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知识点总结
小升初成语运用知识点总结

小升初成语运用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1.成语的定义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字宝库中的瑰宝,它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词语形式,由若干汉字组成,具有独特的固定词序和特定的语义,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
2.成语的特点成语有着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古老性:成语源远流长,古老而有历史渊源。
(2)数量大:成语数量多,涉及各个领域,涵盖面广。
(3)地域性:成语大多具有地方特色,不同地域的成语有着各自的特点。
(4)语言规范性:成语具有独特的词语形式,语法结构规范、使用规范,要求使用者熟练掌握。
3.成语的分类成语根据其来源、意义、结构等方面可以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按出处分类:典故成语、历史成语、文学成语等;(2)按意义分类:褒义成语、贬义成语、中性成语等;(3)按结构分类:四字成语、六字成语、八字成语等。
二、成语的作用成语在汉语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义,对于文章的表达和语言的美化起着重要作用。
1.丰富文章内涵成语由于其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能够为文章增添深度和内涵,使得文章更加鲜活、生动。
2.提升文章文采正确运用成语能够让文章更加优美、动人,增添诗情画意,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提高文章的观赏性和感染力。
3.体现作者修养正确使用成语能够展现作者的见识和涵养,显示作者对于汉语言文化的熟悉程度和深厚底蕴,从而提高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三、成语的运用技巧正确运用成语需具备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成语运用技巧:1.恰如其分成语的运用要恰如其分,不能牵强附会,更不能滥用成语。
要根据上下文的需要来选择合适的成语,避免使用不当的成语造成语言的生硬和僵化。
2.注意搭配成语在运用时要注意搭配,避免出现逻辑不通或者语法错误的情况。
要善于根据上下文需要,选择与之相搭配的成语,使得语言更加通顺和自然。
3.巧妙运用在文章中巧妙运用成语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手段。
可以通过双关语、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来运用成语,使文章更加丰富多彩。
成语知识点总结(谦词敬辞)

成语知识点总结(谦词敬辞)一、谦词。
1. 愚。
- 释义:用于自称的谦辞,如“愚兄”(比自己年龄大的人对自己的谦称)、“愚见”(自己的见解)。
- 例句:愚见以为此事当从长计议。
2. 拙。
- 释义:拙作(自己的作品)、拙荆(自己的妻子)等。
“拙”表示自己的东西粗陋、不高明。
- 例句:这是拙作,还请您多多指教。
3. 敝。
- 释义:敝人(自己)、敝校(自己的学校)等。
有破旧、不好的意思,用于谦称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事物。
- 例句:敝校虽小,但学风严谨。
4. 家。
- 释义:家严(自己的父亲)、家慈(自己的母亲)、家兄(自己的哥哥)等。
用于对自己家人的谦称。
- 例句:家严近日身体欠佳。
5. 舍。
- 释义:舍弟(自己的弟弟)、舍妹(自己的妹妹)等。
用于对自己家里比自己小的家人的谦称。
- 例句:舍弟年幼无知,如有冒犯,请多包涵。
6. 小。
- 释义:小女(自己的女儿)、小儿(自己的儿子)等。
表示自己的晚辈。
- 例句:小女不才,让您见笑了。
7. 鄙。
- 释义:鄙人(自己)、鄙见(自己的看法)。
有浅陋的意思。
- 例句:鄙人学识浅薄,还望您不吝赐教。
二、敬辞。
1. 令。
- 释义:令尊(对方的父亲)、令堂(对方的母亲)、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等。
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
- 例句:令尊大人一向可好?2. 惠。
- 释义:惠顾(光临,多用于商家欢迎顾客)、惠存(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惠赠(对方赠予,是敬辞,区别于谦辞“馈赠”)。
