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领域行为.ppt

合集下载

第五章 行为学习理论

第五章 行为学习理论

无条件反应:
中性刺激:
条件刺激:
条件反应:
无条件刺激(或非制约刺激) (unconditioned stimulus UCS) : 指本来就能引起个体某固定反应的刺激。 即能引起唾液分泌的食物。
无条件反应(或非制约反应)
(unconditioned response UCR):指由
无条件刺激原来即可引起的固定反应,亦 即由食物所引起的唾液分泌。
华生如是说
•给我一打健康、外形完好的婴儿,把 他们放在我设计的特殊的环境里培养, 我敢保证,随便挑出一人来我就能把 他训练成为我所选择的任何一类专 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业首 领,甚至是乞丐或小偷,而无论他的 才能、爱好、倾向、能力,或他的先 辈们的职业或种族是什么(华生, 1926)
第二节 联结主义理论
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的异同:▲
逃避条件作用:
当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景出现时,有 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 或不愉快情景,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 情景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这类条件作 用称为逃避条件作用。
回避性条件作用:
当有机体预示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景 即将出现时,有机体自发地做出某种反 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景 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景中 发生的概率也会增加,这类条件作用称 为回避条件作用。“防患于未然”就属于
回避条件作用。
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都是负强化的 条件作用类型,二者的不同在于:
在逃避条件作用中,厌恶刺激或不愉快的情 景在个体做出反应之前就已经出现了,个体实 际经受了由厌恶刺激带来的痛苦;
而在回避条件作用中,厌恶刺激或不愉快的 情景因有机体事先做出的反应而得以避免,个 体并未实际遭受厌恶刺激的袭击。

第五章行为改变的基本步骤详解演示文稿

第五章行为改变的基本步骤详解演示文稿

负强化 自我刺激
负强化 正强化 自我刺激
正强化 自我刺激
第18页,共51页。
第19页,共51页。
• 功能性分析
• 一种行为分析的程序,用以判定行为的发生与某种事件之间的关系, 进而找出个体从事某种行为的目的。
• 三种方法 • 1.操控前因事件 • 主要是在行为问题出现前,操控前因事件的
变化,如提出特别的要求、要求儿童参加某 一活动、在特别的情境上实施互动、或者是 留下儿童独处。进行这些活动是为了测试在 这些情境下问题行为是否会发生。
二、问题行为的分类
• 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和皮尔认为儿童的问题行为主要表现 为以下三类情形:
• 行为不足(behavioral deficits)。指人们所期望的且应该发 生的行为很少发生,或从不发生,即与多数儿童相比,儿 童的某种行为表现得太少。
• 行为过度(behavioral excesses)。指某一类行为发生
教师不理会或批评,持续吮吸
教师捡起被扔物,继续扔,直至教师离开 教师给予索要物,扔东西的行为停止 教师捡起被扔物,不理睬其行为,儿童继
续扔,任务不完成
自我刺激
负强化 正强化 负强化
猛跳 赖在地上 翻抽屉 上课离座
向教师索要某物不被批准 长时间静坐之后开始活动
教师布置任务,而他不愿完成 要求不被批准 无特殊原因,儿童想寻找食物或

是 发展对情境、行 为和功能的基本 假设
实施间接评量 (会谈、问卷)
你对此假设 有信心吗
否 否

曾实施过 间接评量 吗?
是 搜集直接观察的资料

观察资料是否支 否 是否需要额外的
持你的假设
评估资料

第五章 种内种间关系(共78张PPT)

第五章 种内种间关系(共78张PPT)

