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师表议论文
教师应做到为人师表论文

教师应做到为人师表为人师表,是指教师用自己的言行做出榜样,成为学生学习和效法的楷模和表率,即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教师之所以要为人师表,是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
教师的任务在于育人,不仅用自己的学识教人,而且重要的是用品格教人;不仅通过语言去传授知识,而且是用自己的人格感化教育学生。
为此,教师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在思想品德学识才能、言语习惯、生活方式和举止风度等方面“以身立教”,成为学生的表率。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思想教育者和道德示范者。
我国汉代哲学家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
”教师不仅要有这种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和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
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关注的方面,往往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只有时时处处为人师表,做出榜样,才能卓有成效地进行教育工作。
教师应当怎样为人师表呢?一、教师应该用科学的世界观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自己的行为爱因斯坦说过:“现在,大家都为了高档物品、汽车、房子而奔波、追逐、竞争。
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了。
但是也还有不少人,他们不追求这些物质的东西,他们追求理想和真理,得到了内心的自由和安宁。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只有具备科学的世界观(包括正确的名利观),才能正确处理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才能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才不会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中迷失方向,才不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冲昏头脑。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通过阐明自己的观点,指导学生做人;通过自觉或不自觉的行动,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令人遗憾的是,有些青年教师,不顾及自己是人民教师的身份,在学生面前经常流露出“有钱就有一切”的错误观点,向学生灌输追求“钱多事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的思想,工作中患得患失,没钱没利的事一律不干。
课上和学生讨论如何赚钱,课下接受学生及学生家长的请客、送礼,更有甚者拉学生一起赌博、玩麻将机。
关于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议论文

关于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议论文
韩愈曾言:师者,因此传道受业答疑解惑也。
能为师者,方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能做师者,方要德才兼备,终生学习;能成师者,方要教授人性,叙述理道;能当师者,要能专家教授课业,解答困惑;能担师者,必需教之以礼,授之以渔。
在新世纪,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名师,你必须以身作则,敬业,关心你的同学,重视他们。
在新时代,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你必须热情地对待你的职业,细心地对待你的课业,友好地对待你的朋友,虚伪地对待你的同学。
孔子有句名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最可贵的是身体力行。
儿童和青年学生,除了向书本学习,主要是向老师学习。
在他们心中,老师的话就是真理,老师的言行就是道德标准,老师是智慧的象征,高尚人格的体现。
教师的榜样很重要。
教师的思想、行为、风格和素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
所谓“身教重于言传”。
一个好的老师,要在“言传身教”之外,高度重视“榜样”,以自己的行为影响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榜样,让学生从老师那里学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作为人类生命的工程师,祖国花朵的园丁,基础教育的学者,优秀人才培养的督导,教师必须谦虚、自信、自立,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无论何时鼓励自己,都要时刻督促自己跟上高标准。
春天的蚕会一直织到死,每晚蜡烛都会把灯芯抽干。
老师默默无闻,敬业精神更让人敬佩;老师全心全意、吸引着人们的敬佩、迷恋、鼓舞和歌唱。
教师应做到为人师表论文

教师应做到为人师表为人师表,是指教师用自己的言行做出榜样,成为学生学习和效法的楷模和表率,即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教师之所以要为人师表,是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
教师的任务在于育人,不仅用自己的学识教人,而且重要的是用品格教人;不仅通过语言去传授知识,而且是用自己的人格感化教育学生。
为此,教师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在思想品德学识才能、言语习惯、生活方式和举止风度等方面“以身立教”,成为学生的表率。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思想教育者和道德示范者。
我国汉代哲学家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
”教师不仅要有这种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和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
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关注的方面,往往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只有时时处处为人师表,做出榜样,才能卓有成效地进行教育工作。
