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孤山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法

合集下载

如何找金矿?看金矿的类型及找矿标志!

如何找金矿?看金矿的类型及找矿标志!

如何找金矿?看金矿的类型及找矿标志!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金属能像黄金这样源源地介入人类的经济生活,并对人类社会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

黄金的社会地位虽在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史中,历尽沧桑,沉浮荣辱,升降变迁不定,但至今在众多的人群之中仍保持着神圣的光环,为世人共同追求的财富。

那么黄金是如何找到的呢?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金矿的类型及其找矿特点。

金矿床银多。

因其成矿时间,几乎贯穿整个地质史,现讲下列几类主要金矿床类型及其找矿标志介绍如下:01、砂金矿这类矿床由于埋藏浅,只用简单的淘洗工具就可以轻易获取,所以远在几万年前就被古人开采。

目前砂金仍然是一类重要的金砂,世界约有三分之一的金来自砂金。

砂金矿床以冲积砂金矿最具工业价值。

各类高背景含金岩石和金的原生矿床是金砂的主要来源。

但产生砂金的地方不一定有原生金矿,砂金是靠水流的搬运而富集,有时离原生金源可达10—20公里。

砂金找矿标志:1、沿水系上游是否存在金的高背景岩层或岩金矿床;2、在河的变宽部是否有“沙洲”,在河曲的突出部位,水流端急的支流进入水流平缓的主流处,易富集成矿;3、黑龙江流域是我国砂金最多的地区之一,当地老百姓总结了一套有效的找砂金的经验:“大沟有腿(即产生金的山脉),小沟有咀”“沟里平宽,侧山平正,旁有排子(阶地),后有座山(沟之顶山,即原生金来源地,钱有迎门山,即关门咀子);4、冲击砂金矿主要产于基岩上面的砾石层的底部。

02、含金石英脉矿床含金石英脉矿床,属中温或中低温热液矿床,金主要产于石英脉中而得名,可是常与花岗岩话和混合岩化作用有关。

矿床可产于各种性质不同的围岩,特别是含中基性火山岩是变质岩中。

围岩蚀变有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钠长石化、碳酸盐化、硅化、黄铁矿化、及黄铁绢石岩化。

矿床多呈脉状及网脉状,少数呈扁豆状受构造裂隙控制。

矿石矿物有自然金、黄铜矿、黄铁矿、毒砂等。

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少量碳酸盐类。

萤石、重晶石、电气石和钠长石等。

含金石英脉矿床找矿标志:1、主要分布在基底隆起区的构造-岩浆活动带中,区域性深大断裂为控岩导矿构造,次级断裂为控矿构造;2、成矿作用与重熔、同熔岩浆侵入活动有关,成矿时代有加里东期、海西期和燕山期,燕山期是主要的。

金矿找矿方法及评价

金矿找矿方法及评价

金矿找矿方法及评价摘要:通过对我国西部某地区域成矿背景、矿区地质特征、成矿控制条件的综合分析,认为该区具有寻找大场式构造蚀变岩金矿床类似的地质条件,找矿前景较好,本文结合该矿区的案例,对金矿成矿背景、地质条件、成矿控制条件及找矿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金矿;找矿;地质;成矿笔者在大场金矿东部龙然加日苟地区从事金矿预查工作,在原1/5 万水系沉积物异常圈定的HS139、140 号两个乙 3 类综合异常的基础上,圈定了7 个1/1 万Au 异常,并通过后期工程揭露初步圈定了3 条矿(化)体。

通过和大场金矿床成矿条件进行对比,认为工作区具有和大场金矿床相似的成矿条件,为寻找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有利地区,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1、金矿成矿背景勘查区为俯冲增生楔Ⅱ1-1(C2-T2),北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缝合带,南为前陆盆地。

