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题专项练习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题专项练习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题专项练习

八年物理上册实验专项练习

1、如图4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 mm,物体的长度是

cm。图5所示,符合长度测量要求的是。(2)如图6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s。

2、2016年女子冰壶世锦赛的举行时间为3月19

日~27日。如图为用刻度尺测量冰壶的高度AB

如图乙所示,其高度为________cm。冰壶投掷出去

后继续往前运动,此时的冰壶相对于看台上的观众是__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3、如图是某住宅小区内的场景。

图中B是汽车限速标志,它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

按规定,汽车在小区内行驶100 m至少需要______s。行驶过程中,以汽车为参照物,标志牌是________的。

4、行驶中的卡车速度计指针如图所示时,车速为

__________km/h;按此速度匀速行驶360 km,所需时间为

________。

5、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实验原理是________。(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

工具有________。

(3)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做的目的

是________。

(4)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电子表的读数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的不同时刻,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6、如图10所示,用力敲响音叉,并用悬挂着的塑料球接触发

声的叉股,我们看到的现象

是,此现象

说,塑料球的作用是。

7、小华所在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水的沸腾,取了200 g的水加热,下表是他们记录的有关数据.

时间/

0123456789

min

水温

90929496979899999999

/℃

(1)加热前水的温度如图所示,把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水需要吸收的热量 (假设加热过程中水的质量不发生变化)(2)下图中,表示水沸腾的图是

(3)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水在沸腾时的特点

(4)小华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这段时问过长.如果要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则可行的一种方法是.

(5)试分析水的沸点不是100℃的可能原因(写出一种即可)

8、学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

(1)在使用温度计前,应该观察它的 ,认清它

的 。

(2)右图甲为某同学实验时测沸水温度的情形.他的错误之处

是 。

(3)该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研究水的沸腾。从点燃酒精灯加

热开始计时,当液体中有气泡上升时,每隔1min 记录水的温

度如下表所示:

该小组观察到

沸腾前和沸腾

时水中气泡上

升过程中的两

种况,如图

中A 、B 所

示,则图中 是水沸腾前的情况,图中 是水沸腾时的

情况。

②从记录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水沸点是,沸腾过程中温度

③记录数据可得出水的沸点低于水100℃,

原因

是。

④次实验中,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为了缩短实

验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9、如下图所示为锡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根据图

象可知:

(1)锡的熔点是___________℃,凝固点是

___________℃。

(2)BC段表示的是___________过程,这一过程要___________热,但温度___________。EF段表示的是___________过程,这一过程要___________热,温度___________。

(3)AB段锡所处的状态为___________,CD、DE段锡所处的状态为___________,EF段锡所处的状态为___________。

10、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1)试管内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

法正确的是_______(选填“A”、“B”或“C”),示数为________。(2)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

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

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

则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会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________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4)根据描绘的图线可知,该物质的熔点为________℃,该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________态;仔细观察图像发现,该物质熔化前(AB段)升温比熔化后(CD段)升温________ (选填“快”或“慢”)。

(5)图像中DE段是________过程。5.(6分)(2017·厦门期中)小雨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对冰加

热,根据

实验记录

分别绘制

了冰熔化时和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丁所示。请你回答:

(1)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

(2)在图丙中,________(选填“AB”“BC”或“CD”)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在第10min,烧杯里的物质处于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混合态”)。

(3)由图丁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这说明当时水面上方的气压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小明猜想GH段不是根据实验的测量数据画出

来的,是因为水沸腾时温度______(选

填“升高”“保持不变”或“降低”)。

11、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1)猜想与假设: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a.液体温度的高低;

b.液体________的大小;

c.液体上方________的快慢。(2)进行实验、收集证据(针对猜想a)

Ⅰ.取两块相同的玻璃板。

Ⅱ.在玻璃板上分别滴同样多的酒精,保持酒精的b、c两个条件相同。Ⅲ.用酒精灯对其中一个玻璃板加热。若干时间后,两玻璃板上剩下的酒精明显不同。

(3)分析与结论: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的高低________(选填“有

关”或“无关”)。

(4)本实验采用了一种很重要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是________法。

(5)若两玻璃板上滴的酒精不一样多,如图所示,对右侧玻璃板加热,发现右侧酒精多的玻璃板上酒精先没了,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出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的高低的关系。

12、下图甲,是小芳和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

置。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_的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

面镜,是为了。

(2)、选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关系;

(3)、该实验中,刻度尺的作用是:比较像与物到______ ___ 的关系;

