旋转60°得到⊿ACE .从而得到⊿DB C ≌⊿ACE ,进而得出BD=AE ,那么解这个题就没有什么难度了。
我的抛砖引玉计也就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我又设计了例3巩固学生发现的规律。
例3:如图,四边形ABCD 和AEFG 都是正方形,试判断DG 和BE 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
此题刚一出示学生就看出此题的结论是DG =BE ,并张口就能说出⊿ADG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E .从而得到⊿ABE ≌⊿ADG ,由于我的精心设计,全等变换思想已经变成玉种在学生的心里了。
我的变式训练起到了抛砖引玉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AB C E D 例2 图B C G 例3 图。
三十六计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三十六计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作者:夏云兰来源:《新智慧·中旬刊》2019年第04期【摘要】有人说,成功的一堂数学课就是一场美丽的战斗。
若这是一场战斗,我们必须注意战略和战术。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认真对待,互相了解,才能百战不殆。
本文将兵家谋略“三十六计”巧妙地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笔者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个步骤,谈谈具体的做法。
【关键词】三十六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人说,成功的一堂数学课就是一场美丽的战斗。
若这是一场战斗,我们必须注意战略和战术。
“三十六计”是我国历代无数次战争实践经验的总结,虽是兵家谋略,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原理,从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在实际教学的每个环节,运用恰当的计策,能取到不错的收获。
本文选取了“三十六计”中的几个经典例子,结合具体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例,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欲擒故纵,导入新课导入,在一节新课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在新课导入时,如果教师能够特意去设置一定的障碍,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尝试,把学生引入预设的“陷阱”,当学生处于“口欲言而未能,心求通而未得”的心理状态时,教师再加以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跳出“误区”,这样教学的效果肯定要好得多。
如在教《3的倍数的特征》这课时,课堂一开始,笔者让学生任意说一个数,就能判断是不是3的倍数,其余学生用计算器进行检验。
当连续说对了好几个数,学生由一开始的兴奋慢慢转化为好奇。
这时,再出示一组数,和学生来场比赛,“你们用计算器算,我心算,来比比谁先判断出这些数是不是3的倍数。
”学生发现,他们用计算器也没笔者判断得快时,不禁有些疑惑,继续谈话:“知道为什么老师能这样又快又正确地做出判断吗?”这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顺利进入新授内容。
这样的一“纵”一“擒”,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思维的发散性、变通性也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反客为主,学习新知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学好初中数学的“三十六计”

学好初中数学的“三十六计”第1计:挖掘潜能。
不管你现在情况怎样,你都要相信自己还有巨大的潜能。
从现在到高考进步50名的大有人在,进步80名的也有可能。
.第2计:坚定意志。
高考其实是看谁坚持到最后,谁就笑到最后。
考生应全力以赴知难而进,战胜惰性提升意志.第3计:调好心态。
心态决定成败,高考不仅是知识和智力的竞争,更是心理的竞争。
考生应努力改变最近的不良心态。
第4计:把握自我。
复习时紧跟老师踏踏实实地复习没有错,但也要有自我意识:“我”如何适应老师的要求,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搞好最后阶段的复习,如何在“合奏”的前提下灵活处理“独奏”。
第5计:战胜自我。
面对迎考复习的艰辛,面对解题的繁难,面对竞争的压力,面对多变的情绪,只有“战胜自我”,才能海阔天空。
第6计:每日做题。
每日做些题目,让自己保持对问题的敏感,形成模式识别能力。
当然,做题的数量不能多,难度不宜大。
第7计:一次成功。
面对一道题(最好选择陌生的中档题)用心去做,看看能否一下子就理出思绪,一做就成功。
一份试卷,若不能一次成功地解决几道题,就往往会因考试时间不够而造成“隐性失分”。
第8计:讲求规范。
建议考生找几道有评分标准的考题,认真做完,再对照评分标准,看看答题是否严密、规范、恰到好处。
第9计:回到基础。
一般说来,考前不宜攻难题,既没有这么多的时间,也没必要。
要回到基础,把基础打扎实,在考试时才能做到“基础分一分不丢”。
第10计:限时训练。
可以找一组题(比如10道选择题),争取限定一个时间完成;也可以找1道大题,限时完成。
这主要是创设一种考试情境,检验自己在紧张状态下的思维水平。
第11计:激活思维。
可以找一些题,只想思路: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不必具体详解)再对照解答,检验自己的思路。
这样做,有利于在短时间里获得更多的解题方向。
第12计:勤于总结。
应当把每一次练习当成巩固知识、训练技能的一次机会。
题是做不完的,关键在于打好基础,勤于总结,寻找规律,一通百通。
【三十六计进课堂,,学生素质大提高】 战神三十六计 提高战力

【三十六计进课堂,,学生素质大提高】战神三十六计提高战力【摘要】“三十六计”是我国文化精髓的代表,将“三十六计”引进课堂,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解题能力、增强学习信心、提升学生素质,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彰显高中新课程的理念。
