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的装裱”阅读理解答案
2017年江苏高考语文解析版(含附加题)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刺绣画艺术,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
在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的工匠精神,创作出令人的作品。
它们或如摄影写实,或如油画般立体,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
A.精益求精耳目一新美不胜收B.励精求治刮目相看美不胜收C.精益求精刮目相看数不胜数D.励精求治耳目一新数不胜数【解析】精益求精,比喻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
励精求治: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
第一空格修饰对象为工匠精神,故应选用“精益求精”。
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令人感觉到很新鲜。
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修饰对象为作品,应选用耳目一新。
美不胜收强调“美”。
而数不胜数强调“数”,故应选用美不胜收。
2.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一带一路”是我国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主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解析】A项,“一带一路”成为“新引擎”;C项,“洪水猛兽般”;D项,“弯道超车”。
3.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是(3分)①为闻庐岳多真隐别有天地非人间②十年幕府悲秦月一卷唐诗补蜀风③狂到世人皆欲杀醉来天子不能呼④秋天一鹄先生骨春水群鸥野老心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从内容上讲:①联说的是归隐,是写“桃花源”之联;③联说的是人的狂妄,是写“李白”之联;②④两联像杜甫之忧国忧民这情怀。
(完整版)“书画的装裱”阅读理解答案

书画的装裱书画装裱是伴随着书画创作产生和发展的一种特殊的工艺。
至迟在两晋时代,书画装裱进入初创时期,在选材、样式及技法上还并不完善。
南北朝时,书画装裱有了初步发展,产生了卷轴这种装裱样式.唐代,以人物、山水、楼宇为题材的大幅绘画勃然兴起,书画装裱获得了很大发展,产生了卷轴和册页这两种新的装裱样式。
五代历史非常短暂,但绘画艺术却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时期,由于画绢幅面的扩大,大型绘画的创作成为可能.一些作品成为屏风的装饰,而后人可能在对的屏风修理过程中,将其以单幅作品的形式进行装裱和收藏。
宋代书画名家层出不穷,书画装裱飞跃发展.宋代帝王十分喜好书画,在宫廷内设立翰林图书院,以奉绘事;同时又设立装裱书画的作坊,制定装裱书画的格式。
此时,书画装裱工艺进入成熟阶段,装表样式有了新的发展,产生了著名的宣和装手卷。
随着丝织技术的发展,各种质地花纹的织物为书画装裱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被广泛用作装裱材料。
不过,著名书画家米芾认为:绢比纸耐磨,书画展开和卷起过程中二者的相互摩擦容易导致书画磨损。
因而,他主张以纸来托裱书画,他的这种观点对后世书画的保存产生了重要影响.明代是我国绘画发展的重要时期,书画装裱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明朝皇帝把仁智殿作为御用画院,并设立了专门从事书画装裱的机构。
此时,江南地区出现了一批通晓诗文书画的文人雅士,文人画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以苏州为发祥地的苏裱开始兴起并广受推崇,书画装裱出现了普天之下独逊吴中的景象。
在书画装裱样式方面,原有的手卷、册页等在装裱样式上更加完备,挂轴画已经基本定型并开始普及,万历年间在挂轴的基础上,产生了对联这种新的装裱样式.在装裱理论方面,周嘉胄所著的《装潢志》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书画装裱理论著作。
书画装裱因为所在的地区以及使用的工具、材料的不同,加上装裱格调、工艺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风格。
清代出现的京裱与苏裱并称为中国书画装裱的两个主要流派。
高考语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语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真题练习含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画需要题跋。
