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Ni资料
电镀ni中含铅的原因

电镀ni中含铅的原因
电镀镍是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用于提高金属制品的耐腐
蚀性和外观。
然而,一些电镀镍中可能含有铅,这引起了人们的担
忧和关注。
那么,电镀镍中含铅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含铅的电镀镍通常是由于镍镀液中添加了含铅的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可能被用作镀液的稳定剂或者是为了改善电镀的性能。
然而,这些化合物可能会导致电镀镍中含有铅。
其次,电镀镍中含铅的原因也可能与电镀工艺和操作不当有关。
如果电镀工艺不够严格或者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镀液中的铅含量
超标,从而使电镀镍中含有铅。
另外,一些电镀镍生产商为了降低成本或者提高电镀效果,可
能会故意添加含铅的化合物。
这样做虽然可以降低成本或者改善电
镀效果,但却给人们的健康和环境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因此,要解决电镀镍中含铅的问题,需要从源头上严格控制镀
液的成分,加强生产工艺的管理,严格执行环保标准,以及加强对
电镀镍产品的监管和检测。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减少电镀镍中含铅的问题,保护人们的健康和环境安全。
Zn Ni合金镀层特性简介

阳极反应:Zn+2H2O→Zn(OH)2+2H++2e ……(1)
Zn(OH)2→ZnO+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O ……(2)
阴极反应:1/2O2+H2O+2e→2OH
在上述腐蚀反应中,阳极上反应(1)生成的Zn(OH)2薄层的电导小,在表面形成相对绝缘层,可抑制进一步反映而保护镀层和基体。但是如果阳极上反应(2)发生,生成的属于n型半导体性质,它对抑制腐蚀反应效果相应下降。所以,反应(2)的速率从本质上决定镀层的防护效果。
1、氢脆小:在高强度刚上电镀锌镍合金,几乎不会产生氢脆。可使用于航空、航天等方面亮强度钢铁件上电镀。
2、耐高温,锌镍合金镀层在600C的高温下,烘烤20秒左右镀层不变色。
3、硬度高,锌镍合金镀层的硬度是镀锌层的一倍左右,因此,耐磨性优于镀锌层。
4、可焊性好:镀覆锌镍合金的钢铁零件,可以进行电焊,高频焊,激光焊等,焊接好后强度好,焊接部位镀层不破坏。
5、具有耐硫化物腐蚀的独特性能,适用于装运橡胶原料产品作为防护镀层。
锌镍合金的上述特性,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供电、铁路、公路、桥梁、地铁、隧道、电缆、桥架、室外照明器件、装运橡胶原料容器等方面钢铁构件镀覆,收到良好效果。
传统的防护性镀层如:电镀锌层、热熔锌层等,在大气条件下表现的腐蚀反应为反应(1)、(2)交替进行。所以虽具有一定的耐蚀性,但其防护效果仍受到限制。
