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端稳压器(7812,7085等)并联扩流电路

合集下载

三端稳压器的扩流电路

三端稳压器的扩流电路

三端稳压器的扩流电路三端稳压器的扩流电路需要扩大三端稳压器的输出电流可采用晶体三极管扩流。

如图1。

在三端稳压器的输入输出端并接一个大功率晶体三管Tr2,借助其分流作用来扩展输出电流。

由于Tr2的并联接入,稳压电路的最小输入输出电压差Vio(total)Vio(total)=Vio+Veb2+VR2≈3.9V。

式中的Veb2是Tr2发射极基极间的电压(1.3V),VR2是保护电阻R2上的电压降(0.6V)。

图中电阻R1的作用是为三端稳压器提供偏置电流,必须满足R1<Veb2/Ib(max)如果R1的取值过大,不能满足上式的要求时,三端稳压器的偏置电流将会由晶体三极管Tr2的基极电流提供,会导致输出电压失控。

三端稳压器的扩流电路原理图图1中0~5A的输出电流基本上都是由Tr2提供的,Tr2消耗的功率较大,应使用散热器。

用稳压二极管也可以构成一个简单的稳压电路。

但是输出电流只有10mA左右。

如果想加大输出电流的范围可以采用图2所示的电路,图中的晶体三极管构成发射极跟随器。

起电流放大的作用。

电路的输出电压Vout=Vz~Vbe,由于Vz和Vbe是固定的,所以输出电压还是固定的。

晶体三极管的消耗功率为Iout(Vin-Vout),当消耗功率小于1W时可以不使用散热器,大于1W时就应附加适当的散热器。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晶体三极管的Vbe会随温度的高低和集电极电流的大小发生变化,所以这种电路的稳压特性不是太好。

可用于要求不高的场合。

在电路中并联在稳压二极管两端的电容器C1是为了滤除稳压二极管发生的噪声电压而接入的。

图3是对电路实测后得到的输出特性,从图中可看出电路的输出电压随输出电流的增大而减小。

三端稳压器扩流电路图

三端稳压器扩流电路图

∙三端稳压器(LM7805,LM317)扩流电路图∙发布时间:2010-12-23 9:07:02 | 来源: 第一价值网| 查看: 1554次| 收藏| 打印
TAG:三端稳压器(LM7805 LM317)扩流电路图三段稳压器扩流电路图 LM7805 LM317
三端稳压器(LM7805,LM317)扩流电路图
当负载电流大于三端可调集成稳压器标称电流值时,可用扩流的办法来解决。

如图1所示的电路是用一只PNP大功率管来扩流,一只3AD53大功率管可将电流扩至6A,一只尚不够时,可用二只、多只大功率管并联,如用三只可扩至18A。

图2所示的电路,是用NPN型大功率管来扩流的实例。

这时一只3DD15可提供负载5A电流、LM317可提供1.5A电流,输出端约可提供6.5A电流。

这时,两只二极管起隔离作用,两只或多只大功率管并联也可将电流扩至更大。

当LM稳压器标称电流为0.1A,而负载电流又需很大时,这时扩流的办法是:可由LM317首先驱动一只功率较小的功率管,再由较小功率的大功率管驱动一只或数只更大功率的管子。

