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画地学书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10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1清平乐·春晚原文、翻译及赏析(王安国)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

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

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宋代·王安国《清平乐·春晚》译文怎么都无法将春天留住,白白地让黄莺唱个不停。

昨夜一场风雨的侵凌,让这满地都是脏污的凋落残花。

小怜姑娘刚刚弹起琵琶,拂晓她思绪万千萦绕天庭。

随风飘扬的杨絮是那样的自由自在,可始终不肯飞入那权贵人家的画堂朱户。

注释清平乐(yuè):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

宫锦:宫廷监制并特有的锦缎。

这里喻指落花。

“满地”“昨夜”二句:应作倒装理解。

小怜:北齐后主淑妃冯小怜,善弹琵琶。

这里借指弹琵琶的歌女。

杨花:一作“梨花”。

赏析此词上片以倒装句式描绘暮春萧条的景色,抒写的花的春的宵意,表达了作者慨叹美好年华逝去的惆怅宵怀;下片抒写暮春伤逝念远的幽怨,以暮春纷飞的杨花不肯飞入权贵人家的人堂朱户,表达了作者不亲权贵的品就。

全词宵景交融,清新婉丽,曲折多致,笔法精妙,堪称伤春词中的佳作。

古来伤春愁秋的诗词多得不可胜数。

这类被人嚼烂了的题材,却是历代不乏佳篇,非但不使人来到老一套,相反,永远有新鲜之来。

王安国这首《清平乐》就是这样的好词。

词题为《春晚》,顾名思义是写残春景象。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

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作者一起笔就写由于“昨夜雨疏风骤”,南园已满地残红了。

词人面对这万花凋谢的景象,自然不胜伤来。

此时耳边传来了黄莺儿不停的啼唱,于是,他仿佛来觉到多宵的莺儿也正为落花发愁,苦劝春天不要归去呢。

古诗范文正公文集序翻译赏析

古诗范文正公文集序翻译赏析

古诗范文正公文集序翻译赏析文言文《范文正公文集序》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

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

”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佑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

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

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

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

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

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

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

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

天下传诵。

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

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

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

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

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注释】①【翻译】庆历三年,我刚刚童年,进入乡校,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的老师看。

我从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文中的语句,我拿文中称颂的十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问先生,先生说:“小孩子知道这些有什么用?”我说:“(如果)他们是天子,(我)就不敢知道;如果(他们)也是普通的人,我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们!”先生认为我说的话奇特,把这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我们,并且说:“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是人中豪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11月底考试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11月底考试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11月底考试试题及答案(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积累与运用(3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高邈.(miǎo) 锡箔.(bó) 嘹.亮(liáo ) 咄.咄逼人(duō)B. 憔.悴(jiáo) 匿.笑(nì) 皂荚.树(jiá) 人迹罕.至(hǎn)C. 菜畦.(qí) 油蛉.(líng) 莅.临(wèi)淅.淅沥沥(xī)D. 企.盼(qǐ) 蝉蜕.(tuò) 争执.(zhí)呼朋引伴.(bà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 ) (3分)A. 沐浴疲倦不堪自做主张小心翼翼B. 分歧水波粼起自相矛盾蛛丝马迹C. 急躁海人不倦翻来复去恍然大悟D. 诀别个得其所朝朝暮暮油然而生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3分)A综阳初中的选择,无外乎公立学校和民办学校两大类,它们的人学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B.绵柔型白酒只是推述口感特点,它和任一香型白酒不能混为一...谈.。

C.每年春天达州市通川区北外镇环凤路产业园区千亩李花竞相开放,一眼望去,尽是花的海洋,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密密麻麻、层层叠叠,花团锦簇....。

D.自贡被称为千年盐都、恐龙之乡和南国灯城,这些美誉听名字就能不求甚解....。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①运动是改善一个人生活状态的最好方式。

