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四年教案

合集下载

苏少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人与自然教案

苏少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人与自然教案

教学反思第四单元人与自然一、导入1欣赏影片《虫虫危机》老师知道同学们爱看动画片,今天特意给你们带来一个小片段,请大家欣赏。

(1)影片中的生物属于哪一类?(2)你能说出名称的有哪些?它们有什么特点?2、昆虫有什么共有的特征?(课件出示昆虫结构分解图)师总结:昆虫的基本特征概括:体躯二段头、胸、腹,两对翅膀六只足、一对触角头上生,骨骼包在体外部,一生形态多变化,遍布全球旺家族。

昆虫形态各异,花纹、色彩丰富多样。

3、认识各种昆虫(课件展示图片)昆虫家族队伍庞大,全世界有1000万种,其中900万种还未被人类所认知,你能根据图片中昆虫的形状、颜色或花纹等特点给它们分类吗?师总结:昆虫按生活环境可分为天上飞的、地上爬的、生活在水里的。

思考: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身体各部位关系怎样?师举例:竹节虫:为了保护自己,使自己的身体形状和色彩长得和周围环境很像,生活在枝干,树枝等地方。

独角仙:头上有犄角(雄虫),身体强壮,能拉动比它身体重20倍的东西。

爱摔跤,是为了抢地盘或食物。

4、揭示课题我们要动手制作这些可爱的小不点,来个《虫虫大聚会》二、新授1、观察思考出示昆虫范作(以瓢虫为例)思考:这只昆虫哪一部位的制作比较特别。

2、探究作法思考:(1)昆虫较特别的部位怎么折(学生思考后演示)(2)还有其他的折法,或制作方法吗。

(3)除了这一部位之外,哪些部位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制作。

(4)还有其他除折、叠等以外的方法辅助完善昆虫的制作吗?女口:身体与四肢的连接用粘帖,眼睛可以用画的等3、欣赏评论(1)看看小朋友的作品(课件播放小朋友作品)(2)从这些作品中你学到了什么方法。

(学生发表见解)(3)你能在他们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创新吗?教学反思。

2024年浙教版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

2024年浙教版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

2024年浙教版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浙教版《人自然社会》四年级上册教材第二章“多样的自然”,具体内容包括:第一节“大自然的现象”,第二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第三节“保护自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认知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提高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掌握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学会观察和描述自然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图片、视频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学习第一节“大自然的现象”,让学生观察、描述并讨论教材中的图片和实例。

3. 讲解:讲解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如天气变化、地貌形成等,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4. 实践活动:分组让学生观察校园内的自然现象,进行记录和描述。

5. 知识拓展:学习第二节“人与自然的关系”,让学生了解人类对自然的影响,讨论如何保护自然。

6.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大自然的现象天气变化、地貌形成等2. 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保护自然的方法3. 保护自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并描述一种自然现象,写出你的感受。

(2)谈谈你认为应该如何保护自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2. 答案:(1)示例:我观察到了春天的花朵盛开。

花朵的颜色五彩斑斓,散发出迷人的香气,让人心情愉悦。

(2)示例:我们应该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节约用水用电,多植树造林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生对大自然的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认识到了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人与自然教案

人与自然教案

人与自然教案【教案】人与自然教学目标:1. 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人类对自然的影响;2. 探索人类应该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护自然环境;3.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准备:1. 图片、视频和实物等教具,以展示与自然相关的内容;2. 课件或黑板,用于记录和展示学生的思考和讨论结果。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引入话题:以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呈现美丽的自然风光,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认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请用几个词语或短语来形容。

二、知识输入(15分钟)1. 分享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人类对自然的依赖和影响。

例如,人类依赖自然的资源和环境,同时也通过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对自然造成破坏,导致环境问题等。

2. 展示案例:展示一些真实的案例,如雾霾的形成、野生动植物灭绝等,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

三、思考讨论(3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人类应该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护自然环境。

2. 提问引导:通过一些问题的引导,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如:(1)你认为如何平衡人类的需求和自然的保护?(2)你能列举一些保护自然环境的措施吗?(3)为什么我们要保护濒危动物和植物?(4)你认为个人应该如何参与环境保护?四、小结(10分钟)1. 思维导图或总结: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制作思维导图或总结表格,梳理出学生的观点和措施。

2. 引导学生反思:你在今天的讨论中有什么心得和收获?你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参与环境保护?3. 引出下节课内容:下节课我们将学习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

