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地理》复习资料解析

合集下载

《中国旅游地理》复习资料分析

《中国旅游地理》复习资料分析

中国旅游地理一、名词解释:1、旅游:是分布于广阔地理环境中的一种新型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高级消费形式,是人们以旅行游览、观光购物、交流文化、体育锻炼、考察研究、休闲度假、康体疗养、消遣娱乐、探险猎奇,宗教朝觐、品尝佳肴以及探亲访友等为目的的异地暂时居留的社会现象。

2、旅游资源:凡是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被利用开展旅游活动的各种自然,人文客体或其它因素,都可以称为旅游资源。

3、旅游业:是以旅游者为对象,为旅游休闲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4、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不断变化的作用。

它可分为外营力作用和内营力作用。

5、外营力作用:是地球以外的能,其中主要的是太阳辐射热能所引起的。

主要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6、内营力作用:是由来自地球内部能的影响而形成的。

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运动、变质作用和地震。

7、地震:在地应力作用下,地壳岩层发生形变一般比较缓慢,当地应力超过某处岩层强度时,那里的岩层就会突然破裂或断裂错动,同时将受力时积聚起来的巨大能量骤然释放出来,并以纵波和横波形式地震波向各个方向传播,当传到地面时,地面便会发生震动,就是所谓的地震。

8、喀斯特地貌:地表水及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所产生的化学作用和机械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地貌。

9、水体旅游资源:凡能吸引旅游者进行观光游览、体验、参与的各种水体及水文现象,我们都可视为水体旅游资源。

10、构造瀑布:是由地壳运动使地层发生断层所形成的瀑布。

11、生物旅游资源:属于旅游观赏对象的部分动植物,因而具有香化,美化环境的功能和具有观赏,科研价值并能为旅游业所利用,而成为旅游资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2、寓意美:人们在长期的审美活动中,对某些植物形成了公认的相当明确的寓意,这些寓意深刻的观赏性植物能寄托相应的思想情感。

13、历史古迹:就是指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过程中留存下来的活动遗址,遗迹,遗物,遗风等。

中国旅游地理复习重点

中国旅游地理复习重点

中国旅游地理复习重点旅游地理复习资料一、自然地理背景(重点)1.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含义:对旅游者产生具有恒定持续影响的地理环境。

2.对旅游者产生的影响可概括为激发旅游,包括截然相反的两个含义,即:吸引进入激发与促动出游激发。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含义自然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存的自然地域空间,地球气相、固相和液相三种物质的交界面。

其范围涵盖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四个圈层。

由七大要素组成(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矿藏、土壤)(二)自然地理背景的差异性与丰富性主要要由于太阳辐射和海陆位置不同引发的,是温度和水分共同作用的产物,其实质是南北差异。

1、一级差异——自然地带差异--基调景观的差异自然地带是由于地理纬度和海陆位置影响而形成的,具有完全独立景观特征的、东西带状延伸、南北依次更替的自然地理单元。

不同自然带由于地形影响还发育着垂直地带环境在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化,生物、土壤等也相应地发生垂直变化的规律。

2、二级差异——海陆位置差异在同一纬度地带内,由于距离海洋远近不同,导致水分条件变化而引起的地域分异现象。

导致各基调景观明显差异3、三级差异——小范围奇特景观差异地区性原因(1)某种特殊地质原因形成的奇特秀美景观岩性不同:花岗石、石灰石、红砂岩等地质作用不同:腾冲火山群;成都平原;川东平行岭谷等封闭孤立的演化环境:澳洲大陆、马达加斯加岛、三江源保护区、三江并流保护区等。

(2)特定地点才出现的的壮观的自然现象:佛光、树挂(雾凇)、特大潮汐等(3)在不适于大规模人类聚落存在的地区,由于受人类现代文明干扰甚少,还保留着近乎纯自然状态的地区:旅游开发之前的武陵源、神农架、九寨沟、卧龙等著名风景区。

(4)尚无法解释的诸多自然之迷:如北纬30度的诸多自然之迷区域………(三)自然地理背景对旅游者产生的影响1、自然地理背景是激发旅游者产生的主导因素之一,是激发人类旅游的最早的、也是最持久的因素。

