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一轮限时规范训练:第7章 第2讲 城市化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七章城市与城市化第2讲城市化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2讲 城市化一、城市化1.含义: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驱动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 (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 3.衡量指标: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4.意义(1)带来了______________的变化。
(2)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
(3)区域______________的必然结果,社会进步的表现。
特别关注:对城市化的理解不能仅局限于农村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还应该认识到乡村地区变为城市地区也是城市化。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大部分发达国家:处于城市化的________(填字母)阶段。
(2)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城市化的________(填字母)阶段。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影响(1)有利: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
(2)不利:过快的城市化会使城市______________下降,甚至出现______________问题。
2.生态城市建设(1)发展______________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______________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灵犀一点:城市化不仅对自然地理环境存在双重影响,而且对人文地理环境也产生重要影响,如对土地利用方式、居民类型及从事产业、信息和交通通达度、文化观念等都会产生影响。
一、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1.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如下图所示。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比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导致城市化的地区差异。
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城市化水平越高;反之越低。
城市化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表现出不同的进程。
特别关注:城市化水平高低与城市化速度快慢的区别前者主要由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反映,百分比越高,表明城市化水平越高;后者表示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大小。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第七单元第二讲 城市化课件 新人教版

家城市化水平差异
国家类 发展中国 型 发达国家 家 比较项目 早(英国 最早,从 晚(20世纪 早晚 18世纪 中叶以来) 起步 中叶开始) 时间 国家独立 原因 工业化早 较晚,工 业化晚
国家类型 比较项目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快慢
趋缓(甚至停 滞)
快
目前速 度
原因
城市化已推 民族经济发展, 进到相对成 人口增长迅速 熟阶段
学以致用
1 . (2011· 高考浙江文综卷)下表为
2005 年联合国城市研究机构发布的
关于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英国
等四国的城市化水平表。据此完成
思维升华 3 .针对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城市环境 问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进行改善? 答案:为了改善城市环境,可以从减少 或分散污染源,增加绿化面积等方面入 手。如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加强对 城市的管理;采取建设立交桥,
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错开市
民上下班时间等措施,改善城市交通 条件;通过加强城市绿化和使用清洁 燃料等手段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2.城市化水平:用
_______________ 总人口的比重
城市人口占
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它体现
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3.动力机制
含义 吸引 人 _______ 拉 群来到城 力 市的因素 使得人群 推 ________ 离开 力 乡村的因 素
表现 ______________ 、 就业机会多 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 文化设施齐全、 交通便捷 _________________ 等 人口_______ 增长快 、对土 地压力大、收入低、 短缺 社会服务_________ 、 自然灾害等
而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则反映城市的发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一轮限时规范训练:第7章 第1讲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第七章城市与城市化第1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0·海南地理)某沿海城市人口达1 600万,约60%居住在离市中心3千米的范围内。
城市人口54%居住在贫民窟。
下图示意该城市与大型商贸中心不同距离段的用地构成。
据此完成1~3题。
1.影响该城市大型商贸中心区位的主导因素是()。
A.工业B.行政中心C.海洋运输和贸易D.居民人口密度2.该城市开发最充分的区域距离大型商贸中心()。
A.0~8 km B.9~16 kmC.17~24 km D.25~35 km3.该城市自市中心向外()。
A.依次分布着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B.依次分布着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C.土地开发比例逐渐降低D.没有形成明显的功能分区解析第1题,本题组主要考查城市功能分区及其区位主导因素。
从图中可以看出与大型商贸中心较近的地区土地利用主要为海港和其他建筑,故大型商贸中心区位的主导因素是海洋运输和贸易。
第2题,本题考查考生读图分析能力。
从图中信息可知,在距大型商贸中心0~8 km范围内,城市内部的土地全部开发。
第3题,本题考查城市的地域结构。
从题中信息可知,城市60%的人口居住在离市中心3 km的范围内且在距商贸中心5 km范围内有海港、工业区分布,因此该城市商业区、工业区和居住区没有明显的界线,即该城市自市中心向外没有形成明显的功能分区。
答案 1.C 2.A 3.D(2011·福建文综,5~6)某城市岛国大力建设公共住房(即由政府控制的低成本住房),解决了80%以上国民的居住问题。
下图示意2008年该国公共住房的空间分布。
读图完成4~5题。
4.该国公共住房()。
A.呈现出明显的等级分布B.相对集中分布在城市中部C.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向外呈环状分布D.沿快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线分布5.该国公共住房布局主要考虑城市的()。
A.功能分区、基础设施B.人口分布、产业结构C.土地价格、休闲娱乐D.环境质量、历史文化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中心城区位于中南部,公共住房并不是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呈环状分布,也未体现出明显的等级分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7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2讲 城市化教学案(含解析)