+-
种群1捕食者,通常较猎物2 的个体大
+ ○ 种群1偏利者,而宿主2无影 响
+ + 相互作用对两种都有利,但 不是必然的
+ + 相互作用对两种都必然有利
一、生态位(niche)理论
保卫资源型一雌多雄制
生态位(niche):物种在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 互利共生——不同物种的两个个体之间互惠关系,可以增加双方的适合度。
1、生态位理论的发展
Grinnell, 1917年首先使用:种或亚种占据的最后分 布单位(空间生态位)
Elton, 1927:有机体在群落中的功能作用与地位。 (营养生态位)
Hutchinson,1958:n-维资源中的超体积空间。
生态位niche:一个种群与群落中其它种群在时间和
空间上的相对位置及机能关系。
两个种群竞争动态——结果3
两个种群竞争动态——结果4
竞争释放
温度
水分
竞争释放:缺乏竞争者时,物种会扩张其实际生态位
三、捕食作用predation
➢ 狭义的捕食
➢ 广义的捕食作用
• 典型捕食——捕食者袭击猎物迅速杀死并吃掉 • 食草——食草者仅仅消费对象个体的一部分 • 寄生——寄生者与单一对象个体(寄主)有密切关系,通常生活在
进攻、驱赶入侵者等。
3、规律:1)面积随体重而扩大;2)受食物品质影响,同
等体重肉食>植食;3)行为与面积常随生活史而变化。
四、社会等级
a. 定义:动物种群中各个动物的地位具有一定顺 序的等级现象。 形成基础是支配行为。
b. 类型:独霸式(狼)、单线式(鸡)等
五、他感作用
1、他感作用: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

第五章行为主义心理学ppt课件

第五章行为主义心理学ppt课件
• 操作及强化
• (2)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消退 • (3)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分化
• 反应势能是内驱力与习惯强度的递增函 数,以公式表示:sER=D×sHR
四、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主义 心理学
• (一)简介 • (二)理论体系
(一)简介(Skinner,1904-1990)
• 1938年《有机体的行为》 • 1953年出版《科学与人类行为》 • 1954年《学习的科学和教学艺术》 • 1958年《教学机》 • 1963年《五十年的行为主义》
2、赫尔的学习理论
• 两种不同的行为适应手段
• (1)用神经组织固定下来的感受器-效应 器联结 • (2)有机体去自动获得有适应作用的感受 器-效应器联结
• 学习或行为建立的基本条件
• 接近 • 强化
• 初级强化 • 次级强化
3、反应势能说
• 反应势能构成的两因素:
• 内驱力:引起有机体组织状态的刺激,是 有机体一切行为与反应的动力 • 习惯强度:感受器冲动与反应发生间的力 量
• (二)理论体系
(二)理论体系
• 1、基本立场 • 2、赫尔的学习理论 • 3、反应势能说
1、基本立场
• 心理学应该研究有机体的适应性行为 • 刺激痕迹(s) :作用于有机体的外在
刺激消失后,其作用不会马上停止,而 是持续一段时间。这时这种持续的作用 导致了运动神经冲动(r),而后又最终 导致了外在行为反应。 • 赫尔的公式S-s-r-R
• 孔德主张的实证主义原则是:一切科学知识都必须建 立在来自观察和实验的经验事实的基础上
• (三)新实在论 • (四)实用主义
• 强调立足于现实生活,把确定信念当作出发点,把采 取行为当作主要手段,把获得效果当作最高目的

第五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第五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Edward L.Thorndike,1874-1949
一、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论
(一)迷箱实验
(二)学习的联结说(试误说)
1、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联结。 2、学习是通过不断的尝试与错误而实现的。
3、联结的形式是遵循着一定规律的,人与动物遵循 同样的学习律;
二、桑代克的学习律
(一)准备律
间 隔 强 化
买彩票、 建立速度快,强化后 老虎机 几乎不会暂停
强化程式的不同效果 连续强化可使行为和后果之间联系更明确,也增强了反馈信 息的价值。间隔式强化则比连续强化具有更高的反应率和更 低的消退率。
约翰· 华生(1878—1958)
(一)恐惧形成实验
华生认为,有机体学习的实质上就是通过建立条件作用,形成刺 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条件刺激通过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和 空间上的结合,使得条件刺激成为无条件刺激的信号,替代无条 件刺激与无条件反应建立联系。
(二)华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基本要素
1、心理学之成为一门科学,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研究 个体表现于外的行为。 2、经典条件反射研究所得出的行为原则不但可用以解释 动物的行为,也可用以解释人的行为。 3、人类的一切行为的基本要素是反应,一切行为表现只 是反应的组合。 4、只要了解了刺激与反应的关系,就可以设计并控制刺 激,通过条件反射的方法,建立起所要建立的反应。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
一、操作性条件作用实验
二、强化理论
三、新行为的塑造 四、评价
斯金纳(B.F.Skinner.1904-1990),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 的代表人物,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 奠基者。他创制了研究动物学习活动 的仪器――斯金纳箱。 1950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1958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 学贡献奖 1968年获美国总统颁发的最高科学荣 誉――国家科学奖