题与画每每①,好画还须有好题。
题得好,对于画不啻是②。
但反过来,假使题得不好,那真真是佛头着粪,整个的画面都要被它破坏。
抱石肯把他辛苦的劳作拿来让我题,他必然相信我至少不至于题得怎么坏,但在我则不免有几分惶恐。
以前我曾替他题过一幅画,题得特别拙劣,至今犹③。
目前经验虽然又多了一些,但也不敢说有十分的把握。
辞要好,字要好,款式要好,要和画的内容、形式、风格恰相配称,使题跋成为画的一个有机的部分,这实在不是容易的事。
而且据我自己的经验,好的画确实是比较好题。
打个不十分伦类的比喻吧,就好像好的马比较好骑那样。
经受过训练的马,只要略通骑术,它差不多事事可以如人意。
即使你是初次学骑,它也不会让你十分着难。
没有经过训练的劣马,那是不敢领教的。
好的画不仅可以诱发题者的兴趣,而且可以启迪题者的心思。
你对着一幅名画,只要能够用心地读它,它会引你到达一些意想不到的境地。
由于心思的焕发、兴趣的葱茏,便自然会得到比较适意的辞、比较适意的字、比较适意的风格。
——好的,题吧,大胆地题吧。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答案:①相得益彰②锦上添花③耿耿于怀解析:正确使用成语。
第①空,此处所填成语应体现题与画之间的关系,而根据后面的“好画还须有好题。
题得好……假使题得不好,那真真是佛头着粪,整个的画面都要被它破坏”可知,题与画之间是相互补益、相互配合的,故此处应该填写“相得益彰”之类的成语。
第②空,此处所填成语应强调题得好对于画的作用或意义,“不啻”一词在句中的含义是“如同”,那么所填成语应含有比喻修辞,再根据题与画之间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关系可知,题得好能让画作好上加好,故此处应该填写“锦上添花”之类的成语。
第③空,语境说的是以前“我”曾替抱石题过一幅画,题得特别拙劣,以至于直到今天“我”还是难以释怀,始终记在心里,故此处应该填写“耿耿于怀”之类的成语。
(三年高考)(2015-2017)高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07 正确使用词语(解析版)

专题07 正确使用词语2017年高考1.【2017年高考江苏卷】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刺绣画艺术,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
在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的工匠精神,创作出令人的作品。
它们或如摄影写实,或如油画般立体,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
A.精益求精耳目一新美不胜收B.励精求治刮目相看美不胜收C.精益求精刮目相看数不胜数D.励精求治耳目一新数不胜数【答案】A不胜数,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
前者突出“美好”东西多,后者只是强调多。
第三处,前面说“可谓争奇斗艳”,应是强调美好的东西多,应使用“美不胜收”。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
比如“美不胜收”和“数不胜数”,前者突出“美”和“多”,后者突出“多”。
第二,辨析感情。
第三,辨析用法。
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比如“刮目相看”一般指人。
“励精图治”一般形容国家领导者。
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2017年高考山东卷】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013年,郎平就任中国女排主教练。
她知人善任,派不同队员参加不同比赛,充分发挥她们各自的优势。
她眼光长远,在培养年轻球员,尤其是天才型球员时,不揠苗助长。
赛场上,她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带领队员们屡创佳绩。
2016年,中国女排勇夺里约奥运会冠军,不言而喻地证明了郎平执教水平的高超。
A.知人善任B.揠苗助长C.运筹帷幄D.不言而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不言而喻:喻,了解,明白;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018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虹关何处落徽墨石红许在冬天,在春天……为了寻找一截久违的徽墨,我孑然一人蹀躞在虹关【注】墨染了一样的旧弄堂里,闯进一栋又一栋装满了故事的深宅老院。
我安慰自己,哪怕是能遇见寸许徽墨,也心满意足。
行走在虹关,我一次又一次向墨的深处挺进,去追寻墨的风月身影。
