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摄影自考名词解释
新闻摄影知识点整理

摄影知识点整理一、新闻摄影的定义:新闻摄影主要是以摄影手段记录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
结合具有新闻信息的文字说明(包括标题)进行报道。
在广义上讲,值得是一项事业一门学科;在狭义上有两种理解,一是指新闻活动的采编活动,二是指新闻摄影的作品即新闻照片。
(媒介形态:报纸、杂志、新闻网站、通讯社)二、光比:是摄影的重要参数之一,指被摄物体受光面亮度与阴影面亮度的比值。
被摄物体在自然光及人工布光条件下,受光面亮度较高,阴影面虽不直接受光(或受光较少),但由于散射光(或辅助光照射)仍有一定亮度。
常用“受光面亮度/阴影面亮度”比例形式表示光比。
光比还指对象相邻部分亮度之比,被摄体主要部位明亮与阴暗之间的反差。
光比大,反差则大,光比小,反差则小。
光比的大小,决定着画面明暗反差,形成不同的影调和色调构成。
拍摄人像时,巧用光比,可有效的表达被摄体的“刚”与“柔”的特性。
例如拍女性、儿童常用小光比,拍男性、老人常用大光比。
直射光比较容易形成大光比,散射光比较容易形成小光比。
三、荷赛:荷赛奖是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ORLD PRESS PHOTO,简称“WPP”,通称“荷赛”),由总部设在荷兰的世界新闻摄影基金会(WORLD PRESS PHOTO FOUNDATION)主办。
该会成立于1955年,1957年举办第一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发起于荷兰,故又称荷赛,被认为是国际专业新闻摄影比赛中最具权威性的赛事。
该会成立于1955年,自1957年举办第一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以来,迄今已举办了54届。
“荷赛奖”分突发新闻、一般新闻、新闻人物、体育动作、体育专题、当代热点、日常生活、肖像、艺术、自然共10类,每类还分单幅和组照两项,组照最多不超过12幅。
每项各评出一、二、三等奖,大赛从所有参赛作品10类20项中评出年度最佳新闻照片一张。
并由儿童评委会从当年部分获奖图片中选一张为“儿童奖”。
荷兰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的主办者强调并鼓励摄影记者深入现场、不畏艰险的采访作风,倡导有创造性的、形象感染力强的表现手法。
新闻摄影的名词

新闻摄影的名词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新闻摄影的一些名词和解释,供大家参阅。
新闻摄影的名词解释1、焦点:来自无限远处的平行光线经过镜头的折射在镜头的主轴上会聚成的清晰的点。
2、焦距:由焦点到镜头中心的距离。
3、光束直径:被镜头前凸透镜扩大了的通光圆孔的直径。
4、光圈:能够根据外界光线的变化来调节通光口大小的装置。
5、标准镜头:镜头焦距与底片对角线长度相等镜头,其视角接近与人眼的正常视角,约为50度。
6、对焦:为了使被摄景物能在感光片形成清晰的影像,就的根据被摄景物的远近来调整镜头至感光片之间的距离,这种调整的过程就是对焦或称测距。
7、长焦距镜头:焦距长于所用胶片对角线长度的镜头,其视角小于人眼的正常视角。
8、广角镜头:焦距短于所用胶片对角线长度的镜头,其视角大于人眼的正常视角。
9、共扼关系:物和像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镜头成像中,从被摄物体到镜头中心的距离,称为物距;从镜头中心至所成影像间的距离,称像距。
物距和像距相互制约:物距远则像距近;物距近则像距远。
10、光圈系数:也称为f(focal)系数,表示的是焦距与镜头相对口径的比值,用公式表示为:f系数=焦距:相对口径。
11.测距器:用于调整距离的设置就是测距系统,也称测距器,或称对焦系统.12.傻瓜相机:是一种全自动相机,既能自动暴光,又能自动对焦,当然还具有其他多种功能,如自动识别胶片感光度\自动卷片\自动倒片等.13、波拉片:即一步成像片,有感光胶片和装有糊状显影、定影合一药液的药物包装袋及承受纸组成。
超出一定亮度范围,影调无法得到正确再现。
相纸的这一特性,称为有效感光范围。
19.标准镜头:指镜头焦距和底片对角线长度相等的镜头,其视角接近于人眼的正常视角,约为50度。