- 例句:这是我的新书,请您惠存。
3. 垂。
- 释义:垂询(询问,多用于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垂爱(关爱,多用于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关爱)、垂念(挂念,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挂念)。
- 例句:感谢您的垂询,我一定如实回答。
4. 赐。
- 释义:赐教(给予指教)、赐复(请对方给予回复)等。
表示请求对方给予。
- 例句:还请您多多赐教。
5. 高。
- 释义:高见(高明的见解)、高足(称呼别人的学生)、高龄(用于询问老人的年龄,如“老人家高寿”)等。
九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成语

九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成语成语是汉语中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它们以简练的语言形式,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九年级语文学习中,我们掌握了许多重要的语文知识点,其中包括了许多常用的成语。
本文将对这些成语进行总结,并探讨它们的意义和应用。
成语一:无穷无尽成语解释:没有尽头,无法估量或预料。
故事背景:公元前667年,齐国国君齐庄公听说有一个没有尽头的东西,于是决定去探索。
他穿过山脉,越过河流,却发现自己仍旧无法看到其尽头。
庄公无法理解这个无尽的概念,感到困惑。
义理引申:形容事物无法估量、无法预料,或者某种连绵不绝、看不到尽头的状态。
例句: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的发现和发明源源不断,科学的边界似乎是无穷无尽的。
成语二:心旷神怡成语解释:心胸开阔,精神愉悦。
故事背景:战国时期,有位名叫柳下惠的哲学家。
他年轻时喜欢亲近大自然,常常到山中独处。
当他站在山巅,俯瞰群山和宽广的大地时,心情格外愉悦。
于是他就用“心旷神怡”来形容这种愉悦的心情。
义理引申:形容心胸宽广、精神愉悦的状态。
例句:在大自然中散步能够让人心旷神怡,放松压力,恢复身心健康。
成语三:不可救药成语解释:无法被挽救。
故事背景:汉朝时,荆轲为了暗杀秦王,假扮成医生,但被秦王识破。
秦王说:“即使你是医术高明,也是不能救你的命了。
”从此,人们用“不可救药”来形容无法挽救的境况。
义理引申:指人或事物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例句:某些严重的疾病,一旦发展到晚期,就变得不可救药。
成语四:舍近求远成语解释:舍弃近处方便的事物,而选择远处不便的事物。
故事背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种舍近求远的精神,形容了人们追求更高层次、更广阔发展空间的愿望。
义理引申:形容人们为了更大的利益或更高的目标,舍弃眼前的方便,选择艰难或困难的事物。
例句:为了更好的教育资源,一些家庭会舍近求远,搬家到更好的教育环境。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成语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成语知识点总结一、成语的基本概念及分类:成语是我国古代留传下来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它以四字为主,也有三字或五字的,由于成语的特点,在古代文人墨客中被广泛应用并形成了独特的修辞方式。
成语是汉语中最丰富、最具表现力的一种词汇形式,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表达能力。
成语的分类可以按照成语的来源、义项或形式进行分类:1. 按来源分:(1) 传统成语:指经典文献中已有的成语,如《论语》、《诗经》等;(2) 派生成语:由两个或多个字组合而成,但本身并没有古老而固定的成语意义,后来在特定的上下文中形成了成语的意义;(3) 新造成语:在现代汉语中创造出来的成语。
2. 按义项分:(1) 形容成语:用以形容事物的特征、特点或状况;(2) 动作成语:可表示人物的举动动作或过程或帮助表达人物的心理活动;(3) 动物成语:以动物作为意象,表达人物的特点、情感或行为模式;(4) 植物成语:以植物作为意象,表达人物的特点或行为模式等。
3. 按形式分:(1) 四字成语:成语的形态结构以四个字为主,例如“一言半语”、“才高八斗”等;(2) 三字成语:成语的形态结构以三个字为主,例如“兴致勃勃”、“明察秋毫”等;(3) 五字成语:成语的形态结构以五个字为主,例如“双管齐下”、“一帆风顺”等。
二、常见的形容成语:1. 形色匆匆:形容忙碌匆忙,无暇顾及其他事情。
2. 形影不离:形容关系密切,一同行动或支持。
