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旅游地产——以重庆环城游憩带为例

合集下载

重庆旅游地产概况及旅游地产案例

重庆旅游地产概况及旅游地产案例

仙女山休闲度假地产项目
武隆仙女山凭借旅 游地产项目最为集中, 景观资源最为丰富, 开发模式较为成熟等 已成为重庆旅游地产 市场的第一阵容。 目前仙女山上在售 项目13个左右,年均 销售量达25万方
花漾的山谷 雪岭仙山 塞拉维假日 21度洋 房 依云美镇 仙女山1号 云深处 木里小镇 夏宫 仙女山上的院子 仙山流云 戴斯大卫营
精装公寓:6750元 /㎡ 洋房5000元/㎡
4400元/㎡ 特价房3512元/㎡
约70套房源共0.3 万方 约50套房源共0.3 万方
翰林 仙山人间
花园洋房40—90㎡
花园洋房5000元/㎡
仙女山旅游地产特征小结
1. 仙女山休闲度假地产从2007年开始兴起,发展十分快速,近两年来,重庆仙 女山度假区旅游地产项目年销售量25万方以上。 2. 价格节节高涨,从最初的2000-3000元/m²,涨到目前5000元-9000元/m², 普遍比山下武隆县城的商品房高一倍左右。 3. 产品物业形态丰富,涵盖了普通公寓,洋房、普通别墅、顶级别墅多种物业 形态。
地下室和花园、露台等赠送空间,提高别墅性价比和舒适度
负一楼全赠送
联排74㎡户型,是
花园
别墅产品中目前销 售率最高的户型产 品; 赠送面积是别墅的 主要特点,大量的 赠送草坪花园、地
隆鑫花漾的山谷案例
花园
花园
独立户型157㎡
下室和露台,增加 产品性价比和舒适 度。
联排中套户型74㎡
94㎡的别墅户型:
塞拉维 假日
度假洋房、别墅、酒 店式公寓 花园洋房、联排别墅、 双拼别墅
精装公寓30—36㎡,洋房 38—64㎡
精装公寓7500元/㎡,洋房5500元/㎡
办VIP卡交5000得10000并享优先选 房权,一次性93折,团购(5套以 上)享1%折扣,最高优惠可达9折

环城游憩带研究文献综述

环城游憩带研究文献综述

环城游憩带是以城市旅游、城市休 闲产业为依托,以关注游憩者体验为内 核,借助政策导向和市场培育,逐渐发 育而成的新型体验场,是以城市郊区和 城际生态交错区、特定区域合围为主要 目的地,以提供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出 游、休憩的新型场所,是具有一定深度 和不同半径的圈层型环状区间带,是一 种改造城市游憩空间的有效方式。随着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旅游的空间范 围得到不断拓展和延伸,城市外围郊 区、城市与城市的交错地带、区域性 旅游圈的合围逐渐成为城市旅游开发 的热点区域,被现代休闲族称为“甜 蜜向往”的地带。同时,随着闲暇时间 的增多,周末短时、短途游憩正成为城 市居民所青睐的休闲方式,选择环城 游憩已成为城市游憩一族周末休闲度 假的首选。因此,对国内外环城游憩 带研究的理论成果进行梳理具有重要 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普列奥布拉曾斯基,克列沃谢耶夫. 苏联游憩系统地理【M】.吴必虎,蒋文
观光园为基调的综合开发;远郊区宜 莉,等,译.广州:华东师范大学旅游教
围绕田园景观和乡村景色进行开发建
育专业印行,I 989.
设,并建立城郊乡村保护区,为城市
【2】Gay Lieber,Fesenmiaier D R.gecre一
环境留下一部分高质量的乡村原野㈣。
atio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M].London:
刘淑芳(1996)对城市郊区县城旅
E&F.N.Spon Li;d.,1 972.
游规划的研究显示,度假、会议、商贸
【3】McKenzie.A Growth Management or
与观光游(注重娱乐性、参与性)应
素等会有所不同),是城市居民周末
Eeview.1 993,83(2):1 34.

