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全面精致版)

合集下载

古代文学3(宋元文学)期末复习

古代文学3(宋元文学)期末复习

古代文学3(宋元文学)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晚唐体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的诗风所写的诗。

由于宋入常常把贾、姚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

代表诗人“九僧”,内容大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上特别重视五律,晚唐体的诗人大多学习贾岛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写景精细,字句精炼。

潘阆、魏野、林逋等隐士一方面模仿贾岛的字句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颇有白体诗平易流畅的倾向。

2.西昆体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是以杨亿编撰的《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

诗人中成就较高的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

此类诗的题材一是咏史怀古,如《汉武》;二是咏物,如《鹤》;三是描写流连光景的生活内容,如《别墅》。

且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但缺乏李诗蕴涵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所以往往徒得其华丽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和生活气息。

3.苏门四学士苏轼十分重视发现和培养文学人才,当时有许多青年作家围绕在他周围,其中成就较大的有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和秦观,合称“苏门四学士”,最先将此四人并称加以宣传即苏轼本人。

他说:“如黄庭坚鲁直、晁补之无咎、秦观太虚、张耒文潜之流,皆世未之知,而轼独先知。

”但不意味着他们苏轼可以统称为一个文学流派。

实际上他们造诣各异,受苏轼影响的程度有差别,文学风格也大不相同。

另,苏门四学士又和陈师道、李廌合称苏门六君子。

4.江西诗派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并尊黄庭坚为师派之祖,下列25人。

江西诗派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

到了宋末方回因为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就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

该流派崇尚黄庭坚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说。

且诗派成员大多受黄庭坚的影响,作诗风格以吟咏书斋生活为主,重视文字的推敲技巧,讲究用典,生新瘦硬。

复习资料宋元

复习资料宋元

复习资料宋元第三部分宋元文学试题题库简答题1.简述诗与词的区别 2.简述词与散曲的异同3.简述杂剧与南戏在形式上的区别 4.简述话本的结构5.简述话本在中国小说史中的作用与地位 6.简述柳永对词文学发展的贡献7.简述秦观词的风格与特色 8.简述贺铸词的风格与特色 9.简述周邦彦对词发展的影响 10.简述张元干在词史上的地位 11.简述姜夔词的风格与影响 12.简述吴文英词的风格13.简述柳永《雨霖铃》的抒情特色 14.简述柳永《望海潮》的白描特色 15.简述苏轼《水调歌头·中秋》的旷达风格 16.简述李清照《声声慢》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17.简述欧阳修诗文革新运动的主张 18.简述“江西诗派”的主张与特点 19.简述《西厢记》的主题及其表达 20.简述《错斩崔宁》的结构特色21.简述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主题的表达22.简述《琵琶记》中赵五娘的形象四、论述题1.宋代散文兴盛的原因 2.欧阳修对宋代文学的影响3.欧阳修“诗文革新”对文学的影响 4.分析《秋声赋》5.苏东坡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6.分析《前赤壁赋》 7.豪放派形成的原因8.陆游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与影响19.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10.辛弃疾在词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11.元好问在文学史上的成就与影响 12.杂剧之所以成型、成熟于元代的原因 13.关汉卿的戏曲成就及影响 14.王实甫的戏曲成就及影响15.王实甫《西厢记》的成书过程及艺术特色 16.戏曲的形成过程17.话本的形成及其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2(附:宋元文学试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答案1.西昆体:宋初馆阁文士杨亿、钱惟演、刘筠大倡吟和风习,所吟编为《西昆酬唱集》,因得名。

风格师法李商隐,词采华丽而少实质内容。

因是高官文人,故多影响。

2.晚唐体:宋初寇准、林逋等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得流派。

有清丽、质朴的风韵。

3.香山派:又称“白体诗派”,以五代入宋的李昉、徐铉等人为代表,有闲适风格。

宋元古代文学期末复习资料(精美版)

