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教育技术》0413考试重点
7月全国自考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代教育技术试题课程代码:0041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954年发表《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一文,指出传统教学的缺点,提出使用教学机器解决教学问题,推动了当时程序教学运动发展的学者是()A.普莱西B.伯克C.戴尔D.斯金纳2.教育技术术语的最早出现时间是()A.1928年B.1938年C.1948年D.不明确3.教学媒体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把储存的信息内容重新再现的能力,称为教学媒体个别特性中的()A.表现力B.重现力C.参与性D.受控性4.能扩大教学规模和学习资源的媒体为()A.语言媒体B.文字媒体C.印刷媒体D.电子媒体5.分类图属于()A.图表B.简略图C.统计图D.线条图6.被公认最有弹性和最经济的展示平面是()A.挂图B.电子白板C.磁板D.黑板7.投影器放映时,当图像调整到适合学生观看的银幕中间位置时,图像呈梯形失真,解决的方法是()A.调整调焦旋钮B.调整反光镜C.银幕前倾一微小角度D.改变投影片的位置8.在放像的过程中,先按下录像机的暂停键就使放像过程暂停,再按下()就结束暂停状态重新放像。
1A.停止键B.暂停键C.寻像键D.快进键9.我们无法直接用肉眼看清子弹击中玻璃杯的瞬间玻璃杯是如何破碎的情景,但利用非常高的速度拍摄整个过程再以正常速度播放,我们就清晰地看到了玻璃杯破碎的全过程。
这是利用了活动图像的()特性。
A.时间的扩展B.时间的变换C.时间的压缩D.空间的操作10.摄像时,一般用()介绍人的位置、状态、相互关系。
A.远景B.全景C.中景D.近景11.静态视觉图像中()结构给人以柔和、优美感。
A.横线B.垂直线C.斜线D.曲线12.本地的计算机可以登录到远方的服务器上,将服务器上的文件复制到本地的计算机上。
(完整版)教育技术学复习资料全

《教育技术学》重点内容一、重要术语或概念1)教育技术(AECT1994)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包括有形技术和无形技术。
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技校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2)信息技术是指能够支持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等技术的总称。
3)教育传播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
它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4)多媒体素材媒体一词来源于拉丁语“Medium”,意思是两者之间。
是指传递信息的中介物,主要有两重含义:一个指存储和传递信息的实体,如书本、画册、报纸、幻灯片、投影片、录音带、电影片、录象片、计算机软件以及相关的播放设备等;另一个是指表现信息的载体,如文字、符号、语言、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及视频影像等。
5)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
6)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实施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和技术手段三方面动因简单的集成,是教学思维对其三方面动因进行思维策略加工而形成的方法模式。
所谓教学策略,是以一定的教学观念和教育理论为指导,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或教学任务,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对影响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系统化的总体研究,最终形成可以操作的整体化实施方案。
7)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策略是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安排在任务之前与新的学习相关的、包摄性较广的,最清晰最稳定的引导性材料就是所谓的先行组织者。
8)学习需要是学生追求学业成就的心理倾向,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主观反映。
是学习动机产生的基础,是激发学生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的内部激活动力9)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技术》0413考试重点

第一章教育技术发展的简史和概念的演变2.三种教学方法的实践:A.视听教学的发展B.程序教学的发展C.系统化教学设计的发展3.视听教学方法:一种以视听设备和相应软件为辅助手段的教学方法。
视听教学发展的阶段:1视听教学的初期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1918年—1942年)2二战期间机器战后十年的视听教学的发展(1941-1945-1955)3视听教学向视听教学传播学发展(1955——1965)程序教学方法:个别化教学是一种适合个别学习者需要和特点的教学。
学生个别地自学,在方法上允许学习者自定目标、自定步调,自己选择学习的方法、媒体和材料。
