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民币》公开课教案

《认识人民币》公开课教案
《认识人民币》公开课教案

庐山路小学王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知道1元二10角,1角

=10 分。

2 .通过猜钱和购物等活动,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类物品若干(标上不同的价格)。

每组一个钱篮(内装1 角、2 角、5 角、1 元面值的人民币)。生准备-5 元至一

分的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猜猜他是谁》

二、情景引入,揭示和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看学生照片,引出买东西要用到“钱” ,钱在中国还叫“人民币” ,板书课题,生读课

题。

三、师生互动,合作学习

(一)、认识人民币

1 、学生全班交流:孩子们都认识哪些人民币啊?通过交流,使全班孩子对人民币有一个

初步的认识:钱上有图案、颜色、花纹

2、从学生的回答中找出人民币上有“国徽” ,对孩子进行爱护人民币和合理用钱的教育。

3、猜猜我手上的人民币是多少钱?老师带着孩子逐步认识人民币上颜色、中国人民银行、数字、汉

字,从而体会到认识人民币要找到主要特征。

4、按照上面的方法依次认识:5 元、2 元、一元、5 角、1 角、5 分、2 分、1 分、6 角、8 元、

一元5 角。在认识2 元时,看它的的背面,了解如果从人民币的背面来看,该怎么看?并对2 元和2 角进行比较,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人民币上不是有2 就是2 元。认识6角和8 元时,让孩子对人民币能进行简单的计算。然后得到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并对人民币按照质地不同分为“纸币”和“硬币” 。

5、认识盲文

(二)、买橡皮擦,学习“元” 、“角”、“分”

1、出示橡皮擦和橡皮擦的标价签,认识商品的标价签,看得懂标价签的信息,知道商品

卖多少钱。

2、小组活动:

(1)请组长一张一张地拿出来,带着大家认识这些人民币。

(2)然后小组内商量:要买这个一元钱的橡皮擦,应该怎样付钱?关键是,怎么让你们小组中的每一个人,都能拿到合适的钱。

3、学生汇报,老师把4 种卖法都贴在黑板上。

(1 )用1 元钱

(2 )5 个2 角

(3 )2 个5 角

(4 )10 个一角提问:他用的是一元钱买到橡皮擦的,但那三个小朋友用的是10 角钱,为什么也能

买到

了这个一元钱的橡皮擦?从而使孩子认识到一元=10 角,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4、观察老师一元钱的拿法。

5角、2角、2角,差1角,就用5分、2分、2分、1分来凑。从而得到

1 角=10 分,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5、通过付钱的活动,引导学生得出:1 元比1 角多、1 角比1 分多。小结:我觉得孩子们特别会学习,通过前面的学习,孩子们认识了这么多人民币,也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还知道了一元=10 角、一角=10 分。

(三)集体购物

1、8 名售货员到指定位置,其他孩子进行讨论:购物要注意什么?出示:购物要注意什么?文明、

安静、有秩序、算清账目。要求:

(1 )听音乐,音乐开始,我们的购物活动就开始,音乐停止,孩子们就必须马上回到自己的位置上静息。

(2 )为了节省时间,我们每个人只能买一样商品就回来。

2、购物活动

3、学生汇报:(1)你用多少钱买到了什么东西?

(2)你卖的是什么?每个多少钱?

四)集体看钱的演变史。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