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合教地区金矿化特征与找矿方向_常立秋

合集下载

贵州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分析

贵州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分析

贵州各 个矿 区 矿石物 质 的特点 一般 表现为 : 1 ) 矿石 结构 较为 简单 , 主要 包 括: 黄铁 矿呈立 方体 嵌布于石 英及 围岩 中为 自形— —半 自形 晶粒 状结 构的结 晶
结构、 黄铁 矿被 压碎 呈棱 角状碎 片形 成斑 状碎 裂结 构的碎 裂结 构 , 此 外还有 骸 晶结构 、 溶蚀 结构 、 交错 结构 、 交代 残余结 构等 ; 2 ) 矿 石矿 物的成 分相对 简单 , 主 要 金属 矿物 为黄铁 矿 , 其 它成分 有 自然金 、 磁 铁矿 、 金银 矿 、 闪锌矿 、 辉 银矿 、 辉 钼矿、 碲 金矿 、 方 铅矿 、 斑铜 矿等 ; 3 ) 矿石 类型 与矿物 的生 产顺序 , 本地 区 的矿矿 石 自然 类型 为 : 石英— — 黄铁 矿—— 自然 金 。 矿石 中主 要金 属矿 物生成 顺序 如 下: 黄铁 矿—— 自然 金 、 银金矿 、 金银 矿—— 磁黄铁 矿—— 磁铁 矿—— 闪锌矿 一
雄 武背 向性倾 斜 、 包谷 地背 向性 倾斜 、 泥 堡背 向性 倾斜 、 戈塘 背 向性倾 斜 、 贞 丰
背 向性 倾斜 以及 灰 家堡 背 向性 倾斜 等 几个 褶皱 隆起地 段 。
二、 找矿 方 向
除 了玄武岩 类 矿层具 有其本 身成 矿的 专属性 并且 区域 断裂结 构不太 明 显 以外 , 其它 地方 的金 矿都 会受 到华南 褶皱 地带 、 右 江造地 带 以及扬 子准地 带 三 个 单元构 造的结 合地带 控制 , 通过对 以往 的研究证 明 了金成矿期 的属 印支燕 山 期, 和贵 州的构 造定 性燕 山期相 同, 金最 终成 型定 性与 燕 山地 区 , 成岩 后 , 多 期 次的岩 浆 以及 构造 运动 等作 用 , 对形 成金 矿 资源 起到 了至 关重要 的 作用 。

浅析新疆西天山地区金矿矿床成因与找矿方向

浅析新疆西天山地区金矿矿床成因与找矿方向

浅析新疆西天山地区金矿矿床成因与找矿方向新疆西天山地区地处古亚洲构造域天山一兴蒙成矿带的西段,经历了漫长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

本文讨论了本区主要金矿化类型浅成低温热液型(又进一步划分为冰长石一绢云母型和硅化岩型)、斑岩型、韧性剪切带型、穆龙套型等的成矿特征指出找矿方向。

标签:西天山金矿床成因类型矿床特征找矿方向1前言该区是我国重要的金多金属成矿区带,中元古代,就有海底喷流成矿作用的发生,在元古代结晶基底以及震旦一奥陶纪盖层沉积过程中,预富集了金等成矿物质,是后续成矿作用成矿物质来源之一奥陶纪开始的古克拉通解体、板块拉张聚合交替活动,特别是发生于石炭纪一二叠纪的伊犁裂谷的形成,引发大规模的构造岩浆活动,为金成矿提供了有利的前提条件。

2西天山金矿床主要成因作为一种特殊的地质体,矿床形成是复杂的,是一种地质作用或多种地质作用共同作用产物.包括成矿地质背景、含矿建造、容一控矿条件、成矿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条件和环境等众多因素. 根据Au元素化学属性,在常规地质环境下,Au只能呈现自然状态,因而在外生作用条件下形成砂金,但在内生成矿环境中自然状态的金矿物质,必然是首先在适宜的条件下形成溶于水的络合物进人成矿热液中,而后发生迁移、富集再分解沉淀而成矿,其中关键所在是热液的存在与否.变质作用、岩浆侵人作用、火山作用、渗滤作用等都可以形成热液系统,这是本文遵循的基本原则。