第五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ppt课件

第五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ppt课件
练习律
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增加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
效果律
如果一个动作跟随以情景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 情景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是,如果跟随 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
.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一、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
行为都可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相应地,条件作用也分为两类:应答性条件作用
.
第一节 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二、华生的行为主义
华生提出,有机体的学习实质上就是通过建立 条件作用,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 从而形成习惯。
习惯的形成遵从频因律和近因律 条件刺激通过与无条件刺激在时空上的结合,
替代无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反应建立了联系。 在实际教育中,许多学生的态度就是通过经典
二、观察学习
观察者模仿动机存在三种来源 :
直接强化,在社会认知理论中,直接强化的作用并 不是增强行为,而是提供了信息和诱因。
替代性强化,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 强化。
自我强化,自我强化依赖于社会传递的结果。
.
第四节 社会学习理论及行为主义新进展
三、行为主义新进展
1、自我管理 (1)学生通过自我评估,决定他们是否已经完成了
.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三、行为的学习
(一)新行为的塑造
行为塑造需要遵循以下步骤: 选择目标。(终点行为) 了解学生目前能做什么或知道什么。(起点行为) 找出学生所在环境中的潜在强化物。(强化物) 将终点行为分解成有序的步骤,步调大小因学生 的能力而异。(步调划分) 即时反馈学生的每步行为,使学生由起点行为逐 渐向终点行为接近。(即时反馈)
在注意过程中,观察者注意并知觉榜样情境的各个 方面。

第五章领导行为《组织行为学》PPT课件

第五章领导行为《组织行为学》PPT课件
论的假定很相似。
5.3.4 两维理论
1)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 1945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工商企业研究所在斯多基尔和沙特尔
两教授领导下开展了对领导行为的研究。他们认为领导行为是“抓组织” 和“关心人”这两种行为的具体组合,领导者的行为可以用两维空间的四 分图来表示。如图所示:
5.3.4 两维理论
2)管理方格理论 在俄亥俄州管理四分图的基础上,罗伯特.布莱克和简.穆顿于1964
领导工作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能更有效、更协调地实现组织目标 2)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 3)有利于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结
5.1.4 权力与政治行为
1)权力的定义 权力是个体影响其他个体(或群体)行为的能力。
2)权利的基础 (1)惩罚权 (2)奖赏权 (3)合法权 (4)模范权 (5)专长权
5.2.2 国外对领导者具有的素质的研究
1)德鲁克认为,一个有效的领导者,必须具备五项主要习惯。 2)美国管理协会的调查意见 3)十大条件论 4)个人品质论 斯托迪尔在他的一份研究工作的评论里指出,领导可以按六大方面分成不 同的类型:,即生理特征、社会背景、智力、个性、与工作相关的特征和 社会特征。
5.3.1 三种领导方式理论
2)民主方式 ⑴所有的政策是在领导者的鼓励和协作下由群体讨论而决定,而不是由领 导者单独决定的。 ⑵分配工作时,尽量照顾到个人的能力、兴趣和爱好。 ⑶对下属的工作,不安排得那么具体,个人有相当大的工作自由、较多的 选择性与灵活性。 ⑷主要应用个人权力和威信,而不是靠职位权力和命令使人服从。 ⑸领导者积极参加团体活动,与下级无任何心理上的距离。
5.4.2 “途径-目标”理论
这个理论的核心是:领导者影响着介乎行为与目标之间的途径。领导者是 通过规定职位与任务角色,清除实现业绩的障碍,在设置目标方面谋取群 体成员的支援,促进群体的内聚力和协作力,增加满足实现个人业绩的机 会,减轻压力和外界的控制,使期望目标明确化,以及采取另外一些满足 人们期望的措施。