勘查区地处昆仑山南坡、巴颜喀拉山北坡。

区域上出露地层属巴颜喀拉地层区、玛多-马尔康地层分区、曲麻莱小区。

主要有二叠纪、三叠纪、第四纪等不同时代的地层发育。

勘查区主要发育甘德-玛多(F6)与玛卡垒(F9)两条区域性大断裂。

甘德-玛多(F6)断裂以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为主体,该带与铁、铜、钴等多金属矿产有密切的成因联系;玛卡垒(F9)断裂较为复杂,大部分由浅变质中基性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组成,主要矿产为构造蚀变岩型和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及金、铜、锑、汞矿床。

勘查区位于北巴彦喀拉金、铜、锑、汞、稀有金属成矿亚带,该成矿亚带北与昆南晚古生代铜、钴、金成矿亚带紧邻,是我国第二轮固体矿产成矿远景区划所划分的川西北印支-燕山期金、多金属成矿带的西延部分。

与北巴颜喀拉成矿带分布范围基本一致,北部具中低温热液成矿特征,是该成矿带规模最大、强度最高的一个Hg-Sb-Au 地球化学带,成矿元素组合为Hg-Sb-Au。

已发现的矿床均分布在二叠系黄羊岭群下段和三叠系巴颜喀拉山群中,区域矿化范围主要集中在苦牙克断裂东侧黄羊岭地区和东部的东、西大滩至大场一带。

某金矿区地质特征、成矿条件及找矿方向

某金矿区地质特征、成矿条件及找矿方向

某金矿区地质特征、成矿条件及找矿方向【摘要】某金矿区位于北巴颜喀拉晚印支造山亚带(Ⅱ),北东侧以布青山南坡断裂为界,与阿尼玛卿断裂带毗邻,区域上昆仑山口—久治断裂从普查区南西侧通过。

文章介绍了该金矿区的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并分析了成矿条件,以此提出了找矿方向。

【关键词】金矿山;矿区地质;矿床地质;成矿条件;找矿方向1.矿区地质1.1地层区内地层较为复杂,出露地层主要为中元古界碧口群(Pt2b)、石炭系—上二叠统布青山群(CP2B)、下三叠统昌马河组(T1c)、中三叠统甘德组(T2g)、上三叠统清水河组(T3q)、下—中三叠统下大武组(T1-2xd)、下—中侏罗统羊曲组(J1-2yq)、下白垩统万秀组(K1w)和第四系等。

昌马河组下段在区内分布面积大,岩性为灰色角岩化中细粒含屑变长石石英砂岩夹板岩及少量的千枚岩、砾岩的透镜层,岩石普遍具角岩化、硅化及绢云母化,是该区主要的含矿层位。

通过对区内矿体进行初步研究,认为该区成矿类型属于中低温热液型,工业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

1.2构造该区处于阿尼玛卿华力西—印支复合造山亚带南侧的北巴颜喀拉印支造山亚带,区内NW-SE向区域性断裂和复式褶皱非常发育,与之伴生的次级构造也较为发育,表现为较强烈的NW-SE向(或近EW向)和NE-SW向构造。

前者形成时间相对较早,活动较为强烈,是区内主要的导矿和容矿构造。

沿NW-SE 向区域性断裂破碎带岩石蚀变较强,石英脉和褐铁矿化等较为发育;NE-SW向断裂形成时间较晚,且以平推性质为主,其除了破坏地层的连续性之外,对矿体也有一定的破坏。

区内除吾合玛—青珍复背斜之外,次级褶皱十分发育,并在区内多处可见,轴向为近EW向,轴面南倾,但倾角变化较大。

该金矿区就位于吾合玛—青珍复背斜中东部,由布青山群组成,轴面略向北东倾,在北西有黑云母花岗岩体沿轴部侵入,形成北西端翘起、向南东端倾伏且两翼不对称的NW-SE向紧闭线型褶皱。

1.3岩浆岩区内侵入岩以印支—燕山期为主,印支期侵入岩岩性主要为似斑状黑云母石英二长岩(ηοπ51b)和似斑状二长花岗岩(ηγ51b),燕山期侵入岩岩性主要为似斑状二长花岗岩(ηγ52)a和似斑状黑云母石英二长岩(ηοπ52)a。