如图3所示的电路即由LM317首先驱动BGl—3DDl5,再由GBl驱动BG2、BG3——两只3DDl70管子,这时,稳压器可输出20A的电流。

最简单扩流电路

最简单扩流电路

扩流电路用于增加稳压器的输出电流,以下是一些简单的扩流电路实现方法:
1. 使用三端稳压器:例如7812,它可以提供最大1.5A的输出电流。

如果需要更大的电流,可以通过外接大功率半导体管来分流,以实现扩流。

2. 外接半导体管:可以使用外接的大功率半导体三极管或场效应管来分流。

这种方法利用线性稳压内部的反馈电路稳定输出电压。

例如,可以构建一个类似达林顿管的结构,使用两个PNP型三极管来实现扩流。

3. LM317扩流电路:LM317是一种可调的线性稳压器,通过增加简易的扩流电路,可以制作成大功率可调电源。

例如,可以制作一个输出电压0-30V,输出电流0-10A的可调电源。

4. 并联稳压器:在结构上,扩流电路与稳压器并联。

理论上,任何可以与稳压器并联且能增大输出电流的器件都可以用于扩流。

5. 注意压差要求:在使用LM317等集成电路时,需要注意最小压差不得小于4V,以保证电路正常工作,同时最大压差不得大于37V,以避免损坏集成电路。

总的来说,以上是一些简单的扩流电路实现方法。

在设计扩流电路时,需要考虑稳压器的最大功率容量、散热问题以及电路的整体稳定性。

此外,还需要考虑输入电压的范围和输出电流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扩流方法。

7805电源扩流设计报告

7805电源扩流设计报告

线性三端稳压器电源扩流制作与设计报告通常,在我们一般用的直流稳压电源输出的电流都比较小。

如果在实际中,我们需要比较大的电流输出,这时,通常可以利用三极管的放大作用来扩大电路的输出电流,这里我们用TIP32C和LM7805作为主要元器件来给一个线性三端稳压器扩流。

一、分析首先,假设经过扩流电路后输出电流的要求是i>2.5A,输出的稳定电压为u=5V,则输出功率P=u*i=12.5W;设变压器的转换效率是80%,则所选变压器的功率P=u*I/0.8=16W.二、电路原理图三、电路原理由上图可知,根据节点电流定律可得:Io = Iout’ + Ic.Iout’ = IREG – IQ ( IQ 为7805的静态工作电流,通常为4-8mA)IREG = IR + Ib = IR + Ic/β (β 为TIP32C的电流放大倍数)IR = VBE/R1 ( VBE 为TIP32的基极导通电压)所以Iout’ =IREG – IQ = IR + Ib – IQ= VB E/R1 + IC/β- IQ由于IQ很小,可略去,则: Iout’ = VBE/R1 + IC/β查TIP32C手册,VBE = 1.2V, 其β 可取10Ioxx = 1.2/R + Ic/β = 1.2/22 + Ic/15 = 0.08 + Ic/10Ic = 10 * (Iout’ – 0.08 )假设Iout’ = 100mA, Ic = 10 * ( 100 - 0.08 * 1000 ) = 200(mA)则Io = Iout’ + Ic = 100 + 200 = 300 mA.由上面的可见,输出电流大大的提高了.四、元器件清单变压器(9V/16W)IN5408(四个)LM7805(一个)TIP32C(一片)2200uF电解电容(50V)一个220uF电解电容(50V)一个104(2个)10欧姆、1K电阻各一个LED指示灯(一个)保险丝(座)鳄鱼夹(2个)散热片(2个)螺丝螺帽(各两个)PCB板(8*11)1块五、注意的问题1电源是线性稳压电路,所有有其特有的内部功率损耗大,全部压降均转换为热量损失了,效率低.所以散热问题要特别注意。

三端稳压管的并联

三端稳压管的并联

三端稳压管的并联稳压管是一种常用的电子元件,用于稳定电压。

在很多电路中,为了保证电压的稳定性,常常需要使用多个稳压管进行并联。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三端稳压管的并联。

一、稳压管的基本原理稳压管是一种具有稳定电压输出特性的元件。

它通过对输入电压进行调节,使得输出电压保持在一个稳定的值。

稳压管通常具有三个引脚,分别是输入引脚、输出引脚和调节引脚。

通过调节引脚上的电压,可以改变稳压管的输出电压。

二、为什么需要并联稳压管在一些电路设计中,可能需要更高的电压稳定性。

单个稳压管的输出电压可能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变化、负载变化等。

为了提高电压的稳定性,可以将多个稳压管进行并联。

这样,即使其中一个稳压管的输出电压发生变化,其他稳压管仍然可以保持稳定的输出电压。

三、并联稳压管的原理将三个稳压管进行并联时,它们的输入引脚连接在一起,输出引脚连接在一起,调节引脚也连接在一起。

这样,它们共享同一个输入电压和负载电流。

当其中一个稳压管的输出电压发生变化时,其他稳压管会根据其调节引脚上的电压来自动调整输出电压,以保持稳定性。

四、并联稳压管的优势通过并联稳压管,可以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当其中一个稳压管失效时,其他稳压管仍然可以继续工作,保证电路正常运行。