宋元古代文学期末复习资料(精美版)

年诗作。

律体绝句最精工,唐人风味,深含禅意①以共取胜。

造语用字,间不容发,浑然天成。

②才学取胜。

善于用典,对仗出处相同。

③将议论入诗发展到绝句等短制之中,使见解警策、形象生动的议论诗、哲理诗得到进一步的定型和发展。

④咏政诗体现一个政治家的思想。

不仅以诗人的角度写现实问题和民生疾苦,而是以一个政治家的眼光探寻社会根源、政治出路⑤咏古诗往往借古之幽情,表现自己卓然特立的胸襟及超人意识和疑古精神,有些诗还利用借古喻今的手法直接服务于变法。

⑥咏怀诗大多写其胸襟抱负及出处进退之间的矛盾心态,感情真挚,格韵高远,既有政治家的风度,又有诗人的气质。

4、晏欧词的特点:(1)从词的形式看:大部分是小令,或近乎小令的中调。

(2)从词的内容看:写的大多数是男女相思、伤春伤别的思想情感。

(3)从词的艺术看:风格柔婉、含蓄蕴藉、措辞闲雅,很少用直写和铺叙的手法。

5、柳永词的特点:(1)柳永大力并成功发展慢词,增加词的表现容量,扩大词的表现力,是柳永对词体艺术手法发展最重要的贡献。

这使他成为词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2)填慢词运用铺陈和铺叙的手法,加强“赋比兴”的表现手法(3)善于将叙事、描写、抒情、写景融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表达,也是他善于铺叙的又一重要表现4)善于细节描写,细腻地描叙景物、心理、动作等5)讲究音调和格律。

通过采纳市井新声、扩充小令、自度曲和改造旧曲等手段,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慢词的音乐美(6)提倡并力行的雅俗结合的表现手法,极大地丰富了词的表现力。

柳永的贡献1)继承民间传统,主要表现在师法渊源、创作态度和社会影响上。

①他既以文人身份写词,又有意识地多与民间保持紧密联系,继承民间词的传统。

②他善于采纳市井新声,极大扩展了词的影响范围。

如《定风波》中的“镇相随,莫抛躲”,就是当时的俗语。

2)内容题材的开拓3)①在描写享乐与风情传统题材时,柳永把以晏殊为代表的专写达官贵人的天地转向青楼市井,更具有市民文艺的色彩。

如:针线闲拈伴伊坐。

宋元文学复习大纲

宋元文学复习大纲

1、宋初诗坛最早流行应答酬唱、浅切易晓的“白乐天体”,代表人物有徐铉、李昉等。

2、晚唐体尊崇的对象实际是贾岛、姚合。

代表作家是林逋。

3、林逋,称梅妻鹤子,有《林和靖诗集》。

《山园小梅》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4、宋初最早提倡儒学复古和文体复古的代表人物是柳开,有《柳河东集》。

5、王禹偁是宋初创作实绩最为丰厚的诗人,也是开创宋诗中学习杜甫的风气的人,“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乐天:白居易,子美:杜甫)。

6、北宋时期以专工令词而且以词名世的第一人是晏殊。

7、石介在主讲太学期间,片面强调文体复古,鼓励了古文中险怪奇涩的“太学体”的形成。

8、宋初“西昆体”是以杨亿所编的《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

9、梅尧臣、苏舜钦与欧阳修共同倡导诗文革新。

梅尧臣,世称宛陵先生,有《宛陵先生文集》。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诗句是自梅尧臣的诗歌《东溪》。