3. 形影相吊:形容彼此想念,相互挂念。
4. 形同陌路:形容关系疏远,互相之间没有交流。
5. 形同鬼魅:形容神秘莫测,行踪不定。
6. 形象比拟:从事物的形象相似之处来比较另一种事物。
7. 形形色色:形容各种各样的样子。
8. 形神兼备:形容外形和内涵都很好,兼具美和智慧。
9. 形迹可疑:指行为或表情举止异常,引起人怀疑。
10. 形容的成语常搭配动词使用,如“形象似曾相识”、“形容不易”。
三、常见的动作成语:1. 动手动脚:指做事迅速,不拖拉。
成语方面知识点总结归纳

成语方面知识点总结归纳一、成语的定义成语是由一定的词汇组合而成的,具有特定意义的习用语。
成语中的词语,在普通用法中可能并不相通,但当它们组合在一起成为成语时,它们的含义就不同了。
成语的语言风格在金属、木、水、火、土五行中反映出来。
成语是汉语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它的存在是建立在语言的特性、文化的传统、社会生活的需要和历史的沉淀的基础上的。
成语分为四字成语、典故成语、俗语成语、典故成语四种。
1、典故成语:最初形成并流传下来的成语,往往有着源远流长的典故或者故事,这些成语大多来源于古典文学、宗教典籍、历史文献、民间传说等。
2、俗语成语:是指源远流长,流传广泛许多俗语变成的成语,它们形象生动、鞭辟入里,深刻反映了人民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评价、习惯,是汉语的瑰宝。
3、典故成语:是指在人们的日常生活、自然现象和社会风俗等方面积累的,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成语,这类成语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具有鲜明的时代、地方特征。
4、谜语成语:谜语成语的起源最早是古老的谜语。
古时,一些比较聪明的人往往在特定的场合引导下,让大众猜谜,谜语成语就是由这些谜语中的一些短语发展而来。
谜语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之一,在社会生活中有着悠久的历史。
二、成语的功能成语在语言交际中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它是中国语言的精华,通过成语不仅可以丰富语言表达,更可以使文章意境更加明确,加深表达的内涵,在写作中,运用得当,可以使文章更富有文采,增强感染力、吸引力、传播力。
成语在表达思想和情感时,能够起到点睛的作用,让读者在刹那间理解、领悟文章的意义所在。
充实具体,丰富抽象,加深文化底蕴。
成语是对历史文化、文学作品的继承和发扬光大,它体现出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为人们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三、成语的特点1、精炼性:成语语言精炼,富有雕琢,四字之间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或历史典故,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表达的层次。
2、形象性:成语具有形象的特点,往往具有集中表达,言简意赅,基本语汇已经相当完成,纯粹的表达思想和感情。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成语篇」500个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成语篇」500个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1. 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
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
2. 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
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
安,安闲。
3. 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重,看得很重。
4. 嗷嗷(áo)待哺(bǔ):形容受饥饿的悲惨遭情景。
嗷嗷,哀号声;哺,喂食。
5. 筚(bì)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
筚路,柴车。
蓝缕,破衣服。
形容创作的艰苦。
6. 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7.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
白驹,骏马。
