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秦岭山脉生态状况的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秦岭生态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秦岭生态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秦岭生态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秦岭生态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一、活动背景秦岭地处中国的中部,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山脉之一。

作为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秦岭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秦岭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威胁。

为了保护秦岭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我校在暑假期间举办了一次秦岭生态社会实践活动。

二、活动内容本次实践活动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秦岭自然生态考察、环保意识教育以及义务植树。

1.秦岭自然生态考察我们首先来到秦岭的一个自然保护区,通过参观导游和解说员的讲解,了解了秦岭地区的自然生态状况,学习了保护秦岭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这里,我们了解到秦岭地区的物种多样性,包括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在考察过程中,我们还亲身体验了登山、穿越等自然活动,增强了对秦岭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

2.环保意识教育活动的第二部分是环保意识教育。

我们参观了当地的一家环保展览馆,通过观看图片、展品和视频,了解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应对环境问题的方法。

我们还与环保专家进行座谈,深入了解了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和困难。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小游戏等方式,增强了对环保意识的理解和培养。

3.义务植树为了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保护秦岭的生态环境,我们还组织了义务植树活动。

我们来到一个被砍伐严重的山区,为这里重新种植树木。

在植树过程中,我们认真听取了导游的讲解和植树专家的指导,学习了如何正确地种植树木。

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了植树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且真切感受到了植树的辛苦和困难。

三、活动收获通过秦岭生态社会实践活动,我获得了很多收获和体会。

1.增强了环保意识在活动中,我们了解到了环境污染和破坏对人类生存的严重威胁,意识到了保护环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我们认识到,只有每个人都积极参与环保行动,才能共同保护地球家园。

2.提高了团队意识在活动中,我们需要集体行动完成各项任务。

美丽中国——秦岭山脉生态状况调查报告

美丽中国——秦岭山脉生态状况调查报告
省人民政府应当拨出专款用于秦岭的飞播造林。 2、水资源保护 (1)第三十三条 秦岭所在地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护植被,涵养水源, 防止水资源枯竭和水质污染,保证饮用水水源安全。
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2 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践报告
(2)第三十五条 禁止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防污条件的运载工具,运载油类、粪便 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通过地表水水源保护区。禁止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车辆通过饮用水地 表水水源保护区;确需通过的,应当采取有效安全防护措施,报公安部门依法办理有关 手续,并通知水源保护区管理机构。
(图为幼年羚羊群)
三、被调查者的愿望(期望、期待、梦想)
(一)一名牛背梁清洁工的愿望:希望以后来牛背梁玩的人不要随地乱扔垃圾,把垃圾 扔进垃圾桶。 (二)一名宠物主人的愿望:希望以后有更多这样有意义的活动,让宠物或者流浪狗们 都有机会体验人类对他们的爱。 (三)一名动物园驯兽师的愿望:希望游客们不要乱扔那些野生动物不吃的食品,他们 不喜欢吃,就算吃了也对他们身体不好甚至导致生病。
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2 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践报告
活动中比较有意思的环节是一个比赛类游戏,让家庭宠物和动物园收养的流浪狗进 行比赛,内容大致是指定狗狗去一个地方取东西回来,比谁用时最短,第二项是执行一 些作揖、打滚、摇尾巴之类的简单行为,根据准确度来评分,最后得分最高的人获得一 张宠物医院储值卡。
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2 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践报告
的行为,道德素养必须怀疑。 上山的路不算太长,也不算太险,甚至都是平坦的道路,总长度应该也就十几里,
下午四点多,我们家这些体力一般的人也顺利到达山顶,到达山顶以后我们乘坐景区大 巴下山。

秦岭保护调研报告

秦岭保护调研报告

秦岭保护调研报告《秦岭保护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和目的秦岭作为中国的一大地理枢纽,不仅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承载着重要的生态功能。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人类活动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秦岭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生态系统遭受着巨大的压力。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秦岭保护的了解,为秦岭生态环境改善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秦岭地区的资源现状、生态环境状况以及保护措施,为进一步推动秦岭保护提供参考。

二、调研内容和方法1.资源现状调研:通过对秦岭地区的地质、气候、土壤、水文、植被等资源进行详细调研,全面了解秦岭地区的自然资源分布和利用情况。

2.生态环境状况调研:通过野外考察和实地调查,了解秦岭地区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包括植被分布、动物种类和数量、水土流失情况等。

