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习俗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婚俗调查报告

婚俗调查报告

婚俗调查报告第一篇:婚俗调查报告(上)近年来,婚俗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背景下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为了更深入了解婚俗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

以下是我们的调查报告。

调查范围涵盖了中国的不同地区、城市和乡村,并与一些国外地区进行了对比。

调查对象主要包括已婚夫妇、准备结婚的年轻人和婚庆服务提供商。

通过面对面的访谈和问卷调查,我们收集了大量的信息。

我们首先探究了中国传统婚礼的现状。

在城市地区,很多夫妇选择举办西式婚礼,注重庆祝氛围和个人风格。

但在乡村地区,传统的婚礼形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新人们会遵循一系列的仪式和习俗,如过门、拜堂和敬茶等。

这些传统元素在现代社会仍然非常重要,能够传承和展示地域文化。

调查也发现,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选择举办个性化婚礼。

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设计婚礼的细节。

例如,有些人选择在特定的节日或纪念日结婚,以增添浪漫和意义。

同时,主题婚礼也变得越来越受欢迎,比如海滩婚礼、古装婚礼和游戏婚礼等。

这些个性化的婚礼形式成为了新人们表达自己的方式。

除了中国,我们还调查了一些国外的婚俗。

在许多西方国家,婚礼仍然是一个庆祝活动,但形式更为简洁和轻松。

有些夫妇选择只举办简单的结婚仪式,然后和亲友们一起享受美食和音乐。

这种简约但温馨的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年轻夫妇的青睐。

在东南亚地区,一些国家的婚礼则更为盛大和热闹。

婚礼通常持续几天,包括宴会、舞蹈表演和游行。

对于许多东南亚国家来说,婚礼是一个重要的社交活动,也是展示家庭繁荣和社会地位的方式。

这些传统的婚礼形式在当地仍然非常受欢迎。

综上所述,婚俗是文化传承和个人表达的重要方式。

无论是传统的婚礼形式还是个性化的婚礼风格,都能够展示个人和家庭的价值观和态度。

未来,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婚俗将继续演变和多样化。

我们期待着更多有趣的婚礼形式的出现,为人们带来更多美好的回忆。

第二篇:婚俗调查报告(下)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关于婚庆行业的趋势和发展方向。

婚俗文化调查报告

婚俗文化调查报告

婚俗文化调查报告婚俗文化调查报告一、引言婚姻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之一,而婚姻的形式和仪式在不同的文化中千差万别。

本报告旨在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婚俗文化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期了解各地婚姻习俗的多样性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二、中国传统婚俗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婚俗文化也源远流长。

传统的中国婚礼通常分为三个环节:娶亲、迎亲和过门。

在娶亲环节中,新郎一般会带着婚车和婚礼队伍前往新娘家,进行迎亲仪式。

而在迎亲环节中,新娘则会穿上华丽的嫁衣,接受新郎和他的家人的接待。

最后,在过门环节中,新娘会踏入新家,象征着她正式成为新郎家庭的一员。

三、西方婚俗的多样性与中国传统婚俗不同,西方国家的婚礼形式更加多样化。

例如,在美国,婚礼通常以宗教仪式为主,而在欧洲一些国家,民事婚礼更为普遍。

此外,西方的婚礼还有一些特色的仪式,如新娘穿白纱、新郎佩戴戒指等。

这些仪式代表着对婚姻的祝福和承诺,也反映了西方社会对婚姻的重视和尊重。

四、印度婚礼的盛大庆典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其婚礼仪式也因地域和宗教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不过,无论是北方的锡克教婚礼,还是南方的印度教婚礼,都以盛大的庆典著称。

印度婚礼通常会持续数天,其中包括了多个仪式和传统的舞蹈、音乐表演。

这些庆典不仅是新人和家人的喜庆之时,更是整个社区的欢聚盛会。

五、日本的传统婚礼日本的传统婚礼被称为“神前结婚”,这一仪式通常在神社内举行。

新人会先向神明祈求祝福,然后交换婚戒,最后由神主主持举行结婚仪式。

与中国传统婚礼的庄重相比,日本的婚礼更加简约和内敛。

不过,近年来,西方的婚礼形式也逐渐在日本流行起来,许多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在教堂或酒店举行婚礼。

六、结语通过对不同地域和民族的婚俗文化进行调查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婚姻在不同文化中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每个地方的婚礼仪式和习俗都承载着特定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反映了当地人民对婚姻和家庭的认知和追求。