锌镍合金镀层,特别是含Ni 10-14%的Y相合金镀层,NiZn3Ni5Zn21其组成为,热力学性能极其稳定;同时,这种镀层的电位比铁负,又比纯锌正,所以它对于钢铁基体属阳性镀层,其防护性仍以电化学保护为主,但镀层腐蚀速率远比锌缓慢。加上该合金镀层的Y相结构和微粒镍的高分散特性,它在大气腐蚀过程中,表面上形成又细、又密,分布均匀的微观裂纹,使副食电流分散,大大减慢腐蚀速度,从而表现出极其优越的高耐蚀性。实验证明,厚度为8-10mm,含10-14%的r相结构锌镍合金镀层,可耐中性盐水喷雾(SST)高达480—720小时:正常情况下可在大气条件中暴露20年以上不发生腐蚀。锌镍合金镀层不仅具有优越的耐蚀性,而且还具有以下特征:
深孔电镀亮镍工艺及机理研究

深孔电镀亮镍工艺及机理研究
深孔电镀亮镍工艺是采用交流液体电镀的技术,使用高浓度电解液来沉积一层致密,高质量亮镍层。
主要用在轴承宝钢、卡钳、锤头等表面装饰,由于有良好的抗磨损性、耐酸碱性,以及美观的外观表现,受到了客户们的欢迎。
深孔电镀亮镍工艺可大大提高表面处理的效率,减少电镀液的使用,同时也避免了污染环境的问题。
实际操作中,在电解池里放入亮镍立砂,接着,将要电镀的材料放入电解池,启动电极,排出不需要的气体。
随着温度的上升,电镀进程开始,Ni2 +在电化学反应中就会形成NiCl2溶解在电镀池中,继而形成NiCl2亮镍化合物。
然后,在物料表面遇水蒸气的作用下,NI2+的负电荷会被稳定的水分子所结合,形成Ni(OH)2,最后Ni(OH)2通过熔融沉积的过程在物料表面形成亮亮的镍层。
最后,将整个电镀池的材料清洗,表面的反应污垢去除,沉积层加以防止发生二次氧化。
深孔电镀亮镍工艺可提高表面处理的效率,减少电镀液的使用,确保了表面装饰品质及美观外观,使用它可以获得更高的效率及更好的表面性能。
电镀复习资料

电镀的基本概念电镀是用电化学方法在固体表面沉积一层金属、合金或金属与非金属复合电沉积的过程。
金属电沉积:以电化学方法使金属离子还原为金属的过程,称为金属电沉积。
无论什么金属及其合金,为了提高耐蚀性或装饰性,一般都需要保护层常规电镀对电镀层的基本要求通常对电镀层要求:镀层与基体结合牢固,一定的厚度及厚度均匀,镀层结构致密、孔隙率小等。
进一步要求:镀层内应力小、柔韧性好、有一定的硬度,色彩、表面光亮或均匀沙面等。
对于防护性镀层有耐腐蚀的具体要求其它获得金属及其合金涂层的方法:(1)热浸镀:将被镀金属熔溶,再将工件浸入熔溶液中.如:水管件浸镀锌,线路板浸镀锡等.(2)物理镀:采用真空镀、离子镀等方法:如手表、首饰、工具等真空镀TiN,镜子的生产。
(3)化学镀:采用化学还原剂催化还原形成镀层,其特点是镀层均匀,致密性好,控制含磷或硼的比例可得到非晶态镀层,如化学镀镍(碱性电池铁壳内表面)、化学镀铜线路板孔金属化等表面处理的其它方法1 电泳:可获得彩色,防腐性能好;2 氧化与磷化:钢铁的化学氧化生成氧化膜;钢铁的磷化生成磷化膜;铝的电化学氧化生成氧化膜。
电镀层的分类 : 按电化学性质分类1. 阳极性镀层当镀层与基体金属形成腐蚀电池时,镀层因电位比基体金属更负,首先受到腐蚀溶解,这时镀层为阳极性镀层。
阳极性镀层不仅能对基体起到机械保护作用,还能起到电化学保护作用,如:铁上镀锌:Zn2+/Zn=-,Fe2+/Fe=-形成腐蚀电池时,Zn为阳极,Fe为阴极2. 阴极性镀层当镀层与基体金属形成腐蚀电池时,镀层因电位比基体更正,基体金属首先受到腐蚀溶解,这时镀层为阴极性镀层。
阴极性镀层仅能对基体起到机械保护作用,不能起到电化学保护作用,如:铁上镀Sn:Sn2+/Sn=-,Fe2+/Fe=-形成腐蚀电池时,Sn为阴极,Fe为阳极特点:阴极性镀层对基体金属起机械保护作用,所以镀层应是足够厚和孔隙尽量少,并且完整无缺时,才对基体金属起保护作用。
镀镍