3西天山地区金矿主要成因类型特征原生金矿可以大致分为4个主要类型:即浅成低温热液型(又进一步划分为冰长石一绢云母型和硅化岩型)、斑岩型、韧性剪切带型。

3.1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3.1.1冰长石一绢云母型金矿以阿希金矿为代表的该类金矿,形成于海西中期拉张环境的吐拉苏断陷火山盆地中,金矿最终定位于早石炭世火山地热波及范围内的火山岩系统的浅部,成矿作用发生于火山活动晚期,容矿岩石为中基性一中酸性火山岩和次火山岩.矿体呈脉状,矿石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辅以蚀变岩型,规模较大.成矿显示低温、浅成特点,成矿温度120一180℃,成矿压力1000×105Pa左右,成矿深度400一50om,成矿流体以大气降水为主,成矿介质为中性到弱碱性,流体盐度w均为3.26%,成矿环境为还原环境,成矿物质来自于火山岩和基底岩系.常见矿物组合有石英、冰长石、绢云母、绿泥石、深红银矿、银金矿、白铁矿等低温矿物组合.矿石组构方面,角砾构造和层纹构造十分发育,黄铁矿、白铁矿变胶状和环带组构常见.自然金成色不高(700%一800‰),主要特征元素Au、Ag、As、Sb、Te、Se组合。

胶东地区金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潜力和方向

胶东地区金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潜力和方向

胶东地区金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潜力和方向摘要:矿床形成后会经历不同形式的变化,区域隆升与剥蚀是影响矿床变化保存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

构造-热年代学是目前广泛运用于研究区域隆升剥蚀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以我国最大金矿集中区——胶东西北部金矿及赋矿围岩玲珑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尝试将构造-热年代学引用到矿床成矿后变化与保存研究。

胶东金矿早阶段成矿深度大于10km,中晚期成矿深度4~7km,根据剥蚀速度计算玲珑花岗岩剥蚀量仅为2.0~4.2km,远未达到金矿最大成矿深度。

当前本区金矿勘探和开采深度普遍小于2km,因此深部至少还有1~5km深度空间具有金矿找矿潜力。

关键词:胶东西北部金矿区;玲珑花岗岩;裂变径迹;隆升剥蚀;找矿潜力Abstract: after deposit formed will experience different forms of change, and erosion is the effect of regional uplift deposits changes save the most crucial factor. Structure-hot is the chronology is widely used in research area denudation of uplift an important means in this paper, the country’s largest area in northwestern jiaodong gold-gold ore and fu surrounding rock and exquisite granit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ry the structure-hot chronology reference to the metallogenic changes after research and preservation. The jiaodong gold mine early metallogenic depth is more than 10 km, metallogenic depth middle-late 4 ~ 7 km, according to erosion speed computing and exquisite granite erosion amount of just 2.0 ~ 4.2 km, far from reaching a maximum depth of gold mineralization. In the current gold exploration and mining depth generally less than 2 km, so deep at least 1 ~ 5 km deep space has gold prospecting potential.Keywords: the jiaodong gold mining area in northwestern; Exquisite granite; Fission diameter mark; Uplift erosion; Prospecting potential一、引言矿床是复杂地质作用的结果,矿床形成后会经历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变化。

金矿特征及找矿方向

金矿特征及找矿方向

作者简介 :刘争(1986-),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研究生,专业: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辽宁五龙金矿周边找矿方向浅析刘争1,张德会1,2,王杰亭1(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00083,2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摘要:本文主要对辽宁五龙金矿控矿因素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强调了构造与岩体控矿的主导作用,分析了该区成矿有利部位,并通过分析其周边成矿要素信息,认为其外围找矿方向应在田家堡子-石岱、三级台-杨家堡子、油盘岭区、谢家-韩家堡子一带。

关键词:五龙金矿、控矿因素、找矿方向辽宁省最具悠久开发史的五龙金矿已面临着极度资源危机状态,本文通过分析五龙金矿成矿特点,及总结分析其周边成矿要素信息,对其外围找矿方向提出了几点意见,对后期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

1 地质概况研究区位于全球性金矿带中的中西太平洋金环外二环东亚段;大地构造单元为中朝准地台、胶辽台隆营口-宽甸台拱凤城凸起的东部地段;鸭绿江成矿带的西南地段。

东部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著名的平北金矿集区隔江相望,该区与其有着极其相似的地质演化历史和成矿地质背景,具有形成大型金矿床的资源潜力(图1)。