这些婚俗文化的差异不仅丰富了人类社会的多样性,也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入了解不同文化的机会。

婚俗调查报告

婚俗调查报告

婚俗调查报告12020年4月19日改革开放35周年婚俗的变化经过35周年的时间转移,中国人的结婚形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由最初的简朴风格走向多元化,不断创新,时尚元素的添加让婚礼变得格外炫目与多姿多彩。

我们从爷爷奶奶辈的婚俗到爸爸妈妈辈的婚俗介绍,直至今日。

生,死,爱(婚)是人生三部曲,而婚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环节。

古语有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在中国这个具有五千多年家庭伦理,血缘继承观念中,家族能否繁衍生息,人丁是否兴旺,是一件万分重要的事。

结婚就关系到了传宗接代的大事,因此婚礼程序繁琐,礼仪众多。

在1978-1982年结婚的人群中,大多农民出生。

虽然封建制度早已废止,改革开放也刚刚起步,但数千年来的封建儒家思想依然根深蒂固,因此在对待婚姻上仍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思想为主,主张门当户对。

在整个结婚礼仪中,很多农村地区仍保留了传统的婚礼形式。

婚前要合八字,看属相,配五行以及需经历提亲,订亲,成亲,看嫁资,安床伴郎,享先,坐花轿,开面,上轿,拜堂如此繁琐的程序。

在婚礼的第一天晚上,还有“贺郎酒”,即在拜堂晚上,男家为好日正席酒。

新娘须逐桌为长辈和其它客人斟酒,酒要斟满但又不能溢出。

喜宴之后就是吵新房,谚云“三日无大小”。

成亲那天新娘不多与客人说话,吵房要先逗新娘开口,看其衣22020年4月19日裳纽扣,五颗说是“五子登科”,看其脚踝,说是看“老寿星”。

闹到了午夜大家才会散去。

成亲之后,还要“回门”,摆满月盘“。

在城市地区婚礼形式略有所不同。

在礼仪上跟农村相似,可是嫁妆比农村高档很多,与大城市相仿。

当时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等是最高档的嫁妆了。

俗称的“三大件”开始普及。

结婚时,新郎用永久牌自行车把新娘载回家,亲朋好友夹道欢迎,在当时是最体面的婚礼了。

可大多数农村人结婚时是用船把新娘和她的嫁妆接回家的。

嫁妆很少,以基本的生活用品为主,财礼80—100元算是比较体面了。

在婚宴上,城里人则稍微讲究一些,财礼也多一些。

婚俗改革调研报告范文

婚俗改革调研报告范文

婚俗改革调研报告范文
尊敬的领导:
为了深入了解和研究当前婚姻习俗的实际情况以及推进婚俗改革工作,我们组织了一次婚俗改革调研活动。

现将调研报告汇报如下:
一、调研目的和方法
该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各地区婚姻习俗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婚俗改革的可行性和具体措施。

我们采用约谈、访问、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走访了多个家庭、婚庆公司、媒体和相关部门。

二、存在的问题
1.过大的婚礼费用,给新人及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2.形式化的婚礼仪式和框架,缺少个性化的定制和创新;
3.过分强调物质和仪式的表面意义,缺少对夫妻生活和家庭责任的教育和引导。

三、改革方案
1.推动婚礼规模和费用的适度控制,通过减少场地、包办等费用,使婚礼变得更加简洁、温馨且经济实惠;
2.注重婚礼的人性化和个性化,鼓励创新和差异化,让新人自由地选择和设计婚礼仪式和内容;
3.推动以爱情和责任为主旨的婚姻观,加强家庭教育和夫妻名义上的责任感,在婚姻中注重积极交流和分享。

四、调研结果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大部分人都支持婚姻改革工作,但同时也认为改革过程需要逐步推进。

更多人喜欢小型精品式的婚礼,因为更贴近人性化与创新,能够更好的表达爱情和家庭责任。

五、建议和决策
基于调研结果,我们建议婚姻改革应该逐步推进,可以设立专门的机构来负责具体实施和推广。

同时还应建立科学的制度和政策,鼓励和引导群众真诚面对婚姻生活,筑牢幸福家庭的基石。

对家乡婚俗的调查报告(一)2024

对家乡婚俗的调查报告(一)2024

对家乡婚俗的调查报告(一)引言概述:家乡的婚俗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家乡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