并联稳压管还可以分担负载电流,减少单个稳压管的负载压力,延长其使用寿命。

此外,通过并联不同规格的稳压管,还可以实现更宽范围的输出电压选择。

五、并联稳压管的注意事项在并联稳压管时,需要注意稳压管的参数匹配。

不同型号的稳压管具有不同的工作电流、输出电压范围等参数。

为了保证并联稳压管正常工作,应选择参数相近的稳压管。

此外,还需要合理设计稳压管的散热系统,保证稳压管在工作时不过热。

六、总结通过对三端稳压管的并联,可以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并联稳压管可以分担负载压力,延长使用寿命,并且能够实现更宽范围的输出电压选择。

在进行并联稳压管时,需要注意参数匹配和散热设计。

三端稳压器并联增大输出电流电路图

三端稳压器并联增大输出电流电路图

三端稳压器并联增大输出电流电路图三端稳压器可以用两个或多个并联来增大输出电流,但并不是把它们并联起来就处理疑问,它们还存在一个称为环流的疑问,也便是三端稳压器之间在出产进程中有纤细区别.政策参数也就有容许计划内过错等:当它们并联时就会发作环流,处理这个疑问的办法是在每个输出端串一个0.5R(功率依据具体电路央求而定)的均流电阻往后再并联,总输出接一轻负载100k分配的电阻就能处理疑问。

经实验,底子抵达抱负作用,电路如图1一;54所示。

电子喜爱者往常最常用的三端集成稳压器是78系列和LM317T.其间78系列是固定输出三端集成稳压器,即它们的输出电压是固定的。

LM317T是三端可调电压输出稳压器,其输出电压可在1.25、37v之直接连可调。

78系列三端集成稳压据有9个种类.别离为:7805、7806、7808、78D、7810、7812、7815、7818、7824c78后边的数字标明该稳压器输出的电压数值。

如7806输出电压为6v,7812输出电压为12v等。

78系列三瑞集成稳压器外形和典型运用电路如图1一;55所示。

⑦脚为电压输入瑞,②脚为公共地端,③脚为电压输出端。

集成稳压器正常作业时,在②脚应输出与其稳压值一样的电压,供应负载运用。

78系列集成稳压器各管脚之间的阻值随出产厂家纷歧样、稳压值纷歧样和批号纷歧样均有较大区别,所以单靠通常万用表来查验管脚电阻是不能精确区别其好坏的。

假定是同一厂家、同一稳压值、同一批号的商品,各管脚间的具体电阻值可做为比照规范。

首要测出好的稳压器的各管脚间阻值,将其与待测稳压器的管脚阻值比照,若收支较大,则阐明待测稳压器有疑问。

实习上,比照简略牢靠的办法是加电查验,如图1一;56所示。

在78系列稳压器①、⑦脚加上直流电压Vi,必定要留神极性,Vi应比稳压器的稳压值起码高2v、但最高不要逾越35v。

将万用表调至直流电压挡,丈量③脚与②脚之间的电压,若数值与稳压值一样,则证实此稳压器是好的。

三端集成稳压器w7812教学设计

三端集成稳压器w7812教学设计

任务六三端集成稳压器W7812授课教师:授课日期:授课班级:教学目标1.掌握三端固定式集成稳压器W7812的主要性能指标;2.掌握三端固定式集成稳压器W7812构成的电源电路的组装(设计、布线、制板、安装、焊接、调试)技能;3.熟悉模拟电子技术技能训练中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综合使用技能。