中国旅游地理复习重点及答案

中国旅游地理复习重点及答案

1、论述题(25分)万里长城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厚重历史,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而坚强的凝聚力和战斗精神。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整体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但是据中国长城学会的科学考察显示,目前明长城有较好城墙的部分不到20%,有明显可见遗迹的部分不到30%,很多地段的长城已经不复存在,2004年更被世界古遗迹基金会2004年度全球100处最濒危遗址名单。

保护长城,迫在眉睫!请据此谈谈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原则。

答题要点: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与原则。

(根据第一章ppt自己补充)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的关系旅游资源的开发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开发和保护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有事相互矛盾的。

(1)旅游开发利用可以提高民众的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的意识:旅游者应将保护视为一种习惯,旅游业者应该充分认识旅游资源的特点,在科学的基础上谋求可持续发展的投资效应,旅游经营者应注重环境、社会、文化效应的结合,不能只讲求经济效益。

(2)开发利用为旅游资源的保护提供了必要的经费,开发不当会造成破坏。

:导致旅游资源受损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旅游者的认识和行为,旅游业者的旅游经营者的认识和行为,旅游地及旅游决策部门的认识和行为。

应从这三个方面注意环境不被破坏。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的原则1、防止开发中的破坏性建设。

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中,建造了许多与文物古迹不协调的建筑物,破坏了旅游景观和氛围,甚至是直接拆毁破坏旅游资源。

盲目的、掠夺式的开发造成旅游资源的浪费、环境污染、生态失衡更是对旅游资源的严重破坏。

2、防止利用中的超负荷接待。

承载力控制原则。

在对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应遵守生态规律,遵循生态容量的基本规律,精心测算最佳游人数量,线路和关口的游客容量。

草原旅游应着重注意这点,杜绝草原沙发生的可能。

3、文物古迹修复要整旧如故。

“修旧如旧”在我国较早地出现于1955年,是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检查评价河北省赵州桥修缮成果时讲的。

中国旅游地理 习题答案

中国旅游地理 习题答案

《中国旅游地理》复习思考题答案要点第1章中国旅游资源地理概述1.简析旅游资源的特点。

答:旅游资源是吸引旅游者并使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的关键,旅游资源与一般的资源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1)旅游资源的综合性。

旅游资源的综合性首先表现为旅游资源多是由不同的要素组成的综合体,如山岳景观由高耸挺拔的山体、林地及云雾等组成;峡谷景观由谷地、河水及林地组成。

旅游资源的综合性还表现在旅游资源开发上。

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结合在一起开发,对旅游者更有吸引力。

(2)旅游资源的地域性。

地域性是旅游流产生的根本因素。

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自然与文化环境,而旅游者天生有求新、求异的心理需要,这使得旅游者在一定的条件下跨越空间限制前往异地游览。

(3)旅游资源的不可移动性。

自然旅游资源是大自然的杰作,它们都是在一定自然地理环境下形成的,由于其规模往往巨大或与地理环境的紧密联系性,难以发生空间位移。

(4)旅游资源可重复开发性。

旅游资源在妥善保护的情况下多可长期反复利用。

旅游者通所带走的只是利用旅游资源开发的旅游产品的意念和印象。

(5)旅游资源的观赏性。

旅游资源同一般资源的最主要区别,就是它的美学特征,它具有观赏性。

观赏性影响旅游资源的品质,一般来说,旅游资源的观赏性越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就越大。

2.简述我国地貌旅游资源的特点。

答:我国地貌轮廓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下降;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脉纵横,呈定向排列并交织成网格状。

具体特点是:(1)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有被内力推移而高高抬升的高原和山地,也有低洼的盆地和平原,还有起伏和缓的丘陵。

(2)山地高原分布广泛。

(3)平原狭小,分布零散。

3.水体旅游资源都包括哪些内容?答:水体旅游资源主要包括河流、湖泊、瀑布、泉和潮汐。

4.旅游资源开发应遵循哪些原则?答: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保护、突出民族和地方特色。

(2)市场原则。

(3)权衡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

(中国旅游地理)习题参考解析

(中国旅游地理)习题参考解析

(中国旅游地理)习题参考解析(中国旅游地理)习题参考解析清华大学出版社编著:曹培培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232.人文地理学3.效益性、独特性;保护性二、选择题1.A2.D3.A三、简答题1.旅游地理的研究内容要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旅游的起因及其地理背景;旅游者的地域分布和移动规律;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保护和开发利用论证;旅游区(点)布局和建设规划;旅游区划和旅游线路设计;旅游业进展对地域经济综合体形成的妨碍;旅游业对区内环境的妨碍等。