8. 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9.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
比喻无济于事。
10. 别无长(cháng)物:没有多余的东西。
形容穷困或俭朴。
11. 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
谦虚说法。
12. 不足为训:不值得很为效法的准则。
训,准则。
13. 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
形容蛮横或固执。
比喻,使明白。
14. 不胫而走:比喻消息传得很快。
胫,小腿。
15. 不负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
孚,使人信服。
16. 不为(wéi)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已甚,过分。
17. 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
即,接近。
18. 不卑不亢:对待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了不傲慢自大。
卑,低下;亢,高。
19. 不稂(láng)不莠(yǒu):比喻人不成材,没出息。
稂、莠,田里的野草。
20. 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21. 不容置喙(huì):不容别人插嘴。
喙,嘴。
22. 不塞(sāi)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23.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意。
然,对,正确。
24. 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25. 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小学语文成语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语文成语知识点归纳总结成语是汉语中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是由多个字组成的固定短语,具有特定的意义。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小学生也开始接触和学习一些常用的成语。
了解和掌握成语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
下面,将对小学语文中常见的成语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动物成语1. 画蛇添足意思: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起到了相反的效果。
例句:他在这个问题上多管闲事,就像画蛇添足一样。
2. 狐假虎威意思:利用别人的势力来威胁他人。
例句:他只是个小角色,却通过狐假虎威来欺负他人。
3. 狗急跳墙意思:形容胆怯的人在绝境中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例句:面对失败,他像只狗急跳墙一样,不顾一切地挣扎。
二、人物成语1. 画龙点睛意思:最后的一笔或一句话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例句: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如同画龙点睛,使整个作品更富有韵味。
2. 痴人说梦意思:胡言乱语,不切实际。
例句:他的计划就像痴人说梦一样,根本不可能实现。
3. 守株待兔意思:不用努力,希望事情自然会成功。
例句:这只是守株待兔的想法,不积极主动努力的人注定无法成功。
三、动作成语1. 杯弓蛇影意思:因为杯子的反光而认为里面有蛇,形容过分疑神疑鬼的人。
例句:他总是担心一些杯弓蛇影的事情,无法放松自己。
2. 对牛弹琴意思:对不懂事情真相的人讲解大道理。
例句:你对他解释这件事就像对牛弹琴,根本没有意义。
3. 掩耳盗铃意思:别人做出了明显动作,但自己装作没听到或没看见。
例句:他掩耳盗铃地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视而不见。
四、情感成语1. 悔过自新意思:悔过错误,重新做人。
例句: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下定决心悔过自新。
2. 背信弃义意思:不守信用,不讲道义。
例句:他背信弃义地欺骗了许多人,丧失了他们的信任。
3. 心照不宣意思:彼此心知肚明,不言而喻。