(4)、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个光屏,则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 A 烛焰的像,这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像(填“虚”或“实”);实验时,小芳同学应在侧(选填“M”或“N”)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5)、如果使蜡烛A离玻璃板远一些,则它

所成像的大小__ _____;(选填“变

大”、“变小”或“不变”)

(6)、小芳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点A'、B'、C'与物点A、B、C对应的位置,如下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7)、点燃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蜡烛A,若小明同学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调整薄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图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是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的光路图。

(1)从图中可知:是界面,若这两种介质是玻璃和空气,

则空气在介面的。

入射角

α0°

15

°

30°45°60°

反射角0°1530°45°60°

(2)实验中发现,

折射光线、入射

光线和法线在

同一平面内,折

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上表

数据,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①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将同时发生 和 现象;

②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 (填:大于、等于、

小于)入射角,且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

③ 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 。

14、小鹏看到教学楼对面的玻璃幕墙把太阳光反射到教室里,他想:

光在反射时会遵循怎样的规律于是他利用

平面镜、白纸板、量角器和激光笔进行如图

所示的实验。(1)由图甲可以得出结论:

反射角 入射角。(2)如图乙将纸板NOF 向后折,纸板

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

。 β °

折射角γ 0° 11° ° ° °

(3)小鹏想利用上述器材和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继续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他将白纸板和平面镜互换位置,做了如图丙所示的实验,但是他无法确定像的位置,他应该用代

15.在“研究凸透镜成像条件”的实验中小利同学做此实验时得到的像如下图 a、b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光具座上有A、B、C三个位置用于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如图a),在放置上述三个器材时,应使它们的中心高

度。

(2)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 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是__________cm。

(3)图a中所观察到的像是像.(描述要完整)

(4)从图中的现象可知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的范围是 .

(5)利用凸透镜的这一成像原理可制成 .

(6)若在如图a中的情况下,再把蜡烛与透镜的距离增大10cm,则增大后所成的像

是像(描述要完整),根据这一成像原理可制成照相机.

(7)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清晰的像后,如果将透镜的下半部分遮住,我们将看到烛焰的(A.上半部分 B.

下半部分 C.全部,用代号填写)的像,像的亮度将

变。

(8)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如图 b所示,若要使烛焰成像在光屏中心,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填“上”、“下”)调节。

1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将蜡烛、焦距等于10 cm的凸透镜、光屏

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

(1)点燃蜡烛后,下列“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的操作,比较规范的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将三者分散排列,然后用目测的方法调节

B.将三者靠拢,然后用目测的方法调节

(2)把凸透镜固定在50 cm处,当烛焰离凸透镜20 cm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_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的烛焰的像,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向__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

(3)将蜡烛放在A点,光屏在B位置上,为了找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__

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上的像将会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将蜡烛放在C点,可观察到烛焰的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4)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如果透镜上有一只小虫在爬动,则光屏上的像的大小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像的明暗将________(选填“变亮”“变暗”或“不变”)。

(5)当蜡烛移动到距离凸透镜8 cm时,发现移动光屏观察不到像,小明由此得出“当物体距离凸透镜较近时,凸透镜不能成像”的结论,你认为这一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若结论正确,请说明理由;若结论不正确,接下来应如何验证你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

17、小永同学为了测量

永春老醋的密度,进行

以下实验:如图甲所

(1)把天平放在_______ 上,将游码移至零刻度处,然后调节___ ____ ,使天平横梁平衡。

(2)接下来进行以下3项操作:

A.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老醋的总质量m1;

B.将待测老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老醋的总质量m2;

C.将烧杯中老醋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老醋的体积V;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3)由图乙可知老醋的体积为_______㎝3,老醋的密度是_______g/㎝ 3 =_______㎏/m3。

18、某市油菜获得大面积的丰收,种植大

户王叔家长10m,宽8m的仓库中堆了1m

厚的菜籽,王叔请小燕帮他估算这些菜籽

质量。小燕将菜籽样品带到学校,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a.将托盘天平放到水平台上,把_________,再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b.在左右两盘中分别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纸,将菜籽倒入左盘中,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并使用游码,使天平平衡。结果如下图所示,菜籽质

量为_________g。

c.将菜籽全部倒入量筒中,轻敲量筒壁,使菜籽表面_________,读出体积为80cm3。

d.计算出菜籽密度为_________kg/m3,王叔家仓库菜籽的总质量为_________kg。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