10、宋初诗歌三体是白体、西昆体、晚唐体。

11、王安石写有不少咏史诗,也以议论见长。

著名的《明妃曲》二首,借歌咏王昭君和亲之事,隐约表达了封建臣子明知“君恩”不可恃、但又不得不寄希望于此的复杂感情。

12、明初,采录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八家之文,编为《八先生文集》。

茅坤又取此八家编成《唐宋八大家文钞》,影响很大,“唐宋八大家”之说遂定型。

13、前人比较二苏文章,认为“大苏文一泻千里,小苏文一波三折”(大苏:苏轼,小苏:苏辙)14、晏殊,词集名《珠玉词》。

其词作是一种极端贵族化的审美趣味。

王国维《人间词话》曾说“昨夜西风凋碧树”三句似“诗人之忧生”,又以之比喻“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的“第一境”。

15、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有《欧阳文忠公集》。

他的《六一诗话》是最早的诗话。

提出“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诗歌理论16、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词集《小山词》17、柳永《乐章集》中的慢词已超过二分之一。

中国文学史(宋、元复习资料)

中国文学史(宋、元复习资料)

中国文学史(宋代、元代文学)一、名词解释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它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其诗人中成就较高的只有杨亿、刘筠、钱惟演三人。

它是晚唐五代诗风的沿续。

西昆体诗人专门模仿李商隐诗的艺术外貌,但缺乏李诗蕴涵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所以往往徒得其华丽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

江西诗派: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自发有组织的,有理论宗旨的诗歌流派。

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并尊黄庭坚为师派之祖,下列陈师道等二十五人。

江西诗派的创作主张及特色是:重视句法、喜用拗句;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风格生新瘦硬.但兼有浏亮芊绵。

江湖诗派:南宋后期,书商陈起刊行的《江湖集》中所录诗人大部分或为布衣,或为下层官吏,也有许多江湖谒客,他们身份卑微,以江湖习气标榜,因而被统称为江湖诗派。

江湖诗人大多数对于国事政治不甚关心,但也不甘于清贫寂寞的隐逸生活。

江湖诗人中成就较大的是戴复古和刘克庄。

词: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慢词:是依慢调填写的词,字句较多。

小令:指词的短小者,小令也指散曲体式之一,一般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

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戏曲形式。

主要特点是:由“四折一楔子”构成。

南戏:是北宋末期至明嘉靖末期,由最初的“温州杂剧”流布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各地,繁衍而成的性质相类的民族间艺术的总称,亦称南词。

南戏是我国最早成熟的戏曲形式,它用南方方音演唱,音乐采取不太严格的曲牌联套体,主要角色是生、旦、净、丑等,各种角色都可歌唱,形式比较自由。

散曲:在元代,散曲一般称为乐府或词,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形式。

豪放词派:是我国古代词人的两大流派之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复习资料宋代文学第一讲宋代文学概说一、宋代政治文化及其对诗文的影响(一)科举考试门路的拓宽,文官政治的繁盛,政治、道德成为了文人作品中远胜前代的重要主题(二)四大书院及太学教育的发达,使得学术研讨交流、政治群体的声气相求与文学创作的学术化痕迹、政治取向的大张旗鼓成为趋势。

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即石鼓,朱熹)、嵩阳书院(二程)应天府书院(即睢阳,晏殊)(三)印刷业特别是刻书业的繁盛,既使得文学作品便于广为传播和学习模仿,同时,也为宋代文学的复古思潮打开方便之门(四)宋代政治上的四大特点:一是冗官、冗兵、冗费成为宋政治的最大弊端。

二是宋代的内忧外患最多、最长、也最严重。

三是党争与派系倾轧始终不断。

四是高度重视文治、重用文人,即所谓文官政治。

二、宋代思想状况与宋人思想修养、精神风貌对文学的影响。

(一)宋代的社会思想一是新儒学和理学的兴起和繁荣。

二是佛教思想,特别是禅宗广为流传。

三是传统的老庄思想仍很流行。

(二)宋代作家的性格和审美情趣1、“内省而广大”(《荀子·修身》:“内省而外物轻矣”“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