镀镍5.1镍的性质(1) 色泽:银白色,发黄(2) 结晶构造:FCC(3) 比重:8.908(4) 原子量:58.69(5) 原子序:28(6) 电子组态:1S^2 2S^2 2P^6 3S^2 3P^6 3d^8 4S^2(7) 熔点:1457 C(8) 沸点:2730 C(9) 电阻:6.84 uohs-cm(10) 抗拉强度:317 Mpa(11) 电解镍有较高硬度(12) 大气中化学性安定不易变色,在600 C以上才被氧化(13) 液中不被溶解(14) 镍抗蚀性比铜强,铜制品宜镀上镍(15) 镍易溶于稀硝酸,但在浓硝酸形成钝态不易溶解(16) 镍在硫酸、盐酸中溶解比在稀硝酸溶解慢(17) 镍的标准电位-0.25伏特,比铁正,对钢铁是属于阴极性镀层只有完全覆盖镍才能保护防止生锈(18) 镍易于拋光可做为电镀中间层(19) 当镍缺乏时可用铜锡合金代替5.2镀镍工程镍镀层的性质及外观能被控制而且操作范围很广,所以广泛被应用于装饰性工程性电镀及电铸(1) 装镜面光泽的特性工程性镀镍用于防腐蚀、耐磨、焊接性、磁性及其它特兴其镀层为纯的镍镍电铸是用电镀的方法制造全镍质的零件及物品,如镍工具、模具、铸模、唱片压板(record stampers),无缝管、染印网(printing screens)电镀反应为Ni+2e-Ni,其中Ni 是由水溶液中镍盐提供而由阳极镍来补充、阳极效率近100% ,大于阴极电流效率所以镀浴之Ni 离子及pH 会曾加,虽带出(drag-out)可抵消Ni的增加,但有时仍不足须加水及其它成份调节镀浴成份,并加酸来保持pH值镀镍一般可分为全光泽镍、半光泽镍、双重镍、三重镍、工程镍、犁地镍、电镀镍及镀黑镍5.3装饰镍电镀其各种镀浴配方(见 5.4),其主要成份为硫酸镍(nickel sulfate)、氯化镍(nickel chloride)及硼酸(boric acid)。
硫酸镍主要是提供Ni的来源,氯化镍是帮助阳极镍溶解及导电性,硼酸是帮助镀层平滑及更具延性。
电镀Ni资料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1、作用与特性P C B(是英文Printed Circuie Board印制线路板的简称)上用镀镍来作为贵金属和贱金属的衬底镀层,对某些单面印制板,也常用作面层。
对于重负荷磨损的一些表面,如开关触点、触片或插头金,用镍来作为金的衬底镀层,可大大提高耐磨性。
当用来作为阻挡层时,镍能有效地防止铜和其它金属之间的扩散。
哑镍/金组合镀层常常用来作为抗蚀刻的金属镀层,而且能适应热压焊与钎焊的要求,唯读只有镍能够作为含氨类蚀刻剂的抗蚀镀层,而不需热压焊又要求镀层光亮的PCB,通常采用光镍/金镀层。
镍镀层厚度一般不低于2.5微米,通常采用4-5微米。
PCB低应力镍的淀积层,通常是用改性型的瓦特镍镀液和具有降低应力作用的添加剂的一些氨基磺酸镍镀液来镀制。
我们常说的PCB镀镍有光镍和哑镍(也称低应力镍或半光亮镍),通常要求镀层均匀细致,孔隙率低,应力低,延展性好的特点。
2、氨基磺酸镍(氨镍)氨基磺酸镍广泛用来作为金属化孔电镀和印制插头接触片上的衬底镀层。
所获得的淀积层的内应力低、硬度高,且具有极为优越的延展性。
将一种去应力剂加入镀液中,所得到的镀层将稍有一点应力。
有多种不同配方的氨基磺酸盐镀液,典型的氨基磺酸镍镀液配方如下表。
由于镀层的应力低,所以获得广泛的应用,但氨基磺酸镍稳定性差,其成本相对高。
3、改性的瓦特镍(硫镍)改性瓦特镍配方,采用硫酸镍,连同加入溴化镍或氯化镍。
由于内应力的原因,所以大都选用溴化镍。
它可以生产出一个半光亮的、稍有一点内应力、延展性好的镀层;并且这种镀层为随后的电镀很容易活化,成本相对底。
4、镀液各组分的作用:主盐──氨基磺酸镍与硫酸镍为镍液中的主盐,镍盐主要是提供镀镍所需的镍金属离子并兼起着导电盐的作用。
镀镍液的浓度随供应厂商不同而稍有不同,镍盐允许含量的变化较大。
电镀镍及合金