金矿特征及找矿方向

金矿特征及找矿方向

金矿特征及找矿方向一、概述金矿是指含金量在矿体或矿石中达到一定的量的矿石或矿床。

金矿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经济价值。

为了发掘金矿并进行有效的开采,在找矿过程中需要了解金矿的特征和找矿方向,以确定寻找目标和开采策略。

二、金矿特征1、金矿的物理和化学特性金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9,金是一种黄色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是一种较为稳定的元素。

在常温下,金不会与氧气反应,不会腐蚀或氧化,因此常用于珠宝和货币的制造。

化学上,金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而且在高温下易于溶解。

这些特性为金矿的寻找和开采提供了重要依据。

2、富含金元素的矿石类型金矿通常与石英脉、硫化物、石英砂岩、变质岩、火山岩等矿石类型有关。

其中以硫化物矿物为主要承载矿体,如黄铁矿、黄铜矿、黄铅矿等。

同时,也有部分金矿是以银、铜、锡等代替金元素,或伴生在压铸矿、重沉积物、腐殖质等有机质含量较高的环境中。

3、控制金矿形成的地质背景金矿主要形成于燕山期和晚古生代至中生代构造期间,与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热液作用等相关。

矿区地质构造特性也是控制金矿形成的重要因素,包括断层、褶皱、岩浆侵入等。

金矿还与沉积环境、氧化还原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有密切关系。

三、找矿方向1、地球物理方法地球物理方法是找寻金矿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中包括地震勘探、电磁勘探、非正交磁法勘探等。

这些方法主要依靠不同的物理特性,如密度、电磁、磁性等,来确定矿体位置和特征。

2、地球化学方法地球化学方法通过分析矿石和土壤、岩石化学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等信息,确定矿区位置和开采价值。

其中,地球化学物探是最常见的地球化学方法之一,它是一种以陆地表层地球化学物质为目标开展的地球物理勘查方法。

3、卫星遥感技术卫星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光学和微波等方法,捕捉矿区更广阔的空间信息、地形或植被等,进一步分析和找出金矿存在的可能性。

4、地质勘探方法地质勘探方法是一种以地层学、构造地质学和岩石学等自然科学为基础的勘探技术,它包含大量的现场地质勘探、钻探和采集数据等。

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杨矿飞1陆泽帅2

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杨矿飞1陆泽帅2

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杨矿飞1 陆泽帅2发布时间:2021-09-25T11:48:05.155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5期作者:杨矿飞1 陆泽帅2 [导读] 我国金矿类型众多,分布复杂多变,每一类金矿分布都有其独特的地质规律1.洛宁县俊德虹宇矿业有限公司河南洛阳 471700;2.洛阳陆地地质科技有限公司河南洛阳 471000摘要:我国金矿类型众多,分布复杂多变,每一类金矿分布都有其独特的地质规律,给勘探工作带来困难。

针对不同类型金矿床各有差异的情况,应总结特定区域内相对规律性的分布条件,强调加强矿田和找矿研究的必要性,并根据不同的成矿地质背景,结合不同的成矿地质条件,划分出5个成矿区带和19个集中成矿带,对每个特定的成矿带进行有针对性的地质勘查工作。

从成矿地质条件和矿产分布规律来看,只要能找到矿产分布的基本区域和特征,就能为找矿方向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金矿;地质特征;找矿方向;创新探讨引言我国金矿资源十分丰富,自然类型多样,黔西南、黔东南、盘县等地金矿较为富集,全省金矿集中分布于多个地区。

把握金矿床资源的分布规律,可以根据金矿床特殊的地质条件和不同的矿化集中区地质条件,总结出成矿地质条件的成矿规律,探讨各成矿集中区的产量及分布要素,对各成矿集中区进行矿田集的研究,建立成矿模型。