)2、“先天下之忧而忧”(《岳阳楼记》)3、信奉“立朝大节”(宋赵昚宗《经进东坡文集序》)4、雅俗共赏的审美情趣三、城市的繁荣与词、话本的兴盛(一)商业的发达(二)享乐的风尚(三)书肆、瓦子的活跃和大众娱乐的普及四、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及地位(一)分体文学成就及地位1、诗文这些传统的文学样式中,宋诗在唐诗的压力下另辟蹊径,成为诗歌发展史上的又一座丰碑;散文中无论古文、文赋都在承继中得到了变创和开新。

①宋调的基本特色: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以学问为诗,因而具有散文化、议论化、才学化的特点,与“唐音”相比显得筋骨强健、思想深邃:“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钱钟书《谈艺录》)②宋代散文特点:强烈的政治色彩;平易自然的文风;浓厚的文学色彩;审美与实用的兼容。

古代文学史宋元部分复习

古代文学史宋元部分复习

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1、白体:宋初文坛上的一个诗歌流派。

从学习白居易清平浅易的诗风而得名。

主要作家有李昉、徐铉、王禹偁等,而以王氏的成就最高,他的代表作有《对雪》、《感流亡》、《村行》等。

2、晚唐体:宋初模仿唐代贾岛。

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岛、姚合看成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

包括:一是专学贾岛、姚合的九僧诗;二是林逋等隐逸诗人。

惠崇《访杨云卿淮上别墅》、林逋《秋日西湖闲泛》。

3、西昆体: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它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代表人物杨亿、刘筠、钱惟演。

他们主要学习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近体律诗,夸大了李诗的形式美,注重对偶,喜欢用典,追求华艳,在内容上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总体来说,西昆体形式精美,内容空洞。

杨亿《武夷新集》。

5、江西诗派:北宋末年,南宋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黄、陈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

到了宋末,方回因为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就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诗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

改诗派重视句法、喜用拗句;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

代表作家作品有黄庭坚《寄黄几复》、陈诗道《别三子》。

6、诚斋体:南宋中期杨万里的诗歌风格,因杨万里号诚斋,故名。

其主要风格特征是活泼自然,饶有谐趣,如《晓行望云山》和《小池》其特点是①富有幽默诙谐的风格②丰富新颖的想象③自然活泼的语言。

7、“话本”:以口传故事为蓝本的文字记录本,及受说话体式影响而衍生的其他故事文本等,后世统称为“话本”,有小说、讲史、讲经,合声(生)四类。

体制:入话诗、头回故事、正话、煞尾,代表作《碾玉观音》《错斩崔宁》《西湖三塔记》《三现身包龙图断冤》《简帖和尚》8、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

宋元文学 考试复习资料

宋元文学 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宋初文学1、宋初的散文和复古思潮 A王禹偁——文学天幕上的孤星。

在诗歌创造上,推崇杜白,被人看作是最重要的白体诗人,早年多为闲适诗,晚年多为讽喻诗,继承和发扬了杜甫“三吏三别”与白居易《秦中吟》的风格,其诗同散文一样,语言平易流畅,风格简雅古淡。

他在创作中努力实践白居易“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

B文学主张王禹偁是宋初作家中成就较高者,他在诗、文两方面的创作都较为突出,促进了宋初诗风、文风的变革。

宋初诗派林立,但主要是“白体”、“西昆体”、“晚唐体”三家。

王禹偁属“白体”。

清人吴之振评价“元之独开有宋风气”(初写闲适唱和之作,后重讽喻之作,写现实诗篇。

)文章多用排比,音调优美,富于诗味。

《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2、白体诗的代表人物:“白体”是北宋人的说法,指宋初诗坛流行的学白居易的诗。