电镀镍及合金镍是一种银白略带微黄色的金属,相对原子质量58.69,密度为8.99/cm3,熔点 1452℃,Ni2+的电化学当量为1.095g/(A·h),标准电极电位一0.25V。
金属镍自身具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在空气中与氧作用形成钝化膜,使镍镀层具有良好的抗大气腐蚀性,镍电位比铁正,并具有强烈的钝化能力,钝化后电位更高,对钢铁基体来讲,镍层属阴极性镀层,而且镍镀层孔隙率高,因此镍镀层只有在足够厚(40~50/-m)时才能在空气和某些腐蚀介质中起到防腐作用。
为节省金属镍,减少孔隙率,通常采用镀镍层与镀铜层一起使用或采用多层电镀,如Cu-Ni、Cu-Ni-Cr、Ni-Cu-Ni-Cr、Cu-Cu-Ni-Cr等形式达到防护一装饰目的。
镍具有良好的塑性,易滚压与压延,同时具有较高的硬度,所以镍镀层常用于镀覆外科器械、印刷业中铅及铜锌板表面处理以及塑料模具电铸等,由传统的防护一装饰镀层,发展到功能性镀层。
电镀行业中,其产量仅次于电镀锌。
按照电镀液种类,电镀镍工艺包括硫酸盐、硫酸盐一氯化物、氯化物等;按照镀层外观可分为暗镍、半光亮镍、光亮镍、黑镍、砂镍等;按照镀层功能,分为保护镍、装饰镍、耐磨镍、电铸、镍封闭等。
4.2.1电镀镍电极过程(1)阴极过程由于镍在电化学反应中的交换电流密度较小(Ni2+,i0为10-8~10-9A/cm2;Zn2+,i0约为l0.5A/cm2;Cu2+,i0约为l0-3A/cm2),因此镍本身具有较大的极化电阻,在单盐镀液中就有较大的电化学极化,获得良好的镀层,而且镍分散能力好,得到的镀层均匀,因此镀液种类虽多,但均由单盐组成。
镀镍液中阳离子有Ni2+、Na+、Mg2+、NH4+、H+等,阴离子有SO42-、Cl+、0H-等,由于Na+、Mg2+、NH4+的电位较负,在电镀电位下,不发生电解反应,因此其阴极反应为生产中镀液pH=3~6之间(pH值高于6时,易生成Ni(OH)2沉淀,pH值低于3时析氢严重),因此H+的有效浓度很低,而镀液中Ni2+浓度很高。
浅谈电镀(氨基磺酸镍)镍-磷合金的工艺

电子接插件镍-磷合金中间层电镀工艺摘要: 对电子接插件镍-磷合金(氨基磺酸镍-磷合金)中间层电镀工艺进行了简单综述,包括工艺流程,镀液成分、操作条件等对镀层结构和物性的影响、初步并介绍了合金镀层的维护与管理方法、以及杂质处理此外,本文还介绍了一种较成熟卷对卷连续(电子行业接触件连续电镀生产线)电镀镍-磷合金工艺电镀。
引言氨基磺酸镍是一种优良的电镀主盐,因其内应力低、电镀速度快,溶解度大,无污染等,而成为近年国际上发展较快的一种电镀主盐。
由于电子接插件镍-磷合金中间层电镀工艺由于不存在晶界位错等缺陷,因此不会产生晶间腐蚀现象,耐点蚀的性能远比晶态(化学镍-磷) 合金要好,除此之外它还具有镀层致密/耐化学药品性好以及耐摩性/能屏蔽电磁波比硫酸镍磷合金好等特性/已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航空电子、计算机电子、精密电子电镀、化学工业等领域特适用于卷对卷连续电镀中间层电镀工艺。
目前获取镍-磷合金中间层的方法有硫酸镍磷合金与氨基磺酸镍磷合金电两种, 本文综述了作为电子接插件镍-磷合金中间层(电镀氨基磺酸镍为主盐的镍-磷合金层)工艺, 氨基磺酸镍中间层合金工艺较硫酸镍磷合金工艺中间层工艺相比具有很多优点:1.沉积速度快、使用氨基磺酸镍可以通过的电流密度为1-20 A/dm2可根据法拉第两大定律导出下列公式:Z=2.448CTM/ND其中Z代表厚度(单位为微英寸); C 代表电流密度(单位为A/dm2) ;T代表时间(单位为分钟); M代表镍的原子量;N代表镍的电荷量;D代表镍的密度.(1)而硫酸镍电镀镍-磷合金可以通过的电流密度为1-5 A/dm2在相同时间内厚度是硫酸镍电镀镍-磷合金的1-4倍之间.2. 氨基磺酸镍镀液稳定性高、较硫酸镍电镀镍-磷合金有很好的柔软性, 折弯一般不因厚度而产生折弯龟裂现象。