3.保护措施调研:通过对秦岭地区的保护政策、法律法规以及相关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评估现有的保护措施对秦岭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4.问题与建议调研:通过与当地政府、专家学者和居民的交流,了解秦岭地区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调研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和文件资料分析等。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1.资源现状:秦岭地区蕴含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煤炭、金银等,以及丰富的水资源和林木资源。

然而,部分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存在着不合理和过度的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2.生态环境状况:秦岭地区的植被分布不均衡,部分地区存在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问题,动物物种和数量减少。

水质污染和大气污染严重,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

3.保护措施情况:秦岭地区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并实施了一些保护项目,如退耕还林、生态修复等。

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政策落地不彻底、资金不足等。

4.问题与建议:秦岭地区的保护工作面临着多重挑战,包括资源开发冲突、生态环境复杂性、政策执行难度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建议加强政府部门间的协调合作,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科学研究,并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秦岭生态保护整治总结汇报

秦岭生态保护整治总结汇报

秦岭生态保护整治总结汇报秦岭生态保护整治总结汇报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们:大家好!我是今天要向大家汇报的秦岭生态保护整治工作。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们针对秦岭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全面整治,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现在向大家做一个总结和汇报。

一、整治背景秦岭地区地势陡峭,植被类型丰富,是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

但由于过去一段时间内人为的破坏和不合理开发,导致了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植被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突出。

为了改善秦岭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好这片宝贵的生态资源,我们展开了一系列的整治行动。

二、整治内容及措施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绿色发展。

我们采取了多种宣传教育形式,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呼吁人们主动参与到生态保护中来。

同时,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对环境资源的非法开采、破坏等行为进行了严格打击。

2.加强植被恢复,推进生态修复工程。

我们在秦岭地区大规模植树造林,栽种经济作物和防风固沙树种,努力增加植被覆盖率。

对于受损的森林和草原,我们进行了大规模的植被修复和草原恢复工程,逐步恢复了当地的生态平衡。

3.严厉打击非法采矿和破坏性开发行为。

我们加强了对秦岭地区的巡查力度,严厉打击非法矿产开采和破坏性开发行为。

对于违法行为者,依法进行了处理,让他们付出了应有的代价。

4.加强涉山地区的土地整治和防治水土流失工作。

我们组织了大规模的土地整治行动,加固了土地,修复了水土流失。

通过植树造林、建设水土保持设施等措施,有效地防止了水土流失的发生。

三、整治成果经过数年的整治努力,我们取得了积极成果:1.秦岭地区的植被覆盖率明显提高,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森林、草原和湿地等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修复,生物多样性逐渐恢复。

2.非法采矿和破坏性开发行为受到了有效遏制,整体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一些原本严重受损的地区已经恢复了原有的生态面貌。

3.土地整治和防治水土流失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

秦岭生态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秦岭生态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秦岭生态社会实践心得体会秦岭生态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导语:秦岭,位于中国中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山脉之一,也是中国的环境保护重点区域。

在秦岭山脉上,不仅有壮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珍稀的动植物物种。

为了加强对秦岭的生态环境保护,我参加了一次秦岭生态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该活动的参与与实践,我深刻感受到了生态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并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对其他人也有所帮助。

一、了解秦岭的生态环境首先,了解秦岭的生态环境是进行实践活动的前提。

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和参观秦岭的一些景点,我对秦岭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秦岭地势陡峭,地形复杂多样,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

秦岭山脉北起陕西华山,南至四川省,横跨陕西、甘肃、内蒙古、陕北、陕南、陕南等区域,总长度约1200多公里。

秦岭山脉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格局的桥头堡,是我国华北地区海拔最高的山脉,也是海拔差异最大的山岭之一。

秦岭北部主要由丘陵构成,其地势平坦,山峦起伏,明暗相间,沟壑纵横。

南部秦岭山脉地势较高,南北走向狭长,多为中、高山地貌。

不同的地形各自形成了许多动植物物种的保护区域。

二、认识到秦岭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通过实践活动,亲自走进秦岭山脉,亲眼目睹自然景观,我更加认识到了秦岭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秦岭是我国重要的水源保护区,其山区河流众多,涵养了丰富的水资源。

秦岭山脉的植被覆盖率高,土壤保水能力强,有效保护了地下水资源的供应。

而且,秦岭还是华北地区的重要气候屏障,保持了良好的空气质量,对改善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对秦岭的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关系到秦岭周边居民的生活,也是对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贡献。

秦岭地区的物种多样性丰富,有很多具有独特地理分布特点的动植物物种,其中包括大熊猫、金丝猴、麋鹿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而秦岭地区也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分布区域,必须要制定科学的保护计划和措施,防止开发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三、探索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法了解和认识到秦岭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后,我们继续探索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法。

