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水浙教版

合集下载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知识点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知识点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复习知识点第一章生活中的水第一节水在哪里1.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3.水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5.水的循环: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地表径流⑤下渗(地下径流)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①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②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第二节水的组成1.水的电解电极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正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 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极的2倍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实验结论: 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2.、水的重要性质颜色无色沸点100℃气味无味凝固点0℃状态常温常压下液态水的异常现象4℃时密度最大,结冰后体积膨胀,冰浮在水面上第三节水的密度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

密度的大小只由材料决定。

(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2.密度的公式:ρ = m / v(公式变形:m=ρv v=m / ρ)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m³或cm³)水银的密度为13.6×10³千克/m³,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m³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³千克。

第25课时节约用水(教案练习)

第25课时节约用水(教案练习)

浙教版数学六年级5.25节约用水教学设计课题节约用水单元第五单元学科数学年级六年级学习目标1.通过多种途径调查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培养学生观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数据测量、收集、整理,计算水龙头单位时间的漏水体积,让学生感受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在经历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加强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3.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感受到节约用水的现实性和重要性,强化节约用水的意识和行为,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重点水龙头单位时间漏水量的测算,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联系生活实际的计算.难点运用所测量的数据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应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图片导入说一说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观察这些图片,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

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

我国的人均水课前请同学们通过多种途径调查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在课堂上积极回答导入问题。

让学生观看图片,思考并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通过多种途径调查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培养学生观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课堂上呈现干旱地区缺水的生活场景图,使学生体会到,生活在水资源匮乏地区的人们的艰辛,从而使学生心灵深处发出要节约用水的呼喊。

有了这种感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排在世界第121位,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

在我国的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缺水,期中有110个城市严重缺水。

导入新课:节约用水。

情积淀,下面的数学活动也就有了鲜活的生命力。

讲授新课组织活动,交流体验。

一、确定研究课题生活中还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一昼夜浪费多少水?出示图片(如下)二、引导学生确定研究方案,开始分组实验。

三、要求小组完成实验后,制作实验记录表,互相交流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我们把同学们的统计表制成了折线统计表,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总结出:漏水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1.1 生活中的比丨浙教版 (共23张PPT)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1.1 生活中的比丨浙教版  (共23张PPT)
时间短 1 : 4
去污强 1 : 4
普通洗衣粉和 活力28洗衣粉 去污能力的比 是1 : 4。
省力气 1 : 4
省水电 1 : 4 17
王伯伯家有2公顷小麦试验田,今年共收小麦24吨。 总产量与公顷数的比是(24 : 2),比值是( 12 )。 这个比值表示( 平均每公顷的产量 ) 。
18
为什么不找 个高一点儿
? 的呢
19
( ): ( )= 0.618


160



90


腿长 :身高
175 厘 米
105 厘 米
90:160 =90÷160 ≈0.563
105:175 =105÷175=0.6
20
比、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
比 除法 分数
联系
前项 后项 比值
被除数 除数

分子
分母 分数值
不能为0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时间=速度
13
9元2千克
3千克15元 12元3千克
A
B
C
15元 9元
12元
3千克 5元/千克 2千克 4.5元/千克 3千克 4元/千克
14
4:3 16 : 9
电视屏幕长和宽的比
15
16
用量少 1 : 4
活力28洗衣粉 和普通洗衣粉 用量的比是1 : 4。
1
漫画故事
2
阿福做新衣, 没有尺,老爷 爷以手测量: 一拃、两拃…
小裁缝认真地 记录测量结果。
3
小裁缝回到 家,很认真 地按照测量 结果做起衣 服。
4
衣服完成了, 却出现了问 题……
5
小裁缝很纳闷, 到底哪儿出了 问题呢?

(完整word版)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填空.

(完整word版)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填空.

八年级(上)科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生活中的水第1节水在哪里1、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

53%,陆地淡水中含量最多的是。

2、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水2。

5L,主要供水途径是和。

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水母,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3、地球上的水循环按照发生的空间大致可以分为循环、循环和循环3种。

其中能补给陆地水的水循环是。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b、c、d、e、f、;4、形成水循环的外在动力是和。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物理性质,即水的三态会随而变化。

第2节水的组成1、水电解实验中,正极得到的气体是,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是,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正极和负极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2、纯净的水是一种,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沸点是水在时密度最大。

