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化学及鱼类发育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精)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单

89 皮革化学与工程 四川大学
90 高电压技术与系统信息监测及新技术 重庆大学
91 西南资源开发及环境灾害控制工程 重庆大学
92 微生物资源开放研究 云南大学
93 生物医学信息工程 西安交通大学
94 电子陶瓷与器件 西安交通大学
10 高温材料及高温测试 上海交通大学
11 先进陶瓷与加工技术 天津大学
12 固体力学 同济大学
13 光电技术及系统 重庆大学
14 光电信息技术科学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15 海洋地质 同济大学
16 海洋环境科学 厦门大学
17 海洋遥感信息处理 青岛海洋大学
72 工业生物技术 江南大学
73 生物医学工程 浙江大学
74 濒危野生动物保护遗传与繁殖 浙江大学
75 动物分子营养学 浙江大学
76 海水养殖 青岛海洋大学
77 材料液态结构及其遗传性 山东大学
78 计算智能与信号处理 安徽大学
79 地球空间环境与大地测量 武汉大学
80 植物发育生物学 武汉大学
81 华中科技大学
83 硅酸盐材料工程 武汉理工大学
84 有色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 中南大学
85 聚合物成型加工工程 华南理工大学
86 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 华南理工大学
87 基因工程 中山大学
134 蛋白质化学及鱼类发育生物学 湖南师范大学
135 微生物与植物遗传工程 广西大学
136 智能制造技术 汕头大学
137 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华北工学院
103 造山带与地壳演化 北京大学
104 生物信息学 清华大学
Pericardin蛋白的表达纯化以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P r adn蛋 白的表 达纯 化 以及 多克 隆抗 体 的制备 ei r i c
赵碧峰 , 唐雄 卓 , 李发祥 , 肖丽娜 , 杨 荣 , 江志钢 , 吴秀山 王跃群 ,
( 湖南师范大学蛋 白质化学及鱼类 发育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心脏发 育研究 中心 , 中国 长沙
摘 要
40 8 ) 10 1
t e Ne e l n h t a b t we e i h w Z aa d w i r b i r mmu e t u f d r c mb n n r ti e e ae a t o y h n i o y e s n d wi p r e e o i a tp o en t g n r t n i d .T e a t d h i i o b b
Z A ieg, A GXi gz u , I axa g XA it ,Y N og, H OB - n T N o — o L —in , I O L—a A G R n f n h F r
JA h —a g,WU Xi—h h ,WA u —u I NG Z i n g us a NG Y eq n ( et r er D vl m n,K yLbo MO r eeom n i oyadPo i h ms y C n r o at ee p et e a f Ef vl et o g n rt nC e ir, ef H o o D p Bl e t
21 0 2年 4月
湖南师范大学 自然科学学报
J u a fNau a ce c fHu a r lUn v ri o r l o t rlS in e o n n Noma ie st n y
Vo . 5 No 2 13 .
Ap ., 01 r 2 2
各大学生物专业介绍

北京大学生物科学(本科类)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生命科学是21世纪迅猛发展的学科,是当今最令人瞩目的前沿学科。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前身是创办于1925年的北京大学生物学系,是我国高等学校中最早建立的生物学系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集中了北大、燕大、清华三所大学生物学人材的精英,形成了北京大学生物学系,1993年又在原生物系的基础上建立生命科学学院。
数十年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国家培养了5000多名生物科学工作者,其中有27人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
生命科学学院现有教授41人(院士3名,长江特聘教授8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4人)、副教授24人、博士生导师39人;具有博士授予权的学科8个,硕士授予权的学科12个,同时是全国首批生物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院有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等5个国家重点学科;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生物膜及膜生物工程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授及研究生主要从事细胞分化与细胞工程、非细胞体系核重建、模式生物发育机制、蛋白质结构与功能、蛋白质工程及蛋白质组学、核酸和基因工程及基因组学、基因表达控制、结构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神经生理、生态学等多方面的研究。
学院是教育部的“国家理科生物学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是目前国内综合实力最强的生命科学学院。
学院以生物科学专业招生,3年级开始按学生的志愿和成绩分为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2个专业,学制均为四年。
学院特别重视基础知识教育和实验技能的培养,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都由教授主持主讲。
学生将学习广泛的公共基础课,以及包括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等生物学基础课和专业课。
学生除了掌握每门课程的实验技术外,还要在四年级选择模块化的综合实验课程,目的是加强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学校和生命科学学院还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本科生科研基金,用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所有学生都在四年级时进行全面的毕业论文训练。
湖南师范大学特色专业