秦岭调研报告

秦岭调研报告

秦岭调研报告秦岭是中国著名的山脉之一,也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为了更好地了解秦岭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并保护这一独特的生态系统,我们进行了一次秦岭调研。

我们首先来到了秦岭的核心地带,参观了秦岭深处的原始森林。

这里有茂密的树木,清澈的溪流和各种野生动植物。

我们目睹了秦岭雄奇壮丽的自然风光,并深感秦岭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保护秦岭的生态环境对于维护全国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在秦岭的高山上,我们见识了秦岭特有的植被类型,如岷江落叶松、杜鹃花等。

这些植被不仅美丽,还对于调节气候和保护土壤有重要作用。

我们也了解到,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一些特有的植物物种正在受到威胁,造成了一定的生态危机。

保护这些特有植被的生态环境至关重要,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在调研中,我们还注意到秦岭的水资源丰富,有众多的山泉和河流,给附近的居民提供了充足的用水。

同时,秦岭的水环境也非常清洁,品质上乘。

这得益于秦岭内部少有工业活动和污染源,维护了秦岭的良好水环境。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也成为当务之急,以确保秦岭的可持续发展。

除了自然资源,秦岭还有丰富的人文资源。

我们参观了秦岭周边的古代仰韶文化遗址和秦始皇陵,了解了秦岭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的重要性。

这些文化遗址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有重要意义。

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址是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

综上所述,秦岭是一片自然和人文资源丰富的地区,具有重要的生态和文化价值。

保护秦岭的生态环境,保护特有植被和水资源,传承文化遗址,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秦岭调研的结果将作为我们进一步制定保护政策和管理措施的参考,并呼吁公众共同关注和参与秦岭的保护工作。

只有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才能使秦岭的生态环境更加美丽,文化遗址更加绚丽,让秦岭的独特魅力得以传承和发展。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总体方案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总体方案
05
CHAPTER
科技创新支撑作用发挥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生态工程技术等手段,加强秦岭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
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
通过研发和推广节能、节水、节地等资源高效利用技术,降低秦岭地区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资源高效利用技术
利用遥感、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加强秦岭地区环境监测和预警能力建设,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提高监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配备先进的监管设备和手段,提高监管能力和效率。
推进信息化技术应用
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监管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完善监测预警体系
建立健全秦岭生态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置环境问题。
严格执行法律法规
加强对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
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
明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监管职责,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监管格局。
落实监管责任
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任务分解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明确责任主体和工作要求,确保各项任务得到有效落实。
加强监管能力建设
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
采取河道治理、土壤修复等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加强环境治理
加强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
推进固体废物处理
03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生态环保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保护的良好氛围。
01
发展绿色产业
鼓励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绿色产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02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关于秦岭山脉生态状况的调查报告PPT课件