【关键词】新课程;三十六计;兴趣;信心;美的熏陶;学生素质高中新课程的理念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等。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课程应适当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数学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数学的社会需求,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推动作用,数学科学的思想体系,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家的创新精神。
数学课程应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三十六计”是我国文化精髓的代表,用途之广博达于社会、军事、人生、商业等各个层面。
“三十六计”直接、间接或引伸用于数学上或为教学策略,或为学习策略,或为编题策略,或为解题策略,或为应试策略,等等。
将“三十六计”引进课堂,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
一、“三十六计”进课堂,培养了学习兴趣数学是一门思维的科学,是培养理性思维的重要载体,它通过研究模式结构,运用判断、分析、综合、演绎、推理、论证等理性思维方法,增强分析能力,启迪创新意识。
而“三十六计”正是提供的一种思维策略,这些策略与数学中的类比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比较类似。
将这些思维策略用于解题,既可以感受到数学解题过程是一个有章可循的思维过程,感受到数学之美,又可以培养学生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学生自然对数学有了兴趣,学习数学的潜能也被逐渐挖掘出来。
如“借刀杀人”是根据《周易》六十四卦中《损》卦推演而得。
军事上主要体现在善于利用第三者的力量,或者善于利用、制造敌人内部的矛盾,达到取胜的目的。
数学教学中的三十六计

数学教学中的三十六计高博提起数学教学,总是会让人联想起一条条的定律、公理;一道道的计算题、应用题,简单枯燥的感觉油然而生。
其实,在数学中蕴含着许许多多的乐趣,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和引导,那么,数学教学将让你和学生们一起获益。
这里,我们不妨利用兵法中的三十六计来谈谈今天的数学教学:第一计:暗渡陈仓对于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不妨先以思考题的形式让学生课前进行预习和研究,在预习和研究过程中,无论学生是否能够将重难点解决,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他对这部分知识的印象。
比如:第九册的《简易方程》一节,学生们对于解简易方程以前有所接触,只是没有明确概念而已,那么难点应该是对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这几个概念的明确。
针对这一点,我事先给学生留了这样的连线思考题:方程一个值方程的解一个过程解方程一个等式这样,学生在课前对这三个概念的区别就有了初步的印象,在课堂上对于相关的知识就能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明确了听课重点,使知识学习得到深化。
这样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既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第二计:无中生有在我们现在使用的九义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一些课时的知识容量比较少,学生通过自学完全可以掌握,这时,教师就要善于“无中生有”,从中发现和提炼研究的课题,使数学课变为研究课,体现数学的研究性。
例如,我在教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时候,抓住“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这一已学知识,让学生联系它去证明乘法是否也有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自己总结、归纳公式;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180度”时,我则是重点让学生去寻取各种各样的途径来证明三角和的内角和是180度。
这样,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使他们体会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和关联性。
第三计:打草惊蛇教师往往容易有这样一个错误的想法,对于自己要讲的内容讳莫如深,深怕学生知道。
我倒认为,如果学生不知道才真是件糟糕的事情。
每每在有新行动之前,我都要提前和学生们渗透一下:“老师明天可能要讲什么课了,课上我要重点考察什么”“下节课堂上我有可能要测试大家的口算了”“明天我有可能要在三角形分类部分出一个思考题”等等。
巧用“妙计” 乐学数学

巧用“妙计”乐学数学【摘要】《孙子兵法》是世界上第一部军事著作,世界三大兵书之一,被誉为“兵学盛典”,是中国古典汉族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汉族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是实施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这三方面动因的简单集成,它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
下面我将《孙子兵法》中的策略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中来。
一、反客为主的教学策略反客为主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三十计,其意思是指在日常生活里,客人与主人位置倒置,客人的行为、举止俨然是主人,而主人反而就了客位。