教师应当怎样为人师表呢?一、教师应该用科学的世界观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自己的行为爱因斯坦说过:“现在,大家都为了高档物品、汽车、房子而奔波、追逐、竞争。
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了。
但是也还有不少人,他们不追求这些物质的东西,他们追求理想和真理,得到了内心的自由和安宁。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只有具备科学的世界观(包括正确的名利观),才能正确处理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才能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才不会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中迷失方向,才不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冲昏头脑。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通过阐明自己的观点,指导学生做人;通过自觉或不自觉的行动,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令人遗憾的是,有些青年教师,不顾及自己是人民教师的身份,在学生面前经常流露出“有钱就有一切”的错误观点,向学生灌输追求“钱多事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的思想,工作中患得患失,没钱没利的事一律不干。
课上和学生讨论如何赚钱,课下接受学生及学生家长的请客、送礼,更有甚者拉学生一起赌博、玩麻将机。
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提高师德论文参考参考2篇

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提高师德论文参考参考2篇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提高师德论文范文参考2篇【篇一】浅谈“师爱”——师德师风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在慨括教师的职责时,把传道放在授业之前,意在突出传道是师者的首要任务。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
”到底什么是师德师风?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
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这都是师德。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
师德的最高境界是“爱满天下”。
教育战线广大优秀教师共同的特点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教育、热爱学生。
师爱更多地温润在平凡的日子里。
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汹涌澎湃的今天,有些教育者自觉不自觉地用商业化与功利化的眼光来衡量自己的职业,麻木、浮躁、虚华、势利弥漫在一些教师和学生之间,于是少了耐心,少了爱。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抱怨:现在的孩子真不像话,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了,现在的孩子怎么还不如我们小时候能干呢?……老师对学生不满、责怪、苛求,“想说爱很不容易”。
而学生则感叹:“谁知我心啊!”师生间缺少理解沟通,缺少“心心相印”的和谐与默契。
于是,逃学厌学者有之,离家出走者有之,殴打教师者有之,“师爱”陷入了一种窘迫的境地。
在如今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师爱”也遇到了新的冲击与挑战,我们应以新的视角来思考师德的要求,更应赋“师爱”以新的要义。
首先,师爱应是一种真正的爱,应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爱。
教师要真心实意地去爱学生,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把微笑、爱心、温馨、愉快带进课堂,让每个孩子的潜能都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基于亲缘关系的爱,也不是出于个人需求的功利的爱,而是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持久而深厚的爱。
关于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论文【六篇】

关于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论文【六篇】【篇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论文摘要: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两句,“受、授”二字之别,既精准体现老师进行“传道解惑”教书育人、文化思想教育深层次抽象性的一面,又精准表达了其对“彼童子之师”只教书不育人或重教书轻育人行为的排斥与不满。
关键词:教书育人《师说》为韩愈散文名篇,文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为经典名句,其中“受”字课本解释为:“受”,同授。
(苏教版2023年6月第6版);“受”,通“授”授。
其简单说法,让人颇不理解。
既然受,同授,为何不直接写为授?“受”是个象形字。
林义光《文源》云:“受,相授受形,授受二字,古皆作受。
但韩愈却在《师说》中区分“受”“授”二字,后文“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写为“授”?作为文学大家,其遣词造句确定务求精准,这样说来“受”“授”二字之别,是有其深意的。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得回到文章《师说》及相关、背景中去。
韩愈,祖籍昌黎,由于昌黎汉家出名,所以后人也称他“韩昌黎”。
他小时候家境贫寒,勤奋好学,自学成才。
25岁时,他是一个成功的同学。
29岁后,他被任命为国家自建酒祭和民政部部长助理。
在他的一生中,他的整个中年生活都是失败的。
在文学史上,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提倡者。
唐初,文坛上继承六朝浮华明丽文风的余绪,努力探求对偶声韵和词句华丽形式之美,忽视思想内容的骈体文流行,文章多以四字、六字为句,上下句相对,又叫“骈四俪六”,这种文体导致了文学创作中浮靡之风的泛滥,束缚了人的思想。
为此,韩愈提倡恢复古文的传统,文章重在传播思想,言之有物。
他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提出“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之类的的口号。
他本人则取法于司马迁、司马相如和扬雄;当时有很多人都跟着学,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新的文风,这就是后来所说的“古文运动”。