关于秦岭山脉生态状况的调查报告PPT课件

在挖掘和传承历史文化与当地文化上下功夫,重视牛背梁生
物学、地质学特征的研究,充实公园文化内涵,重视文化活动投入,
将文化渗透到各个领域和每个环节,用文化吸引外来游客和影响当
地人群,以浓郁的文化氛围,增加新的亮点与卖点。牛背梁的成功
并不简单,在牛背梁的开发建设中,始终以“体现山水秦岭之壮美,
突出雄奇牛背之风骨”为主题,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生
关于秦岭山脉生态状况的调查报告
学号:13121048 调查人:王嘉豪
时间:2013年10月7日 地点:陕西省商洛市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
2019/10/19
1
一、调查情况介绍
10月7日上午8点,历经30分钟车程 穿过世界上第一座双洞高速公路隧道, 单洞全长18.02公里的秦岭终南山隧 道,到达了我们的目的地——牛背梁 国家森林公园,此次作为秦岭山脉一 带生态状况调查的典型。
2
一园的国家级森林公园。
二、调查内容
连续数里路都是 百年树龄的白栎, 稀疏均匀,高大挺 拔;笼罩在树顶上 的雾还是那么浓, 好像天是被树梢顶 着。虽然看不见远 景,但在路边不时 能遇见形态各异的 山石。
2019/10/19
3
一些藤本植物依然浓绿,在雾雨中青翠欲滴。一路上在白栎林
里不时看见骨瘦嶙峋的龙骨木、鸡骨木,还有野樱桃、山楂、
2019/10/19
10
2019/10/19
11
2019/10/19
近 距 离 接 触 了 野 生 的 小 松 鼠 , 它 们 对 人 类 似 乎 很 亲 切
12 。
三、存在问题
• 树木被采伐来建设景区环境 • 景区中留有游客遗弃的垃圾 • 景区有部分设施被损毁 • 石块被大量开采 • 水源受到一定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牛背梁国家森林公 园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 独特丰富的生态资源,获得 专家团的一致好评,荣获 “中国最美原生态旅游景区” 称号。 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被 誉为“秦岭主脊、终南之 冠”,是商洛市打造“秦岭 最美是商洛”旅游品牌、建 设西安第二生活区的重要旅 是陕西省确定的十大生态旅游项目之一。该公园2008年4月开工 游项目,也 建设,截至目前完成投资3.1亿元,建成了羚牛谷山水游憩区、六 尺岭峰林景观区、牛背梁高山风光区等3大景区和综合服务区、羚 牛谷服务区、月亮垭服务区、红桦林服务区等4大功能服务区,成 功创建成为国家AAAA级景区。2013年上半年接待游客达25.3万 人次,实现收入2780万元,入园人数和收入与上年同比增长35% 和40%。
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秦岭南坡的 柞水县营盘镇,海拔1000--2802米, 总面积2123公顷,距西安42公里,秦 岭长隧穿腹而过。茂密的原始森林, 清幽的潭溪瀑布,独特的峡谷风光, 罕见的石林景观,以及秦岭冷杉、杜 鹃林带、高山草甸和第四纪冰川遗迹 所构成的特有的高山景观造就了这里 中国少有的景观多样性与独特性汇聚 一园的国家级森林公园。
生态文明观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协调发 展”。对陕西而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首先要从秦岭入手。把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好, 不仅是陕西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整个秦 岭山脉区域及周边地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我国大陆广 阔地区水源涵养和保护气候环境的需要。要 统筹规划、协调力量,规范秦岭资源开发, 坚持在发展中突出生态环境保护。
构造景区文化同样不可忽视。牛背梁建设以老 庄文化为主线,以儒释文化做点缀。打造陶冶性情, 益智健身的认知之旅;打造走进峰林,感悟沧桑的 探险之旅;打造登梯游心,骑牛得福的逍遥之旅; 打造山水归宗,尊崇秦岭的朝拜之旅,让人们在一 次旅游中感受多样的文化。 南来北往的先民迁移秦岭南坡,也带来了各地 风俗民情,这里自然景观旖旎多姿,山光水色交相 辉映;移民文化源远流长,秦风楚韵各竞风流。在 文化包装过程中,景区着力挖掘语言、饮食、民居、 民歌、戏曲等民俗文化,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表现出 独特的民俗文化魅力,让浓郁的特色文化与蓝天碧 树相映成趣,构成清纯自然、质朴俊雅的优美画卷, 让文化成为牛背梁蓬勃发展的灵魂。
牛背梁的成功并不简单,在牛背梁的开发建设中,始终以“体 现山水秦岭之壮美,突出雄奇牛背之风骨”为主题,坚持高起点规 划、高标准建设、生态保护第一的原则,立足公园区位、资源和气 候三大优势,把牛背梁建设成为秦岭最逍遥的地方。景区景点策划、 规划瞄准国内大市场,大手笔、大气派规划,高规格、高起点建设。 同时,在理念上敢为天下先,在建设上实干争一流,在服务上品牌 创一流。 在挖掘和传承历史文化与当地文化上下功夫,重视牛背梁生物 学、地质学特征的研究,充实公园文化内涵,重视文化活动投入, 将文化渗透到各个领域和每个环节,用文化吸引外来游客和影响当 地人群,以浓郁的文化氛围,增加新的亮点与卖点。牛背梁的成功 并不简单,在牛背梁的开发建设中,始终以“体现山水秦岭之壮美, 突出雄奇牛背之风骨”为主题,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生 态保护第一的原则,立足公园区位、资源和气候三大优势,把牛背 梁建设成为秦岭最逍遥的地方。景区景点策划、规划瞄准国内大市 场,大手笔、大气派规划,高规格、高起点建设。同时,在理念上 敢为天下先,在建设上实干争一流,在服务上品牌创一流。 在挖掘和传承历史文化与当地文化上下功夫,重视牛背梁生物 学、地质学特征的研究,充实公园文化内涵,重视文化活动投入, 将文化渗透到各个领域和每个环节,用文化吸引外来游客和影响当 地人群,以浓郁的文化氛围,增加新的亮点与卖点。
参考文献:
• 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_公园简介_公园概况_ 陕西牛背梁国原生态 旅游景区 附:实践日志
日期 2013.10.7 地点 牛背梁国家森 林公园 调查对象或内容 生态状况及旅游 对其影响 备注
迚入高山景观区,在梁 脊上行走,两旁是连片 癿高山树木不是在长高, 而是在长着各种盆景形 状,随便你细看哪一棵, 都如人工制作癿一般。 连偏坡上偶尔出现癿岩 松也是秃秃癿,一边无 枝,一边癿枝飘出巧夺 天工癿盆景园,那好进, 似是伸手迎客。
牛背梁开发前景十分广阔:景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资源丰富,集“奇、险、清、幽”于一体,汇“峰、瀑、 溪、林”于一山,牛背梁森林茂盛、峰林矗立、冷杉健 硕、杜鹃吐芳、草甸生香、冰川似海;植物垂直分布的 形态、羚牛等珍稀动物的生活规律、湿润多雾的天象景 观是学术研究和科考探险的绝佳场所;境内森林覆盖率 高达91%、常年平均气温12℃、负氧离子含量为每立 方厘米5万个以上,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而且 从西安市区到公园仅56公里,把喧嚣的闹市与宁静的 森林连为一体,走进牛背梁便可感受一脚踏南北、一天 历四季的豪迈与旷达。
二、调查内容
连续数里路都是百 年树龄癿白栎,稀 疏均匀,高大挺拔; 笼罩在树顶上癿雾 还是那么浓,好像 天是被树梢顶着。 虽然看不见进景, 但在路边不时能遇 见形态各异癿山石。
一些藤本植物依然浓绿,在雾雨中青翠欲滴。一路上在白栎林 里丌时看见骨瘦嶙峋的龙骨木、鸡骨木,还有野樱桃、山楂、 野花椒、刺海棠等各种大小乔木和大叶紫荆、五角枫、水青等 一些名贵树木。快到石林的时候,一丛高大的五角枫屹立在一 处光光的石上,脚下几乎没有土,基围约有四五米,根扎在山 崖的缝隙里,主干却如滚龙抱柱。整体看去,气势庞大,枝生 云梦、叶拍苍天。
关于秦岭山脉生态状况癿10月7日 地点:陕西省商洛市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
一、调查情况介绍
10月7日上午8点,历经30分钟车程 穿过世界上第一座双洞高速公路隧道, 单洞全长18.02公里的秦岭终南山隧 道,到达了我们的目的地——牛背梁 国家森林公园,此次作为秦岭山脉一 带生态状况调查的典型。
近 距 离 接 触 了 野 生 的 小 松 鼠 , 它 们 对 人 类 似 乎 很 亲 切