20、21、色温:物体的颜色会因照射光线颜色不同而产生改变,在不同光线下拍摄的照片会有不同颜色,这便为“色温。
简单说,就是利用温度为数值来说明光源的色成分,单位为K。
22、逆光:就是主光源在被摄主体的正后方。
新闻摄影名词解释

新闻摄影名词解释
新闻摄影是一种以摄影为主要手段,拍摄记录新闻事件的一种活动。
它主要包括了新闻现场的实时拍摄,以及后期的图片处理和编辑等工作。
新闻摄影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名词:
1. 新闻摄影师:负责拍摄新闻照片的专业人员。
他们需要灵敏的新闻敏感度和丰富的摄影技巧,以捕捉到新闻事件中最直观、最有感染力的瞬间。
2. 新闻照片:由新闻摄影师拍摄的,用以记录新闻事件的照片。
新闻照片要求真实、客观、公正地展示新闻事件,因此,对摄影师的专业技能和道德素养都有较高要求。
3. 现场拍摄:指新闻摄影师在新闻事件发生现场进行的摄影活动。
现场拍摄是新闻摄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摄影师能快速、准确地把握新闻的发展动态,捕捉到新闻事件的关键瞬间。
4. 后期处理:指新闻摄影师在拍摄完成后,对照片进行的一系列处理活动。
后期处理主要包括对照片的选取、裁剪、调整和修饰等工作,以使照片能更好地符合新闻报道的需要。
5. 影像报道:采用图像方式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的一种形式。
影像报道通过图像的强大表现力,让观众能更直观、更深入地了解和理解新闻事件。
6. 媒体发布:新闻摄影的成果通常通过各类媒体进行发布。
包括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这些媒体的发布形式对新闻照片的选择和处理有着重要影响。
新闻摄影考试题目

新闻摄影考试题目新闻摄影考试题目一.简答题1.新闻摄影的定义是什么?回答一:广义的新闻摄影,泛指一切用摄影手段报道新闻的活动,包括用照相机拍摄照片、用摄影机拍摄新闻纪录电影以及用摄像机拍摄电视新闻这三大类用影像报道新闻的手段。
狭义的新闻摄影,用专指以照相机为拍摄工具,以摄影采访为主要手段,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在报纸、杂志和网络媒体上刊载的新闻报道活动。
回答二:作为一种视觉新闻,新闻摄影是新闻形象的现场摄影纪实,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传递新闻信息。
2.单幅图片报道的体裁及其对图片和文字说明的要求是什么?回答一:图片要求:由于图片新闻主要以单幅形式出现,首先要细心研究被采访拍摄对象及所处的新闻事件的环境,及发生时的情景状况和细节等;其次,在拍摄中要做到腿快、眼快、脑快、手快,具有高度的新闻敏感性,要明确、直观地表现新闻事件的对象,并快捷抓取新闻事件的典型性瞬间;最后根据现场采访,整理撰写准确的标题和文字说明。
文字要求:一般在几十个字之内,有的甚至只有两句话:第一句表述正在发生的情况,第二句表述正在发生事情的背景或情况介绍等。
结构非常简单,新闻要素齐全,事实清晰。
回答二:采用单幅新闻照片独立报道新闻,具有简明扼要、一目了然的特点。
单幅照片独立报道新闻的文字说明应注意新闻五要素:何时、何事、何地、是谁、为什么,注意具体、准确、简要。
一般应加标题,标题的写法要突出新闻内容的要点,忌抽象。
3.成组图片报道的体裁及其对图片和文字说明的要求是什么?回答一:定义:是一种集中、全面、深入地采访或揭示新闻事实的一种有时效性的新闻摄影报道体裁。
新闻摄影工作者在拍摄时要有一定的板式排列意识,在充分考虑新闻事件的内在逻辑和事件发展过程的连续性上,有意识将拍摄的图片做一些景别和角度的调整,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并有趣味性,让整个专题新闻摄影看起来丰富并井然有序,富有逻辑性,让读者在阅读时对整个新闻事件或新闻主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适当考虑画面的横、竖构图,跨码安排等要素,为编辑排版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文字要求:一般有一段概括性的文字,是对某一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的深入或深度的采访报道、背景资料的交代,每张图片都要有简短的分说明。