金矿石产量与分布矿床类型、控矿地质条件与矿床特征具有相似性,在勘查技术上,应综合多种手段,选择具有相近性的集中区进行深入研究。

1、金矿资源的分布规律金矿资源富集,主要金矿集中分布在赖子山背斜带、灰家堡背斜带、戈塘背斜带、普安红岩背斜带、板其金金矿化带、板其金地金矿化带、册亨百地金矿化带、普安红岩背斜带等地区,已知的中型以上矿床约有7处,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安龙县戈塘金矿、普安县泥堡金矿等,其中已探明的小型矿床和矿点有多处,一般都分布在周边矿化区带内。

各矿化集中带具有独特的成矿地质条件,与周围地质条件密切相关,因而是金矿体的主要矿体。

找金矿的十大方法

找金矿的十大方法

找金矿的十大方法金矿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梦寐以求的财富它们向着着世界上最有钱的人们发出光芒,吸引他们去找寻财富的机会,但是找到金矿的方法却并不简单。

和挖掘石油和铀类似,挖掘金矿也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资金,它不仅需要操作技能,还需要对科学,工程和地质等科学领域有所了解。

总的来说,找金矿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十大方法:第一,先查找地质资料:找金矿前,我们需要研究周围的地质构造和地质特征,以及可能隐藏在地下的金矿矿床,它们可能隐藏在浅层,也可能深埋在任何土壤中。