2.①价值上的观赏性;②构景上的综合性;③空间上的地域性;④时间上的季节性;⑤使用上的永续性。

3.受破坏的缘故:1〕自然衰败:突发性的灾害和自然风化。

2〕人为破坏:建设性破坏和游客的破坏。

保护措施:1〕减缓旅游资源自然风化的对策。

2〕杜绝人为破坏旅游资源的对策。

第一,健全旅游资源法制治理体。

第二,加强旅游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

第三,完善风景名胜区保护系统。

第四,大力开展旅游资源保护的研究和人才培养。

3〕已破坏的旅游资源的恢复对策。

整旧如旧、仿古重建、生态建设。

【四】案例分析题略第二章中国自然旅游资源1、泰山、衡山、华山、恒山、嵩山2、水体3、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4、天下第二泉5、黄果树瀑布二、选择题1、D2、C3、C4、D5、C三、简答题1、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下降;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脉纵横,呈定向排列并交织成网格状。

2、特征:主峰明显、怪事众多、奇峰峻拔、宏伟险峻、时有洞穴及一线天景观。

代表名山:泰山、黄山、华山、衡山、九华山、三清山、天柱山等。

3、三江并流、长江三峡、长江三大名楼、长江三矶。

4、季节性、地域性、瞬变性、组合性5、动物:生机性、标志性、引发探奇植物:观赏性、标志性、陶冶情操【四】案例分析题略第三章中国人文旅游资源一、填空题1、太和殿;保和殿2、开斋节、宰牲节、圣记节3、寒山寺、枫桥夜泊4、张謇5、留园、狮子桥、沧浪亭6、讲究美感、注重情趣、食医结合7、嘉峪关8、顺治、雍正9、寄畅园10、新月1、A2、B3、B4、B5、B6、D7、D8、B9、B10、A三、简答题1、城墙:以增强攻城的困难城台:储存火炮、弓弩、弓矢之类武器。

《中国旅游地理》复习资料分析

《中国旅游地理》复习资料分析

《中国旅游地理》复习资料分析中国旅游地理一、名词解释:1、旅游:是分布于广阔地理环境中的一种新型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高级消费形式,是人们以旅行游览、观光购物、交流文化、体育锻炼、考察研究、休闲度假、康体疗养、消遣娱乐、探险猎奇,宗教朝觐、品尝佳肴以及探亲访友等为目的的异地暂时居留的社会现象。

2、旅游资源:凡是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被利用开展旅游活动的各种自然,人文客体或其它因素,都可以称为旅游资源。

3、旅游业:是以旅游者为对象,为旅游休闲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4、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不断变化的作用。

它可分为外营力作用和内营力作用。

5、外营力作用:是地球以外的能,其中主要的是太阳辐射热能所引起的。

主要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6、内营力作用:是由来自地球内部能的影响而形成的。

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运动、变质作用和地震。

7、地震:在地应力作用下,地壳岩层发生形变一般比较缓慢,当地应力超过某处岩层强度时,那里的岩层就会突然破裂或断裂错动,同时将受力时积聚起来的巨大能量骤然释放出来,并以纵波和横波形式地震波向各个方向传播,当传到地面时,地面便会发生震动,就是所谓的地震。

8、喀斯特地貌:地表水及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所产生的化学作用和机械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地貌。

9、水体旅游资源:凡能吸引旅游者进行观光游览、体验、参与的各种水体及水文现象,我们都可视为水体旅游资源。

10、构造瀑布:是由地壳运动使地层发生断层所形成的瀑布。

11、生物旅游资源:属于旅游观赏对象的部分动植物,因而具有香化,美化环境的功能和具有观赏,科研价值并能为旅游业所利用,而成为旅游资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2、寓意美:人们在长期的审美活动中,对某些植物形成了公认的相当明确的寓意,这些寓意深刻的观赏性植物能寄托相应的思想情感。

13、历史古迹:就是指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过程中留存下来的活动遗址,遗迹,遗物,遗风等。

中国旅游地理复习资料

中国旅游地理复习资料

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旅游(艾斯特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种现象及关系的总和。