2018年自考《新闻摄影》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新闻摄影》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成为我国每一个新闻工作者认真学习并自觉遵守的道德准则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C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2.资产阶级价值观与无产阶级价值观之间常常出现对抗性的冲突这种冲突体现在新闻报道行为中往往具有浓厚的A 宗教色彩B.政治色彩C.人权自由D.言论自由3.出于不同的——,在报道同一新闻题材时,人们必然要选择不同的新闻事实来加以报道。
A.报道动机B.出发点C.报道心理D.报道性质4.希望工程新闻摄影的作者是久徐永辉B.解海龙C.唐师曾D.杨绍明5.新闻摄影的主要方法是久偷拍B.摆拍C.抢拍D.现场抓拍6.新闻摄影记者应严格遵守法律,尽量避免A.不负责任B.新闻侵权C.剽窃他人作品D.不实事求是’7.要想利用好新闻摄影来实行正确的舆论监督摄影记者应首先A.加强理论修养B.加强法律修养C.加强知识修养D.加强技术修养二、多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新闻道德的基本原则是A 甘于奉献的精神原则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C.吃苦耐劳的工作原则D.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的原则E.集体主义原则2.实事求是的原则包括A.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B.坚持新闻真理性原则C.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D.坚持事实客观性原则E.坚持立场、角度正确原则.3.新闻摄影拍摄的方法有A 抓拍B.仰拍C.偷拍 D 摆拍E.俯拍4.舆论监督的重要工具是A 报纸B 杂志C.广播 D 电视E.网络E.《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6.新闻摄影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方式主要有A.诽谤B.侮辱C.诬告陷害D.人身攻击E.侵犯著作权三、名词解释1.新闻道德 2.舆论监督3.名誉权 4.肖像权5.隐私权四、简答题1.简述新闻摄影工作者在进行道德选择的过程中常面临6Q3S⑩。
2.简述新闻摄影与舆论监督的关系。
3. 简述新闻摄影传播的法律规范4. 简述新闻摄影采访拍摄及传播活动中违法行为的主要类型。
自考新闻摄影复习资料

新闻摄影复习资料第一部分:新闻摄影技术部分绪论一、新闻摄影与视觉传播的发展1.大众传播活动分为三种形式—视觉传播活动、听觉传播活动和视听结合的大众传播活动报纸、杂志、书籍等都是视觉传播活动;广播是听觉传播活动;电视电影、多媒体电脑是视听结合的综合性传播活动文字和图像是诉诸视觉的信息载体,人类获得信息最主要得手段是视觉2.摄影技术的发展过程摄影术诞生于1839年,1826年法国工匠尼赛弗尔.尼埃普斯拍出了第一张永久性照片《鸽子窝》;1839年8月19日是摄影术诞生的日子,路易。
达盖尔成了摄影术得发明人:1835年英国发明家博特发明了卡罗摄影术,可惜未申请专利1842年德国汉堡发生了一场大火,比鸥乌和史特尔茨纳拍下了许多有关废墟得照片,是世界上第一次新闻摄影活动和第一张新闻照片1855年罗杰。
芬顿用摄影技术记录了克里米亚战争得一些场面,是人类社会历史上首次用摄影记录重大历史事件。
美国1851年出版了《画报客厅之友》是最早刊登照片得周刊20世纪30年代是新闻摄影繁荣发展得时期1880年第一张铜版纸照片出现在《纽约每日画报》上1904年每日镜报率先在报纸上以照片为主报道新闻1924年传真技术成为报刊行业得基本传播手段,进入了真正得新闻摄影时代1952年布列松出版了《决定性得瞬间》提倡抓拍1936年美国报业大王亨利。
卢斯创办了《生活》画报,是美国第一家全用照片得画报,怀特成为美国第一位随军女摄影记者1942年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开始设立最佳新闻照片奖,1968年增设新闻特写照片奖1956年世界新闻摄影荷兰基金会成立1978年《生活》复刊,标志着新闻摄影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3.推动新闻摄影事业发展得因素:一、1884年乔治。