拓展延伸:1. 实地考察:将学生带到自然环境中,如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加深他们对自然的认识和珍惜之情;2. 开展环保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环保宣传、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实际行动,培养他们的环保责任感;3. 作文或展示: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作文或制作展板,展示他们的观点和提出对环境保护的建议。

四年级人与自然教学计划教学文案

四年级人与自然教学计划教学文案

四年级人与自然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天人合一”、资源有限、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

二、目标任务1 、学生获得环保的基本知识和观点,懂得最基本的环境理论。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环保的内在动机。

3、懂得家庭和自己怎样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三、主要内容1 、环保理论:⑴我们共同的家园;⑵人与自然;⑶人与动物;⑷人与社会;⑸个人与他人。

2 、环保常识:⑴世界环境日;⑵世界环保纪念日;⑶中国环境标志;⑷中国绿色食品标志;⑸绿色食品;⑹环保时装;⑺绿色笔;⑻绿色包装;⑼绿色建筑;⑽绿色胶卷;⑾绿色计算机;⑿绿色水源地;⒀绿色汽车;⒁环保材料;⒂无铅汽油。

3 、环保现状:⑴我们生活的周围存在着哪些污染;⑵我们生活的周围空气污染有哪些;⑶空气质量预报;⑷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影响及如何减少;⑸白色污染有哪些及如何减少;⑹固体废物污染有哪些及如何减少噪音;⑺节约可利用资源的做法有哪些。

4 、环保行动:⑴保护环境,美化家庭;⑵保护环境,美化社会;⑶保护环境,美化家园。

四、基本途径人与自然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教育,应当多渠道、全方位进行。

(一)开设人与自然教育课要把这项教育开展得扎实深入,必须开发人与自然教育课程并把其作为基本载体,以便使环境教育比较系统地开展。

根据本年级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以及掌握环保知识的现状入手,根据学校环境教育的目标、理念、和环境教育内容,选择适合本年级的内容,期初制定好环境教育课教学计划,备好环境教育课教案,上好每一节环境教育课。

(二)学科教学有机渗透对各门学科的课本内容进行分析、归类,选出有关环境保护的篇目,适当地进行补充和扩展,使这些课文的教学与环境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树立环境意识,达到渗透目的。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环境教育于孩子们的实践活动之中,让他们在愉快的心情中很自然地接受环境教育,这样既丰富了环境教育内容,又达到了提高孩子们各种参与能力的目的。

人与自然教案设计

人与自然教案设计

人与自然精品教案设计第一章:人与自然的关系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1.2 教学内容介绍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包括依赖、互动和影响等方面。

分析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探讨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方法。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影响。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环境保护的看法和做法。

第二章:生态环境的保护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行动的意识。

2.2 教学内容介绍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分析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探讨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方法和措施。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及保护措施。

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生态环境问题的实际情况。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议和行动计划。

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有限性,认识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节约资源,可持续利用资源的意识。

3.2 教学内容介绍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分析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探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方法和途径。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和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利用数据和图表展示自然资源的利用现状及问题。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提出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建议和行动计划。

第四章:生物多样性保护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性。

培养学生热爱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4.2 教学内容介绍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分析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探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和措施。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及保护措施。

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生物多样性问题的实际情况。

作文教案——人与自然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作文教案——人与自然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作文教案——人与自然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作文教案——人与自然教案教学设计1人与自然是我们生活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在我们生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借助自然环境中的各种资源,同时也需要保护自然环境,使之更为健康和美好。

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话题。

本次教案的目的是通过本人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更深刻的认识,并同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1.教学目标本教案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1 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模式并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1.2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2.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2.1 教学内容:2.1.1 课前准备:老师向学生展示有关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视频或图片,并与学生讨论掌握课堂重点。

2.1.2 阅读思考:老师向学生讲授有关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知识,并要求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分析文章中的思想,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

2.1.3 课堂讨论: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讨论,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2.1.4 写作能力训练:学生将通过阅读和课堂讨论中的所得,把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尝试撰写一篇有关人与自然的文章,并参与同桌互评,通过反复修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2 时间安排:2.2.1 课前准备(20分钟):视频或图片的观看以及与学生的讨论。

2.2.2 阅读思考(30分钟):向学生讲授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指导学生阅读文章。

2.2.3 课堂讨论(40分钟):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深入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2.2.4 写作能力训练(60分钟):学生通过传达思想和诉求来提高写作能力,又通过反复修订来提高文章质量。

3.教学方法本教案的教学方法包括以下方面:3.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快速掌握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基本知识。