“白体”诗的特征是“顺熟”、“容易”、“浅切”。

北宋人所谓学“白体”,其含义主要有三层。

:一是学白居易作唱和诗,切磋诗艺,休闲解颐。

二效白诗浅切随意,不求典实的作法。

三效其旷放达观、乐天知足的生活态度,以及借诗谈佛、道义理。

Desert:宋初学白诗之风始于太宗朝而盛于真宗朝,至仁宗朝前期余波尚存,后来“西昆体”渐成诗坛主流,“白体”遂寝。

白体诗人即李昉、徐铉、王禹偁、王奇。

3、宋初的晚唐体诗人“晚唐体”诗人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九僧”诗人,由于宋人常把贾、姚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

晚唐体诗人群体一:白体诗专学贾岛,姚合的九僧诗,继承贾岛、姚合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

群体二:是林逋、潘阆、魏野等隐逸之士,其中林逋最为有名。

(这一群诗人的作风稍异于九僧,他们一方面模仿贾岛的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颇有白体诗平易流畅的倾向,而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也比“九僧”诗稍为充实一些。

)晚唐体的特征:1创作重视锻炼苦吟,以刻意造字为能事;2在体例上,多用近体而少古体 3“捐书以为诗”,和“资书以为诗”的江西派对抗;4题材偏窄,观察细致;5诗风清瘦林逋诗的主要内容是吟咏湖山胜景和抒写隐居不仕、孤芳自赏的心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史复习1宋初三体:一以当时的一些达官贵人如徐铉、李昉等为代表,以白居易为师,诗风平易浅俗,是当时的主流诗歌,此为白体诗。

一以稍后的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代表,以李商隐为师,辞藻华丽,讲究用典,是白体之后的诗坛主流,此为西昆体。

一以魏野、林逋等隐士为代表,以贾岛、姚合为师,多用白描手法写隐逸生活,诗风清苦,此为晚唐体。

2白体宋初效法白居易的一批诗人。

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锴,徐铉,王禹偁。

他们的诗歌模仿元白,刘禹锡等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

这派诗人作诗不事雕琢,造语自然,常常率尔成章,追求抒情的率真,因而诗意较为显豁,缺点是意尽语浅,气弱格俗。

3晚唐体在太宗真宗朝,有一批所谓“晚唐派”诗人,大多是隐士或僧人,代表人物有寇准,九僧等。

这一派追踪贾岛姚合的诗风,多些清幽枯寂的隐居生涯。

诗境狭窄,偏爱五律,重中间二联,可以锤炼颈联,力求精警动人,但工巧有余,混成不足,甚者流为琐屑。

炼句不炼意,有句而无篇。

4西昆体因真宗朝杨亿《西昆酬唱集》得名。

因神话传说西方昆仑山上有藏书的“册府”,故以西昆代指秘阁。

代表人物有杨亿,钱惟演,刘筠。

他们倡导学习李商隐,力图以此矫正诗界平弱浅露之习。

起特点是寓意深邃,含蕴丰富,词章艳丽,用事精巧,对偶亲切。

5半山体王安石退居江宁后,诗风发生了重大变化,远离了政治、社会,多写山水自然形式上以绝句为主;讲究炼字、对仗;意境优美含蓄,韵味深永,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后人将他这一时期的诗风称为“半山体”。

代表作品:《泊船瓜洲》《北陂杏花》《出郊》6点铁成金、夺胎换骨这是黄庭坚的创作方法,就是对前人的作品加工改造,一是不改变前人作品的意思,但用新的语言来表达;一是袭用前人的语言,但表达的是新的意思。

7江西诗派江西诗派的得名始于北宋后期,宋徽宗初年,吕本中在其所作的《江西诗社宗派图》中首先提出了“江西诗社宗派”的名称。

他们所作诗歌的风格都是相同的,都遵循黄庭坚的诗歌风格,学习杜甫,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此时江西诗派正是定型,形成独具特色的诗歌流派。

8易安体这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种词风,因她号易安而得名。

其具体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情感真实动人。

真实地袒露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大胆而又真切。

第二,语言浅显自然,却又韵味无穷。

第三,情感表现形象具体而富有美感。

9中兴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指南宋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四人。