伊斯曼发明了胶卷,使摄影摆脱了笨拙的设备和易碎得玻璃板及感光度低得局限,从而在技术上更加适应了新闻摄影得发展二、印刷术不断改进,尤其是照相铜板得发明,使得照片得印刷质量得到了提高三、1924年135莱卡相机面世,为新闻摄影提供了更加适用的便利轻巧得相机。
新闻摄影名词解释

新闻摄影名词解释第一部份:1、摄影文章:美国报业大王、时代公司的创立者享利·卢斯创办了《生活》画报。
这是美国第一家全用照片的画报。
2、电视狂潮:20世纪70年代以后,受到电视的激烈挑战,新闻摄影赖以生存的印刷媒介—报纸、杂志都有些不景气,新闻摄影似乎要走下坡路,但是,电视图像是取代不了照片图像的,这阵狂潮即随风而过,究竟成不了历史的主流。
3、中国摄影学会:1956年12月,中国摄影学会在北京成立,这便是后来中国摄影家协会的前身。
4、焦点:来自无限远处的平行光线经过镜头的折射在镜头主轴上会聚成一个清晰的点,就是焦点。
5、相对口径:尽管镜头的有效口径是固定不变的,但随着光圈的开大或缩小,实际的通光孔大小却在相应在改变,这种可变的口径称作相对口径。
6、标准镜头:是指镜头焦距和底片对角线长度相等的镜头,其视角接近于人眼的正常视角,约为50度。
7、测距器:用于调整距离的设置就是测距系统,也称测距器,或称对焦系统。
8、焦点位置:测距系统利用前文所述物、像之间共轭关系的原理,通过调整镜头中心至感光片之间的距离来实现对焦。
9、片基:是涂布乳剂及其他各层物质的支持体。
10、纸基:是涂布感光乳剂的支持体。
11、胶卷:卷片又叫胶卷,常用的有120、135两种。
12、感光度:是指感光片对光线的敏感程度。
13、反差:是指画面中影像不同部分的明暗差别程度。
14、亮度反差:被摄景物的最亮部位和最暗部位之间的不同。
15、分析力:胶片对景物细部的分辨能力。
16、染料云:在显影的过程中,显影剂氧化物由卤化银颗粒向外扩散,从而导致了球形染料颗粒的形成,这种染料球体,又叫“染料云”。
17、平衡反差系数:三层乳剂中最大的反差系数与最小反差系数之差。
18、曝光:来自被摄物体的光线,通过照相机的镜头,会聚成影像,落在胶片的感光乳剂层上,引起光化学效应,生成潜影,这就是摄影的感光,也叫曝光。
19、正确曝光:根据景物的亮度和记录、表现景物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光圈和快门的组合,正确记录景物的影像于感光片上。
新闻摄影复习资料

1、视觉教养的内涵及内容,是指具有视觉感官的正常人,自觉培养能够辨别、解释、批判生存环境中的自然或人工的视觉行为、对象或符号,并能够创造性地运用他们进行交流和思考的能力。
2、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指接触、解读、使用媒介的素质和修养。
它包括了三个环节:接触媒介、获取信息;解读媒介、批判地接受媒介信息;利用媒介工作和生活,通过媒介发出声音并维护自己的利益。
3、媒介融合( Media Convergence) P29媒介融合是新闻摄影发展的新空间。
“媒介融合”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这种关于媒介融合的想象更多的集中于将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融合在一起。
“媒介融合”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提出。
媒介融合可以分为内容融合和渠道融合。
内容从物理形态上看,可以分为文字、声音、图片、图像等;从媒介载体上看,可以分为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媒体上的内容。
4、摄影师职业资格证书分为:初级摄影师、中级摄影师、高级摄影师、摄影技师和高级摄影师(摄影高级技师)五个等级。
4、新闻摄影的物质媒介——摄影图片本身是一种造型手段和方法,具有很强的艺术性。
5、阿尔弗雷德·艾森斯塔特(Alfred Eisenstaedt,1898-1995)是世界著名的纪实摄影家,被誉为“新闻摄影之父”。
6、新闻摄影概念广义,泛指一切用摄影手段报道新闻的活动,包括图片新闻、记录电影和新闻电视三大类。
狭义,专指以照相机为工具,以摄影图片为手段,以印刷品和网络为媒介的新闻摄影报道活动。