②常年坚持运动,不仅可以让你保持良好体魄和体能,也能让你拥有较好的身材和体格。

③运动未必要去健身场所,哪怕忙得没有时间进行系统运动的人,也可以在平日里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做一些简单的锻炼。

④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应根据自身条件合理选择适当的训练方式,切忌运动不要过猛。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当仁不让”等。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古文翻译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古文翻译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古文翻译、日积月累翻译赏析、阅读链接翻译第 1 单元古诗词、日积月累、阅读链接翻译第 3 课(1 )宿建德江作者:孟浩然( 唐)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 划动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中沙洲旁,日落黄昏时分更增添了游子的愁思。

茫茫旷野里低垂的天幕好像比树还低,江水清澈,映照得那轮明月仿佛与人更亲近。

(2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作者:苏轼( ( 宋)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译文: 像泼洒的墨汁般翻滚的乌云尚未遮住山峦,白花花的雨点便似珍珠一样乱纷纷地跳上船。

卷地而来的一阵大风忽然把云和雨吹散了,望湖楼下的西湖碧波如镜,水天一色。

(3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辛弃疾( 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 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的喜鹊。

半夜清风习习,有蝉在不时地鸣叫。

空气中散发着稻花的香气,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

天空中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土地庙附近的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过了小溪上的石桥再转个弯儿,突然出现在眼前。

第一单元日积月累过故人庄作者:孟浩然((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译文】老朋友准备好了黄米饭和鸡肉,邀请我到他的农舍做客。

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小村子,村子四周青山横斜。

打开窗子,面对的是打谷场和菜园;端起酒杯,畅谈着今年庄稼的长势。

等到重阳节,我还要再来与你欣赏菊花。

【赏析】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和农家的劳动生活,真切地抒发了朋友间的情谊,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隐逸之情。

《丁香结》阅读链接(1 )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译文】: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丁香也郁结未解,它们同时向着春风各自忧愁。

北京版小学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专项练习

北京版小学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专项练习

北京版小学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小古文阅读训练。

王蓝田性急。

尝食鸡子,以箸(zhù)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

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jī)齿蹍(niǎn)之,又不得。

瞋(chēn)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niè)破即吐之。

注释:(1)鸡子:鸡蛋。

(2)箸:筷子。

(3)屐:古人穿的一种木制鞋,鞋底由木齿支撑。

(4)瞋:同'嗔',发怒。

(5)蹍:踏,踩。

[1]本文主人公是______,他是一个___________的人,文章主要是通过对他的______描写来体现这一特点的,相关的字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请写出你对下列几个字词的理解。

食:_____ 掷:_______ 复:______ 啮(niè)破:_______[3]请写出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

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niǎn)之,又不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课外阅读。

欧阳公①四岁而孤②,家贫无资③。

太夫人④以⑤荻⑥画地,教以书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⑧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②孤:幼年丧父。