区域出露地层主要为下元古界辽河群,岩性有云母片岩、大理岩、黑云母变粒岩和斜长角闪岩等,侏罗系出露零星,为一套火山-沉积浅变质岩石。

矿区内主要分布辽河群变质岩,多呈透镜状残留体分布于印支期花岗岩中。

2控矿构造本区控矿因素主要有: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其具体特征描述如下:2.1 地层及其含矿性区内仅零星出露下元古界辽河群层状变质岩系,多为残块,呈捕虏体残留在大面积分布的中生代花岗岩中,自下而上主要有于家堡子组、浪子山组、大石桥组和盖县组,主要由各类大理岩、片岩、变粒岩组成。

这套岩系金丰度值较高,片岩、变粒岩金丰度值5.36-21.0×10-9,大理岩金丰度值3.88-11.0×10-9,为金的初始矿源层,它们奠定了区内金矿床形成的物质基础。

齐依求Ⅱ金矿构造特征与成矿浅谈

齐依求Ⅱ金矿构造特征与成矿浅谈

~ m。 主体形 态似 候, 干旱少 雨 , 温差 较 大, 多风 , 形 为戈 壁 丘 陵, 拔 为 l4c 矿 区 内仅 在西南 部 出露玄 武岩 , 地 海
1 6 0 2 m左 右 , 齐 I 区 6k 。 距 规 则脉状 。
22 构 造 .
关键 词 齐依求 Ⅱ金矿 构造 成因
托里齐依 求 Ⅱ金矿位 于 哈图 山南麓 ,隶属 托里县 岩 为主 ,局部夹 含砾 凝灰 质砂 岩和 凝灰质 粉砂 岩透镜
管辖 , 地理 坐标 : 经 8 。 2 3 ” 一8 。 2 3 ” , 体 。第 四系上更 新统 一全 新统 洪积层 分布 在矿 区负地 东 4 2 9 4 3 5 由松散砂 、 质粘 土 、 石组成 , 砂 砾 砾径 一般 北 纬 4 。5 4 ” ~4 。5 1 , 5 4 7 5 5 3 属标 准大 陆性 气 形低 洼地 带 ,
6 0
俄地里 斯 ・ 亚孜 : 吾 齐依求 Ⅱ金矿 构造 特征 与成矿浅 谈
增刊 l
矿 石类 型 以含 金蚀变 构造 型为 主 ,此外 还有少 量 体 规模 较 小 。F 3断裂 在矿 区东 部分 别变 为 F 、2F 1F 、6
的含金蚀 变 围岩型 和含金 石英 脉型 。常在含 金蚀变 构 三个较大的断裂, 总体呈现为西宽东窄的特征。 造型矿体 中出现石英 小透 镜体 和石英 团块 。矿石结 构 除 了上述 的 F 和 F 外 矿 区的断裂 构造可 以分 为 a 3 主要 有 自型 一半 自型 粒 状 、 型 粒状 、 嵌 、 含 、 他 镶 包 交 以下 4组 , 其按展 布方 向可分 为近 N E S N 等 E、W、 E、 W
1 区域 地质 背景
矿 区内岩石蚀 变较 强 ,发育 一组走 向东 西近直 立

浅析金矿地质特点与成矿规律

浅析金矿地质特点与成矿规律

55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浅析金矿地质特点与成矿规律王 杰(云南黄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200)摘 要:金作为一种稀有贵金属,在工业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金的需求量持续增加。

为了进一步提升金矿开采效果,就需要掌握金矿地质特点与成矿规律,开展针对性开采作业。

为此,笔者在本文中对金矿地质特点与成矿规律进行研究,希望对促进我国金矿开采事业发展可以起到有利的作用。

关键词:金矿;地质特点;成矿规律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23-0055-3Analysis of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tallogenic Laws of Gold MinesWANG Jie(Yunnan Gold Mining Group Co., Ltd,Kunming 650200,China)Abstract: As a rare and precious metal, gold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industrial field, and the demand for gold continues to increase.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gold mining, it is necessary to master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ineralization laws of gold mines and carry out targeted mining operations. Therefore, the author conducts research on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ineralization laws of gold mines in this article, hoping to play a beneficial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gold mining in China.Keywords: gold min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laws收稿日期:2023-10作者简介:王杰,男,生于1993年,汉族,云南昆明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学。

