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家庄矿区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解析

合集下载

南岭魏家钨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南岭魏家钨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南岭魏家钨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首先对魏家钨矿矿区的地质特征、构造特征以及岩体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之后对矿床的地质特征、矿石类型和分化带特征进行了分析。

最后讨论了魏家钨矿矿区的找矿标志以及找矿前景。

标签:魏家钨矿矿区;矿区地质特征;矿区找矿前景1 概况分析魏家钨矿是近几年来在开展地、化、遥等面积性工作的过程中,借助钻探验证的手法,发现的位于都庞岭至九巍山一带的东西向走向的矿带。

经过初步测量和估算,魏家钨矿厚度大约在140米左右,钨矿含量大约在10万吨左右。

如此规模的钨矿对于研究分析矿床的地质特征以及讨论成矿的规律的分析具有一定的科学指导意义。

同时,通过对地质特征和规律进行总结,还有助于后续的找矿工作的推进。

2 矿区地质特征讨论2.1 地层、构造特征魏家钨矿矿区多以泥盆纪地层为主。

其中,泥盆纪地层从分布范围上主要位于祥霖铺背斜核部,从易家湾至棋辛桥、长龙界一带分布;从岩性上主要为碳酸盐岩、陆相碎屑岩为主。

从构造特征上分析,魏家钨矿矿区的发育轴以向南倾斜的祥霖铺复式背斜为主。

其西翼从地势构造上来讲相对较为平缓,其东翼从地势构造上来讲相对曲折并呈现出波状的褶曲。

在魏家钨矿矿区的断裂带中主要以近南北向的断裂为主,间或伴随有层间剥离构造。

在南北向的断裂中为区域性F1断裂的一部分,以倾角为78度的角度向东倾斜。

在层间剥离构造区中多以容矿和容岩构造为主,在剥离区中以花岗斑岩和石英斑岩为主。

具体地层和构造特征信息见图1。

2.2 岩体特征在魏家钨矿矿区内主要由祥霖铺斑岩岩体以及铜山玲岩体构成。

其中祥霖铺斑岩岩体呈现出东西向排列的态势。

从岩体特征上分析,单个的祥霖铺斑岩岩体暴露在外的面积范围在数百平米至数千平米之间,且岩体较为稳定。

祥霖铺斑岩所含微量元素以Mo、Sn、Zn、Cu等为主,是形成矿床的主要物质来源。

铜山玲岩体与祥霖铺岩体在走向上相同,呈现出东西向排列,主要分布与矿区内铜山岭,岩体时代大致归类于中侏罗世。

豫西南魏家庄矿区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浅析

豫西南魏家庄矿区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浅析

产状 2 2 0 。 6 5 。 , 目前 控 制 长 度 3 0 0 I Y l ,宽 0 . 1 ~ 为黄铁矿化、磁铁矿化、褐铁矿化 ,局部蚀变岩石中黄铁
2 . 2 构造
矿 区 内构 造发 育 ,主 要 构造 线 方 向为 Nw w 向 ,褶
3 . 1 . 2 矿体形态与规模 本 区矿 体规 模较 小 ,并且 不连 续 ,仅 KI矿化 带 中可
皱 构造 以背斜 为 主 ,局部发 生倒转 。断 裂构 造 以北西 西 向 以 圈出很 小 的矿 体 。矿 体长 1 0余米 ,走 向 3 l 0 。左右 ,
化 。 当地有 民采 老硐一 个 ( 已塌 陷 ) ,通过 了解 当地 民采 铅矿 、辉 铜矿 、磁铁 矿等 。次 生金 属矿物 有 褐铁矿 、孔雀 图3 )、针铁 矿 等 。非金 属矿 物有 氧化 物 、含 情 况 ,判断 地表 为氧化 富集 段 ,矿化 带 向深 部变 宽 ,矿石 石 、铜兰 ( 硫 化物 增 多 ,金 品位 下降但 铜铅 锌含 量增加 。矿 化带 呈脉 氧盐 、及 碳酸盐 等 ,以石英 、黑云母 、绢云母较 为常 见 。 状 分布 ,有分支 复合现象 ,地表时 隐时现 。 K 2为 含金矿化 带 ,相对 K1 规模较 小 ,走 向 3 1 0 。, 围岩蚀 变 主要有 硅化 、绢 云母 化 、黄铁 矿化 、褐 铁矿 化 。以硅 化 、绢云 母化 最强 ,普遍 见于 矿脉 中 。矿化 主要
3 。 2 矿石特征
. 2 . 1 矿石类型 其次 为北东 向断 裂 ,规 模较 小 ,区 内分布 较少 。矿 区有一 3 条近 东西 向的构 造带 ,横 穿 矿 区东西 部 ,长 约 1 k m,产 矿石 类型 主要 有氧 化矿石 和原 生矿 石两 类 ,其 中原生