重庆市环城游憩带开发定位研究

重庆市环城游憩带开发定位研究

重庆市环城游憩带开发定位研究Abstract: The Chongqing ReBAM has a typical feature of the landlocked mountainous. Development should base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m resources and recreational space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to localize of recreational theme, image, products, market, and to realize the urban area of Chongqing city tourism industry’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Key words: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m resources; tourist development; Chongqing; ReBAM环城游憩带(ReBAM)又被称为“城市边缘带”、“城乡交错带”、“环城绿带”[1]。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及居民对旅游的逐日攀升,城市旅游的空间不断延伸,环城游憩带逐渐成为旅游开发的热点区域。通过对文献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对于环城游憩带的研究已成体系,但对重庆市环城游憩带的研究还比较薄弱、研究内容也不够全面和深入。目前重庆市民对近郊游憩设施与项目的需求与游憩带现有的旅游资源开发上没形成很好的契合与匹配,本研究对重庆市游憩带旅游资源特色和游憩空间特色进行分析,并对游憩主题、形象、产品、市场做出特殊和正确的旅游开发定位,是当前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而迫切的重大课题[2]。1环城游憩带开发总体定位分析在环城游憩带开发建设中,资源、空间、主题、形象、产品、市场五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其中,资源是基础,空间是构架,游憩带的开发是在一定的游憩空间构架下以一定的自然、人文资源为基础的;产品是核心,在现有游憩空间构架和资源的基础上,能否设计出独具特色的、能满足不同游客需求的、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游憩产品系列,是关系到游憩带开发成败的关键;主题形象是灵魂,是游憩带发展的显性因素,也是占领市场制高点的关键;市场是导向,游憩产品和其他产品一样,只有销售出去后,才能实现其价值,因而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游憩带开发的先后顺序以及游憩产品的类型和规模[3](图1)。重庆环城游憩带,旅游资源种类和数量都比较丰富,以此为基础可以开发系列产品,但是它的核心与特色必须通过凝练的主题形象来反映。也只有通过主题,才能将游憩带资源、空间和游憩产品整合为一个整体,以便向市场传递鲜明、独特、统一的信息,帮助游憩空间树立其预期的形象。因此,在具体开发中应该以特色资源为基础,以游憩空间为构架,围绕统一的游憩主题形象,开发设计不同类型的游憩产品,强调资源、空间、产品、主题形象、市场五者的有机整合,只有把这五者有机地整合起来,才能实现重庆市环城游憩带良好的定位开发。2重庆市环城游憩带旅游资源特色分析2.1自然、人文特色鲜明,开发价值大2.1.1自然特色重庆市游憩带自然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主要表现在:自然旅游资源总类齐全,有以缙云山、华蓥山等风景名胜区和各自然保护区为支撑的山水生态资源;有瓷器口古镇、偏岩古镇、走马古镇、丰盛古镇、龙兴古镇、金刚碑古村落等六大各具特色的古村镇为依托的古村镇旅游资源;有北温泉、东温泉等五方十泉为支撑的温泉养生资源;有南山休闲度假旅游资源为支撑的度假旅游资源;主城区夜景为观景对象的不夜城夜景观光资源组合而成的多品类旅游资源。生态观光、温泉养生、休闲娱乐、周末度假、宗教朝觐等各类旅游资源种类齐全。资源特点突出特征明显,资源的组合度高,为环城游憩带提供了发展空间和资源基础。2.1.2人文特色人文旅游资源古朴传统且丰富多样,主要表现为:①多元文化并存。重庆市环城游憩带的地域文化具有多样性、乡土性和创造性。主要体现为巴渝文化、红岩文化、抗战文化、火锅文化、码头文化、山水文化、山地建筑文化以及现代时尚文化等多种类型的纵横交织,现代都市文化与传统乡土文化并存。②文化积淀丰富且古朴传统。各种文化渊源流长,人文与文化积淀非常丰富,产生古朴的人文景观和丰富的地方文化。它们形成于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在继承中不断演变而来,带有传承性和古朴性。这在众多的古镇、古村落、社会经济文化遗址以及人民生活习俗中得到体现。2.2资源组合好,开发潜力佳2.2.1资源类别组合良好①资源类别多。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旅游资源密度较大、类型丰富、搭配协调,形成一定规模,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游憩带内地理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遗址遗迹、人文活动应有尽有,其丰富度大大提高。②类型组合好。“特色旅游资源”附近总有一定数量规模的辅助性资源[4],形成了资源的高、低搭配,天人合一的格局,总体上看,自然、人文资源类型不同,但互为补充。③总体融合度高。山、水、林、泉、洞、湖、溪、河、瀑、谷互成画面,民族风情和文化艺术多姿多彩,避免了自然景观或者民俗风情的单调,资源类别融合较好。2.2.2资源形态组合巧妙众多的资源单体或类别在地域上相间分布,具有良好的组合效应,使整个游憩区娇小玲珑而又丰富多彩。