在小学数学的日常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好些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都很被动,是一种被动的接受的过程,没有把自己当做数学学习的主人,因此,我们需要让学生“反客为主”。
1、复习铺垫,唤醒学生旧知《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我们认为:比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规律、分数基本性质相似。
教学时可在学生复习商不变规律、分数基本性质以及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后,让学生自主进行建构。
在教学中我们做了如下复习铺垫:(1)填空,并思考各运用了什么知识?①()/12 =24/36=2/()②1/4÷3/4=(1/4×)÷(3/4×)=()÷()(2)说出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经过铺垫这一环节的教学,学生较好地复习了旧知,为新知的学习——猜测比的基本性质打好了厚实的基础。
2、类比猜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皮亚杰认为:“一切真知都应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重新发明,至少由他重新建构,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提供充分的数学学习材料,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在已知的基础上建构新知。
“三十六计”在数学导课环节中的运用举例

“三十六计”在数学导课环节中的运用举例
陈瑞辉
【期刊名称】《辽宁教育》
【年(卷),期】2012(000)012
【摘要】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理想的导入是教师经验、学识、智慧、创造的结晶。
实践表明,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能使枯燥无味的数学学习变得妙趣横生,引领学生走进奇妙丰富的数学世界。
闲暇之余阅读《三十六计》,在被古人非凡智慧深深折服的同时,灵感顿生:巧借我国古代兵法的精华“三十六计”,运用于数学导课环节,也定能获得先声夺人、出奇制胜的教学效果。
【总页数】2页(P67-68)
【作者】陈瑞辉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实验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5
【相关文献】
1.举例法在"支气管哮喘"一课中的合理运用
2.举例在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中的运用
3.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环节中的运用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十六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例谈
5.“四能”理念下几何画板软件在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中的辅助运用——以中考复习课“圆”教学设计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例谈“三十六计”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刘 俊 红
( 山市 黄 圃镇 中学 , 东 中山 5 82 ) 中 广 2 4 9
“ 十六 计 ” 我 国 古 代 三 十 六 个 兵 法 策 略 , 根 据 我 国 三 是 是 古 代 卓 越 的军 事 思 想 和 丰 富 的 斗 争 经 验 总 结 而 成 的 兵 书 , 是 中 华 民族 悠 久 文 化 遗 产 之 一 。它越 来越 多 地 被 运 用 到 现 代 经 济生活和商业竞争 中. 也越 来 越 被更 多 的 国家 重 视 。“ 十 六 三 计 ” 数 学 解 题 中也 有 广 泛 的应 用 。 下 面 我 结 合 自 己 的 教 学 在 实际就 “ 十六计 ” 数学解题 中的应用 略举几例 , 三 在 旨在 抛 砖 引玉。 欲 擒 故 纵 “ 擒 故 纵 ” 文 雅 点 的解 释 。 “ 抑 之 , 先 张 之 : 擒 欲 , 是 欲 必 欲 之 , 先 纵 之 ”俗 话 说 就是 “ 肥 了猪 , 开 刀 ” 套 用 一 句 政 必 ; 养 再 ; 治 术语 就是 “ 退 为 进 , 抑 先 兴 ” 以 欲 。 在 数 学解 题 中 ,为 了 更好 地解 决 问 题 。有 时 需 要 先 退 一 步 . 里 的退 是 为 了 更 好 地进 . 谓 “ 这 所 以退 为 进 ” 。
不能滥用数学符号。 4 把 自然 语 言 和 数 学语 言 适 当 结合 。 学 生 掌 握 数 学 语 言 . 是 有 困难 的 , 们 必 须 通 过 自然 语 言 去 理 解数 学语 言 初 中代 他 数 和 几 何 都 是 数 学 语 言 的入 门 , 教学 中 , 引进 的数 学 符 号 在 凡 应 当 用 自然 语 言 作 解 释 性 说 明 , 学 生 理解 符 号 语 言 的 语 义 , 使 即它 的 内 容 和 意 义 , 明确 符 号 语 言 的 句法 , 并 即符 号 语 言 的形 式 、 造 、 则 . 能 使 学 生 懂 得 这 些 符 号 语 言 所 表 达 的数 学 构 规 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用“三十六计”兵法渗透数学课堂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评价语言不仅是一种智慧、一项技能,更是一门艺术,要想把数学课上得生动有趣,让课堂成为一潭活水,就要讲究“用兵之道”,采取多种谋略。
《三十六计》是一部“谋略”大全,在教学评价中适当应用其中的一些计策,能使教学如鱼得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结合实例探讨数学课堂中如何用好“三十六计”来提高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一、围魏救赵――课堂评价语言,具有时机性