这些人不会因而永久居留,并且主要不从事赚钱的活动。

2、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3、地文景观:地球内、外营力综合作用于地球岩石圈而形成的各种现象与事物的总称。

由山岳地貌、风沙地貌、黄土地貌、岩溶地貌、火山等构成景观。

最具魅力的景观。

4、园林: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利用山、水、植物、建筑等要素组合而成的具有诗情画意、供人颐养和游览的综合建筑艺术品。

5、丹霞地貌:红色砂砾岩在内外营力作用下发育而成的特殊地貌。

由于地壳大规模隆起。

岩层发生断裂、节理,再经过侵蚀、切割和重力崩塌的综合作用,形成悬崖陡岩、孤峰、峰林等地形。

6、旅游商品:是指由旅游活动引起的旅游者处于非商业目的购买的有形商品,主要包括地方风味饮食、土特产品和旅游纪念品等,而以旅游纪念品为核心。

7、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珍贵和濒危的动植物以及各种典型的生态系统,保护珍贵的地质剖面,为进行自然保护教育、科研和宣传活动提供场所,并在指定的区域内开展旅游和生产活动而划定的特殊区域的总称。

8、旅游区划有若干共性特征的旅游景点、旅游设施组成的地域综合体。

包括旅游资源、旅游者实现旅游目的所需的基础设施。

9、自然旅游资源:指天然赋存的旅游资源,有观赏功能或科考功能的大气物理现象和过程。

云、雾、虹、雨、雪、冰、凇、冷、暖等。

有强烈吸引力。

10、喀斯特地貌:是指碳酸盐类岩石为主的可溶性岩石,在以水的溶蚀为主的内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11、旅游地理学旅游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新兴学科。

12、旅游地:是旅游者停留并开展旅游活动的旅游目的地与旅游供给地域综合体。

13、旅游点:指以一定旅游资源为主要内容,并具有相应旅游服务功能,供旅客直接开展游乐活动的集结性场所。

旅游地理期末复习综述

旅游地理期末复习综述

中国旅游地理期末复习资料第二章中国旅游地理概述一、旅游资源的概念与分类1.旅游资源的三个共同点(1)包括自然界形成的,也包括社会创造的,其存在是客观的;(2)与旅游者直接相联系的,能激起阿游者的旅游动机,是旅游者旅游活动的对象物,能满足旅游者的特定需要;(3)与旅游业直接相联系,能为旅游业所开发利用,并产生一定的效益。

2.旅游资源概念: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3.旅游资源分类:(1)按照旅游资源的基本属性分(二分法):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2)按照旅游资源国家标准分类:按此标准,旅游资源被分成8个主类和31个亚类,共155个基本类型。

(3)按照旅游资源的形成与存在状况分类原生性旅游资源:经过漫长的自然与社会历史过程所形成,对于现今而言是先天赋予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和所有作为历史遗产的人文旅游资源(不可再生性、长期性、稳定性)萌变性旅游资源:通过现代社会发展及其投资因素新营造出来的人为旅游吸引因素(不断萌生、发展变化、可复制、可发展创新)二、旅游资源的基本性质1.审美性与文化性2.地域性与广域性3.季节性与节律性4.组合性与整体性5.“永续性”与易损性6.萌变性与创新性(从旅游审美需求以及旅游所耗时间、精力与费用等成本效益出发,旅游资源的组成因素协调配合越好、组合规模越大、组合内容越丰富,其旅游吸引力就越大,旅游价值就越高。

)三、我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1.以原生性为主的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多彩,世界地位突出2.旅游资源分布广泛而又相对集中,并具一定的地域分异规律3.地域组合特色突出,各地旅游资源互补性强4.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交融性强,文化积淀丰厚(我国观光型原生旅游资源无论在总体数量和质量上的世界地位均非常突出;度假型旅游资源在世界上则相对逊色,但仍具较大开发潜力;萌变性旅游资源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开发起点低而发展潜力很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旅游地理一、名词解释:1、旅游:是分布于广阔地理环境中的一种新型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高级消费形式,是人们以旅行游览、观光购物、交流文化、体育锻炼、考察研究、休闲度假、康体疗养、消遣娱乐、探险猎奇,宗教朝觐、品尝佳肴以及探亲访友等为目的的异地暂时居留的社会现象。

2、旅游资源:凡是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被利用开展旅游活动的各种自然,人文客体或其它因素,都可以称为旅游资源。