例句:他们之间有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无需多言。
五、自然成语1. 水落石出意思:事情经过一番转折之后,真相或结果大白于天下。
六年级知识点(二)——成语

易理解错的成语:1、不耻下问: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或学识少的人请教为耻。
(这个成语只能形容辈分高或者学识多的人向辈分低或者学识少的人请教,不可颠倒)2、不胜其烦:贬义词,之不能忍受其繁琐。
(不可误用为“不厌其烦”)3、差强人意:大体上使人满意。
(经常被误用为不能使人满意。
)4、处心积虑:多含贬义。
千方百计地谋算(现常被误用为表示不值得教训某人)5、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不可用为进入他人屋中偷盗)6、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
(现常被误用为表示气势宏伟)7、瓜田李下“形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8、鬼斧神工:熊蓉建筑、雕塑等技艺精巧、高超,像是鬼神制作出来的,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常被误用为形容壮观的自然景物)9、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很多。
10、浩如烟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
(不可用来形容商品)11、济济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不能形容一般的人多,也不能形容商品)12、见异思迁:意志不坚定,喜欢不专一。
(不可熊蓉选择时犹豫不定)13、良莠不齐:指一群人中有好有坏,侧重于品质。
(不可用于水平、成绩等)14、面目全非:贬义词,形容变化很大。
(常被误用为表示变化大的不认识)15、蓬荜生辉:谦敬之词。
使寒门增添光辉,使自己非常光荣。
(只能用于自己,不可说“让你的居室蓬荜生辉”)16、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不能用来形容变化莫测)17、七月流火:比喻天气渐渐凉爽起来。
(常被误用为来形容天气炎热,像火烧一样)18、情不自禁:情感激动,不能自制。
(只能用在表现感情不能自制的语境中,有时会被误用为来表示忍不住某种行为)19、人满为患:贬义词。
强调人多的坏处。
(不可用来表示人多的情景。
“柜台前人满为患”是错误表述)20、如履薄冰:比喻行事谨慎,存有戒心。
(只能用来表示主观心理,不能表示客观存在的危险状态)21、身无长物:指人贫困,没有多余的东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录8:常见易望文生义成语表附录9:常见易张冠李戴成语表附录9:常见易褒贬误用成语表附录10:常见易语义重复成语表附录11:高频成语列表附录12:常见近义成语辨析一、成语的辨析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的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一般来自典故、寓言和古代诗文等。
对于成语辨析类题目,考试难度不会很高,考查的都是考生应知应会的成语,然而有些成语容易出现误用的情况,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还要注意成语的辨析与使用。
1.按部就班vs循序渐进按部就班:指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通常表达中性或者消极的感情色彩。
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地深人或提高,通常表达中性或者积极的感情色彩。
【误用】学习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一个按部就班,逐渐提高的过程。
【纠错】句中既然表明了是“逐渐提高”的过程,并不强调按照一定的步骤,而是逐渐深入提高,因此用“循序渐进”要比“按部就班”更为恰当。
2.八面玲珑vs面面俱到八面玲珑:侧重指为人处事圆滑事故,通常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
面面俱到:侧重指每个方面都想得很周到,每个细节都予以充分考虑,通常表达中性或积极的感情色彩。
【误用】他做起事情来八面玲珑,你就放心地把这个任务交给他吧!【纠错】句中“八面玲珑”的感情色彩过于消极,与全句的感情色彩不搭配,因此应该改用“面面俱到”一词。
3.白驹过隙vs时光荏苒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飞快,就像骏马越过像缝隙一样短的距离一样,提醒人们要珍惜每一寸光阴。