婺源一文友善意地提醒我,虹关徽墨以及制作徽墨的人很难找了,你这样没有目的地寻找,不啻于白费心神徒劳无功。
我不甘心,相信在虹关的后人中一定还有人掌握了徽墨制作技艺,他们会告诉我很多关于徽墨的记忆。
欣慰的是,季节扯起的丹青屏风里,总有一棵需十余个大人合抱的千年古樟,华盖如伞,累了,就在树下坐一坐,仰望绵廷浙岭,聆听“吴楚分源”的回声。
穿村而过的浙源水、徽饶古道在炊烟袅袅里把日常琐碎的生活串成一幅恬谧幽静的水墨画,人在画中,画在人中,昔日贩夫走卒、野老道者的身影渐行渐远在徽墨涂抹的山水间,一丝淡淡的忧伤悄然在心里泛浮,随着雨滴从瓦片上、树叶间滚落下来,把人带进梦里故园。
一堵堵布满青苔的墙壁上还隐约留存着经年的墨迹,那是徽墨的遗韵吗?石板路上,不时与村人擦肩而过;老宅门内,不时与老人目光相撞。
在虹关,我拾掇了一串烙上徽墨温度的词语:质朴、慈祥、安然,小桥、流水、人家……虹关,允许我拾取半截残墨,记下一串与徽墨有关联的大街小巷地名。
虹关伫立,徽墨式微。
近百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五花八门的书写工具,使得人们迅速地移情别恋,墨与砚台的耳鬓厮磨,也早也被墨汁横插一杠,固态磨便黯然失色,近年来渐渐被人遗忘。
到后来,实现了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书写也已成为少数人的事情了,墨块更是被束之高阁,制墨传习几乎无人问津。
墨,松烟的精灵,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履行职责,一撇一捺站立成墨黑的姿勢,氤氲香气里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
徽墨,制作滥觞于南唐,兴盛于明清,享有“落纸如漆,万古存真”之美誉。
2010上海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语文试卷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6分)笔墨的超越①毛笔、墨是中国书法和绘画的主要工具,原本并无奇特之处,不过分别是由兽毛与熏烧的烟灰制作而成的。
但是,在中国的书画艺术史上,它们始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②汉代蔡邕说:“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的确,毛笔是中国书画成为艺术的关键因素之一. “墨分五色”,足以展现万类的缤纷,更是中国艺术家的常识。
毛笔的锥体造型,具有“锋出八面”的能力;墨与水的调和,经过宣纸的洇化,可产生变幻莫测的效果.④笔墨的造型过程一般不可重复,书法和绘画,虽是静态地呈现在纸上,却可以在人们心中唤起强烈的动感。
沈尹默说,在欣赏书法时,“不但可以接触到五光十色的神采,而且还会感到音乐般轻重疾徐的节奏”。
原本的“墨色",居然可使人感受到“五光十色”;原本静止的文字,居然可以使人感受到“音乐的节奏”!中国的书法与绘画艺术,因笔墨的性能,具有了独特的表现能力与艺术魅力。
简单的书写或皴擦、普通的黑白两色,竟然以简驭繁、以静寓动,胜过了许多复杂的艺术。
宗白华认为:“中国音乐衰落,而书法却取代了音乐成为一种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
”其中或有溢美之词,但也足见中国人对笔墨艺术的特殊感情。
④这种特殊感情的形成,不仅由于笔墨造型能力的超妙和奇特。
⑤笔墨与文人长相厮守,须臾不离,年深日久,似乎也具有了特殊的性灵..。
因此,笔可以“歌”,墨可以“舞",“妙笔”可以“生花”,笔底可走“龙蛇",甚至文人也被称为“墨客”——工具与人,达成了性灵的相通。
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里,笔墨成为文人精神生活重要的呈现手段之一.相传锺繇说过:“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
”笔迹界破空间。
成为人们传达美的手段,于是乎有了中国书法和绘画的文人传统。
⑥在这一传统中,笔墨超越了物质的限制,而成为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外化.朱光潜说:“例如写字,横、直、钩、点等等笔画原来都是墨涂的痕迹,它们不是高人雅士,原来没有什么‘骨力’、‘姿态'、‘神韵’和‘气魄'.但是在名家书法中我们常常觉到‘骨力'、‘姿态'、‘神韵’和‘气魄’。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分层作业)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原卷版