浅谈合教地区金矿化特征与找矿方向

浅谈合教地区金矿化特征与找矿方向

Oc. 0 8 t2 0
浅 谈 合 教 地 区金 矿 化 特 与找矿 方 向
常立秋 , 吕荣蒙
( 内蒙古 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 局五一二 队, 内蒙古 包头 o44 ) too 摘 要 : 据 野 外地质调 查 资料 , 根 简要 分 析 了合 教 地 区 已知 金 矿 化 与 地 层 、 造 、 成 活 动 的 关 系 , 构 火 总 结 了金 矿 成 矿 规 律 , 为在 该 区 元 古代 地 层 中有 丰 富 的 金 资 源 存 在 。 认 关 键词 : 蒙古 中北部 ; 教 ; 金矿 ; 矿 规律 内 合 岩 成 中 图 分 类 号 :6 8 5 0 8 2 6 P 1 .1 .(2 )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7-6 2 ( 0 8 2 — 0 儿 — 0 1 0 --9 1 2 0 ) 0 0 2 自上 世 纪 5 0年 代 以 来 , 内外 新 发 现 具 工 业 价 国 值 的 铁 、 、 多 金 属 矿 床 的 成 矿 期 , 集 中 在 前 寒 金 铜 多 武纪 和 中、 生代 , 其 是 元古代 。 内蒙古 中北部元 新 尤 古界地 层广泛 发 育 , 中 分 布有 较 丰 富 的铁 、 、 其 金 铜 多金属 矿 , 此具 有 较 好 的 找 矿前 景 。 随着 区域 地 因 质 资 料 的 积 累 和 现 代 成 矿 理 论 的 不 断 发 展 , 大 了 扩 找矿 思路 。近年来 地质找 矿 工作越 来越 重视成 矿预 测 ,1n 成矿 规律 方 面的研究 , 展理 论找矿 。 l] 强  ̄J J 开 合 教 — — 三 合 明一 带 位 于 合 教 — — 三 合 明 近 东 西 向挤压 构造带 之 北侧 ; 内混合 岩化 , 岗岩 化作 区 花 用 较 为 剧 烈 ; 部 有 金 的 重 砂 异 常 Y- ; 矿 化 零 星 东 s 铜 布 发育 ; 此带沉 积变 质型 铁矿 多处 出露 ; 据金 的亲 沿 根 硫 、 铁 性 和 金 、 矿 床 往 往 共 生 的理 论 ( 金 建 亲 铁 铁 造 ) 因 此 认 为 本 区存 在 有 找 金 的 地 质 条 件 。 , 通 过 野 外 调 查 , 现 有 金 矿 化 存 在 , 教 地 区具 发 合

关于某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因素分析

关于某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因素分析

关于某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因素分析【摘要】文章主要针对某金矿区地质特征、成矿原因及找矿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金矿床;地质特征;成矿因素;找矿方向1.区域地质特征该金矿区域地层分布表现出裂谷沉积特征,奥陶—志留系、石炭—泥盆系以似对称状分布于裂谷带两侧。

区内岩浆岩较发育,分布面积约占全区面积的三分之一,其时代从加里东期—印支期、燕山期均有出露。

2.矿床地质特征2.1地层矿区出露的地层为下二叠统(P1)哲斯群(P1zh)。

以F1断裂为界,南侧为火山岩段,北侧为碎屑岩段。

火山岩段主要岩性为辉绿岩、英安岩、英安斑岩。

碎屑岩段主要由泥质板岩、含炭泥质板岩、砂质板岩组成。

2.2构造矿区断裂构造发育,按照断裂规模、产状及其相互配套关系,可分为四级:I级:断裂(F1),Ⅱ级:F2、F3、F4、F7、F9断裂,Ⅲ级:Nw向、NNW向一近SN向断层,Ⅳ级:为一组NNW向、近SN向或NNE向断层。

Fl:总体走向为近东西向,产于火山岩段与碎屑岩段接触处,为一多期活动的大断裂,在区域上长50~60km,在断裂南侧沿线分布有辉绿岩、英安岩,断裂北侧主要是碎屑岩。

F3、F4为次一级断裂呈北西向相交于Fl断裂之上。

在平面上构成“人”字型构造骨架。

目前已知工业矿体均分布在F1-2.3岩浆岩F4断裂之问,受次一级NNW向、近SN向断层控矿区岩浆岩极不发育,仅在矿区外围老金厂南制。

F7是产在碎屑岩中的断层,与地层以小角度斜出露有中粒花岗岩小岩株,矿区内仅见岩墙状产出切(15°),控制了北金一碧东成矿带和碧马一全鑫的脉岩,主要脉岩有:侵入于矿区北侧碎屑岩中的花成矿带。