定义:作为一种视觉新闻,新闻摄影是新闻形象的现场摄影纪实,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传递新闻信息。
7、新闻摄影和纪实摄影的不同(详见P21表格)新闻摄影的视觉传达目的是新闻信息。
新闻摄影的拍摄对象是新闻形象,不是艺术典型。
文字说明是新闻摄影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字的作用:补充局限、提示和导读)8、“图文结合的信息传播方式”P20不是简单的并列在一起,是两要素有机的完美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摆拍:在进行拍摄时,通过人为的方式,对被拍摄对象进行组织和调整,在画面中建立一种秩序,以达到拍摄者预期拍摄效果的拍摄手段,是摄影记者根据自己的设想,对现实生活和被拍摄对象进行的干涉和摆布。
2、数码伴侣:又称数码相机伴侣,大量储存数码相片的小型微型硬盘,具有数码相机存储卡的读卡和传输功能,以读卡兼容性广、传输速度快、有LCD现实传输过程功能为佳。
3、新闻特写照片:对重大新闻事件中的典型事物或人物进行“特写镜头”式的表现,或从富有个性特征的角度进行拍摄的画面,或在司空见惯的场景中拍摄出不寻常的、有趣的、有人情味的照片。
4、帕帕拉齐:源于意大利语,指一种能够发出蚊子一样嗡嗡声的讨厌虫子。
20世纪60年代以后,专指那些以拍摄明星隐私照片为职业的黄色小报记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狗仔队。
5、Photo Mechanic:擅长快速处理大量图片,为报纸、杂志媒体所常用。
它的1:1双图比较功能可供细致地对比挑选图片,该功能是Photoshop所不具备的。
6、电视新闻评论:一种电视新闻体裁,直接对新闻事实进行评论,反映电视台或者记者、主持人的观点、主张,是引导舆论的重要手段。
7、“直接电影”:代表人物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怀斯曼。
要求创作者不应影响被拍摄者,而是以观察者角度记录,将对被拍者影响降到最低,由观众自己得出结论。
8、图画时报:图画时报原名《时报--图画周刊》,由报刊学者戈公振于1920年创立,是我国首个报纸摄影附刊。
《图画时报》是我国报纸摄影附刊出版最久、影响最大的刊物。
1924年正名为《图画时报》。
9、视觉暂留原理:人眼在观察物体时,物体的形象会在视网膜上停留短暂瞬间。
这一原理实现了动态新闻摄影。
10、电视新闻“第一时空”与第一现场:新闻事实发生的现场和新闻事实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构成了新闻的“第一时空”,而此时此地的新闻现场,被成为“第一现场”。
11、16毫米摄影机:世界早期的电影摄影机,携带轻便,便于现场采访拍摄。
促使摄影机向小型化发展,方便了新闻纪录片的制作。
12、快门优先曝光:自动曝光的一种模式,拍摄者手动选择快门速度,相机自动选择光圈。
13、眼神光:人物眼睛的高光点,明亮细小的眼神光表现愉快,范围大的眼神光显得柔和,没有眼神光则死气沉沉。
14、“新闻五要素”:5W分别为什么时间When、什么地点Where、什么事情What、什么人Who、为什么Why。
15、“荷赛”: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简称。
1956年由3位荷兰摄影家发起并成立了“世界新闻摄影荷兰基金会”,基金会每年举办世界性新闻摄影比赛。
荷赛已成为当代最高水平的新闻摄影比赛。
16、光圈优先曝光:自动曝光的一种模式,拍摄者手动选择光圈,相机自动选择快门速度。
17、追随拍摄:在拍摄曝光过程中,使用相对较慢的快门速度跟踪追随被摄主体拍摄,使主体清晰而背景模糊,从而表现运动的动感。
18、《新闻联播》:1978年元旦《全国电视台新闻联播》正式开播,在中国电视节目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让全世界了解中国发展的重要新闻栏目。
19、摄影记者王小亭:是最早从事新闻纪录电影的中国人,中国新闻摄影记者中的杰出代表人物,拍摄了大量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比如《上海南站日均空袭下的儿童》,在世界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20、ENG设备:中文为电子新闻采集设备,是一个独立的采访拍摄设备系统。