湖南师范大学特色专业湖南师范大学是全国著名的师范院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全国师范院校综合实力稳居前十,在第七名上下波动。
2011年教育学学科(教育学包括教育学、体育学等2个学科类,共有9个本科专业)全国排名第十三。
第一选择还是文科类的师范类专业——中文、历史学、教育学、英语,还有新闻系也值得一提,在湖南省内较强。
物理、数学和化学也说得过去,此外,生命科学院的生物科技因为有一个院士和几个国家级实验室,值得考虑。
另外,还有几个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特色师范类专业):体育教育、英语、生物科学、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化学、数学、物理学、历史学。
发育生物学学科湖南师范大学发育生物学学科点的发展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初的鱼类发育生物学研究,以刘筠院士为首的课题组在深入研究我国四大家鱼生殖细胞发育与受精规律的基础上,从理论上阐明了池塘条件下四大家鱼不能自然产卵的原因,为我国解决了四大家鱼人工繁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理论问题。
上世纪70年代,开展了中华鳖、乌龟、牛蛙生殖细胞的发育规律和人工繁殖研究,并大面积推广应用。
80年代以来,重点开展了多倍体鲫鲤的研究,在世界上首次获得了两性可育的异源四倍体鲫鲤群体,利用四倍体鱼制备出的世界首例三倍体鱼并在全国28个省市推广应用,产生了重大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 本学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除继续开展鱼类发育生物学研究外,还开展了心脏发育、神经管发育、骨骼发育与细胞凋亡以及发育中的蛋白质组学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
1996年,我校“鱼类发育生物学与蛋白质化学”获准立项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00年获得发育生物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被确定为湖南省重点学科;2001年以梁宋平教授为主任的“蛋白质化学与鱼类发育生物学”实验室被批准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5年“长江学者”张健教授领衔的“动物重要器官发育的基因调控”获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计划资助;2006年“多倍体鱼繁殖及育种技术研究中心”被批准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刘少军教授任主任。
解冻冷门专业生物科学未来的热点专业

解冻冷门专业:生物科学未来的热点专业生物科学专业——未来的热点专业总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生物的世纪,生物学的前景相当广漠。
但是近几年,生物科学多次成为红牌专业,因为国内的生物行业还未成熟,医药行业仍是化学专业主导,所以本科生毕业大体找不到好工作,想做科研的话就要做好考研考博的准备。
其次,转行率极高,毕业后做什么的都有。
在这条路上,有太多半途放弃的人。
那么,什么样的孩子,才适合这个专业呢?一、学习内容生物科学专业包括了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两个专业方向,这些专业学科主要培育学生学习生物科学技术方面的大体理论、大体知识,学生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进而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与管理的大体能力。
其核心课程主要包括了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普通生态学等学科;必修课程则包括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大学数学、大学物理学、生物统计学、发育生物学、生物技术概论、进化生物学等。
高考院校库对于该专业的介绍是这样的: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科学方面的大体理论、大体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必然的教学、科研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大体理论和大体知识:2.掌握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方面的大体理论、大体知识和大体实验技术;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4.了解国家科技政策、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5.了解生物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大体方式;具有必然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二、就业前景生物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直接从事科研方面工作的可能性不大,部份毕业生转向其它行业,部份毕业生从事相关专业的下游技术工作。
湖南师范大学简介