当时,古文运动的一个紧要目的,就是要恢复儒家道统。
师德议论文(精选6篇)

师德议论文(精选6篇)师德议论文1除家长之外,教师是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最大的人。
教师常常被学生视为最亲近、最信任、最崇高的人,所以教师的道德、人品表现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其一生。
因此,教师的师德不只是个人的问题。
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是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
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
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
一个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师德,才会认真对待教学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
师德是教师的立身之本。
当前,教育工作者面对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着课程改革的新标准、新要求时,应该首先想到的是进一步加强师德修养。
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榜样!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儿童以任何东西。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
”是的,我们每个教师的师德就如同这里的“榜样”和“阳光”。
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着走;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
我们教师若不是路标,你讲的道理再透,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无雨之云、无光之灯!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都有意或无意地进行着现场的观摩表演,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动力。
师德是一种作风,它时刻影响着学生。
教师时常面带微笑,整日朝气蓬勃,他所带的学生就会活泼,天天阳光灿烂;他的课堂就会活跃,学生该说就说,须议便议。
教师办事雷厉风行,学生做事就不会拖沓。
如学校工作有布置,教师马上就安排;学生一行动,教师就督促。
教师及时安排,按时督察,适时总结,一项工作就会很快完成。
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养成雷厉风行的办事风格。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师德征文(2)为人师表是师德的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师德征文(2) 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师德征文(2)三尺讲台的见证三十七年前的十六岁那年,当我以老师的身份第一次踏上讲台时,我内心充满着喜悦,因为终于实现了小时候想当一名人民老师的美妙梦想,到如今已经记不清踏上多少个教室的讲台,在这个讲台上站立了多少个小时,教过多少个学生······但是,三尺的讲台知道,它见证了我从一个懵懂的少年成长为今日已经白发依稀的中老年老师;它见证了我如何去把学校的旧貌换新颜;它见证了我春来秋往送走了多少的农村学子,又迎来了多少渴盼求知的少年儿童。
三尺讲台的岁月从十六岁当上老师的那一刻,就知道自己所担负的使命:是为祖国在农村培养更多的有知识有文化的有志青年,是为农村这一户户的家庭培养一个有知识有才能可以靠自己的力量走出贫困的子女,是为自己所热爱的家乡培养一个个更多热爱她并且能使她更美的农村儿女。
正因为如此,我数十年如一日地尽心尽力工作着,耕耘着,奋斗着,努力着。
不管组织分配我在何处任教,不管组织让我担任何种职务,我都任劳任怨地发扬一个出生于农村,扎根于农村,奉献于农村的孺子牛&”品质。
平时的工作中,我只有一个坚持:不管怎样,我都要站在讲台上。
我先后在南塘小学、尺八中心小学、肥田小学、楼前举芳希望小学、尺八中心小学任教并担任相关行政职务。
不管怎样,我都要站在讲台上,面对一个个求知假设渴的学生。
他们会因为我讲到精彩之处而同样屏息,会因为我的幽默笑话而开心大笑,会因为我的严厉而反思,会因为我的付出而渐渐成长。
在肥田小学担任校长职务的时候,教学资比拟紧张。
我就一直担任毕业班的课程,直到新老师成长起来。
此后,我都选择担任全校老师都不愿意担任的课程,教老师们都不愿意教的班级,主动担任全校最差班级的教学任务,既当好指挥员,又当好战斗员。
任教期间,班上的每一个学生我都能喊知名字。
教资为人师表的相关作文

教资为人师表的相关作文篇1:如何为人师表记得上师范院校时,学校到处可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等标语,那时候年轻不懂何为师表也不知怎样为人师表,而今走上工作岗位数年,有了和学生在一起多年相处的经验,才切实体验到了师范学校标语的含义。
作为一名老师,身教的重要性非同一般。
因为老师是儿童心目中最崇高,最有威信的榜样。
老师的思想、信念和道德,以及态度,仪表和行为等方面,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和教育作用。
身教这种教育方式比批评、责骂与训斥效果好得多,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特别是在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为人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影响学生一辈子。
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真正为人师表。
”凡是要求学生做到地;自己要率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要求学生不迟到,预备铃一响,教师就提前到教室门口等待等,看似区区小事,细微之处见精神。
为人师表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爆发的内驱力不可估量。
因此,为人师表是当好人民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二、爱岗敬业选择了教师就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因为教师职业面对的是学生,祖国的未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言苦,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能呕心沥血对工作一丝不苟。