甘肃天水柴家庄金矿矿石特征和金的赋存状态

甘肃天水柴家庄金矿矿石特征和金的赋存状态
中图分 类号 : P 6 1 8 . 5 1
1 区域 地 质 概 况
柴 家庄 金 矿位 于 西秦岭 造 山带北 秦岭 加里 东 褶 皱带内, 北 秦 岭褶 皱带 是 以华 北 地块 为基 地 , 经 过 元
位在 3 . 9 1 —3 5 . 9 0 g / t , 单 样 最 高 品 位 可 达 2 0 8 . 6 4 g / t , 矿 床平 均 品位 2 O . 7 0 。 g / t 。
矿石中的组成矿物有 l 6 余种 , 其 中金属矿物主
要 为 自然 金 、 银金矿、 黄 铁 矿 和褐 铁 矿 等 , 约 占矿 物 含量的 1 7 . 2 2 %左 右 ; 脉石 矿 物 主要 为石 英 , 次 为绢
通过大量光 、 薄 片 资料 和人 工重 砂 鉴 定 结 果综 合 分析 , 该 金 矿 的矿石 类 型十分 简单 , 主要 为石 英 脉
就 此 收集 部 分 主要 矿 石类 型 样 品 , 通 过 偏 光显 微镜 、 人工 重砂 和 化 学 分析 等 测 试 手段 对 原矿 石 的
古宙奠基、 加里东早期 裂陷接受海相火山 一碎屑岩
沉积 , 加里 东 晚期 褶 皱 造 山 , 并 经 历 华 力 西期 、 印 支
化学成分 、 矿物成分 、 结构构造和金 的赋存状态进行 初步考察 , 为合理的选矿流程方案提供一定的指导
型 含硫 化 物金 矿 。
云母 、 绿泥石、 长石和高岭土等。矿石矿物相对含量
见表 2 。

表 2 矿物含量
测试单位 : 甘肃省 中心 实验 室。
( 甘肃 省地 矿局第三地勘 院, 甘肃 兰州 7 3 o o 5 o )