工作任务掌握三端固定式集成稳压器W7812构成的电源电路的装配与调试技能。

实训器材表5-6-2 工具、材料、仪器工具、仪器材料双踪示波器一台连接导线若干指针式万用表或数字式万用表一台焊锡丝若干电烙铁45W、镊子、尖嘴钳各一把元器件见表5-6-1工频可调电源一台实践操作基础知识基础知识(一)工作原理三端集成稳压器按输出电压类型可分为固定式和可调式。

三端固定式集成稳压器分为正电压输出和负电压输出两类。

W7800系列三端固定式集成稳压器是正电压输出,其输出正电压值有5V、6V、9V、12V、15V、18V、24V七个挡次,输出电流最大可达 1.5A(加散热片),同类型78M 系列输出电流为0.5A,78L系列输出电流为0.1A。

可调式三端集成稳压器可通过外接元件对输出电压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需要。

1.W7800和W7900系列三端式集成稳压器现以L7805CA和LM7905CT为例介绍其外形和基本接线图,W78系列和W79系列的各型集成稳压器使用均与此类似。

(1)三端固定式集成稳压器L7805CA的外形和基本接线图如图5-6-1所示为三端固定式集成稳压器L7805CA的实物、外形和接线图。

它有三个引出端:输入端(电压输入端)、输出端(电压输出端)、公共端。

图5-6-1 三端固定式集成稳压器L7805CA 的实物、外形与接线图(2)三端固定式集成稳压器LM7905CT 的外形和基本接线图图5-6-2为三端固定式集成稳压器LM7905CT (输出负电压)实物、外形及接线图图5-6-2 三端固定式集成稳压器LM7905CT 实物、外形与接线图2.W7800和W7900系列三端固定式集成稳压器的扩展使用当集成稳压器本身的输出电压或输出电流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通过外接电路来进行性能扩展。

三端集成线性稳压器的电路原理及应用

三端集成线性稳压器的电路原理及应用

三端集成线性稳压器的电路原理及应用1.三端固定式集成稳压器如果将前述的串联型稳压电源电路全部集成在一块硅片上,加以封装后引出三端引脚,就成了三端集成稳压电源了。

正电压输出的78××系列,负电压输出的79××系列。

其中××表示固定电压输出的数值。

如:7805、7806、7809、7812、7815、7818、7824等,指输出电压是+5V、+6V、+9V、+12V、+15V、+18V、+24V。

79××系列也与之对应,只不过是负电压输出。

这类稳压器的最大输出电流为1.5A,塑料封装(TO-220)最大功耗为10W(加散热器);金属壳封装(TO-3)外形,最大功耗为20W(加散热器)。

2. 78系列三端集成稳压器内部电路框图3. 三端集成稳压器的典型应用⑴固定输出连接在使用时必须注意:(VI)和(Vo)之间的关系,以W7805为例,该三端稳压器的固定输出电压是5V,而输入电压至少大于8V,这样输入/输出之间有3V的压差。

使调整管保证工作在放大区。

但压差取得大时,又会增加集成块的功耗,所以,两者应兼顾,即既保证在最大负载电流时调整管不进入饱和,又不致于功耗偏大。

⑵固定双组输出连接⑶扩大输出电流连接二极管D以低消T管VBE压降而设置,扩大的输出电流为:,原输出电流是Io,现可以近似扩大β倍。

⑷扩大输出电压范围,所以:⑸连接成恒流源电路⑹三端可调式集成稳压电路其型号有正输出三端可调式、负输出三端可调式两种。

是负电压输出可调式。

如LM317型是正电压输出型,LM337其输出电压可在1.25~40V之间调节。

其中,VREF=1.25V,而Iadj很小,通常略去,所以,由公式可得,只要调节R2就能在一定范围调节输出电压的大小。

具有正负输出的实际应用电路如下图所示。

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端稳压器(7812,7085等)并联扩流电路
三端稳压器(7812,7085等)并联扩流电路
用78xx系列三端稳压器设计一款最大1A输出电流的稳压器很简单,但当输出电流高于1A 时,就会出现许多问题。