资源分布上有:东温泉、姜家溶洞、樵坪山为主体的山、水、洞、林的组合形态;缙云山、北温泉、嘉陵江小三峡、金果园等这样的山、水、泉、林组合;铜锣峡、广阳岛、明月峡、桃花岛这样的峡、岛组合形态等,总体上看,资源形态组合山水相间分布,林中藏洞,人景相融,有良好的开发价值。2.2.3资源空间组合奇特重庆市环城游憩带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呈链式排列,通达性好,整个布局结构空间具有链式分布和组团分布特色,形成部分资源皆临近山、河、江,呈现出“两环,两江,六山”的链式特色[5]。链式分布主要表现在自然观光旅游地空间分布上,重庆市城郊自然观光旅游地旅游资源构成多以森林资源为主,而重庆城郊的自然保护区及郊野公园多集中于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等山脉上;此外长江和嘉陵江也是重庆自然观光旅游地的主要分布带。组团分布主要表现在人文观光旅游地的空间上,主要形成在城市中心距离为5~30 km的地带。从整体上来看,资源多集中分布于九大地区,形成了九大组团,分别是缙云山风景区组团、歌乐山森林公园组团、南山风景区组团、东温泉风景区组团、圣灯山森林公园组团、张关风景区组团、统景风景区组团、金刀峡风景区组团和静观森林公园组团。2.3开发潜力大,发展前景好2.3.1互补优势明显主要表现在两方面:①与平原区的旅游资源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山城游憩带的许多景观和风情都是平原所不具备的。据大多旅游者的求异心理,平原地区的人们往往会追求这种山地游憩带景观,使得重庆环城游憩带具有天然优势,迎合了市场和游客的需求[6];②自然风光和人文旅游资源具有互补优势。火锅文化、夜景文化、巴渝文化、红岩文化、抗战文化、码头文化是重庆环城游憩带发展的独特优势资源,这些优势资源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大批游客,符合整个游憩业发展需求。2.3.2市场需求突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符合生态旅游市场需求。随着现代城市化、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人类回归大自然的欲望越来越强,生态旅游逐步受到人们的追捧。重庆市游憩带的自然风光和农家乐,适合游客放松身心,调节情绪、维系自身身体健康。②符合文化旅游市场需求。现代旅游者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的旅游形式,求知欲尤为强烈。而重庆游憩带处处都透露出人文气息与文化意味,满足旅游者文化上求异的需求,赋予旅游深层次的文化内涵。③符合商务旅游市场需求。重庆市是整个长江上游的经济、金融中心,经贸往来日益频繁,加上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使商务旅游呈现强劲的增长态势。3重庆市环城游憩带游憩空间特色分析游憩空间是休闲游憩业发展的构架和载体,制约着一个地区休闲游憩业的发展。从系统的观点来看,游憩空间是游憩系统中的重要部分。为了科学合理的发展,必须对重庆市游憩带的游憩空间特色和开发潜力等进行研究分析,从而为整个游憩带的开发定位提供依据。3.1游憩空间特色分析游憩空间的特色,是由其发育环境决定的。重庆是个“多中心,组团式”的空间布局城市,“一岛、两江、五谷、六脉”的自然山水格局形成了众多的自然游憩空间[7];重庆也是一座拥有3 000多年发展史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因而又具有十分丰富的人文游憩空间,形成了集自然与人文游憩空间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游憩精品。各游憩空间之间以及与城市其他空间之间的关联性较好,形成合理化的“网状”空间结构。3.2游憩空间开发潜力分析游憩空间的开发潜力体现在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上。丰富的自然游憩空间与人文游憩空间紧密结合,应深入挖掘二者的文化内涵,将其融入游憩产品中,丰富产品内容,提升产品档次,其生命周期才能得以长久的延续。完整意义上的自然游憩空间除了其本身的具体形象外,还包括穿插、隐含和寓于空间本身中的文化内涵,只有两者结合起来,自然游憩空间才显得有灵气,充满生机和活力,如滨江文化、巴渝文化、红岩文化、抗战文化、佛教文化、建筑文化、码头文化等多角度、多层次的文化内涵,重庆市环城游憩带是自然游憩空间和人文游憩空间组合优良的空间富集地,文化底蕴深厚,特色明显,发展潜力巨大[8]。4重庆市环城游憩带开发定位研究重庆市游憩带根据市场的需求情况,以资源特色和游憩空间特色为基础,围绕统一的游憩主题、形象,开发设计不同类型的游憩产品,强调游憩空间、资源、产品、主题、形象、市场六者的有机整合,只有把这六者有机地整合起来,才能实现重庆市都市区游憩业的可持续发展。4.1游憩主题定位游憩主题的定位决定整个游憩带的开发方向,而旅游资源又决定游憩主题的方向。因此,根据旅游资源特色分析游憩主题是开发的关键和起点,结合资源特色和空间特色分析,把重庆环城游憩带主题定位为:“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康体娱乐,文化体验”。①观光游览:游憩带依托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可开展各种观光游。首先是两江游,该休闲活动比较单一,游人不多。应在此基础上,增加游憩活动的主题,突出以江和山为主脉络的都市观光游,并延长游览线路,丰富观光内容;其次是城市观光游,重庆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建筑高低错落有致,为开展城市观光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山城夜景首屈一指;最后是农家田园观光游,游憩带的北部与东部有广阔的农家田园风光,农家田园观光游,这是工业化、商业化等现代文明还未影响到的“净土”,是市民回归田园的好去处,同时,体现了人们游憩的最初要求,即放松心情,回归自然,寻找快乐。②休闲度假:依托游憩带内的山地、高覆盖率的森林及“五方十泉”的优势资源大力发展森林度假和温泉度假,为休闲度假提供了良好的出处。