F9产在碎屑岩段与二叠系上统火山岩(安岗斑岩脉。

山岩)接触带,北侧为安山岩,南侧为碎屑岩,是全鑫铜金矿点金矿体的赋矿区域和母岩,沿断裂带花岗斑岩脉成带侵入,局部花岗斑岩脉亦有金矿体产出。

该断为南倾逆断层。

矿区火山岩东西长约17km,该套火山岩在老金厂金矿以辉绿岩为核部,辉绿岩、英安岩类岩石为其两冀,组成一个完整的背斜构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期总第174期内蒙古科技与经济No.20,t he174th issue 2008年10月Inner M ong olia Science T echnology&Economy O ct.2008浅谈合教地区金矿化特征与找矿方向X常立秋,吕荣蒙(内蒙古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五一二队,内蒙古包头014040)摘要:根据野外地质调查资料,简要分析了合教地区已知金矿化与地层、构造、火成活动的关系,总结了金矿成矿规律,认为在该区元古代地层中有丰富的金资源存在。

关键词:内蒙古中北部;合教;岩金矿;成矿规律中图分类号:P618.510.8(2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6921(2008)20)0011)02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外新发现具工业价值的铁、金、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期,多集中在前寒武纪和中、新生代,尤其是元古代。

内蒙古中北部元古界地层广泛发育,其中分布有较丰富的铁、金、铜多金属矿,因此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随着区域地质资料的积累和现代成矿理论的不断发展,扩大了找矿思路。

近年来地质找矿工作越来越重视成矿预测,即加强成矿规律方面的研究,开展理论找矿。

合教)))三合明一带位于合教)))三合明近东西向挤压构造带之北侧;区内混合岩化,花岗岩化作用较为剧烈;东部有金的重砂异常分布;铜矿化零星发育;沿此带沉积变质型铁矿多处出露;根据金的亲硫、亲铁性和金、铁矿床往往共生的理论(铁金建造),因此认为本区存在有找金的地质条件。

通过野外调查,发现有金矿化存在,合教地区具有一定找矿前景。

这里就此问题探讨,可能对今后的找矿工作具有一定推动作用。

1含金层特征合教地区出露的老地层,主要为下元古界三合明群底部岩组,对比呼市幅、固阳幅同时代地层剖面,本区岩性组合处在下元古界三合明群底部中、上层位。

111金矿床的地质条件由于本区地层经受了多期次的构造变动,混合状花岗岩大面积分布、地层内又缺乏明显的标志层、覆盖严重、露头不佳等原因,致使本区地层层序的厘定存在较大困难。

老地层沿区域构造线残存于混合状花岗岩中,地表仅能见到一些规模不大的磁铁石英岩露头,其周围岩性主要为:绿泥云母石英片岩、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片岩、云母片岩,含磁铁石英岩,次为结晶灰岩、绿帘斜长花岗片麻岩等,为一套中)))浅变质程度的岩系,以绿片岩相的岩石组合为主,岩石普遍经受了较强烈的混合岩化作用。

我队在评价合教铁矿时,曾将本区的混合岩化强度分成混合质岩石、混合岩、混合状花岗岩,而混合状花岗岩包围、归并斜长角闪岩类,并与后者搅混重熔,使其呈残留状。

合教西区斜长角闪片岩的片理发育风烛残年铁矿的顶板,毫无疑问,应是沉积变质岩系地层。

但经岩矿鉴定,却具有压碎状斜长花岗岩的特点,相反,部分混合状花岗岩样品,经鉴定,具有角闪斜长片麻岩的特点。

这类岩石具有程度不等的片麻状,片状构造,花岗变晶结构,钠质交代明显。

由此可见,老变质岩系经区域性的混合岩化作用后,岩石性质逐渐向花岗岩类过渡。

金在区域变质中的迁移分异,使金在一部份老地层中丰度值大幅度提高,并在金的含量分布上出现不均一的现象。

根据合教地区老地层中含金性的调查统计:斜长角闪片岩、角闪斜长片岩、角闪斜长片麻岩的含金性较好,一般含金100~180ppb,个别达1000ppb以上,次为云母片岩和磁铁石英岩,含金100ppb。