第五章 领域行为

第五章 领域行为
3)驱赶和反击,如果入侵者仍坚持侵犯领域的话,领 域主人便采取驱赶和攻击行为
动物常常用各种
各样的显示行为
来保卫自己的领

域。鸣禽在保卫
山 雀
领域时有三道防
线: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一道是歌声,
歌声是一种警告 信号, 对远距离
的潜在入侵者有 提醒和驱赶作用;
第二道是视觉显示,即作各种动作给对方看, 用于驱赶中距离范围内的实际入侵者;
领域的主人是靠发出各种信号(听觉的、视觉 的和嗅觉的)来标记和维护自己的领域的
在自然界中,动物为争夺资源而进行的战斗大 都被仪式化了,因为严重的格斗发生之前,几 乎总是有一方首先撤退,因为严重的战斗会使 两败俱伤,双方都得不到好处。事实上,每一 个个体在争夺领域的时候都会面临着这样一个 问题:是战斗还是撤退对自己有利?如果获得 一种重要资源(如配偶或领域)的唯一机会就 是在一场战斗中取胜,那么动物就会坚持战斗, 甘愿付出重大代价的风险。
领域:动物在一段时间内有选择地占领一定 的空间范围,排斥其他同种个体的进入,被占 领的这一空间称为领域.
领域行为:又称为护域行为,领域行为是指 保卫领域地的有关行为.
㈡领域的分类
领域的分类标准很多。根据领域的作用可分为 摄食领域、繁殖领域、配偶领域及群体领域; 根据领域占有的时间长短可分为永久性领域、 临时性领域等等。
㈢领域的大小
领域的大小在某种程度上和动物的种类、领域 的作用和动物身体的大小以及食物需要量有关。 因此,繁殖和求偶领域比食物领域要小些。通 常个体大的动物种类要比个体小的种类具有较 大的领域,而食肉动物的领域比食草动物的领 域大些。已知食草动物中占有最大领域的是细 纹斑马和野驴;而食肉动物中的虎和狮其领域 可达几百平方公里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褐色蜂鸟:它的行为有令人不解的问题,他们每 天约有75%的时间是停歇在栖枝上只有25%的时 间用于觅食,在迁飞时间常常改变取食地点以便适应 资源迅速变化,一块草地今天可能一只蜂鸟也没有, 正在开放的花朵也很少,但一周之后当成千上万朵花 竟相开放时,就可能出现10多个被蜂鸟占有的领域, 以占有领域的蜂鸟每天都在调整自己领域的大小,当 领域内的花朵密度增大时相开,放它时们就会缩小自己的领域, 反之,则扩大,因此,褐色蜂鸟领域的大小虽然可以相 差100倍,但受它保卫的花朵却只有5倍之差.当花果 数目被人为减少时,蜂鸟就会扩大自己的领域,以便 使领域的产量能恢复到原来水平
领域行为在生物学的意义:
1)减少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冲突,即攻击行为的 发生
2)当资源有限时,能够保证占有者有足够的食 物等
3) 在繁殖季节,可以避免其他同种个体的干扰, 有利于求偶交配育幼等
4)熟悉该地区有利于回避敌害,有利于寻找食 物
㈤领域的标记和保卫行为
领域一旦建立,动物就要对领域进行标记和保 卫。
2)领域的声音标志:会鸣叫的动物常用声音的来标记 自己的领域,其中最好的例子是鸟类的鸣叫,鸟类建立领 域后,鸣叫的频率显著增加,并可把其他个体拒之于领域 之外,海豹,吼喉,长臂猿和猩猩的叫声可以传播的很远,青 蛙和蜥蜴也能凭声音认出各自的领域,即使是鱼类也有用 声音标记领域的
3)领域的气味标记:嗅觉发达的哺乳动物常用有气味 的物质来标记它们的领域,这些物质可以是尿,粪便和唾 液
熊 领 域
三 领域的保卫
领域的保卫: 莺:雄鸟争夺领域的时候,常常发生直 接冲突,但是领域一旦建立起来便不在依靠直接战 斗来保卫它,其他鸟类和鼠兔也是这样.
动物在保卫领域时有三道防线:
1)靠鸣叫声可能的入侵者发出信号和警告,这对远距 离的潜在入侵者有了提醒后驱赶使用
2)当来犯者不顾警告非法到领域边界时,便采取各种 特定的行为炫耀来维护自己的领域,即做各种动作 给对方,以便驱赶中距离的范围内的实际入侵者