③康体娱乐:借助生态环境优良的山地开展登山、越野跑等体育活动;借助众多的温泉开展温泉健身活动;借助各种娱乐设施开展多方面的康体娱乐活动等。④文化体验:重庆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3 000多年的发展史,期间形成了巴渝文化、红岩文化、陪都文化、火锅文化、夜景文化等各种文化,底蕴深厚,为开展各种“文化体验”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总之,要确保重庆都市游憩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充分利用自身的空间优势,抓住政策机遇,迎接市场挑战,变劣势为优势,打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游憩主题。4.2游憩形象定位在重庆市环城游憩带地脉(自然条件)与文脉(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可把游憩形象定位为:“激情山城,动感两江,魅力重庆,休闲之都”。重庆市的山、江、桥、索道、轻轨使重庆市构成了一座立体城市。游憩形象“激情”、“动感”、“魅力”具有较强的地方特征,源自重庆的地理文脉、人文精神,它是在充分挖掘整理重庆地域文化与自然特征的基础之上总结出来的。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丰富的景观资源,滚动的长江之水,立体化的交通方式,快节奏的生活节律,多样化的游憩活动等决定了这是一座充满激情、动感、魅力的城市。此外,游憩的目的就是让人休闲,就是让人感到快乐和寻找生命的价值。都市区独特的地质地貌和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形成了丰富地文景观、温泉景观和山地森林景观;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众多的文化景观,为打造“激情山城,动感两江,魅力重庆,休闲之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十分有助于把重庆市游憩区建设成为集“山、水、城、林、泉、文”于一体的山水园林休闲之都。4.3游憩产品定位根据资源特色,应该制订完整的文化坐标系,完善与深化重庆市环城游憩带旅游产品谱系结构,通过增加品种构造“产品群”,加强产品开发的系统性和系列化、多元化,满足不同游憩者的不同需求,开发应该重点拓展观光型游憩产品,即水域景观、地理景观、气候生物景观、农业景观等;历史文化型游憩产品,即:遗址遗迹、革命文化、名人故居、宗教文化等;康体型游憩产品,即:温泉康体、水上康体、山地康体等;度假型游憩产品,即:温泉度假、森林度假等;刺激性游憩产品,即:猎奇探险、运动刺激型等;都市旅游产品,即:商务会议、贸易洽谈、庆典活动等产品类型。此外,将现有游憩产品进行组合提升,从分散到联合,从单一到综合,从普通到独特开发大产品、特色产品,这样才会有竞争力,才会有大市场,才会有高回报[9]。4.4游憩市场定位根据调查统计,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居民的市场意愿结果,可将重庆都市环城游憩带市场定位为:一级游憩市场为都市区,这是核心游憩市场,主要以日常的休闲娱乐观光为主,市场定位为家庭游憩、学生游憩、会议游憩。其消费特征表现在:人数多,流动快,停留短,重游率高。随着游憩空间的逐步完善,停留时间会相应延长,总体效益可观。二级游憩市场为重庆辖区内除都市区以外的各大区县,特别是紧邻都市区的綦江、南川、涪陵、长寿、合川、璧山、江津等7个区县,是主要的发展市场。主要开发周末节假日的短途游憩休闲、观光度假等。其消费特征表现为:以二日游为主,集中于周末,消费水平较高。三级游憩市场为重庆以外的国内与国外市场[10]。其消费特征表现在:消费水平高、对设施和服务的要求高,消费需求弹性大。5结论.同时也是带动西部发展的龙头.地理位置十分优越.都市区山环水绕的地理环境特色为其开发建设游憩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前景十分广阔.在环城游憩带总体开发定位的研究上.分析了旅游资源特色和游憩空间特色.并定位了游憩主题,形象,产品,市场,为整个游憩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重塑了重庆市环城游憩带的形象.为更多的研究者来探讨这一课题.扶持和推动这项前景广阔的工程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进军.:[1]王伟.环城游憩带成长模式及创新系统研究——基于体验经济视角[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07.[2] 高鑫,董青,姜辽.环城游憩带对周边县域旅游产业影响机制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6(02):125-129.[3] 吴必虎.大城市环城游憩带(ReBAM)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地理科学, 2001,8(4):354-357.[4] 王衍用.对旅游资源应该进行深度研究[J].旅游学刊,2007(1):11-12.[5] 冯维波,龙彬,张述林.基于游憩者感知的重庆都市区游憩空间品质评价[J].人文地理,2009(6):91-96.[6] 陈忠祥.宁夏特色旅游发展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2(12):360-363.[7] 冯维波,陈鹏,蒋坤富,等.多中心组团式城市森林生态网络格局的构建——以重庆都市区“森林城市”建设为例[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7(2):69-72.[8] 周继霞,苏维词. 重庆环城游憩带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J].乡镇经济,2007(7):36-40.[9] 窦开龙.新疆民族旅游资源特色与开发定位研究[J].开发研究,2008(2):157-160.[10] 曹雨晨. 重庆市特色旅游产品开发研究[J]. 商场现代化, 2009(6):127-128.。