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满意不满意,学生快乐不快乐,启发没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作为教育教学工作台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尽管农村学校教育经费拮据,敬业者仍能以积极因素的心态饱满的热情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三、乐于服务“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燃烧着的蜡烛“等称号,是社会对教师职业的高度评价,同时,也是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教师要像窗口行业一样,将“为学生服务”之中去,并且要具备这种心态。
不能高高在上,对学生指东点西,把他们当作指挥的工具来使唤。
教师在教学中的服务心态,不应只少数优等生服务,而应该平等对待那些后进生,因为他们同样也是“财富”的源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人师表的心得体会陈家镇小学胡柳贤回顾往昔,教师在我心中是一个崇高的职业。
让我感觉到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我们所认为的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
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
而教师道德是教师的灵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师魂”。
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以及现在提出的“为人”、“为师”、“为学”,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
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板书笔迹等。
而师爱则是师德的灵魂。
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
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
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就更困难了。
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
这种爱是神圣的。
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因此,师爱就是师魂。
热爱教师的职业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
天天与小朋友接触,我深深地感到同学们的纯真,即使是最顽皮的学生,他们的可塑性仍是非常大的,只要多关心,从爱护他们的角度去教育他们,他们都会变成很有出息的人材。
而在学生眼里,教师是完美的化身,是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学生的关注。
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使教学双方互相了解、互相配合,更好地搞好教学工作,并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思想认识问题,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也就是说,课堂不仅是教师教书的场所,也是教师育人的场所。
教学过程本身是师生交流的重要途径。
教师在接触学生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有不良习惯或行为,应该及时加以制止并正确引导,指出其错误之处和危害;如果学生在生活方面有什么因难,也应该多加以关心和帮助。
从我的亲身经历来看,坦诚对待学生,真心面对学生,是教师受学生欢迎的重要法宝之一。
篇二:为人师表铸师魂邵海光为人师表铸师魂生命的小溪缓缓流淌,我深深体会到,教师的人生就是实实在在,就是默默无闻,教师的职业决定了教师工作的特点,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以人格培育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
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
”正因为教师从事的是“为人师表”的神圣职业,其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下一代的成长,所以教育家夸美纽斯将教师职业比喻成“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人们也把教师比喻成“辛勤的园丁”,比喻成“爱心大使”,比喻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因此,教师的完美人格,教师的崇高师魂,对学生成长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作为教师,不管是在教书,还是在育人方面,都要严格要求自己,用爱去铸造崇高的师魂。
一、献身教育是师德修养的前提和基础。
选择教师职业就意味着是一种奉献,没有这点精神就不宜做教师。
教师承担着教育、教学、科研的重任,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需要有对事业追求的奉献精神。
教师应该尽心尽力地从事本职工作,要爱岗敬业,要热爱本职工作,它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
有人说,教师工作是一个“无底洞”,有看不见的深度,摸不着的广度。
这就要求一个有志于教育事业的教师,为了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必须爱岗敬业,树立教书育人的社会使命感责任感。
要热爱教师职业,并把它看成是一种事业,这样才会为教育事业不懈努力,并在工作中时时感到苦中有乐,时时有一种幸福感,这样才能保证所任教的学科取得优异的成绩,让同学们学得舒心,家长满意,领导信任。
二、教书育人是师德修养的关键和核心。
“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爱孩子作为教师最基本的品德,他说: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
“热爱学生,是教师教好书,育好人的基础,是教师师德修养的关键和核心。
对学生的爱是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负责感,每一位教师只有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健康等,才能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面对有情感有活力的一群,只有洒下爱之甘霖,才可获取爱之回报。
学生有了进步,我们不能沾沾自喜,要引导他们走入更广阔的天地;学生有了过失,我们不能急躁甚至暴跳,要指导他们认识、改正错误,一切讽刺、挖苦都是下下策。
作为教师,既要喜欢“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又要容得下“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因为,站在我们面前的总是一群天真无邪、烂漫如花的孩子。