据野外观察,含金石英脉的分布与斜长角闪片岩类岩石关系密切。

本区出露的三合明群底部岩组地层,主要为富钠质的火山岩系,经区域变质形成。

原岩以细碧)))角斑岩系列为主,次为玄武岩,并有少量酸性火山岩。

含金性较好的样品,其原岩主要为中性火岩岩类,含金性稍差的样品其原岩多为基性岩类。

112本区含金层或矿源层的特点11211金矿化与磁铁石英岩关系紧密,围绕铁矿层发育。

11212含金性较好的地层,多为变质的中性火山岩类,次为基性岩类。

而国内一些著名的同类金矿,含金层或矿源层多为基性岩类。

11213合教)))三合明一带含金层位调查表明:合教、黑脑包、瓦窑沟等地三合明群底部岩组中含金性较好的层位,在区域上颁布较为稳定,演化到晚期的脉金,多具层控特征,受有利岩性的控制。

11214本区含金层不是一个,而是多个,其中较好的应是上述的斜长角闪岩类。

113关于金矿床矿源层的探讨太古代绿岩带是国内外金矿床的重要矿源层,是找矿中十分注重研究的课题。

合教地区出露的老地层能否称之为绿岩带,现提出两条异论供讨论。

113.1据一些研究程度高的绿岩带资料报道,其年代都为太古代,绝对年令值在25亿年以上,而本区老地层年龄,根据区域资料对比,小于25亿年,应属元古界地层范畴。

用绿岩带的狭义概念衡量,年代上存在着差异。

113.2世界上一些典型的太古宙绿岩带考察资料表明,组成绿岩带的的岩石类型很复杂,绿岩带中分布最广的主体岩石是镁铁质火山岩,尤其是铁镁质安山岩,其岩石类型为拉斑玄武岩。

我国的一些著名大型金矿,如夹皮沟、金厂峪、小秦岭等都产于绿岩带的镁铁质火山岩石组合之中或其附近。

与上述X收稿日期:2008-05-12相比,合教地区老地层的岩石组合显然不同。

从化学成份上看,老地层含铁的氧化物一般为5%~ 10%,最高为18.21%;氧化镁一般为2%~6%,最高只有10.99%,镁、铁含量属一般。

再老,典型的绿岩带中,金的矿源支为变质的基性火山岩类,而合教地区的含金层主要为变质的中性火山岩类,次为变质的基性火山岩类。

2构造对金矿化的控制作用本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属内蒙地轴上的合教复背斜,南北两侧分布有中元古界白云鄂博群和渣尔泰群地层,复背斜核部断续出露下元古界三合明群底部岩组地层。

基底层呈线型紧密褶皱构造,东西向展布,由于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影响和混合状花岗岩的大面积分布,致使褶皱构造形迹不易恢复和辨认。

区内有合教)))三合明东西向挤压破碎带构造通过。

往西与合教)))石崩断裂在包白铁路线附近衔接。

合教金矿化区处在上述两大断裂交汇处之北侧,断裂、裂隙发育,对本区金矿化的发育起着举足轻重的控制作用:金的矿化类型反映着金的成矿作用。

合教)))三合明断裂大致在耳居兔村南通过,在断裂的主体部位,糜棱岩化发育,造成构造上的软弱带,沿其断裂侵入有海西期的肉红色花岗岩脉,其间断续分布含铜石英脉,局部金矿化较好,个别样品含金达5.97g/T,根据石英脉的产出地质特征,此类岩浆热液型金矿化与肉红色花岗岩有关,而后者的分布严格受东西向挤压破碎构造带控制。

合教)))三合明东西向挤压破碎构造带,波及范围较广。

受其影响,在构造带之北侧,发育一系列次一级的平行断裂,同时相伴产生一级x共轭断裂。

在这些断裂和裂隙的局部地段,尤其是穿越含金层和顺层发育的断裂、裂隙,控制了变质热液型金矿化的发育。

本区发育东西、北东、北西向三组石英脉带;各脉带规模不等,其中北东向脉带较大。

脉带中单个脉体多呈雁行式排列,产状变化复杂。

纵观本区石英脉的空间排布,呈/米0字形格架,其中东西向和北东向分布广,虽然各方几的脉都见金的显示,但矿化强度不一,北东向的含金性较好,次为北西向。

构造与含金石英脉分布上的联系:野外调查表明由东西向,三合明至合教,石英脉的规模渐小,但石英脉的分布密度越来越大。

金矿化强度渐好。

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是合教地区处在东西向和北西向两大断裂构造交汇处的内侧,构造应力集中,各类断裂、裂隙发育,多期次的岩浆活动,提供了水和热源。

