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与智慧耕耘教育(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文化研究分会
卓越教师成长路径探究——以南宁师范大学黄亢美研究员为例

全国字理教学研究中心理全国优秀教师。
黄亢美依旧投身于字理教育研究中,先后被不同高校聘为客座教授在师资匮乏在迷惘中度过1973年9月,依照“推荐上大学”他和同学在校外的图书馆发现了“文革”结束后,教学黄亢美才有更多机会研究字理,并将所悟20多年来,黄老师和他的《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手册》顺利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学他认为字“字理析词”的他和他的团队从不同层面先后进黄亢美强调,作为读书是一个语文老师最好的备课,书籍可以踮起一个人要注重积人才培养成为卓越教师,少不了专业的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
教师要抓住机会,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好各种教育资源。
2.独树一帜润硕果研究员带头上“下水课”是开展教学教研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具有示范与鞭策的作用。
它让研究员与教师站在平等的位置上研究教学中的问题,引领学校和一线教师构建常态化优质课堂。
黄亢美经常上“下水课”进行示范,在不断的实践中夯实自己,在磨砺中成长。
他说:“要先会上课再讲学。
帮助年轻的教师,让更多的人获取才有意义。
”秉承这样的理念,他指导的青年教师侯春艳、卢莹、黄鸿等参加全国性课堂教学或录像课比赛均获一等奖,其中三节课的内容已经由辽宁音像出版社正式出版,向全国发行。
他指导的研究生黄婧薇、唐茜莉、周颖等五位优秀教师走向全国,为全国知名教育杂志封面人物。
在河南漯河许慎小学、广西柳州市柳江区拉堡小学以及吉林省长春市等地先后创立了“黄亢美汉字文化工作室”。
3.百尺竿头又向前论文、著作是教师对自身教育思想、教育经验和教育智慧的提炼和总结,是卓越教师教育主张的集中表达,也是他们赢得同行认可、获得较高专业声誉的重要途径。
黄亢美先后独著或主编了《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手册》《小学语文教师基本技能》《小学语文创新教育探引》等论著、教材20册,发表《我的字理心路历程》《语文教学根的寻觅与守望》《用读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等教研文章250余篇,主持了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课题“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等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
办一所全心支持儿童成长的学校——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办学文化解读

办一所全心支持儿童成长的学校——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办学文化解读曲晶1吴霄2一、学校简史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创建于1911年,当时名为南京市第二区游府西街国民学校。
学校从创办之日起就积极传播民主、进步思想,实施《普通教育暂行办法》,遵循“军国民教育”为首的五育理念(蔡元培提出),为中华之崛起培养孩童,成为南京比较知名的学校之一。
1978年,学校正式更名为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并于1980年被评为首批江苏省实验小学。
1984年,学校在全国率先实行校长负责制,同时提出把学校建成“文明校园、学习乐园、生活家园”,多次被江苏省教育厅表扬,并召开现场会推广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经验。
1994年,学校提出科研先导,成为当时唯一一所获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的小学。
2011年,学校提出“儿童成长支持计划”,坚持以儿童为中心,坚持立德树人,“少儿议事院”“梦想舞台”“游友书院”“今天我主讲”等成为儿童喜爱的项目。
2017年,学校在全省率先推行“周三自主作业日”和“综合实践月”等教学改革,在全国率先实施体育选项教学和全员运动会,成为南京唯一一所参加全国C20慕课联盟的小学。
学校于2017年获评全国课后服务示范点以及“中国好老师”全国基地校。
2016年至今,学校作为优质资源领衔校在南京市江宁区、溧水区、浦口区开办4所分校,秦淮区内有8所联盟学校。
二、核心理念成长支持三、文化主张求真四、文化名片(一)人物系列·有影响力的校长蒋心仪。
1946年秋季至1949年春季担任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校长。
当时的教育管理部门拨付的修建经费极少,教学装备也仅仅发给了三十套课桌椅,远不能满足正常开学的需要。
她积极开动脑筋,想尽办法筹措办学物资。
几经周折,学校总算如期开学。
学校开学后,蒋心仪发动成立了“家长联谊会”,会上推举了七位家长为“家长联谊会”委员,请他们参与学校的日常管理,这一创新举措对学校办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复学之初,她还考虑到学生不能全日制就读的问题,积极推行了二部制,分上下午班,就读人数慢慢增加起来。
延庆县教育教学成果

2008年延庆县教育教案成果
获奖名册
延庆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国家级一等奖<103篇)
<中国教育学会、中央教科所、人教社、杂志社、学科学会、课题组等)
国家级二等奖<101篇)
<中国教育学会、中央教科所、人教社、杂志社、学科学会、课题组等)
国家级三等奖<112篇)
<中国教育学会、中央教科所、人教社、杂志社、学科学会、课题组等)
市级一等奖<75篇)
<北京市教育学会、教科院、学科学会、课题组等)
市级二等奖<154篇)
<北京市教育学会、教科院、学科学会、课题组等)
市级三等奖<245篇)
北京市教育学会、教科院、学科学会、课题组等)
市级优秀奖<3篇)
<北京市教育学会、教科院、学科学会、课题组等)
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情况<130篇)
2008年县级论文获奖情况县级一等奖<97篇)
县级二等奖<127篇)。
委托分支机构管理十二五课题目