要: 柴 家庄金矿主要 的矿石类型为石英 黄铁 矿 , 矿石结 构以粒状 晶结构 、 碎裂结 构和包含 结构为主 , 构造主要为

佐家庄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佐家庄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脉状交代结构 :常见细脉状黄铜矿、方铅矿交代黄铁矿 (图 3-1G)。
网脉状交代结构 :主要表现为石英、碳酸盐等透明矿物 或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金属硫化物沿早期碎裂状粗粒 黄铁矿裂隙充填交代,呈网脉状产出(图 3-1E)。
碎裂结构 :主要见于第一世代粗粒的黄铁矿,常见有石 英等透明矿物和方铅矿、黄铜矿等硫化物沿裂隙充填交代 (图 3-1F)。 3.2.3 矿石构造
裂花岗岩组成,伴随有金属硫化物石英脉(主要是黄铁矿石 英脉)充填,金矿化多产于这些石英脉中,断裂破碎带给金 矿化富集提供了储存空间。
矿区岩浆岩主要有何家庄岩体,其次为岩脉,印支早期 的何家庄岩体为主要的赋矿围岩 。 [4,7]
3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体特征
矿体总体呈近东西向展布,出露于何家庄角闪黑云二长 花岗岩岩体西端与石炭系草凉驿组(C2c)侵入接触的内接 触带,岩脉主要有辉绿岩脉、细粒花岗闪长斑岩脉及斜长玢 岩脉。近矿围岩蚀变主要是黄铁矿化、硅化及绢云母化,且 随着远离矿体蚀变减弱。自西向东依次圈定赋存在同一个矿 化带内的Ⅰ -1 号、Ⅰ -2 号、Ⅰ -3 号 3 个矿体,剪切力的作 用下,在走向和倾向上呈透镜状或雁列状展布。在其北侧自 南向北依次圈定 3 条盲矿体,编号为Ⅱ号、Ⅲ号、Ⅳ号。矿 体特征 [2,7] 如下 : 3.1.1 Ⅰ -1 号矿体
矿石构造主要为浸染状构造、团块状构造。 浸 染 状 构 造 矿 区 分 布 最 广,金 属 硫 化 物 黄 铁 矿 呈 星 点 状、稀疏浸染状分布。黄铁矿及方铅矿在石英脉中有些呈团 块状分布形成团块状构造。 3.2.4 金的赋存状态 通过岩矿鉴定及黄铁矿电子探针成分分析 [1-3,5],认为 该矿床金矿物以显微金为主,根据金矿物的产出特点和伴生 矿物的相互关系 :分为包体金、粒间金和裂隙金。其中,包 体金主要位于黄铁矿或毒砂颗粒中 ;粒间金主要分布在黄 铁矿、毒砂和石英碳酸盐矿物颗粒之间 ;裂隙金主要分布在 方铅矿、闪锌矿等与黄铜矿、黄铁矿的裂隙中。 3.3 围岩蚀变与金矿化关系 该金矿围岩蚀变主要有黄铁矿化、硅化、绿泥石化、绢 云母化和碳酸盐化等,为中低温热液蚀变,蚀变形式以脉状 充填或渗透扩散交代为主。其中黄铁矿化、硅化及绢云母化 与金矿化关系最为密切。 黄铁矿的形成与变质热液活动密切相关 [1,5]。佐家庄矿 区内早期的黄铁矿化呈浸染状、星点状分布 ;中期的黄铁矿 化呈细小粒状、部分呈脉状分布于矿石中 ;晚期黄铁矿呈细 小粒状零散分布在矿石中。 硅化主要呈石英小脉分布,部分切穿地层与碳酸盐化的 分布关系密切。 碳酸盐化部分与石英密切共生,穿切早期的石英脉,是 矿床后期热液蚀变的产物。

魏家沟金矿区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魏家沟金矿区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裂 总体走 向 3 。倾 向 S 倾 角 7 。 右 。断 裂北 端 0, E, 0左
与 F 交 汇 , 至 原家东 , 约 1 0 。 南 长 4 0 m。走 向上及 倾
英 岩 。矿 区 内均 呈 包 体 状 零 星 分 布 在 玲 珑 超 单 元
中, 出露 范 围很小 。
向上 皆呈 舒缓 波状 延伸 , 具分 枝 复合 现象 。
I SSN 71— 29 16 00 CN 3 1 4 / 4 — 3 7 TD
采矿技术
第 l 2卷
第 3期
21 0 2年 5 月
Ma y 2O1 2
M i ng T e h ni c nol y,V o .1 No.3 og 1 2,
魏 家 沟 金 矿 区 矿 床 地 质 特 征 及 找 矿 方 向
NNE、 N 向 , NE 向为 主 。断 裂 纵 横 交 错 , 构 S 以 常
成“ ” 人 字型 或“ ” , X 型 部分 地段 密集 , 成断裂 柬 。 构
灵 北 断裂 ( 位 于 盛 家 至 北 截 一 线 , 长 1 F) 全 7 k 总体 走 向 4 。 5 。倾 向 S 倾 角 7 。 8 。沿 m, 5~ O , E, O~ O , 走 向及 倾 向 呈 舒 缓 波 状 延 伸 。断 裂 带 宽 3 5 2 .~ O 1 , 宽可 达 4 该 断 裂 延 伸 长 、 割 深 , 导 矿 T最 I 0 m, 切 具
明 了方 向 。
关键 词 : 家沟金 矿 ; 北断 裂 ; 质特征 ; 魏 灵 地 找矿 方 向
魏 家 沟金 矿 区位于 招 远市 区西 约 1 m 处 , 5k 行
政 区划 隶属 招 远市 蚕庄 镇 。矿 区位 于沂沭 断 裂带 东