它具有小型、轻便、摄录同步等特点,极大地方便了电视新闻记者在现场灵活拍摄,大大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
21、“真实电影”:代表人物法国人让·鲁什,认为纯粹的观察记录只能得到表面真实。
为了得到表面下的本质真实,创作者不应躲在摄像机后成为一个局外人,而应积极地参与到拍摄中,介入被拍摄者之中,促使事物的本质真实显露出来。
22、深度报道类电视新闻:一种阐明事件因果关系,预测事件发展趋向的电视新闻报道形式。
23、电视新闻的摄影美学:客观事物本身的美;记者运动电视特有的美学原则与规律采集新闻形象画面的美。
24、图片新闻:平面媒体上最常见的新闻摄影体裁,多数情况下由单张照片、标题和简短的文字说明共同组成,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对某一新闻进行独立报道,是新闻摄影最基本的报道方式之一。
25、自由摄影记者:以拍摄新闻突破作为主要的谋生手段,但不属于某一家媒体正式编制的摄影者。
成功的自由摄影记者必须具备出色的新闻摄影业务素质,懂得研究媒体的需求,并尽可能与多家媒体签约。
26、光角:指光线相对于被摄体的方向,常用的光角有顺光、测光、逆光、顶光之分。
27、矩阵式测光:又称“多区域估计测光”相机把拍摄的影像区域分为若干不同的小区域,相机对每一小区域的亮度值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相机认为应该调节的曝光组合。
28、反“客里空”运动:20世纪40年代的延安解放区就新闻报道失实而嫌弃的一场广泛深
入的运动。
37、北京电视台:中国的第一座电视台,1958年9月2日正式开播。
是中央电视台的前身,一开始就承担了中央台的职能。
38、插图照片:新闻报道配合文字报道的新闻照片,可增加文字报道的形象性和可信性,增加版面的趣味性与艺术效果。
39、CCD:数码影像传感器,取代了传统的胶卷将光线转换成数字文件方式进行存储。
40、“决定性瞬间”:由法国著名摄影家布列松提出,在摄影采访中,最重要的是对生活的敏感,你第一个看到了就拍下来,这就是胜利。
即摄影者在某一特定的时刻,将形式、设想、构图、光线、事件等所有因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41、纪录片之父:1926年,约翰·格里尔逊第一次使用“纪录片”这个词语,从剧情片中分离出来的纪录片成为一种独立的电影形态。
格里尔逊被人们称为“纪录片之父”,其代表作有《飘网渔船》《夜邮》等。
42、非突发性新闻:指那些事先知道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内容和采访对象的新闻事件。
这类新闻包括政治、外交、经济、人物会议、日常生活等各方面的内容。
43、新闻摄影的真实性: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
新闻拍摄的对象、内容必须真实,不虚构与编造,拍摄的瞬间,包括文字说明必须真实。
44、晋察冀画报:是抗日根据地出版的第一份以刊登新闻照片为主的综合画报。
1942年7月7日正式创刊。
画报图片和印刷质量高,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晋察冀边区五年来的战斗很建设情况,起到很好的宣传动员作用,同时培养了一大批新闻摄影人才。
45、长焦距变焦镜头:指比标准镜头的焦距长的并且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变换焦距从而得到不同宽窄视场角的摄影镜头。
便于拍摄远景,图像清晰、主体突出,景深范围小。
46、短焦距变焦镜头:指焦距短、视角宽的变焦镜头。
对于135相机,一般是类似于16mm-35mm镜头,用这种镜头拍摄的照片前后清晰范围大。
47、摄影作品《黎明的钟声》:是一幅抗日战争时期拍摄的经典作品,作品表现的是曾经出入生死救助八路军的戎冠秀。
照片喻意黑暗即将过去,黎明即将到来。
作者江波。
48、《望长城》:是一部中日合拍的大型纪录片。
该片大量运用长镜头、同期声等电视纪实语言手法,追求真实自然的纪实风格,在中国掀起了纪实主义浪潮。
49、135相机:使用的是135胶卷,1913年德国人巴纳克制成首部135照相机——莱卡。
135相机推动了相机小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