因宋室南渡中兴,故名。

陆游多爱国诗篇,充满慷慨昂扬,为国立功的壮志和以身报国的牺牲精神,也反映了民生疾苦,描写了自然山水和日常生活;他的诗以现实主义为主,也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杨万里的诗主要是写景,想象丰富,描写生动风趣,语言通俗活泼,独具一格。

范成大的诗题材广泛,以田园诗最为突出,语言自然清新,风格温润委婉,只有少数作品风格峭拔。

尤袤在当时也是著名的诗人,但他未能自成一家,作品大都已经散佚。

10诚斋体指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诗风。

因其自号诚斋,故名。

杨万里写诗强调活法,主张师法自然,善于表现诙谐幽默的生活情趣,语言生动活泼,平易浅近,不避俚俗,与江西诗风有较大的差别。

11元诗四大家:元代诗人虞集、杨载、范椁、揭傒斯四人12四大南戏:指元末明初南戏中兴时出现的四部传奇作品:《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

13诸宫调所谓诸宫调,就是流行于宋金元时期的一种讲唱文学。

其形式是以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子连成短套,再以不同宫调的许多短套连缀成长篇,穿插说白,有说有唱,用以讲述长篇故事。

据传,其首创者是北宋末年的民间艺人孔三传。

《西厢记诸宫调》是现存唯一部完整的诸宫调作品。

1宋初三体白体诗人:学习对象:白居易代表人物:徐铉、李昉思想内容:多应酬唱和、流连光景的闲适之作艺术特点:风格浅切清雅缺陷:忽视了讽喻现实的精神,流易有余而深警不足王禹偁诗风:平易雅淡,浅切明畅,淡中有味结尾由他乡的村桥原树与家乡景色的相似,陡起思乡之愁,可以看出诗人是运用了以乐景写愁情的反衬手法。

诗中不念京师而念家园,暗示了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与失望,用笔极为含蓄。

晚唐体诗人:学习对象:贾岛、姚合代表人物:九僧、林逋、寇准思想内容:描写山林景色和隐逸生活艺术特点:风格清冷幽静、闲淡邃远,透出高洁超逸之气。

缺陷:题材范围狭窄,缺乏深刻的现实性境界偏于纤小。

西昆体诗人:学习对象:李商隐代表人物:杨亿、刘筠、钱惟演思想内容:怀古咏史、咏物、流连光景艺术特点:对仗工稳,用事深密,文字华美,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缺陷:思想内容贫乏,缺少真情实感和生活气息;艺术上专意模仿,徒具华丽形式而缺乏气韵。

宋诗的流变林逋《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赏析)“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疏落的梅枝,倒映水中,读者感受到的是摇曳的梅影,着笔处是水,而且是清浅明澈的水;缕缕幽香,在月下游动飘散,这里,月是黄昏淡淡的月色。

这样写,环境气氛,与梅花的姿态幽香显得十分融合,韵味卓然。

2、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其理论主张有哪些?诗、文(古文、赋、四六)的成就有哪些?《戏答元珍》宋代诗文革新运动:宋初三体内容上均离政治、社会较远,形式上多为近体诗。

宋仁宗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以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为代表的诗人,对诗歌进行了改革,将诗歌引入了新的方向。

他们的改革主要表现在多写古体诗,拉近诗歌与政治与社会的距离,在艺术上进行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等新的尝试。

理论主张:1、散文的功能:文章之“道”不仅仅局限于古圣贤之道,而应反映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2、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认为“道胜文至”,“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