系统化设计教学方法:称为教学系统方法,是一种系统地设计、实施和评价学生学与教全过程的方法。
,该方法最早可以从17世纪夸美纽斯提出的“用归纳法来分析和改进教学的进程”。
第二章教育技术的定义实质和知识体系教育技术的定义:基本定义:在视听教学运动的背景下,指的是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技术手段(教学媒体的硬件和软件)和技术方法(教学过程的设计方法或教学系统方法)。
教育技术领域的定义:它是三种概念(学习者为中心、依靠资源、运用系统方法)综合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而形成的一个具有特色的专门的教育实践与研究领域。
该书认为:教育技术是一个分析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的综合完成的过程。
美国学者把教育技术应用于解决教学问题的基本指导思想为:以学习者为中心、依靠资源、运用系统教育技术学科的定义:教育技术是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教育技术学是研究教育技术的理论。
它是教育学科中的一个分支学科。
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而对资源与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目的:为了促进学习研究对象:过程和资源基本内容: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基本知道:系统方法教育技术学的知识体系美国AECT的1994年关于教育技术的定义: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资源与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考试重点可编辑.doc

1.教学(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P6)2.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学习理论、传播理论、教学理论与系统科学理论c(PI5-25)3.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教育信息化是指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使之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P32)4.教育信息化的特征: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
(P32)5.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改革的关系(P33.36):(1)教育技术为教育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持。
(2)教育技术有助于促进教与学的改革。
(3)教育技术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6.教育媒体的特征:固定性、散播性、重夏性、组合性、工具性、能动性0(P55-56)7.教育媒体的发展趋势:(1)更加小型化和智慧化;(2)印刷图文、影像、声音的数字化;(3)学习网络化o (P57)8.听觉媒体的教学方法:(1)录音示范法;(2)创设情境法;(3)反馈训练法;(4)交互对话法-(P72)9.CBE:计算机辅助教育,CAI:计算机辅助教学,CMI:计算机管理教学。
(P88-89)10.多媒体:利用计算机将多种媒体如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集成在一起, 形成一种展现和传播信息的全新的媒体。
它是利用计算机和相关技术设备对图、文、声、像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数字获取、管理、通信、处理,并能通过和用户的交互对话向用户提供所需信息的新一代的计算机集成环境o (P103-104)11.多媒体教室系统结构框图(P107)12.多媒体课件开发的步骤:(1)环境分析;(2)教学设计;(3)脚本设计;(4)课件生成;(5)评价与修改。
(P109-111)13.(I)文本素材文件后缀:*.txt> *.rtf> *.doc、*.wps、*.pdf(2)声音素材文件后缀:*.wav、*.mid、*.mp3、*.cda(3)图像素材文件后缀:*.bmp、*.dibrle、*.gif、*.pcx、*.tif、*wmf、字.ped、*.plt (4)动画素材文件后缀:*.swf(5)视频素材文件后缀:*.avi、*.mov、*.mpg、*.dat (PH 1-113)14.计算机网络的概念: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设备和传输介质把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连接起来,在通信软件(网络协议、网络操作系统)支持下,实现计算机之间资源共享、信息交换和协同工作的系统。