11《送东阳马生序》分层作业一、积累运用1.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嗜.学(shì) 容臭.(xiù) 绮.绣(qǐ) 弗之怠.(dài)B.硕.师(shuò) 叩.问(kòu) 沃.灌(wò) 既加冠.(ɡuān)C.叱咄.(duō) 负箧.(qiè) 僵劲.(jìn) 缊.袍敝衣(wēn)D.曳屣.(xǐ) 皲.裂(jūn) 媵.人(yìnɡ) 俟.其欣悦(sì)2.下列句子中的“/ ”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尝/稍降辞色B.益慕圣贤/之道C.腰/白玉之环D.门人弟子/填其室3.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烨然若.神人判若.两人B.腰.白玉之环腰.缠万贯C.右备容臭.臭.味相投D.主人日再.食再.接再厉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选文开篇即点出作者“家贫”和“嗜学”的矛盾处境,由此引出求学的艰难。
B.作者因为自己的地位和长者身份,就板起面孔对马生进行说教。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向人们展示自己成长之路的曲折与艰辛。
C.选文将富家子弟的奢华和作者的贫寒加以对比,表现了作者求学意志的坚定。
D.文章言辞恳切,语重心长,毫无骄矜之意、造作之语。
5.填空。
(1)本文选自《__________》。
作者是__________,字景濂,号潜溪,__________(朝代)初文学家。
本文是一篇__________(体裁),这是一种__________性质的文体,内容多为__________之辞。
(2)揭示作者小时候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
(3)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4)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
(5)对同舍生“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
6.删改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使上下联对仗工整。
上联:苟有恒,何必要三更才入眠五更就忙着起床下联:量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改过的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请你参加以“找寻语文课本里的中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阅读题:书画装裱在线测试(附答案)

阅读题:书画装裱在线测试(附答案)阅读题:书画装裱书画装裱书画装裱是伴随着书画创作产生和发展的一种特殊的工艺。
从现今保存的历史资料看,早在1500年前书画装裱就已经出现了,而且对于装裱浆糊的制作、防腐,装裱用纸的选择,以及古画的除污、修补、染黄等都有文字记载。
在两晋时代,书画装裱进入初创时期,在选材、样式及技法上还不完善。
南北朝时,书画装裱有了初步的发展,产生了卷轴这种装裱样式。
唐代以人物、山水、楼宇为题材的大幅绘画勃然兴起,书画装裱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产生了挂轴和册页这两种新的装裱样式。
五代的历史非常短暂,但绘画艺术却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时期,由于画绢方面的扩大,大型绘画的创作就成为可能。
一些作品成为屏风的装饰,而后人可能在屏风修理过程中,将其以单幅作品的形式进行装裱和收藏。
宋代书画名家层出不穷,书画装裱飞跃发展。
宋代帝王十分喜好书画,在宫廷内设立翰林图书院,以奉绘事;同时又设立专门装裱书画的作坊,制定装裱书画的格式。
此时,书画装裱工艺进入成熟阶段,装裱样式有了新的发展,产生了著名的“宣和装”手卷。
随着丝织技术的发展,各种质地花纹的织物为书画装裱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被广泛用作装裱材料。
不过,著名书画家米芾认为:绢比纸耐磨,书画展开和卷起过程中二者相互摩擦容易导致书画磨损。
因此,他主张以纸来托裱书画,他的这种观点对后世书画的保存产生了重要影响。
明代是我国绘画发展的重要时期,书画装裱也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
明朝皇帝把仁智殿作为御用画院,并设立了专门从事书画裱糊的机构。
此时,江南地区出现了一批通晓诗文书画的文人雅士,文人画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以苏州为发祥地的“苏裱”开始兴起并广受推崇,书画装裱出现了“普天之下独逊吴中”的景象。
在书画装裱样式方面,原有的手卷、册页等装裱样式更加完备,挂轴已经基本定型并开始普及,万历年间在挂轴的基础上,产生了对联这种新的装裱样式。
在装裱理论方面,明代周嘉胄所著的《装潢志》是我国第一部专门的书画装裱理论著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画的装裱
书画装裱是伴随着书画创作产生和发展的一种特殊的工艺。
至迟在两晋时代,书画装裱进入初创时期,在选材、样式及技法上还并不完善。
南北朝时,书画装裱有了初步发展,产生了卷轴这种装裱样式。