在地的栖居

在地的栖居

重庆以“山城”而著称,晚清名臣张之洞的“名城危踞层岩上,鹰瞵鹗视雄三巴”正是对重庆山城印象的最佳写照。

据统计,重庆地区山地面积约6.2万km2,占总面积的75%,应验了“三分丘陵七分山,真正平地三厘三”的说法。

重庆还是一座“江城”,滚滚长江自西向东贯穿整个重庆,其中就有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

据统计,重庆境内流域面积大于50km2的河流共有443条之多,流域面积超过1 000km2以上的河流就有42条,它们环绕于群山之间,分割出平行岭谷、峡谷地缝等自然景观,形成重庆“山环水绕,江峡相拥”的山水景观格局。

重庆城是古代山地城镇营建的典型代表,从秦代“仪城江州”、蜀汉李严筑城、南宋彭大雅到明代戴鼎重修重庆,古代重庆四次大规模筑城活动无一不是充分利用了重庆的天然地势构筑而成,最终确定了重庆“九开八闭十七门”的城市格局,融合大山大水的自然环境特色,形成了“片叶浮沉巴子国,双江襟带浮图关”的独特景观意象(图1)。

可以说,依山就水、因地制宜的“在地建造”是重庆城镇的景观个性得以体现的关键,也是重庆自古以来能够成为山地城镇营建之典范的重要原因。

到了现代,随着人工技术的日新月异,地理环境不再是景观建设的绝对限制条件,这导致了城镇景观同质化现象的出现,并且愈发显著,那些体现地方特质的“景观在地性”也逐渐消失。

人若要“诗意的栖居”便离不开对地方的认同和归属感的依赖,因此,厘清重庆城镇景观空间的“在地特质”不仅将有利于城镇景观建设的条理性和有序性,维护一个地方的景观特色,与此同时,对这些在地特质的挖掘能够更好地为地方认同感的获得提供有效途径,而对重庆城镇景观“在地性”的寻求离不开对其内在构成、系统及特征研究等基本问题。

重庆城镇景观空间构成从城镇景观空间研究的角度出发,城镇整体景观空间呈现出人工与自然、内与外统一的秩序。

重庆城镇景观空间的构成应包括客体性要素和心理感知要素。

其中客体性要素包括山、水、植物、建筑、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小品等客观环境中的物质实体[1]。