3.氨基磺酸镍镀液有很高的溶解度(目前没有办法确定)至少在常温能溶解≥180g/lNi2+,而硫酸镍是≤100 g/lNi2+ (50℃),适用于高浓度电镀工艺.1氨基磺酸镍镍-磷合金工艺1.1氨基磺酸镍的制备可以用碱式碳酸镍和氨基磺酸来制备氨基磺酸镍镀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作用与特性P C B(是英文Printed Circuie Board印制线路板的简称)上用镀镍来作为贵金属和贱金属的衬底镀层,对某些单面印制板,也常用作面层。
对于重负荷磨损的一些表面,如开关触点、触片或插头金,用镍来作为金的衬底镀层,可大大提高耐磨性。
当用来作为阻挡层时,镍能有效地防止铜和其它金属之间的扩散。
哑镍/金组合镀层常常用来作为抗蚀刻的金属镀层,而且能适应热压焊与钎焊的要求,唯读只有镍能够作为含氨类蚀刻剂的抗蚀镀层,而不需热压焊又要求镀层光亮的PCB,通常采用光镍/金镀层。
镍镀层厚度一般不低于2.5微米,通常采用4-5微米。
PCB低应力镍的淀积层,通常是用改性型的瓦特镍镀液和具有降低应力作用的添加剂的一些氨基磺酸镍镀液来镀制。
我们常说的PCB镀镍有光镍和哑镍(也称低应力镍或半光亮镍),通常要求镀层均匀细致,孔隙率低,应力低,延展性好的特点。
2、氨基磺酸镍(氨镍)氨基磺酸镍广泛用来作为金属化孔电镀和印制插头接触片上的衬底镀层。
所获得的淀积层的内应力低、硬度高,且具有极为优越的延展性。
将一种去应力剂加入镀液中,所得到的镀层将稍有一点应力。
有多种不同配方的氨基磺酸盐镀液,典型的氨基磺酸镍镀液配方如下表。
由于镀层的应力低,所以获得广泛的应用,但氨基磺酸镍稳定性差,其成本相对高。
3、改性的瓦特镍(硫镍)改性瓦特镍配方,采用硫酸镍,连同加入溴化镍或氯化镍。
由于内应力的原因,所以大都选用溴化镍。
它可以生产出一个半光亮的、稍有一点内应力、延展性好的镀层;并且这种镀层为随后的电镀很容易活化,成本相对底。
4、镀液各组分的作用:主盐──氨基磺酸镍与硫酸镍为镍液中的主盐,镍盐主要是提供镀镍所需的镍金属离子并兼起着导电盐的作用。
镀镍液的浓度随供应厂商不同而稍有不同,镍盐允许含量的变化较大。
镍盐含量高,可以使用较高的阴极电流密度,沉积速度快,常用作高速镀厚镍。
但是浓度过高将降低阴极极化,分散能力差,而且镀液的带出损失大。
镍盐含量低沉积速度低,但是分散能力很好,能获得结晶细致光亮镀层。
缓冲剂──硼酸用来作为缓冲剂,使镀镍液的PH值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实践证明,当镀镍液的PH值过低,将使阴极电流效率下降;而PH值过高时,由于H2的不断析出,使紧靠阴极表面附近液层的PH值迅速升高,导致Ni(OH)2胶体的生成,而Ni(OH)2在镀层中的夹杂,使镀层脆性增加,同时Ni(OH)2胶体在电极表面的吸附,还会造成氢气泡在电极表面的滞留,使镀层孔隙率增加。
硼酸不仅有PH缓冲作用,而且他可提高阴极极化,从而改善镀液性能,减少在高电流密度下的“烧焦“现象。
硼酸的存在还有利于改善镀层的机械性能。
阳极活化剂──除硫酸盐型镀镍液使用不溶性阳极外,其它类型的镀镍工艺均采用可溶性阳极。
而镍阳极在通电过程中极易钝化,为了保证阳极的正常溶解,在镀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阳极活化剂。