三、存在问题
• • • • • 树木被采伐来建设景区环境 景区中留有游客遗弃癿垃圾 景区有部分设施被损毁 石块被大量开采 水源受到一定污染
四、分析总结
如果说秦岭是中国人的中央国家公园,那么牛背梁就 是一颗镶嵌在秦岭之巅的“绿宝石”。牛背梁国家森林公 园风景区所在的秦岭梁是秦岭山脉的一部分,是我国黄河、 长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是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此处山 高、云淡、风劲,极目眺望,北方的厚重阳刚雄浑大气, 南方的俊俏妩媚温软灵秀,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下全部都 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 牛背梁那逶迤苍莽的原始森林、自在欢快的珍禽异兽、 温润清爽的气候环境、五光十色的烟霞暮霭、幽眇神秘的 长沟峡谷、仪态万千的峰林巨阵、甘洌飘彩的飞瀑泻泉、 如梦似幻的植物演替、气贯南北的隧道天桥、兼容并蓄的 民俗风情、动人心魄的历史传说以及羚牛谷的三峡六园、 八瀑十桥、三十六潭、四十八怪,让其成为秦岭最富殖的 地方和自然山水博物馆。
离得进点癿高山红桦林在 雾里只是绺绺红云,靠近 一点癿,鲜红鲜红。
这是一组在半山腰拍摄癿视频,通过进眺和俯瞰观察 到秦岭山脉秋季色彩斑斓、层次鲜明癿景色。
置身牛背梁,群峰绵延,云雾悠 闲,山风劲爽,风光无限,草甸 风凉,草织如毯,野草返青,, 无边无际,平铺高山,花蕾吐蕊, 山花野草点缀其间,芬芳高远, 山深林幽,天高云淡,崖壁陡峭, 山野高峻,溪泉清冽,鸟语花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