环城游憩带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素研究评述_卢小丽

环城游憩带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素研究评述_卢小丽

社区居民是否参与乡村旅游规划
2010
Kristin[26]
南斯拉夫 实证
市场营销
2011
Sharpley[14]
英国比较 研究
旅游者精神体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宏观层面:出入境、商业衰退、
1996
Shane[27]
定性分析
利率波动;中观层面:区域竞 争;微观层面:当地、公司、家
庭和个人
完整旅游产品、好的社区领导者
2001
村旅游发展的 17 个因素划分为四个维度来进行解析 。 [20] 国外关于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素的主要研究结果如表 1 所 示。可以看出,学者们研究视角、方法、地点的不同,导 致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差异较大。
表 1 国外学者对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
因素
时间 2004
作者 Jennifer[21]
作者 时间 研究方法
影响因素
程遂营
2006
定性研究
季节性强、经济效益不明显、旅游管理和服 务水平低
卢杨
2007
定性研究
经营理念不成熟、运营主体缺位与越位、供 应链协调机制不畅通
176
《生态经济》第 30 卷第 2 期(2014 年 2 月)
Ecological Economy, Vol. 30, No. 2 (February 2014)
的地或长滞留时间的出游方式,居民在目的地选择的过程 中追求旅游成本最小化和旅游效用最大化,在满足出行阈 值的原则下,城市居民旅游需求频繁指向环城游憩带 [8] ; 也有研究从旅游目的地供给的角度,认为城市郊区以资源、 客源、区位和设施优势,吸引着大量的城市居民去观光、度 假和休闲 [9] ;一些研究采用典型案例分析的方法,认为旅游 成本与土地租金的相互作用是决定环城游憩带区位的主要力 量,而游憩需求、投资偏好和政策导向是影响环城游憩带形 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10] ;也有研究从休闲产业的角度对环 城游憩带现象进行分析,认为影响中国环城游憩带发展的主 要因素为旅游需求因素和旅游供给因素,其中需求因素包括 旅游成本、旅游效用、居民反复出游 ;旅游供给因素包括投 资成本、开发成本、资源因素和环境因素,而其中级差地租 形成了环城游憩带旅游发展的外驱动力作用 [11] ;李连璞则从 “时空缩减”视角分析环城游憩带的旅游发展,认为客源市场 的准确预测和在更大尺度空间范围内对旅游地进行竞争力 分析是环城游憩带旅游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 。 [12]

重庆周边旅游地产案例分析

重庆周边旅游地产案例分析

97000平方 39149平方


0.48
别墅、多层 小高层
依云美镇
136000平方 100000平

方米
0.6
独栋、双
汇祥云深处
123800平 63000平方
方米

0.5
洋房 双
仙女山上的院子
102895平 57400平方
方米

0.5
联排 独
隆鑫花漾的山谷
200000平方 米
130000平方 米
0.5
老带新成交率极高。项目采用五星级酒店管理模式,物业水平较高,生活品质 证
优 势 项目业态完善,配套齐全。
地处仙女山风景区核心区域,环境较好。
离仙女镇中心较远,交通不便。 劣
势 价格偏高。
隆鑫花漾的山谷 案例分析
项目周边旅游地产分析>>仙女山>>隆鑫花漾的山谷
重庆周边旅游地产案例 研究
➢仙女山旅游地产分析 ➢金佛山旅游地产分析 ➢黑山谷旅游地产分析 ➢古剑山旅游地产分析
(洋房户型)
(洋房户型)
➢仙女山旅游地产分析 ➢金佛山旅游地产分析 ➢黑山谷旅游地产分析 ➢古剑山旅游地产分析
1室1厅1卫1厨 43.00㎡ 户型紧凑利用率高。 厨房设置在阳台,合理利用空间。 卧室15平米左右,较为舒适。
2室2厅2卫1厨 76.00㎡ 双阳台、光线充足,景观视野好。 生活阳台+庭院,赠送大; 入户只对卫生间门,影响私密性。
重庆芳草地物业
项目周边旅游地产分析>>仙女山>>芳草地雪岭仙山
重庆周边旅游地产案例 研究
户型有可变空间,赠送面积较大。 (复合别墅户型)