时光荏苒:“荏苒”即渐渐的意思。
指时光一点点流逝,渐渐过去。
【误用】数学考试的考场上一道题目难住了我,时光荏苒,几分钟后这道题目还是解不出来,没办法我只好放弃这道题目。
【纠错】句中提到几分钟后意味着时间很短,过得飞快,因此不能用“时光荏苒”。
4.百依百顺vs唯命是从百依百顺:别人怎么说就怎么做,侧重指由于感情上的爱而表现出来的顺从。
唯命是从:不管什么样的命令都听从,侧重指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常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
【误用】我最看不起的就是那种整天围着领导转,百依百顺只知道拍马屁的人。
【纠错】句中要表达的是拍马屁的意思,所以选用“唯命是从”更好,更符合句中消极的感情色彩。
5.博闻强识vs见多识广博闻强识:侧重指人的见闻广博、知识面广、记忆力强,书面语色彩较强。
见多识广:侧重阅历丰富、很有经验,带有较强的口语色彩。
【误用】老李去过的地方太多了,这使得他博闻强识,什么活计都能揽下来。
【纠错】老李的经验都是来自于实践当中,所以通常用“见多识广”来表达,而“博闻强识”则多指来自书本的知识,不适合用于此句中。
6.不负众望vs不孚众望不负众望:指不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期望。
不孚众望:指不被众人所信服,辜负了别人的期望。
【误用】我们公司经过几天的努力,终于不孚众望,顺利拿下了这场价值几百万的“招标”。
【纠错】句中要表达的是公司不辜负期望中标,所以“不孚众望”显然应该改为“不负众望”才合乎文意。
7.惨绝人寰vs惨无人道惨绝人寰:侧重指人世间从来没有见到过的惨痛,语义较重,一般不用来形容人。
惨无人道:侧重没有人性,不讲道理,语义相对较轻,常用来形容人,也可用来形容事情。
【误用】像日本侵略军那样惨绝人寰、灭绝人性的畜牲,早就该枪毙了。
【纠错】句中是说日本侵略军没有“人性”,用来形容人,不能用“惨绝人寰”,可以改用“惨无人道”。
8.陈词滥调vs老生常谈陈词滥调:侧重指所谈内容又陈旧又空泛,不合时宜,通常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
老生常谈:侧重指老话、旧话,但并不一定就没有现实的意义,通常表达中性的感情色彩。
【误用】强调德智体全方面发展,虽然是陈词滥调,但仍然是我们在教育改革过程中需要注意的。
【纠错】句中“陈词滥调”属于误用,“德智体全方面发展”是老话,但却是正确的,有现实意义的,因此应该用中性成语“老生常谈”。
9.趁火打劫vs浑水摸鱼趁火打劫:指趁人家失火时去抢劫,比喻别人有危难时捞取好处。
亦作“乘火打劫”。
浑水摸鱼:指在浑浊的水里去摸鱼,比喻乘混乱的时机捞取好处。
亦作“混水摸鱼”。
【误用】在那些天过小年的日子里,每天都有各色人等光顾着宁王府,并趁火打劫带走些什物。
【纠错】句中表达过小年的日子里宁王府并没有遭受危难,而是比较混乱,所以各色人等只能是趁着混乱带走些东西,因此在句中恰当的成语应该是“浑水摸鱼”。
10.蹉跎岁月vs峥嵘岁月蹉跎岁月:也作“岁月蹉跎”,指白白地虚度了光阴,而并非时间飞快地度过的意思。
峥嵘岁月:“峥嵘”即不平凡,不寻常,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误用】光阴似箭,岁月蹉跎,古老的北京城现在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纠错】句中的“岁月蹉跎”与“光阴似箭”相并列,显然把意思理解错了,可以改用“日月如梭”等成语。
11.灯火阑珊vs灯火辉煌灯火阑珊:“阑珊”是指衰残、将尽。
“灯火阑珊”用来形容灯火行将熄灭之状。
灯火辉煌:形容灯火的光辉十分灿烂夺目。
【误用】她为了即将出版的小说笔耕不辍,直到晚上走出家门也没有看一下这满天星斗、灯火阑珊的夜景。
【纠错】句中“阑珊”指的是“稀落”,因此与“满天星斗”相匹配的一定不会是“灯火阑珊”,而应该是“灯火辉煌”。
12.急公好义vs助人为乐急公好义:热心于公益事业,侧重指为公众的利益付出。
助人为乐:喜欢帮助别人,侧重指为某个具体的人而付出。
【误用】他这个人助人为乐,常常给希望工程捐款,这次四川大地震,他又慷慨解囊为灾区捐了一万元。
【纠错】给希望工程捐款是为公众事业付出,并非为具体人而做,所以使用“急公好义”更为恰当。
13.接踵摩肩vs摩顶放踵接踵摩肩:指肩碰着肩,脚碰着脚。
形容人多拥挤。
摩顶放踵:指从头到脚后跟都磨伤了,形容不怕劳苦,不顾惜身体。
【误用】往日有些冷清的朝阳公园,今天不知道为什么一下子热闹起来,游人摩顶放踵,分外拥挤。
【纠错】句中想表达人数众多之意,而并非不怕劳苦之意,因此应该将“摩顶放踵”改为“接踵摩肩”。
14.牢不可破vs颠扑不破牢不可破:牢固得不可摧毁,不可动摇。
比喻异常坚固。
颠扑不破:无论怎样摔打都不会破损。
比喻理论正确,无法驳倒推翻。
【误用】他在年国考际年会上提出的理论是经过多年研究论证得出的,可以称得上牢不可破。