浙江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代教育技术试题课程代码:00413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6分)1.现代教育技术的方法论基础是( )A.学习理论B.教学理论C.传播理论D.系统科学2.在教育传播活动中,用来传递和取得教育、教学信息的工具是( )A.教育传播模式B.教育传播媒体C.教育传播通道D.教育传播环境3.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主要倡导者是( )A.戴尔B.斯金纳C.桑代克D.普莱西4.在下列各项中,可以作为教学传受双方的中介物是( )A.教师B.学生C.班风D.计算机课件5.收录机上外接插孔EAR,可( )A.外接喇叭B.外接话筒C.外接耳机D.外接收音机6.投影银幕上的图像画面出现几何失真(上宽下窄),这是由哪一种原因造成的?( )A.投影片B.张挂的银幕没有向前倾斜C.投影仪菲涅尔透镜失真D.投影仪与银幕不平行7.反转片冲洗法制作幻灯片的正确步骤是( )A.显影、定影、漂白、曝光、水洗和凉干、装架B.漂白、显影、定影、水洗、凉干、装架C.显影、漂白、曝光、显影、定影、水洗、凉干、装架D.显影、曝光、漂白、显影、定影、水洗、凉干、装架8.有一只镜头焦距为50mm的照相机,如果在拍摄幻灯底片时,选用光圈值是8,则此时照相机镜头的进光孔直径为( )A.0.16mmB.6.25mmC.7.5mmD.1.4mm9.一只定阻式扩音机有输出接线端子04Ω、8Ω、16Ω、32Ω、250Ω。
现有两只阻抗为4Ω的喇叭与扩音机相联,应将两只喇叭( )A.串联接在0~4Ω端子上B.并联接在0~4Ω端子上C.串联接在0~8Ω端子上D.并联接在0~8Ω端子上10.录像机放像时不能正常放像,指示窗口出现“d”指示,则表示录像机( )A.有机械或电路故障B.录像带坏C.处于自动保护磁头状态D.太热11.CAI系统中的’教师”是指( )A.局限于课堂教学的教师B.有学科教学经验的教师C.软件的制作者D.课件的研制者或选择者12.适用的教学材料一般有( )A.现代的B.修改的C.新编制的D.三种情况都有13.作为设计教学活动的主要理论依据是( )A.加涅的学习理论B.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C.奥苏伯尔的教学理论D.赞可夫提出的五条教学原则14.教学目标是( )A.多层次的目标体系B.总体目标C.具体问题的子目标D.三种说法都对15.赞可夫提出的高难度、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其含义是( )A.教学内容越难越有利于学生的发展B.教学进度越快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C.就是高标准,严要求D.以“最近发展区”确定难度、速度与深度16.在当前,对于传统的教学设计( )A.应该一概否定B.可以全盘继承C.要运用现代教学设计克服其局限性D.只要将现代教学媒体运用其中就可以了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1.国外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________,程序教学,个别化教学和小组学习的发展。
教育技术学考试重点

分值分布单选40 判断10 简答3*5 论述(教案)20课件设计(画出主界面、次界面、字体、字号、版面设计)15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论1、教育技术名称演变:是在视觉教育、视听教育、教育传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2、教育技术的名称演变经历的四个阶段:①视觉教育阶段②视听教育阶段③视听传播阶段④教育技术形成和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
3、教育技术AECT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学会)‘94(1994)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4、教育技术AECT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学会)‘ 05(04)定义:焦建利老师的翻译是:教育技术是指通过创建、运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和提升绩效的研究和符合职业道德规范的实践。
5、行为主义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程序教学法:解释一提高(激励)一-回答(反应)一-确认(了解)牟I6、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所以学习是学习者在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自行建构的,而不是灌输的,这一建构过程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也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
①学习是一种建构的过程②学习是一种活动的过程③学习必须在真实的情景中。
7、视听教学理论之“经验之塔”理论要点:①塔基的学习经验最具体、最直接,学习起来也最容易,越往上越抽象,塔的顶层经验最抽象,易获得概念,便于应用②位于塔中部的视听媒体,易于培养学习者的观察能力,能冲破时空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③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上升到抽象④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学媒体,可以使教育更为具体,从而形成科学的抽象。
&拉斯威尔的“ 5W”模式:Who (谁)传者—Say What (说什么)信息T In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传播媒介—To Whom (对谁说)受者—With What Effect (产生什么效果)效果9、TPACK (技术-教学法-内容知识)理论:TPACK是“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的简称,它“描述了教师对于技术的理解如何与他们的PCK 互动,以提供技术支持下的有效教学” 。
