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修复和创伤愈合

合集下载

创伤愈合

创伤愈合

创伤愈合创伤愈合(wound healing)是指机体遭受外力作用,皮肤等组织出现离断或缺损后的愈复过程,为包括各种组织的再生和肉芽组织增生、瘢痕形成的复杂组合,表现出各种过程的协同作用。

一、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最轻度的创伤仅限于皮肤表皮层,稍重者有皮肤和皮下组织断裂,并出现伤口;严重的创伤可有肌肉、肌腱、神经的断裂及骨折。

下述有伤口的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

1.伤口的早期变化伤口局部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血管断裂出血,数小时内便出现炎症反应,表现为充血、浆液渗出及白细胞游击,故局部红肿。

白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3天后转为以巨噬细胞为主。

伤口中的血液和渗出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很快凝固形成凝块,有的凝块表面干燥形成痂皮,凝块及痂皮起着保护伤口的作用。

2.伤口收缩 2~3天后伤口边缘的整层皮肤及皮下组织向中心移动,于是伤口迅速缩小,直到14天左右停止。

伤口收缩的意义在于缩小创面。

实验证明,伤口甚至可缩小80%,不过在各种具体情况下伤口缩小的程度因动物种类、伤口部位、伤口大小及形状而不同。

伤口收缩是伤口边缘新生的肌纤维母细胞的牵拉作用引起的,而与胶原无关。

因为伤口收缩的时间正好是肌纤维母细胞增生的时间。

5-HT、血管紧张素及去甲肾上腺素能促进伤口收缩,糖皮质激素及平滑肌拮抗药则能抑制伤口收缩。

抑制胶原形成则对伤口收缩没有影响,植皮可使伤口收缩停止。

3.肉芽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大约从第3天开始从伤口底部及边缘长出肉芽组织,填平伤口。

毛细血管大约以每日延长0.1~0.6mm的速度增长,其方向大都垂直于创面,并呈袢状弯曲。

肉芽组织中没有神经,故无感觉。

第5~6天起纤维母细胞产生胶原纤维,其后一周胶原纤维形成甚为活跃,以后逐渐缓慢下来。

随着胶原纤维越来越多,出现瘢痕形成过程,大约在伤后一个月瘢痕完全形成。

可能由于局部张力的作用,瘢痕中的胶原纤维最终与皮肤表面平行。

瘢痕可使创缘比较牢固地结合。

伤口局部抗拉力的强度于伤后不久就开始增加,在第3~5周抗拉力强度增加迅速,然后缓慢下来,至3个月左右抗拉力强度达到顶点不再增加。

简述皮肤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

简述皮肤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

简述皮肤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之一,它具有保护内部器官、调节体温和感知外界刺激等重要功能。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皮肤可能会发生创伤,如划伤、烧伤、撕裂等。

当皮肤受到创伤时,人体会启动一系列复杂的生理过程来促进伤口的愈合。

本文将简要介绍皮肤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

皮肤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炎症阶段、修复阶段和重塑阶段。

首先是炎症阶段。

当皮肤受到创伤时,伤口周围的血管会迅速收缩,形成血栓,以减少出血。

随后,炎症反应开始出现,这是一种生理性的炎症反应,旨在清除伤口周围的细菌和坏死组织。

在这个阶段,血管扩张,血液中的白细胞和其他炎症细胞会聚集到伤口周围,释放炎症介质,引起局部充血、水肿和疼痛。

第二个阶段是修复阶段。

在这个阶段,受伤的皮肤开始进行修复和再生。

在伤口表面,形成了一层称为痂的物质,它能够保护伤口免受感染和进一步损伤。

同时,伤口底部的纤维母细胞开始增殖和迁移,形成新的肉芽组织。

这些纤维母细胞会合成胶原蛋白和其他细胞外基质成分,逐渐填补伤口,形成疤痕组织。

这个过程通常需要几天到几周的时间,具体时间取决于伤口的大小和位置。

最后是重塑阶段。

在伤口愈合的过程中,疤痕组织会逐渐发生变化,向更成熟的形态转变。

这个过程涉及到胶原蛋白的重排和再建。

最初形成的疤痕组织较为脆弱,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出现红肿和瘙痒。

随着时间的推移,疤痕组织逐渐变得柔软和平坦,颜色也逐渐淡化。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具体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