本调查报告将对家乡婚俗进行调查与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

正文:一、婚前准备阶段1. 婚礼筹备工作:申请结婚证书、选择婚庆公司、购买婚纱等。

2. 婚宴预订和筹备:选择婚宴场所、定制菜单、准备婚宴主题等。

3. 礼金与礼品准备:确定亲朋好友的礼金和礼品标准、准备给婚礼主要人物的礼物等。

4. 婚前照相与婚纱拍摄:选择摄影师、选定拍摄场景、配套服装等。

5. 喜酒摆酒仪式安排:确定主持人、编排节目、准备喜酒等。

二、婚礼过程1. 迎亲仪式:新郎车队的组成和装饰、新娘出嫁的步骤和仪式等。

2. 迎宾入座:安排迎宾、分餐座次、进行主持致辞等。

3. 敬酒环节:酒席次序、敬酒父母、宾客、亲友等。

4. 祝福仪式:请长辈和亲友上台祝福、接受祝福,确保婚礼的吉祥。

5. 婚礼结束与离场:结束婚礼仪式、道别亲友、离场并送走亲朋好友。

三、婚后生活与习俗1. 安排新婚之夜:准备新婚房的布置、安排婚房用品和蜜月长短等。

2. 夫妻新居的入住:准备家居用品、购置家具、布置新居等。

3. 家庭规划与生活方式:规划夫妻生活、分工与合作、制定家庭规则等。

4. 新婚习俗传承:参与家乡传统习俗、尊重长辈、与亲友保持联系等。

5. 夫妻关系的建立和维护:沟通与理解、相互支持和尊重、共同规划未来等。

四、婚俗变迁与保护1. 婚俗变迁的原因和影响:社会进步、文化冲击、现代生活方式等。

2. 婚俗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保护传统文化、传承家乡文化、弘扬文明风尚等。

3. 社会对家乡婚俗的认知与态度:理解与支持、保护与传承、消极与抵制等。

4. 婚俗保护的困境与挑战:人口流失、婚俗商业化、现代婚俗的冲击等。

5. 探索和提出相应保护措施:教育传统文化、宣传传统价值观念、制定婚俗保护政策等。

五、调查报告总结经过对家乡婚俗的调查与分析,我们认识到家乡的婚俗传承和保护面临着困境与挑战。

婚嫁习俗社会实践报告

婚嫁习俗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婚姻,作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在我国,婚嫁习俗历经千年,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婚嫁习俗的现状和变迁,我们组织了一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

以下是本次社会实践的报告。

二、调查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融合,我国的婚嫁习俗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一方面,传统婚嫁习俗在部分地区仍然保留,如媒妁之言、彩礼、婚宴等;另一方面,现代婚嫁习俗逐渐兴起,如自由恋爱、简约婚礼等。

为了探究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和影响,我们选择了以下地区进行实地调查:A市、B县、C镇。

三、调查方法本次社会实践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已婚人士和未婚青年,了解他们对婚嫁习俗的看法和态度。

访谈对象包括当地婚庆公司工作人员、婚礼策划师、社区工作人员等,旨在从不同角度了解婚嫁习俗的现状。

实地观察则是对当地婚嫁活动的直接观察,包括婚礼仪式、婚宴布置等。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1. 传统婚嫁习俗的传承与变迁在A市,传统婚嫁习俗依然较为普遍。

大部分受访者表示,他们是通过媒妁之言找到伴侣的。

彩礼和婚宴也是婚礼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然而,随着现代观念的渗透,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倾向于自由恋爱,认为婚姻应该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

在B县,传统婚嫁习俗有所减弱,但仍有部分人坚持传统观念。

彩礼和婚宴的规模逐渐减小,但仍是婚礼中重要的环节。

年轻人对于婚嫁习俗的态度较为开放,认为可以结合传统与现代元素,举办个性化的婚礼。

在C镇,现代婚嫁习俗较为盛行。

大部分年轻人选择自由恋爱,婚礼形式简约而富有创意。

彩礼和婚宴不再是婚礼的重头戏,取而代之的是亲朋好友的祝福和祝福仪式。

2. 婚嫁习俗变迁的原因(1)社会经济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婚姻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

现代婚嫁习俗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实用性。

(2)文化多元融合: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使得婚嫁习俗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婚俗情况调研报告