通过试验发现,CI—氯离子是最好的镍阳极活化剂。
在含有氯化镍的镀镍液中,氯化镍除了作为主盐和导电盐外,还起到了阳极活化剂的作用。
在不含氯化镍或其含量较低的电镀镍液中,需根据实际性况添加一定量的氯化钠。
溴化镍或氯化镍还常用来作去应力剂用来保持镀层的内应力,并赋与镀层具有半光亮的外观。
添加剂——添加剂的主要成份是应力消除剂,应力消除剂的加入,改善了镀液的阴极极化,降低了镀层的内应力,随着应力消除剂浓度的变化,可以使镀层内应力由张应力改变为压应力。
常用的添加剂有:萘磺酸、对甲苯磺酰胺、糖精等。
与没有去应力剂的镍镀层相比,镀液中加入去应力剂将会获得均匀细致并具有半光亮的镀层。
通常去应力剂是按安培一小时来添加的(现通用组合专用添加剂包括防针孔剂等)。
润湿剂——在电镀过程中,阴极上析出氢气是不可避免的,氢气的析出不仅降低了阴极电流效率,而且由于氢气泡在电极表面上的滞留,还将使镀层出现针孔。
镀镍层的孔隙率是比较高的,为了减少或防止针孔的产生,应当向镀液中加入少量的润湿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二乙基已基硫酸钠、正辛基硫酸钠等,它是一种阴离子型的表面活性物质,能吸附在阴极表面上,使电极与溶液间的界面张力降低,氢气泡在电极上的润湿接触角减小,从而使气泡容易离开电极表面,防止或减轻了镀层针孔的产生。
5、镀液的维护a)温度——不同的镍工艺,所采用的镀液温度也不同。
温度的变化对镀镍过程的影响比较复杂。
在温度较高的镀镍液中,获得的镍镀层内应力低,延展性好,温度加致50度C时镀层的内应力达到稳定。
一般操作温度维持在55--60度C。
如果温度过高,将会发生镍盐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镍胶体使胶体氢气泡滞留,造成镀层出现针孔,同时还会降低阴极极化。
所以工作温度是很严格的,应该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在实际工作中是根据供应商提供的最优温控值,采用常温控制器保持其工作温度的稳定性。
b)PH值——实践结果表明,镀镍电解液的PH值对镀层性能及电解液性能影响极大。
在PH≤2的强酸性电镀液中,没有金属镍的沉积,只是析出轻气。
一般PCB镀镍电解液的PH值维持在3—4之间。
PH值较高的镀镍液具有较高的分散力和较高的阴极电流效率。
但是PH过高时,由于电镀过程中阴极不断地析出轻气,使阴极表面附近镀层的PH值升高较快,当大于6时,将会有轻氧化镍胶体生成,造成氢气泡滞留,使镀层出现针孔。
氢氧化镍在镀层中的夹杂,还会使镀层脆性增加。
PH较低的镀镍液,阳极溶解较好,可以提高电解液中镍盐的含量,允许使用较高的电流密度,从而强化生产。
但是PH 过低,将使获得光亮镀层的温度范围变窄。
加入碳酸镍或碱式碳酸镍,PH值增加;加入氨基磺酸或硫酸,PH值降低,在工作过程中每四小时检查调整一次PH值。
c)阳极——目前所能见到的PCB常规镀镍均采用可溶性阳极,用钛篮作为阳极内装镍角已相当普遍。
其优点是其阳极面积可做得足够大且不变化,阳极保养比较简单。
钛篮应装入聚丙烯材料织成的阳极袋内防止阳极泥掉入镀液中。
并应定期清洗和检查孔眼是否畅通。
新的阳极袋在使用前,应在沸腾的水中浸泡。
d)净化——当镀液存在有机物污染时,就应该用活性炭处理。
但这种方法通常会去除一部分去应力剂(添加剂),必须加以补充。
其处理工艺如下;(1)取出阳极,加除杂水5ml/l,加热(60—80度C)打气(气搅拌)2小时。
(2)有机杂质多时,先加入3—5ml/lr的30%双氧水处理,气搅拌3小时。
(3)将3—5g/l粉末状活性在不断搅拌下加入,继续气搅拌2小时,关搅拌静置4小时,加助滤粉使用备用槽来过滤同时清缸。