委托分支机构管理十二五课题目录
各规划课题负责人:
为了加强和完善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的科学管理,有组织有计划的推动群众性教育科研,中国教育学会委托各分支机构负责所属范围内各类十二五立项课题的管理。
您的课题现已交由分支机构进行管理。
有关课题现场开题论证会议程序,课题开题论证申请、评审表,课题开题论证基本程序和课题变更申请表等相关材料,请在中国教育学会网站(课题研究)一栏中下载,按规定程序操作。
请您直接与管理您课题的分支机构进行联系。
各分支机构具体联系方式详见:中国教育学会网站→学会概况→分支机构。
1、教育学分会
2、比较教育分会
3、学校教育心理学分会
4、教育实验研究分会
5、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
6、教育管理分会
7、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
8、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
9、科学教育分会
10、中小学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专业委员会
11、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
12、中小学德育研究分会
13、农村教育分会
14、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
15、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
16、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
17、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
18、学校文化研究分会
19、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
20、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
21、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
22、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
23、特殊教育分会
24、教育统计与测量分会
25、体育与卫生分会
26、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
27、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
28、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
29、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
2023年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4篇)

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篇一以先进的办学理念为导向,积极构建浓厚的校园文化和特色鲜明的学校理念文化,逐步完善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人文化的学校制度文化,努力创设以美化、绿化、净化、亮化、知识化为主要特征的、赏心悦目的校园环境文化,全面提升学校文化品位。
在整体合理规划的前提下,积极构建教室、宿舍、校园等为板块的文化,营造书香、温馨、活泼的生活和学习氛围,让师生和谐生活,健康快乐成长。
创出校本特色文化,努力打造四中品牌化校园。
曲周四中校园文化建设要突出四中特色,争创一流,进一步强化办学理念,弘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精神,培育优良校风、教风、学风,加强内涵丰富的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
1、通过理念文化建设,在全体师生中形成一种较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塑造曲周四中名牌学校形象、模范教师形象、优秀学生形象,激发和激励每一名四中人奋发进取、自强不息。
2、通过制度文化建设,让遵规守纪成为每一名成员的自觉行为。
3、通过环境文化建设,营造一个具有浓厚文化气息和丰富文化内涵的校园环境,使师生置身于其中就可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
4、学校活动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各项活动,用绚丽多彩的活动生活充实课堂、丰富校园课余生活。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文化生活,进一步启发学生爱学校、爱祖国的情感,也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文明教师生。
从外显形象、环境创设和文化品位三个方面使四中成为本地区的最新亮点,让学校历史文化、校长文化、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得以充分体现和动态生成。
(一)学校理念文化建设在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确立学校“理念文化”的主要内容和内涵。
在学校所拥有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核心精神、校歌的基础之上,又确立以“人文、和谐、励志、超越”为校训、以“文明和谐、团结奋进、笃志立学、攀登有为”为校风、以“爱心育人、文明谦逊、秉承传统、求是创新”为教风、以“勤奋、严谨、自主、自强”为学风,每学期确立班级誓词、学生誓词、教师誓词等,更进一步广泛征集县局领导和教职工意见,以确立校徽为核心的学校标识及学校的历史文化和人的文化内涵。
听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报告感悟

用爱铸就师魂,用心打造未来2012.10.82012.10.5-6日,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分会、大庆市教育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魏书生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报告会”在大庆市东风中学学术报告厅举行。
一共有三位教育专家作经验汇报,但我只想就其中的两位取其精华与大家分享。
听专家们的讲座,觉得自己很渺小,还有很多东西要摸索,很多思路要整理,很多问题要探讨,很多理念要更新,很多方法要坚持,很多东西要改变---我们要做的努力还有很多很多。
听专家们的讲座,真是听君一席话,少读十年书。
而我今天的感觉就是听君一报告,少走数弯路。
人生在世,真的只有知识能永远陪伴着自己。
我很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如果还有这样或那样的学习机会,请领导记得我,加我一个,我愿意参加学习,我能学到东西并为我所用。
我把我所学到的东西加以整理,希望能多同仁们有所提示有所帮助。
也祝愿我们的一线班主任干的舒心,干得快乐,干得痛快,干的值得。
在我的脑海中,优秀班主任就是北有魏书生,南有李镇西。
郑丹娜,其貌不扬,知之甚少。
回到家上网一搜,“阳光老师”“魅力女教师”等称呼扑面而来,“悄悄话”,“心情晴雨表”,“全接纳慢引导”……一个个全新的育人理念,一条条别开生面的育人举措,一项项骄人的硕果,让人惊叹,让人折服。
首先感动的是鲜活的案例。
郑老师用轻声慢语娓娓地讲述着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故事,仿佛眼前坐着的就是她的学生;她用温柔的母爱浇灌着她的爱心家园,让我仿佛看见围坐着她周围的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
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故事,饱含教育的真情与智慧,散发着人性的芬芳。
感动之二源于她的情感教学方式。
郑老师始终关注孩子的情感发展。
她的悄悄话记录本,记录孩子的心路历程,用平视的视角、放低姿态和学生交流,悄悄拉近师生的距离,把慈爱之心拷贝给每一个稚嫩的孩子;她用“心情晴雨表”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勾勒出孩子的喜怒哀乐。
高兴时,郑老师与学生同喜;烦恼时,郑老师为他解忧。
她用爱心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她用智慧启迪了孩子蓬勃的潜能,她用心灵点燃了孩子求知的火炬。
舞起爱的华尔兹