关爱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教师工作的永恒主题。
学生在一天天长大,理解能力、辨别能力正逐步形成。
成长有成长的烦恼,为学习,为生活,为朋友,为家庭,甚至为一件小物品、某人一句话等等,学生都会出现困惑,甚至困扰。
老师年长于学生,老师有着比学生更多的生活经历和经验,有着更强的理解能力和辨析能力。
不妨多留心,多观察,多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惑、困扰,指导他们如何学会学习、学会休息、学会自强自立、学会处理人际关系,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心和爱护学生,会叩响学生心灵深处的琴弦,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会使学生懂得和接受你的教诲,所以,只有让爱扎根于育人土壤,教育才是有效的。
师爱,是学生接受教师教育的桥梁。
三、科学引导是师德修养的高深境界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
古人云:教不严,师之惰,严是爱,松是害,学生是有思想的个体,懂得什么是对他们好,怎样对他们是不好。
老师的爱,不是对学生的纵容,而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体现在对学生思想品质,行为规范,组织纪律的正确引导,体现在教会学生为人处世,培养创新精神的真诚付出。
当然,宽容不是一种无原则的纵容,不是漠视学生的缺点和过失,宽容是要求我们将心比心去包容、去化解、去引导他们,教育他们。
四、为人师表是师德修养在教师自身人格塑造上的落脚点。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质,决定了教师个人修养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
”要不愧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光荣称号,就必须在人格塑造上履行“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道德要求。
教师只有树立了良好的人格形象,诚实守信,表里一致,言行统一的美好品德,才能在学生身上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
教师必须对自己的人格严格要求,因为学生对教师有种特有的期望和信赖,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严重影响,教师应当努力使自己全面发展,形成一种健康、完整和谐的人格。
爱因斯坦说“学生对教师的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
篇三:议论文论据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清.钱泳《履园丛话.读万卷书》诚实:人之所助在信,信之所本在诚。
《新唐书.陆贽传》不信不立,不诚不行。
宋.晁说之《晁氏客语》与人为善,以诚为本。
中国谚语品德:如果说人生是一棵大树,才能是其果实,功业是其枝干花叶,那么道德修养就是它的根本。
若使你的人生枝繁叶戎,花香果硕,你就应加强道德修养。
加强道德修养,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
于谦一身清白:于谦是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
他19岁时写《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写诗明志,激励自己。
在他数十年的为官生涯中,蔑视荣华富贵,珍视道德修养。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礼记.大学》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一个人更有成效。
希腊谚语养身莫过于养性,养性莫过于养德。
中国谚语恒心:德国诗人席勒说:“只有恒心可以使你达到目的”。
一个人在确定了奋斗目标以后,若能持之以恒,始终如一地为实现目标而奋斗,目标就可以达到,世上无数的成功者就是明证。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古可镂。
《荀子·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耐心和恒心总会得到报酬的。
[美]爱因斯坦如果你希望成功,当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当心为兄弟弟,以希望为哨兵。
[美]爱迪生理想:必须跨过那站着的前人,比前人更加高大。
鲁迅《三闲集·鲁迅译著书目》莎士比亚说:“上天生下我们,是要把我们当作火炬,不是照亮自己,而是照亮世界。
”人生易逝,惟其事业有时得以董诸永久。
[前苏联]高尔基《马特维·科热米亚金的一生》团结:“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就会形成合力、产生凝聚力。
讲团结需要宽广的胸襟,远大的目光,以全局利益为重;讲团结需要宽以待人,严于律已,相互理解。
为了进行斗争,我们必须把我们的一切力量拧成一股绳,并使这些力量集中在同一个攻击点上。
[德]恩格斯《致卡·特尔察吉》以群而强,以孤而败。
谭嗣同《群学会叙》幸福:真正的幸福源于辛勤的劳动和创造,人们在为人类创造幸福中,才能使自己获得幸福。
真正的幸福决不是追求个人的享乐。
“人找到生活的意义才是幸福。
”它是与人类劳动,创造,奉献,甚至牺牲联系在一起的。
让我们正确对待幸福,勇敢地去创造幸福!教育与爱国、人生的目标:南开中学的创办者张伯苓1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驾驶。
毕业后,他参加了“甲午海战”,但军舰一出海就被击沉,这对他触动很大。
1899年英国强租我国威海卫军港,张伯苓亲眼看见,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国旗第二天就降下来了。
强烈的爱国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军,回到天津筹办学校。
他四处奔走,筹集资金,终于在1907年办起了南开学校。
张伯苓一生全力办教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只有祖国的富强,个人才有尊严。
为此,张伯苓不余遗力地创办学校,希望能以教育培养振兴中华的人才,其爱国热情让人感动。
春风化雨、为师之道林语堂曾在东吴大学法学院兼英文课,一次,开学第一天,上课钟打了好一会儿他还没有来,学生引颈翘首。
林先生终于来了,而且夹了一个皮包。
皮包装得鼓鼓的,快把皮包撑破了。
学生们满以为林先生带了一包有关讲课的资料,兴许他是为找资料而迟到了。
谁知道,他登上讲台后,不慌不忙地打开皮包,只见里面竟是满满一包带壳的花生。
他将花生分送给学生享用,但学生们并不敢真的吃,只是望着他,不知他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林先生开始讲课,大讲其吃花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