③资:财务,钱财。

④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

⑤以:用……办法。

⑥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

⑦书:写。

⑧闾(lǘ)里:街坊,乡里。

[1]结合语境和注释,理解下列加点字的含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孤:幼年丧父。

资:财务,钱财。

B.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以:用……办法。

以:原因。

C.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古诗石鼓歌·冬十二月岁辛丑翻译赏析

古诗石鼓歌·冬十二月岁辛丑翻译赏析

古诗石鼓歌·冬十二月岁辛丑翻译赏析《石鼓歌·冬十二月岁辛丑》作者为唐朝诗人苏轼。

其古诗全文如下:冬十二月岁辛丑,我初从政见鲁叟。

旧闻石鼓今见之,文字郁律蛟蛇走。

细观初以指画肚,欲读嗟如钳在口。

韩公好古生已迟,我今况又百年后!强寻偏旁推点画,时得一二遗八九。

我车既攻马亦同,其鱼惟鲔贯之柳。

古器纵横犹识鼎,众星错落仅名斗。

模糊半已隐瘢胝,诘曲犹能辨跟肘。

娟娟缺月隐云雾,濯濯嘉禾秀稂莠。

漂流百战偶然存,独立千载谁与友?上追轩颉相唯诺,下揖冰斯同鷇鹁。

忆昔周宣歌鸿雁,当时籀史变蝌蚪。

厌乱人方思圣贤,中兴天为生耆耇。

东征徐虏阚虓虎,北伐犬戎随指嗾。

象胥杂沓贡狼鹿,方召联翩赐圭卣。

遂因鼓鼙思将帅,岂为考击烦蒙瞍。

何人作颂比崧高,万古斯文齐岣嵝。

勋劳至大不矜伐,文武未远犹忠厚。

欲寻年岁无甲乙,岂有文字谁记某。

自从周衰更七国,竟使秦人有九有。

扫埽诗书诵法律,投弃俎豆陈鞭杻。

当年何人佐祖龙?上蔡公子牵黄狗。

登山刻石颂功烈,后者无继前无偶。

皆云皇帝巡四国,烹灭强暴救黔首。

六经既已委灰尘,此鼓亦当随击掊。

传闻九鼎沦泗上,欲使万夫沉水取。

暴君纵欲穷人力,神物义不污秦垢。

是时石鼓何处避?无乃天工令鬼守。

兴亡百变物自闲,富贵一朝名不朽。

细思物理坐叹息,人生安得如汝寿。

【前言】《石鼓歌》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是《凤翔八观》的第一首。

此诗分五段。

第一段四句,点出见到石鼓文的时间和地点。

第二段十八句,写所见石鼓文的情状,作者历叙辫认过程,先叙难认、难读,次叙经仔细推寻,再叙其徐部分残缺难于辨认。

第三段十六句,追叙石鼓原委,认为是周宣王时器物,又叙石鼓文乃歌颂其功德而作。

第四段十八句首揭秦暴政,次刺秦始皇刻石纪己功,以此为衬,说明石鼓“勋大不伐”,义不受秦污,从而赞颂其高洁,而这正是此段主旨。

末四句为末段,写由于石鼓独存而引发的思考,探讨“物理”,其中最突出的是朝代兴亡的道理。

此诗结构严谨,气逸笔健,波澜迭起,篇末余味不尽。

精选初中古诗词翻译及赏析

精选初中古诗词翻译及赏析

【导语】古诗词以其最浓缩的情感、最醉⼈的意境在⽂学宝库中熠熠⽣辉。

欣赏前⼈留给我们的诗词瑰宝,是⼀种⽂学熏陶。

下⾯是⽆忧考分享的精选初中古诗词翻译及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篇⼀】精选初中古诗词翻译及赏析 过零丁洋 ⽂天祥〔宋代〕 ⾟苦遭逢起⼀经,⼲⼽寥落四周星。

⼭河破碎风飘絮,⾝世浮沉⾬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叹零丁。

⼈⽣⾃古谁⽆死?留取丹⼼照汗青。

译⽂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仕历尽千⾟万苦,如今战⽕消歇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

国家危在旦⼣似那狂风中的柳絮,⾃⼰⼀⽣的坎坷如⾬中浮萍,漂泊⽆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陷元虏⾃此孤苦⽆依。

⾃古以来,⼈终不免⼀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赏析 这是⼀⾸永垂千古的述志诗。

诗的开头,回顾⾝世。

意在暗⽰⾃⼰是久经磨炼,⽆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所畏惧。

接着追述战⽃⽣涯: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我度过了四年。

把个⼈命运和国家兴亡联系在⼀起了。

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两个⽅⾯,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

这⼀联对仗⼯整,⽐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的遭遇。

国家民族的灾难,个⼈坎坷的经历,万般痛苦煎熬着诗⼈的情怀,使其⾔辞倍增凄楚。

五六句喟叹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诗⼈因国家覆灭和⼰遭危难⽽颤栗的痛苦⼼灵。

结尾两句以磅礴的⽓势收敛全篇,写出了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意思是,⾃古以来,⼈⽣哪有不死的呢?只要能留得这颗爱国忠⼼照耀在史册上就⾏了。