【纠错】“牢不可破”不与理论搭配,而“颠扑不破”才正好表达句中的意思。
15.屡试不爽vs屡试不中屡试不爽:指经过多次实验都没有任何差错,每次都很奏效。
而不是“多次尝试都让人不高兴”的意思。
屡试不中:指每次尝试都失败。
【误用】他一直想在这家报纸的主版上留几个铅字,可惜的是他水平不济,屡试不爽。
【纠错】句中显然把“屡试不爽”理解为“屡试不中”的意思,是典型的误用。
16.面目全非vs面目一新面目全非:指样子完全改变了,形容变化很大,与以前完全不同,通常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多指变得更坏了。
面目一新:指改变了老样子,出现了新面貌,通常表达积极的感情色彩,多指变得更好了。
【误用】一九二六年九月一日,天津出版了两张报纸,停刊了几年的《大公报》由李鸾、胡政之等接办重新复刊,面目全非,大家都接连称赞。
【纠错】句中“面目全非”的感情色彩显然与全句的感情色彩不一致,应该改为“面目一新”。
17.名不虚传vs名副其实名不虚传:指流传开来的名声和实际的相符,侧重指确实很好,不是徒有虚名。
名副其实:指名声或名称和实际相符,不论好坏都可以,不一定带有“很好”的意思。
【误用】人学仪式当天校长就要求我们进入大学就要遵守大学的一切规章制度,学好相应的课程,做一个名不虚传的大学生。
【纠错】句中“名不虚传”显然并不一定是“好名声”,只是说大学生的名称要与实际相符合,所以应该-改为“名副其实”。
18.萍水相逢vs不期而遇萍水相逢:像水里的浮萍一样,偶然遇到一起,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不期而遇:没有经过相互约定就碰面,只用于熟识的人。
【误用】我和他好长时间没有见面了,没想到这次在天安门广场上萍水相逢了。
【纠错】既然“好长时间没有见面了”,那么两个人就一定是彼此认识,因此不能用“萍水相逢”应该改为“不期而遇”。
19.七手八脚vs手忙脚乱七手八脚:形容众人一起动手,忙乱不一致,侧重指因为许多人而杂乱,通常只做状语。
手忙脚乱:形容做事情慌张而没有条理,可以指许多人,也可以指一个人,通常做谓语。
【误用】这忽如其来的一场大雨,浇得人们七手八脚,有的忙着找雨具,有的赶紧往家跑,有的躲在屋檐下。
【纠错】句中需要的是一个相当于动词功能的成语,“七手八脚”通常做状语,而且意思并不是指因为人多才杂乱,而是指每一个人都很忙乱,所以应该换用“手忙脚乱”。
20.棋逢对手VS旗鼓相当棋逢对手:也作“棋逢敌手”,指下棋碰到了相匹配的对手,比喻双方实力相当,侧重在本领、能力等方面的相当,不跟表示对象的介词短语搭配。
旗鼓相当:指交战双方的兵力相当,比喻双方水平不相上下,侧重在力量、气势上的对等,可与表示对象的介词短语搭配。
【误用】赵家是这一带的名门望族,附近能和他家棋逢对手的找不出几个来。
【纠错】句中表达与赵家在财力、人力等势力上相当,而且表示对象的介词结构“和他家”也不能与“棋逢对手”搭配,因此用“棋逢对手”不太妥当,应该改用“旗鼓相当”。
21.期期艾艾VS方兴未艾期期艾艾:形容说话口吃,吐字重复。
“期期”、“艾艾”都是说话重复的情态。
方兴未艾:形容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
【误用】新中年国考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现如今我年国考社会的各个方面正期期艾艾地发展着。
【纠错】句中想表达社会各方面正在发展过程中,而并非“期期艾艾”表示的重复之意,因此应该将其换为“方兴未艾”,22.气象万千VS瞬息万变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富于变化,非常壮观。
瞬息万变:形容变化很快而且很多。
【误用】他以前住在山区,那儿的天气变换得快,常常是前一刻晴空万里,后一刻倾盆大雨,真可谓气象万千。
【纠错】句中想表达的意思是天气变化多而且快,不是形容其壮观或美丽,应该改为“瞬息万变”。
23.气急败坏VS义愤填膺气急败坏:指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的样子,形容十分慌张或恼怒,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
义愤填膺:指对违反正义的事情所产生的愤怒,表达积极的感情色彩。
【误用】战士们听说土匪又杀害了几个乡亲,个个都气急败坏,纷纷表示一定要尽快攻陷土匪的老巢。
【纠错】句中用“气急败坏”来形容“战士们”,显然感情色彩搭配有误,应该改为“义愤填膺”等带积极感情色彩的成语。
24.千头万绪VS变化多端千头万绪:也作“千端万绪”,形容事物繁杂,头绪很多。
变化多端:形容变化极多,也指变化很大。
【误用】这出戏的情节曲折动人,真是千头万绪。
【纠错】句中前半句既然提到“情节曲折”,就是意在表达变化很多的意思,因此应该将“千头万绪”改为“千变万化”或者“变化多端”等词语。
25.巧夺天工VS鬼斧神工巧夺天工:指人工的技艺非常精湛胜过天然,形容技艺高超冠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