为提供大输出电流,稳压器通常使用并联的功率晶体管。

这些功率晶体管的工作点(operating point )很难设计。

因为晶体管的集极和射极需要必不可少的功率电阻来设计直流工作点,而功率晶体管和功率电阻都要消耗很大功率,因此设计中要加散热措施。

本设计实例是一个可提供大输出电流的简单稳压器。

基本的构想是并联多个三端稳压器。

每只78xx系列稳压器能提供1A电流,并且有5 、6 、8 、9 、12 、15 、18和24V多种电压版本。

本文以7812为例.
图1显示两只并联的7812 。

图1 :两只7812并联,将输出电流加倍至2A 。

图2 :用20只7812将图1中电路的输出能力提升至20A 。

两只7812独立工作,每只提供最大1A电流。

D1和D2完成两只稳压器的隔离。

输出电压为稳压器的标称输出电压减去二极管压降:VOUT=VREG –VD 。

在COM端接地(0V)情况下,稳压器的输出电压为VOUT 。

若要将图1中的输出电压提高到与三端稳压器标称值一致,COM端电位必须比接地高出一个二极管压降。

C 、C1和C2为滤波电容。

图2显示了一个使用20只7812 ,可提供20A电流的稳压器。

所有的二极管均为1N4007 。

C=47000 μ F ,所有带编号的电容均为4700 μ F 。

7812均固定到一个散热片上,并用一个小风扇降温。

采用这种设计概念,可以将电路的输出电流扩充至数百安培。

(1)概述
PC电源从80年代初出现,伴随PC的演变而不断发展,约有20年的历史了,它的基本作用就是从供电电网中获取能量然后转变为适合PC使用的低压直流电能,同时完成必要的安全隔离功能。

PC电源是一种开关电源,采用了PWM方式的开关变换技术,从电网获取的能量要经过整流、滤波、斩波、降压、再整流、滤波等转换过程,并采用负反馈技术使得输出电压保持稳定。

相比较线性电源具有体积小、效率高的优点。

在PC电源发展过程中也出现过一些不同的类型和标准,由早期的AT类发展到ATX类,再发展到现在的ATX12V(P4)类,输出电压由最初的4组增加到6组。

这些演变是与PC逐渐发展起来的多样化的电源管理功能、多样化的配置以及PC系统电源总线结构密切相关的。

电源是PC的一个关键部件,不仅在性能上要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规范,而且它的负载能力、可靠性、以及对主板和外设的适应性和兼容性都对整机系统的可靠、稳定运行有很大的影响。

接下来我会从电源应符合的标准与规范、电源可靠性、功率与负载分配以及电源与主板和外设的兼容等方面与大家共同作一些探讨。

(2)电源应符合的标准与规范
与PC电源相关的标准和规范有很多,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电源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是电源是否合格的重要判据,在此对它们分成两类作一简单介绍:
一类标准是强制性标准,是电源必须满足的标准。

电气安全方面:GB 4943-2001《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事务设备)的安全》(等同IEC 950-1986)。

产品不仅要符合该标准的要求,而且还必须能够获得权威机构的认可才能够进行生产和销售,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安全认证。

产品的安全性是每个国家和地区都非常重视的问题,因为它直接关乎到人的生命安全。

国内的安全认证叫做长城认证,由中国电工产品认证委员会(CCEE)专门进行电工产品安全认证和相关的合格认证活动。

电磁兼容方面:GB 9254-1998《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等同CISPR 22:1997)。

该标准主要对产品产生的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提出了限制。

其目的就是要求产品在使用时,不能干扰其他设备的正常运行。

谐波电流方面:GB 17625.1-1998《低压电气及电子设备发出的谐波电流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A)》(等同IEC 61000-3-2:1995)。

该标准是针对产品对电网造成的影响而制定的,这种影响称为电力污染,谐波电流的问题也是一个越来越受人们重视的问题,欧洲地区已经从2001年起开始强制实施谐波电流限制的标准,国内从1998年就颁布了相应的标准,但尚未强制实施。