3、旅游业:是以旅游者为对象,为旅游休闲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4、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不断变化的作用。

它可分为外营力作用和内营力作用。

5、外营力作用:是地球以外的能,其中主要的是太阳辐射热能所引起的。

主要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6、内营力作用:是由来自地球内部能的影响而形成的。

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运动、变质作用和地震。

7、地震:在地应力作用下,地壳岩层发生形变一般比较缓慢,当地应力超过某处岩层强度时,那里的岩层就会突然破裂或断裂错动,同时将受力时积聚起来的巨大能量骤然释放出来,并以纵波和横波形式地震波向各个方向传播,当传到地面时,地面便会发生震动,就是所谓的地震。

8、喀斯特地貌:地表水及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所产生的化学作用和机械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地貌。

9、水体旅游资源:凡能吸引旅游者进行观光游览、体验、参与的各种水体及水文现象,我们都可视为水体旅游资源。

10、构造瀑布:是由地壳运动使地层发生断层所形成的瀑布。

11、生物旅游资源:属于旅游观赏对象的部分动植物,因而具有香化,美化环境的功能和具有观赏,科研价值并能为旅游业所利用,而成为旅游资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2、寓意美:人们在长期的审美活动中,对某些植物形成了公认的相当明确的寓意,这些寓意深刻的观赏性植物能寄托相应的思想情感。

13、历史古迹:就是指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过程中留存下来的活动遗址,遗迹,遗物,遗风等。

14、古代建筑:是古代人民运用建筑技术和艺术营造的生活生产场所,反映了特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和文化意识,是人类文化的物质结晶和凝聚。

15、历史文物:不叫文化遗物,是指人类社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生产和生活中所创造的,能反映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保存至今的历史遗存物。

16、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渊源于中国的鬼神思想和流行的巫术、求仙方术和黄老思想。

17、宗教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象,它不仅能满足旅游者的求知、求美、求奇的旅游动机,同时还能满足更深层次的情感要求。

18、佛教寺院是佛教徒供奉佛像、僧众住居、修行和进行各种法事活动的地方,也是信徒进香拜佛参加宗教活动的中心。

19、框景:利用门框,窗框,山洞的洞口框等,有选择的摄取另一空间的景色,恰似一幅嵌于镜框中的图画。

这种利用景框所欣赏的景物称为框景。

20、庭院园林:庭院园林是指衙署和王府之中的庭前或天井之内布置些假山,水池,花木之景,以美化庭院。

21、风景诗词,也叫旅游诗词,是指那些反映旅游生活的诗词。

22、文学是一种社会形态,是客观物质世界与心灵精神层面“心物交融”的结果。

23、社会风情:泛指一个地区的民族在特定的自然社会环境下,在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汇总所表现的风俗习惯。

24、刺绣:是“以针代笔,以线晕色”的艺术,是中国驰名世界的游戏民族传统工艺,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

二、填空:1、人文旅游资源具有的独有的特性有:人为性、时代性和文化内涵的丰富性。

2、旅游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旅游者、旅游资源和旅游业。

3、中国旅游地理的传统方法有:实地考察法、文献资料分析法、统计图表法、旅游地图法、分类对比法和技术经济论证法。

4、旅游资源的分类,是根据旅游资源的决策和开发进行归并或划分出具有一定从属的不同等级类别的工作过程。

5、两分法是把旅游资源首先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系列的一种分类系统,这是目前最常见应用广泛的一种分类方案。

6、地质旅游资源包括岩石景观、化石、典型地层、构造形迹、地震。

7、风化作用是指由于温度的变化以及大气、生物、水分等的影响,使地表岩石及矿物物理状态、化学成分在原地发生变化的过程8、剥蚀作用是指流水、风、冰川运动等外力,对地壳表层岩石、土壤的破坏作用,使岩石发生破坏、并使风化破碎的岩石离开原地。

9、搬运作用是岩石经风化剥蚀形成的碎片、土壤等,除部分残留在原地外,其余部分会被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搬运至其他地方。

10、地壳运动指地壳一直处于运动之中,表现形式主要为升降运动(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11、变质作用:指地壳中的已经形成的岩石,由于温度、压力等环境的变化,使其成分、结构、构造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12、峡谷是指谷地深峡,两坡陡峻的河谷地貌景观,峡谷风光以气势磅礴为总体特征,以“险、雄、幽、隐”为其主要美学特征。