因此,我们需要对附近的地质情况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找到金矿。

第二,采用航空技术:航空技术有助于采集大面积的植被数据和高精度地理空间数据,从而可以获得有关金矿矿床的信息,包括它们的形状、位置、颜色和结构等等。

第三,观察当地的植被:植被是一个简单的、有效的金矿搜索方法,植被的颜色、结构及生长状态可以透露出地下的资源和金矿的情况。

因为特定的植物会按照它们的特性受到某些特定元素的影响,比如碱土元素,它们会受到金矿的影响而长在某个地方,因此观察当地的植被可以有助于寻找金矿。

第四,进行实地考察:如果暗示有金矿存在的迹象足够多,可以考虑实地考察,这将提供更多的信息,可以帮助确定金矿的位置,以及下一步的搜索步骤。

第五,野外勘测:野外勘测是利用地质特征、地质变化、地球物理特征以及地质调查给出的元素分析结果来寻找金矿,它具有很高的准确性,而且勘测成本也相对较低。

第六,采用测井技术:测井是一种常见的找金矿方法,它是在地下放置一根特制的钻井管,将下面的土壤和岩层取样,并仔细研究它们的特征,从而找出金矿的存在。

第七,采用地球化学方法:地球化学找金矿的原理是通过在水和空气中采集和分析微量金矿元素,来确定某一地区是否拥有金矿矿床。

第八,采用磁矩测量:磁矩测量是一种可以测量地质结构磁场强度的技术,可以鉴别出金矿床的存在,也可以帮助识别出可能的金矿位置,从而提高搜索效率。

第九,采用雷达和声纳:雷达和声纳技术是识别地下构造和地质特征的有效方法,它们可以发出信号或波浪,然后检测反射回来的信号,从而了解地下的结构和金矿矿床等信息。

找金矿的十大方法

找金矿的十大方法

找金矿的十大方法想要找到金矿,是需要有一定技巧和方法的。

这里有十大方法,一起来学习一下吧!第一,了解矿山地质环境。

如果要寻找金矿,首先要了解当地的地质环境,尤其是矿山地质环境。

其中可以包括地层学、岩石学、矿物学、地球物理学、化学和水文学等等,而且还要考虑当地特有的气候、土壤类型和地表形态等因素。

只有深入理解当地的矿山地质环境,才能更好地获取金矿的信息。

第二,寻找金矿指示矿种。

寻找金矿的时候,首先要选择一些金矿的指示矿种进行研究,例如比较容易在金矿中发现的高磁性物质、黑色物质、沉积物物质、磁性物质等。

而且,还要掌握其他金矿指示矿物等,以及影响金矿长期保存的环境因素,这样才能根据金矿指示矿物,有效地紧实探寻金矿。

第三,根据地质特征探索金矿。

探索金矿的时候,要按照当地的地质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索。

可以根据当地的断裂带状地质特征,如断层、褶皱等,发现可能存在矿物组合的构造断裂带,并进行探寻。

第四,利用传统寻金方法探索金矿。

要有效地找到金矿,还可以利用传统的寻金方法,例如掘斗金、开采、沉淀、水淘、拾金、研岩等等。

第五,利用金矿勘查技术探索金矿。

要实现高精度的勘查,就要利用金矿勘查技术,比如磁临勘技术、能谱勘查技术、大地测量技术等等。

第六,利用金矿勘探仪器探测金矿。

利用金矿勘探仪器,可以通过电子勘探仪等来获取金矿的真实位置。

第七,利用衍射成像技术探索金矿。

通过衍射成像技术,可以对金矿进行正确检测,这种技术相对来说比较复杂,但是也很有效。

第八,利用钻探调查技术探索金矿。

金矿调查技术可以有效地探测金矿的深度和宽度,以及黄金分布的状况。

第九,利用水文地质勘查技术探索金矿。

水文地质勘查技术是对地表水动力地质条件的研究,可以有效地探测金矿的深度和位置。

第十,利用地球物理技术探索金矿。

利用地球物理技术,可以有效地探测金矿的深度和位置,以及矿物结构等特征。

总之,寻找金矿是需要一定技巧和方法的,以上就是十大寻金方法,在寻找金矿时可以参考一下!。

金矿带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金矿带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于五 龙 背 斜 的 轴 部 。 矿、 毒砂 、 黄铜矿 、 孔雀石等矿物 ; 非 金 属 矿 物 的 组 成 成 分 主要 6 . 1 . 2 大 地 构 造 格 局 与 金 矿 的 空 间分 布 是 由 长石 与 石 英 , 还 有 少量 的 方 解石 、 云母 绿 泥石 等 。 但是 , 矿 ( 1 ) 不同的大地构 造单元 , 其金矿化 强弱、 金 矿 化 特 征 都 物 中金 属 矿 物 的 含 量 却 不足 1 %。 矿 石 中金 元 素 以 自然 状 态存 有 所 差异 , 各 具 自身特 色 。 在. 其 成 色相 对 较 高 并且 是 以无覆 膜状 态存 在 。围岩 蚀 变为 泥 ( 2 ) 我 国金 矿 主要 分布 于 东部 地 区 , 并 且 主要 分 布 于 古 老 化、 硅化 、 碳 酸 盐化 与 黄 铁 矿 化 。其 中黄 铁 矿 化 与 硅 化 大 多是 的 中朝 板 块 内 。
4 . 1 蚀变花 岗斑岩 型 金矿石
于 大断 裂 的 侧 翼 次级 断 裂 中, 并 与 大 断 裂 距 离一般 为 2  ̄ 8 k n。 i 该 矿石 具有 自形一 半 自形 的粒状 结 构 、 包含 结构 、 压碎 结构 、 ⑤ 大型 金 矿 床 多数赋 存 在 强 烈挤 压 的 背斜 或 倒 转 背斜 的轴 部 超 显微 结构 等结 构 类型 , 该矿 石 为不 均 匀的侵 染 状结 构构 造 。
隆起、 胶 东隆 起 、 五凤嘉隆起等 , 皆为金 矿 集 中分 布 区 。 ③ 中朝 4 矿石 的物质组成成 分以及 围岩蚀变 板 块 的 古 老基 底 发 育 着 东西 向 与 北 东 向 两 组 主要 断 裂 带, 其 从 矿 石 类 型 上 分 析 . 该矿 区 的矿 石 大致 可 划分 成 蚀 变花 相 交处 附 近 通 常是 大型 金 矿 富 集 部 位 。 如 比较 明显 的 北 纬 4 0 。 岗斑 岩 型 金 矿石 、蚀 变石 英砂 岩 型矿 石 以及 蚀 变砂 板 岩 型 金 断 裂 带 及 4 2 。 断裂 带 与 北 东向 断 裂相 交处 , 控 制 着几 个 重 要 大 缉 五 型金矿床分布 . 并显示一定的等距性分布 。 ④大型金矿床均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孤山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法
[摘要]:在小孤山金异常区内寻找金矿的工作中,通过地质填图圈定小孤山金矿区为角砾岩筒分布区,岩浆活动强烈,为成矿的有利地段,之后进行的物化探测量和地表槽探及深部钻探工程验证,圈出三条金矿体,为小型金矿床。