值得注意的是,皮肤创伤愈合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健康状况、营养状态和伤口的位置等。

年轻人通常愈合较快,而老年人则可能愈合较慢。

一些疾病,如糖尿病和免疫系统疾病,也会影响皮肤创伤的愈合过程。

总结起来,皮肤创伤愈合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生理过程。

从炎症阶段到修复阶段再到重塑阶段,伤口周围的细胞和分子发挥着各自的作用,最终使皮肤恢复到正常状态。

对于个体而言,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合理的营养摄入是促进皮肤创伤愈合的重要因素。

生物体内的组织修复与再生

生物体内的组织修复与再生

生物体内的组织修复与再生生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每一个生物都有诞生、成长、衰老、死亡的过程。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生物体内却有着惊人的自我修复和再生能力,让它们能够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和外界的攻击,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组织修复和再生。

本文将探讨生物体内的组织修复与再生。

一、组织修复1、伤口愈合伤口愈合是组织修复的一种形式,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物学过程。

当我们的身体受到外界的创伤时,细胞会产生信号物质,引发免疫反应,以清除死亡细胞及外界的微生物感染。

同时,机体会分泌生长因子和细胞间质基质,促进细胞增值和分裂,从而形成一层血栓和新的上皮组织。

这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炎症期、增生期和修复期。

在炎症期中,机体会在伤口处分泌细胞因子和蛋白质,增加血管通透性和白细胞的活性,破坏有害细胞。

而在增生期,干细胞和成熟的细胞会自我修复并分裂,代替死亡细胞。

在最后的修复期,组织会迁移和重建,形成新组织。

2、肝脏修复肝脏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代谢器官之一,也是唯一有明显再生能力的内脏器官之一。

当肝脏受到损伤时,肝脏中的干细胞和少数具有高度分裂能力的肝细胞会快速分裂,形成新肝细胞,以替换并修复受损的细胞。

然而,当肝脏细胞受到过多的损伤和死亡时,它的再生能力就会减弱,细胞会失去正常的生理和生化功能,而变成一种可恶性肿瘤--肝癌。

二、组织再生1、肌肉再生肌肉再生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再生模式。

因为肌纤维构成了我们的骨骼肌,当肌肉受到创伤、损伤和年龄的影响时,肌肉的修复和再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身上的骨骼肌由许多肌纤维组成,而肌纤维本身也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细胞构成。

在肌肉受损后,这些肌纤维中的干细胞会被激活,从体内迁移到受损的肌肉中,开始分裂和增殖,形成新的肌肉组织。

这个过程就形成了肌肉的修复和再生。

2、神经再生神经再生是指大脑中的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的再生。

在我们受到大脑中的损伤后,神经细胞会逐渐死亡,大脑就无法再正常工作。

然而,神经再生正是大脑能够适应变化和恢复神经细胞和纤维功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创伤伤口愈合的基本过程

创伤伤口愈合的基本过程

创伤伤口愈合的基本过程伤口愈合是人体自身的一项神奇的生理过程,当皮肤受到损伤时,人体会自动启动一系列复杂的生理机制,以修复和恢复受损组织的功能。

这个过程通常经历了四个阶段:止血、炎症、增生和修复。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每个阶段的具体过程。

第一阶段:止血当伤口出现时,人体会立即启动止血机制。

血管受损后,血小板会迅速聚集在受损处,形成血小板血栓,暂时封闭伤口,停止出血。

同时,受损的血管会收缩,进一步减缓出血速度。

这个过程一般持续几分钟到半个小时不等,直到出血完全停止。

第二阶段:炎症止血完成后,伤口周围的组织会迅速发生炎症反应。

炎症是身体的一种自然防御机制,旨在清除受伤部位的异物和死细胞,防止感染。

在这个阶段,受伤部位会出现红肿热痛等炎症症状,这是由于血管扩张、血液流入受伤组织,带来了充足的免疫细胞和营养物质,用于修复受损组织。

第三阶段:增生在炎症阶段,身体会启动细胞增生和再生的过程。

在伤口表面,表皮细胞会开始迅速分裂,逐渐形成一层新的上皮组织,以覆盖伤口。

同时,深层组织中的纤维母细胞会分化为成熟的纤维细胞,合成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逐渐填补伤口,形成新的结缔组织。