婚俗情况调研报告

婚俗情况调研报告婚俗情况调研报告一、引言婚俗是指一个文化圈内的婚姻仪式和相关的习俗活动。

婚俗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繁荣、文化的演变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现代社会中婚俗的普遍情况,为了解社会文化变革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向不同年龄、性别、婚姻状态的人群发放问卷,收集相关数据,并结合实地观察进行分析。

三、调研结果1. 婚礼形式多样化调研结果显示,现代社会婚礼形式多样化,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婚礼形式差异较大。

其中,传统婚礼仪式仍然占据一定比例,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现代化、个性化的婚礼形式,如户外婚礼、主题婚礼等。

2. 婚俗习惯逐渐减少受到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婚俗习惯逐渐减少。

以婚宴为例,许多人不再举办盛大的婚宴;婚礼上的拜堂、敬酒等环节也逐渐变得简化,人们更注重的是婚姻的宣誓和情感的表达。

3. 礼金与嫁妆的变化调研结果显示,现代社会中,礼金在婚俗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很多人选择给予新婚夫妇一笔经济支持,以表达祝福。

嫁妆的传统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夫妻共同购置家庭用品。

4. 婚礼策划服务的兴起调研结果显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婚礼策划服务。

婚庆公司的兴起,为新人们提供了更为全面的婚礼策划和服务,帮助他们实现婚礼的个性化和专业化。

5. 异地恋婚姻形式的上升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异地恋婚姻形式逐渐上升。

更多的人选择与异地恋伴侣结婚,这对传统婚姻习俗和家庭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四、调研分析1. 社会经济发展是婚俗形态多样化的主要原因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了较好的满足,因此在婚礼上显示身份、炫耀财力的需求减少。

个性化和现代化的婚礼形式得以出现和普及。

2. 婚姻观念的变化是婚俗习惯减少的主要原因现代人们更强调婚姻的平等和尊重,注重婚姻的精神层面而非形式的仪式。

因此,婚礼形式和习俗趋于简单,人们更追求婚姻关系的品质和稳定,而非婚礼的繁复和盛况。

社会实践婚丧嫁娶调研报告

社会实践婚丧嫁娶调研报告

社会实践婚丧嫁娶调研报告一、婚丧嫁娶的起源和发展婚丧嫁娶作为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仪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在古代社会,婚姻制度和仪式常常受到宗教和传统文化的影响。

在中国古代,婚礼通常由家长和长辈掌管,婚姻多为包办,讲究门当户对和嫁娶礼仪。

而丧礼则是表达对逝者的哀悼和缅怀,对生者的警示和提醒。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婚丧嫁娶的形式和仪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传统的包办婚姻逐渐演变为自由恋爱和自由选择的婚姻方式,丧礼也逐渐形成了一套规范、统一的制度。

二、婚丧嫁娶的现状在当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观念的开放,婚丧嫁娶的方式和形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对于婚姻来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婚姻观念和价值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较于过去的包办婚姻,当今社会更加注重婚姻平等和自由选择。

许多人选择在民政局进行结婚登记,而非传统的举办婚礼。

而对于丧礼来说,尽管它的形式和仪式是相对固定的,但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而不断变革。

现代社会对于丧礼的举办和安排也更加注重合理和规范化。

三、婚丧嫁娶的影响婚丧嫁娶作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动,对于社会和家庭均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说到婚姻对社会的影响,一个健康、和谐的婚姻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婚姻的稳定和幸福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而对于丧礼来说,它不仅是对逝者的礼遇,更是活生生的教育。

它在向我们提醒生命的宝贵和短暂,教育人们如何看待生死、如何面对离别。

再者,婚丧嫁娶作为传统仪式和习俗,在一定程度上也带有社会化的意义,通过这些仪式和活动,人们可以感受到社会、家庭和文化的凝聚力。

四、婚丧嫁娶的未来发展趋势婚丧嫁娶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备受关注的。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婚姻观念和方式日渐多元化,传统的婚姻观念和仪式也在不断被挑战和改变。

未来的婚姻可能更加强调平等和尊重,而丧礼的规范化和现代化也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总的来说,婚丧嫁娶作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仪式,对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实践教学
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题目(小一号字,华文新魏)
——副标题(三号,楷体)
姓名
学号08051153
院系(部所)管理学院
专业工商管理类
任课教师陈琳
完成日期2009年 10月 8 日
礼仪之光
————石桥镇婚姻习俗调查婚姻是人生一大重事,忽视不得也小看不得,过了这道坎,就步入了人生的第二个漫长的等待期,等待着新生命的诞生,等待一个崭新世界的来临,等待他们以后也会像我们一样的继续这样使命下去,一切看起来是那么顺其自然。