13、被人们称为“神话世界“的九寨沟,其众多的海子和连接海子的瀑布群,构成了其风景最富有魅力的奇丽景观。

14、水体旅游资源以其形、声、色、味、影、态等因素吸引着游客,其中态可分为动态、静态两种形式。

15、长江沿河旅游资源丰富,景点星罗棋布,是我国著名的“黄金水道”和“黄金旅游线”。

最经典的景观资源集中于三峡区,堪称四百里天然画廊。

16、瀑布有多种类型,划分方法多样,从瀑布本身的气势的大小造型优美等,分为雄壮型和秀丽型。

17、生物旅游资源的特点:(1)生命性(2)可持续性(3)季节性(4)寓意性(5)多功能性18、植物旅游资源分为观赏植物、珍稀植物、奇特植物、风韵植物四大类。

19、世界著名的植物之最中,最大的花是大王花。

20、斗拱处于梁柱和其他部件结合部,作用是大木构件的接触面,是我国古建筑特有构件.方形木块为增加抗震能力,弓形短木上弯为斗,斜置长木为拱,总称斗拱.斗拱可以支撑载梁挑出屋檐,同时其纵横交错重叠富于变化,又成为重要的装饰部件.(大木构件的接触面,增加抗震能力,斗,拱,长昂)21、社会文化遗址分为古城遗址,古道路遗址,古战场遗址.22、古代建筑的主要形式宫廷建筑,楼阁建筑,亭台建筑,军事防御工程,古代桥梁,水利工程.23、唐三彩的主要色彩黄,白,绿.24、独特的崖葬的两种形式悬棺崖墓、塔葬墓.25、墓葬形制分为坟丘形制,墓穴形制及葬具,墓地建筑,墓地建筑多少不同,以帝陵为宏伟齐全。