舞起爱的华尔兹作者:骈旭来源:《中国德育》2015年第13期教育的灵魂在于人内在的感化,在于人内在的教育行为力量,正所谓“德育有形,育心无痕”。
甘肃省兰州市第四十九中学(以下简称“四十九中”)被确立为兰州市首批爱生学校项目实验校后,秉承“爱心润莘”的核心理念,提出了“爱生德育”思想,坚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老师们用充满智慧的爱呵护每一个孩子,让他们能够“被爱”和“爱人”,和孩子们共同携手舞起了爱的华尔兹。
让多彩课堂成为爱的主舞台四十九中的课堂是“爱生德育”的主阵地,学校德育课堂实现了“三个结合”:学校道德讲堂与各班主题班会相结合,各班主题班会与“梦想课堂”、团队心理辅导相结合,校内德育课堂与校外德育实践基地相结合,打造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课堂和德育基地,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
班级利用班会组织道德讲堂,积极开展学道德人物,树良好班风的活动,集中学习全国十大孝心美少年、师大附中刘大铭同学的感人事迹等,通过讲述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感恩故事、励志人物等,营造“崇德尚善、明礼诚信、孝老爱亲、关爱感恩”的良好风气,潜移默化地涵养学生品质。
学校开设了极具特色的“梦想课堂”,并在此基础上自主开发了梦想课程资源包,如《梦想音乐家》《不一样的童话、不一样的梦想》《冲突处理与矛盾解决》等,每班利用班会时间每两周组织一次“梦想课堂”,将枯燥的知识变成趣味十足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学生自行组合,彼此配合,培养了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另外,学校针对处于青春期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开设了每周一次的团队心理辅导课,引导学生在出现心理问题时,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转变不合理的思想和观念,从而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经过协调,航空工业兰飞公司成为学校的“德育实践基地”,学校邀请兰飞公司的老红军、科技人员、劳动模范等优秀人物为全体师生做德育报告,并利用企业资源优势定期组织学生进厂参观学习,让学生实地感受我国军工和国防力量的发展,感受科技工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献身国防科技的精神,从小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
以劳育心 以劳增智 以劳树德

以劳育心以劳增智以劳树德作者:李丰艳杨欢来源:《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2年第09期摘要:哈尔滨市雷锋小学(以下简称雷锋小学)劳动教育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以培养“孝老敬亲”的“小雷锋” 为劳动教育目标,丰富劳动课程资源、整合劳动课程内容,开展了三大板块十二类的劳动教育和实践课程。
学校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课程和实践活动,整合资源、家校合作、基地拓展,培养学生基本劳动技能,在劳动中孝老敬亲,感受劳动的幸福。
关键词:劳动课程;学科整合;家校合作;基地拓展劳动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是时代对教育的呼唤。
为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校劳动教育工作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以培养“孝老敬亲”的“小雷锋” 为劳动教育目标,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丰富劳动课程资源、整合劳动课程内容,开展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服务教育三大板块,“手工环保”“美化装饰”“传统文化”“医护理疗”“自我服务”“工具使用”“饲养动物”“美食烹饪”“清洁服务”“种植采摘”“职业体验”“科学实验”十二类的劳动教育和实践课程(见图1)。
学校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课程和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资源整合,课程式劳动教育培养基本技能在雷锋小学,每一名教师都是劳动教育的参与者,综合实践教师、美术教师和班主任教师承担着劳动教育的主要任务,其他学科教师也在不同程度上担任和进行劳动教育。
为更好地开展劳动教育,学校以科研课题促劳动教育课程发展,参与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科研一般规划课题“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利用的研究”课题,实验教师认真研读本学科教材内容和《雷锋小学劳动教育活动实施计划》,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制定学生学校劳动教育的种类和目标,提出整合学科劳动教育资源,以劳动课程的方式培养学生基本的劳动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