这个过程通常持续几天到几周不等,直到伤口完全被修复。

第四阶段:修复当新的上皮组织和结缔组织形成后,伤口就进入了修复阶段。

在这个阶段,伤口的结缔组织会逐渐收缩和重塑,使伤口的强度和弹性恢复到正常水平。

同时,表皮细胞会不断更新和修复,使伤口表面的皮肤逐渐恢复原样。

最终,伤口完全愈合,不再有疼痛和不适感。

总的来说,创伤伤口愈合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生理过程,需要身体各个系统的协同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及时的休息、营养和适当的护理都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在合理的条件下,伤口才能顺利愈合,恢复到原有的状态。

希望大家能够了解伤口愈合的基本过程,从而更好地保护和照顾自己的身体。

愿大家都能健康快乐地生活!。

创伤愈合名词解释

创伤愈合名词解释

创伤愈合名词解释
创伤愈合是指人体发生创伤之后,身体自然的生物学和生理学反应,以及医疗手段的帮助下,使受损组织逐渐修复和重建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与创伤愈合相关的名词解释:
1. 愈合时间:指创伤到愈合所需的时间长度。

2. 创面感染:指创口处由于细菌等致病微生物的侵入而引起的感染。

3. 疤痕形成:指创伤部位组织修复过程中出现的瘢痕组织,通常是因为胶原蛋白不规律排列而导致的。

4. 创面清洁:指在治疗和预防创面感染的过程中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对创面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

5. 拉丝图像:是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时,将组织切面拉直后所得到的图像,主要用于分析组织结构和细胞排列情况等。

6. 肉芽组织:是创伤愈合过程中新生的、含有丰富血管和充满活力的细胞的组织,是创伤愈合中的关键阶段之一。

7. 未分化细胞:指在创伤愈合过程中从骨髓等来源进入创面的干细胞,它们可以分化为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胞,促进创面愈合。

总之,创伤愈合涉及了许多复杂的生物学和生理学机制,同时也需要科学和规范的外科手术和医疗护理,在避免并发症的同时加速组织修复的过程。

创伤的病理生理

创伤的病理生理

神经内分泌系统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 肾素---醛固酮系统
三、组织修复和创伤愈合
1.组织修复基本过程 2.创伤愈合类型 3.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三、组织修复和创伤愈合
1.组织修复基本过程
(1)局部炎症反应阶段 (2)细胞增殖分化和肉芽组织生成阶段 (3)组织塑形阶段
三、组织修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创伤愈合
2.创伤愈合类型
一期愈合伤口(瘢痕组织少,多见于清洁伤口愈合)
三、组织修复和创伤愈合
2.创伤愈合类型
二期愈合伤口(特点是瘢痕组织多,多见于感染伤 口愈合)
三、组织修复和创伤愈合
3.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局部因素
感染:最常见的障碍因素 异物存留或血肿:易并发感染, 机械性障碍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细胞缺氧和代谢障碍 , 清除缺血缺氧所产生的组织产物。
创伤病理 生理
局部反应 全身反应 组织修复和创伤愈合 创伤并发症
一、局部反应
局部反应是由于组织结构破坏或细胞变性坏死、 微循环障碍、病原微生物入侵及异物存留所致。
主要表现为局部炎症反应。 创伤性炎症反应是非特异性的防御反应,有利
于清除坏死组织,杀灭细菌及组织修复。
二、全身反应
非特异性应激反应
局部制动不够
三、组织修复和创伤愈合
3.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全身因素
营养不良 大量使用细胞增生抑制剂 免疫功能低下 全身严重并发症
四、创伤并发症
感染 休克 脂肪栓塞综合征 应激性溃疡 凝血功能障碍 器官功能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