00431教学设计202010答案

(4)在各种精细加工水平上安排支持性内容;(1 分) (5)在每一堂课中安排各项内容;(1 分) (6)在另一堂课内对各项内容进行排序。(1 分) 35.构建教学设计理论的程序: (1)提出形成性假设。(1 分) (2)提出与教学设计相关的变量的分类方法。(2 分) (3)导出教学设计的原理。(1 分) (4)提出教学设计的模式和理论。(2 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1 小题,15 分。 36.(1)总体教学策略是根据教学在特定的环境中应怎样实施的理论主张或哲学观点转换
(2 分) (3)实验室研究可以解释和演绎学科研究的科学方法。(2 分)
34.赖格卢特指出,按照精细加工论设计教学的程序一共有 6 步: (1)选择组织性内容的类型;(1 分) (2)开发组织性结构;(1 分) (3)在各种精细加工水平上安排组织性内容;(1 分)
教学设计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第2页(共4页)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教学设计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第1页向性的方式。(2 分) (2)选择不同的挑战方式和支持方式。(2 分) (3)选择不同的提升合作与沟通能力的方式。(1 分) (4)选择不同的增强对掌握程度作出反馈的方式。(1 分)
32.影响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负荷因素包括: (1)学习内容的复杂程度;(1 分) (2)信息呈现的频率;(1 分) (3)学习者对学习进度的控制能力;(1 分) (4)学习者对内容的熟悉程度;(1 分) (5)所使用的教学方法。(2 分)
33.实验研究法可以提供的三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1)提供形成初级抽象概念所需要的直接体验和经历。(2 分) (2)技能的习得离不开必要的动作技能训练,有了榜样和纠错指导可以进步得更快。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15 空,每空 1 分,共 15 分。 21.组织策略 传递策略 管理策略 22.图形 动画 视频 23.保持复述 精细复述 24.心理学 媒体 传播领域 25.教学 课程 行政管理 评价
《教育技术学》复习重点

《教育技术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微格教学是一种以少数模拟学生(通常6—10人左右)为教学对象组成微型课堂,实习模拟教师每次利用较短时间(5—15分钟)进行教学实践,有针对性地训练一两种技能(如导入技能、组织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等),并用摄录像设备记录学习者的实践过程,通过反馈评价来培养和提高学习者教学技能的方法。
2.教学资源通常又称学习资源,它是指一切可以用来促进学生学习、支持学与教全部过程的各种支持系统、学习材料和环境条件的总称。
3.概念图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通常将有关某一主题的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表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
它可以利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把头脑中的隐形知识结构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和表达。
3.表现性评价通常也称为绩效评价,它是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综合性或真实性任务时的表现来判断其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评价方法。
4.超文本是一种信息的组织方式,新型的信息管理技术,是收集存储&浏览离散信息,以及建立&表示信息之间关系的技术。
它以节点为单位,在节点&节点之间建立表示他们之间关系的链加以连接,构成表达特定内容的信息网络。
5.教学设计是指运用教学系统方法来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需求、设计教学方案、试行教学方案、评价施行结果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教学的系统规划和决策过程。
6.相对评价通常是指在被评价对象集合总体中选取一个或若干对象作为基准,然后将其余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比较,或者某种方法对所有评价对象进行排序等。
(绝对评价)7.Logo语言是美国麻省理丁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宝(MIT AI)于1968年在研究LISP语言基础上开发的,是一种专为青少年设计的程序设计语言。
8.搜索引擎:根据信息组织的方式可以将搜索引擎分为目录式分类搜索引擎、全文搜索引擎、智能搜索引擎等。
9.课程开发:课程开发,通常也称课程编制,是指对教育系统中与课程有关的内容、科目、活动等进行设计、选择与组织的过程或步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教育技术发展的简史和概念的演变2.三种教学方法的实践:A.视听教学的发展B.程序教学的发展C.系统化教学设计的发展3.视听教学方法:一种以视听设备和相应软件为辅助手段的教学方法。