湖南师范大学创建于1938年,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
学校现有5个校区,占地168公顷,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主校区西偎麓山,东濒湘江,风光秀丽,是全国绿化“400佳”单位之一。
学校现有23个学院,3个教学部,本科和研究生专业覆盖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等11个学科门类。
学校拥有发育生物学等6个“十一五”国家重点学科、伦理学等9个“211工程”“三期”重点建设学科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18个“十一五”省级重点学科,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4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8个专业硕士学位及高等学校教师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74个本科专业;拥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中国语言文学和历史学两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湖南师范大学中心等1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中心);拥有蛋白质组学与发育生物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蛋白质化学与鱼类发育生物学、化学生物学与中药分析、低微量子结构与调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多倍体繁殖与育种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微生物分子生物学、蛋白质组学与发育生物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等7个国家和部省级科技创新平台以及微生物学与生物技术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600多人。
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人选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科研团队1个;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84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人、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教学名师3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25人;湖南省“芙蓉学者”、“121人才工程”人选、“普通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00人;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特聘教授17人;学校先后同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所大学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积极引进人才、智力和资金,开展科研合作。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单(全)

6
智能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李培根
吴澄
1999年12月-2003年12月
华中理工大学
第三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单
序号
实验室名称
学校名称
1
地表过程分子与模拟
北京大学
2
量子计量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3
蛋白质科学
清华大学
4
水沙科学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武汉大学
5
先进反映堆工程与安全
清华大学
6
认知科学与学习
天津大学
14.
光电信息技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郁道银
母国光
1999年9月-2002年12月
15.
生物活性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张琚
俞耀庭
1999年9月-2001年12月
16.
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冯守华
倪嘉缵
1999年9月-2004年12月
吉林大学
17.
超分子结构与谱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张希
湖南大学
45
聚合物成型加工工程
华南理工大学
46
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
华南理工大学
47
基因工程
中山大学
48
组织移植与免疫
暨南大学
49
皮革化学与工程
四川大学
50
高电压技术与系统信息检测及新技术
重庆大学
51
西南咨询开发及环境灾害控制工程
重庆大学
52
微生物资源开发研究
云南大学
53
生物医学信息工程
西安交通大学
54
东南室
千里走高校:湖南师范大学校园文化及招生特色