开放性组织损伤修复伤口愈合路径的探讨

开放性组织损伤修复伤口愈合路径的探讨
fa t rs a po pto t d u ig a t -ya e id i p s I S d n rc ue . rs c i s u y d rn wo e r pr n u Pa&.wee ; n o .
Iuy.0 7, :5 n r 2 0 31 3 3~3 8 j 5
9 结 论
72 . . 清洁伤 口, —般在缝合后第三 日换药一次 . 至伤口愈合或拆线
时 , 换药 。 再次
73 分泌物不多 , . 肉芽生长较好的伤, —3 可l 日换药一次。 74 肿痛加重的伤 口, . 应立即换药观察。 75 脓性分泌物较多的伤 口, 嗣换药一次或多次, 持外层敷料 . 每 l
开放 性 组 织损 伤 修 复伤 口愈 合 路径 的探 讨
王 丽 宏
( 吉林 省长春市儿童医 院 吉林 长春 l 0 5 ) 3 0 1
【 摘要 】 组织损伤指各类致伤因子对人体组织器 官造成 的结构破坏和功 能损害。 按致伤因子来区分 , 组织损伤大致可分为机械性、 物理性 、 化学性和生物性损伤 . 而最常见的是机械 因子作用所致 的损伤. 。创伤, 又 q 如小儿摔倒所致皮肤 、 软组织破损 、 出血 、 交通意外所致开放性骨折等。
【】 尹千来, 2 尹秋先, 汪圣彪. 手法整复抬举肩治疗锁骨外端不稳定骨折 [. J 浙江 中医杂志,00 22 :4 】 2 1 ,()l9 【 鲁周同. 鲁周同正骨要 旨M.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0 .: 】 2 9 64 , 0 【] 杨学斌 手法治疗锁骨骨折临床体会【 4 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0 . 21 5 I
4 31 取下敷料 : .. 先取下外层敷料, 再次洗手, 以无菌镊子揭去内层 敷料, 若内层敷料与创面粘贴, 应用生理盐水棉球浸湿后轻轻除去, 忌强行 撕扯。 以防疼痛及出血或撕掉新生的上皮组织。 4 32 消毒皮肤: .. 消毒范围要大于敷料范围, 5 %酒精棉球擦拭2 遍, 擦净胶布贴痕, 避免酒精流入伤口内。 4 33 清理伤I : .. = 先以生理盐水棉球沾t ̄ 面, 1  ̄ t 拭净分泌物, J 脓液、 纤 维索膜等, 坏死组织、 痂皮等应予以剪除, 再以强力碘棉球擦拭伤口及周围 皮肤两次 , l深浅、 据伤E 酌情使用合适的引流物。 4 34 覆盖敷料: .. 用无菌棉球或纱布拭净伤 1 : 3 周围消毒液, E 伤l 覆 盖无菌敷料, 纱布至!6- 层, _8 包扎、 固定敷料, 应注意保护伤 E, l便于观察