唐代,以人物、山水、楼宇为题材的大幅绘画勃然兴起,书画装裱获得了很大发展,产生了卷轴和册页这两种新的装裱样式。
五代历史非常短暂,但绘画艺术却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时期,由于画绢幅面的扩大,大型绘画的创作成为可能。
一些作品成为屏风的装饰,而后人可能在对的屏风修理过程中,将其以单幅作品的形式进行装裱和收藏。
宋代书画名家层出不穷,书画装裱飞跃发展。
宋代帝王十分喜好书画,在宫廷内设立翰林图书院,以奉绘事;同时又设立装裱书画的作坊,制定装裱书画的格式。
此时,书画装裱工艺进入成熟阶段,装表样式有了新的发展,产生了著名的宣和装手卷。
随着丝织技术的发展,各种质地花纹的织物为书画装裱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被广泛用作装裱材料。
不过,著名书画家米芾认为:绢比纸耐磨,书画展开和卷起过程中二者的相互摩擦容易导致书画磨损。
因而,他主张以纸来托裱书画,他的这种观点对后世书画的保存产生了重要影响。
明代是我国绘画发展的重要时期,书画装裱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
明朝皇帝把仁智殿作为御用画院,并设立了专门从事书画装裱的机构。
此时,江南地区出现了一批通晓诗文书画的文人雅士,文人画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以苏州为发祥地的苏裱开始兴起并广受推崇,书画装裱出现了普天之下独逊吴中的景象。
在书画装裱样式方面,原有的手卷、册页等在装裱样式上更加完备,挂轴画已经基本定型并开始普及,万历年间在挂轴的基础上,产生了对联这种新的装裱样式。
在装裱理论方面,周嘉胄所著的《装潢志》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书画装裱理论著作。
书画装裱因为所在的地区以及使用的工具、材料的不同,加上装裱格调、工艺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风格。
清代出现的京裱与苏裱并称为中国书画装裱的两个主要流派。
京裱古朴庄重,讲求防燥、防裂;苏裱工艺精湛,用料考究,讲求防霉、防蛀,直至今日,这两个流派仍然影响着中国的书画装裱。
书画装裱能够更好地表现书画的艺术魅力,使书画得以长期保存,对繁荣传统文化发挥着独特作用。
《五牛图》《清明上河图》等珍贵名画能够幸存至今,很大程度上是经过装裱与修复的缘故。
1.下列关于书画装裱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书画装裱选材、样式及技法的不完善使书画装裱发展迟缓
B.各种质地花纹的织物使书画装裱材料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C.书画创作的繁荣能促进书画装裱工艺的不断发展和成熟
D.统治者的重视促进了宋明两代书画装裱工艺的不断发展。
明两代书画装裱工艺的不断发展。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用纸托裱画作的装裱方式使得我国古代珍贵名画能够幸存至今。
B.《装裱志》是我国书画装裱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的重要标志之一。
C.地理气候的差异使我国不同地区就有不同的装裱流派和风格。
D.京裱和苏裱两大流派代表我国书画装裱工艺的最高水平。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五代时期大型绘画因为画绢幅面扩大而只能装裱单幅作品。
B.讲求放燥与讲求放霉对书画装裱材料有着不尽相同的要求。
C.社会对苏裱的推崇使江南地区文人画在国内独领风骚。
D.清代古朴庄重的京裱的出现能够使书画装裱成本下降。
答案:书画的装裱
1.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文中没有提到书画装裱发展缓慢,书画装裱选材、样式及技法的不完善不是书画装裱发展迟缓的原因,故选A
1.B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A用纸托裱画作的装裱方式对后市书画的保存产生了重要影响,与我国古代珍贵名画能够幸存至今无直接因果关系。
C项我国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装裱流派和风格错,地理气候的差异仅仅是有不同的装裱流派和风格原因之一。
D京裱和苏裱两大流派仍然影响着中国的书画装裱,但不能说代表我国书画装裱工艺的最高水平。
故选B
1.B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A项五代时期大型绘画因为画绢幅面扩大,大型绘画的创作成为可能,还能装裱多幅作品。
C明代江南地区文人画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以苏州为发祥地的苏裱开始兴起并广受推崇。
D使书画装裱成本下降的推断不合情理。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