(4)清洗保养阳极挂回,用镀了镍的瓦楞形铁板作阴极,在0.5—0.1安/平方分米的电流密度下进行拖缸8—12小时(当镀液存在无机物污染影响质量时,也常采用)(5)换过滤芯(一般用一组棉芯一组碳芯串联连续过滤,按周期性便换可有效延期大处理时间,提高镀液的稳定性),分析调整各参数、加入添加剂润湿剂即可试镀。
e)分析——镀液应该用工艺控制所规定的工艺规程的要点,定期分析镀液组分与赫尔槽试验,根据所得参数指导生产部门调节镀液各参数。
f)搅拌——镀镍过程与其它电镀过程一样,搅拌的目的是为了加速传质过程,以降低浓度变化,提高允许使用的电流密度上限。
对镀液进行搅拌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就是减少或防止镀镍层产生针孔。
因为,电镀过程中,阴极表面附近的镀离子贫乏,氢气的大量析出,使PH值上升而产生氢氧化镍胶体,造成氢气泡的滞留而产生针孔。
加强对留镀液的搅拌,就可以消除上述现象。
常用压缩空气、阴极移动及强制循环(结合碳芯与棉芯过滤)搅拌。
g)阴极电流密度——阴极电流密度对阴极电流效率、沉积速度及镀层质量均有影响。
测试结果表明,当采用PH较底的电解液镀镍时,在低电流密度区,阴极电流效率随电流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高电流密度区,阴极电流效率与电流密度无关,而当采用较高的PH电镀液镍时,阴极电流效率与电流密度的关系不大。
与其它镀种一样,镀镍所选取的阴极电流密度范围也应视电镀液的组分、温度及搅拌条件而定,由于PCB拼板面积较大,使高电流区与低电流区的电流密度相差很大,一般采用2A/dm2为宜。
6、故障原因与排除a) 麻坑:麻坑是有机物污染的结果。
大的麻坑通常说明有油污染。
搅拌不良,就不能驱逐掉气泡,这就会形成麻坑。
可以使用润湿剂来减小它的影响,我们通常把小的麻点叫针孔,前处理不良、有金属什质、硼酸含量太少、镀液温度太低都会产生针孔,镀液维护及工艺控制是关键,防针孔剂应用作工艺稳定剂来补加。
b) 粗糙、毛刺:粗糙就说明溶液脏,充分过滤就可纠正(PH太高易形成氢氧化物沉淀应加以控制)。
电流密度太高、阳极泥及补加水不纯带入杂质,严重时都将产生粗糙及毛刺。
c) 结合力低:如果铜镀层未经充分去氧化层,镀层就会剥落现象,铜和镍之间的附着力就差。
如果电流中断,那就将会在中断处,造成镍镀层的自身剥落,温度太低严重时也会产生剥落。
d) 镀层脆、可焊性差:当镀层受弯曲或受到某种程度的磨损时,通常会显露出镀层脆。
这就表明存在有机物或重金属什质污染,添加剂过多、夹带的有机物和电镀抗蚀剂,是有机物污染的主要来源,必须用活性炭加以处理,添加济不足及PH过高也会影响镀层脆性。
e) 镀层发暗和色泽不均匀:镀层发暗和色泽不均匀,就说明有金属污染。
因为一般都是先镀铜后镀镍,所以带入的铜溶液是主要的污染源。
重要的是,要把挂具所沾的铜溶液减少到最低程度。
为了去除槽中的金属污染,尤其是去铜溶液应该用波纹钢阴极,在2~5安/平方英尺的电流密度下,每加仑溶液空镀5安培一小时。
前处理不良、低镀层不良、电流密度太小、主盐浓度太低、电镀电源回路接触不良都会影响镀层色泽。
f) 镀层烧伤:引起镀层烧伤的可能原因:硼酸不足,金属盐的浓度低、工作温度太低、电流密度太高、PH太高或搅拌不充分。
g) 淀积速率低:PH值低或电流密度低都会造成淀积速率低。
h) 镀层起泡或起皮:镀前处理不良、中间断电时间过长、有机杂质污染、电流密度过大、温度太低、PH太高或太低、杂质的影响严重时会产生起泡或起皮现象。
I)阳极钝化:阳极活化剂不足,阳极面积太小电流密度太高。