视听教学发展的阶段:1视听教学的初期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1918年—1942年)2二战期间机器战后十年的视听教学的发展(1941-1945-1955)3视听教学向视听教学传播学发展(1955——1965)程序教学方法:个别化教学是一种适合个别学习者需要和特点的教学。
学生个别地自学,在方法上允许学习者自定目标、自定步调,自己选择学习的方法、媒体和材料。
系统化设计教学方法:称为教学系统方法,是一种系统地设计、实施和评价学生学与教全过程的方法。
,该方法最早可以从17世纪夸美纽斯提出的“用归纳法来分析和改进教学的进程”。
第二章教育技术的定义实质和知识体系教育技术的定义:基本定义:在视听教学运动的背景下,指的是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技术手段(教学媒体的硬件和软件)和技术方法(教学过程的设计方法或教学系统方法)。
教育技术领域的定义:它是三种概念(学习者为中心、依靠资源、运用系统方法)综合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而形成的一个具有特色的专门的教育实践与研究领域。
该书认为:教育技术是一个分析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的综合完成的过程。
美国学者把教育技术应用于解决教学问题的基本指导思想为:以学习者为中心、依靠资源、运用系统教育技术学科的定义:教育技术是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教育技术学是研究教育技术的理论。
它是教育学科中的一个分支学科。
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而对资源与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目的:为了促进学习研究对象:过程和资源基本内容: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基本知道:系统方法教育技术学的知识体系美国AECT的1994年关于教育技术的定义: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资源与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美国AECT1994关于教育技术的结构组成有哪些?由4部分组成:1理论和实践 2关于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3关于过程和资源 4为了促进学习我国关于教育技术学的定义在顾远明主编的《教育大辞典》:教育技术学是以教育科学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过程中的客观性、可再现性、可测量性和可控制性,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系统科学观点与方法,在分析、确定目标的前提下。
探求提高教学效果的技术手段和教学过程优化的理论、规律与方法,这是一门新兴的教育分支学科。
第三章教学媒体概述第一节媒体与教学媒体的定义和发展历史媒体:指信息传播过程中,信息源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中介物,即储存并传递信息载体和任何物质的工具。
(1943年美国文献的定义)。
教学媒体:媒体用于储存并传递以教学或学习为目的的信息时,称为:教学媒体。
传播媒体经历的重要发展阶段:语言媒体阶段、文字和印刷媒体阶段、电子传播媒体阶段。
语言媒体具有的功能:1符号功能。
2促进思维、表达思想的功能。
3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扩大认识范围,提高了认识能力。
4口头语言具有交流、传播的能力最早采用文字的时间是(公元前4000年)。
手写、手抄形式的书本大约出现在公元3000年前。
公元450年,中国南北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公元1045年宋朝毕生发明了活字印刷书。
电子传播媒体阶段为:19世纪末至20世纪,以电子和微电子技术为突出。
1844年,塞缪尔·莫尔斯发明了电报1985年马可尼和波波夫分别成功地使用了无线电报发报。
1884年,美国爱迪生制成了一种放映影片的“活动电影视镜”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成功研制电影放映机。
我国第一座教育广播电台是在1932年由江苏省省立教育学院主办,专门进行民办教育的。
电视的出现在1936年的美国和法国。
教学媒体的发展趋势是什么?A.媒体以及相关设备更加小型化和智能化B.电子传输系统极具发展与增加C.各种媒体的信息的数字化和媒体的融合D.媒体交互功能更强E.各种信息网络的发展在其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第二节教学传播和传播过程的模式1.传播:利用各种媒体把信息从信息源传递到接受者的过程。
2.传播的分类有:新闻传播、教育传播、经济传播、娱乐传播、科技传播、服务传播。
3.教学传播:按照一定得教学目标的要求,选定合适的教学信息内容,通过媒体把这些教学信息传递给特定得教育对象的活动。
4.传播过程的方式有哪些?一、香农-韦弗的传播模式第一个传播过程的模式是贝尔电话实验室的香农提出的。
开始,由于香农的工作背景他只对传播的技术感兴趣。
后来,他与韦弗合作研究,使得这个模式在其他传播问题上有了更广泛的应用。
二、香农—施拉姆模式和施拉姆循环模式:施拉姆对香农的传播模式做了改进,加入反馈,强调了只有信息源与信息接受者的经验领域有重叠的共同经验部分,传播才能完成。
三、贝罗模式:贝罗模式是香农-韦弗模式在社会学方面的一个发展。
该模式把传播过程各要素的特征描写的很明确。