为不同期次石英脉的形成创造了构造和热动力条件,同时含金层中的分散金也随之活化、转移至石英脉中。

断裂构造不仅控制着石英脉的发育和分,同时对石英脉的产状,也有着明显的影响,本区可大致以合教为界,以东和以南地区,受东西向提压破碎构造带和后期盆地边杂,总体看,北西向断裂影响较大,先后受东西向断裂和盆地边缘断裂的多重影响,使石英脉呈雁行式排列,单个脉体产状变大较大,但北西走向者居多,越往西越是如此。

3岩浆活动与金矿化的关系本区火成活动剧烈,除有各种基性、中酸性、酸性脉岩穿插外,尚有混合状花岗岩,肉红色花岗岩、流纹岩的侵入和喷出。

一般脉岩中无金矿化显示。

混合状花岗岩沿合教复背斜核部大面积分布,无同位素年令资料,与大盐海子压碎斜长花岗岩相比,岩石的组构、矿物组份、化学成份较为相似,属加里东晚期花岗岩。

与相当的中国岩浆岩平均化学成份相比,混合状花岗岩中K2O含量偏低,而F e2O3、M nO、M gO、CaO含量偏高。

根据查氏数值计算和投影,属正常系列和铝过饱和系列岩石,岩石中碱性长石大于斜长石含量,钠质含量高于钾质含量。

正常系列花岗岩出露在岩体的边缘部位,与含金石英脉和含金层分布关系紧密。

根据混合状花岗岩沿复背斜核部呈线型分布;岩石中次闪石含量少;岩矿鉴定资料又表明老地层的岩石性质向花岗岩类岩石过渡等特点,本区混合状花岗岩可能属交代成因,由基底老地层级经历多次强烈混合岩化、花岗岩化作用形成。

刚性的磁铁石英岩及其周围岩石由于混合岩化得不彻底,才得以残存。

加里东晚期的混合岩化作用,是本区重要的地质现象之一。

在主要以升温、升压为特征的区域变质过程中,在异常热流场出现的地段,使赋存于老地层中的部份金活化并产生一定程度的定向迁移,其结果使金趋向于在低温压带内沉淀,造成金在区域变质中的迁移分蒸发量,使金在某此部位局部富集,鉴定上述认识,合教地区的金矿化,很可能是三合明群地层中的分散金在混合岩化、花岗岩化过程中,活化、迁移时残存的一部份。

混合岩化作用不是本区金矿成矿化作用的主期,而只是对原先存在的变质热液型金矿的改造。

本区金矿化只发育在花岗岩体的边部和残存的老地层中,在岩体边部五至七仅是范围内,是含金石英脉的集中分布区,而往岩体的中心部位,却无金的显示。

据统计,本区80%以上的石英脉赋存在混合状花岗岩中,经揭露,在这些石英脉的周围都或多或少的见到残留老地层。

自石英脉向两侧,花岗岩的含金性递减。

由此可知,花岗岩中的金,可能是老地层或石英脉中金的扩散。

与国内典型的岩前浆热液型金矿或混合岩化热液型金矿相比,花岗岩的含金丰度相差悬殊。

肉红色花岗岩沿东西向挤压破碎带呈脉状侵入,与得根斯花岗岩相比,应属海西晚期产物。

在构造对金矿化控制一节已经提到,东西向的挤压构造带,控制肉红色花岗岩的分布,同时也控制着岩浆热液型金矿化的发育。

试金分析表明,肉红色花岗岩的含金性极差,若形成岩浆热液型金矿化,金物质来源无法解释。

但事实是少量石英脉产在其中,并严格受其控制,石英脉个别样品含金较高。

目前看,金不可能来自肉红色花岗岩,而可能来自周围地质体,今后有条件可深入研究。

尽管这类金矿远景不甚理想,但海西晚期花岗岩在本区的东部有较大面积的分布,岩石钾化作用较强,断续出露含铜石英脉,并且局部地段较富,可作为今后找铜的线索。

4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以上简要的分析了合教地区金矿化与地、构造、火成活动的关系,资料主要来自野外地质调查,认识很不全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