[关键词]:角砾岩筒物化探测量金重砂异常激发极化ηs异常
中图分类号:o328 文献标识码:o 文章编号:1009-914x (2012)26-0005-01
1 前言
1.1目的任务
小孤山为角砾岩筒分布区,岩浆活动多次,是岩浆活动场所控矿构造的有利地段。

以往工作中在1:50000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中在岩筒内作过地表工作,在岩筒的西南部发现四个矿(体)化带主要为铜、铅、锌矿化体,其次有金、银矿(体)化。

但是四个矿化带均位于金重砂异常的外围,位于激发极化电法异常dhj1号异常之内,只有第四号矿化带的东端位于重砂之内的西端。

从以往工程结果反映,au的含量与规模变化,由西向东有变好的趋势,因此对岩筒的东端及边缘地区的金的赋存规律和金重砂异常及激发极化dhj2号异常有必要查明引起的原因,达到寻找金矿体为目的。

为此,开展金普查工作完成工作量1:5000草图11.1km2,1:2000矿区地形地质草图附工程位置及取样位置面积1.8km2,槽探179.15m3,
化学样51个,微金样162个,薄片样3个,通过上述工作初步在地表圈出三个金矿体。

2 地质特征
2.1岩相划分及岩性特征
本区可划分为岩筒相和次火山岩相。

2.1.1岩筒相
岩筒呈环状、半环状展布,以碎屑岩为主,碎屑物由筒内中心向外粒度变化有粗-细-粗的韵律特征,岩筒中心部位为复成份集块角砾岩(mab),集块角砾结构,铁锰矿化、褐铁矿化明显。

复成份凝灰角砾岩(mbt),岩屑-晶屑砂粒状结构,具绢云母化和铁锰矿化;复成份角砾凝灰岩(mbt),岩屑-晶屑粉砂状结构,为混合花岗质成份,有轻微的绢云母化和硅化作用;复成份岩屑晶屑凝灰岩(mt),岩屑、晶屑、玻屑粉砂状结构;复成份熔岩角砾凝灰岩(mlbt),岩屑-晶屑粉砂状结构;复成份熔岩角砾岩(mlbt)沿筒壁环状分布,熔岩凝灰角砾结构,具叶腊石化、铁锰矿化、硅化。

侵入于角砾岩筒内外的脉岩有两期,晚期脉岩有:煌斑岩(x)、正长斑岩(ξπ),早期脉岩有闪长芬岩(δμ)、辉绿岩(β)、混合花岗岩(mγ)为角砾岩体的围岩,出露广泛,金重砂异常区内大部分为混合花岗岩。

2.1.2次火山岩相
岩石类型有石英斑岩、霏细岩、流细岩、流纹岩、流纹质凝灰熔岩等呈不规则脉状,筒内外有分布,与围岩皆呈侵入接触。

2.2蚀变
矿化角砾岩筒是熔浆多次脉动式侵入,造成多次爆破和熔岩侵入,以及次火山作用期后的气水热液多次活动的最终产物。

筒内岩石具强烈蚀变,早期热液蚀变主要为黄铁矿化、叶腊石化,岩石中普遍出现。

黄铁矿呈淡黄色,粒状、星点状较均匀分布,叶腊石淡绿色呈片状集合体分布。

晚期热液蚀变属次火山作用后气水热液作用阶段,与成矿关系密切,主要为黄铁矿(褐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铁锰矿化等,蚀变带主要分布在岩筒内,尤其在霏细石、石英斑岩两侧的碎屑中蚀变强烈,位于蚀变较强地段金较富集。