3.2 阅读法:通过阅读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知识。

3.3 讨论法:通过讨论,让学生与同学思想交流,加深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理解。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10:了解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10:了解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10:了解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

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对自然的认识,这不仅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用和维护自然资源,而且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

自然作为我们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必须得到尊重和保护。

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自然环境,努力让我们的未来更加美好。

我们需要了解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人类与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有很多,我们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会对我们的生活和未来产生深刻的影响。

例如,我们使用自然资源来满足人类各种需求,例如水、土地、森林和矿产等等。

人类的生产活动也会导致环境的破坏,例如大量的工业废气和化学污染物,这会影响空气和水质的纯度,重要的是影响了自然的平衡和生态系统运转的正常。

在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之后,我们需要思考如何保护我们的自然资源,发展可持续的社会。

保护环境不仅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未来的需要。

因为环境破坏和资源枯竭将直接影响我们的未来,特别是我们的子孙后代。

所以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逐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破坏。

我们应该从个人做起,增强环保意识,推广节能减排的理念,让环保和发展互补共赢。

我们也可以使用一些创新技术和方法,来实现减少对自然和环境的破坏。

例如使用新能源,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采用环保型的生产方式,对环境实行严格的监管和管理等等。

这些方法可以促进我们健康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能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

我们要认识到我们与自然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保护自然,虽然表面是对环境的维护和保护,但实际上是我们对自己在地球上的生存环境的保护。

因此,我们应该保护自然,共同发展可持续的未来。

认识和保护自然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要为我们和子孙后代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

因此我们应该采取行动,逐渐减少消耗和破坏自然环境的方式,期待能够共同打造一个环境和谐,人民富裕,可持续发展的美好社会。

浙教版四年级《人自然社会》优质教案

浙教版四年级《人自然社会》优质教案

浙教版四年级《人自然社会》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材,主要围绕第一章“我们生活的环境”展开,详细内容包括第一课时“自然与环境”,重点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了解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然环境的基本概念,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掌握自然环境的基本概念,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环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挂图等。

学具:笔记本、铅笔、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美丽的自然风光,引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提出问题:“我们生活的环境是什么样子呢?人和自然有什么关系?”2. 基本概念学习:讲解自然环境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空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

3.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环境污染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引发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环境?”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通过观察、分析解决环境问题,例如如何减少塑料污染。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列举出身边的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保护环境,分享各自的想法和经验。

六、板书设计1. 自然环境的基本概念2. 人与自然的关系3. 环境保护的方法与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自己的生活,思考如何保护环境,写一篇关于环保的作文。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出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