婚姻作为人生这么重要的事,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婚礼作为重中之重肯定也不会可以轻视,隆重婚礼上的各种各样的礼节和习俗也是很值得注意的,婚礼特色因地区、时间而有所不同,而今天要讲的就是我们石桥镇当地的婚姻习俗,虽然中国民族的婚礼很多习俗与理解是相通的,但是每个地区都会有各自的特色。

关键词:广西苍梧县石桥镇、礼节、排场、习俗、喜庆
石桥镇位于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在广西最东面,此地处于两广交界地,位于苍梧县东北部,距梧州市57公里,属亚热带、半丘陵地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经济以农业为主,盛产优质稻谷,俗称苍梧县北部粮仓,虽然本镇以农业经济为主,但是石桥镇却是全国小康示范镇和广西自治区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是市、县文明圩镇和文明市场,大部分的青年人都去广东打工为生,本镇以及附近几个镇的婚姻习俗大体上没什么区别,因为我们这边地区没有少数民族,所以婚姻习俗基本上都是典型的汉族婚姻仪式,但是也有不少地方特色。

在此给大家分析一下。

在此先说一下我们这里婚姻习俗的历史,据我在村里面问老人得
出的结果,在九几年以前,我们这的婚姻习俗还是非常传统与保守的,基本上都是通过说媒来定婚情的,根本上没有什么自由恋爱,就拿我的爷爷奶奶来讲,我爷爷也是到了结婚年龄就叫媒人找了一个也是待嫁的女生,基本上是双方见过一面之后就开始订婚了,根本没有拍拖的这么一个阶段,我爷爷说那是因为那时根本没有空谈感情,因为那时才五几年,新中国成立没多久,到处都在搞大生产。

还有一种情况是叫“童养媳”,就是由婆家养育女婴、幼女,待到成年正式结婚。

这个在清朝流行的习惯在我们村也有发生,我采访了一下这个童养媳老婆婆,她说那时是因为家里面孩子太多,家里面没有经济能力供养起这么多个小孩,结果是她们最小的两个姊妹(另一个是她妹妹)被家人送给别人当童养媳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招婿婚,招赘婚大多是因为女方的父母没有儿子,他们希望招赘女婿来照顾他们,在我身边就有这么一种情况,我的二叔就是,因为女方那边没有男丁,所以他们两结婚的时候是男方“嫁”到女方去,这样就我二叔名义上就成了岳父的儿子了。

跟这几种传统保守情况不同的恋爱自由是九十年代以后才出现的事,下面重点讲这种情况。

现在我所见的恋爱比较少说媒这一情况了,当然也是存在的,但不细说,现在一般的恋人之间都是彼此自愿相识自愿交往恋爱自由,跟基本的谈婚论嫁的习惯差不多,比较有特色的是以下几个方面:说亲,在择亲的基础上,男家则备办一篮糯米饭,几斤肉,一壶酒,几斤米糕(或饼子)等,于吉日良辰正式托媒人将礼物送往女家
举行“吃开口饭”。

女家热情接待,邀请家族长辈陪同媒人进餐。


此双方婚姻关系正式认可,结成亲家,往来逐渐密切。

订亲,通过“吃开口饭”后,时隔一年半载,就举行较为体面的订亲仪式。

订亲时,男方要备办猪肉鸡鸭肉、水酒、米糕(或饼子)、、香烟、白糖、礼金、等礼物,其中,猪肉、水酒、米糕、礼金等主要礼物的数量多少,事先征求女家的意见确定。

订婚之日,由男方父母托媒人和押礼先生及一批青年将礼物送往女家,对方将送去的礼物摆设在堂屋,供众亲友观赏。

女家举办宴席盛情款待亲友及媒人押礼一行。

宴会结束,媒人、押礼,告辞回程。

押礼一行到达后,主人将女家互换互赠的礼物摆设在香火下,烧香燃烛,供奉相亲,举办盛席宴请亲友,订亲事告结束。

迎亲,在女方方面,出嫁前要把有关的嫁妆准备好,不管是哪个姑娘出嫁,习俗当中一定要准备的是三包稻谷和三个母亲或亲人送的星状的东西,表示三生有幸的意思;在男方方面,迎亲一定要带一两个伴郎到村口等着,等到新娘到来的时候,新郎就牵着新娘的手或者就和新娘一起走着回新郎家,沿途遇到的人,如果是成年人的话新郎必须在伴郎的帮助下的给沿途遇到的人点上一支烟,如果是小孩的话,就发一个利是,到新郎家后,新郎家就开始招呼新娘家来的客人。