3 物化探测量及野外工程验证
3.1金重砂异常及激发极化ηs异常
3.1.1金重砂异常
样点的布置原则:
(1)大河稀,小河密,同一条水流则上游密下游稀,越近源头,取样密度越大;
(2)河床坡度大,跌水崖发育,流速大流量小的溪流应密,反之应较稀;
(3)主干溪流的两侧支沟发育且对称性好,则样点可放稀,反之应加密;
(4)垂直岩层主要走向的溪流应密,而平行岩层主要走向的溪流可放稀;
(5)对矿化、围岩蚀变发育岩筒地段,岩体接触带,岩性发生
重大变化处的溪流冲积层应加密取样。

经过化验和后期数据处理得出,小孤山东四家沟金重砂异常位于角砾岩筒的东部,近东西向椭圆形分布,长2800m,宽800m-2000m,面积约6km2,有十个重砂样含金,一般含量为1-3粒,最高有9粒,一般粒径为0.2mm-0.3mm,最大为0.6mm,最小为0.02mm。

3.1.2激发极化ηs异常
(1)激发极化dhj1号异常,位于岩筒的西半部,走向近似东西是dhj1号异常的s值强度为8-16%,ηs值为2-6%分成一组低缓峰值带。

为东西向,异常长度约900米(s值6.3%),为找矿的重点靶区。

(2)激发极化dhj2号异常,位于dhj1号异常的东面,位于岩筒的东半部及边缘地段,走向近似东西,是dhj1号异常的延续s
值强度为7-15%,受北西向脉岩的错动造成异常不规整,异常的东南部强度变得低缓,ηs值为3-5%分成二组低缓峰值带。

一组为东西向,另一组为北西向,异常长度约1200米(s值7.0%),东端低缓异常部位(s值3-5%),可延长600多米,是重砂异常的中心部位和重点找矿靶区。

4 工程验证
4.1矿化特征
4.1.1矿体及矿化
该角砾岩筒面积0.7km2,在角砾岩筒内的霏细岩接触带和角砾岩筒边部接触带附近,通过槽探控制,从地表圈出三条矿体t1、t2、
t3,其长度分别为80m、140m、220m,厚度分别为5.0m、2.3m和1.8m,金品位分别为1.1g/t、0.97g/t和1.2g/t(见表1),矿床类型为角砾岩筒型金属矿床。

通过深部钻探控制,zk2号孔见矿厚度为1.35-8.50m之间,金品位在1.22-8.65g/t之间,zk3孔见矿厚度在1.57m,金品位1.96g/t(见表2)。

与地表t2号矿体基本对应。

5 结论
小孤山金矿普查采用1:5000地形岩性岩相地质草图附痕量金取样位置面积11.1km2和1:2000矿区地形地质草图附工程位置及取样位置面积1.8km2。

通过填图、物化探测量、野外工程施工、取样及工程控制已了解地表含矿带的含金性。

该区地表圈出三个金矿体,品位一般,其中t1号矿体厚5.00米,金平均品位1.09g/t,深部二个孔见矿,最大厚度8.5米,金平均品位2.06g/t,为小型金矿床。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地质专报区域地质第14号:辽宁省区域地质志[r].北京:地质出版社,1989.
[2] 杨占兴.辽宁省成矿系列与成矿区带研究:中国地质大学
[d].2006,11-12.
[3] 周永峰.物化探在金矿普查中的应用:广西地质[j].1986:1.
[4] david jones. 激发极化法在金矿勘查中的应用:黄金科技
动态[j].1988,14-15
[5] david jones. 激发极化法在金矿勘查中的应用:黄金科技动态[j].1988,14-15
作者简介:
高玉奇(1964-)男,辽宁,朝阳人,地质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矿产勘查与找矿方面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