2. 拓展练习:调查身边的环境问题,了解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在实践操作中,仍需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更多环保问题,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滴灌、喷灌、渗灌、平移式灌溉、针式灌溉
《人与自然》四年级上册教案
课题9、制作雨量器课型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雨量等级,知道雨量大小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通过制作雨量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教学重难点:
正确认识人类对气候干预的利弊。
教学准备:
挂图、课件、微视频。
教学环节
2、通过制作灌溉工具,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教学重难点:
了解灌溉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大意义和作用。
教学准备:
挂图、课件、微视频。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导入
新授
总结
拓展
水车,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灌溉工具(出示水车挂图)。水车是借着水流的运动惯性,推动水车的辐条,使水车的转轮慢慢转动起来,把装满河水的水斗逐级提升上去。当水斗上升至一定高度时,水斗自然倾斜,将水注入水车边的渡槽中,河水就会顺着渡槽流到需要灌溉的农田里。
教学环节教
师活动
学生活动
问题导入
新授(出示挂图)同学们,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对,这种船叫气垫船,是可以腾空飞行的船。大家仔细观察,船上有什么?你猜测下,风扇有什么作用?
1、教师介绍“野牛”气垫船。(出示挂图:野牛气垫船。)野牛气垫船是世界上最大的气垫登录船舶。我国升级改造的“野牛”气垫船,在两栖作战和远程机动作战等方面,有了重大的突破。你知道题型如此庞大的气垫船是怎样腾空飞行的吗?
7、指导学生制作简易雨量器。
说说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
读《降雨歌》,并且试着理解。
学生谈收获和体会。
了解雨量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看书,听教师讲解,了解掌握
学生讨论,汇报
观看微视频,理解人工技术对天气的影响和改变。
学生讨论人工干预天气的利弊,小组形成意见并汇报。
动手制作雨量器。
总结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教师讲解气垫船的工作原理:气垫船的底部围绕着橡胶“围裙”,通过从船体上方或四周吸进空气,从船体下方喷出空气,使传递和支撑面之间形成“气垫”。这样,当气垫船运动时,船体与水面或地面就不会直接接触,悬起来好像飞行一样。
3、出示课件:你能归纳出气垫船的特点吗?
4、教师介绍气垫船的发展历程和气垫船的类型(出示微视频)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假期快到了,学校的花在假期如何灌溉呢?让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吧。
(地方课程教案联系微信:13394228321)
总结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
根据搜集的资料小组讨论
了解掌握
观看微视频,了解
动手操作,制作浇花器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设计方案,小组交流讨论
板书设计
10、神奇的灌溉
观看关于苍耳的微视频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听介绍,了解“仿生发明法”和尼龙粘扣的发明过程。
看书第47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舵、新型车头、雷达的发明。
认真倾听并了解
讨论,汇报自己的想法
学生小组讨论创意,然后动手绘制设计方案(在书上的表格内绘制)
《人与自然》四年级上册教案
课题10、神气的灌溉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常见的灌溉工具及工作原理;
5、指导学生制作迷你气垫船。(结合书上介绍的方法)气垫船风扇
4、收到不同等级的暴雨预警信号后,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5、(出示微视频)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常常收到天气状况的影响,因此人们研究了一些技术手段来干预天气,其中最常见的是人工增雨。当然,人工消雨也是可以实现的。如果不想让某地下雨,就在周边地区人工作业,让雨下到别出去。除了人工干预降水,人工防霜冻、消雾、消云、抑制雷电等技术的研究也都有了一定的成果。6、请同学们思考,人工干预天气有哪些利弊,请各组讨论,各抒己见。
3、教师讲解“有趣的仿生发明法”,讲解“振动陀螺仪”、冷光、“水母耳风暴预测仪”的发明和应用。
4、出示课件:下面这些发明创造是怎样利用“仿生发明法”的?(书上第48页的内容)(教师通过学生的讨论汇报归纳总结,指导学生了解)
5、请同学们把书翻到49页,运用“学一学”的方法,对课桌和椅子进行创意改造。你有什么好的创意,请绘制出设计图把!
通过苍耳果实传播的方式,你有什么发现?
1、教师介绍“仿生发明法”和尼龙粘扣的发明。(出示挂图:尼龙粘扣。)1894年,瑞士一位叫乔治的工程师,发现了苍耳果实上密密麻麻的小钩刺。这些小钩刺就是帮助苍耳果实牢牢钩住动物皮毛的“秘密武器”。通过向苍耳学习传播果实的“智慧”,乔治发明了尼龙粘扣。2、你还知道哪些利用“仿生发明法”进行的创意发明?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谈话导入
新授同学们都喜欢雨天吗?
无论是淅淅沥沥的小雨,还是倾盆而下的大雨,都是大自然的奇妙景象。为了分辨大雨和小雨,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总结出了《降雨歌》。(出示课件)
1、出示雨量器挂图:气象部门通常用雨量器来测量雨量。
2、教师讲解雨量器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3、指导看书P61,教师讲解雨量等级的划分和预警等级的划分。
板书设计
9、制作雨量器
暴雨预警等级:蓝色黄色橙色红色
《人与自然》四年级上册教案课教学,使学生了解气垫船的工作原理和发展历程;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自己动手制作简单的气垫船,进一步了解气垫船的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
挂图、课件、微视频,制作气垫船材料及工具。
1、除了水车,你还知道哪些灌溉方式?
2、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如何解决缺水问题是势在必行的。如何才能高效利用优先的水资源呢?
3、介绍常见的集中灌溉方式:滴灌、喷灌、渗灌、平移式灌溉、针式灌溉等。(出示课件介绍)
4、出示微视频,介绍我国水利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
5、指导学识自制浇花器(看书69-70页)
《人与自然》四年级上册教案
课题7、跟生物学智慧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生物对我们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和启迪;
2、通过“学一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仿生创造能力。
3、教学重难点:
通过仿生产生一定的创意。
教学准备:
挂图、课件、微视频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导入
新授(播放微视频)从野外回来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发现衣服上挂了许多小小的椭圆形的带刺的植物果实。这种长着刺的果实的植物叫苍耳。苍耳的果实表面长有很多小钩刺,能够轻易地挂在小动物的毛皮上,被小动物带到别处,脱落后落入土壤,在合适的环境中,就会长成一株新的苍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