修复和愈合的生理表现

修复和愈合的生理表现
PART ONE
修复和愈合的生理表现
概述
1. 修复(repair) 损伤造成机体部分细胞和组织丧失后,机体对所形成缺损进行修补 恢复的过程,称为修复,修复后可完全或部分恢复原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修复包括再生和纤 维性修复两种形式。
2. 再生(regeneration) 即由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来修复。 3. 纤维性修复 即由纤维结缔组织来修复的过程,以后形成瘢痕,故也称瘢痕修复。
三、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的形成过程及机制
肉芽组织在组织损伤后2~3天内即可出现,最初是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随着 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纤维性瘢痕,这一过程包括:
1. 血管生成 2. 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迁移 3. 细胞外基质成分的积聚和纤维组织的重建
与创伤愈合有关的生长因子
对单核细胞具有趋化性 成纤维细胞迁移 成纤维细胞增殖 血管生成 胶原合成 分泌胶原酶
创伤愈合模式图 A.创伤一期愈合模式图;B.创伤二期愈合模式图
皮肤创伤的一期愈合 创伤愈合后形成一条白色线状瘢痕
二、骨折愈合
1. 血肿形成 2. 纤维性骨痂形成 2~3日后血肿机化、纤维化,形成纤维性骨痂;约1周左右,增生的肉芽组织及纤维组织进 一步分化,形成透明软骨。 3. 骨性骨痂形成 纤维性骨痂分化出骨母细胞,并形成类骨组织,以后钙盐沉积,转变为编织骨;软骨组织经 软骨化骨过程演变为骨组织。 4. 骨痂改建或再塑 编织骨进一步改建为成熟的板层骨,皮质骨和髓腔的正常关系以及骨小梁正常的排列结构也 重新恢复,改建在破骨细胞的骨质吸收及骨母细胞的新骨质形成的协调作用下完成。
一、皮肤创伤愈合
(二)创伤愈合的类型
1. 一期愈合 见于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经粘合或缝合后创面对合严密的伤口;形成的瘢 痕小,一周内可愈合,切口达临床愈合标准。 2. 二期愈合 见于组织缺损较大、创缘不整、哆开、无法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的伤口。与一期愈合 比较有以下不同 (1)变性坏死严重,炎症反应明显; (2)伤口大,收缩明显,从伤口底部及边缘长出多量的肉芽组织将其填平; (3)愈合的时间较长,形成的瘢痕较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按再生能力的强弱,可将人体组 织细胞分为三类。
11
细胞周期与细胞再生能力
连续分裂的细胞 休眠细胞 终端分化细胞
又称为周期性 细胞
又称G0 期细胞 丧失分裂能力
不稳定细胞 稳定细胞。 永久性细胞。
再生能力强
较强潜在再生 没有再生能力 能力
⒈不稳定细胞
这类细胞总在不断地增殖,以代 替衰亡或破坏的细胞,如表皮细胞、 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被覆细胞、男性 及女性生殖器官管腔的被覆细胞、淋 巴及造血细胞、间皮细胞等。这些细 胞的再生能力相当强。
15
⒊永久性细胞
属于这类的细胞有神经细胞、骨骼肌细 胞及心肌细胞。不论中枢神经细胞及周围神 经的神经节细胞,在出生后都不能分裂增生, 一旦遭受破坏则成为永久性缺失。但这不包 括神经纤维,在神经细胞存活的前提下,受 损的神经纤维有着活跃的再生能力。心肌和 横纹肌细胞虽然有微弱的再生能力,但对于 损伤后的修复几乎没有意义,基本上通过瘢 痕修复。
4
组织修复、创伤愈合,最基本的 是有赖于组织细胞的再生增殖。细胞 和组织损伤后,由周围存活的同种细 胞进行增殖,以实现修复的过程,称 为再生。
5
一、细胞周期和不同类型细胞 的再生潜能
6
终端分化