湖南师范⼤学钱钟书笔下的“三闾⼤学” 湖南师范⼤学地处岳麓⼭下,与湖南⼤学毗邻。
沿着⼭路从爱晚亭下⾏⼗⼏分钟,拐过⼀个弯就是湖师⼤的地界了。
相⽐之下,湖南师⼤在清幽上更胜⼀筹,处处绿树掩映。
泛出新绿的草地上,三三两两坐着读书的学⽣。
他们脸上透着⼀股端庄凝重之⽓。
毕业后,他们中的很多⼈将⾛上三尺讲台,成为传道授业的⼈民教师。
⾸批进⼊ “211”重点建设⾏列 1938年,湖南蓝⽥,国⽴师范学院在抗⽇烽⽕中诞⽣。
这就是湖南师⼤的前⾝。
钱钟书在长篇⼩说《围城》中描写的“三闾⼤学”原型就是这⾥。
那时,这⾥群英荟萃——钱钟书、沈同洽、徐燕谋、罗暟岚、刘重德、赵甄陶、张⽂庭等众多知名学者先后执教于此。
1984年,学校更名为湖南师范⼤学,1996年成为国家⾸批“211⼯程”重点建设⼤学,后⼜合并了湖南教育学院、湖南政法管理⼲部学院和湖南医学⾼等专科学校。
⽬前,学校共有74个本科专业,以⽂学、历史、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物等⽂理基础学科见长,⾳体美和教育类专业在当地颇有影响。
学校拥有教育部⼈⽂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道德⽂化研究中⼼、中国语⾔⽂学和历史学国家⽂科基础学科⼈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国家⽣命科学与技术⼈才培养基地等13个⼈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中⼼),还拥有蛋⽩质组学与发育⽣物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以及蛋⽩质化学与鱼类发育⽣物学等7个国家和部省级科技创新平台。
有的家长误认为湖南师⼤只是培养教师的学校。
事实上,学校近年已在向综合型⼤学⽅向发展。
⽬前,在校⾮师范⽣的⽐例已超过50%。
学校允许师范类与⾮师范类学⽣互通。
学⽣在校学习⼀两年内,可转专业。
湖南师范⼤学副校长黎⼤志介绍,如果学⽣想转专业,只要提出申请并有正当理由,学校经考核后会尽量满⾜学⽣意愿。
如有些学⽣表⽰“学该专业有基础”、“学此专业好就业”、“对当⽼师感兴趣”等,经学校认可后都能转专业。
据了解,每⼀届都有近10%的学⽣转专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白质化学及鱼类发育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接受教育部评估
2005年9月5日-6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专家组一行8人对我校“蛋白质化学及鱼类发育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进行了现场评估。
5日上午,评估报告会在学校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举行。
参加报告会的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专家组成员:南开大学耿运琪教授、北京大学瞿礼嘉教授、厦门大学彭宣宪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张大兵教授、东北林业大学刘桂丰教授、山东大学曲音波教授、山东农业大学陈学森教授和教育部工作人员李小跃同志。
省教育厅申纪云副厅长及科技处徐伟处长,学校刘筠院士、党委书记张国骥、副校长梁宋平、周景明、龚维忠、冀学锋、瞿树林、蒋洪新、科技处处长夏立秋以及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罗琛教授和该实验室的全体老师参加了评估报告会。
会议由学校副校长蒋洪新主持,学校党委书记张国骥代表学校致欢迎词。
评估报告会上,评估专家听取了实验室主任梁宋平教授关于2001到2005年实验室整体建设情况的汇报,随后实验室刘少军教授、罗琛教授、张健教授、吴秀山教授和梁宋平教授5人分别做了"异源四倍体鲫(鲤)鱼和三倍体湘云鲫(鲤)研究"、“鱼类发育的基因表达调控”、"心脏发育的基因调控"、"疾病相关蛋白的鉴定与功能分析"、“蜘蛛毒素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及蛋白质化学与蛋白质组学技术发
展与应用”的研究工作汇报。
汇报会上,专家们针对汇报内容进行了现场提问。
下午,专家组对实验室进行了现场考察,核对了该实验室的科研项目、研究论文、获奖成果、发明专利、重大仪器与建设经费、人才培养等有关的材料,分别召开了实验室成员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
6日上午,专家组召开了小组会,在对实验室的各项条件进行认真讨论的基础上形成了专家组的评估意见。
评估意见认为:湖南师范大学“蛋白质化学及鱼类发育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主要围绕蛋白质化学与蛋白质组学、发育生物学等生命科学前沿研究领域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已在蜘蛛毒素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多倍体鱼类育种、心脏发育调控机制、基因敲除和基因表达调控等研究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研究方向明确,定位准确。
同时,该实验室的部分研究成果如湘云鲫(鲤)的研究已产生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该实验室5年来,承担了国家“863”计划课题3项、“973”重大计划子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项等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总经费3667.2万元,实验室具备较强的承担国家重大、重点科研课题的能力。
实验室5年来发表论文256篇,其中SCI论文74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国家发明专利4项。
实验室各研究方向均取得了重要进展,整体水平较高,特别是异源四倍体鱼和三倍体湘云鲫(鲤)鱼、蜘蛛蛋白质毒素的结构与功能、心脏发育的基因调控等方面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原创性,取得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在国内外学
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实验室十分注重人才引进和团队建设,先后从国外引进了一批高水平的青年学术带头人,其中教育部长江学者2名、湖南省芙蓉学者2名和湖南师大潇湘学者1名,形成了以刘筠院士和梁宋平教授为学术带头人、包括长江学者和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在内的优秀中青年教授为主体、基础扎实、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的研究队伍,2004年获得教育部科技创新群体,并形成了严谨求实和团结协作的优良学术氛围。
实验室主任在蛋白质化学与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面具有很高的学术造诣,在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均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专家组对实验室的人才培养、技术平台建设、学术交流、制度建设和依托单位的大力支持等方面也给予了充分肯定。
在肯定实验室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专家组也建议实验室一定要注意成果标注重点实验室名称、凝练研究方向;实验室内部各研究室之间要加强学术交流;要按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管理办法,设立开放课题和实验室运行专项经费。
校长刘湘溶对专家组给予重点实验室的评估和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表示学校一定按照专家组的意见和要求进行专项研究,尽全力支持“蛋白质化学及鱼类发育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力争上一个新的台阶。
这次教育部组织了6个专家组对全国高校中的48个重点实验室进行评估,评选20%的优秀重点实验室进行重点建设,评出10%的不合格实验室将进行淘汰。
有关最终评估结论,将在专家组向教育部汇报后再行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