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理论名词解释生产要素指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
最新西方经济学题库生产理论3

第三章生产理论思考练习一、名词解释生产要素:是指在生产中投入的各种经济资源。
生产要素一般被划分为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四种。
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总产量:是指在资本投入既定的条件下,与一定可变生产要素劳动的投入量相对应的最大产量总和。
平均产量:是指平均每个单位可变生产要素劳动所能生产的产量。
边际产量:是指每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变动量。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若其他生产要素固定不变,只连续投入一种可变生产要素,随着这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最初每增加一单位该要素所带来的产量增量是递增的,但在达到一定限度之后,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量增量是递减的。
等产量曲线:是表示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或者说是表示某一固定数量的产品可以用所需要的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生产出来的一条曲线,也可以说是给生产者带来的产量相等的两种要素组合的点的轨迹。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1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
等成本线:线也称厂商预算线,是指在既定成本及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最大数量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规模报酬: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按相同的比例同时变动所引起的产量的变动。
二、选择题1.A2.C3.C4.C 三、计算题1.解:32313131)(61,)(313221KLMP L K K L MP K L ==⨯=-由生产者均衡的条件得,25/)(6150/)(31,3231KLL K P MP P MP K K L L ==;化简得,L=K ①;又因50L+25K=8000 ②; 由①和②得,L=107, K=107。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1

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指为进行生产和服务活动而投入的各种经济资源。
要进行生产活动,就要投入各种经济资源。
通常将生产要素分为两大类:中间生产要素(或者称之为中间产品)和原始的生产要素。
原始的生产要素所有者是消费者,消费者提供要素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
在经济学中,原始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四种:1)劳动:人类在生产活动中所付出的体力和智力的活动,是所有生产要素中最能动的因素,劳动者是劳动这一生产要素的基本所有者2)资本:人类生产出来又用于生产中的经济货物,包括机器、厂房、工具等生产要素。
从企业的角度看,既包括有形资产,也包括无形资产,如商标、信誉和专利权等。
通常货币资产并不计入生产要素中3)土地:包括土地、河流、森林、矿藏、野生生物等一切自然资源,他们来源于大自然的恩赐,是最稀缺的经济资源4)企业家才能:综合运用其他的生产要素进行生产、革新、从事企业组织和经营管理的能力,以及创新和冒险的精神中间生产要素是指厂商生产出来又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去的产品,这类要素的所有者是厂商,厂商提供中间生产要素的目的是实现利润最大化。
某一产品对某一企业来说是中间产品,对另一企业来说可能就是产品。
比如钢铁对于汽车厂来说是中间产品,但它对钢铁厂来说就是产品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它既可以用于描述某一企业或行业的生产特征,也可以作为总生产函数应用于整个经济。
在新古典经济学的生产分析中,通常把企业视为投入组合转化为产出的“黑匣子”,生产函数就是对企业的这种功能的描述。
生产函数所标明的是一种技术关系。
在任何技术条件下,都存在一个与之对应的生产函数。
为研究方便,通常假设生产函数满足以下的假定:1)单值连续函数,具有连续的一阶和二阶偏导数2)严格凹函数或严格拟凹函数3)递增的函数在经济分析中,一般把生产函数视为劳动(L)和资本(K)的函数,因此简单的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Q=f(K,L)最常用的生产函数是C-D生产函数,其公式为,其中A是参数,L和K分别是劳动和资本的投入量,和的取值均大于0小于1,Q表示产量。
西方经济学 第4章 生产理论

(2)厂商向市场提供产品的目的是为了实 现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产量最大)。
4
厂商的类型
生产者(厂商)可以采取个人、合伙和公 司性质的经营组织形式。 个人企业是单个人独资经营的厂商组织;
合伙企业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合资 经营的厂商组织;
公司企业是按公司法建立和经营的厂商组 织。
5
企业的目标
对生产者行为进行经济分析的基 本假定是: 利润最大化[Profit aximization] 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唯一目标。 利润最大化被认为是企业的理性 行为。
K
R
E A B D
K2 K4 K5 L 2 L 4 L5
Q f ( L, K )
9
常见的生产函数 (1)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
(2)柯布 — 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10
常见生产函数 1: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
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仸何一对要素投入 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生产函数。 下面的参数 U、V 称为固定的技术系数。
L K Q min ( , ) U V L K Q U V
33
3)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
TP L d( ) dAPL L dL dL
C’
MPL,APL
1 dTPL 1 TPL 2 L dL L
1 (MPL APL ) L
APL L
0
3
MPL
34
(1)两者相交于APL曲线的最高点C’。在C’点以前, MPL曲线高于APL曲线, MPL曲线将APL曲线拉上;在C’ 点以后,MPL曲线低于APL曲线, MPL曲线将APL曲线 拉下。不管是上升还是下降, MPL曲线的变动都快 于APL曲线的变动。 当MPL >APL时, APL曲线上升; 当MPL < APL时,APL曲线下降; 当MPL= APL时 , APL值达到极大值。 (2)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下MPL曲线先上升 后下降,所以,当MPL曲线和APL曲线相交时, APL曲 线达到最大值。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完整版)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1.机会成本:当一个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用于特定的用途是,所放弃的其他用途中最大的收益。
2.生产可能性边界:指在一个社会用全部的资源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在资源和技术水平既定的条件下,所能生产的最大数量组合点的轨迹。
3.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供给: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均衡价格:指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