在招呼客人的时候,一般最重要的是吃饭的时候,当客人们在进餐的时候,新郎要和新娘向客人们逐一敬酒递烟,客人在喝下新人敬的酒之后,就会分别给一个结婚利是新郎和新娘。

等敬完酒之后,新娘就进入洞房等候新郎。

吃婚宴这里称作“饮酒”。

这里的婚宴都是十八个菜,三个汤。

这十八个菜有十个用小盘盛装,这些是小菜,另外八个则用大盘盛装,有鸡鸭鱼肉等,三
个汤为二咸一甜。

客人们八人一席坐好后就开始上菜,上酒。

客人们便开始开怀畅饮。

说吃婚宴是叫做“饮酒”是因为酒过几杯之后新郎就开始到每个席上去敬酒。

新郎敬的酒是一定要喝的,一席之中的长辈是敬酒的主要对象,这样敬过一圈酒之后新郎就喝了不少的酒。

新郎敬过酒之后,新郎的父母也要来到宴席上劝酒,目的是要客人们喝的尽兴。

新郎的父母劝完酒之后新郎又开始第二轮敬酒,经过第二轮的敬酒之后,酒量大的新郎喝的晕晕忽忽,酒量小的则是酩酊大醉,新婚的第一天也就此结束。

婚宴结束后客人们稍做休息便陆续回家了,热闹的村庄也渐渐平静下来。

新婚后第一天早上,新娘和新郎要向家翁家母敬茶,对于传统的中国人来说,敬茶是一个很重要的礼节。

新人在拜过祖先,向父母敬茶,这样不单代表答谢父母养育之恩,同时亦代表双方家长接纳新郎或新娘为家族中的新成员,是身份备受确认的象征。

新人敬茶用的香茶内,通常都放上两枚红枣和莲子,寓意早生贵子的吉兆。

新家翁、家姑及长辈喝了新娘这杯茶后,会送上金手镯、玉器等首饰作为新媳妇的见面礼,又会在盛托香茶的盘上(俗称「槟榔盒」)放上一封利是,作为对新娘的赏钱。

新婚后三天是新娘回娘家的日子,新娘回娘家也是要有些东西要准备一下的,一般要准备的是要做两箩的年糕一些大蒜,还要带几只鸡,这几只鸡都是要给自己的直系亲属(母亲,兄弟姐妹等)的,在娘家吃了饭之后,新郎新娘会给村里面的小朋友(未满16岁的孩子)发红包。

一般在新娘回娘家之前的一两天,新娘的家属会向村里面的小孩子说新娘什么时候会回娘家以及什么时候可以来领红包,一般到那时基本上村里小孩子都会守在外面,就等着新娘吃饱饭发红包。

基本上整个婚姻过程就是这个样子。

结婚对于农村人来说算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它宣告了一个新家庭的成立,所以婚姻一定要非常隆重,这是婚姻永远也不会改变的特点。

即使是并不富裕的家庭也要尽可能把婚礼办得很排场,因为婚礼这天是人一生最值得纪念并怀念的一天。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婚姻的花费也提高了,例如“送帖”的金额从原来的3~4千元到后来的7~8千元再到现在的一万零一元,迎亲工具则是从以前的“八抬大轿”到现在的“四轮轿车”。

这些都真实地体现了婚姻习俗随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而带来的变化。

总之,石桥镇的婚姻习俗随着人民生活的变化在不断演化着,它变得更加的隆重,排场。

但其花费的逐渐升高不禁让人有些担忧:人们的虚荣心导致相互之间的攀比,巨大的开支给一些家庭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

希望这种风气不要蔓延开来。

让婚姻给人们带来真正的欢乐和幸福而不是随之而来的负担和痛苦。

婚姻习俗不断地传承和发生着改变,因为时代的进步,一些落后的婚姻习俗消失了或改变了,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婚姻习俗也参杂着西方文化的一些元素,并与本土习俗发生冲突及融合,总之,只有让爱情与民族的习俗、信仰、感情、特点协调起来婚姻才是完美的、幸福的、天长地久的婚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