26、基督教的三大派系新教、天主教、东正教。

27、道教宫观一般由四部分组成神殿、膳堂、宿舍、园林。

28、中国佛教四大石窟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

29、道教的主要经典道德经。

30、横三世佛是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

31、伊斯兰教礼拜殿多用进行装饰几何纹、植物纹。

32、基督教的主要节日圣诞节、复活节。

33、园林按所处的区域可分为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少数民族园林。

34、“苏州四大名园”为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

35、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公共游览性质的大型园林是曲江。

36、《清明上河图》主要描绘宋朝繁荣景象。

37、华清宫是唐朝皇家园林。

38、“七大古都”有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安阳、南京、杭州。

39、旅游的美学本质是和谐。

40、历代文人雅士所特有的审美情趣对后人的旅游观赏活动影响至深。

一方面,可以启发游人的想像,催化游人的情感,增加游兴;另一方面,唤醒游人的审美习惯,充分体味“物我感应”之神奇。

41、文学艺术旅游资源包括了风景诗词;游记;楹联;题刻;神话传说;戏剧;电影等。

42、文学艺术旅游资源开发形式有:作为新的旅游资源产生的母体加以开发;作为其他旅游资源的附属或宣传导游的依据来开发。

43、文房四宝包括: 笔,墨,纸,砚。

44、文学艺术的渗透方式有可视性,可感性。

45、电影《阿诗玛》拍摄于我国的哪个景点云南石林。

46、中国盆景有五大流派:扬州盆景、苏派盆景、川派盆景、徽派盆景、岭南盆景。

47、舟山渔民喜穿笼裤。

48、中国饮食习俗上汉族有“北人食面、南人食米。

49、杭州稠伞为伞中佳品,伞面薄如蝉翼,透风耐晒,且色彩瑰丽,透型精美。

50、壮族有抛绣球的独特的婚姻习惯。

三、选择:1、自然旅游资源除了具有一般旅游资源共同的特点外,还具有自己独有的特性。

下面哪一项是不属于自然旅游资源的特点(C )A季节性和时限性 B地带性 C空间性 D天然性2、下列不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的是(C )A 皇家园林B 佛教文化C 动植物园D 现代都市3、下列景观中,不属于地貌旅游资源的是(B)A 冰川遗迹B 地震灾害遗迹C 火山遗迹D 海岛与岛礁4、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其途径(B) 个省区市?A.十个B.十一个C.十二个D.十三个5、按瀑布景观的分布特点划分,可将瀑布划分为哪几类 (D)A 常年性与季节性 B单级和多级 C 雄壮型与季节型 D孤立型和群体型6、泉的水体地质条件将泉可划分为哪两类 (A)A 承压泉、潜水泉 B下降泉、上升泉 C 冷水泉、温泉 D 沸泉、矿泉7、黄果树瀑布位于哪个省 (B)A 四川B 贵州C 重庆 D江西8、“岁寒三友”是指以下哪三种植物(BCD)A 菊B 松C 梅D 竹9 、树冠最大的树是(B)A 望天树B 榕树C 梓柯树D 纺锤树10、下列哪种文化出现在不是父系氏族公社时期(A)A 西安半坡遗址 B山东泰安大汶口二期 C山东章丘龙山文化 D湖北京山屈家岭文化11、下列那项不属于古城遗址(D)A 殷虚遗址 B长安遗址 C 楼兰古城 D天津城12、不属于三大名楼的是(D)A 黄鹤楼 B滕天阁 C 岳阳楼 D烟雨楼13、号称世界八大奇迹的兵马俑属于(B).A 西汉帝陵 B秦始皇陵 C 宋代帝陵 D唐代帝陵14、被称为最为坚固的万里长城的是(C).A 秦长城B 楚长城C 明长城 D唐长城15、不属于革命烈士遗址的是(D)A福建的郑成功纪念馆 B南京孙中山大总统办公旧址C. 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旧址 D戚继光抗倭旧址16、下列哪一个不属于竖三世佛(C)A释迦牟尼佛 B燃灯佛 C药师佛 D弥勒佛17、中国佛教寺内的主体建筑是(B)A天王殿 B大雄宝殿 C山门殿 D观音殿18、被我国广大佛教弟子尊为祖庭的佛寺是(B)。

A少林寺 B白马寺 C开元寺 D佛宫寺19、我国现存最高的古代砖塔(C)A佛宫寺释迦塔 B大雁塔 C开元寺塔 D妙应寺白塔20、下列哪一个不属于佛教摩崖造像(C)A浙江飞来峰造像 B四川大足石刻 C老君崖 D栖霞千佛崖21、佛教主要节日佛成道日(D)A农历2月15日 B农历正月15日 C农历3月3日 D腊月8日22、闻名于世的大明宫是哪个朝代的皇家园林(B)A 隋B 唐 C汉 D 明23、隋唐时期属于园林发展的(C)时期A 生成B 转型C 全盛D 成熟24、我国历史上第一座公共游览的大型园林——曲江出现于哪个朝代(B )A 隋B 唐C 汉D 宋25、下列不属于皇家园林的是(D)A 圆明园B 颐和园C 承德避暑山庄D 陶然亭26、借园林外的远处景物组织到园林观赏视线中的构景方法为(A)A 远景B 近景 C仰景 D 俯景27、下列不属于寺观园林的是(D)A 白云观B 潭佑寺C 扬州大明寺D 杜甫草堂28、按园林所处的区域分类,杭州西湖属于下列哪种园林类型(B)A 北方园林B 江南园林C 岭南园林D 少数民族园林29、明清园林中水平最高,数量最多的园林是(B)A 皇家园林B 江南私家园林C 寺观园林D 坛庙,祠馆园林30、下列不属于“苏州四大名园”的是(D)A 拙政园B 沧浪亭C 狮子林D 余荫山房31、下列不属于“岭南四大名园”的是(B)A 余荫山房B 留园C 清晖园D 可园32、以下哪个城市被称为“最早的中国”(C)A、西安B、开封C、洛阳D、北京33、下列不属于四大名镇的是(B)A、广东佛山镇B、江苏吴江镇C、湖北汉口镇D、开封朱仙镇34、下列哪个电影节在法国举行.(A)A.嘎纳电影节B.柏林电影节C.威尼斯电影节D.莫斯科电影节35、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A ).A.诗经B.离骚C.诗歌总集D.乐府诗36、北京著名的戏曲曲种是(B ).A.豫剧B.京剧C.越剧D.鲁剧37、下列哪部作品是王勃所作(A ).A.滕王阁序B.醉翁亭记C.入蜀记D.岳阳楼记38、国际风筝节的举办地是(A).A.潍坊 B.柏林 C.罗马 D.青岛39、《枫桥夜泊》里提到的寺庙是(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