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最高限价也称为限制价格,它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高价格,最高价格总是低于市场的均衡价格的。
最低限价也称为支持价格,它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低价格,最低价格总是高于市场的均衡价格的。
需求价格弹性:指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交叉弹性:指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对相关商品价格的反应程度。
需求收入弹性:指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对其收入水平变动的反应程度。
边际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价格和实际支付总价格之差。
无差异曲线:指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点所构成的曲线。
预算线:指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边际替代率: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
价格——消费曲线:指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生产要素(factors of production):生产要素是指为进行生产活动而投入的各种经济资源。
要进行生产活动,就要投入各种经济资源。
主要包括: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等。
要素报酬(factor payment)要素报酬指按生产要素的贡献所取得的相应的收入。
这些收入通常表现为利息、利润、地租或租金及工资。
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人力资本指为了提高劳动者的文化技术水平和劳动素质而投到劳动者身上的投资,是无形资本,它与物质资本(有形资本)共同构成了经济增长因素中的投资。
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自身不仅能形成递增的收益还能使相关的劳动和资本也产生递增的收益,从而使得整个经济的规模收益是递增的。
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地租之和。
政府预算赤字(government budget deficit):政府预算赤字是指在政府预算支出大于预算收入的差额(BD=G+TR-TA)通货膨胀(inflation):纸币发行量如果超过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数量,此时流通中的纸币量比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银货币量增加了,货币就会贬值,这就是通货膨胀。
在宏观经济学中,通货膨胀主要是指价格和工资的普遍上涨。
通货紧缩(deflation):通货紧缩是指因流通中货币供应量小于需求量而导致的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下跌。
通货紧缩从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它在实体经济中的根源是总需求对总供给的偏离,或现实经济增上对潜在经济增长的偏离。
当总需求持续小于总供给,或现实经济增长率持续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是,就会出现通货紧缩的现象。
GDP平减指数(GDP deflator):GDP平减指数是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
西方经济学(本)名词解释

三、概念:A1.奥肯定律:失业意味着生产要素的非充分利用,失业率的上升会伴随着实际GDP的下降,描述失业率和GDP之间的这一关系的经验规律称为奥肯定律。
B:1.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增加量。
2.边际产量: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3.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4.边际成本: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5.边际生产力:是指厂商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生产力。
6边际产品价值:是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MP和产品价值P的乘积。
7.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8.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增加的储蓄占增加的收入的比例。
9.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一种可变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的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
这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并且是短期生产的一条基本规律。
C:1.长期总成本:是指厂商长期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
2.产权制度:产权是指个人或单位使用资源或资产的权力。
产权制度是指一系列用来确定每个人相对于稀缺资源使用时的地位的经济和社会关系。
3.储蓄函数:一般是指储蓄和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4.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之间的比例。
5.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条件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
6.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7.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是指政府税收与转移支付具有适应经济波动而自动增减,并进而影响社会总需求的特点,一般称这样的财政政策及其效应为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经济学名词解释第⼀章导⾔1、经济学指研究在⼀定制度下稀缺资源配置和利⽤的科学。
2、西⽅经济学指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稀缺资源配置与利⽤。
3、微观经济学指采⽤个量的分析⽅法,以市场价格为中⼼,以主体利益为⽬标,研究单个居民户,单个市场,单个⽣产要素的所有者的经济⾏为,以怎样通过市场竞争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的经济学。
4、宏观经济学指采⽤总量分析法,以国民收⼊为中⼼,以社会福利为⽬标,研究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公共财政,国际收⽀的协调发展,研究怎样通过宏观调控达到资源合理配置的经济学。
5、实证经济学指企图通过超脱或排斥⼀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们经济⾏为的效果。
6、规范经济学指以⼀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树⽴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第⼆章需求、供给、价格1、需求指居民户在某⼀特定时期内,在每⼀价格⽔平时愿意⽽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2、需求定理指在假定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研究商品本⾝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3、需求函数:A、线性需求函数:D=a-b*pB、⾮线性需求函数:D=a*p﹣a(是负a次⽅)4、替代效应指实际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