水结成冰时密度,质量,体积,所以冰能浮在水面。

第3节水的密度1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是不变的。

(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2、公式:密度= ρ=m/v(公式变形:m=ρv v=m / ρ)ρ表示密度(千克/米3或克/厘米3)m表示质量(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米3或厘米3)3、一般情况下水的密度为千克/米3,合克/厘米3,它的意义是。

水、海水、酒精之间的密度大小关系为。

第4节水的压强1、垂直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叫压力,压力是由物体之间相互挤压而产生的。

压力作用在受力上,压垂直。

物体水平放置时,压力大小等于 .2、在科学上用压强来表示压力产生的效果;即在受到的压力大小。

3、公式:压强= P= ,(公式变形:F= S= )P表示压强(帕pa),F表示压力(牛N),S表示受力面积(米2 m2)练习1:一个质量为50千克的人,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00厘米2。

则当他站立在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为,对地面的压强为;当他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力为,对地面的压强为 .练习2:用100N的力把重力为40N的物体压在竖直的墙壁上,物体与墙壁的接触面积为200cm2,则物体对墙壁的压强多大?4、2帕= 牛/米2,2帕的意义是。

浙教版生活中的水1-5复习

浙教版生活中的水1-5复习
浙教版生活中的水1-5复习
目 录
• 水的分布与性质 • 水的作用与价值 • 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 水污染与治理 • 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01 水的分布与性质
水的分布
地球表面水储量
水循环
地球表面的水储量约为1.386×10^24 千克,其中约97%为海洋、咸水湖等 咸水,淡水仅占2.7%。
水通过蒸发、降水等循环过程不断在 地球各处进行循环,维持地球生态平 衡。
水资源与人口增长
随着人口的增长,对水资源的需求将不断增加, 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供给。
3
水资源与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进程中,需合理规划水资源利用,确保城 市居民的用水需求得到满足,同时避免对农村地 区的水资源造成过度占用。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生态补水
合理调配水资源,保障生态用水需求,维护水生 态系统平衡。
水资源利用
农业用水
满足农业灌溉用水需求,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工业用水
保障工业生产用水需求,促进经济源自展。居民生活用水满足居民日常用水需求,提高生活品质。
水资源管理与政策
制定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
规范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行为。
推进水资源市场化改革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管理和保护跨国水资源,实现互利共赢。
水资源公平分配
在全球范围内公平分配水资源,保障各国的基本用水需求,避免因 水资源引发的国际争端。
水资源与全球气候变化
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 变化带来的挑战。
水资源与人类未来
1 2
水资源与经济发展
合理利用水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保护生态 环境,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浙教版《人自然社会》四上教案和课件(1)

浙教版《人自然社会》四上教案和课件(1)

浙教版《人自然社会》四上教案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浙教版《人自然社会》四年级上册的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具体内容为第1节“我们周围的物质”和第2节“物质的变化”。

通过这两节内容,学生将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活中常见物质的名称、性质和用途。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物质变化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物质性质的理解,物质变化过程的描述。

重点:生活中常见物质的识别,物质性质与用途的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物展示(如盐、糖、醋等)。

学具:实验器材(如烧杯、试管、酒精灯等)、记录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引发学生对物质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

2. 新课讲解:(1)第1节“我们周围的物质”: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如盐、糖、醋等,引导学生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用途。

(2)第2节“物质的变化”:讲解物质的变化过程,如溶解、融化、燃烧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变化。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记录实验结果。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讲解物质的性质、变化等知识点。

5. 随堂练习:设计有关物质性质、变化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第1节“我们周围的物质”:(1)物质名称:盐、糖、醋等。

(2)物质性质:溶解性、味道、颜色等。

(3)物质用途:调味、制药、清洁等。

2. 第2节“物质的变化”:(1)物质变化:溶解、融化、燃烧等。

(2)变化过程描述:观察、记录、分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的三种物质,描述它们的性质和用途。

(2)观察并描述一个物质变化的过程。

2. 答案:(1)物质1:水。

性质:无色、无味、无臭,液体。

用途:饮用、洗涤、农业灌溉等。

(2)物质变化过程:冰融化成水。

描述:冰块逐渐变小,完全消失,变成水。

初二浙教版科学_生活中的水

初二浙教版科学_生活中的水

第三册第一章生活中的水第一节水在哪里1.地球上的水主要以态形式存在,也有少量的水以态和态形式存在。

2. 地球陆地上淡水的主体是( )A.河流水B.浅层地下水C.湖泊水D.冰川水参考答案:D3. 在水循环的不同类型中,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是( )A.海上内循环B.海陆间循环C.内陆循环D.陆上内循环参考答案:B4. 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各环节中能够施加一定影响的是( )A.水汽输送B.地表径流C.地下径流D.蒸发参考答案:B5、你能用学过的知识来证明我们周围的空气中也有水吗?参考答案:如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罐,过一会儿外壁有水珠。