【第2讲城市化】之小船创作1.城市化概述(1)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驱动力(3)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4)意义①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
②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
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2.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时间变化: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C(阶段,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处于A或B(填字母)阶段。
如下表所示。
[知识拓展] 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判断方法1.郊区城市化指城市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从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绝对数量下降的现象。
一般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如图1所示。
2.逆城市化指城市人口由市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的现象。
一般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并且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
如图2所示。
3.再城市化发达国家针对大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带来的问题,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大城市中心区继续萎缩,并实施了一系列城市复兴计划,使大城市出现再城市化的现象。
如图3所示。
图1 图2 图3[易误点拨] 逆城市化并不是城市化的倒退虽然逆城市化阶段人口向市外迁移,但其性质还是城市人口,并不从事农业活动,因此逆城市化是城市化的高级阶段,并不是城市化的倒退。
◎考法1 依据相关统计图表分析,考查城市化进程与特点(2019·全国著名重点中学高考冲刺)城市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城市化速度变化可用倒U型曲线来表示。
读图完成1~2题。
1.依据城市化速度曲线图可以推断( )A.M点、N点城市化水平相同B.MP阶段城市化问题突出C.PN阶段,城市化水平逐渐下降D.N点后城乡差距扩大2.英国是城市化最早的国家,英国城市化目前处在( )A.MP阶段B.P阶段C.PN阶段D.N阶段1.B 2.D[第1题,M点处于城市化起步阶段,速度慢,水平较低,PN阶段城市化速度降低,但城市化水平并未降低,N点城市化水平高于M点;MP阶段是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这个阶段会出现很多城市化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住房紧张等;N点之后城镇人口规模趋于稳定,城乡之间的差距缩小。
高考地理人教版课标统考版一轮核心突破课件第7章第2讲城市化

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 ④城市环境质量的改
• [解析] 第(1)题,图中奥地利、比利时、瑞 士三个国家城市化增长速度在1980~1984年
为负值,说明这三个国家出现逆城市化问题。 瑞士在1984~1989年仍是逆城市化状态,奥 地利、比利时在1984~1989年的城市化增长 速度为正值,是再城市化现象。第(2)题,西
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
现及原因 原因
基础设施完善
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 [知识扩展] 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
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以英国城市化进程为例)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时间 19~20 世纪
20 世纪 50~70 20 世纪 70~80 年 20 世纪 80 年
• 〔提升演练〕 • (2020·福建模拟)读城市化水平和速度关系图。
完成(1)~(2)题。
• (1)据图可B知( ) • A.城市化水平20%时中心城市辐射作用强 • B.城市化水平30%~70%为快速发展阶段 • C.城市化水平60%是城市化速度的转折点 • D.城市化水平D 70%时城市化速度达到峰值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发展中国家,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 B.a发达国家,发展速度快,水平较高 • C.b发展中国家,处在城市化后期阶段
• 设问信息: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 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2.不透水面增加的影 响。 调动知识: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考向一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20·湖 北 省 黄 石 、 仙 桃 等八市联考)读“苏州市20世纪 80年代-21世纪10年代的土地 利用类型转移矩阵表(%)”。提 示:表中表示20世纪80年代~ 21 世 纪 10 年 代 有 5.89% 耕 地 转 变为林地。完(1)~(2)题。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七章第二讲 城市化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2. 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区别:①郊区
城市化:指城市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从城市中心向郊 区迁移,中心区人口绝对数量下降的现象。②逆城市化:是
指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迁移的现象。③再城市化:发达
国家针对大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带来的问题,采取各种措 施,防止大城市中心区继续萎缩,并实施了一系列城市复兴 计划,使大城市出现再城市化的现象。
第二讲
城市化
人口向城镇集聚、城市范围不断扩大、城市化、城 市化水平、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城市化初期 关键术 阶段、中期加速阶段、后期成熟阶段、合理的城市 语 化、过快的城市化、生态城市、节能建筑、绿色交 通、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协调、良性循环 (1)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分初期缓慢发展阶段、中期 加速阶段和后期成熟阶段。 关键规 (2)世界城市化空间的差异,表现在发展中国家与 律 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时间、速度、城市化水平及所 处阶段的不同。
很快 ,市区出现了城市化问题 城市化推进_______
C: 后期阶段 _________
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 缓甚至停滞
3.地区差异 C 填字母)阶段。 (1)大部分发达国家:处于城市化的 __( 或B 填字母)阶段。 (2)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城市化的 A _____(
1.影响
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 原因 求提高,郊区基础设 人口增长快,农村劳 施完善 动力过剩
1. 城市化水平高低与城市化速度快慢不同。城市化水
平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反映,百分比越高,城市化水 平越高;城市化速度是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大小。 如发达国城市化水平高,但目前速度慢;而发展中国家相 反。
有起步晚、速度快的特点,对应着图中的丁折线;世界平均
【三维设计】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七章 第二讲 城市化随堂巩固