对谐波电流进行抑制的技术习惯上也叫功率因数校正技术(PFC)。

所有强制性的标准有合并到一起进行认证的趋势,已经有相关的文件颁布,将会在2003年实施。

实施后认证名称称为CCC认证。

另一类标准是非强制性的标准,也可以叫做推荐标准。

电磁兼容方面:GB/T 17618-1998《信息技术设备抗扰度限值和测量方法》(等同CISPR 24:1997)。

该标准与GB 9254-2001《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其实是产品电磁兼容性的两个方面,GB9254着眼于产品发出的干扰,而GB 17618则是产品应具备的抗干扰能力,只有同时满足这两方面的要求才算完善的产品,才能保证不同的设备同时使用时不会互相影响。

但这两方面有轻重之分,而干扰相比较抗扰会造成更严重的问题,所以GB 9254是强制性标准而GB/T 17618属于推荐标准。

综合性:GB/T 14714-1993《微小型计算机系统设备用开关电源通用技术条件》该标准在国际上并没有相对应的标准,是我国专门针对计算机电源产品编写的一份指导性的标准,它的内容涉及产品的性能、环境、制造、检测、包装、运输等等内容。

虽然不属于强制性标准,但它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全面,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Intel:《ATX/ATX12V Power Supply Design Guide》,《SFX/SFX12V Power Supply Design Guide》。

最后要介绍的规范,就是Intel的这两个电源设计指南,这两份设计指南虽然不是由国家机构发布的标准,严格意义上也不是规范文件,但它却是目前PC电源领域最重要的产品设计参考,因为Intel在PC领域长期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成了事实上的行业“领头羊”和兼容标准。

这两份设计指南中对PC电源作了非常详尽的描述,从外形结构、接口定义到各个输入输出参数的定义和设定,几乎涵盖PC电源所有特性。

目前全球绝大多数的PC电源都在依据该指南进行设计、测试、和评价。

(3)电源的可靠性
电源是在进行能量的处理,其内部器件要承受高电压、大电流、高功率和热量损耗,是整机中容易发生故障的一个部件,因此它的可靠性对整机可靠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据统计显示:引起设备不可靠的原因设计错误约占1/3,元器件质量约占1/3,制造、操作和维护约占1/3。

其实后两方面也与设计阶段的考虑不周有关。

为了取得高可靠性,必须从设计阶段就开始考虑可靠性的问题。

要获得高的可靠性设计是最重要的,设计中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处理:
优选线路。

电路设计中尽量多利用标准化的电路或是经过考验可靠性高的电路,并且应尽量采用成熟的技术。

电路设计遵循简化原则。

在保证设计功能和指标的前提下尽可能以最简单的线路和最少量的元器件来实现设计,减少元器件数量的同时也要压缩品种数可规格。

从可靠性角度出发不能为了性能的少许改进而增加大量元器件,要有足够的容差设计和最坏情况设计。

也就是要考虑元器件参数的公差、漂移以及随环境条件的变化等因素。

正确选用元器件,并针对元器件工作应力合理进行降额设计。

正确选用元器件的类型是首要的,这需要设计者对每种器件的类型有足够的认识。

选定类型后再进行降额设计,降额是指元器件在低于其额定值的应力条件下工作。

按照元器件类型和降额曲线分别进行温度、电压、功率的降额设计。

提高可靠性的方法除了进行良好设计外,还可以通过实验方法进行,其过程是不断恶化产品的环境条件(电压、温度等)直至失效,就可找到最薄弱的环节,然后改进该环节,再继续恶化环境条件,该方法是比较实用的一种方法。

可靠性的衡量是失效率或是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两者互为倒数。

MTBF可以进行计算或是通过试验来测定和验证,国内多采用试验验证方法,依据GB/T 5080.7-1986采用定时(定数)截尾试验方案,进行是否达到预定MTBF的判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