贝罗在他的传播模式中把传播过程的要素分解为4个基本要素:信息源—信息—通道——接受者影响信息的因素有:符号、内容、处理一般的传播过程中主要包括哪些要素?传播者信息、信息、媒体、接受者、效果6.影响传播者传播能力的因素有哪些?a.传播技能b.态度c.社会地位也成为一种因素第三节教育媒体的特征和分类教学媒体的共同特征有哪些?⑴.固定性⑵.扩散性⑶.重复性⑷.组合性⑸.工具性⑹.能动性教学媒体的个别特性有哪些?A.表现力B.重现力C.接触面D.参与性E.受控性经验之塔:做的经验,三个层次;a.直接有目的的经验b.设计的经验c.演戏的经验观察的经验,六个层次;A.观摩示范B.学习旅行C.参观展览D.电视E.电影F.录音、无线电、静止画面抽象经验,两个层次:①视觉符号②言语符号教学媒体的分类按印刷与否分类:1.印刷媒体2.非印刷媒体,又可分为:听觉型媒体:如广播、录音等。
视觉性媒体:如幻灯、投影等。
视听型媒体:如电影、电视等。
相互作用型媒体:如程序教学机、计算机辅助教学等。
综合型媒体:如语言实验室、学习资源中心等。
按传播范围分类:1人际交流媒体 2大众传播媒体根据信息传播过程中信息流动的相互性分类:1单向传播媒体 2双向传播媒体根据媒体呈现的形态分类听觉媒体、印刷媒体、听觉—印刷媒体、静止图像投影媒体、听觉—静止图像投影媒体、活动视觉媒体、有声活动视觉媒体、实物媒体、人类和环境的资源、计算机。
第四节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1. 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让学生的教学信息更为一致,教学信息传递更为标准化。
2教学活动更加有趣。
3提供感性的材料,加深感知深度。
4提供有效的交互。
5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和学习的质量。
6有利于个别化教育。
7可以促进学习者的发现和探询学习活动。
8促使教师作用发生变化。
9促进特殊教育发展。
第四章非投影视觉材料第一节实物与模型教具实物:实物教具就是实际物体本身,实物常常经过加工后用于教学。
模型:模型是三维实物的替代物,模型可以与实物的大小相同,也可以不同;可以保留实物的全部细节,也可以进行简化,通过忽略无关细节来突出重点。
模型还可以被拆解或打开一部分显示内部结构,有时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操作。
实物和模型作为教具的的优点和局限性?优点:1直观、具体、真实。
2 学生有参与感局限:1获取困难2无关细节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第二节参观旅行和展览1.参观旅行作为学习活动的优点和局限是什么?优点:1提供第一手经验2寓教于乐 3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局限:1组织有难度、 2有负面影响第三节图片与图示材料图片:图片是生动逼真地描绘人物、事物、和环境的照片类似的线条画和绘画,他们分别属于真实化和类比化的静止视觉图像。
1.图片作为教学媒体的优点有哪些?优点:a.逼真的静止图像b.使用简便c.价格低廉局限:1图片画面小2仅展现物体的静态3仅展示平面2.图示材料包括:简略图、图表、统计图、广告图、漫画。
3.图示材料在教学中的优点和局限是什么?优点:A.形式简练B.容易获得C.价廉物美局限:1画面较小 2有一定的抽象性第四节视觉展示平面1.视觉展示平面分类:一、黑板和粉笔。
二、布板、磁板与电子白板。
三、挂图第五节印刷材料1.印刷材料在教学中的优缺点是什么?优点:1系统稳定的传递信息2应用广泛3携带、使用方便4成本较低局限:1信息传递时单项的2提供抽象的经验较多第五章投影视觉媒体第一章投影器(OHP)与投影片投影器的工作原理:当投影器通电的时候,光源发出强光,凹面反光镜将光源向下发出的光线反射回来以加强亮度,再有新月镜、菲尼尔透镜集光,使光线平行而又均匀地照在投影片上,透过投影片的光线经过凸镜成像,再由反射镜反射到屏幕上,就形成了清晰的图像。
投影的优点和局限性有哪些?优点:明亮、目光接触、容易使用、资料丰富易得、可以自制材料对态度的影响缺点:不能事先设定程序、不适合个别化学习、要有制作过程投影片的种类分为:单片、基图片、复合片、活动片。
投影片的制作:手绘法、复印法、印刷法、摄制法、计算机制作法第二节幻灯机与幻灯片幻灯机的基本原理:当幻灯机通电工作的时候,光源发出强光,反光碗将光源反射向幻灯片反方向的光线返回来,以加强透过幻灯片的光线的强度,再由聚光镜集光,使光线平行而又均匀地照射在幻灯片上,投射过幻灯片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成像反射到银幕上,就形成了清晰而明亮的图像。
幻灯片的分类:单片幻灯片、卷片幻灯片、显微幻灯片、立体幻灯片。
幻灯片的优缺点有哪些?优点:1清晰、彩色画面。
2可以按照需要顺序排列。
3幻灯片制作简易。
4容易收集、编目5可用于个别化教学6可控制观看速度7可控制教学难易度缺点:1无声静止画面。
2片序易混乱。
3容易出现卡片。
4学生关注点必须引导。
5需投入一定费用。
使用幻灯机的注意事项:1.尽量使用遥控器设备2.在放映前要确定幻灯片按顺序排列并以正确的方式装入片夹3.注意使用不同表现方式的幻灯片的混合运用4.如果不配上录音带,则应事先准备好解说词5.开始放映与结束时,可放一黑片,在放映中间插入师生对话幻灯片的制作:我国广泛的使用135单幅幻灯片,使用35毫米胶片制成24毫米×36毫米的幻灯片。
第三节照相机的使用和拍摄照相机的基本原理:简单的说,他就是一个前面装有镜头、后面放有感光胶片、中间设有快门的暗箱。
工作时镜头把被摄景物成像在胶片位置上,通过控制快门的开闭,使胶片曝光,发生光化反应,形成潜影,已经曝光的胶片经过冲洗,就显现出被摄景物的影像,这就是照相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照相机的基本组成部分:镜头、快门、取景器、调焦装置、机身、输片机构等。
感光胶片从感色性可以分为:色盲片、分色片、全色片、红外线片和彩色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