河北承德某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_姜振宁

河北承德某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_姜振宁

2011年8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A ugu st2011 第15期总第241期Inner M o ngo lia S cience T echno log y&E conom y N o.15T o ta l N o.241河北承德某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姜振宁,刘德武,马小林,杨威杰(石家庄经济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1) 摘 要:河北承德某金矿矿区位于张家口—丰宁—承德东西向金矿成矿带东段,矿床赋存于太古界单塔子群凤凰咀组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地层中,由一条出露矿体及相关的蚀变破碎带构成,矿体呈脉状、透镜状;矿床围岩蚀变发育,主要有钾化、硅化、绢云母化和碳酸盐化,并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性;矿石类型主要为致密块状、网脉状含金黄铜矿矿石、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多金属硫化物矿石和稠密浸染状黄铁矿矿石;矿床具有明显的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标志,文章就此作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石英脉;金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标志;承德 中图分类号:P613(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1)15—0055—02 矿床位于河北省承德县,距承德市区60k m。

矿区大地构造位于华北地台北缘,燕山台褶带承德拱断束构造单元北部,丰宁—隆化深断裂的北侧,区域基底构造近东西向。

矿区地层主要为太古界单塔子群凤凰咀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石英片岩和大理岩等。

矿体局限在石英脉和蚀变破碎带之中,呈脉状、透镜状产出。

区内构造发育,北东向韧脆性断裂构造严格控制蚀变破碎带、含金石英脉和金矿体的空间分布。

1 矿床特征1.1 矿区地质特征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太古界单塔子群凤凰咀组,以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角闪片麻岩和大理岩为主,斜长角闪岩、角闪变粒岩和黑云母变粒岩次之。

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基底构造近东西向,叠加在之上的次级韧脆性——脆性断裂构造控制着矿体的分布。

沿断裂带围岩蚀变与矿化强烈而广泛,局部构成工业矿体。

山西省孝义市魏家沟矿区铝土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意义

山西省孝义市魏家沟矿区铝土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意义

该地层 含 多层煤 , 局 部煤层 可采 , 属 河东煤 田范 围。 ( 3 ) 山西 式铁 矿 。产 于铝 土 矿层 之 下 , 奥 陶系石 灰
区域 出露地 层 由老 至新 为 古生 界 奥 陶系 中统 马家 沟、 峰 峰组 , 石 炭 系 中统本溪 组 、 上统 太原 组 , 二叠 系下 统 山西组 、 下 石 盒 子组 、 上 统 上石 盒 子 组 , 新 生 界 上第 三 系上新 统 , 第 四系上更 新 统 、 全新 统 等地层 。
受加里东期 褶皱影响 , 形 成 轴 向稳 定 的平 缓 褶 曲 , 组
成下构造层 ; 侵 蚀 面 以上 的 石 炭 系一 二 叠 系 地 层 , 由
矿 区 内新生 界 黄土 、 亚 粘 土及 坡积 的 2 / 3 以上 , 基岩地 层 大多分 布 在沟谷 两侧 及 沟底 部 , 出露 地层 主要为 奥 陶 系 中统 峰 峰组 、 石 炭 系 中统本 溪 组 、 石炭 系上 统 太原 组 、 二 叠 系下 统 山西 组 、
新 近 系上更新 统 。 2 . 2 构造
于 海 西运 动 以及 印支 期 、 燕 山期 和 喜 马拉 雅 期 的 差异
性升降运 动 , 形成众多 的形态大小不一 、 轴 向不定 、 轴
线起伏 、 两翼倾角多变的背 、 向斜 , 组 成 上构 造 层 。这

双构 造层 及其特征直接影 响到 区域矿产 的分布和
9 8
西部探 矿 工程
2 0 1 4 年第 8 期
山西省孝义市魏家沟矿 区铝 土矿 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意义
邓 华 平
( 山西省第三地质工程勘察 院, 山西 榆次 0 3 0 6 2 0 ) 摘 要: 通过对孝义市魏 家沟矿 区铝土矿地质特征 、 矿床特征及矿床成 因进行分析研 究, 从矿层厚 度、 矿石 品位 、 矿体 规模 、 开采技 术条件 等 方面 来说 明本矿 区铝 土矿 的矿床 地质 特征 和找矿 意 义 。