一、选择题下图为“广州市不同年份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
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农村人口逐年下降B.2001年前城市人口增加主要源于当地农村人口的转化C.2001年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加快D.广州未来的城市化速度将不断加快2.近年来引起广州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国家户籍政策的调整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D.城市用地规模扩大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农村人口从1983~2001年基本没有变化,2007年农村人口下降,故A错;2001年前,农村人口相对稳定,说明城市人口的增加并非主要来自农村人口的转化,故B错;2001年后农村人口急剧减少,城市人口迅速增加,说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加快,故C正确;2007年广州市的城市人口比重已达到90%以上,未来城市化速度将减缓,甚至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第2题,国家户籍政策的调整是为了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而实施的,并非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根本原因,故A错;生产力的发展是引起广州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根本原因,故B正确;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只是起到促进城市化的作用,故C 错;城市用地规模扩大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并非根本原因。
答案:1.C 2.B(2012·郑州模拟)我国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湘、赣9省区是中部经济地带,以东以南(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东部经济地带,以西为西部经济地带。
下图中左图是2002年我国城市化差异分布图,右图是城市化发展阶段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我国的城市化水平( )A.东部地带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B.中部地带总体上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C.西部地带仍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初期缓慢发展阶段D.总的来说,我国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初期阶段4.西部经济地带( )A.环境问题以环境污染为主B.冬半年各省份受寒潮影响都很大C.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D.跨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三大水系解析:第3题,由题图及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总体上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7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1讲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考点一 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布[知 识 整 合])1.城市土地利用一般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等不同类型。
2.城市功能分区(1)形成:因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相同,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集聚。
(2)城市主要功能区的特征及区位(3)影响因素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城市地域结构,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因素有多种,主要有经济、社会、历史、行政四方面,它们的影响如下图所示:(4)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影响经济因素:通过地租的高低影响城市功能分区。
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通达度和距市中心的远近。
①交通通达度:城市不同区域,交通的通达度不同,土地租金存在相应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②距市中心的远近:距市中心的远近不同,地租高低相应地存在差异,因不同活动的土地利用付租能力大小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特别提醒】 城市功能分区≠城市用地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用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比如商业用地不等同于商业区,商业用地是指商业活动占用的土地,而商业区中除了商业活动外,还有其他活动,即用地类型除了商业用地外,还有住宅用地、交通用地等。
[深 度 思 考])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方法[题 组 递 进])1.(2010·江苏地理)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比例时空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曲线①、②、③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符合一般城市三类用地时空变化特点的是()。
A.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B.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C.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D.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2)2005年与1990年相比,距市中心12千米处()。
A.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居住用地比例减小B.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C.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工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D.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解析第(1)题,三类用地中,商业用地面积比例最小,付租能力最高,在城市中心区面积比例增加;工业用地因用地规模较大,付租能力较低,主要布局在城市外围,居民区为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面积大,且分布于城市中心附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城市化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4·南京调研)读图完成1~2题。
1.城市化第Ⅱ阶段,主要出现()。
A.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B.逆城市化现象
C.第一、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
D.生物多样性增多
2.当前,下列国家中最可能处于城市化第Ⅲ阶段的是()。
A.埃及B.中国C.德国D.印度
解析第1题,Ⅱ阶段是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会出现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
第2题,发达国家多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