这句千古传诵的名⾔,是诗⼈⽤⾃⼰的鲜⾎和⽣命谱写的⼀曲理想⼈⽣的赞歌。

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贯长虹,确是⼀⾸动天地、泣⿁神的伟⼤爱国主义诗篇。

【篇⼆】精选初中古诗词翻译及赏析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宋代〕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留意。

四⾯边声连⾓起,千嶂⾥,长烟落⽇孤城闭。

浊酒⼀杯家万⾥,燕然未勒归⽆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不寐,将军⽩发征夫泪。

古诗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翻译赏析

古诗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翻译赏析

古诗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翻译赏析《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作者为当代文学家毛泽东。

其古诗全文如下:云开衡岳积阴止,天马凤凰春树里。

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

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

洞庭湘水涨连天,艟艨巨舰直东指。

无端散出一天愁,幸被东风吹万里。

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

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从君理。

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

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余子。

平浪宫前友谊多,崇明对马衣带水。

东瀛濯剑有书还,我返自崖君去矣。

【前言】《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毛泽东于1918年4月送别罗章龙(纵宇一郎为其化名)东赴日本时所作七言古诗。

全诗以叙述友情为主,表达了作者学生时代就探索人生、追求真理的伟大抱负。

立意高远,用词、用典平实准确。

这首诗最早发表在1979年《党史研究资料》。

【注释】⑴七古:七言古诗。

每句七个字,句数不限,偶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不像七律那样讲究平仄对仗。

⑵纵宇一郎东行:纵宇一郎,罗章龙在一九一五年同毛泽东初次通信时,就已用过的化名。

一九一八年四月,罗去日本临行orG前,新民学会在长沙北门外的平浪宫聚餐,为他饯行。

毛泽东用“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写了这首诗送行。

时间约在这年初夏。

罗到上海恰好碰上五月七日(一九一五年日本政府向袁世凯政府提出最后通牒的日子,限期要袁答复承认日本旨在独占中国的“二十一条”),当时日本政府警察侮辱、殴打中国的爱国留学生,迫使他们回国。

罗因此没有去日本。

罗章龙(一八九六——一九九五),湖南浏阳人。

一九二一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三一年被开除出党。

后历任河南大学、西北联合大学、湖南大学等校教授。

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

⑶天马凤凰:指岳麓山东南、湘江之西的两座毗邻的小山。

⑷屈贾:战国时楚国屈原,汉代贾谊,皆极有才华。

屈,指屈原。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

战国楚人。

初辅佐楚怀王,任左徒、三闾大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画地学书翻译赏析
文言文《画地学书》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

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

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及冠,嶷然有声。

后,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

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

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注释】1母郑:母亲郑氏。

2守节自誓:自己下决心不改嫁。

3诲:教导,训导。

4荻:与芦苇同类,这里指荻杆。

5辄(zhé):立即,就。

6冠:指成人。

7嶷(nì)然有声:人品超群而享有声誉。

声:声誉。

8及:到……的时候。

9天资刚劲:生性刚直。

10机阱:设置机弩的陷阱。

这里比喻陷害人的圈套。

11画地学书,书:书法,书写。

12再三:一次又一次,多次。

13虽:即使。

14书:书法。

【翻译】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四岁时父亲去世了,母亲郑氏下决心不改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

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用荻杆在地上练习写字。

欧阳修幼年时天资聪颖,悟性超过常人,读过的书当即就能背诵。

等到成年时,人品超群而享有声誉。

欧阳修在滁州任职,自号为醉翁,晚年更改为六一居士。

他生性刚直,见义勇为,即使有陷害人的圈套在前面,都一直前往即使身受伤害都不回头。

即使多次被贬官放逐,他的志向也没有改变。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