甘肃省自然资源厅关于甘肃省北道区魏家沟金矿详查探矿权转让结果公示的公告

甘肃省自然资源厅关于甘肃省北道区魏家沟金矿详查探矿权转让结果公示的公告

甘肃省自然资源厅关于甘肃省北道区魏家沟金矿详查探矿权转让结果公示的公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自然资源厅•【公布日期】2021.04.26•【字号】甘探转让公示〔2021〕1号•【施行日期】2021.04.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甘肃省自然资源厅关于甘肃省北道区魏家沟金矿详查探矿权转让结果公示的公告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健全完善矿业权有形市场的意见》(甘政发〔2011〕117号)要求,现将探矿权协议转让结果公示如下:一、探矿权基本情况(一)探矿权人:天水天泽宾馆有限公司(二)勘查项目名称:甘肃省北道区魏家沟金矿详查(三)勘查许可证号:T62120090502028681(四)发证机关:甘肃省自然资源厅有效期限:2019年12月24日至2021年12月23日(五)地理位置: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六)勘查区范围坐标(2000坐标系):1.106.0747000,34.14200002.106.0801000,34.14240003.106.0833000,34.14210004.106.0833000,34.13330005.106.0818000,34.13330006.106.0818000,34.13000007.106.0806000,34.13000008.106.0806000,34.13240009.106.0746000,34.132400010.106.0746000,34.134500011.106.0757000,34.134500012.106.0757000,34.141500013.106.0747000,34.141500014.0,0勘查区面积:2.02平方公里(七)勘查成果情况:已评审通过的《甘肃省天水市北道区魏家沟金矿详查报告》,共求得(332)+(333)类金矿石量137871.61t,金金属量619.14kg,平均品位4.49*10-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家庄矿区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解析
论文简要地分析了河南省魏家庄地区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大致查明了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以及矿化体、矿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围岩蚀变及分布等地质概况,以及区内矿(化)体的规模、产状、分布及矿石质量特征,通过对调查区内成矿地质条件的分析,寻找可能发现的矿产,研究进一步工作的重点及找矿方向。

标签:金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
0前言
魏家莊矿区位于西峡县二郎坪乡北西约15km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6′00″—111°37′00″,北纬33°33′00″-33°34′04″。

工作区地处伏牛山南麓、西峡县北部,属中低山地形。

该区属季风型大陆性亚热带气候,农作物为小麦、水稻、玉米、红薯,经济作物有板栗、花生、油桐、香姑、木耳、山茱萸等。

1区域地质特征
工作区区域构造变动剧烈,岩浆活动频繁,金、铜等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条件极为有利。

以朱阳关-夏馆断裂为界向北,区域地层从老到新为:下元古界秦岭群、下古生界二郎坪群、第四系。

其中秦岭群和北部的二郎坪群均呈断层接触关系。

区域内构造发育,自北而南发育一系列规模巨大的NWW向韧性剪切带,这些区域性韧性剪切带控制了区内构造蚀变岩型银、金矿点、异常的空间分布。

其中以朱阳关-夏馆深大断裂最为重要。

岩浆是由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岩石部分熔融产生的、含有挥发分也可含少量固体物质、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高温黏稠的熔融体[1]。