答案 1.A 2.C
(2014·山西太原一模)标准值是指一个国家某项数据与世界平均水平之差的标准化数值。
下图示意1965~2005年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演
变过程。
据此完成3~4题。
3.图示信息表明()。
A.1995年以前,我国城市化稳步发展
B.1965~1975年,我国城市化与世界同步发展
C.1975~1995年,我国城市化水平超越了经济发展水平
D.1995~2005年,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逐渐相适应
4.由图示信息可推测我国目前()。
A.城市化仍处于初期阶段
B.大部分地区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C.城市化快速发展
D.城市化进程已经完成
解析第3题,1995以后城市化水平与GDP标准值的差距迅速缩小,说明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逐渐相适应。
第4题,我国城市化水平与世界城市化水平的差距在快速减小,不断接近其平均水平。
答案 3.D 4.C
(2011·浙江文综,1~2)下表为“2005年联合国城市研究机构发布的关于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英国等四国的城市化水平表”。
完成5~6题。
5.甲、乙、丙、丁依次代表的国家是()。
A.日本、英国、泰国、沙特阿拉伯
B.日本、英国、沙特阿拉伯、泰国
C.英国、沙特阿拉伯、日本、泰国
D.英国、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
6.下列关于乙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出生率低
B.人口集中在东南沿海城市
C.人口集中在中部平原城市
D.人口集中在绿洲城市
解析第5题,给出的四个国家中,英国城市化水平最高,因此排除A、B 选项。
沙特阿拉伯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石油资源丰富,人口大多从事与石油有关的行业,因此城市化水平高于日本。
第6题,乙国为沙特阿拉伯,属热带沙漠气候,人口集中在绿洲城市。
由于它是发展中国家,因此人口出生率较高。
答案 5.C 6.D
(2014·山东临沂一模)下图为“我国某工业城市气候资料图”。
读图完成7~8题。
7.该城市市区年降水量大于郊区的原因是()。
A.海拔高,多地形雨
B.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C.受台风影响大,多台风雨
D.受冷锋影响大,多锋面雨
8.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最可能表示重化工业区的是()。
A.①B.②C.③D.④
解析第7题,市区受热岛效应影响,温度较高,上升气流较强,降水较多。
第8题,③处冬、夏气温均最高,说明受人为因素干扰最严重,最可能为重化工业区。
答案7.B8.C
(2014·福州期末)下图是“我国某大城市各类土地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读图完成9~11题。
9.当①线变成②线时,住宅功能区可拓展到()。
A.一环路B.二环路C.三环路D.环城路10.近年该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主要原因是()。
①城区用地紧张,地租上涨②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③为了缓解城区日益
严重的环境污染④郊区廉价劳动力丰富⑤人口向郊区迁移
A.①②⑤B.①②③C.②③④D.③④⑤11.近年该市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逐渐从市中心向二、三环路迁移,主要原因是()。
①二、三环路地租比市中心低②市中心交通拥堵③二、三环路人流量更
大④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⑤市中心人口减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④
解析第9题,根据图示及各类土地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可知,当①线变成②线时,住宅区可拓展到三环路。
第10题,由于市中心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为了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工厂纷纷外迁。
第11题,影响商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市场和交通,近年来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从市中心向二、三环路迁移,一方面由于二、三环路地租较低,能够降低经营成本;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心市场的萎缩;更重要的是二、三环路交通便利,能够为商业活动带来大量消费人群,满足其市场需求。
答案9.C10.B11.D
二、综合题(共46分)
12.(2014·山东青岛一模)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趋势,是实现社会
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和必由之路。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4分)
材料一1996~2004年福州市非农业人口与耕地、建设用地变化图。
材料二1996年和2004年福州市的土地利用结构。
(1)简述该市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变化过程,并据此推测在这一阶段该市的城市
化特点。
(12分)
(2)据材料分析该市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2分)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市耕地减少,建设用地增加,城市化发展较快。
第(2)题,由材料可知,该市耕地不断减少,建设用地增加,交通用地相对较少,未利用土地比重较高。
答案(1)1996~1998年,耕地大量减少,建设用地增加很快;1999~2001年,耕地减少幅度较小,建设用地增加幅度较小;2002~2004年,耕地又呈现大幅度减少,建设用地呈大幅度增加。
城市化加速发展。
(2)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建设用地不断增加,新增城市建设用地占用大量耕地;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增长较多,交通用地增长相对较少(可能进一步加剧交通问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2分)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北京成为全国政治中心。
20世纪50~70年代的发展,使北京从一个消费城市变成一个工业化城市。
改革开放后,北京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目前,北京已被确定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教育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宜居城市”。
材料二北京城市空间变化图(图甲)和北京人口数量变化图(图乙)。
(1)依据图甲,分别说出第Ⅱ、Ⅲ阶段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最快的方向。
(5分)
(2)说出图甲、图乙中能直接反映出的北京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点。
(5分)
(3)1948~1958年和1998~2008年是北京人口两个快速增长阶段,请任选其中一个阶段,简述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7分)
(4)说出北京人口迅速增长对城市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5分)
答案(1)第Ⅱ阶段:向北(或西北)。
第Ⅲ阶段:向东。
(2)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3)1948~1958年:政治中心的确立;医疗条件的改善;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自然增长量大。
1998~2008年: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城市服务功能强(或医疗条件好,教育水平高),吸引大量人口
迁入。
(4)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环境污染加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