环城游憩带

环城游憩带

环城市游憩带(2007-04-16 19:16:49)转载刍议城市旅游的环城游憩带问题一、研究背景城市是现代旅游业的重要集散地和目的地,城市旅游现在也成为我国旅游业的主体。

统计表明,在2003年我国的174. 06亿美元的入境旅游创汇中, 22 个主要旅游城市入境旅游创汇达到110.114亿美元,占据全国旅游创汇总量的63%以上[i]。

另有研究表明,旅游业总体规模越大,旅游城市体现的作用就越充分,其主体性就越强。

现代的城市功能,除了以往的人们常常提到的居住、工作、与交通外,作为城市旅游研究的一部分的城市的游憩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关于城市旅游的概念,学术界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一般认为城市旅游是在空间上依托城市作为载体, 在内容上是以城市自然环境、城市的传统文化积淀、城市的生活、以及城市的基本功能所提供的服务为主体,兼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一种旅游形式,其实质是对现代城市文明的向往和追求。

有些学者认为,研究城市旅游一方面要将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

另一方面还要将城市作为旅游的一个客源地来研究。

卢玲认为城市旅游显示出不同于传统旅游的特征之一是城市旅游内涵扩大。

城市旅游的内涵在不断外延, 最显著的例子莫过于“农家乐”、“渔家乐”和“民俗游”等, 按其性质应列入乡村旅游或民俗旅游, 但是现在不少城市将其纳入旅游体系内, 成为城市旅游的组成部分。

这些景观大多居于城市近郊, 有人称之为“都市休闲”[ii]。

通过对以上学者观点的研究,笔者认为随着休闲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环城游憩带的研究应成为现代城市旅游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关注点。

张岩就认为环城市旅游度假带,这是城市发展的必需,也是城市扩展的过渡和衔接。

很多城市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出现城市空心化,从城市结合部到郊区形成环城市旅游度假带。

所以,环城市旅游度假带的发展,也是城市特色的发扬,通过环城市旅游度假带可以进一步弘扬城市的文化特色,使城市旅游有一个长远发展的条件,也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大的战略方向[iii]。

重庆市发展环城游憩带的SWOT分析

重庆市发展环城游憩带的SWOT分析

重庆市发展环城游憩带的SWOT分析摘要:重庆市环城游憩带拥有丰富资源、良好的区位、广阔客源市场,但因旅游产品开发层次低、景点通达性差、景区管理不规范等因素,发展缓慢。

本文用 swot方法分别对重庆市环城游憩带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由此提出对重庆市发展环城游憩带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环城游憩带;swot;旅游;建议环城游憩带是指发生于大城市郊区,主要为城市居民光顾的游憩设施、场所和公共空间,特定情况下还包括位于城郊的外来旅游者经常光顾的各级旅游目的地,一起形成的环大都市游憩活动频发地带【1】。

近年来,我国旅游进入大众化消费的新阶段,周末及假日的短途游憩成为城市居民青睐的休闲方式,环城游憩带成为旅游新热点。

本文所研究的重庆市环城游憩带为重庆内环以外,都市区界限以内。

总面积为5394.89km2。

其范围包括:渝北区;北碚区;巴南区(部分);大渡口区(部分);江北区(部分);九龙坡区(部分);南岸区(部分);沙坪坝区(部分)。

重庆市环城游憩带开发潜力虽大,但总体发展缓慢。

本文对于重庆市发展环城游憩带进行了swot 分析,并提出针对性意见,以期为重庆市环城游憩带发展提供参考和思路。

一、重庆发展环城游憩带的swot战略分析(一)、s-优势1、旅游资源丰富,分布合理重庆环城游憩带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独特的人文历史造就了游憩带丰富的旅游资源。

游憩带内资源品类齐全,生态观光、温泉养生、休闲娱乐、文化宗教等各类旅游资源应有尽有,而且分布集中,地域组合条件好。

其中共拥有国家4a级旅游区(点)9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国家自然保护区2个,全国历史文化名镇2个,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个等。

在这些景点中很多都是全国乃至世界闻名的景点,如歌乐山革命纪念馆(渣滓洞、白公馆)、瓷器口古镇等。

同时,多数旅游资源都位于主城区附近,为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2、地理区位优越,交通条件良好重庆是西部最大的中心城市和唯一的直辖市,地处我国东西部地区结合部,具有“承东启西”的特殊区位,担负西部开发“桥头堡”的历史重任,具有较强的旅游聚集效应和辐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