承认“道”对文的决定作用,同时,认为文章的形式也是非常重要的。

3、主张语言平易流畅欧阳修诗文成就:诗歌创作:思想内容:1、以社会现实为题材的内容《食糟民》2、表现个人的生活经历或抒发个人的情怀《戏答元珍》3、对历史题材的吟咏《明妃曲和王介甫作》散文创作:政论散文:《五代史伶官传序》、《朋党论》、《与高司谏书》写景抒情散文:《秋声赋》、《醉翁亭记》叙事怀人散文:《苏氏文集序》《王彦章画像记》、《泷冈阡表》、《苏氏文集序》【戏答元珍】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啼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作品先是描写荒远山城的凄凉春景,接着抒发自己迁谪山乡的寂寞情怀及眷眷乡思,最后则自作宽慰之言,看似超脱,实是悲凉,表现出作者平静的表面下更深沉的痛苦。

作品写景清新自然,抒情一波三折且又真挚,寓意深刻,感人至深,充满了奋发向上的信念,耐人思索回味。

在写景抒情中蕴涵着更深一层的象征和寓意;在情感书写方面跌宕起落,章法谨严有序)3、王安石“半山体”的特点后期的诗歌(“半山体”或“王荆公体”)思想内容:描写山水自然艺术特点:形式上以绝句为主;讲究炼字、对仗;意境优美含蓄,韵味深永,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代表作品:《泊船瓜洲》《北陂杏花》《出郊》4、晏欧词的特点。

晏殊《浣溪沙》晏欧词的特点:①从词的形式看:大部分是小令,或近乎小令的中调。

②从词的内容看:写的大多数是男女相思、伤春伤别的思想情感。

③从词的艺术看:风格柔婉、含蓄蕴藉、措辞闲雅,很少用直写和铺叙的手法。

在宋代词史上,欧阳修是主动向民歌学习的第一人。

(世俗性的内容、通俗化的语言、“定格联章”的表现手法)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对时光迫促、生命有限的感悟 2.伤春 3.怀人 4.对历史发展规律、生活本质的思索5、北宋前期的两位诗人苏舜卿与梅尧臣。

(称为苏梅)P46-476、张先《天仙子》词作内容:以伤春伤别为主,写的多是“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

(“张三中”)艺术特点:第一,善于炼字(“张三影”)有云:“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堕飞絮无影’,世称诵之,谓之“张三影;第二,长调的运用;第三,词序的运用;第四,以赠别酬唱改变词娱宾遣兴的功能【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

伤流景。

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

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

人初静。

明日落红应满径。

7、柳永词的特点《雨霖铃》(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柳永对后来词人影响甚大。

)1.词作内容变“雅”为“俗”: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歌妓的情感与生活、羁旅行役之感、多方面展现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等,改变了晚唐五代文人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

(1)、表现男女爱情、离愁别恨。

《雨霖铃》《定风波》(2)、表现羁旅行役之苦。

《八声甘州》(3)、描写城市风光。

《望海潮》2、大量创制新的词调。

3、大力创作慢词,使慢词与小令平分秋色。

4、表现方法的变革,创造性地运用铺叙和白描手法。

5、善用时空转换叙事、布景、言情,自创出多重时空转换的结构方式。

6、语言表达方式上的革新。

雅词多从书面语汇中提练高雅绮丽的语言,而俗词则充分运用日常口语和俚语,生动活泼。

《雨霖铃》:(清)刘熙载《艺概》卷四:“词有点有染。

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

确实,“今宵”二句之所以被推为名句,不仅在于虚中有实,虚景实写,更因为以景“染”情、融情入景。

此词上片中的“执手相看泪眼”等语,确实浅近俚俗,近于秦楼楚馆之曲。

但下片虚实相间,情景相生,足以与其他著名的“雅词”相比,因此堪称俗不伤雅,雅不避俗。

8、苏轼对词的革新(“以诗为词”);《江城子》、《游金山寺》(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

)、《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对词的彻底改革(以诗为词):1、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主张“诗词一体”、“自是一家”。

2、内容上,以抒发个人的人生感受为主,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提高了词的境界。

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悼亡:《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报国雄心:《江城子》(密州出猎)仕途失意:《沁园春》(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田园生活:《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