区域内岩浆活动十分普遍,而且从早古生代到中新生代燕山期都很剧烈。

岩石种类齐全,从超基性到酸性以至于碱性岩皆有分布,面积广泛。

主要特点是在时间演化上和空间分布上具有不均一性,常和本区构造演化密切相关;从时代上由老到新,演化特点表现为岩性由基性到酸性,强度由强变弱。

2矿床地质特征
矿床是复杂地质作用的结果。

矿床形成后又经历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变化[2]。

2.1矿化带(矿体)形态与规模
2.1.1矿化带形态与规模
通过本次工作,在矿区发现两条含金矿化带K1、K2和含铁矿化带K3。

K1含金矿化带位于矿区西北部,走向290°-310°,倾向南西,倾角60°-80°,目前地表控制长度800多m,厚0.2-1.5m,平均厚度0.6m。

沿走向地表矿化不均匀,金品位为0.1-33.9×10-6,局部贫化。

通过了解当地民采情况,判断地表为氧化富集段,矿化带向深部变宽,矿石硫化物增多,金品位下降但铜铅锌含量增加。

矿化带呈脉状分布,有分支复合现象,地表时隐时现。

K2为含金矿化带,相对K1规模较小,走向310°,产状220°∠65°,目前控制长度300m,宽0.1-0.5m,以硅化蚀变带为主。

地表金品位为0.17-0.9×10-6,局部分支复合。

K3为含铁矿化带,局部见金矿化。

近东西向赋存于矿区的韧性剪切带内,倾角较陡,一般55°-80°。

地表控制长度500m(局部缺失),宽0.5-1.5m,以硅化、磁铁矿化蚀变带为主。

地表全铁品位为5.95-18.43×10-2,地表采样含磁性铁含量最高11.73%,但铁、银含量变化大,分布也不均匀。

2.1.2矿体形态与规模
矿体是矿石在三维空间的堆积体,通常构成独立的地质体。

它占用一定的空间,具有一定的形态、产状和规模。

矿体是构成矿床的基本单位,是矿山中被开采和利用的对象[3]。

本区矿体规模较小,并且不连续,仅K1矿化带中可以圈出很小的矿体。

矿体长约10余米,走向310°左右,最宽处0.5m,最高品位6.60×10-6,最低1.00×10-6,矿化不均匀,呈透镜体状。

局部含铁量较高。

2.2矿石特征
矿石类型主要有氧化矿石和原生矿石两类,其中原生矿石为含金硫化物石英脉型矿石;地表氧化程度较弱,氧化矿石多为黑褐色、红褐色的蜂窝状或土状氧化物和粘土,多见黄铁矿空洞。

矿石结构有自形结构、半自形结构、他形粒状结构、压碎结构等。

矿石构造以浸染状、星点状、细脉状、团块状构造为主。

矿物有用组分有金、银、铜、铅、锌。

矿石化学成分主要为:SiO2,含量85%左右,Fe2O3含量大约为3%。

金矿石中共生、伴生有益组分银、铜、铅、锌,但品位变化较大,分布不均匀。

黄铁矿为金的重要载体矿物,金主要以自然金形式存于黄铁矿中。

2.3矿石物质成份和围岩蚀变
组成矿体矿石的矿物成份可分为金属矿物和非金属矿物两类。

原生金属矿物有自然金、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辉铜矿、磁铁矿等。

次生金属矿物有褐铁
矿、孔雀石、铜兰、针铁矿等。

非金属矿物有氧化物、含氧盐、及碳酸盐等,以石英、黑云母、绢云母较为常见。

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

以硅化、绢云母化最强,普遍见于矿脉中。

矿化主要为黄铁矿化、磁铁矿化、褐铁矿化,局部蚀变岩石中黄铁矿零星分布,氧化后呈蜂窝状;矿脉顶底板有少量绿泥石化和滑石化。

3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经工作后判定魏家庄矿区的金矿体主要赋存于二郎坪群大庙组和火神庙组交界的韧性剪切变质带中,矿体产状、形态和规模明显受北西西向次级断裂控制,形成构造蚀变岩-含金石英脉型金多金属矿床。

该区地质基础资料较少,根据已有资料推测成矿过程概括为:在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时期地壳拉张,大量基性岩浆上升形成二郎坪群火神庙组细碧岩,其中金从地幔进入地壳。

在后期的二郎坪群区域变质和挤压作用下,金元素活化并顺韧性剪切带及其次级断裂迁移和富集,最后在海西等构造旋回中随地壳抬升而遭受剥蚀和氧化至今。

4结论
大致查明了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以及矿化体、矿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围岩蚀变及分布等地质概况,区内矿(化)体的规模、产状、分布及矿石质量特征。

发现含金矿化蚀变带两条(K1、K2),含铁矿化带一条(K3),区内化探异常大多是由矿(化)体引起,为矿致异常。

参考文献
[1]卢良兆,许文良,岩石学,地质出版社,北京,2011.6.
[2]陈洪冶,李立志,李雪梅,矿床学,地质出版社,北京,2007.7.
[3]徐加辉,浅析矿床的成因及研究方法,期刊,201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