“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第二计,该计应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上,就是针对学生的回答“机不逢时”时,反守为攻,不露声色地进入到教学的下一环节。
例如,我校一位教师上公开课《时、分的认识》,预备让学生通过数数得出结论“一小时=60分钟”。
同学们正要开始数数,其中有一个学生说:“不要数了,我知道一共有60个小格,因为一小时=60分钟。
”这位学生三言两句就概括了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但这位老师不慌不忙地夸奖了他几句,然后对全班学生说:“那么现在让我们来验证一下这位同学是否回答正确了。
”接着这位老师就开始了新授课。
在教学《面积的初步认识》时,孩子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汇报了一种又一种,虽然有的方法原理都是一样的,但是这些鲜活的东西毕竟是他们小脑
袋瓜经过认真思索、操作得出的,别说学生个个激情高涨,跃跃欲试,我也被感染着,可一看时间不允许了,怎么既不打击孩子的激情,又让我的下一环节得以实施呢,三十六计“走为上”不能拖了,“你们的办法真多,但是无论用什么办法,最后的结果都是……?”“2号图形的面积大!”“对,这个太简单了,看来还要考考你们……”这样孩子们中了“调虎离山”计,我通过“围魏救赵”顺势进入了下面的教学。
二、笑里藏刀――课堂评价语言,具有教育性
教育家斯维特若夫讲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
”有时候我们如果采用幽默的语言缓解课堂气氛,则能春风化雨,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在一堂“小数除法”课上,我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板演竖式计算。
这位学生平时就很爱做点小动作引起同学注意,他“刷刷”地很快就把黑板写得满满的,把竖式列得又高又大,如“狂草”一样潦草,引得其他学生都笑了起来,该生看着自己的“书法作品”亦颇有得意之色。
我待静下来以后说道:“这位同学的计算全对了,但是‘字高字大’自高自大)就不太好了!”我针对学生所暴露出来的思想缺点,没有大发其火,也没有一本正经地进行批评教育,而是运用谐音双关“指桑骂槐”的方法,含蓄委婉地表示了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在思而得知后的笑声中受到教育。
又如一次发现学生做作业潦草马虎,
我这样批评他们:我曾经说过让你们不要抄作业,于是有些同学很听话,为了避免嫌疑,连写自己的作业也闭起眼睛写了,希望下次注意。
这样的“笑里藏刀”能使忠言不逆耳,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三、假痴不颠――课堂评价语言,具有启发性
“假痴不颠”本义是先迷惑欺骗敌人,诱敌为我所用,并最终战胜敌人,这是用于军事目的一种策略。
应用在教学中,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有时不必去急于彰显“知之者”的魅力,而是尽可能“傻”一点,故意向学生示其“困惑”,以此打破学生的依赖感,进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战胜挫折的欲望。
例如在执教《商的近似值》时,我就用到了这种方法:足球的单价是45元一个,王叔叔有300元,最多可以买几个?学生很快就列好算式了:300÷45=6.666……四舍五入约等于6.67个。
我将错就错,用课件展示足球图片,1个、2个……6个、0.67个(切割的半个足球),这个给谁踢啊?学生愣了一下,马上表示足球不能有小数要保留整数,约等于7个。
我又乘热打铁,请大家算算7个要多少钱?学生列式计算7×45=315元,得出300元不够,只能买6个,后面尽管是0.66……也要舍去。
接着我出示“练一练”:五年级共有学生126人,出去秋游需要坐渡船,渡船每次限坐15人,至少要几次才能全部过河?学生列式计算126÷15≈8
次,我又“欲擒故纵”,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对学生说:“8次渡过8×15=120人,还有6人怎么办?回来算啦?”学生马上意识到把后面的舍去不行,必须增加一次。
通过几次将错就错,学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截取商的近似值。
一位高明的教师不应只顾自己表演,“卖弄”自己的知识和技巧,而是要学会让位,学会装傻,给学生制造无限契机,让学生有机会展现自己。
四、擒贼擒王――课堂评价语言,具有针对性
“擒贼擒王”的本义是作战要先擒拿主要敌手,比喻做事要抓关键。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要有很强的听辨能力,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及时作出反馈,使评价具有针对性。
例如在一堂数学课《找规律》中,我根据学生的不同发言和学习表现,用了下面的评价:“你观察得很仔细,能提出这样有深度的问题,老师都被你折服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巧’做舟,这位同学的解题方法真是简便、快捷。
”“你的小耳朵真灵,听得真仔细,这么细微的地方你都注意到了”;当学生的回答不正确时,我说“没关系,有错误才会成长”;当全班学生积极举手发言时,我说“我真喜欢课堂上小手如林的感觉”;进行游戏时,我的一句顺口溜“学知识多重要,做游戏都能赢”,让学生感受到了知识的“实惠”和数学的魅力;游戏结束时,我真诚地说:“虽
然老师被淘汰了,但心里特别开心,因为同学们真正懂得运用今天所学规律解决游戏中的问题。
”……这样的评价每一句都“师出有名”,给课堂增添了亮色和活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改革评价制度,而评价的主阵地在课堂。
“三十六计,攻心为上”,课堂评价也是如此。
我们只有用心锤炼自己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精心设计每一句教学用语,才能抓住学生的心,才能够将其注意力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使其产生探究的欲望,迸发出学习的热情,闪烁出智慧的火花,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
数学课堂不仅仅是转“知”成“识”的课堂,也是转“识”成“智”的课堂,更应该是充盈生命活力、洋溢生活气息、促进和谐发展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