G0期



M


G2期
G1期



S期

DNA合成期

7
在生理状态下,静止细胞处于G0 期。不同种类的细胞,其细胞周期的时 程长短不同,在单位时间里可进入细胞 周期进行增殖的细胞数也不相同,因此 具有不同的再生能力。
16
脏器损伤后主要依赖于实质 细胞的再生增殖,同时间质成分 对再生修复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只有实质和间质协调再生,才能 实现良好的修复。
17
由于各种组织细胞的再生增殖 能力不等,实质和间质的损伤程度、 组织损伤的范围和性质不同,以及 局部和全身状况不一,所以组织修 复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修复过程可概括为两种不同的 形式:
24
细胞外基质的作用
体外实验表明,几乎所有的组织细胞在 脱离了组织,处于悬浮状态时皆呈球形,且 细胞表面有许多微绒毛及膜皱襞,这时,胞 质中的细胞骨架呈解聚状态。脱离了基质的 正常细胞很快停止于G1或G0期。实验证明, 细胞只有粘着于适当的基质,才能保持正常 形状,才能合成蛋白质及RNA;只有铺展状 态下才能复制DNA。基质表面积与DNA的合 成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当细胞铺展受到 限制时,细胞增殖受到抑制。
13
⒉稳定细胞 在生理情况下,这类细胞增殖现 象不明显,似乎在细胞增殖周期中处 于静止期(G0),但受到组织损伤的 刺激时,则进入DNA合成前期(G1), 表现出较强的再生能力。
14
这类细胞包括各种腺体或腺样器官的实 质细胞,如肝、胰、涎腺、内分泌腺、汗腺、 皮脂腺和肾小管的上皮细胞等;还包括原始 的间叶细胞及其分化出来的各种细胞。它们 不仅有强的再生能力,而且原始间叶细胞还 有很强的分化能力,可向许多特异的间叶细 胞分化。例如骨折愈合时,间叶细胞增生, 并向软骨母细胞及骨母细胞分化;平滑肌细 胞也属于稳定细胞,但一般情况下其再生能 力弱。
22
缝隙连接(桥粒)可能参与接触抑制 的调控:
1. 将生长抑制的信息从生长静止的细 胞传给生长活跃的细胞,达到一定阈值时, 后者停止生长。
2. 将生长刺激的信息从生长活跃的细 胞传给邻近的细胞,使生长刺激信息分子在 更大的细胞群体中分布,其浓度逐渐稀释, 当水平低于阈值时,生长停止。
23
细胞外基质
机体的组织由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共同组成 ,组成细胞外基质的成分极 其复杂、多样,其主要成分有:
胶原蛋白— 属于不溶性纤维蛋白质 蛋白多糖— 如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肝 素、硫酸乙酰肝素,硫酸胶质素。
粘连糖蛋白— 纤维粘连蛋白(抑制上皮 细胞增殖、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层粘连 蛋白(抑制纤维细胞增殖、促进成上皮细胞 增殖)。
伤口收缩 创面缩小
伤口缩小的程度与伤口部位、伤口大小、伤口形状有关
28
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2
3天左右:肉芽组织从伤口底部及边缘长出
创伤基础理论
1
组织修复和创伤愈合
2
组织修复(tissue repair)是机体的 一种重要的防御适应性反应,通过 细胞再生、重建等过程,使损伤组 织得以修复,使伤口、创面得以愈 合,使破坏了的组织连续性得以恢 复。但不良的愈合可使伤口、创面 经久不愈,形成过度的瘢痕而引起 不良后果。
3
第一节 组织修复的基本过程
8
各种组织有不同的再生能力,这是 在动物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般说 来,低等动物组织的再生能力比高等动 物强,分化低的幼稚组织比分化高的组 织再生能力强,平常容易遭受损伤的组 织以及在生理条件下经常更新的组织, 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反之,则再生能力 较弱或缺乏。
9
除了主要由非分裂的持久 细胞构成的组织外,多数成熟 的组织都含有保持分裂能力的 静止细胞,当其受到刺激时, 可重新进入细胞周期。
两种修复过程常同时存在。
20
再生与分化的分子机制
与再生有关的生长因子 抑素与接触抑制 细胞外基质
21
抑素与接触抑制
抑素— 具有组织特异性,似乎任何组 织都可以产生抑素以抑制本身的增殖。
接触性抑制— 在皮肤创伤、缺损部周 围上皮细胞分裂增生迁移,将创面覆盖而相 互接触时,或部分切除的肝脏增生达到原有 大小时,细胞即停止生长,不致堆积起来。
18
①由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再 生来完成修复,可完全或基本恢 复原组织的结构及功能,则称为 完全再生,主要见于损伤范围较 小或再生能力较强的组织损伤的 修复。
19
②由肉芽组织填补组织损伤 的缺损,以后转变为纤维结缔组织 的方式来完成修复,称为称为不完 全再生,也叫纤维性修复,以后形 成瘢痕,故也称瘢痕修复,多见于 损伤范围较大或再生能力较弱的组 织损伤的修复。
25
二、创伤愈 和渗出物; 2、肉芽组织增生; 3、新生结缔组织改造及基质沉积, 瘢痕形成。
27
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1
早期变化
局部组织坏死,血管破裂出血 充血水肿,炎性渗出 凝块干燥为痂皮
伤口收缩
肌纤维母细胞增生 牵拉 整层皮肤及皮下组织向中心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