领域是有选择地保护住处的范围, 即占有者在其占据的地盘范围内 排斥同种成年同性的共存或使所 有同种的竞争对手在其所占的地 盘内不常出入。
一动域:动物在一段时间内有选择地占领一定 的空间范围,排斥其他同种个体的进入,被占 领的这一空间称为领域.
第五章领域行为
二、领域行为
领域行为是避免格斗的一种有效方法。虽然在初 期领域的建立是通过格斗和威胁行为来实现的, 但是,一旦领域建立起来以后,就很少再发生 格斗行为。 (一)领域的定义 (二)领域的分类 (三)领域的大小 (四)领域行为学的生物学功能
(五)领域的标记和保卫行为
㈠领域的定义
对领域一词曾有过各种解释,例 如“领域是 动物的一种排他性独 占区”,“领域好似不容许竞争 对手闯入的一块禁地”。
㈣领域行为学的生物学功能
领域的重要生物学功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 首先,域为领动物提供了食物来源。动物一般
在领域范围内就可获得足够的食物。 动物在领域中获得好处的同时,还要付出一定
的代价,即保卫领域所消耗的能量。当好处大 于代价时,那么动物占有一个领域就是合算的, 否则就不合算。如果领域内的食物资源能够满 足,则用不着再去扩大领域而消耗过多的能量。
等.它们标记领域的功能是附带的,入侵别人领域的穴兔 一闻到领域主人排放的气味就会马上警觉起来准备逃 离领域,据研究每群狼都用尿标记物质.小鼠和狐狸也完 全是靠尿的气味来标记和保卫自己的领域.一般来说,犬 科和猫科动物,犀牛,猿猴亚目的哺乳动物和啮齿动物常 用唾液标记领域.
夏威夷蜜鸟:当领域内的食物丰富时鲚蛉全天都在 领域内活动,但当领域内的食物便的贫乏时,他便离开领 域,在领域附近结成小群漂泊觅食,但即使是这时,它也 不完全放弃自己的领域,每天总要花一定时间在领域内 活动并不断驱赶侵入领域的其他个体,此时的能量亏损 在不久后当领域条件变好时会得到加倍的补偿,这种着 眼于未来的行为就是长期权衡利弊的一个事例,也就是 说从客观上讲,动物的领域行为常常不光是为了眼前利 益,同时也会照顾到长远的利益.
领域行为:又称为护域行为,领域行为是指 保卫领域地的有关行为.
㈡领域的分类
领域的分类标准很多。根据领域的作用可分为 摄食领域、繁殖领域、配偶领域及群体领域; 根据领域占有的时间长短可分为永久性领域、 临时性领域等等。
㈢领域的大小
领域的大小在某种程度上和动物的种类、领域 的作用和动物身体的大小以及食物需要量有关。 因此,繁殖和求偶领域比食物领域要小些。通 常个体大的动物种类要比个体小的种类具有较 大的领域,而食肉动物的领域比食草动物的领 域大些。已知食草动物中占有最大领域的是细 纹斑马和野驴;而食肉动物中的虎和狮其领域 可达几百平方公里范围
动物是能够察觉一个领域是否已被标记过。入 侵一个已标记过的领域,会引起占有者的防御 格斗。动物对领域的标记可通过许多方法和各 种感觉器官来完成。
领域的标记: 1)领域的视觉标记:领域的占有常常供助一些明显的
炫耀行为来让其他动物认清自己的领域,动物的一些特定 姿态,特有的动物以及身体上醒目的标志都可以作为向其 他动物发出的信号,色彩鲜艳的一种雄蜻蜓总是从几个固 定的停歇地点起飞,然后沿着他的领域最容易被看到的最 高点和其他高地,以表明自己是领域的主人
领域的另一功能是为动物提供生殖场所。很多动 物只在生殖季节才占有领域,而且领域行为也似 乎只同争夺配偶有关。
领域对于种群密度的调节有一定的影响,实验证 明,当一个领域的占有者被人为地移走或发生自 然死亡时,这个领域很快就会被新的个体占有。 因此,可以认为,领域主人的存在抑制着其它个 体进入领域定居,领域行为对种群密度有一定的 限制作用。
3)驱赶和反击,如果入侵者仍坚持侵犯领域的话,领 域主人便采取驱赶和攻击行为
动物常常用各种
各样的显示行为
来保卫自己的领

域。鸣禽在保卫
山 雀
领域时有三道防
线:
第一道是歌声,
歌声是一种警告 信号, 对远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