5、收⼊效应指货币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
6、供给指⼚商在某⼀特定时期内,在每⼀价格⽔平时愿意⽽且能够购买供应的商品量。
7、供给定理指在假定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研究商品本⾝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8、供给函数(输⼊符号有困难,请去书上查找)9、均衡价格指⼀种商品需求与供给相等时的价格。
10、⽀持价格指政府为扶植某⼀⾏业的⽣产⽽规定的该⾏业产品的最低价格。
11、限制价格指政府为限制某些⽣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规定的这些产品最⾼价。
第三章弹性理论1、需求的价格弹性⼜称需求弹性,指价格变动的⽐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率。
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1、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缺乏的。
2、时机本钱:指把某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大利益。
〔或者: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的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又或者:生产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时机本钱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一样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3、生产可能性曲线:指在资源和技术既定的条件下,生产两种产品的所有最大可能产量组合点的轨迹。
又称生产可能性边界或生产转换线。
4、西方经济学:是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稀缺资源有效配置与利用的科学。
5、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6、需求曲线:是根据需求表画出的,表示某种商品价格与需求关系的曲线,它向右下方倾斜。
7、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供给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8、供给曲线:根据供给表画出的,表示某种商品价格与供给量关系的曲线,它由右上方倾斜。
9、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或者说是商品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10、均衡数量:指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商品供给量与需求量,此时的供给数量恰好等于需求数量。
11、市场均衡:在市场交易中,当生产者愿意出卖的价格和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以及生产者愿意供给的数量和消费者愿意买进的数量恰好相等时,市场到达均衡状态,称为市场均衡。
12、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13、支持价格:是政府治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
14、限制价格:是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而规定的这些产品的最高价格。
15、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置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16、生产者剩余: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承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承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生产理论
名词解释:
生产要素:指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包括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
生产函数:指在技术水平不变有条件下,生产过程中投入各种生产要素的一定数量与其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Q=f(L,K)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量后,所提供的产量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
边际技术替代率:指在保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下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等成本曲线:指在厂商的成本和生产要素的价格既定条件下,厂商可以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不同数量最大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简答题:
一、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1、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向右上方倾斜,后向右下方倾斜的。
2、当边际产量大于0时,总产量是递增的;当边际产量小于0
时,总产量是递减的;当边际产量等于0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值。
3、平均产量是总产量曲线上任何一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
4、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递增;当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递减;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
二、等产量曲线的含义与特征。
答: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特征:1、等产量曲线是一条负斜率的曲线。
2、一个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曲线。
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曲线表示的产量越大。
3、一个平面图中的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都不能相交。
4、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
注:三种常用的生产函数:
一、线性生产函数Q=a0+aL+bK
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Q=ALαKβ
三、齐次生产函数:如果一个生产函数的每一种投入要素都增
加λ(λ>1)倍,引起产量增加λn倍,则称此生产函数为齐次生产函数。
f(λL,λk)= λf(L,K)
规模报酬:指所有生产要素的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
的关系。
规模报酬变化通常是指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引起的产量变化,这属于长期生产理论。
递增:产量增长率快于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增长率。
αQ=f(λL,λK)则α>λ
递减:产量增长率慢于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增长率。
αQ=f(λL,λK)则α<λ
固定:产量增长率等于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增长率。
αQ=f(λL,λK)则α=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