第2节水的组成1.向水中(已加入少量的_______)通入直流电后,在正极产生_______,负极产生_______,两种气体的质量比为_______,体积比为_______。

参考答案:浓硫酸或氢氧化钠氧气氢气8∶1 1:22.通常情况下,纯净的水是_______颜色、_______气味、没有_______的透明的_______体。

在压强为101kPa时,它的沸点_______℃,凝固点_______℃。

参考答案:没有没有味道液100 03.水不属于()。

A.纯净物B.化合物C.氧化物D.单质参考答案:D4.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说明了()。

A.水是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水是由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构成的混合物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D.任何物质在通电时都能够分解参考答案:C5.电解水的实验中,要向水中加入少量的浓硫酸,目的是()。

A.增强水的导电性B.浓硫酸能使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C.使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更加纯净D.使生成的氢气和氧气之间不发生反应参考答案:A水的密度1. ___________某种物质的_____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答案:单位体积质量2.密度的单位是。

常用单位还有。

1千克/米3= 克/厘米2。

答案:千克/米3克/厘米30.0013.水的密度是。

浙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浙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浙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生活中的科学1.1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1.2 动物的生长与变化1.3 水的变化2. 第二章光与影2.1 光的传播2.2 影子的形成2.3 光的反射3. 第三章电磁世界3.1 简单电路3.2 电流的作用3.3 电磁感应4. 第四章环境保护4.1 垃圾的分类与处理4.2 水资源的保护4.3 空气质量的保护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植物、动物的生长变化过程及特点;理解光的传播、影子的形成、光的反射原理;学会构建简单电路,了解电流的作用及电磁感应现象;掌握垃圾分类、水资源保护和空气质量保护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好习惯;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传播、影子的形成、光的反射原理;电流的作用及电磁感应现象;环保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变化过程及特点;简单电路的构建及电路元件的作用;环保意识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过程图、动物生长过程图;光源、透明胶片、镜子、放大镜等;导线、电池、灯泡、开关等;垃圾分类图、环保标志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剪刀、胶水等;简单电路组件、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观察身边的植物、动物,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利用光影游戏、环保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通过图片、实物、实验等形式,详细讲解植物、动物的生长变化过程及特点;结合实际生活,介绍光的传播、影子的形成、光的反射原理;通过动手实验,让学生掌握简单电路的构建及电路元件的作用;结合环保实例,讲解垃圾分类、水资源保护和空气质量保护的方法。

3. 随堂练习:观察身边的植物、动物,记录其生长变化;利用光影原理制作手影,观察影子的变化;动手搭建简单电路,观察电路元件的作用;分析家庭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阳光灿灿的白,而那些花一样的女人们都穿起了花裙数的碎钱,他始终陶醉于自己的拉奏。无论这技艺如何,音乐能深入人心,我想多半是因为拉奏的人倾情投入,而这其中却有 分难得的清净,却是来源于一个生活况且难以自给的盲人。看了地上关于他的故事,亦是大起大落的,最终落了如此境地。但我却始终相信了,他还有一个正在读小学的儿子,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妻 子。。施工招标 有时路过,见到了一个年龄尚小的儿童,坐在他身前,是在认真地做作业,一根小木凳就是他的书桌。身后就是他的盲人父亲,依旧那般神态。只是在看到他发间过多的白发的时候,不免一阵心酸,大 概这看似已经快步入老年的中年人正值壮年,却因生活的颠簸和艰辛,过早的老去,而二胡却成了他生命里不可获缺的一部分。 我想于他而言,拉二胡或许更是一门生存技能,但有妻儿相随,儿亦是刻苦努力,早早便能知晓这生活之不易,有朝一日也许这生活便会慢慢好起来。而这份清苦中的清净,有爱和希望存在,这便是属 于他们一家人的小幸福吧。 生活在这个繁乱的社会,无论清贫或是富裕,我们都该有着着期盼,迥异的生活,却始终不会是最终的归宿。希望便是从我们明白自己是在用不多生命,去感受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开始的。 一生都会去寻觅,只是想有一天,停下来的时候回望走过的岁月,依旧可以想起那些幸福的影子。而我只是在行走,远远地望见,那幸福的花儿似乎就开在前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